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合集下载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联结的,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又体现着普遍性;第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针的哲学根据."中国特色"是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个性,特殊性;"社会主义"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共性,普遍性.一方面,中国的发展不论多么特殊,也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共性.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一般只能在各国特色的个别中存在,我们要建设中国模式,中国就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又是个性.我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针实际上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具体运用,是正确的.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及启示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最突出的特征,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率先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落后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中进行艰难的探索,在把社会主义运动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过程中寻找适合本国、本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由于各社会主义国家对这一问题采取不同的做法,导致了社会主义事业成功与失败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为了保证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认真总结社会主义运动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回顾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历程,这些经验主要有: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社会主义运动不同于以往的革命,它高度自觉地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改造社会,这种自觉的能动来自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共产党正是有了这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武器,才站得高、看得远,取得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胜利.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四个主要时期即苏联的列宁时期和斯大林时期,中国的毛泽东时期和邓小平时期之所以能取得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各项成绩,首先是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总结,也是对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史的科学总结.以任何理由怀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只能导致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反复证明,如果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机械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或者借用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名词,把杜撰的理论随意贴上马克思主义的标签,都会使马克思主义受到伤害、歪曲,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教条主义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敌人,它把马克思主义变成片面的、僵死的东西,割断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时代以及客观实际的联系,扼杀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要坚持就必须发展,与时俱进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要求马克思主义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发展、不断创新.正是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等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结合不同的时代发展特点,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使马克思主义始终成为颠扑不破的真理、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南.二科学把握时代变化和各国国情,立足各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不是人们头脑中凭空想像的乌托邦,而是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现实中依据现实条件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运动和实践.在20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人们往往忽略了社会主义立足于现实的本质,不是在实践中根据现实条件的变化及时修正和发展已有的认识,而是用固有的观念剪裁现实、从而使社会主义陷入某种空想的误区.因此,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的变化去认识社会主义,从各国国情出发去探索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首先要科学地认识世情,把握时代变化的脉搏.20世纪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不能用一个世纪前的眼光去看待今天资本主义的变化与发展、去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其次,必须实事求是地分析国情、认清各国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从现实出发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是列宁对俄国的落后及其由此带来的社会矛盾的深刻认识,才会有十月革命这个战略选择,也才会有如何走向社会主义的新思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3这是毛泽东的科学论断.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无论苏联东欧还是中国都出现过对本国国情判断失误,超越社会发展阶段、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错误.中国共产党在经历了一系列曲折后,终于能够正视自己的国情,做出了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结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现实基矗三正确认识本国以及其它国家的实践经验,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一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是根据该国国情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往往带有民族特色、具有相对性.如果一个国家不能正确对待本国经验,搞惟我独革,不分时间场合、不顾各国实际强行要别国照搬自己的经验,必将给别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带来损害.现实的社会主义道路并非只有一条,然而教条主义却使斯大林模式神圣化、凝固化,不仅使这一模式本身失去自我完善的机能,也给那些照搬这一模式的国家造成严重后果.应当牢记这一深刻教训,科学地对待本国以及其它国家的实践经验.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坚持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也始终强调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在新时期重新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的现代化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4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彻底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也不照搬其它国家社会主义改革的模式,但充分注意汲取和总结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正反经验,实现了理论创新.在当今世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把社会主义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机结合的典范.作为这一实践的理论指导和科学总结,邓小平理论既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又具有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普遍意义.它要解决和回答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即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它所揭示的社会主义本质及一系列重要理论,包含着对社会主义普遍真理的认识,必将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非社会主义运动最终的和惟一的表现形式,我们不能自我陶醉或把自己的经验神圣化.这一实践过程需要不断变革和完善,我们必须始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机结合的新形式,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不断实现历史的具体的新统一,从而达到理论与时俱进、实践充满活力.