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通风及防火排烟
建设工程消防烟雾排烟管理规定
建设工程消防烟雾排烟管理规定一、引言消防烟雾排烟管理是建设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合理的排烟系统设计和科学的管理,能有效减少火灾的蔓延,提高建筑的逃生、救援和灭火效果。
为了规范建设工程消防烟雾排烟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性,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各类建设工程的消防烟雾排烟管理,包括新建工程、改造工程和扩建工程等。
三、消防烟雾排烟设计要求1. 建筑物内部必须设置合理的排烟系统,包括烟道、排烟通道和排烟风机等,并按照相关消防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a. 烟雾能够迅速排除,保持室内通风良好;b. 烟道和排烟通道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确保不会产生烟道渗漏现象;c. 排烟风机应具备足够的排烟能力,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排烟;d. 排烟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楼层高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
3. 在高层建筑中,应设有不少于两条独立的排烟系统,以防止单一烟道系统故障时的安全隐患。
四、排烟管理责任1. 建设工程的所有人或经营者应对排烟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维护负责,并确保其按照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实施。
2. 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和相关规范进行排烟系统的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并及时进行验收。
3. 使用单位应做好排烟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的运行正常,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
五、应急预案和演练1. 建设工程的所有人或经营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消防应急预案,并将其公布给职工、居民和相关管理人员。
a. 火灾发生时的报警流程;b. 火灾发生时的人员疏散路线;c. 火灾发生时的排烟系统操作方法;d. 灭火器材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 使用单位应定期组织消防应急演练,以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根据演练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
六、监督检查1. 消防部门应定期对建设工程的消防烟雾排烟管理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2. 监督检查内容包括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的审查、施工过程的监督、竣工验收以及日常维护管理等。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为了确保建筑内部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排除烟雾,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所制定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制定对于建筑防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详细介绍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需要明确建筑内部的烟雾排除路径和设施。
在建筑设计阶段,需要合理设置烟雾排烟口和通风口,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排除烟雾,保障人员的逃生通道畅通。
同时,建筑内部的通风系统和烟雾控制设施也需要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地排除烟雾。
其次,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还需要规定建筑材料和设施的防火性能。
建筑材料和设施的防火性能直接关系到火灾发生时烟雾的产生和扩散速度,因此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选择和使用。
同时,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还需要规定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和设备的设置要求,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启用,有效控制火势和烟雾。
另外,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还需要明确建筑内部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设置要求。
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设置和规划。
同时,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还需要规定建筑内部的应急照明和标识设置要求,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为人员提供必要的疏散信息和指引。
