法家的法律思想(可修改).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明法制臣”,强干弱枝
➢法是君主制臣的有效工具。 ➢“治吏”“禁奸”是法的主要内容。
2、“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治理民众没有什么常规可循,只有用
法治才行。
3、君主集权,以法“独制”
精品文档
20
(二)君主专制的“法治”理 论
1、“法治”的必然性 (1)“法与时转”的历史进化观
上古竟于道德 中世逐于智谋 当今争于气力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精品文档
18
韩非的法律思想
一、人物简介
➢战国末期韩国人,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 ➢曾师从荀子,但去走上了批判儒家的道
路。
➢现存《韩非子》55篇,其中大部分是韩
非本人的作品,但也掺入了一些其他人 的作品。
➢韩非强调"以法为本",法、术、势相结
合。
精品文档
19
二、韩非的法律思想
(一)维护君主利益的法律观
➢“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
从王令、犯过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3)“壹教”
——指统一教化的内容,主张取缔一切不符合法 令、不利于农战的思想和言论。
➢“燔《诗》《书》而明法令”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精品文档
11
3、“任法”、“重信”、“权势独制”
——法、信、权相结合
巧诈”
——当时而立法
精品文档
7
(2)批驳“法古论”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3)批驳“修今论”
➢“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
——为推行“法治”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精品文档
8
(二)商鞅关于法的论述
1、“法者,国之权衡” ——法的性质和作用
➢法的性质:客观准则(尺度、杆秤) ➢法的作用:确立等级名分;制驭臣民
慎 到 “势治”
申不害 “术治”
➢末期:韩非 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 ➢前期法家和后期法家
精品文档
3
商鞅的法律思想
一、人物简介
➢商鞅卫国人,卫鞅或公孙鞅。后因功封
于商,史称商鞅。
➢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法学家,法家
理论的主要奠基者。
➢现存《商君书》24篇,其中有商鞅自著,
也有其他法家的作品。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1
(2)“人民众而货财寡”的人口论
古者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今人 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 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 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
精品文档
22
(3)“欲利自为”的人性论
➢“性恶论”:“欲利”“急功”“好利
恶害”
➢人与人之间是一种相互对立的利害关系,
法律要因势利导,利用人性。
精品文档
9
2、“壹赏”、“壹刑”、“壹教”
——商鞅法治思想的核心
(1)“壹赏”:统一赏的标准,只能赏赐 那些有功于农战和告奸的人,主张仁义 道德的儒家思想不可取
➢“利禄官爵专出于兵”“有功者显荣,
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重赏“告奸”,重罚“匿奸”者。
精品文档
10
(2)“壹刑”
——凡是违反法律的人均要受到制裁,同时实 行重刑连坐。
(5)“严刑重罚”、“以刑去刑” ——刑法思想的特点
✓严刑重罚符合人“好利恶害”的本性。 ✓重刑是禁奸的重要手段。 ✓重刑爱民。
4
二、商鞅变法的实践
1、历史背景: 群雄争霸,秦国弱小受歧视。 2、具体措施:二次变法 经济方面
➢废井田,授田于民 ➢重农抑商,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统一度量衡
精品文档
5
政治方面
➢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 ➢推行郡县制,建立君主集权的行政制度 ➢改“法”为“律”
✓“法,平之如水” 灋
✓“律,均布也”
将西周的旧礼改造过了为封建贵族服务, “以礼治国”。
➢法家:反对旧贵族,主张建立新的君主集
权的官僚制度,用法律的强制手段和兼并 战争来维持霸权,“以法治国”。
精品文档
2
(二)发展过程
1、春秋时期 管仲、子产、郭偃与赵盾——法家的先驱
2、战国时期
➢ 初期:李 悝 《法经》 ➢中期:商 鞅 法家理论的主要奠基者。
精品文档
6
三、商鞅的法律思想
(一)变法的理论基础
1、“不法古,不修今”的变法理论 (1)历史进化观:
➢上世——人们亲爱亲人又贪图私利。“亲亲” ➢中世——出现抢夺和争执,人们尊重贤人,喜
好仁慈。“仁义”
➢下世——有了私有制、君主、刑法,人们尊重
贵人和官吏。
➢今世——“强国事兼并,弱国务力守” 、“民
第七讲 法家的法律思想