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的道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也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这个道理,贯穿于对立统一规律和唯物辩证法其他原理之中.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的道理,给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认识矛盾的一般法则.人类的认识总是先从认识个性开始,经过抽象,把握该类事物的共性;然后在共性的指导下,再去研究新的个性.人类认识的一般秩序是:“个性——共性——个性”或“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道理,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特色这一个性.在所有制方面,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存;在分配形式方面,我们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存;在政治上,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有这些,都是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第一,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开辟是邓小平理论破题的标志,它创造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正像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破题的标志一样;邓小平开辟了一条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破题的标志.这是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之理论有多方面的内容,但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是核心内容.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的众多任务和内容中,只有在这个中心任务和核心内容方面取得根本性的突破,才能够称得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破题了.而邓小平同志创立的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就在这个中心任务和核心内容上取得了根本性的突破.如果说,在马克思时代,社会主义只有建立在大工业基础之上才会成为可能;那么,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争共存的当代,社会主义只有实现现代化才有可能取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相对优势,才就生存、发展并最终站稳脚跟.而世界发展的历史表明,不搞市场经济就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上没有过发达的市场经济,现实中生产力极为落后,与发达国家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尤其需要通过市场经济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人们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看作是水火不相容.在这个问题上不敢越雷池一步,因而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始终没有能取得根本性的突破.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与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特殊国情相结合,开辟了通过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新道路,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重大的理论成果,是这一理论破题的最根本的标志.在中国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其他道路能够引导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开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标志,它创造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模式.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相结合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特别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党的中心任务的转变,必将开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新的探索过程.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在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上,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三十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作比较,我们还会发现它们的模式是不尽相同的.如果说,第一次飞跃的模式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那么,在第二次飞跃中,由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普遍原理,特别是实现现代化必须搞市场经济的这一普遍原理,在马克思主义的原有理论中还没有形成,因此,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总结和提炼出马克思主义实现现代化的普遍原理.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依据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总结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各个个别国家现代化的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来了实现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然后又把这种一般规律运用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从而开辟了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显然,这是对第一次飞跃的模式的创造性发展和更新,是一种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模式.我们党称这种新模式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种新模式涵盖包容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但同时又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方面的最新实践、最新探索.第三,中国式的现代化新道路的开辟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它为马克思主义的振兴提供了重大的历史契机长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中,形成了一种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传统观念.这种观念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简单化理解,同时与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将很快消灭商品经济的看法不无关系.这种传统观念不仅使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中越来越处于不利的态势,而且造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停滞.这种理论的停滞大大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和指导实践的功能.邓小平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新道路,这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极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极大发展.这种突破不是细枝末节的突破,这种发展也不是个别结论的发展,这是对社会主义理论基本框架的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大发展.以此为契机,马克思主义获得了重新振兴的巨大历史推动力量.在当代世界,以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为突破口,马克思主义的队伍在重新集结,马克思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研究正在酝酿着更大的突破.。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旧的矛盾一解决,新的矛盾又产生,在新旧矛 盾之间绝没有哪怕是一刹那的无矛盾的状态。
(2)矛盾的客观性
——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 转移。(不管人们认识未认识、喜欢不喜欢、承认不承
认、接受不接受,矛盾都客观存在着,它不会因为人们
任意夸大或缩小而改变,也不会因为人们否认它、回避
它而消失)
个子不高,面容黑瘦,短平头,头发根根竖立,胡须 像隶体“一”字,穿着长衫 ,常咬着烟嘴
带领我们富起来 带领我们站起来 带领我们强起来
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特点
在学校中存在着教与学、教师之间、学 生之间、一线教师与后勤服务人员等诸 多矛盾。
矛盾双方 不同特点 花言巧语、、软磨硬缠,目的是以较高的价格尽 快地把商品卖出去 半信半疑、货比三家,目的是以较低的价格买回 称心如意的商品
寓 于
苹 果
水果
寓于
水蜜桃 菠萝
个性 离不开 共性
共性:含果酸,糖类,多汁。。。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 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
问题:普遍性和特殊性为什么在不同
场合可以变化?举例说明。
可见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 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之间没有不 可逾越的鸿沟,随着场合的变化, 普遍性和特殊性也是可以变化的。
娴雅端方的宝钗
的 特 殊 性同 区是 别贵 开族 来小 。姐 , 可 凭 借 各 自
多愁善感的黛玉
温柔顺从的袭人
桀敖不训的晴雯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 扶风。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 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骑坐赤兔马,提一口 青龙偃月刀。

