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民间美术
中国三峡博物馆三峡文物介绍
中国三峡博物馆三峡文物介绍中国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市巫山上宾楼附近,是中国规模最大、藏品丰富的一座博物馆,也是三峡文化的重要载体。
馆内陈列着众多珍贵的三峡文物,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三峡文化的宝贵机会。
下面将对中国三峡博物馆内的一些重要文物进行介绍。
首先是三峡博物馆最重要的展览之一,中国国宝级文物之一的“长江龙”。
这是一件汉代青铜器,代表了汉代晚期艺术的最高成就。
它长约40厘米,造型栩栩如生,昂首挺胸,栩栩如生地展示出龙的威严和神秘感。
这件青铜器被视为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上的重要标志之一第二件重要文物是清代的一件宫廷用瑰宝,巨型红木螺钿镂空板榻。
这是一件十分珍贵的家具文物,为清代皇家家具的典型代表之一、它巨大且精雕细琢,全长约3.5米,宽1.86米,高1.2米,重约1200公斤。
整个床面雕有纹饰,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是一件兼具欣赏与实用价值的艺术珍品。
三峡博物馆还展示了许多与三峡有关的文物,如汉代青铜剑、唐代玉佩等。
这些文物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反映了古代三峡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发展。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批出土于三峡地区的竹简文物。
这些竹简经过专家的研究,揭示了古代三峡地区的社会形态、政治制度、农业生产和人文风貌等方面的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此外,博物馆还展示了一批三峡地区的民间文艺作品,如山歌、竹编、蜡染、剪纸等。
这些民间艺术作品表达了三峡地区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生活态度。
这些作品既具有文化内涵,又表达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是了解三峡地区民俗文化的窗口。
除了以上介绍的文物,还有许多其他的展品,如陶俑、瓷器、书画等。
这些文物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和审美趣味,让观众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中国三峡博物馆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博物馆。
馆内展示的文物丰富多样,涵盖了三峡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和文化,并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源供研究和学习。
宜昌三峡旅游工艺品设计中的民间传统文化特色
昌三峡文化的发展延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具有原质特 色的文
化意涵 为今天的艺术 设计积 累了丰 厚的 资源 ,这座 丰裕的 宝
藏, 向我们展现 出一个深广的文化延展空间。具有吉庆l 寓意 生、
性、 完整 性 、 饰性的宜 昌三峡民间艺术 作为一种 世代相传 的 装 文化行为方式 , 在生成与结构 、 稳定性与变 异性 、 传承性 与创造
代, 人们崇尚的是平和 、 重德 、 重传统 、 重主体的生活方式 , 对本 土文化的认可度有时远高于对外来文化 的认 同。传统文化 中的
精髓必将不断被发掘 , 自然的和谐 、 与 对人性的尊重 、 对物品文
化 内涵的追求 等传 统造物精 神必 将会通 过现代 工艺品 设计影 响人们的精神世界。 宜 昌三峡浓郁的民族 风情 和民间文化 , 决定旅游工艺品开 发必须体现 “ 民族 ” 色。宜 昌是历 史文化名城 , 特 有着丰厚的文 化积淀和久远的历史渊源 。民族 、 民间 、 民俗文化和工艺 亟待挖 掘和光大 。 目前市场上 的竹木 工艺品系列 、 手编艺术等民族 民 间工艺 品已初步有 了市场 ,如 果能有组织地扩大生产规模 , 提 高艺术水平 , 将会使之在内容及 表现形式上更具民族特色 。 要走 出一条 “ 民族个性 ” 的道路 , 就必须根植于民族文化 土
宜 昌三峡 旅游的特 色 , 是山水 , 一 二是 民族 , 三是文 化 , 因
此宜 昌三峡旅游工艺品必须能够体现这 几个 方面的特色 , 才可
能真正刺激 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宜界 。 总之 , 进一步 深入设计开 发旅游 工艺品很 有必要 , 如何 将 其做大 、 做强 、 做精 、 做规 范是现 在的主要问题 。相信经 过各行 业共 同努 力 , 在不久的将来 , 有文化特征 、 具 时代 特征 、 艺术 特 征、 纪念特征和实用特征的优秀旅游工艺品将呈珊在游客面前。
浅谈梁平年画的色彩美
浅谈梁平木版年画的色彩美——三峡民间美术考试题目梁平木版年画起始于明代嘉靖年间,发达于清代康熙、雍正时期,鼎盛于清末民初,已有近300年历史。
独树一帜,饮誉各地,表现出一种粗犷野俗、浑厚凝重的原朴之美,具有重庆山区人民那种淳朴敦厚气质。
梁平木版年画属于木刻水印年画,是梁平县为庆贺年节而印制的一种民间艺术品。