最后,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还需要规定建筑内部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联动控制系统的设置要求。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联动控制系统是保障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报警和启动相关设施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设置和规划。
总之,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建筑内部的防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才能有效地保障建筑内部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排除烟雾,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执行将对建筑防火安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防火建筑的防排烟措施
防火建筑的防排烟措施防火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建筑的防火性能和抗火能力,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而在防火建筑中,防排烟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本文将介绍防火建筑中常见的防排烟措施。
一、防排烟系统的设计防火建筑中的防排烟系统是确保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的重要设施,在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排烟罩的设计:排烟罩是防火建筑中排烟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排烟罩应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以防烟气泄漏;排烟罩的尺寸应适当,保证大量烟气可以排出;排烟罩的材料应具备耐高温、阻燃性能。
2. 排烟管道的设计:排烟管道应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确保排烟系统正常运行。
排烟管道的截面积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人员流量来确定,以确保烟气能够迅速排出。
3. 排烟风机的设计:排烟风机是排烟系统的核心设备,其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排烟风机的容量应与建筑物的体积和烟气的产生量相匹配;排烟风机的位置应选在烟气产生源的附近,以提高排烟效果;排烟风机应具备防火性能,以防止火灾蔓延。
二、防排烟系统的运行防火建筑中的防排烟系统不仅要在设计时考虑到各种因素,还需要在运行过程中进行维护和管理,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1. 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排烟系统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检查排烟罩、排烟管道和排烟风机的密封性能是否良好,清洁排烟管道,检查排烟风机的运行情况等。
2. 做好系统的管理:防排烟系统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和运行,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管理人员应熟悉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程,并能够及时处理排烟系统出现的故障。
3. 火灾演练和培训:防火建筑中的人员应定期进行火灾演练和培训,掌握正确的疏散方法和使用防排烟系统的技能,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三、其他防火建筑措施除了防排烟系统,防火建筑还应采取其他一些措施来增强建筑的耐火性能。
1. 采用防火隔墙和防火门:建筑中应设置防火隔墙和防火门,防止火势蔓延。
防火隔墙和防火门的材料应具备一定的耐火性能,以延缓火势的传播。
建筑用通风及排烟防火风管防火性能测试与评价标准-条文说明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用通风及排烟防火风管防火性能测试与评价标准T/CECS XXX - 202X条文说明1.01 目前各种建筑规范中对各类风管的要求不统一,特别是耐火性能对应的试验方法GB/T 17428在其标准适用范围中就明确了“不适用于排烟管道”。
排烟管道在建筑中的使用工况同其他管道不同,防火技术要求也不相同,因此,需要制定一个标准对建筑中各类管道的防火性能进行明确并完善试验方法。
1.02 建筑中的风管主要涉及空调系统的普通管道;用于在火灾初期排出烟气,降低着火部位温度的机械排烟系统中使用的排烟管道;以及用于向疏散楼道、避难层等空间输送空气的防火管道。
本标准根据用途来设置不同的防火性能测试方法和判定要求。
1.03 风管的防火性能包括材质的燃烧性能和风管管体的耐火性能两部分。
燃烧性能指管道在火灾初期不能对火势蔓延和火灾规模扩大起促进作用,不能是易燃产品。
耐火性能是指风管在一定时间内满足耐火试验的稳定性、完整性和(或)隔热性的能力。
2.0.1 根据GB 50243的定义,对应用于建筑空调工程的管道在本标准中定义为普通风管,这类管道包括暖通空调管道,也包括新风管道。
在JGJ/T 141中对这类管道的工况要求是工作压力小于等于2000Pa的管道。
这类管道也对应GB 50016中第9.3条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
2.0.2 排烟管道的定义是根据GB 51251定义,应用于排烟、防烟系统主要是机械排烟和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中的管道,通常和排烟防火阀、消防风机等组成机械排烟系统。
对火灾中排烟风管的防火要求需要同整个机械排烟系统各组成部分要求相统一。
2.0.3 防火风管主要应用建筑通风系统中,耐火性能满足GB 50016中第6.3.5规定要求的风管,其耐火极限不低于防火分隔体的耐火极限。