试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原理

试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原理

试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原理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原理主要指出矛盾既是普遍存在的,又是具有特殊性的。

首先,矛盾的普遍性体现在它无处不在的存在。

一切事物都是由矛盾构成的,矛盾是事物内部不同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种矛盾既存在于自然界,如物质与运动的矛盾、事物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矛盾等;也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如阶级与阶级之间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等。

矛盾的普遍性是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共同特征。

其次,矛盾的特殊性主要指出矛盾在不同事物和不同领域中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每一种事物、每一个领域的矛盾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发展规律。

例如,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矛盾有所不同;经济领域的矛盾与政治领域的矛盾也有所区别。

因此,不能把不同事物和领域中的矛盾简单等同起来,需要具体分析具体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一定程度上又相互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使我们认识到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的运动和发展;而矛盾的特殊性又使我们深入了解事物的具体运动规律,指导我们在具体实践中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综上所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
核心要素之一。

它揭示了事物的矛盾性质,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思路。

在面对不同事物和问题时,我们必须既重视矛盾的普遍性,又注重矛盾的特殊性,以此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思维领域:知正道确与思不想知与道错误思想
不同学术观点
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时时有矛盾
学生与老师的矛盾
小学时: 中学时: 大学时:
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无时不有
方法论要求:
❖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要敢于揭露矛盾,分析矛盾 ❖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
矛盾无处不在 ------事事有矛盾
矛盾无时不有
------时时有矛盾
(空间) (时间)
注意: 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事事有矛盾
机械运动:运动与静止
自然界: 物理运动:正电与负电 化学运动:分解与化合 生命运动:出生与死亡
人类社会:阶级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弗朗西斯·培根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孔子:君子有三戒
少年时, 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买卖双方
卖方:花言巧语 王婆卖瓜 获取更多的商品价值
买方:货比三家 获取更多的商品使用价值
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二,矛盾具有特殊性
同为树叶,它们有区别吗? 同为花朵,它们有区别吗?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 特点
表现: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 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方法论要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哲--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分析

马哲--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举例:1、阿凡提与财主:颜色与星期的问题2、公孙龙子:白马非马马和白马,马是普遍性,白马是特殊性3、笑话:病人与水果4、统筹城乡改革试点与推广5、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矛盾普遍性:中国为社会主义,就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社会主义的普遍性。

矛盾特殊性:中国的社会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中国自己的特点,因而有具有特殊性。

6、马克思主义与邓论、三个代表、科发观7、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8、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分析:1、阿凡提所在的村有个财主,非常的霸道,为村民所厌恶,阿凡提决定惩治他。

于是阿凡提开了一个染布店。

财主为了捉弄他,拿了一块白布,问阿凡提是不是什么颜色都可以染,阿凡提说是。

于是财主要求阿凡提染一块既不是红色,也不蓝色、绿色等所有颜色的布。

阿凡提痛快接受了,于是财主把布给了他,又问:“什么时候可以拿布”。

阿凡提说你到那一天来拿,既不是星期一,也不是星期二、三、四、五、六、七的任何一天,到那一天你来拿就是了。

这里的颜色是普遍性,而红色等具体的色彩则是特殊性。

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要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同样的是,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没有离开特殊性的普遍性。