内容大体分门神类、神话故事、戏曲故事三大类。
与四川的绵竹年画、夹江年画并称西南三大年画。
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梁平年画的色彩情感浓烈、内涵独特、象征丰富,是装饰性极强的一个画种。
艺人们在色彩运用上既胆大又讲究,既强烈艳丽、火红热烈,又组织有序、和谐统一。
褚红、佛青、槐黄、黑色、品绿、桃红、紫色等高纯度、强对比的配色方法,再加上平涂的表现形式,这就必然形成强烈的装饰效果。
颜色相互碰撞、扩张、欢叫,倾泻着一种原始激越的亢奋情绪,谱写出绚丽丰满的色彩乐章。
梁平年画,除了遵循民族传统的色彩习惯之外,还有它自己的色彩世界和独具特色的设色方式。
年画艺人不具备如实模拟客观对象和表现三维立体空间的能力,他们选择了向寓意和传神的方向发展,以“三平效应”作为他们的主要创作方法。
三平效应是指运用平面构图、平面造型和平面设色的一种表现手法。
在构图上,他们不追求对物体的纵深感的表现,只作上、下、左、右位置的经营;在造型上不追求对物体立体感的表现,而是通过强烈、夸张的平面造型,努力营造平面产生的形式美感和装饰效果;在色彩上,不模仿物体表面自然色彩的真实,不表现物体的条件色和光源色,而是运用平涂的装饰色彩,突出和强化色彩自身的性格,运用色彩语言去揭示观念意识上的象征内涵,展示视觉形式的装饰风韵。
三峡民间艺人运用三平效应的手法,构成了一整套强烈、和谐、完整、统一的装饰风格,它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如果创作一幅民间年画,构图和造型完全写实,解剖透视都画得十分准确,但在设色时却用夸张的手法,将梁平年画强烈的色彩平涂上去,结果画面就显得很不协调,视觉效果极不舒服。
参观三峡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三峡博物馆心得体会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的三峡博物馆。
作为一座展示中国三峡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三峡博物馆向我们展示了三峡地区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民间艺术,让我对三峡这一历史文化名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三峡博物馆坐落在美丽的长江畔,建筑设计独特,充满现代气息。
进入博物馆的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立体地图,上面标注了中国境内的三峡水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博物馆共分为七个展厅,每个展厅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展示内容。
我参观了民俗展厅、艺术展厅和自然展厅,深受震撼和启发。
首先是民俗展厅。
这里陈列了许多和三峡地区民俗文化相关的物品和图片,让我对三峡地区的民间传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三峡地区的民间艺术品。
我注意到,这些艺术品以木刻为主,包括门板、窗花、器皿等,色彩鲜艳、线条简洁,充满了浓厚的江南水乡风格。
这些艺术品既展示了当地人民的审美观念和装饰品制作技术,也反映了三峡地区的独特文化氛围。
其次是艺术展厅。
这里陈列了大量三峡地区的美术作品,包括传统绘画、书法和摄影作品等。
我特别欣赏了一幅名为《瞬间的永恒》的油画作品。
画面上,长江奔流而过,金色的阳光洒在波涛汹涌的江水上,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
这幅画作展示了三峡地区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令人流连忘返。
最后是自然展厅。
在这里,我看到了三峡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展览中展示了三峡地区的各种动植物,以及长江的洪水、冲淤等自然现象。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块巨大的断层标本,展示了三峡地区地质构造的复杂性,让我对三峡地区的地理环境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参观三峡博物馆,让我对三峡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峡地区不仅拥有举世闻名的自然景观,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博物馆里,我感受到了三峡地区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在长江两岸生活、工作和创作,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绚丽多彩的文化色彩。
参观完三峡博物馆,我深受震撼和启发。
即将没落的三峡民间纯手工艺品——草帽
度不 够, 另一 方面是 因为许 多传统 手工 艺 的失传, 加之地 理条 件封 闭等外 界因 素 的影 响, 以及 自身缺 乏创 新等 条件 , 使得 他 们不 得不 走 向衰落 甚至 消 亡。 草 帽, 早在远 古时代 就在人 们 的劳动 生活中逐 渐产 生, 是劳动人 民为 了在 雨 中能像 在晴天 里 一样劳 作, 不耽误 农 作物 的播种 时期 而产 生 的。最 初的 草 帽是用 野草 、树枝 编织 成漏 斗型 器物 , 来放在 头上 做 防雨用 。随着 时 代的 用 发展, 帽的功 能逐渐 增加, 草 除了最初 的 防雨防水 功能 , 更有遮 挡 阳光 、美 观, 甚至可 以用来 做装饰 品 的功能 。但 对于 三峡 民间 的手工编 织草 帽知道 的人 是 少之 又少, 至还 有 人会怀 疑 他是 否 应该 被列 为 艺术 品 的范 畴 。“ 正 的艺 甚 真
