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外照射急性1

合集下载

外照射急性及亚急性放射病

外照射急性及亚急性放射病

3、生化检查:血尿淀粉酶增加、尿中氨基酸含量增加、肌酸,过氧
化氢酶排出增加等。
急性放射病的诊断
受3Gy照射猴骨髓切片,可见骨髓腔内出血明显
受3Gy照射给予造血因子IL-11治疗的猴骨髓切 片,可见有核细胞增多
受3Gy照射给予造血因子IL-11治疗的猴,可见 巨核细胞增多,约有11个
肺切片,已无肺泡,充满红细胞及组织液
选用各种综合治疗的措施。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治疗原则:以造血损伤为中心,
采用分期、分度,有指征的选用综合治疗的措施。
急性放射病的治疗
治疗(1) 急性放射病的治疗原则
急性放射病的治疗
治疗(2)
治疗措施
1. 消毒隔离、周密护理; 2. 早期使用抗放药,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3. 极期抗感染、抗出血; 4. 刺激造血机能
苯甲酸雌二醇:10mg/ml,照前15天或照后1天内,im10mg。 中药提取物茜草:100mg/片,照后18h内、第4、9天各300mg。 523片(硫辛酸类):10mg/片,照前2天30mg,
照后立即20mg+1天内再10mg。 碘化钾片:100mg/片,事前或接触后4h内100mg,必要时重复。
RBC,Hb,PLT均减少。
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严重的感染
特点:
早期--口腔G+球菌为主: 牙龈炎,咽峡炎,扁桃体炎 晚期--G-杆菌为主: 肺炎,尿路、肠道感染
缺乏炎细胞性的炎症反应,红肿不明显, 而出血坏死严重,渗出少。
感染是引起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可加重出血。
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明显的出血
短时间(数日)内连续或断续受到 高剂量率的照射,累积剂量在0.5Gy以上。
急性放射病的分型、分度、分期

2011年公卫助理医师辅导之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2011年公卫助理医师辅导之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2011年公卫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概述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是指⼈体⼀次或短时间(数⽇)内分次受到⼤剂量射线(⼀般在1Gy以上)外照射后引起的全⾝性疾病。

这⾥所说的⼤剂量射线包括X射线、丁射线及中⼦等贯穿辐射线。

接触机会与健康危害。

在战时,未来可能发⽣的核战争中的核武器爆炸可致⼤量平民受到不同剂量的外照射⽽引起急性放射病。

在平时,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多见于核试验、核事故,如核反应堆、核燃料回收装置、放射源及其他辐射装置发⽣事故,以及在处理放射性事故中,应急⾏动救护⼈员均易受到严重辐射⽽导致发病。

另外,在放射性治疗中,有时需要作全⾝或⼤⾯积的⼤剂量照射,由此可能会引起医源性急性放射病。

⼀次或短时间(数⽇)内分次接受1~10Gy的均匀或⽐较均匀的全⾝照射可导致⾻髓型急性放射病;在同样的情况下,接受剂量10~50Gy时可导致肠型急性放射病;⽽接受剂量达50Gy以上时,则可导致脑型急性放射病。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危害及预防(新编版)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危害及预防(新编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危害及预防(新编版)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危害及预防(新编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

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1.概述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是指人体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分次受到大剂量射线(一般在1Gy以上)外照射后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这里所说的大剂量射线包括X射线、丁射线及中子等贯穿辐射线。

2.接触机会与健康危害在战时,未来可能发生的核战争中的核武器爆炸可致大量平民受到不同剂量的外照射而引起急性放射病。

在平时,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多见于核试验、核事故,如核反应堆、核燃料回收装置、放射源及其他辐射装置发生事故,以及在处理放射性事故中,应急行动救护人员均易受到严重辐射而导致发病。

另外,在放射性治疗中,有时需要作全身或大面积的大剂量照射,由此可能会引起医源性急性放射病。

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分次接受1~10Gy的均匀或比较均匀的全身照射可导致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在同样的情况下,接受剂量10~50Gy 时可导致肠型急性放射病;而接受剂量达50Gy以上时,则可导致脑型急性放射病。

3.临床表现在不同剂量照射下引起的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根据其临床特点和基本病理改变,可以分为三种表现不同的类型,即骨髓型、肠型、脑型。

