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这些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了解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并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1. 情感需求无法满足: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很难得到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容易导致孤独感和焦虑感。
2. 价值观的扭曲:由于缺乏父母的引导和监督,一些留守儿童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3. 社交障碍: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与同龄人的正常交往,容易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影响其社交能力的发展。
4. 学习压力大:由于家庭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面临较大的压力,容易产生自卑感和厌学情绪。
三、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1. 家庭教育:家长应尽可能地与孩子保持联系,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向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情感和社交能力。
同时,学校应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3. 社会支持: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改善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 自我调节能力培养:留守儿童应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和心理压力的方法,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结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解决。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支持,培养留守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东兰县民族中学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
东兰县民族中学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东兰县是一个美丽的山区县城,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
由于当地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务工人员不得不外出打工,导致许多儿童成为留守儿童,他们在家乡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父母不在身边照顾。
东兰县民族中学是当地唯一一所提供初中教育的学校,学生中也有相当比例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着许多心理问题和挑战。
由于长时间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留守儿童更容易感到孤独、焦虑和失落。
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缺乏家庭支持和关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为了帮助东兰县民族中学的留守儿童更好地成长,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特点,并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来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境,健康成长。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深入探讨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影响他们心理的原因,以及针对这些特点的教育策略。
我们也将强调心理辅导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建立支持系统的必要性。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希望能够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提倡家庭教育,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2. 正文2.1 东兰县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1. 孤独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在家里缺乏亲情关怀和陪伴,容易产生孤独感。
他们常常感到无助和失落,缺乏安全感和依靠感。
2. 自卑感: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中缺乏家长的指导和鼓励,容易产生自卑感。
他们可能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孩子,缺乏自信心,甚至有自我放弃的倾向。
3. 情感表达困难:由于长期缺乏家庭温暖和亲情关怀,留守儿童在情感表达方面可能显得迟钝和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他们可能会抑制自己的情绪,导致情绪难以释放和沟通困难。
4. 社交障碍:由于长期独处和缺乏与同龄人的交往,留守儿童在社交能力方面可能存在障碍。
他们可能会出现社交恐惧症状,难以适应集体生活和团体活动。
5. 学习困难:由于缺乏家长的指导和监督,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可能表现出困难和不积极的态度。
他们可能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成绩较差,甚至有辍学的风险。
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农村是我国广大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他们的成长环境和条件与城市的孩子截然不同,因此其身心发展特点也存在着很多独特之处。
首先,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受到缺乏父母陪伴的影响。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缺少父母关爱的状态下。
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常常会出现问题,比如焦虑、孤独、失落等。
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产生自卑感和自我怀疑,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其次,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受到教育资源不足的影响。
由于教育资源不足,农村的教育质量常常无法与城市相提并论。
留守儿童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容易产生学习压力过大、自信心不足等问题,进而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另外,由于长期缺乏正规的学习指导和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也容易出现偏差,影响其学习效果和发展水平。
再次,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受到社交环境贫乏的影响。
在乡村地区,留守儿童的社交环境极为有限,他们往往只能与其他留守儿童或年长者交往。
这种单一的社交环境容易导致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受到限制,缺乏与同龄人进行有效交流的机会。