3 基本要求与分类3.1 基本要求3.1.1 国家标准GB 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是行业普遍使用的法规,规范中一些条文对各类风管均提出了防火要求,如第4,2,2条,第4.2.5条,第4.3.8条,第5.2.7条等。
防烟、排烟和通风、空气调节的一般规定(通用版)
防烟、排烟和通风、空气调节的一般规定(通用版)
防烟、排烟和通风、空气调节的一般规定如下:
1、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2、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3、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
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3)高层建筑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4、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防火、防烟措施。
5、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s;
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
3)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
4)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
建筑通风与防排烟课程总结
建筑通风与防排烟课程总结
建筑通风与防排烟课程涉及了建筑环境中的空气流动和烟气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在课程学习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建筑通风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建筑通风系统是为了确保室内空气质量和舒适度而设计的,通过合理的空气流动来控制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污染物的浓度,从而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我们学习了通风系统的设计标准、计算方法以及不同类型建筑的通风需求差异。
其次,课程还涉及了建筑防排烟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防排烟系统是建筑消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旨在在火灾发生时控制烟气扩散,确保人员疏散通道的畅通和安全疏散。
我们学习了防排烟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标准、烟气控制原理以及排烟口的设置和布局等内容。
在课程学习中,我们还了解了建筑通风与防排烟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技术和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控制技术在建筑通风与防排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等设备的联动控制,实现对建筑环境的精细化调控,提高了系统的能效性能和安全性能。
此外,课程还强调了建筑通风与防排烟系统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建筑运营和维护中的持续影响。
合理的通风与防排烟系统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还能够降低建筑的能耗和运营成本,对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建筑通风与防排烟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建筑环境控制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建筑环境控制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建筑设计和施工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施工方案(通风、防排烟)
第一章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招标文件的有关要求(2)甲方提供的施工图纸(3)施工现场的踏勘(4)国家相关工程建设法规(5)国家现行的相关施工规范及标准二、施工中主要遵循的有关规范及标准(1)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2) 《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141---2004(3) 《平战结合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DB11994-2013)(4)《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5)《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50098-2009)(6)《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7)《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9)《建设工程文件规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10)《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GB/T50323-2001)(11)《建设工程文件规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第二章工程概况及设计要求一、工程简介1、本建筑为阿苏卫循环经济产业园重点工程村庄搬迁定向安置房项(小汤山镇部分)6#地下车库。
2、地下车库建筑总面积18836㎡,层高4.10m。