其病程一般有较明显的时相性,通常有初期、假愈期、极期三个阶段,但不同的类又不尽相同。

什么是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什么是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什么是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是指人体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分次受到大剂量外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外照射引起的急性放射病根据其临床特点和基本病理改变,分为骨髓型、肠型和脑型三种类型,其病程一般分为初期、假愈期、极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

接触机会与健康危害:在战时,未来可能发生的核战争中的核武器爆炸可致大量平民受到不同剂量的外照射而引起急性放射病。

在平时,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多见于核试验、核事故,如核反应堆、核燃料回收装置、放射源及其他辐射装置发生事故,以及在处理放射性事故中,应急行动救护人员均易受到严重辐射而导致发病。

另外,在放射性治疗中,有时需要作全身或大面积的大剂量照射,由此可能会引起医源性急性放射病。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治疗原则:一、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治疗原则:1、轻度: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可采取对症处理,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对症状较重或早期淋巴细胞数较低者,必须住院严密观察和给予妥善治疗。

2、中度和重度: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保护性隔离措施,并针对各期不同临床表现,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极重度:可参考重度的治疗原则。

但要特别注意尽早采取抗感染、抗出血等措施。

及早使用造血生长因子。

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可保留Hickman导管插管,持续输液,积极缓解胃肠和神经系统症状,注意防治肠套迭。

在大剂量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要注意霉菌和病毒感染的防治。

一般对受照9Gy以上的病人,有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的合适供者时,可考虑同种骨髓移植,注意抗宿主病的防治。

二、肠型急性放射病的治疗原则:1、对轻度肠型放射病病人尽早无菌隔离,纠正水、电解质、酸硷失衡,改善微循环障碍,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积极抗感染、抗出血,有条件时及时进行骨髓移植。

2、对于重度肠型放射病病人应用对症治疗措施减轻病人痛苫,延长生命。

三、脑型急性放射病的治疗原则: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存活时间。

可积极采用镇静剂制止惊撅,快速给予脱水剂保护大脑,抗休克,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综合对症治疗。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与处理原那么标准号: GB8280-2000替代情况:替代 $False$发布单位:国家质量技术监视局起草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307医院、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军事医学科学院二所发布日期:实施日期:点击数: 320更新日期: 2007年10月04日前言本标准主要为适应核能和辐射应用事业开展的需要,针对外照射事故中所引起的急性放射病的分型、分度诊断和处理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有关经历修订编制而成。

我国于1980年、1987年曾先后制定过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与处理原那么,但自1987年公布实施以来,在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国外又有了新的进展和新的认识,如重度以下骨髓型经积极有效治疗后,可不出现极期宏观临床表现,提出了进入极期和恢复期的新的判断指标。

并积累了大量治疗的经历如造血生长因子的应用。

此外,对肠型和脑型诊断标准另行规定。

因此迫切需要进展修订,以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

本标准主要包括外照射事故引起的急性放射病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那么。

可与GB8282-2000《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与处理原那么》、GB16392-1996《放烧复合伤诊断标准与处理原那么》、GB16391-1996《放冲复合诊断标准与处理原那么》等有关标准配套使用。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的起草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307医院、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军事医学科学院二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根耀、常世琴、毛秉智、王、谭绍智、罗庆良。

1围本标准规定了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诊断标准与处理原那么。

本标准适用于事矿照射、应急照射后受到大剂量外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

在医疗照射以与核战争等情况下受照后引起急性放射病者,也可参照此标准进展诊断和处理。

2 引用标准以下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以下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辐射与防护 智慧树知到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辐射与防护 智慧树知到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1、选择题:指出是何标志:选项:A:辐射源标志B:剂量标志C:电离辐射标志D:电磁标志答案: 【电离辐射标志】2、选择题:辐射按能量大小不同可分为:选项:A: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B:天然辐射与人工辐射C:电磁辐射辐射与微波辐射D:医疗辐射与天然辐射答案: 【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3、选择题:公众在自然环境中所接受的辐射照射中所占份额最大的类型是:选项:A:医疗照射B:宇宙射线C:放射性氡气D:核废料答案: 【放射性氡气】4、选择题:人类只要生活在地球上就无时无处不接受辐射。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5、选择题:宇宙射线辐射强弱与所处纬度有关。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1、选择题: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元素互称为:选项:A:核素B:同位素C:同质异能素答案: 【同位素】2、选择题:发生阿尔法衰变时,母核释放出一个()原子,转变为子核。