艺术博览
●I 即将没 落的三ຫໍສະໝຸດ 民问纯 手工艺 品 滕 达
( 庆市 云阳县 人和初 级 中学) 重
草帽
[ 摘 要] 三峡 民 间艺术 的 品种有 很 多, 有被 人 们所 熟悉 的, 也有被 人 们所 不熟 悉 的, 草帽 ”的编 织技 术就 是一 个不 被人 们所 熟知 的 民间工 艺, 文 以从 “ 本 草 帽 的艺术特 征入手 : 型 的艺术性 ,材 质特殊 性 FO 编 制手 法的特 殊性 , 解其 具有 的不 同于 同类 草帽 的艺术特 征, 造 FC 讲 并分 析其 没落的 原因有几 点, 主观 上主要 是 因为人们 的 思想上 不够重 视, 客观 上是 因为传 统手 工艺 的失传加 之制 作方面 没有 创新, 再加 上一 些不 能避免 的外界 原因使 得走 向了消亡 的道路 . 后讲解 其解 最 决 这类 问题 的方 法, 们应该 思想 上重视 那些 即将 没落 的 民间美术 , 人 反璞 归真, 求太 多的形 式化 艺术不 如追 求 自己本土 最真 的艺术 , 追 移民只 是一 部分三 峡人 , 政府 可 以出力 将一 些 即将没 落 的文化 遗产 保 护起来 , 并呼 吁人们 保护 即将 没 落的 民 间艺术 是刻 不容 缓 的问题 。 [ 词] 关键 民间 手 工艺 草 帽 没落 原 因 解决 中图分 类号 :5 J2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0 99 4 (00 3— 25 0 10 — 1X 2 1) 50 9— 1
梁平年画的地域文化和艺术传统分析
梁平年画的地域文化和艺术传统分析梁平年画在我国历史悠久,被评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
本文从梁平年画的发展历程、地域文化、艺术传统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了梁平年画的悠久历史和艺术魅力。
梁平年画在我国已有500年的历史,梁平木版年画起源于明代嘉靖年间,在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得到迅速发展,在清末明初达到发展鼎盛时期。
梁平木板年画是一种木刻水印年画,最早是百姓用于庆祝民间的节庆而印刻的年画,逐渐发展成为民间艺术。
梁平年画与四川的绵竹年画、夹江年画并称为西南三大年画,曾在20XX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梁平年画的作品内容大体分为门神类、神话故事、戏曲故事这三大类。
《立刀顿斧》、《加官晋爵》、《扬鞭》、《五子登科》等都是梁平年画中门神类题材的代表作品,门神类也是最主要的题材内容;《老鼠嫁女》、《麒麟送子》等都是神话故事题材的梁平年画;《四郎探母》、《钟馗嫁妹》这些作品属于戏曲故事类。
梁平年画的制作技法主要结合了传统水印木板年画的精髓,继承了传统四川本地的雕刻技术,在此基础上又融合了徽派、金陵派的雕版套色技术。
除此以外,还吸收了西洋绘画技巧。
梁平年画在构图上具有简洁、饱满的特点,年画整体色彩注重明暗对比,人物造型以古朴为主。
梁平年画于清代就十分有名,畅销东南亚。
抗战时期,又被带到苏、美、法等国家的博物馆进行展览,还被西方收藏爱好者个人收藏。
梁平年画还被收到《中国美术全集》等权威著作中。
由于受到我国“文革”等历史时期的影响,梁平年画这一民间艺术几近“灭绝”。
近些年来,我国开始重点关注濒临消失的民间传统艺术,梁平年画才被重视和保护。
本文重点分析我国梁平年画的地域文化和艺术传统,领略梁平年画的艺术魅力。
梁平年画的发展历程梁平县在我国古代就是三峡地区有名的县城,梁平县因盛产竹子而被称为“百里竹海”,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纸张生产地。
明末清初时期,梁平县屏锦镇最早出现了刷制红纸的刷房,刷房也为百姓刷制带有图案的红纸,此时木板年画逐渐由单色发展为带有彩色图案的画册,至此以后,木板年画又将手工彩绘和印刷相结合,工艺不断发展,品种不断创新。
三峡民间美术
浅析三峡民间美术的木板年画艺术特点三峡民间美术以她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富多样的品类、朴直的民族特色的艺术造型、鲜丽协调的装饰色彩和特有的工艺制作,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域民间美术,是中国多样而丰富的民间美术中的一枝奇葩。
她蕴藏在深山乡村之中,播撒在壮美的长江三峡流域。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岁月的流逝,三峡民间美术如同中国其它地方的民间美术一样,原生性的民间美术形态已渐渐衰落与消亡,新的三峡民间美术正待孕育而生。
梁平木版年画的内容大体可分三类,一是门神,主要有《将帅图》、《立刀顿斧》、《加官晋爵》、《扬鞭》、《五子登科》等作品;二是神话传说,主要有《老鼠嫁女》、《麒麟送子》等作品;三是戏曲故事,主要有《四郎探母》、《踏伞》、《钟馗嫁妹》等作品。
梁平县也生产各种类型的花笺、花纸和门画。
梁平木版年画在绘制技法上不仅继承了传统水印木板年画的工艺流程和川派雕刻技术,也吸取了徽派、金陵派的雕版套色技术,还运用西洋绘画中的焦点透视,巧施阴阳(明暗画法),区分远近;其构图饱满简洁,人物夸张变形,色彩对比强烈,动静处理得当,造型古朴粗犷,使人过目难忘。
梁平年画的纸张为产自本地百里槽的白竹手工纸,又名二元纸。