这也会影响留守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心理稳定性。
此外,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受到自我认知缺乏的影响。
缺乏家庭的支持和引导,留守儿童的自我认知水平较低,常常缺乏清晰的自我意识和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我放弃、自我否定等消极情绪,进一步影响其身心发展的健康。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父母缺失、教育资源不足、社交环境贫乏和自我认知缺乏等方面。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希望通过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可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环境,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2024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三篇)
2024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一、指导思想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和完善的人格。
自信是一个人成才素质中的重要因素,是人格的核心部分。
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如何去关爱学生,让自信扎根于学生的心灵,尤其显得十分的重要。
二、活动目标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提高对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友善待人,诚实守信,开拓创新,追求向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善于控制调节自己,排除心理困扰和行为偏差,树立人生理想,并具备个人发展能力。
三、实施步骤1、提高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特别是一、二年级),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助的独立人格。
2、培养学生善于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能力,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帮助学生克服孤独、依赖、由学习和环境的不适所带来的困惑和交往障碍。
对这部分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级工作中,都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2、在三至六年级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同时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通过学校的各种途径(心理咨询室定时开放、悄悄话信箱、绿色热线),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要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事后建立好心理档案。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五、对心理辅导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1、要有开朗、热情、善解人意富有爱心的健康人格。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指南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指南第一章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挑战 (3)1.1 留守儿童群体特征 (4)1.1.1 家庭结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往往缺乏父母的陪伴与关爱,导致家庭结构不完整。
(4)1.1.2 年龄分布广泛:留守儿童涵盖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个阶段的学生。
41.1.3 地域分布差异: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和劳动力输出大省。
(4)1.1.4 心理问题突出: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4)1.2 教育现状分析 (4)1.2.1 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和关爱,留守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动力和自律性,导致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4)1.2.2 课外活动参与度低:留守儿童在课外活动方面,尤其是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4)1.2.3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留守儿童在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4)1.2.4 教育关爱政策逐步完善:国家及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爱工作进行指导和扶持。
(4)1.3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4)1.3.1 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严重不足,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
(4)1.3.2 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学校在教育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留守儿童的教育需求。
(4)1.3.3 社会关爱体系不健全:留守儿童社会关爱体系尚不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度有待提高。
(4)1.3.4 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亟待关注和解决,心理辅导和关爱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5)1.3.5 政策实施效果有待提高:虽然国家及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政策实施效果仍需进一步提高。
(5)第二章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特点 (5)2.1 留守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5)2.2 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表现 (5)2.3 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6)第三章家庭教育与农村留守儿童成长 (6)3.1 家庭教育的作用与重要性 (6)3.1.1 家庭教育的作用 (6)3.1.2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6)3.2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7)3.2.1 现状 (7)3.2.2 问题 (7)3.3 家庭教育指导方法与技巧 (7)3.3.1 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7)3.3.2 注重教育方法 (7)3.3.3 增强家庭教育资源 (7)第四章学校教育与农村留守儿童发展 (7)4.1 学校教育在留守儿童成长中的地位 (7)4.1.1 知识与技能传授:学校教育为留守儿童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技能训练,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学科基础,提高未来社会竞争力。