人防建筑总面积为17435.5m2,其中人员掩蔽所为4650m2,物资库为11847m2。
柴油发电机房503m2,人防室外出入口及通道面积435m2。
3、本工程人防地下室的抗力等级为核6级常6级甲类防空地下室,包括二等人员掩蔽所,人防物资库,柴油发电站等。
物资库防化等级为丁类,人员掩蔽所防化等级为丙类。
其他房间无防化要求。
4、人防物资库建筑面积为11847m2,分三个防护单位(防护单元一、四、五)每个防护单元划分两个抗暴单位;每个抗爆单元建筑面积不大于2000m2。
人员掩蔽所建筑面积为4650m2,分两个防护单元(防护单元二、三)防护单元二面积2240m2,防护单元三面积2410m2。
【精】建筑通风及防排烟设计解析
[强制性] 6.3.2 建筑物全面排风系统吸风口的布置,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位于房间上部区域的吸风口,用于排除余热、余湿和有害气 体时(含氢气时除外),吸风口上缘至顶棚平面或屋顶的距离 不大于0.4m; 2 用于排除氢气与空气混合物时,吸风口上缘至顶棚平面或屋 顶的距离不大于0.1m; 3 位于房间下部区域的吸风口,其下缘至地板间距不大于 0.3m; 4 因建筑结构造成有爆炸危险气体排出的死角处,应设置导流 设施。
6 事故排风的室外排风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以 及邻近窗户、天窗、室门等设施的位置; 2) 排风口与机械送风系统的进风口的水平距离不 应小于20m ;当水平距离不足20m 时,排风口必须 高出进风口,并不得小于6m;排风口的高度应高于 20m 范围内最高建筑屋面3m 以上; 3) 当排气中含有可燃气体时,事故通风系统排风 口应远离火源30m 以上,距可能火花溅落地点应大 于20m; 4) 排风口不得朝向室外空气动力阴影区和正压区。
全面通风适用于房间对送风有所要求或邻室有污染源不宜 直接自然进风的场合。
2. 局部机械通风 对室内某一局部区域有害物质在未于工作人员接触 之前捕集、排除,以防止有害物质扩散到整个房间。 1) 原理 局部通风分为局部进风和局部排风,其基本原理 都是通过控制局部气流,使局部工作范围不受有害物 的污染,并且造成符合要求的空气环境 。 2)局部排风系统 局部排风是将有害物质在产生的地点就地排除,并 在排除之前不与工作人员相接触。。
1.自然通风 定义:是依靠室外风力造成的风压和室内外空 气温度差所造成的热压使空气流动,以达到交 换室内外空气的目的。
(1)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2)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热源
(3)热压和风压同时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建筑用通风及排烟防火管道防火性能测试评价标准
目次Contents (1)1 总则 (2)2 术语 (3)3 基本要求与分类 (4)3.1 基本要求 (4)3.2 分类 (4)4 测试方法 (5)4.1 风管管体材料的燃烧性能测试 (5)4.2 风管的耐火性能测试 (7)5 防火性能评价 (10)5.1 基本要求 (10)5.2 试验结果的扩展应用 (10)5.3 试验评价报告要求 (10)6安装 (11)6.1施工准备 (11)6.2风管安装 (12)7工程验收 (13)7.1一般规定 (13)7.2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 (14)7.3验收 (14)本规程用词说明 (15)引用标准名录 (17)条文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1)2 Terms and Symbol (2)3 Basic Requirements (3)4 Testing method (5)4.1 Fire reaction for air duct materials (5)4.2 Fire resistance for air duct (7)5 Evaluation (10)5.1 General Provisions (10)5.2 Overall Evalu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10)5.3 Evaluation Report (11)6 Installation (11)6.1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11)6.2 Air duct install List (12)7 Project acceptance (13)7.1 General rule (13)7.2 Requirements and Verification method (13)7.3 Acceptance (14)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15)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16)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17)1 总则1.0.1 为满足各类建筑消防安全相关规ZB土建设计室范和标准对通风及排烟风管(以下简称风管)防火性能的要求,保v加shejiyuan8证风管产品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能,特制定本标准。
建筑消防排烟通风、安全疏散等规范条文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3.2 自然通风设施3.2.1 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1.0m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0m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层。
3.2.2 前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独立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面积不应小于2.0m2,共用前室、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m2。
3.2.3 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避难层(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2%,且每个朝向的面积不应小于2.0m2。