年画用色工艺考究,原料上乘,色彩鲜艳夺目,凝重沉着,保存多年色彩不退。
由画师描绘出画稿后,刻版工匠用糯米饭捣碾成的浆状物,将画稿完全粘贴在光滑的梨木板上,根据画稿精雕细刻出主要的轮廓线,再根据线版,再刻成各种套色版,一色一版,线条粗细匀齐,清晰、挺拔有张力味。
梁平年画的品种有水货、托货、清章、花笺四大类,钩金描银,画印结合,色彩艳而不俗,华美富丽,形势活泼,内容多是门神、戏曲故事、神话传说、各种吉祥图案等。
梁平年画的品种有水货、托货、清章、花笺四大类,所用的纸张为产自本地百里竹海生产的白夹竹手工纸。
年画用色工艺考究,原料上乘,色彩鲜艳夺目,凝重沉着,保存多年色彩不退。
线条运用手绘与套色水印相结合,粗细匀齐,清晰挺拔,细而不弱,遒劲有力。
三峡民俗演出节目收集
《川东竹琴》——川东竹琴是巴蜀传统曲艺形式之一。
介绍了竹琴的制作过程、川东竹琴说唱表演的基本特点、川东竹琴表演艺术的传承情况。
认为要将川东竹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传承,则应对其表演形式和内容进行适度的改革。
传说,竹琴为张果老所创。
张果老为“八仙”之一。
一日夜间,他在竹林纳凉,忽听“咚咚咚”的声音,即取来一节竹筒,蒙上筒口,随意敲打,便觉悦耳。
影视剧中,张果老总是身背竹琴。
有首歌唱道:“一根竹儿青悠悠,长在深山老林头,果老仙制琴原本贵重,诗与竹乃八音词调不同。
”《五峰民歌》——包含民间歌曲和歌谣两大部分,二者难以绝然区分,只是咏唱者和采录者的侧重点不同:民间歌曲重在用曲调歌唱,歌谣则是用入韵的文词叙述某一事物。
五峰境内流传的民歌浩如烟海,曾被业内人士称为“山歌之乡”。
20世纪70年代,采花曾多次举办大型赛歌会。
新民歌《红日照在东山上》以清新优美的旋律唱出了土家人民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一片深情,上世纪60年代在省内外广为流传。
县文化馆已搜集整理民歌资料1300余首,其中150首被收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
五峰《民间歌谣》(24.9万字,胡德生主编)和五峰《民间歌曲》(25.5万字,胡浩主编)已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甘宁鼓乐》——州区甘宁镇位于长江北岸,距万州主城25公里,拥有“亚洲第一瀑布”,也拥有千年传响的甘宁鼓乐。
2011年7月,甘宁镇因“甘宁鼓乐”入选首批68个“重庆市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录。
因三国名将甘宁而得名甘宁鼓乐这一民间器乐演奏形式,起源于东汉年间。
土家民俗:《哭嫁歌》——地宝土家婚俗最独特的地方,就是哭嫁,女方在烧完“告宗祖文”后,便开始哭嫁。
哭嫁的内容,包括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祖先、骂媒人等,多是诉说离别之情。
流行的有“从小父母养育恩,长大难报父母情。
今日离乡背井去,何日才报父母恩。
”、“穿婆家衣,受婆家欺;端婆家碗,受婆家管。
”等歌词。
《土家山歌》、《红苕歌》——山歌是土家人民口头传承的民间艺术,是在不断的口耳相传中衍化与完善的,它的艺术风格也是在这种传承过程中得以形成的。
《三峡美术概观》出版
( 任编 辑 :黄权 生 ) 责
内顶 级 、国际一 流 的复合 型旅 游 胜地 。
《 三峡美术概观 》出版
陈文武 、周德聪编著的 《 三峡美术概观》已于 20 年 1 月 由重庆出版社出版面世。该书主要 09 1
包 括两 个方 面 的 内容 :一是 长江 三峡及 三 峡库 区淹没 区域 内历 代先 民所 创造 的美 术作 品 ,包括 早期
56
务设 施 的现状 ,应从 增加 功 能性 的游 客 服务 设施 和 培育 景 区 “ 乐 员工 ”两 方 面共 同推 动 三峡 大坝 服 快
① 本文参考文献主要有 :谢彦君 :《 旅游体验研究——一种
现象学的视角 》 ,南开大学出版社 2 0 0 5版 ;邹 统纤 : 旅 《 游景区开发与管理 》 ,清华大学 出版社 2 0 0 4年版 ;魏小
的石器 、骨 器 、青铜 器 及后世 发 展所创 造 的雕塑 及 历代名 人字 画 。二 是长江 三峡 区域 的 民间美 术作
品 ,如西 兰卡普 、刺 绣 ;土 家祭 祀 画 、摩 崖造像 、年 画与皮影 等 。全 文共分 九个 部分 :一 、远 古三
峡的美术 ;二 、先秦三峡的美术 ;三 、汉代三峡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术 ;四、唐宋三峡的美术 ;五 、明清三峡的美
旅 游产 品体验化 开发 为例 》 《 , 旅游学刊 》 0 0年第 6期 。 20
务设 施 的体验 化 改造 升级 ,着力 把 三峡 大坝 建设 成
以水 电文 化 为特 色 、内外 协 调 、内容 丰 富 、功能 配 套 、环境 优美 的 国 际一流 的旅 游 景 区 ,最 终 成为 国
《 三峡论坛 》2 1 0 0年第 1 ,总第 2 2期 期 2
三峡民间美术土气的文化内涵
・254・摘要:三峡民间美术很“土”是不争的事实,但怎样认识这种土,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文通过对三峡民间美术的土味剖折,以探索三峡民间美术所折射出的三峡人的人格特征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三峡;民间美术;土气;文化内涵三峡民间美术很“土”是很多人的共识,有些文人学者、画家看不起它,是嫌它“土”;一些有识之士喜欢它、收藏它、研究它,也是因为它“土”。
“土”不仅是三峡民间美术表层的特征,更蕴含了丰富的三峡劳动人民的人格特征。