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
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离世等原因,留在农村家中由亲戚或祖父母照顾的儿童。
由于长时间的分离和缺乏家庭温暖,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帮助留守儿童排解负面情绪,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心理辅导显得尤为必要。
一、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1.孤独感:由于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留守儿童容易感到孤独,产生压抑、忧虑等不良情绪。
2.自卑感: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相对简单,他们往往缺乏自尊心,产生自卑感。
3.缺乏安全感:留守儿童独自在家中生活,无法得到及时的保护,容易产生害怕、不安等负面情绪。
4.情感冷淡:由于长期疏离,留守儿童缺乏亲情的体验,口、心理防御都比较严密,因而他们的情感外显不太丰富。
二、心理辅导需要考虑的问题1. 留守儿童的年龄不同,心理状态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年幼的留守儿童可能更容易感到孤独,需要更多的关爱和陪伴,而年长的留守儿童可能更需要和其他人分享情感,寻求支持与理解。
2. 心理辅导的方式应适应留守儿童的个性特点。
一些孩子比较活泼,喜欢互动、玩耍,心理治疗可以设置为需要他们参与的游戏或活动;而一些孩子则比较内向,害羞,心理治疗应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正交流达到目的。
3. 心理辅导应该逐步改变留守儿童的消极思维,帮助他们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和自我认知,消除负面情绪,提高自我价值感。
三、如何开展心理辅导1.制定个性化服务计划。
根据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治疗计划,确保每个留守儿童都得到服务的充分满足。
2.提供丰富的心理教育课程。
开展一系列适合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课程,如疏解情绪、增强自信等方面,加强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和能力提升。
3. 开展专业的心理治疗服务。
针对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案,比如儿童情绪管控、艺术治疗等方面,确保心理治疗的效果最大化。
四、心理辅导的标准1.丰富的心理辅导方法。
开展不同形式的心理治疗,如游戏、绘画、音乐、情境模拟等,促进儿童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理解。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
1、情感心理特点:孤独感、抑郁感、焦虑感、害怕感等,常常难以
表达自己的情感,缺乏安全感和安全感,容易感到孤独和绝望。
2、社会心理特点:缺乏父母关爱、搭配能力差,表现出缺乏自信心、缺乏正向情绪;在社会化缺乏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容易产生一些不良行
为特征,如自卑、自暴自弃、抗拒新鲜事物、对人缺乏亲密感等。
3、学业心理特点:认知水平较低,学习成绩不佳,注意力不集中,
容易迷惘。
二、教育对策:
1、要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让家长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给予
它们关心和爱护。
2、在家庭教育中,要给予留守儿童安全感,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增强其信心。
3、加强家园教育,提高家庭文化水平,家长要多给予儿童安全的陪
伴和精神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积极参与家庭社会活动,形成积极
正面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
4、加强学校教育,让留守儿童接受全面的社会教育,引导其适应社会,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以帮助他们提高社会能力。
5、多鼓励留守儿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强其自信心,拓宽他们
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
农村留守女童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对策
农村留守女童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对策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当今中国面临的一大挑战。
其中受到的最大影响的是留守女童。
晨光村的张云峰老师说:一个村庄的女性如果不受教育,那么整个村庄的人都会处于贫困状态。
(参见长颈鹿孩子公益项目组织的“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影响”)这篇论文调查和分析了留守女童的心理特点和教育对策。
本文旨在通过丰富的实地调查、对现有文献的评估和对专家的采访,为解决留守女童面临的挑战提供新的方案,帮助她们更好地成长。
二、留守女童的心理特点留守女童在心理方面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主要表现为:1. 缺少父母关爱的孤独感留守女童较少在父母的照顾和保护下成长,她们的心理状态比同龄人更容易感到孤独。
童心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每10个留守女童中,就有7个女孩因为缺乏父母陪伴而感到孤独。
在她们的语言中,可以听到各种表现渴求关爱、孤独、对家庭的向往等。
2. 敏感在农村社区中,很多女孩学习、生活环境比男孩更加糟糕,他们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威胁。
她们比较敏感,很容易发现周围的变化,将其作为隐藏意义的试探。
此行为并不是目的性行为,而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
3. 缺乏自信通常,留守女童经历比他们同龄人更多。
但是,这些经历受到了长期的疏晰和心理屏障的干扰,使他们往往缺乏自信和勇气,难以在学校、社区和家庭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和需求。
4. 容易感到沮丧与同龄人比起来留守女童的生活条件会更差。
同样的,由于留守,她们的父母也不能给予她们足够的经济支持。
此外,因为家里长辈都不是高学历,缺乏习惯于适应周围的人。
这些因素都可以导致留守女童感到沮丧,进而影响其成长和学习。
三、教育对策1. 加强心理辅导留守女童一般都是由外婆、奶奶照顾,和在同一个村庄的小伙伴加在一起生活。
由于这些妇女没有受过心理辅导和培训,她们并不能详细解决孩子们的心理问题。
因此,学校、社区和家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并开展相关活动,培养留守女童的心理抗压能力,以减轻其负面影响。
2. 加强习惯培养,提高自理能力留守女童长期在自然环境、社交环境中生活,很难自我意识到这些环境的危险和不利之处。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留守儿童指的是因父母或监护人长期在外地工作而与他们分离的儿童。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这些孩子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一、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留守儿童常常会感到孤独、失落和无助。
他们常常渴望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但却不能得到满足。
长期的分离会导致他们形成依赖性较强的心理特点,同时也可能产生自卑感、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了解这些心理特点对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二、建立关爱和陪伴机制为了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们需要建立关爱和陪伴机制。