选项:A:氢B: 碳C:痒D: 氦答案: 【氦】3、选择题:半衰期长的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几率大。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4、选择题:活度是描述放射性核素衰变率的物理量,即单位时间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5、选择题: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即该核素原子核数目衰变到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1、选择题:以下哪些属于天然辐射?选项:A:X线照相B:电脑辐射C:宇宙射线D:手机辐射答案: 【宇宙射线】2、选择题:以下哪些属于人工辐射选项:A: X线照相B:紫外线C:宇宙射线D:手机辐射答案: 【X线照相】3、选择题:天然辐射中波长最长的是选项:A:宇宙射线B:紫外线C:伽玛射线D:X射线答案: 【紫外线】4、选择题:机场安检仪一般是采用下列哪种射线?选项:A:宇宙射线B:紫外线C:伽玛射线D:X射线答案: 【X射线】5、选择题:X射线和伽马射线的最重要的相同点是选项:A:都是射线B:都是电离辐射C:都是看不见的D:以上都是答案: 【都是电离辐射】1、选择题:医学上电离辐射应用包括选项:A:放射科B:核医学科C:放疗科D:以上都是答案: 【以上都是】2、选择题:工业上的电离辐射应用不包括选项:A: 烟雾感应探测B:电焊C:探伤仪D:称重仪答案: 【电焊】3、选择题:农业上的电离辐射应用包括选项:A:育种B:保鲜C:除虫D:以上都是答案: 【以上都是】4、选择题:你知道下列哪些可能具有电离辐射?选项:A:使用微波炉B:乘飞机C:使用手机D:红外线理疗答案: 【乘飞机】5、选择题:你知道下列哪些可能具有非电离辐射?选项:A:使用微波炉B:红外线理疗C:使用手机D:以上都是答案: 【以上都是】1、选择题:下列哪些机体变化属于确定性效应()。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
最高体温,ºC
>39
↑或↓

脱发
+~+++
—~+++

出血
—~+++
—~++

受照剂量,Gy
6~10
10~50
>50
病程,天
<30
<5
<5
注:+++表示严重,++为中度,+为轻度,—为不发生
骨髓型ARS的分度诊断
确定是骨髓型ARS后,应尽早区分为轻、中、重、极重 度,区分的依据:
1)剂量估算:物理剂量(计算、实测)、生物剂量(染色 体畸变率适合于0.25--5.5Gy、建立标准曲线、微核率)。
4、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表现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表现
表1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初期反应和受照剂量下限
分度 轻度
初期表现 乏力、不适、食欲减退
照后1—2天淋 受剂量 巴细胞绝对数 下限 最低值(109/L) (Gy)
1.2
1.0
中度 头昏、乏力、不适、食欲减
0.9
2.0
退、恶心、1—2小时后呕吐、
白细胞短暂上升后下降
5)照后1d的Hb升高见于肠型或脑型ARS。
三型ARS的临床鉴别诊断要点
项目
极重度骨髓型
肠型
脑型
共济失调


+++
肌张力增强


+++
肢体震颤


++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危害及预防(一)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危害及预防(一)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危害及预防(一)1.概述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是指人体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分次受到大剂量射线(一般在1Gy以上)外照射后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这里所说的大剂量射线包括X射线、丁射线及中子等贯穿辐射线。

2.接触机会与健康危害在战时,未来可能发生的核战争中的核武器爆炸可致大量平民受到不同剂量的外照射而引起急性放射病。

在平时,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多见于核试验、核事故,如核反应堆、核燃料回收装置、放射源及其他辐射装置发生事故,以及在处理放射性事故中,应急行动救护人员均易受到严重辐射而导致发病。

另外,在放射性治疗中,有时需要作全身或大面积的大剂量照射,由此可能会引起医源性急性放射病。

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分次接受1~10Gy的均匀或比较均匀的全身照射可导致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在同样的情况下,接受剂量10~50Gy时可导致肠型急性放射病;而接受剂量达50Gy以上时,则可导致脑型急性放射病。

3.临床表现在不同剂量照射下引起的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根据其临床特点和基本病理改变,可以分为三种表现不同的类型,即骨髓型、肠型、脑型。