3.2.4 可开启外窗应方便直接开启,设置在高处不便于直接开启的可开启外窗应在距地面高度为1.3m~1.5m的位置设置手动开启装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版》5.5 安全疏散和避难5.5.3 建筑的楼梯间宜通至屋面,通向屋面的门或窗应向外开启。
5.5.26 建筑高度大于27m,但不大于54m的住宅建筑,每个单元设置一座疏散楼梯时,疏散楼梯应通至屋面,且单元之间的疏散楼梯应能通过屋面连通,户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当不能通至屋面或不能通过屋面连通时,应设置2个安全出口。
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6.4.11 建筑内的疏散门应符合下列规定:4 人员密集场所内平时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的疏散门和设置门禁系统的住宅、宿舍、公寓建筑的外门,应保证火灾时不需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易于打开,并应在显著位置设置具有使用提示的标识。
6.5 防火门、窗和防火卷帘6.5.1 防火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设置在建筑内经常有人通行处的防火门宜采用常开防火门。
常开防火门应能在火灾时自行关闭,并应具有信号反馈的功能。
2 除允许设置常开防火门的位置外,其他位置的防火门均应采用常闭防火门。
常闭防火门应在其明显位置设置“保持防火门关闭”等提示标识。
3建筑防火排烟城市轨道交通通风与空调系统高等教育经典课件无师自通从零开始
加压送风口 余压阀 排烟阀
排烟防火阀
排烟口
排烟窗 防火卷帘 挡烟垂壁
二、加压送风防烟
4.防火排烟装置
性能和用途
70℃温度熔断器自动关闭(防火),可输出联动讯号,用于通风空调系统风管内, 防止火焰沿风管蔓延
靠烟感器控制动作,用电讯号通过电磁铁关闭(防烟);还可用70℃温度熔断器 自动关闭(防火),用于通风空调系统风管内,防止火焰沿风管蔓延
Ly
3600nFv1 b a
二、加压送风防烟
表3-1 加压送风量 (单位:m3/h)
序 号
机械加压送风部分
系统负担层数
<20
1 仅对防烟楼梯间加压(前室不送) 25000~30000
楼梯间
16000~20000
2 对防烟楼梯间及其
合用前室分别加压 合用前室 12000~16000
系统负担层数 20~32
电讯号开启,也可用动(或远距离缆绳)开启;输出电讯号联动排烟机,用于排 烟房间的顶棚和墙壁上,可设280℃温度熔断器重新关闭装置
靠烟感器控制动作,电讯号开启,也可缆绳手动开启,用于自然排烟处的外墙上
划分防火分区,用于不能设置防火墙处,水幕保护 划分防烟区域,手动或自动控制
三、疏导排烟
1.自然排烟
利用烟气产生的浮力和热压进行排烟,通常利用可开启的窗 户来实现。
3.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要点
(1)加压送风系统的全压,除计算系统风道压力损失外,尚有 下列余压值:防烟楼梯间为50 Pa,前室或合用前室、封闭避 难层为25 Pa。
(2)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宜每隔2~3层设计一个。 (3)前室的送风口应在每层设置,且为常开风口,每个风口的
《建筑通风与防排烟》课件
技术发展趋势
智能化控制
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通风与防排烟系统将实 现智能化控制,能够实时监测、自动调节和优化运行。
高效节能技术
为了降低建筑能耗,通风与防排烟系统将采用高效节能技术,如新 型热回收技术、低阻高效的通风设备等。
多元化能源利用
未来通风与防排烟系统将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余热等多元化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性能。
应用前景展望
绿色建筑普及
跨领域合作
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普及,通风与防 排烟系统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应用将更加广泛。
未来通风与防排烟系统的发展将涉及 多个领域,如建筑、环境、能源等, 需要跨领域的合作和协同创新。
定制化解决方案
针对不同建筑类型和使用需求,通风 与防排烟系统将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 案,满足个性化需求。
建筑类型
不同类型的建筑对通风和 防排烟系统的需求不同, 例如,高层建筑和地下建 筑更注重防排烟系统。
当地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对通风系统的选 择有一定影响,例如,寒 冷地区需要选择能够提供 足够热量的通风系统。
安全要求
对于一些特殊行业,如石 油化工等,对通风和防排 烟系统有特殊的安全要求 。
应用案例
某高层写字楼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设计流程和方法
流程
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配合与 验收。
方法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进行模拟分析,优化设计方 案,同时考虑建筑结构、能源效率和环境因素。
设计案例分析
01
02
03
案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CONTENTS
9.1 有害物的来源及危害 9.2 通风系统 9.3 建筑防火排烟 9.4 通风系统的设备及附件
9.1
有害物的来源及危害
9.1.1 | 有害物的来源
工业有害物的来源
• 工业有害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中散发的悬 浮微粒、有害蒸汽和气体、余热和余湿。
民用建筑有害物的来源
• 民用建筑有害物主要来源于人们日常的活动、 居住环境所使用的材料和室外环境。按区域 划分,室内空气污染物来源于室外污染空气 和室内来源。
9.2.2 | 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的作用原理