重点掌握:
➢商鞅的“变法”思想和“法治”思想 ➢韩非的“法治”思想 ➢法家的法律观和“法治”学说
精品文档
1
一、学派简介
法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 益,主张“以法治国”的一个学派,形成 于战国中期。
(一)产生 封建主内部两大政治势力:
➢儒家:主张维护贵族政体和宗法分封制,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 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 道具矣
精品文档
23
3、“法治”的要求 (1)“依法为本”、“唯法为治”
——“法治”的总纲。 (2)“一其宪令”、“布之百姓”
——“法治”的前提。 (3)“法莫如一而固”“不重变法”
——立法思想的重要特点。
精品文档
24
(4)“信赏必罚”, “法不阿贵” ——执法要求
精品文档
13
(3)“权势独制”
➢“君尊而令行” ➢“权制断于君”
——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精品文档
14
(三)“以刑去刑”的重刑思
想
——禁奸止过,莫若重刑
1、性恶论:重刑的理论基础
➢“好利恶害”
➢“怯民使以刑必勇,勇民使以赏则死”
精品文档
15
2、重刑论的具体含义 (1)刑主赏辅。
➢数量上——刑多赏少 ➢顺序上——先刑后赏 ➢措施上——刑用于将过
(2)“刑不善而不赏善”
➢“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
民自善”
——本质是暴力镇压。
精品文档
16
(3)轻罪重刑
➢ “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生,则重者
无从至矣”
精品文档
17
3、“以刑去刑” (1)“重刑爱民”
——“重罚轻赏,则上爱民,民死上; 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
(2)“刑去事成”,“以刑去刑” ——“ 行 罚 , 重 其 轻 者 , 轻 者 不 至 , 重 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
➢“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
三曰权。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 君臣之所共立也;权者,君之所独制 也”。
➢法:以刑赏为主体的法令。 ➢信:赏罚的信用。 ➢权:君主的权柄。
精品文档
12
(1)“任法”
➢法令要公布于众,使官吏和人民知法 ➢君主必须带头守法。
(2)“重信”
➢“信赏必罚” ➢“任法而去私”; ➢“赏厚而信,刑重而必”
➢法是君主制臣的有效工具。 ➢“治吏”“禁奸”是法的主要内容。
2、“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治理民众没有什么常规可循,只有用
法治才行。
3、君主集权,以法“独制”
精品文档
20
(二)君主专制的“法治”理 论
1、“法治”的必然性 (1)“法与时转”的历史进化观
上古竟于道德 中世逐于智谋 当今争于气力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精品文档
18
韩非的法律思想
一、人物简介
➢战国末期韩国人,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 ➢曾师从荀子,但去走上了批判儒家的道
路。
➢现存《韩非子》55篇,其中大部分是韩
非本人的作品,但也掺入了一些其他人 的作品。
➢韩非强调"以法为本",法、术、势相结
合。
精品文档
19
二、韩非的法律思想
(一)维护君主利益的法律观
➢“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
从王令、犯过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3)“壹教”
——指统一教化的内容,主张取缔一切不符合法 令、不利于农战的思想和言论。
➢“燔《诗》《书》而明法令”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精品文档
11
3、“任法”、“重信”、“权势独制”
——法、信、权相结合
巧诈”
——当时而立法
精品文档
7
(2)批驳“法古论”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3)批驳“修今论”
➢“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
——为推行“法治”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精品文档
8
(二)商鞅关于法的论述
1、“法者,国之权衡” ——法的性质和作用
➢法的性质:客观准则(尺度、杆秤) ➢法的作用:确立等级名分;制驭臣民
慎 到 “势治”
申不害 “术治”
➢末期:韩非 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 ➢前期法家和后期法家
精品文档
3
商鞅的法律思想
一、人物简介
➢商鞅卫国人,卫鞅或公孙鞅。后因功封
于商,史称商鞅。
➢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法学家,法家
理论的主要奠基者。
➢现存《商君书》24篇,其中有商鞅自著,