人格在人类精神领域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人格品位的高低往往决定作品品位的高低。
它是艺术家自我人品观的暗示和展现。
我们常说“人品有多高画品就有多高”“观其画如见其人”就是这个道理。
人品高下之别构成了作品的价值观。
本文通过对三峡民间美术的土味剖折,以探索三峡民间美术所折射出的三峡人的人格特征和文化内涵。
一、从 “三峡土气”谈起三峡民间美术的“土气”,和它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历史上,中国是一个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国家,传统的民间文化主要植根于广大的农村社会。
农村社会的形态结购不仅成就了民间文化的基本内容和不同方面,而且还是中国民间美术生成发展基本的文化背景。
[1]三峡民间美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作为一种乡土艺术,它的主体对象是广大农民,虽然城镇也有一些民间艺术,但它多从乡村民间美术发展而来,较多地保留着乡土艺术的风格特征,三峡民间艺术家都是一些没有受过美术正规训练的农民,以及婆婆、姥姥之类的乡村妇女和无名师匠。
三峡地区地处崇山峻岭、沟壑纵横,交通极为不便,信息十分闭塞,不少人从未进过县城,一辈子未迈出门前的大山。
他们面对一片片的荒山峻岭和一小块可以耕耘的贫瘠土地,辛勤劳作,倾注了全部的期望和忠诚的汗水,土地不仅是他们生活的饭碗,生老的场所,而且家庭的兴衰、个人的荣辱都凝聚在这片土地上。
他们一方面把土地作为衣食父母精心侍候,另一方面又对土地十分虔诚地崇拜,并且热忱地期盼土地给他们带来丰收、带来欢乐。
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
略论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及其价值民间美术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美术对于中国传统美术来讲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
它广义上指观赏性和实用性的民间工艺美术,狭义上可仅指造型性强的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是民间劳动人民群众创作的,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它主通过物态形式直接反映生活,并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体现服务于生活、美化生活的实用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一种与底层物质生活更为接近的文化形态。
民间美术是生产者的艺术,是劳动人民美的创造,是一切其他美术(如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宗教美术及各种专门美术)的渊源和基础。
一、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1.真善美的审美特性“民间美术通常把现实生活中的生活需求和生命需要作为自己的审美理想,以自身的功利意愿和要求作为审美判断和审美选择的标准,将征服客观世界、改造世界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理想诉诸审美形式。
”民间美术中的许多艺术形象和形式正是现代艺术家梦寐以求的目标。
更为重要的是民间美术包含着精英艺术家创立的评判艺术标准的真、善、美,且达到至高无上的统一。
“最原始的往往是最现代的,最幼稚的往往也是最成熟的。
”《国语·楚语》中石:“大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可知美即是无害,这不仅体现劳动人民美好的心愿,也是民间美术的“美”的另一种含义。
民间创作的尽美意识是非常鲜明强烈的。
对于‘美’的深层内涵,创作者自身不一定有思维的自觉,因为它是天然自在,不容反省的,这就是美与善在本体意识中未经分裂的原始统一。
通过长久的文化积淀和民族审美心理调试,真善美自然而然地统一在民间美术之中。
民间美术对于至善的追求诞生于人们对生命生存的渴求与对祥和世界的殷切向往之中。
这是其力量的源泉。
以人为本,以善为价位取向,决定了它不是对客观世界牵强附会的描述,没有自以为是的说教,没有无比晦涩的观念。
民间社会所有的祝愿,所有的期盼,所有的幸福都寄托在其中。
“真”与“善”为民间美术的“美”提供了保证。
三峡民间美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管窥
三 峡民 间美 术 是我 国民 间 美术 的 一个
组成 部 分 , 一块 未开 垦 的处女 地 , 其独 是 有
特 的艺 术特 征和 审 美价 值 。但 许 多“ 活 ” 绝
已经 失 传 , 不少 品 种 已经 消亡 。 随着 科技 的 发展 , 网络 化和 智 能化 的 普 及 , 们 已 处于 人
丰 都 鬼文化 到 粗 犷 的涪 陵江 边石 刻 ;从 险 峻的 忠 县石 宝
《 京 档 案 ) ol 北 2 o年 第 6期
作 者 单位 : 重庆 三 峡学 院 美术 学 院档 案 室
囡
峡 民间 美术要 实现信 息资 源共 享 ,只有 通
过 开发 、 用 才能 实现 。 利
关键词 : 三峡 民 间 美术 档 案 信 息资
源 共 享
二 、 力开 发三 峡 民间美术 资源 , 大 利用 现 代化 的信 息手 段 , 其资 源共享 使
目前 , 享 受现 代 文 明带 来 的方便 、 在 快
