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4边塞征战诗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4 边塞征战诗

一.边塞征战诗概说

1.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到南宋时期,一些爱国诗人也写下了不少战争、杀敌之类的作品,是战争类诗歌多产的另一个时期.

2. 边塞征战诗的特点:

①. 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

②. 边塞诗有明显的盛行朝代与代表诗人,特征明显.

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唐开始,唐王朝的国势日趋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一些悲壮和惋伤.中晚唐的边塞征战诗歌多表达思乡闺怨之情,或者是对战士疾苦的同情,以及对战争的厌恶.

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痛.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

③. 代表诗人:

唐代: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翰、王维等.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南宋:南宋:辛弃疾、陆游、陈与义、张孝祥、张元干等

3. 边塞征战诗常见内容及意象:

常见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常见地名:胡、羌、羯、狄、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常见乐器:羌笛、胡笳、芦管、角、鼓

常见音乐:《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4. 边塞征战诗常见典故

①. 投笔:班超幼年家境贫寒,长期抄书养家,一次扔笔感叹大丈夫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

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他乡立大功而封侯,后其出任兰台令史.后以“投笔(从戎)”指弃文从武.

②. 楼兰:汉时西域国名.据《汉书》载:汉武帝时,曾遣使通大宛国,楼兰王阻路,攻截汉朝

使臣.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霍光派傅介子去楼兰,用计斩杀楼兰王.后以“斩楼兰”

代指建立功业.

③. (细)柳营:汉文帝时期,匈奴大举侵入边境.朝廷让周亚夫做将军,驻军细柳营以备匈奴.

周亚夫治军严明,连汉文帝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能入营.后多以“(细)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④. 请缨:汉武帝派终军出使南越,劝说南越王归顺汉朝,终军说:“希望陛下赐给我一条长绳,

我一定把南越王捆绑起来,带到宫廷门下.”后以“请缨”比喻主动杀敌报国.

⑤. 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示此地纳入汉朝疆域.后来封狼居

胥成为对将军们最大战功的旌表.

⑥. 燕然勒石: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后以“燕然勒功”指把指建立或成就

功勋,亦称为“燕然勒石”.

⑦. 塞上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5. 边塞征战诗常见情感主旨:

①. 对边塞壮丽独特的风光的描述或赞美,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②. 建功立业的渴望,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豪情.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

昌龄《从军行》)

③. 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如: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

④. 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⑤. 控诉战争的残酷,反映连年征战对广大人民生活的破坏,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如:可怜无

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⑥. 南宋的边塞征战诗常充满着收复失地的渴望,与愿望难以实现而引发的对统治者的不满、

壮志难酬的悲愤.如:陆游的《书愤》,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 边塞征战诗常见的艺术手法

①. 融情入景,以景衬情(渲染气氛,烘托情感)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

昌龄《从军行》)

②. 对比(突出强调)例: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凉州词》)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③. 虚实结合(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对比)例: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

陶《陇西行》)

④. 用典(凝练,含义深刻)例: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祖咏《望蓟门》)

⑤. 其他还有比喻、夸张、渲染等.

【专项提升】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单于裴都护赴西河①

崔颢

征马去翩翩,城秋月正圆.

单于莫近塞,都护欲临边.

汉驿通烟火,胡沙②乏井泉.

功成须献捷③,未必去经年.

【注】①单(chán)于:指单于都护府,唐代六大都护府之一.裴都护:事迹不详,都护为官名,设大都护、副都护,管辖境内的边防、行政及各族事务.②胡沙:指少数民族居住的沙漠地区.③献捷:指战胜后所获得的俘虏和战利品.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诗歌的首联,用了“征马”“秋月”两个意象,除了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之外,还渲染了裴都护前去征战的氛围.

B. “月亮”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含有思乡离愁或团圆高兴之意,在本诗中的作用是寄予思念家乡之情.

C. 颔联细致描写了单于和都护这两个人物,对单于采用了警告的语气,而对都护则是期许的语气,由此形成了鲜明对比.

D. 胡地黄沙漫天,大漠浩瀚却无水泉,自然条件恶劣,“胡沙”一句既是实写边地之景,又暗寓了都护镇守边关的艰辛.

【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