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4边塞征战诗含解析
诗歌分类鉴赏之边塞征战诗答案及鉴赏
参考答案【例1】(1)昨夜萧瑟的秋风卷入驻守的关塞;极目四望,但见边月西沉,寒云滚滚。
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词句注释]⑴汉关:汉朝的关塞,这里指唐朝军队驻守的关塞。
唐民谣:“将士长歌入汉关。
”⑵朔云边月:指边境上的云和月。
月:一作“雪”。
朔:北方。
边:边境。
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的岷山,是当时控制吐蕃内侵的要地。
⑶更催:再次催促。
飞将:西汉名将李广被匈奴称为“飞将军”,这里泛指严武部下作战勇猛的将领。
骄虏:指唐朝时入侵的吐蕃军队。
⑷莫遣:不要让。
沙场:战场。
[白话译文]昨夜萧瑟的秋风卷入驻守的关塞;极目四望,但见边月西沉,寒云滚滚。
一再命令那些勇猛的将士追击敌人,不要让敌人一兵一马从战场上逃回。
[作品鉴赏]这首《军城早秋》,一方面显示了严武作为镇守一方主将的才略和武功,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这位统兵主将的词章文采,能文善武,杜甫称其为“出群”之才。
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
中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
“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
“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
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
西山,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
“眼中形势胸中策”(宗泽《早发》),这是一切将领用兵作战的基本规律。
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诗中略去这一部分内容,正表现了严武是用兵的行家。
2019高考边塞征战诗(精练版)
(2)①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事;与 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 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②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 终军传 》,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 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③双关。 “岁暮”既指时序岁末,又指作者已进入 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 飘摇的晚唐。④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 缨与作者“济时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 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
3、04年江苏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案:.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 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 “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 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参考答案: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 “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 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 恶劣环境。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 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 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 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5、2011浙江卷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作用及诗歌内容 的理解。上片首句以议论开篇,“今古河 山无定据”是一句断语,开篇即言江山多 更迭的兴亡之感,其悲慨已见,可谓奠定 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 奠定感情基调。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解读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解读一、边塞诗概况(一)、概念边塞诗派:是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边界斗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旺盛,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斗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丽的边塞诗派。
(二)、标记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
如:柳中庸的《征人怨》(2004年江苏卷)、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2005年重庆卷)等。
(三)、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翰、王维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闻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等都是唐代边塞诗杰作。
二、边塞诗内容1、边塞风光——秀丽壮阔2、统治者------穷兵黩武3、家乡------思乡念亲4、将士------ 艰苦生活、报国豪情5、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三、边塞诗风格——雄壮豪迈四、边塞诗语言特点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五、边塞诗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象征、比方、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六、边塞诗常见意象1、与斗争有关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2、与斗争有关的少数民族称呼:胡、羌、羯、夷、单于、吐谷浑3、与斗争有关的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明月、雪山、黑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雄奇、秀丽、奇寒、宽阔、壮阔、广袤4、与斗争有关的器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5、与斗争有关的乐曲: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七、边塞诗的主旨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豪情。
边塞征战诗歌鉴赏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①前三句叙事抒情,最后一句写景。②以景结情 (借景抒情)。(1分)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 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以景作结,寓情于景,渲染了 凄凉的意境,将将士们浓浓的愁绪与凄清的秋夜月光和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 “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高考示例】
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 (2 )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 “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 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 么样的情感? “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 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高考链接
从军行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蓟(jì )中作 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回答下列问题: ⑴两首诗共同表现了边塞什么样的环境特点? ⑵王诗最后一句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技巧,高诗 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⑶同为边塞诗,其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和不同?