3、一病人回家后,对儿子说,医生告诉要多吃水果,于是叫儿子去买。

儿子买了苹果回来,老子大怒,医生说的是水果,而不是苹果。

很明显的,水果与苹果等构成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分析如第一个之解析。

一、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充满了矛盾,问题就是矛盾,事物就是矛盾,世界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是事物的共同本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所具有的这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性质,就叫做矛盾的普遍性。

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的思维中,处处都存在着矛盾。

人类的全部实践和认识的发展,都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在自然界里,从宏观上看,考察天体起源和演化问题,处处可以发现矛盾。

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来解释矛盾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矛盾普遍性原理认为,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存在于一切事物和过程中。

所有的矛盾都具有一定的共性,都遵循着类似的发展规律。

矛盾特殊性原理则认为,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矛盾类型。

每一种矛盾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遵循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关联的,互相转化的。

矛盾普遍性是矛盾特殊性的基础,而矛盾特殊性则是矛盾普遍性的具体表现。

在解决矛盾时,必须既综合考虑矛盾普遍性的一般规律,又要根据矛盾特殊性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我们理解和解决矛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告诉我们,在解决矛盾时,必须充分考虑矛盾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同时也要关注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解决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将这二者相‎结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正确道路‎,高好革命和‎建设。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特色这一个‎性。

“中国特色”是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个性、特殊性;“社会主义”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共‎性、普遍性。

一方面,中国的情况‎不论多么特‎殊,也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共性。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一般只能在‎各国特色的个别中‎存在,我们要建设‎中国模式、中国就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所‎有制方面,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存;在分配形式‎方面,我们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存;在政治上,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的本质。

这正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者叫做根‎据。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这一科学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列宁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为什么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方法的‎危害:势必造成“教条主义”、“一刀切”“一风吹”。

马原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马原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马原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1)含义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意义
①理论意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彻底坚持辩证法的前提,否定了矛盾的普遍性就否定了辩证法。

因为否定了矛盾也就否定了运动、发展。

②实践意义: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采取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两分法。

2.矛盾的特殊性
(1)含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2)意义
只有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并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措施去解决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将这二者相结‎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正‎确道路,高好革命和建‎设。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特‎色这一个性。

“中国特色”是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个‎性、特殊性;“社会主义”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共性、普遍性。

一方面,中国的情况不‎论多么特殊,也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共性。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一‎般只能在各国‎特色的个别中存‎在,我们要建设中‎国模式、中国就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所有制‎方面,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存;在分配形式方‎面,我们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存;在政治上,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的本质‎。

这正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者叫做根据‎。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这一科学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列宁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为什么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方法的危害:势必造成“教条主义”、“一刀切”“一风吹”。

我们应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资本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 道路,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
区分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依据是: 各个阶段所包含的特殊矛盾。
(1)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
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植物 发芽 幼苗 发育 开花 结果 死亡
①含义
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 包括矛盾的事物是没有的,即事 事有矛盾(横向) B、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 始终。即时时有矛盾(纵向)
老师和学生
教 与 学
同 学 之 间
学习方法与成绩
磁 与 电
化 合 与 分 解
知与未知 人 与 自 然
秋 与 冬
运动领域
各种运 动形式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一、单项选择: 1 、医生让一病人多吃水果,可病人拒吃苹果、香蕉、桔子,并喊道:“我 要吃水果!”此病人错误在于( ) A 、否认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 B 、夸大了共性与个性的区别 C 、忽视了共性与个性的转化 D 、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 2 、十五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 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 和命运问题。”这段话体现的唯物辩证法 道理是( )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B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的。 C 、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 D 、不同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二、不定项选择: 1 、椐 1999 年 7 月 6 日《中国青年报》载文,现代物理学认为,物质世界 具有基本的对称性,每一个粒子场存在着相应的反粒子。继发现反电子、反 质子之后,欧洲科学家在实验室制造出 9 个反氢原子。 1999 年美国科学家 宣布,他们借助美国发射的康普顿伽马射线观察卫星,探测到宇宙中由反物 质形成的粒子云。上述材料表明。( ) A 、世界上的现象都是物质的。 B 、对立统一是世界的普遍规律 C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 、矛盾的双方共存于统一体之中 2 、“任何个别(无论如何)都是一般”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A 、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B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 C 、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没有一般就没有个别。 D 、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有通过个别而存在;个别也离不开一般,不 包含一般的个别也是不存在的。