到 农 家 小 院 的 绘 画 、 织 , 些 无 不 展 示 编 这
二二
信 息 资 源 的 重 要 性 和 必要 性 。 最 后 提 出 三
出 三 峡 民 间 美 术 文 化 的 博 大 精 深 以 及 深
厚 的历 史积 淀 , 不 展 示 出 三峡 文 化 资 源 无 的丰 富 多彩 。
动 ; 灯 影艺 术风 格 古朴 、 气 、 皮 大 造型 灵 美 ,
术文 献 以载 体 的 形 式 成 为 文 字 、 声像 、 缩
微 、 字 资源信 息 集合 , 为众 所共 享 。 数 并
■
其 实 早 在 七八 十年 代 我 校 陈 和 莲 、 李 长 禄 教 授 , 书 馆 员马 小 平 老 师 , 们 走 图 他
三峡的文化传统有哪些
三峡的文化传统有哪些
三峡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深刻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活,也为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三峡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曾是古代楚国的疆域,留下了许多楚文化的遗迹。
楚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三峡地区,人们可以欣赏到传统的楚剧、楚歌,感受到古代楚国的风采。
其次,三峡地区的民俗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
这里有着独特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的踏青、端午节的赛龙舟等,这些节日活动不仅是人们欢庆丰收的方式,更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此外,三峡地区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剪纸、面塑、绣花等,这些民间艺术形式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最后,三峡地区还有着丰富的宗教文化。
这里有着众多的寺庙、道观,如白帝城、瞿塘峡的神龙洞等,这些宗教建筑不仅是信仰的场所,更是文化的载体。
在这些寺庙、道观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宗教的神秘与智慧,了解到中国古代人民对于宇宙和生命的探索与思考。
总的来说,三峡地区的文化传统非常丰富多彩,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当地人民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让世人共同分享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峡民间艺术主题特征研究
三峡民间艺术主题特征研究作者:李兵李若琳来源:《艺苑》2019年第04期【摘要】三峡民间艺术是三峡文化体系重要的一部分,是三峡地域人民在长期生活中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峡民间艺术品类众多,涵量丰富,具有一些共同的精神主题,包含着三峡人民共同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思想。
三峡地域形成的文化独特性,也决定了三峡民间艺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主题特征,三峡民间艺术中的母题、母题意象群共同表现了吉祥的主题,这也是三峡地域劳动人民的美好生活追求和精神寄托。
【关键词】三峡;民间艺术;主题特征[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三峡地处现在的渝、鄂、湘、黔交接地带,是古代巴、楚、蜀三大文化的交融地带,是汉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多民族杂居的地域。
不管是从地域方面,还是文化、民族方面,三峡都具有多元融合的特点。
特别是历史上三峡地域主要的文化根基以川东、鄂西、湘西等地区长期发展形成的巴楚文化为主,之后又融入了蜀汉文化、中原文化、滇黔文化等周边文化的因子。
长江三峡地段的人民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形成了共同的审美情趣,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适应多种审美需求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艺术,民间艺术是三峡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峡地域的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三峡民间美术、工艺、杂技、舞蹈、音乐、戏剧、曲艺、口承文学等不同的民间艺术门类具有若干相同的主题思想。
一、三峡民间艺术的主题分类民间艺术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感受中审美追求的物化,如民间美术、工艺等,而像民间音乐、舞蹈等更是广大劳动人民情感的直接抒发。
大多民间艺术始终都在表达赞美生活、热爱生活、祈福生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意旨,对消除生活上一切的困难充满强烈的渴望和信心。