鉴赏步骤及方法
• 1、概括意象 • 2、分析情感 • 3、明确手法
课堂示例
人 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 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 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 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怨频繁调动,怨生活单调,怨气候酷寒,怨 戎马生涯,久戍不归。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兵 黩武的谴责。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边塞征战诗的鉴赏
• (1)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做简 要分析。
• 两诗都表达了行军将士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精 神。岑诗还蕴含淡淡的思乡之情。
• (2)两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作简 要分析。
• 岑诗融情于景,以事显情。“欲到天”写出了天 高路远、不畏艰险的气概。“两回圆”暗含月圆人 未归的思乡之情。三、四句写夜宿广袤无垠、沉 寂荒凉的大 托和借代手法。一、二句描写恶劣 环境衬托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横笛”“红旗” 指代行军队伍,“直上”溢出一往无前的精神。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塞下曲六首(其三) • 李白
•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①。 • 阵解星芒②尽,营空海雾消。 •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③。
注:①“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② 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 ③麟阁:即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 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霍嫖姚:即霍去病。
•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 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 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 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 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 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 (2)清人王琦云:“末言功成奏凯,图形麟阁者,止 上将一人,不能遍及血战之士。太白用一‘独’字,盖 有感于其中欤”。你觉得太白用“独”字,表达“有 感”,有哪些思想感情呢?试结合原诗分析。
• ①心中不平之情。一将功成万骨枯,能上“麒麟阁”的 “只有”上将,而更多的士卒只能默默无闻;
2019年中考标内诗歌主题复习——边塞征战
《江城子》描写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
抒写词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 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景物或场面
赏析
征蓬…… 《使至塞上》入胡天
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以“蓬”、 “雁”自比,表达了孤寂飘零之感和思乡之 情,以及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之情。
大漠…… 描绘出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
落日圆 境雄浑,表达了孤寂之情
边塞征战
• 这类诗歌通过对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的描 写,抒发了对建立功业的渴望,山河沦丧的痛苦,久 居边关的乡愁,和报国无门的怨愤。
• 例如《使至塞上》 《雁门太守行》《破阵子》 《渔家傲》《江城子》
内容
主旨
《使至塞叙写了出使路线、沿途风光以 上》 及最新战况。
对个人际遇的惆怅,对祖国风光的热 爱以及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将 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
《破阵子》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快弦急、战斗的 激烈
《渔家傲》
《江城子》
会挽雕弓如满月,比喻,将拉开的弓箭比作满月,表达了作者 西北望,射天狼”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破阵子》“秋” “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可怜” 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悲愤。
《渔家傲》 “异”
统领下文的景物描写,点明塞下秋景的苍凉,为下阕思乡情和报 国心营造氛围。
“狂” 《江城子》 “卷”
“挽”
激情奔放之意,总起,贯穿全篇,奠定了豪迈的感情基调。
字极具表现力,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观场景,表现了出猎 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表达了作者要杀敌报 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高中语文复习诗歌——边塞征战诗
比喻3.视听结合
4、直接抒情
三、整体建模 积累知识
(一)边塞诗征战内涵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二)边塞诗征战标志
1.标题中常含有“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词。
2.常见意象
①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课题
复习诗歌——边塞征战诗
主备人
使用人
语文组
时间
教学
目标
1.明确边塞征战诗的特征、情感、技法。
2.掌握边塞征战诗的鉴赏技巧。
重难点
翻译诗歌、赏析诗歌
教学方法
自主复习,师生共同梳理,练习巩固
课时
1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导入:
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
(三)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
1.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2.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3.艰苦激烈的战斗生活,沉痛悲愤的反战思考。
4.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5.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