学校和社会机构可以提供关爱和陪伴的资源,组织志愿者和专业人员前往留守儿童身边,陪伴他们度过孤独的时光。
父母与留守儿童保持经常的联系也非常重要,他们应该经常与孩子通话或回家看望,让孩子感受到他们的关心。
三、培养留守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们可以通过情绪管理训练,帮助孩子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寻找适当的方式来表达和释放情绪。
同时,也要教育留守儿童积极面对挫折和困难,鼓励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心理抵抗能力。
四、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解决。
学校可以配备心理咨询师,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同时,家长也应该积极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五、鼓励留守儿童参与社交活动留守儿童常常缺乏与同龄人的互动机会,这对于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都有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同龄人建立友谊,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和信心。
六、加强社会关怀和支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支持。
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应该增加对这些孩子的关注和投入,通过资助项目、设立奖学金等方式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同时,也需要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知和关注度。
关注心理健康 关爱留守儿童
关注心理健康关爱留守儿童随着社会的发展,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或城镇的孩子。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比较严重的方面。
留守儿童面临着孤独、挫折、焦虑等心理压力,而缺乏足够的关注和关爱会导致这些问题的恶化。
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关爱他们的成长成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孤独感。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没有父母陪伴的环境中,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
他们缺乏家庭温暖,缺乏父母的关爱,孤独感更加明显。
其次是挫折感。
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挫折,但由于缺乏父母的指导和关怀,他们往往无法有效地应对这些挫折,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再次是焦虑感。
留守儿童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感,担心父母的安全和自己的未来,这种焦虑感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提高家庭关系质量。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帮助他们改善家庭关系,增强亲子沟通,减少孤独感。
其次是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留守儿童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增强他们的心理应对能力。
再次是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机制。
政府和社会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除了以上措施,我们每个人也可以为关注心理健康、关爱留守儿童做出努力。
首先是家长和亲人。
父母应该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和陪伴,多关心他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其次是教师和社会志愿者。
教师和志愿者应该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给予他们温暖和关爱。
再次是社会各界。
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关注心理健康,关爱留守儿童,是每个人的责任。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解决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解决策略【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期生活在乡村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
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如孤独、焦虑、抑郁等。
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本文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提升教育有效性、建立教育体系、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等方面提出解决策略。
文章指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存在挑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通过努力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可以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保障,助力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问题、加强教育、有效性、教育体系、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家庭支持、社会支持、展望、政府努力、社会努力、家庭努力1. 引言1.1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在中国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留守在老家的孩子们由亲戚、爷爷奶奶或邻居照看,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这种特殊的家庭结构使得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温暖和安全感,常常感到孤独和失落。
他们在生活中缺乏父母的指导和关怀,容易产生自卑感和孤独感,甚至出现抑郁情绪。
留守儿童在心理上易受外界负面影响,比如在学校或社会中遭受欺凌或歧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心理应对能力。
留守儿童也存在着学习压力大、生活环境恶劣、人际关系复杂等问题,这些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令人担忧,亟需关注和干预。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1.2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分离父母,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孤独、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他们常常感到孤独无助,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自卑情绪。
一些留守儿童受到家庭暴力或虐待,导致心理创伤和心理压力。