由于长期以来三峡地区的地理生存环境比较恶劣,这里的劳动人民形成了吃苦耐劳、勇猛刚毅的性格,历史上三峡地区人口迁徙比较频繁,这里的包容开放使得民间艺术具有丰富繁多的特点。
三峡民间艺术体现了三峡地区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和祝福,体现在生活中的民俗、伦理、道德等社会的方方面面。
三峡民间美术色彩研究
2- 4
维普资讯
■蟹_
相 匹配 ,他 们 的 表证 对 象 是 : 青 色树 木 、植 物 它
“ 五态 ”中属 “ ” 五声 ” 中属 “ ” 五 性 ” 喜 ,“ 笑 ,“
与“ 五时”的春季相联系 ,春天 自然是草木复苏、 气象更新,大地一片青绿 ;东方濒临大海 ,海水色 蓝即青。因此 ,青色便成 了木、春、东等因素的色 彩象征符号。春风又与东风相一致 .是万物复苏之 气, 风便成 了充满活力的勃勃生气 。它又与 “ 五态 ”
三 峡 民间美 术色 彩 研 究
李 长禄
( 重庆三峡 学院美术 系,重庆 万州 4 4 0 ) 0 0 0
摘
要 :三峡民 问美术色彩起源 于人 粪的色彩本 能,是 三峡原始 艺术色彩 的延续和发展 。由
于三峡地区封闭的地理环境 以及落后的交通状况使人们较少受到外界的干扰,三峡 民间美术较多 地保 留 了原始 艺术 的色彩本 能,它不追 求物体表 面自然色彩 的真实 ,不表现物饿 的环景色 、光源 色,也不追 求 随类赋彩” ,它具有 内涵丰富的象征性、响亮强烈的装饰风格 、奇特美妙的色彩语 言 、浓重与典雅 并重发展 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 三峡; 民间美术 ;色彩研 究 中固分类号:J2 文献标讽码 :^ 58 文章编号:l0— 15( 2 202— 5 098 20 )0- 040 3 0
三峡 民间美术的文化特征 和艺术特质 ,都在三峡民间美术的色彩 中有所反应 、有所表现 。三 峡民阃美 术色彩起源于人类对色彩 的本 能反映 ,是三峡原始艺术色彩 的延续和发展 。由于三峡地区 山高林 密、沟壑 纵横,有雄伟险峻的长 江三峡 、神奇幽深的宁河古 道、丰 富优美的 自 然景观 、古朴淳 厚的民风 民俗 ,封 闭 的地理环境 以及落后的交通状况使人们 习惯于在狭窄的空间里沿袭着世代相传 的方 式,过着相对 稳定的生 活,较少受到外界的干扰,尤其在 艺术上极少受西方艺术的冲击和文人艺术的影响 ,而三峡 民间美术较 多 地保 留了原始艺术的色彩本 能,它不追求物体表面 自 然色彩的真实,不表现物体 的环景色 、光源 色,也不 追求 “ 随类赋彩 ” ,它 以其内涵丰富的象征性 、响亮强烈的装饰风格、奇特美妙的色彩语言 、浓重与典雅 并 重发展的艺术特征,谱写 了一曲三 峡民间美术 的色彩交 响乐 。
浅析三峡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运用
浅析三 峡 民间美术在 现代设计 中的传承与运用
,千 l 余 学 伟 1
( 重庆三峡 学院美术 学院 ,重庆万州 44O ) 0 1 0
摘
要:文章 以三峡 民间美术的传 承与运用为研 究主题 ,从多个角度 分析三峡 民间美术的特
征 以及 在现代设计 中的运用 ,为现代设计如何传承运用 三峡 民间美术元 素提供一定 的参考价值。 关键 词:三峡 民间美术;设 计与运用 ;现代设计 与本土 文化
和实践运用 ,创造 出美的、实用的造 型特 点。就造 型而言,追求 意象形 、谐音形 、意义形 以及功能形 。在 三峡地区 ,有很多现代 风格的设计造 型在本 质上与 三峡民间美术有着千 丝万缕 的联系 。随着社会的高速 发 展让越来越 多的人喜欢怀 旧,希望重温 过去简朴的生活,而这一切,只有散落在人们 中间的民间艺术才能
间美术随之变化 ,带给 人们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 。在今天 ,如何更好地将传统 的三峡 民间美术融入到变化
的社会中 ,取其精华,创造出更加适合现今社会需求 的新三峡文化 ,是值得我们每~个三峡人思考的。
一
、
三峡 民间美术造型艺术在现代设计 中的运 用
( )三峡 民间美 术造 型艺 术 的 “ ”在现 代设 计 中 的凸显 一 形 三峡 民间美术造型是一个博大精 深的艺术宝库 ,是人们在 日常生活劳动 中,通过对 自然界的认知感悟
( )三峡 民间美术造 型艺术 的 “ ”在 现 - 神 代设计 中的传递
三峡 民间美术造型艺术的 “ 神”在现代设计 中
的传递 ,对于 当今的艺术设计来说,是对传统文化
的升华 。 每一次创新 , 都需要跳出传统 固化 的圈子 , 探求更深 的层次 。尤其是在审美与文化多元化的今 天,应 当更多更好地融合传统与现代 ,创造 出新的 民族文化特色的设计 。三峡中心医院惠恩楼 的外观 造 型设计就是一个以 “ 形、神、意 ”为主题 民间雕 刻 艺术应用 的创新范例 。整个建筑大胆采用 民间传 统元素 ,将传统雕刻与现代材料结合造型 ,挺拔 大 气 、层次丰富,和谐变化,寓意深远 ,从不同角度 观 赏均可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完美结合的新 中西合壁风格韵味的美感,是一座文化与建筑 、文
创设民间美术环境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创设民间美术环境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摘要】民间美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为营造幼儿园民间美术教育的氛围,让幼儿置身于民间传统文化氛围中,积极营造民间美术环境。