(四)常用的表现手法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2.对比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译文
昨夜萧瑟的秋风卷入驻守的关塞;极目四望,但见边月西沉,寒云滚滚。
高考诗歌鉴赏之边塞征战诗
关注作者所处的时代和际遇
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 主旋律。
知人论世
五、小结边塞诗思想情感的技巧
1.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 抒之情的关系。 2.关注抒情和议论的句子,认真揣摩其 含义。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答案 (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 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营造了紧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四、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雄奇壮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豪壮悲慨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委婉清丽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 同为边塞诗,为什么会呈现 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其基调是豪迈、爽朗、一 出不同的主题思想? 往无前。 起来。 例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 1.与时代特征密切相关 还。”(王昌龄)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 外辱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 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 2.与个人际遇密切相关 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 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或报国无门的愤懑, 而无悔。 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 斑。”
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
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常见的战事意象:角、金鼓、旌旗、烽火、
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雁飞鹰扬 、箭飞马 走……
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
试从意象的角度进行赏析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①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边塞征战诗(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边塞征战诗一、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二、边塞诗常见意象有哪些?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
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旌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三、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夸张比喻借代对比等修辞,烘托、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手法四、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①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②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③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④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⑤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⑥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⑦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⑧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五、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祖咏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②。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③,论功还欲请长缨④。
【注释】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泛指边塞重镇平卢、范阳一带地区。
②三边:泛指边疆。
危旌:高挂的旗帜。
③投笔吏:东汉班超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
④请长缨:西汉书生终军向皇帝请求用长缨缚番王来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始一“望”一“惊”,是全诗结构的关节所在,望到的是眼中景,惊异的是心中情,写景抒情都由这一望一惊所生发,铸词之妙颇见功夫。
B.首联用视听结合的笔法,“燕台一去”是“一去燕台”的倒装,这既是律诗音韵的要求,同时以“燕台”起笔,增加了诗歌的气势。
“笳鼓喧喧”则从听觉侧写汉营军纪严整军威凛凛。
古诗题材鉴赏:边塞征战诗
1、歌颂祖国边塞雄奇壮丽、奇异独 特的景观。
大漠雪,燕山月似钩。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主战思想:描写艰苦激烈的戍 边生活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 欲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 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如,《从军行》《使至塞上》《 燕歌行》《兵车行》等
(一)标志·典型意象:
人物:单于、都护、将军、征人(少妇)、胡儿 景物:秋月、落日、雪山、冰雪、大漠、孤城、 边关、黄河、长云、黄云、雨雪、风沙、碎石; 器物: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刁斗、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 地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 碛西、轮台、龟兹、 夜郎;天山、阴山、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 楼兰等。 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号角、战鼓等 音乐:《折杨柳》、《梅花落》、《关山月》。 这些意象的特点:荒凉、单调、旷远、开阔。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抓住了马 身上那凝而不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画, 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 氛。