缺乏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容易被忽视和放大。
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引导,长期与父母分离,对心灵关怀的渴求和对感情交流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一些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排解,从而导致了一些心理问题的发生。
出现心理问题一般有:
一、自卑,性格孤僻。
孩子年幼与父母分开,不能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关心,由于缺乏感情的依靠,性格变得内向。
使这些留守儿童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
二、是冲动,情绪失控。
留守儿童一般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欠缺稳定。
班上的同学有时也会因为他们没有父母在身边陪伴而长期欺负他们,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伤害很大,孩子也容易变得暴躁易怒,情绪失控。
三、迷茫,缺乏安全。
让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更没有安全感可言,使他们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未来感到迷茫。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必须社会、家庭和学校相互配合协作。
一、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有赖于社会教育与保障机制的完善和健全。
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子女享受同等的教育,即公平教育,务工人员就可以把孩子带到身边。
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留守儿童教育网络。
形成相互配合,协同作战的综合工程。
三、加强心理健康课的教学。
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心理教育培训,各科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渗透心理教育,心
理健康教育。
教师要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存在的心理障碍,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如何正确地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日常化。
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让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是大家共同的目标。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各界义不容辞要担当起这个重要责任。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亲属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的儿童。
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料,心理上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等问题。
为了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教育对策应该从心理特点和针对性教育两个方面来制定。
首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点:1.孤独感强烈: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生活环境单一,缺乏与其他儿童的互动。
他们常常感到孤单、无助和自卑。
2.心理依赖性高:因为长期缺乏亲人的陪伴,农村留守儿童对他人的依赖性较强,容易依赖他人的帮助来解决问题。
3.注意力不集中:由于长时间在家中独自度过,农村留守儿童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控力较弱。
4.自尊心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鼓励,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自尊心低下。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可以制定以下教育对策:1.提供安全感:学校和社区应提供安全稳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增加留守儿童的归属感,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和焦虑感。
2.拓宽社交圈: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增加留守儿童与其他同龄人的交流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增强自主能力:注重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通过启发式教育等方法,提升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4.引导情感表达:鼓励留守儿童表达自己的情感,建立良好的情感沟通机制,增强他们的情感交流能力。
5.加强心理辅导:学校和社区应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处理情感问题,提升心理素质。
6.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定期的家长学校等形式,向留守儿童的父母传授相应的家庭教育知识,提高他们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照顾能力。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教育对策应相辅相成,通过提供稳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拓宽社交圈、增强自主能力、引导情感表达、加强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指导等途径,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同时,社会也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和解决,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浅谈“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
浅谈“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四川省华蓥市观音溪初级中学杨远锐上世纪80年代,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但无法解决孩子进城读书的问题,只得将孩子留在农村,交给孩子的隔代亲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看管,由此产生了“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
据统计,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学生”共有270万,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人数的27%,一些地方甚至达50%以上。
学业偏差、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感情缺失等问题在部分“留守学生”中突出地暴露出来,这就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增加了相当的难度。
面对这么庞大的“留守学生”群体,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该如何进行长期有效的教育管理呢?笔者拟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简要分析“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以作引玉之用。