其病程一般有较明显的时相性,通常有初期、假愈期、极期三个阶段,但不同的类又不尽相同。

(1)骨髓型(又称造血型)急性放射病这类放射病最为多见,主要以骨髓造血组织损伤为基本病变,具有典型阶段性病程。

按照射剂量的多少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四种情况,轻度的临床表现为乏力、不适、食欲减退等;中度主要表现为头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白细胞短暂上升后下降;重度表现为照射1h后多次呕吐,可有腹泻、腮腺肿大、白细胞明显下降;极重度表现为照射后1h内反复呕吐和腹泻、休克、腮腺肿大、白细胞数急剧下降。

病人因造血功能障碍,出现全血细胞减少,感染、出血是极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如果治疗不当,感染将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

(2)肠型急性放射病本病以胃肠道损伤为基本病变,为具有初期、假愈期和极期三阶段病程的严重急性放射病。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ppt课件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ppt课件
少儿甲状腺癌增多直接间接经济损失惨重2019发生基因突变的小马标本戈尔巴乔夫小马201910受到严重辐射的车辆墓地1350台军用直升机运输车救护车等报废201911事故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总量约121018bq释放出的放射性核素主要是由于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随大气扩散造成大范围的污染放射性物质沉降在前苏联西广大地区和欧洲国家并有全球性沉降事故后在整个北半球均可测出放射性沉降物201912到2006年官方的统计结果是从事发到目前共有4000多人死亡
2019
-
34
• 卫生部派出工作组排查放射源。山西医学院附属医院此时有人回忆, 张有昌住院期间,上衣口袋掉出过一个小金属块。小金属块随后被扔 进医院废纸篓,被两位环卫工人拉走,本应送去太原郊区的垃圾堆放 站。但工人偷懒,走了一半,便将垃圾倾倒在公路边。 • 她后来再婚,怀孕过两次,都没有生下来。“我怕生出来再有问题。” 张芳说。而研究显示,她在2000年怀孕的那一次,胎儿六个月时宫内 死亡,与她以前受到辐照有关。 18年前孕育京生的时候,张芳同样 面临挣扎。京生在腹中一度停止生长,头围小于正常胎儿,医生们劝 张芳放弃孩子,而且提醒她放射事故可能给孩子带来后遗症。但她始 终不忍心,也想给丈夫张有昌留下骨血。 • 辐射安全所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发表于2010年第五期《中华放射医学 与防护杂志》的论文显示,推算京生当年受到辐射的生物剂量为1.85 戈雷,宫内受照没有影响她出生后的体格发育,但对其智力发育有严 重影响。
2019
-
27
1996年1月5日早晨7:30上班途中, 宋学文在地面的薄雪上拾到一条类
似“手饰链”的小链子,短短的不 足10个小时,使其在二年中共做了 7次大手术。截去了左前臂、右腿。 其后又陆续截去了左腿,在为争取 自己的权益不断上访的同时,用他 仅存的右手敲出了30万字的书稿 《生死链:中国首例核辐射受害者 与生命对话》。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出血物质代谢紊乱。
造血功能抑制:骨髓增生不良,外周血细胞、
血小板、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降低。
感染并发症:
原因:造血和免疫功能低下。 表现:口腔炎、肺部炎症、尿路感染、肠道感染、 败血症。 感染菌种:早期多革兰氏阳性球菌,晚期多为肠道 革兰氏阴性杆菌,重者可有霉菌和病毒感染。 危害:主要致死原因之一。
体震颤、抽搐、眼球震颤等特征性表现,一般 l 一 3 小时内 昏迷,死于休克。
5、急性放射病的诊断
早期区分骨髓型、肠型、脑型ARS是救治的关键, 尽早区分3类ARS的依据: 1)剂量估算:物理剂量(计算、实测)。
2)早期症状: 脑型(共济失调、肌张力增强和肢体震颤、抽搐、
眼球震颤等特征性表现)肠型(频繁腹泻、血水便、肠黏膜脱 落)、骨髓型(恶心、多次呕吐、可有腹泻但无严重血水便)。
输液和营养支持: 防治脱水,防治缺钾和酸中毒。 静脉补给营养物质:葡萄糖、生理盐水、平衡盐 溶液、碳酸氢钠稀释液、氨基酸注射液等。
④恢复期治疗: 应防止病情恶化和反复;防治贫血;调整胃 肠功能;加强营养,促进机体完全康复。中药的 应用可有较好的效果。
⑶ 极重度的治疗 基本同重度,因病情加重,在下述几个方面治 疗加强: ①抗感染措施宜加强,提早应用,静脉给药为主; 加强真菌和病毒感染的防治; ②提前输注血小板浓缩液(pt<5万/mm3),每1~2 天一次; ③估计造血不能恢复,宜早期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 最好有HLA相合供体,适度应用预处理和免疫抑制治 疗。
表现:脱水、低钠症、低钾症、酸中毒。
危害:机体内环境失调、加重病情。
上述表现主要出现在中度以上骨髓型放射病, 轻度时表现轻或不出现,极重度时最明显。
由于现代治疗技术的进展,经专业治疗后的