“幕中草檄砚水凝”,表现出将士们斗风雪的战斗 豪情。
二、知类型、明共性
(一)标志·标题
“行”“军”“戍” “征人”“塞上”“塞下” “从军”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词会出现在标题中。
岑参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期间,封常清曾几 次出兵作战。岑参对当时征战的艰苦、胜利的欢乐, 都有比较深的体会,曾经写了不少诗歌来反映。这首 诗是岑参为封常清出兵西征而创作的送行诗。
主要表现了军队在莽莽沙海、风吼冰冻的夜晚进 军情景。环境虽然恶劣,但将士们却充满着高昂的战 斗气志。
高考语文 古典诗歌分类鉴赏边塞征战诗课件
•
渲 染 烘 托 虚 实 结 合
比 喻 对 比 夸 张 用 典
手 法 多 样
①地名:楼兰、阴山、天山、凉州、长城、 玉门关、古道、荒城、大漠、阳关…… ②景物:黄沙、秋月、冬雪、风雨、烽火、 长云、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③乐器:羌笛、琵琶、芦管、号角、鼙鼓…… ④曲子:《关山月》、 《梅花落》、 《折柳曲》、《怨杨柳》…… ⑤战具:干、戈、旗、战车……
形式标志:题目中出现“塞”、“征”、“军”
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
《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
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
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情感:A.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
(2010· 课标全国)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雄壮豪迈
慷慨悲壮
•
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 一往无前。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 楼兰誓不还。”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 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 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 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婉 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 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0年安徽卷)
(2007· 山东,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出 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③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③,争,怎,怎么。 (1)诗的前二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 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4边塞征战诗含解析
专题04 边塞征战诗一.边塞征战诗概说1.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
到南宋时期,一些爱国诗人也写下了不少战争、杀敌之类的作品,是战争类诗歌多产的另一个时期。
2. 边塞征战诗的特点:①. 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
②. 边塞诗有明显的盛行朝代与代表诗人,特征明显。
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唐开始,唐王朝的国势日趋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一些悲壮和惋伤。
中晚唐的边塞征战诗歌多表达思乡闺怨之情,或者是对战士疾苦的同情,以及对战争的厌恶。
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痛。
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
③. 代表诗人:唐代: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翰、王维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南宋:南宋:辛弃疾、陆游、陈与义、张孝祥、张元干等3. 边塞征战诗常见内容及意象:常见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常见地名:胡、羌、羯、狄、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常见乐器:羌笛、胡笳、芦管、角、鼓常见音乐:《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4. 边塞征战诗常见典故①. 投笔:班超幼年家境贫寒,长期抄书养家,一次扔笔感叹大丈夫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他乡立大功而封侯,后其出任兰台令史。
高考诗歌鉴赏之边塞征战诗
张的边境氛围。
(2)【诗西注的)】后人严两。武句曾(表任7现成2了6都-7作尹6者5、)作剑:为南字镇节季守度鹰边使,关,华的广阴将德(领二今,年属斗(陕志 昂扬的7豪6迈4)情秋怀率。兵第西三征句,写击部败署吐奋蕃力军出队击七,万显多示人昂。扬的斗 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三、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李益) •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 •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5分)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注】 ①江总(
雨绕天漫[。(的旗辽答2环彩远雪阵寒漫案)境坏而]这隔看旗愁(,艰”样、1榆狐彩云也苦)写“真 的鼓这溪迹坏起的雨实 边声首,,,②好生 塞低雪诗处依地苍,动 的”描曲是的地思山 暗 苍从写,心透乡了见鼓别军不理露之边仅感马声路度出情地点受江蹄低迷陇戍。雨明。卒总雪。。。西了这在交①③边首这加塞诗。种、“表5陈 持 今 。 隋 : 西天环1荒现8文 , 河 历 三 指 :寒~境凉了5学 济 南 仕 朝 边 在”中9苦、戍0家 阳 兰 梁 。 塞 今产)寒“卒②, 考 考 、 。 甘地生:的身③字 城 ) 陈 肃榆暗的南环处总 ( 人 、 东溪陇”“朝境
域的使臣。傅介子奉命前往,用计刺杀楼兰王) •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诗歌赏析——边塞诗
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 壮志豪情。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 英雄气概。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 边塞风光。 情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