一、“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留守学生”由于受自身消极因素和外部消极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心理上往往表现出较多的缺陷与偏差,从而形成不良的心理特点,如孤独心理、厌学心理、自我放任心理、嫉妒心理等等。
下面就这些心理特点的成因作一简要的分析:1、孤独心理。
“留守学生”所处的隔代家庭不利于家庭职能的正常发挥。
隔代亲人一般早睡早起,很少外出,不爱和人交往,生活比较枯燥、单调、文化程度低、个别的还相信迷信,经济收入低,再加上他们年事已高,缺乏生活动力,家庭主要劳动力不在,感觉没人保护,缺乏安全感。
于是大多数隔代亲人就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孩子与外界接触交往。
这样孩子总觉得身边缺少理解自己的人,内心情感无处诉说,于是干脆把自己封闭起来,有什么事既不愿向隔代亲人诉说,也不愿意向老师诉说,久而久之,形成了孤独心理。
2、厌学心理。
由于隔代亲人思想守旧,他们没有意识到不能以抚养儿女辈的方式来领养现在的孙子辈,没有意识到现在的孙子辈并不像儿女辈年轻时那样缺吃少穿,没有意识到现在的孩子除了物质的需求,还有更重要的精神上、情感上的理解与需求。
因而这些“留守学生”在家中学习时遇到困难,往往不能从隔代亲人那里得到帮助,干脆来个破罐子破摔,这样就很容易受校外的不良习气的影响,对学习不感兴趣,产生厌学心理。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范本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范本尊敬的领导、教师和家长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分享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
留守儿童是中国特有的群体,他们在物质生活上没有得到家庭的陪伴和关爱,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困扰。
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有责任关注并关爱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和大家分享如何进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一、了解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特点和原因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不稳定、孤独、自卑、压抑等方面。
这是由于家庭的缺失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所导致的。
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开,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和关怀,从而导致他们心理上的空虚和不安全感。
再加上父母的缺席,使得留守儿童在学校和社会交往中也很难得到应有的关注和认可,从而导致他们自卑和孤独。
二、建立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支持系统留守儿童最缺失的就是家庭的陪伴和关怀,因此,我们应当尽力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
首先,父母要经常与孩子保持联系,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关怀和爱护。
同时,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态,给予孩子温暖的慰问和关怀。
其次,学校也应当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怀和教育,建立一套完善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包括心理辅导、关爱活动等,以帮助他们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会环境。
最后,社会也要提供帮助,通过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和志愿者组织,给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帮助。
三、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严重,因此我们要加强对他们的关注和照顾,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首先,要尊重留守儿童的感受和需求,不给他们过多的压力和要求。
其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增强自信心。
同时,要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学校和社会环境。
最后,要加强心理援助工作,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及时的心理帮助和支持。
四、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矫正研究实施方案
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矫正研究实施方案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因工作或其他原因长时间不在身边,无法与孩子共同生活的儿童。
他们常常面临着心理上的困扰和教育上的矫正需求。
为了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教育成长,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并提出一套可行的教育矫正研究实施方案。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家人分离,他们面临着独特的心理问题。
下面将详细介绍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1.1 孤独感由于父母或监护人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孤独。
他们无法与家人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无法得到家人的陪伴和关爱,这种孤独感会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和不安全感。
1.2 注意力不集中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家庭的引导和教育,他们往往没有形成良好的注意力集中能力。
这使得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很难保持专注,影响了他们的学业表现和自我发展。
1.3 自尊心低下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肯定,留守儿童的自尊心往往较低。
他们容易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缺乏自信心,这对他们的学习和人际关系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1.4 紧张和焦虑长期分离造成的不安全感和孤独感,加上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不良环境和压力,使得他们容易出现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这种情绪状态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都有着不利的影响。
二、留守儿童教育矫正研究实施方案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教育矫正措施,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以下是一套可行的留守儿童教育矫正研究实施方案:2.1 建立关爱的家庭环境为了减轻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和心理压力,我们需要通过建立关爱的家庭环境来弥补他们与家人的分离。
学校可以开展家访活动,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爱和温暖。