外照射急性及亚急性放射病课件

外照射急性及亚急性放射病课件
血 象:随骨髓相的恢复,外周血象开始恢复,网织红 增加最明显。
网织红的增加是观察急性放射病的造血恢复的敏感指标
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外照射急性及亚急性放射病
21
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症状少,病情轻,一般不出现脱发、感染; *分期不明显,无明显的极期; *造血功能轻度障碍; *预后良好,一般两个月内自行恢复。
外照射急性及亚急性放射病
33
入院50d内较平稳地度过了初期、假愈期、极期和恢复期, 整个病程未发热、无明显感染和出血,从宏观上看不出有极 期表现,这样顺利的经过在国内外同类患者病史上是罕见的。
未出现 照后20-30d出现骨髓抑制,且程度较轻 照后15-25d出现严重抑制
极重度骨髓型ARS
照后10d内出现严重抑制
3、生化检查:血尿淀粉酶增加、尿中氨基酸含量增加、肌 酸,过氧化氢酶排除增加等。
外照射急性及亚急性放射病
32
1980年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事故
1980.9.1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用5.3万Ci60Co辐照加工聚四氟乙烯, 由于防护门安全联锁装置失灵和违章操作,致使25岁的男性工作 人员“权”两次误入辐照室内工作约40秒,出钴源室即感面部发 热、头晕、口唇麻木肿胀,他人见到患者结合膜及耳廓充血。半 小时后开始恶心,1小时后开始呕吐,至13:00共呕吐8次。
外照射急性及亚急性放射病
22
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初期症状出现更早、更快、更重,假逾期很 短,或者没有假逾期;
*造血损伤更重,一般要输入外援造血干细胞 才能完成造血重建,既进行骨髓移植;
*极期症状重;
*治疗难度大,预后差。
外照射急性及亚急性放射病
23
第四节 诊断
两部分: 早期分类诊断 临床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防治出血:加强护理,早期使用抗出血药物,有条件 者输注新鲜血小板悬液。 5.血液疗法:是重度以上的重要措施。包括输血、输血 小板和白细胞。 输 血 条 件 : 白 细 胞 低 于 1×109/L 或 粒 细 胞 低 于 0.5×109/L;血红蛋白低于80g/L。 输血小板条件:白细胞低于 1×109/L ,或血小板低于 20×109/L ;皮肤、粘膜出现出血;镜下血尿或眼底出血 。 血液治疗要注意预防免疫学反应,尽量选择主要组织 相容性抗原(HLA)相合或半相合的供体。输注物在输入 前要经过15~25Gyγ线照射,除去其中的免疫活性细胞, 减少输注后反应。
一方面:血液和淋巴液不断从损伤的
小血管和淋巴管外流,加之频繁的呕 吐及腹泻,致大量体液丧失,水电解 质严重紊乱,血液浓缩,血压下降, 循环衰竭; 另一方面 : 肠腔内毒性物质及 细菌也可直接入血,引起中毒和感染。 在此过程中,肠分泌、蠕动、消化、 吸收等机能均严重障碍,病人产生剧 烈腹痛、腹泻、顽固性呕吐、拒食、 发热及血水样便,全身衰竭等。
3、明显出血
4、胃肠道症状
(四)恢复期阶段
急性放射病分型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按病人受照射剂 量的大小、主要症状、病程特点和严重 程度一般分为 3 型,如果将心血管型急 性放射病也划入,可分为4型。
表6-3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分型
型别
骨髓型 肠 型 心血 管型
剂量 (Gy)
1~10
主要临床 表现
主要病理变 化
心血管型急性放射病
受照剂量范围约在 20~50Gy 之间,表现为心 脏和全身血管广泛损伤,循环衰竭,一般死于心源 性休克,但目前认识尚不统一。
三、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诊断
准确地估算患者接受的剂量的大小,如能确 定剂量的大小,放射病的诊断即可成立,并可对 预后进行评估。