(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 :常用侧面烘托、动作 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 手法。 (3)意境的营造方面:常 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 等手法。
志
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
感 两地情愁。
答案 C
解析 C项,理解有误,错在“正有利于与胡骑拼杀,突出将士们英勇无畏的 战斗精神”。事实上“山川萧条极边土”,说明战场地形是无险可凭的开 阔地带,突出的是正有利于胡骑驰突,故接着写敌军如暴风骤雨之袭来。即 利于敌方,而不是利于己方。
(2)本诗序言说“感征戍之事”而和之,本诗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雄奇壮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豪壮悲慨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委婉清丽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五、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李益)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
三、思想情感
景 边塞风光
内
(雄奇、壮丽、奇丽、壮阔)
容
统治者—— 穷兵黩武
主 旨
人 将士 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杀敌豪情)
思乡念亲
友人
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
1.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万里寒光生积雪, 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 海畔云山拥蓟城。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4 边塞征战诗一.边塞征战诗概说1.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到南宋时期,一些爱国诗人也写下了不少战争、杀敌之类的作品,是战争类诗歌多产的另一个时期.2. 边塞征战诗的特点:①. 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②. 边塞诗有明显的盛行朝代与代表诗人,特征明显.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中唐开始,唐王朝的国势日趋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一些悲壮和惋伤.中晚唐的边塞征战诗歌多表达思乡闺怨之情,或者是对战士疾苦的同情,以及对战争的厌恶.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痛.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③. 代表诗人:唐代: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翰、王维等.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南宋:南宋:辛弃疾、陆游、陈与义、张孝祥、张元干等3. 边塞征战诗常见内容及意象:常见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常见地名:胡、羌、羯、狄、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常见乐器:羌笛、胡笳、芦管、角、鼓常见音乐:《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4. 边塞征战诗常见典故①. 投笔:班超幼年家境贫寒,长期抄书养家,一次扔笔感叹大丈夫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他乡立大功而封侯,后其出任兰台令史.后以“投笔(从戎)”指弃文从武.②. 楼兰:汉时西域国名.据《汉书》载:汉武帝时,曾遣使通大宛国,楼兰王阻路,攻截汉朝使臣.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霍光派傅介子去楼兰,用计斩杀楼兰王.后以“斩楼兰”代指建立功业.③. (细)柳营:汉文帝时期,匈奴大举侵入边境.朝廷让周亚夫做将军,驻军细柳营以备匈奴.周亚夫治军严明,连汉文帝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能入营.后多以“(细)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④. 请缨:汉武帝派终军出使南越,劝说南越王归顺汉朝,终军说:“希望陛下赐给我一条长绳,我一定把南越王捆绑起来,带到宫廷门下.”后以“请缨”比喻主动杀敌报国.⑤. 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示此地纳入汉朝疆域.后来封狼居胥成为对将军们最大战功的旌表.⑥. 燕然勒石: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后以“燕然勒功”指把指建立或成就功勋,亦称为“燕然勒石”.⑦. 塞上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5. 边塞征战诗常见情感主旨:①. 对边塞壮丽独特的风光的描述或赞美,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②. 建功立业的渴望,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豪情.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③. 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如: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④. 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⑤. 控诉战争的残酷,反映连年征战对广大人民生活的破坏,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⑥. 南宋的边塞征战诗常充满着收复失地的渴望,与愿望难以实现而引发的对统治者的不满、壮志难酬的悲愤.如:陆游的《书愤》,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 边塞征战诗常见的艺术手法①. 融情入景,以景衬情(渲染气氛,烘托情感)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②. 对比(突出强调)例: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凉州词》)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③. 虚实结合(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对比)例: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④. 用典(凝练,含义深刻)例: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祖咏《望蓟门》)⑤. 其他还有比喻、夸张、渲染等.【专项提升】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送单于裴都护赴西河①崔颢征马去翩翩,城秋月正圆.单于莫近塞,都护欲临边.汉驿通烟火,胡沙②乏井泉.功成须献捷③,未必去经年.