2.2 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并学习如何调节情绪。
心理咨询师可以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提供情感支持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2.3 培养注意力集中能力留守儿童往往缺乏注意力集中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开展集中注意力训练的活动来帮助他们发展此项技能。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内容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内容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一方父母长期在外地务工,留下子女在家乡由亲戚或祖父母照顾的儿童。
由于长期分离,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他们需要得到心理辅导和关爱。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探讨心理辅导的内容和方法。
首先,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孤独和焦虑。
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同时,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经常担心父母的安全和自己的未来,产生焦虑情绪。
因此,心理辅导的内容应包括关于孤独和焦虑情绪的引导和疏导。
其次,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内容还应包括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
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关爱,留守儿童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较弱。
他们需要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情绪,并学会有效地管理情绪。
心理辅导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提升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另外,心理辅导的内容还应包括人际交往和情感表达。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对人际交往和情感表达存在困难。
他们需要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心理辅导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改善人际交往和情感表达能力。
最后,心理辅导的内容还应包括积极心态和未来规划。
留守儿童往往对未来充满焦虑和不确定感,缺乏积极的心态和未来规划。
他们需要学会积极面对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制定合理的未来规划。
心理辅导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树立积极心态和制定未来规划。
总之,留守儿童需要得到心理辅导和关爱。
心理辅导的内容应包括孤独和焦虑情绪的引导和疏导,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人际交往和情感表达能力的改善,以及积极心态和未来规划的培养。
只有通过全面的心理辅导,留守儿童才能健康成长,走向美好的未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需求与教育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需求与教育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家庭选择了外出务工,留下了孩子在家乡。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的长期外出工作,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资源,面临着诸多心理需求和教育问题。
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1. 父母情感关怀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情感关怀和陪伴,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
长期缺乏家庭温暖,孩子的心理健康容易受到影响。
2. 自尊需求留守儿童常常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而受到排斥和歧视,缺少对自己的肯定和认可。
这种负面的情感体验容易影响到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形成。
3. 教育资源需求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留守儿童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这将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增加他们面对未来竞争的压力。
4. 情感交流需求留守儿童在性格成长与心理发育的过程中,缺乏亲子交流和朋辈交往的机会,容易导致孤僻、自闭,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5. 心理调适需求留守儿童因为家庭的原因,缺乏适当的心理调适方式,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情绪焦虑、心理恐惧等。
二、留守儿童教育策略1. 加强心理辅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学校应当加强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孩子们调整情绪,增强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心态。
学校可以邀请心理专家组织心理辅导课程,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 加强师生沟通学校教师应该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及时与孩子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给予他们温暖的关怀和鼓励。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心理疏导活动,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信任。
3. 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对其心理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学校可以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关爱和陪伴,帮助他们克服孤独感。
4. 推动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应当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介绍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并提供家长教育培训,增强他们的教育意识。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旺苍县双河初级中学校 邓玉礼孩子是希望,是黎明后的红霞,需要仰望与赞赏。
似乎他的温柔性格注定要你的关爱与呵护。
可是你又给予他多少关爱与呵护呢?难道是金钱的传送或者是电话里的急切关问。
恐怕这些都不足以消除他童年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恐怕这些都不足以磨平他的点点伤痕。
他哭过,却是用那双稚嫩的手来擦拭,他摔倒过,却是颤颤而立。
他多么渴望在父亲伟岸的胸前撒娇,他多么渴望吮吸母亲伟爱的甘露。
可是现实令他不再渴望,现实令他不再幻想。