• 当建筑物外墙上的窗孔 两侧存在压力差时,压 力较高一侧的空气将通 过窗孔流到压力较低的 一侧。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 窗孔两侧的压力差大小与室内外空气的 密度差和进、排风窗孔的高度差有关, 通常用热压表示。
热压和风压同时作用下的 自然通风
• 在大多数工程实际中,建筑物是在热压 和风压的作用很难分隔开来。一般,在 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的这种自然通风中, 热压作用的变化较小,风压的作用随室 外气候变化较大。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 具有一定速度的风由建筑物迎风面的门 窗吹入房间内,同时又把房间中的原有 空气从背风面的门、窗压出去(背风面通 常为负压),这样也可使工作区的空气环 境得到改善。由于建筑物的阻挡,建筑 物周围的空气压力将发生变化。在迎风 面,空气流动受阻,速度减小,静压升 高,室外压力大于室内压力。
污染物的控制方法
• 堵源 • 节流 • 稀释 • 清除
卫生标准
• 为维护人的身体健康,我国制定了一系 列标准。
• 根据国家环保局的统一规定,中国空气 质量划分为清洁、未污染或污染物不超 标、轻污染、中污染、重污染5级。
9.2 通风系统
9.2.1 | 通风系统的分类
按通风系统的作用 范围分类
全面通风
9.2.3 | 机械通风
局部通风
局部送风
• 向局部工作地点送风,保证工作区有良 好空气环境的方式,称局部送风。
局部送、排风
• 局部通风系统也可以采用既有送风又有 排风的通风装置,在局部地点形成一道 “风幕”,利用这种风幕来防止有害气 体进入室内,是一种既不影响工艺操作 又比单纯排风更为有效的通风方式。
第9章 建筑通风及防火排烟
第9章 建筑通风及防火排烟
学习目标
• 1.了解并掌握建筑环境中有害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 2.掌握建筑通风系统; • 3.掌握建筑防火排烟的设置要求; • 4.掌握通风系统的设备组成、原理和常用材料。
本章导读
• 防排烟系统指建筑的防排烟设施,主要包括防烟楼梯间及前 室、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封闭楼梯间、避难层等场所 设置的防烟设施,防排烟设施是高层民用建筑等建筑中保障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可缺少的消防安全设施。通过本章的学 习,使读者了解并掌握建筑环境中有害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建筑通风方式,建筑防排火和排烟的设置要求,通风系统的 设备组成、原理和常用材料。
全面送、排风
• —个车间常常可同时采用全面送风系统 和全面排风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对门窗 密闭、自行排风或进风比较困难的场所。 通过调整送风量和排风量的大小,使房 间保持一定的正压或负压。
全面排风
• 在整个车间全面均匀进行排气的方式称 全面排风。全面排风系统既可利用自然 排风,也可利用机械排风。
• 氡是一种无色、无味、自然界唯一的天然放射性惰 性气体,由镭蜕变产生,在放射疗法中可用作辐射 源,在科研中可用于制造中子。
9.1.3 | 卫生标准和排放标准
污染物的衡量标准
• 不同物质的衡量标准不同 • 气体污染物浓度常用以下方式表示。 • ① 体积浓度(mL/m3):1 ppm表示空气
中某有害蒸汽或气体的体积浓度为百万 分之一,常用单位是mL/m3,因为1 mL=10-6 m3,所以1 mL/m=1 ppm。 • ② 质量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某有 害蒸汽或气体的质量值mg。
VOC
• 常见种类数十种到上百种,主要由脂肪 族碳水化合物、芳香族碳水化合物组成。 例如酒精类、甲醛、甲苯、四氯化碳等, 主要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和神经器官有影 响。
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物的种类及危害
• 氨存在于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添加剂和防冻剂。氨对 皮肤组织、上呼吸道有腐蚀作用,造成流泪、咳嗽、 呼吸困难,严重可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还可通过 三叉神经末梢反射作用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 通过肺泡进入血液,破损运氧功能。
9.1.2 | 有害物的危害
工业有害物的危害
• 粉尘对人体危害的大小取决于空气中所含粉 尘的性质、浓度和粒径。化学性质有毒的粉 尘(汞、砷、铅等)进入人体后,会引起中毒 以致死亡;无毒粉尘吸入人体后,会在肺内 沉积,发生“砂肺”病。粉尘浓度越大,粒 径越小,对人体的危害也越大。粉尘的物理 化学活性越大和进入人体的深度越深,对人 体的危害越大。
局部排风
• 局部工作地点排除被污染气体的系统称 局部排风,为了减少工艺设备产生的有 害物对室内空气环境的直接影响,将局 部排风罩直接设置在产生有害物的设备 附近,及时将有害物排入局部排风罩, 然后通过风管、风机排至室外。
9.2.பைடு நூலகம் | 机械通风
全面通风
全面送风
• 向整个车间全面均匀地进行送风的方式 称为全面送风。全面送风可以利用自然 通风或机械通风来实现。
• 它是对整个房间进行通风换气,用送入室内 的新鲜空气把房间里的有害物浓度稀释到卫 生标准的允许浓度以下,同时把室内被污染 的空气直接或经过净化处理后排放到室外大 气中去。
局部通风
• 它是采用局部气流,使局部工作地点不受有 害物的污染,从而造成良好的局部工作环境。 与全面通风相比,局部通风除了能有效地防 止有害物质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外,还可以大大减少排出有害物所需的通风 量,是一种经济的通风方式。
9.2.1 | 通风系统的分类
按通风系统的作用 动力分类
自然通风
• 自然通风是利用室外风力造成的风压,以及 由室内外温度差和高度差产生的热压使空气 流动的通风方式,特点是结构简单、不用复 杂的装置和消耗能量,因此,是一种经济的, 使空气流动的通风方式。
机械通风
• 它是依靠风机提供的动力使空气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