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它强调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即所有存在物都受到矛盾两面性的制约,不管它是泛泛它是特定的。

因此,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理解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重要基础。

矛盾的普遍性指的是矛盾的广泛性,它渗透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一切事物都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对立面,尽管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其本质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例如:自然界中矛盾的普遍性存在着动静张力、内外变化矛盾等;而社会界中存在着发展与阻碍发展、利空与利润等多种矛盾。

而特殊性则强调了一切矛盾都具有自身独特性,每一种矛盾都有自身的特性,发展的方向也不尽相同,只有在认识和把握矛盾的运动规律时,才能看到共性并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法。

例如,现代工业生产环境中急剧恶化的矛盾,强调采取节能减排和绿色生产技术改善经济和环境的矛盾,不管涉及领域有多么复杂,都需要着眼于实际情况,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选择最优处理办法。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思想,从它中可以看出所谓“矛盾”本质上并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融对立共存的,它在辩证发展中具有解决矛盾的能力,可以正确认识和处理矛盾,使他们融合,发展、双赢。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复杂的关系,而且还可以帮助消除错误认识,提高我们应付突发状况的能力。

它的确是我们准确认识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重要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将这二者相结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正确道路,高好革命和建设。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特色这一个性。

“中国特色”是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个性、特殊性;“社会主义”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共性、普遍性。

一方面,中国的情况不论多么特殊,也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共性。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一般只能在各国特色的个别中存在,我们要建设中国模式、中国就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所有制方面,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存;在分配形式方面,我们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存;在政治上,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的本质。

这正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者叫做根据。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这一科学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列宁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为什么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方法的危害:势必造成“教条主义”、“一刀切”“一风吹”。

我们应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对于正确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哲学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哲学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020长春市事业单位备考:哲学之矛盾的普遍性和
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1)含义:毛泽东说:“矛盾的普遍性或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

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这就是说,矛盾无处不在处处在,无时不有时时有。

(2)意义:坚持矛盾普遍性观点的意义是①坚持矛盾的客观性、普遍性就是坚持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反对在此问题上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观点。

②坚持联系的普遍性是科学认识的前提,人们在改造世界、认识世界过程中,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
(1)含义:根据毛泽东的阐述,把矛盾特殊性概括为矛盾之间或矛盾诸方面之间相互区别的特点和特殊本质。

(2)矛盾特殊性的主要表现:
①矛盾性质的特殊性。

如自然界矛盾与社会矛盾的不同,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不同。

②矛盾的地位与作用的特殊性。

事物发展进程中有根本矛盾与非根本矛盾、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等的区分。

3.坚持矛盾特殊性观点的重要意义
列宁、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为了批判教条主义和克服教条主义的不良影响,在理论上重视矛盾特殊性观点的阐述和应用。

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认识矛盾的特殊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区分不同科学的根据、解决矛盾的前提。

了解更多公告,请登录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网。

网址里将定期发布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吉林省教师招聘、吉林省医院招聘公告。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这一原理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矛盾的普遍性1.1 矛盾普遍性的内涵矛盾普遍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矛盾现象。

在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中,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普遍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正是因为矛盾的存在,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变化和进步。

1.2 矛盾普遍性的表现矛盾普遍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界中的矛盾。

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矛盾现象,如生与死、寒与暑、潮汐涨落等。

这些矛盾现象推动着自然界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2)社会中的矛盾。

社会是由众多个体组成的有机整体,个体之间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导致了各种矛盾的产生。