一个人的一生是因为他从小的梦想与追求而烂丽,看到那双渴望的眼睛,我们的心作何不感动,我们的爱作何不萌发。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一)家庭对儿童缺少关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
随之,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不断增长。
由于这些在外务工的家长好几个月回家一次,有的一年一次,甚至有的好几年一次,造成和孩子沟通太少,使孩子长时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缺乏父母双亲的呵护和相伴,造成留守儿童常常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性格极易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
情感也相对冷漠,人际交往能力差。
(二)家长对儿童缺少直接的管理留守儿童都基本属于“隔代监护”或“上代监护”两种。
在隔代监护中监护人多数是其祖辈,祖辈大多溺爱孩子,对孩子要学生德育自主教育自主管理类求放松和原则放宽,使这些留守儿童养成了顽固、任性的不良个性和行为。
上代监护指由父母同辈人,他们对孩子的监护也大多不如父母强。
一是亲友要维护自身生计,难以全精力投入教育孩子。
二是孩子不属亲生,或过渡溺爱,易使孩子养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性格;或过于严厉易使孩子产生消极对抗的情绪和行为。
这样,无形中便助长了留守儿童的自私、任性、蛮横霸道,易冲动,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由于留守儿童缺少家长的直接管理,使孩子容易从其他渠道获取,在成长的路走偏了。
使部分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等行为,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沾染上不良习气,出现违法犯罪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虑,抑郁 “爸爸妈妈,你们什么时候回来”
委屈难过 “上学交学费的时候,别人都是爸爸妈妈来,我是
爷爷奶奶来,就会觉得有些难过”
愤怒、怨恨 “你根本没有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没有人爱我”
(三)人际关系问题突出 1、被欺负/被瞧不起
同伴间的欺负多集中在攻击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疼爱。 “同学说我坏话,说我爸爸妈妈不要 我,我一边 回骂他们一边想,我爸爸妈妈绝对不会是那样的 人……”
最伤心的是在和父母通话时,小伙伴们在旁边取笑她, 告诉爸妈自己成绩不好。
“虽然邻居平时没有欺负我们,但我从心理感觉到他 们看不起我们。有些会说三道四,我都能看出来。”
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家庭特点
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家庭特点
父母在孩子越小时外出,对儿童的焦虑影响越大。 父母早期离开,甚至会深刻影响孩子的特质焦虑。
父母在儿童2岁或2岁以下离开,儿童抑郁水平越高 留守半年的儿童,会出现更多的抑郁和烦躁。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
1、分离——安全型依恋的建立
依恋:个体对某一特定个体长久持续 的情感联系,是对此人的一种追随、依附 和亲密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 感。
。”
10岁,对很多孩 子来说,还是刚 懂事的年纪,可 10岁的留守儿童 朱振晓却在守护 一个家,陪着她 的,只有7只鸡和 3只猫。
10岁的她要自己做饭,该 做午饭时,她熟练地抓起 一把玉米秆,投进灶膛, 点起火,烟很快就弥漫开 来,呛得人直咳嗽。饭好 了,面条,基本纯白色, 但她吃得很快。早上她一 般熬玉米糊,用盐拌个黄 瓜。一年四季,很少有变 化。
2、与隔代监护亲人以及兄弟姐妹间发生冲突 和爷爷闹翻了,爷爷说我不听话,说我非常倔。 爸爸不在家,和哥哥闹翻了
3、对同伴的友谊很重视 同伴的陪伴娱乐支持、同伴的情感支持和学
习上的支持 很在意同伴冲突,怕失去友谊
4、非常在意老师的表扬和赞许
(四)留守儿童常见的情绪
孤独——最普遍的情绪 “能和我说话的,只有家中这条狗”。更愿意在学
如果母亲要离开他,他就会表现的极度的反抗。 母亲回来后,表现的很矛盾,想亲近母亲,又对
依恋的特征:与依恋对象在一起时,孩子特 别有安全感,特别快乐、轻松。孩子痛苦、
依恋的类型
a.安全型(65%) b.回避型(20%) c.矛盾型(10%)
不安全型
安全型依恋
有母亲在时,这类婴儿会在以妈妈为中心进 行独自探索;
当母亲离开时,婴儿会有明显的不安; 当母亲返回时,婴儿有温暖的回应(跑上前
流一 、 留
动守 儿 童
儿的 环
童境 资 源
社会经济地位
低
家庭物资资源
低
教育资源
低
二、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
(一)学习问题 学习兴趣低、厌学、学习较困难、学习成 绩下滑、缺乏学习热情;撒谎逃学,辍学; 学习习惯差,学习自觉性低。
“学习是将来唯一 的出路,我爸爸妈妈说的”。
(二)自信心差,胆小,敏感自卑
,要拥抱等)
母亲在场时,这类婴儿对待陌生人很随和大 方
回避型依恋
这类儿童对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 对母亲的情感联系和依赖较少; 当母亲离开时,婴儿很少表现出抑郁,显得
很冷漠; 当母亲返回时,婴儿没有温暖的回应; 这类婴儿对待陌生人很随和大方,但是有时
候又很冷漠。
矛盾型依恋
这类儿童逢到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显得很警惕, 有点大惊小怪;
案例2:这些孩子抽烟的样子看起来很老练,他们
真的需要烟吗?套用一句网络语言,他们抽的不是 烟,是对父母的思念。
案例3
朝阳贯小学。这个小学校 地处河南省平顶山市鲁 山县的一个偏远山区, 全部的6名女生,无一 幸免于教师张祖绍的魔 爪。而这几个孩子,最 小的只有5岁,最大的 仅8岁,全部是留守儿 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而她们的爷爷奶奶们 ,只能保证她们吃饱穿 暖。受害人之一格格( 化名)因为伤情严重(处 女膜破裂并发炎症)到
农村留守老人一个人的麦收。孤独的身影, 佝偻的要背,苍苍的白发。
儿子儿媳不在,老人自己拿着镰刀收割麦 子,她苍老屋里的手伸直拿不稳镰刀。
案例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个老乡在北京西坝河卖菜,他的两个孩子都留
给爷爷、奶奶带。两个老人为两个儿子带了5个孩子,根
本照看不过来。去年夏天,一个6岁的孙子跑到河边玩水
,掉到河里淹死了。奶奶觉得对不起儿孙,也跳河自杀了
留守儿童的类型
双留守—双亲流动 父母均外出打工 生活在祖父母、亲戚、领养者 单留守—父母中一方流动 跟父亲留守在家 跟母亲留守在家
年纪越大的留守儿童单亲外出的比例越高, 但与父母一方或祖父母一起生活的比例在 降低。
留守儿童的主要抚养者
案例1:
奶奶猝亡,留守女 童小梦与尸体独处7天 未进食。被发现时,小 梦一动不动仰天躺在奶 奶的臂弯里,身上爬满 了蛆虫。当父母破门而 入时,发现母亲已去世, 女儿小梦一动不动仰天 躺在奶奶的臂弯里,身 上爬满了蛆虫,卫生间 的水龙头没有关紧,水
逆反 “你们谁都不管我,我就是要让你们不舒服”。 “老师上课批评了我,下课的时候,我看老师离开了教室,
我就走到他身边,把一个粉笔头扔到他的茶杯里”
冷漠 “习惯了,都那样”
(五)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
表现出较多的违法和违纪行为,如抽烟、酗 酒、赌博、抢劫、小偷小摸等。少数人甚 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存在一定的社交焦虑问题 迷恋网吧、撒谎、攻击、暴力等行为
(六)早熟 生活的压力导致他们过早地开始思考一些对
他们而言太过沉重、太过成熟的人生问题 。如:“我们为什么这么穷?怎样才能挣 许多钱?”
日记一:爸爸妈妈去外面打工,没法子照看 弟弟,我不忍心再把弟弟拴起来,就抱着 他来上学,他却老是哭老是哭。。。爸爸 妈妈,我多希望你们快点回来,这样我就 可以安心学习了。
我国共有5800万留守儿 童,占全部农村儿童总 数的25%,其中14周岁 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 4000多万。近3成留守 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 在5年以上。
2008年调查发现留守儿 童的数量已是2000年的 三倍。集中在四川、安 徽、河南、广东、湖南 、江西和贵州等省,占 全国留守儿童的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