(一)物理剂量估算是关键
(二)生物剂量估算是补充 (三)临床判断供参考
6.造血干细胞移植:极重度病人自身恢复造血功能 的可能性很小,需要植入外源性造血干细胞。 为了易于植活并减少免疫反应,移植的对象以照 射剂量大于 7Gy 者为宜,供体应选择 HLA相合或半 相合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有骨髓移植、胚胎肝移植 和分离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三种。造血干细胞需 10~15天才能增殖造血,所以在照射后1~5天移植 为宜。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并发症是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3、重度急性放射病
辐射剂量在4~6Gy之间,属半数致死剂量范 围。死亡率高,经积极治疗有可能存活,恢复期 较长,生殖功能恢复需2年左右,甚至可出现不育 症。
4、极重度急性放射病
辐射剂量在6~10Gy之间,属绝对致死剂量。
(二)肠型急性放射病 全身或腹部遭受大剂量(10~25Gy) 辐射造成的损伤,临床表现为剧烈的胃肠 道症状,病程急剧,不易救治,可造成近 100%死亡,一般死于照射后数十天之内。
肠型放射病:初期、假愈期、极期。
肠型放射病的病理变化特点
肠隐窝上皮:坏死脱落,清除。隐窝空 隙加大,固有膜充血、水肿,故肠壁显著增 厚。(隐窝概念:有多种细胞,其中上皮不 断分裂,产生新细胞;腺细胞、杯状细胞分泌 粘液、小肠液 , 起滑润食物和保护粘膜的作 用。) 肠绒毛变短,粘膜大片坏死脱落,皱壁 萎缩,肠壁变薄。由于肠粘膜坏死脱落,故 创面直接暴露于肠腔与肠内容物接触。
进入极期的标志
外周血wbc 极期 2.0×109/L
脱发、皮肤及粘膜出血 点、体温升高和菌血症
(三)极期阶段
极期是急性放射病病情严重,各种症状、体 征和实验室检查变化明显,即临床表现最为严重 的时期,是病人生存或死亡的关键时刻。受照射 剂量越大,则极期开始越早。表现有:
1、造血功能障碍
2、严重感染
(四)治疗总原则
针对病程的各期特点,采用中、西医 结合对症综合治疗。
关 键
抗感染、抗出血、减轻造血功能的损 伤,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输注血细胞悬液, 加强营养,改善微循环,必要时采用同种骨 髓移植等。
骨髓型放射病的治疗 骨髓型放射病治疗的关键应注意以下八点: 1. 早期给予抗放药:目前所用药物有雌激 素类和某些中药提取物,对中、重度放射病 效果较好。 2. 早期改善微循环: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 糖酐,加入适量地塞米松和复方丹参注射液 ,对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血流量、减轻组 织细胞损伤都有益。 3.防治感染:占有首要位置,要点是:
临床表现
初 期 阶 段
假 愈 期 阶 段
极 期 阶 段
恢 复 期 阶 段
(一)初期阶段
急性放射病的初期阶段是在受 照射后数分钟至1 或2日开始,可持 续1至数日。主要表现为神经和胃肠 功能改变,特别是植物神经功能紊 乱的症状。
(二)假愈期阶段
初期的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但机体内部病理过程 在继续发展。假愈期的有无或长短是判断急性放射病严 重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7.造血因子的使用: 目前对具有调节造血功能的细胞因子研究 很多,近年已将重组的集落刺激因子,如粒 单集落刺激因子( GM-CSF )和 -3 ( IL-3 )等 应用于急性放射病治疗。
8.支持疗法:急性放射病患者,特别是重度 以上病人,抵抗力极差,身体衰弱,支持治 疗特别重要。首先应供应足够的热量和营养 物质。当胃肠道功能障碍时,可应用静脉保 留插管,输入营养物质。