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3)人类思维中的矛盾。

人类思维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存在着许多矛盾现象,如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自由与必然等。

这些矛盾推动着人类思维的发展和进步。

二、矛盾的特殊性2.1 矛盾特殊性的内涵矛盾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之间矛盾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由于事物的性质、地位、作用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特殊性是事物发展的条件,也是事物发展的前提。

2.2 矛盾特殊性的表现矛盾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同一事物的矛盾。

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条件下,其矛盾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也不同。

如一个企业,在发展初期,其主要矛盾可能是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而在发展壮大后,其主要矛盾可能变为管理与创新之间的矛盾。

(2)不同事物的矛盾。

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因此它们之间的矛盾也有其特殊性。

如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等。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3.1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只有承认和把握普遍性,才能更好地认识和解决特殊性问题。

论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论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处不在,无时不有。

但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即矛盾有其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3)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
学的认识方法。

(三)实践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掌握这一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境界,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

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

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辩证法观念的核心原则,它在人们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等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矛盾状态理解和处理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是普遍性。

普遍性辩证法概念得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认可,认为人类的社会存在的矛盾的性质是一致的,既不可起止,也不可抵消,它产生于不同的原因,形式也不同。

从这个角度看,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二者的合作与对立,产生的矛盾内部具有发展的统一性,产生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二是特殊性。

从特殊性的角度看,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是个体之间会遇到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性质,不同的社会实践,发展矛盾的处理方式也就不同了。

在某一个具体情况中,只有真正把握和分析其中的特点,深入贴近实践,才能把握客观事物与社会生活,从而探
究其中的矛盾并从中找到解决的根源。

综上所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确立了在处理人类各种矛盾时,均须遵循普遍性辩证法,走出特定环境而定向思考;又应当全面忠实地厘清现实情况,衣衫褴褛扑面而来,从而发现客观事物与社会生活中的矛盾,才能有效地处理和解决它们。

这不仅可以激活思考,真正理解现实的关联性,而且有助于探索一种有效的应对政策,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蔡桓公“讳疾忌医”从哲学上看犯了什 么错误?应该怎么办?
(1) 人们能够不能够有意识地”制造”矛盾? (2)有人说,和谐社会就是一个没有矛盾的 社会、是一个消灭了矛盾的社会,对吗? (3)怎样理解日常生活中经常谈到的“解决 矛盾”、“化解矛盾”?
不能创造、不能掩盖、不能消灭; 要勇于承认、揭露矛盾,积极转化矛盾
④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 统一。
(05·浙江卷全国卷1、32)下列属于矛盾分析法
的叙述有( )
①互联网所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各占一定比例 ②
互联网所带来的利、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的方

③互联网本
来是好东西,只是后来被坏人利用了 ④互联网同
其他事物一样在同一与斗争的关系中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 记·礼运篇》
1. 矛盾具有普遍性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事事有矛盾) 任何事物都有矛盾
(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时时有矛盾)
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有矛盾
①要正确处理:市场与宏观调控、速度与效益、效 率与公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产与消费、经 济与教育、经济与人口、经济与资源、经济与环境 等矛盾;
②民矛说盾主明;与矛 相在集盾互我中既双区国、要方别政自看的,治由到统又生与矛一 相活纪盾; 互中律双矛 促,、方盾 进要个的双 ,正人对方 互确利立既 为处益,相条理与又互件民集要对。主体看立与利到、法益制等、 ③在社会生活中,要正确处理谦虚与骄傲、先进与 落后、成绩与问题、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批 评与自我批评等矛盾。
坚持一分为二, 两点论,两分法,防止一点论、 防止片面性