也有其他法家的作品。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1
(2)“人民众而货财寡”的人口论
古者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今人 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 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 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
精品文档
22
(3)“欲利自为”的人性论
➢“性恶论”:“欲利”“急功”“好利
恶害”
➢人与人之间是一种相互对立的利害关系,
法律要因势利导,利用人性。
精品文档
9
2、“壹赏”、“壹刑”、“壹教”
——商鞅法治思想的核心
(1)“壹赏”:统一赏的标准,只能赏赐 那些有功于农战和告奸的人,主张仁义 道德的儒家思想不可取
➢“利禄官爵专出于兵”“有功者显荣,
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重赏“告奸”,重罚“匿奸”者。
精品文档
10
(2)“壹刑”
——凡是违反法律的人均要受到制裁,同时实 行重刑连坐。
(5)“严刑重罚”、“以刑去刑” ——刑法思想的特点
✓严刑重罚符合人“好利恶害”的本性。 ✓重刑是禁奸的重要手段。 ✓重刑爱民。
4
二、商鞅变法的实践
1、历史背景: 群雄争霸,秦国弱小受歧视。 2、具体措施:二次变法 经济方面
➢废井田,授田于民 ➢重农抑商,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统一度量衡
精品文档
5
政治方面
➢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 ➢推行郡县制,建立君主集权的行政制度 ➢改“法”为“律”
✓“法,平之如水” 灋
✓“律,均布也”
将西周的旧礼改造过了为封建贵族服务, “以礼治国”。
➢法家:反对旧贵族,主张建立新的君主集
权的官僚制度,用法律的强制手段和兼并 战争来维持霸权,“以法治国”。
精品文档
2
(二)发展过程
1、春秋时期 管仲、子产、郭偃与赵盾——法家的先驱
2、战国时期
➢ 初期:李 悝 《法经》 ➢中期:商 鞅 法家理论的主要奠基者。
精品文档
6
三、商鞅的法律思想
(一)变法的理论基础
1、“不法古,不修今”的变法理论 (1)历史进化观:
➢上世——人们亲爱亲人又贪图私利。“亲亲” ➢中世——出现抢夺和争执,人们尊重贤人,喜
好仁慈。“仁义”
➢下世——有了私有制、君主、刑法,人们尊重
贵人和官吏。
➢今世——“强国事兼并,弱国务力守” 、“民
第七讲 法家的法律思想
重点掌握:
➢商鞅的“变法”思想和“法治”思想 ➢韩非的“法治”思想 ➢法家的法律观和“法治”学说
精品文档
1
一、学派简介
法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 益,主张“以法治国”的一个学派,形成 于战国中期。
(一)产生 封建主内部两大政治势力:
➢儒家:主张维护贵族政体和宗法分封制,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 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 道具矣
精品文档
23
3、“法治”的要求 (1)“依法为本”、“唯法为治”
——“法治”的总纲。 (2)“一其宪令”、“布之百姓”
——“法治”的前提。 (3)“法莫如一而固”“不重变法”
——立法思想的重要特点。
精品文档
24
(4)“信赏必罚”, “法不阿贵” ——执法要求
精品文档
13
(3)“权势独制”
➢“君尊而令行” ➢“权制断于君”
——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精品文档
14
(三)“以刑去刑”的重刑思
想
——禁奸止过,莫若重刑
1、性恶论:重刑的理论基础
➢“好利恶害”
➢“怯民使以刑必勇,勇民使以赏则死”
精品文档
15
2、重刑论的具体含义 (1)刑主赏辅。
➢数量上——刑多赏少 ➢顺序上——先刑后赏 ➢措施上——刑用于将过
(2)“刑不善而不赏善”
➢“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
民自善”
——本质是暴力镇压。
精品文档
16
(3)轻罪重刑
➢ “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生,则重者
无从至矣”
精品文档
17
3、“以刑去刑” (1)“重刑爱民”
——“重罚轻赏,则上爱民,民死上; 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
(2)“刑去事成”,“以刑去刑” ——“ 行 罚 , 重 其 轻 者 , 轻 者 不 至 , 重 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
➢“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
三曰权。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 君臣之所共立也;权者,君之所独制 也”。
➢法:以刑赏为主体的法令。 ➢信:赏罚的信用。 ➢权:君主的权柄。
精品文档
12
(1)“任法”
➢法令要公布于众,使官吏和人民知法 ➢君主必须带头守法。
(2)“重信”
➢“信赏必罚” ➢“任法而去私”; ➢“赏厚而信,刑重而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