【注】①单(chán)于:指单于都护府,唐代六大都护府之一.裴都护:事迹不详,都护为官名,设大都护、副都护,管辖境内的边防、行政及各族事务.②胡沙:指少数民族居住的沙漠地区.③献捷:指战胜后所获得的俘虏和战利品.(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诗歌的首联,用了“征马”“秋月”两个意象,除了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之外,还渲染了裴都护前去征战的氛围.B. “月亮”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含有思乡离愁或团圆高兴之意,在本诗中的作用是寄予思念家乡之情.C. 颔联细致描写了单于和都护这两个人物,对单于采用了警告的语气,而对都护则是期许的语气,由此形成了鲜明对比.D. 胡地黄沙漫天,大漠浩瀚却无水泉,自然条件恶劣,“胡沙”一句既是实写边地之景,又暗寓了都护镇守边关的艰辛.【答案】D的口吻措辞,告诫敌酋不要轻举妄动,扰犯边关,衬写裴都护强大的声威,谐谑而又豪壮.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送别朋友的深情.②对朋友的夸赞、祝愿之情.③对朋友的关爱和勉励之情.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下列小題.喜迁莺蔡挺霜天秋晓,正紫塞古垒,黄云衰草.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塞垣乐,尽橐鞬锦领,山西年少.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注:刁斗:古代边防“击刁斗”以警戒.(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这首词开篇写景,既描写静景,秋景萧瑟凄冷;又有“叫”与“嘶”的声音描写,将边塞风貌生动地展现在眼前.B. “尽橐鞬锦领”一句,写少年将士身负箭囊,身着锦领战袍,表现了守边将士装容整肃、严阵以待,可见全军上下的严肃风纪.C. “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一句运用反语,写出了圣主采取仁义感化的政策,却使虏人更加骄纵,侵扰边陲.D. “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表现了少年壮士的豪情,同时也表现了一丝淡淡的忧愁,使这首边塞词显得更加真切动人.【答案】C【解析】C项,“却使虏人更加骄纵,侵扰边陲”错.“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寇尚宽天讨”句.是对“圣主”神宗赵顼的歌颂.“骄寇尚宽天讨”句,既是边防没有战事的原因,又为词人的老却英雄的愁思伏笔,词人发出了无有用武之地的嗟叹.(2)这首词抒发了哪些复杂的感情?请结合相关诗句赏析.(6分)【答案】①慷慨报国的壮志豪情,少年将士从军守边.保御边境无事,朝廷暂得太平的局面,表达了欣慰自豪之情.②年华已逝,孤独悲愁之情.独守荒凉的边塞,无人顾念,有家难回,抒发年华空逝、人生渐老的孤独悲愁之情.③旷达自我宽慰之情,因无法归家暂且借酒消愁,表达了自我解脱自我宽慰的感情.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纱窗恨·答冠月韵田茂遇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一声入破偏凄切,落梅花.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算春宵归梦,好还家.(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天涯”之“老”字,可见驻守塞外时间之久,流露出诗人的凄苦之情.B.“笛声”意象包含愁苦,上阕既写笛声高亢凄厉,也写诗人心中愁苦凄凉.C. 落梅花,一是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飞飞落落,飘飘洒洒落下的情景,一是梅花落的曲子.D.“雕盘处”,“马嘶外”,地域辽阔,突出了边塞的特点.这一句再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致. 【答案】A【解析】A“老天涯”是写笛声阵阵溢满天涯.理解此词意思可放入诗句中,前句写笛声,后句也写笛声,所以中间不会突然写到驻守塞外,故而应说的也是音乐.(2)这首诗感情丰富,说出诗歌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词简析.(6分)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①陆游铁马渡河风破肉,云梯攻垒雪平壕.兽奔鸟散何劳逐,直斩单于衅宝刀②.注:①戏作:陆游此类诗特点是文笔通俗、随意,内容关注于人情、风俗、奇闻逸事和历史传说或者作者有感于现实而来的想象内容等.作者的此诗关注现实但非写实.②《水浒传》第三十回:“刀却是好,到我手里,不曾发市,先把这道童祭刀.”这几句话可借作“衅”字的解释. (1)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风破肉”一个“破”字,把风的猛烈与天气的严寒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大有岑参《白雪歌送吴判官归京》“风头如刀面如割”的感觉.B. 句一写渡河行军,句二写云梯攻城,句三句四写追敌杀敌,直捣“黄龙府”,四句一线贯穿,有一种势如破竹的气势,读来让人热血沸腾.C. “兽奔鸟散”写出了敌人的溃不成军、落荒而逃的混乱,表现出我方军队的英勇强盛,所向披靡,既有对敌人的蔑视也有对宋军的赞扬.D. 本诗作者回忆了年轻时的一次战争,通过风雪的严寒来反衬我军的威猛、“直斩单于”,给人激进向上的力量.【答案】D【解析】文题曰“戏作”,即是作者的游戏笔墨,作者的想象,并不是“回忆了年轻时的一次战争”.(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案】本诗通过作者想象的一次完胜战争,表现了作者立功沙场、收复失地的自信与愿望,也表现了这个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与无奈.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雁门胡人歌崔颢高山代郡①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解放胡鹰逐塞乌,能将代马②猎秋田.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注】①代郡,这里指雁门.②代马,骏马的名称,产于古代漠北.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不仅交代了雁门郡内山势的高峻,还写出了雁门胡人居住地与古燕国旧地相接,靠近边地的位置特点.B.颔联生动摹写了雁门胡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形象再现了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C.颈联有版本作“雾里”,“雾里”比“雨里”更能表现边地百姓误将“野火”和“峰烟”当作烽火而时时紧张的心理.D.全诗景色描写很有特点,既写出“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的自然之景,也有边民飞鹰走马、游猎塞上的独特生活场景.【答案】C【解析】C选项描绘了“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两幅画面,意象或浓或淡,或辽阔生动或静谧苍茫,而且富于季节和地域特征.两句中“寒”与“火”、“湿”与“烟”相反相成,互相烘托,趣在其中.故“雾”和“雨”具有相同的表达效果.2.诗歌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案】①表达了对民族间相安无事,百姓尽情享受生活的向往和赞美.②借边地安宁,民族和睦,百姓生活安闲、从容,含蓄地表达了凝重的反战主题;体现出对胡人的关注(表达了不能因为战争把胡人与汉人对立起来的民族观),提升了全诗的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