(1)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
革必开须放贯两彻坚个邓持基 小全本 平面点 一的系的关列观系“点;两看说手问明抓题我”,国的社思防会想止主:片义 一面现 手性代 抓化 改建 革设 开,
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
爱、坚充持满联活系力的、观安点定有,序从、整人体与上自把然握和谐事相物处的的联社系会。”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 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 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04春招)“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 岳”。黄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 游客,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在开发的同时,生 态环境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1988年,国务院 批准实施了《黄山风景区总体规划》,黄山风景区 采取了对“疲劳”景点实行“轮休制”等保护措施, 景区的森林覆盖率由工七十年代的56%提高到 2002年的83.4%,植被覆盖率也达到93.6%。 (2)从黄山风景区对“疲劳”景区实行“轮休制” 分析黄山风景区经济开发与景区保护的辩证关系。 (8分)
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常见设问: 如何看待…现象?分析…的影响? (评价类)
1. 互联网技术.
2.网络游戏.
2. 3.基因技术的突破.
4. 人类的航天活动.
3. 5.汽车工业的发展.
6.经济全球化、物种引进
4. 7.核能技术.
8.自然灾害的影响
5. 9.分析新阶段的新形势 10.社会热点、普遍关注现 象
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
方法论
原理
任何事物、事物发展的 任何阶段都有矛盾,矛 盾的存在既是普遍的, 又是客观的。
看问题坚持一分为 二的观点,坚持两 分法、两点论,全 面地看问题。
不能害怕、回避和 掩盖矛盾;要敢于 承认矛盾、揭露矛 盾、解决矛盾。
双刃剑、两面性、双重性
我们制造火药来开天辟地,却萌发了战争; 我们发明指南针来追求幸福,却诱发了掠夺; 农药捍卫植物生命,却同时也招致疾病; 塑料袋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却造成了白色污染; 自然灾害伤害人类,却让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
“感叹男人----有才华的长得 丑,长得帅的挣钱少,挣钱多的不 顾家,能顾家的没出息,有出息的 不浪漫,会浪漫的靠不住,靠得住 的又窝囊。”
“说《庄子》是一册“残废人大全”并 不夸张。如《人世间》里的“支离疏者”, 《养生主》里的右师只有一条腿,《大宗 师》里身体弯曲的子舆,《达生》里的佝 偻女人,《德充符》里断足的王骀和申叔 嘉,被砍掉脚趾的叔山无趾和跛脚、伛背、 无唇的游说者……庄子想说的是:神比形 重要。躯体残缺的人体味自身的有限性,敬 畏生命,滤净心灵,超然于功名利禄,获得精 神的自由。” ---余杰
理解矛盾普遍性要注意几点:
第一,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各 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 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
第二,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解析的 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第三, 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扁鹊见蔡桓公
讳疾忌医
〖答案〗:①景区保护和经济开发是对立统一的关 系; ②保护是开发的前提,轮休制虽在一定阶段 内影响经济收入,但它能保证黄山景区的吸引力。 ③适度开发,可为景区保护提供经济支持。
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一个男人去婚姻介绍所征婚,进大门以后, 迎面看见两扇小门,一扇门上写着“美丽的”, 另一扇门上写着“不太美丽的”。男人推开了 “美丽的”门,迎面又是两扇门,一扇写着 “年轻的”,另一扇写着“不太年轻的”。男 人推开“年轻”的门,迎面又是两扇门,一扇 是“温柔善良的”,另一扇的“不太温柔善良 人推开“温的柔”善。良那”的门,又是两扇门,一扇“有钱的”, 另一扇“不太有钱的”。男人推开“有钱的”门----这样 一路走下去,男人推开过“美丽”、“年轻”、“温柔善 良”、“有钱”、“忠诚”、“勤劳”、“文化程度高”、 “身体健康”、“有幽默感”等九道门时,看见只有一道 门了,上面写着一行字:“您的追求过于完美,这里没 有。”男人还是推开了最后一道门,发现自己已经在大街 上了。原来他一路走过已经走出了婚姻介绍所的后门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