30多年来全世界共筛选了大约2万多个抗放化学物质。 我国也有100多个抗放药物经过了大动物的实验,有10 多个药物经过了人体实验。 目前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主要是胱胺类、雌激素和 WR-2721等, WR2721的抗放作用较强,毒性小,有效 时间约3h,效价高,给狗和猴子作静脉注射后,抗放作 用明显,但口服效价差。
核战争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指人体一次或短时间(数天) 内分次受到大剂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离辐射照射引 起的全身性疾病。
可能病因
1、医疗照射(南京肿瘤医院过量) 2、事故照射(上海王国潼、山西临沂、内蒙乒乓球
事件、安徽三里俺、广东军区总院放射源安装)
3、应急照射(核战争救治、切尔诺贝里等)
4、核武器辐射(核战争对居民的杀伤)
14
肠型放射病致死的根本原因
肠道的严重损伤
肠上皮失去再生能力
体液和蛋白质 电解质紊乱
死亡!
感染、中毒、出血
(三)心血管型和脑型急性放射病
受到50Gy以上超致死剂量照射后出现的极其严 重的急性放射病。 表现:昏迷、休克、丧失定向能力、共济失调、 肌张力增强、肢体震颤、抽搐等症状。早期失能, 进而完全丧失中枢控制,是脑型放射病发展的特点。
姑息 治疗 姑息 治疗
可治愈有 死亡
部分可治 愈,死亡 率高
死亡率高
死亡
(一)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1、轻度急性放射病
2、中度急性放射病 辐射剂量在2~4Gy之间,分期明显,受照 射后2h左右出现初期症状,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 值3日内减至0.75×109/L左右。假愈期 3~4周。 极期前出现脱发,极期出现高热、感染与出血症 状。
我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报道二乙基硫辛酰胺(DELA)、 四氢噻唑类化合物、含硫化合物、色氨类化合物、植物 多糖和雌激素等也有较好的辐射防护作用。 辐射防护剂主要用于核战争、宇航员太空旅行、特 殊照射、应急性照射、放射治疗的患者以及放射性职业 工作人员的防护。
治疗
预后
10~25
20~50
脑 型
>50
骨髓抑制、 出血、感染 空虚 肠上皮细胞 高烧、腹泻、 分裂停止, 电解质失衡 上皮细胞脱 落 循环衰竭症 心脏和全身 状,死于心 血管广泛性 源性休克 损伤 脑炎、脑水 震颤、惊厥、 肿、血管炎、 运动失调 小脑颗粒细 胞变性等
对症治 疗,骨 髓移植 对症治 疗,姑 息治疗
肠型放射病的治疗
肠型放射病的治疗原则是: 早期综合治疗包括止吐、止泻、改善 微循环,静脉供给营养、补液、补钾、给 予碱性物质和能量合剂等,同时进行骨髓 移植。待度过肠型死亡后,重点治疗造血 障碍。
急性放射病的药物预防
研究历史: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就有人证明某些化学物质 如胶体硫、硫脲、甲酸盐等,它们被加到羧基肽酶 和氨基酸氧化酶的水溶液中时,能够减轻X射线对 这些酶的灭活。在以后的许多年里相继有人观察到 巯基乙酸、谷胱甘肽及半胱氨等有一定的抗放射损 伤作用。日本遭受原子弹的袭击,科学家们这才意 识到需要用化学物质进行放射损伤的预防性研究。
①消毒隔离,加强皮肤粘膜护理:隔离病房,层流洁净病 房。禁牙刷刷牙,可用含消毒液的棉球擦去食物残渣。保 持皮肤清洁。 ②早期口服肠道灭菌药:重度以上病人,早期可口服黄连 素、复方新诺明、新霉素、庆大霉素等。 ③全身应用抗菌药的指征是:皮肤、粘膜出血;发现感染 灶;血沉明显加快;白细胞降至 3×109/L以下;毛发明 显脱落。以静脉给药为主,用量宜大。 ④治疗原有的感染灶: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⑤及时治疗混合感染:当发现霉菌和病毒感染时,及时使 用抗霉菌药和抗病毒药。 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可静脉注射大剂量的人血丙种球蛋 白。有条件者可输入白细胞悬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