本文结合幼儿园实际,从户外、走廊、橱窗、主题墙、班级区域和民俗活动等方面,浅谈了民间美术环境的创设对幼儿传承祖国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民间美术教育环境传承文化【正文】民间美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为了让幼儿从小接触中国民间艺术,传承祖国文化,我园自开展“中国民间艺术对幼儿发展的研究”的课题以来,注重培养幼儿美术兴趣与审美情趣的同时激发幼儿的民族意识和情感。
我们遵循“环境即课程”的指导思想,将民间美术教育环境视作一种隐性课程,精心为幼儿营造浓厚的民间美术教育环境,巧妙利用各种空间,为幼儿创设一个可感知、可触摸、可欣赏的民间美术环境,发挥环境的装饰、教育、对话等功能,激发了幼儿对民间美术的兴趣,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培养幼儿的文化认同感。
为营造幼儿园民间美术教育的氛围,我们在整体上对幼儿园的内、外环境都进行了规划,巧妙利用幼儿园各个空间,为幼儿创设了易于接受、色彩鲜艳的民间美术环境,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耳闻目染民间艺术的气息,观察、感受民间艺术的美,真正置身于民间特色文化的氛围中。
一、创设环境,激发幼儿对民间美术的兴趣。
《纲要》中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一个富有美感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对民间美术的兴趣,使他们的审美感知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我们营造浓郁的民间艺术氛围,能促进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从而提高他们对民间艺术作品种所蕴涵的美的感知能力。
1、构建民间特色的户外环境。
我园注重民族民间特色的营造,一走进我们幼儿园,不管是大环境还是小环境,扑面而来的就是那浓浓的民间文化之风。
看!那一串串火红的灯笼、一个个寓意吉祥的中国结悬挂在楼道四周。
幼儿用牛皮纸壳制作的充满稚气的傩神脸谱;京剧里的花旦、武生;灵动的皮影作品无不充斥在幼儿园楼梯的墙面上,无一不向孩子们诉说着中国风、中国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三峡民间美术
【摘要】本文对中国服饰中两项传统而古老的工艺——刺绣和挑花进行了分类和介绍,并着重对三峡地区的刺绣和挑花进行了说明。
通过对两项工艺的分析和讲解,揭示了三峡地区的刺绣和挑花艺术是民间美术的精品,是对巴文化的重要传承。
【关键词】刺绣;挑花;三峡
以衣冠王国著称的中国,其服饰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
刺绣广泛应用于中国服饰中,其工艺主要在于针法与线色选配,针法就是指线绣按一定的规律运针方法,反应在绣品上指绣文的组织结构。
一、刺绣分类
1.锁绣
我国古老的针法之一。
由绣线环圈锁套成,即针针扣套,线线成环,落针在起针旁,因绣文效果如锁链接构而得名。
因似辫形,故又称辫绣。
2.齐针绣
齐针绣是各种针法的基础,其针是平行,绣线排列整齐均匀、不露地、不重叠、起落针均在花样的边沿,比锁绣更富有表现力。
它包括直平针、横平针、抖平针以及排套针,主要绣小花、小朵、枝叶等,民间刺绣运用较多。
3.铺纹绣
用短直齐平针法和长短针参差排列;按对象纹理、形态、分批
分层前后衔接漫游式的运针、绣线色彩变化灵活,按深浅和色渐变形成色晕的绣纹效果,因此,又叫晕针。
多用于大花瓣和翅膀等纹饰。
4.打秄绣
又称环籽绣、结子绣,采同绣线缠针绕圈形成粒状的方法,绣一针成一籽。
针法简练、绣纹兀立厚重、光彩耀眼。
利用绣线粗细变换,控制结子的大小灵活。
常用于点缀花蕊,眼睛等部位,亦可绣装饰性强的图案。
5.补绣
又称贴绫绣。
先按花纹选用布帛绫缎制成花型,再以锁边针法沿贴花纹缝绣到面料上。
如蒙古族补花枕顶。
6.钉线绣
将较粗的单线、双线或用线盘结成花纹块面固定在面料上,以突出轮廓、显出高花的一种针法。
绣线固定金、银线以构成花纹称“钉金”、“平金”,盘成块面的称”盘金”。
7.纳绣
又称纳纱绣、穿花绣、戳纱绣。
以素纱罗为面料,按织花网格或顺经或顺纬满铺满绣,亦可只绣花纹,留下纱罗面料,具有织花彩锦的质地美,因此又称织锦绣。
8.连物绣
将不同质地、不同形象通过绣片统一起来,把刺绣推向更广阔的想像空间,达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连物绣产生原由之一大约与图
腾崇拜、驱邪除恶心理影响有关。
如将野猪牙、兽骨等磨制品连绣、裹绣于挎包、冠服上,在民族地区均可见到。
二、五彩纷呈的民间挑花
挑花是最常见的刺绣工艺,全国各地存有不少著名的民间挑花。
如汉族地区的川西挑花、陕南挑花、四川麻柳挑花,湖北黄梅挑花、安徽号肥挑花等;少数民族地区的花溪苗族挑花,羌族挑花、瑶族挑花、彝族挑花等。
汉族挑花多为素色,具有明快清新的韵味,而少数民族挑花多为彩色,厚重而艳丽。
下面简介几种民间挑花:川西汉族民间挑花
“划龙船帐帏”是其代表作,中心绣有龙船和连生贵子等吉祥图案,双凤和蝴蝶环绕,一对梅花鹿衔来灵芝,两侧是凤穿牡丹团花。
帐帏边沿是16组优美的风景图案组成,既有小桥流水,又有汹涌的波涛,前面是垂钓的渔翁,后面是打柴的樵夫。
各式房舍船只被花丛柳荫簇拥,精致素雅,充分显示了四川挑花所具有的高雅品味。
湖南、湖北挑花
挑花与人生礼仪、民风民俗关系密切,成为传达男女情感表白爱情的信物。
湖南的挑花手巾,黑地上挑彩花,中心为八角花,四方三角形内是母子图,内为几芦纹以及骨牌,花边是花鸟、人物、房屋组成,构图饱满,层次分明。
羌族挑花
大多绣于黑色围裙上,其中以满襟围腰最能体现羌族挑花构图
特点,图案中心采取“升子印(方形图案),四周配上圆形图案被称为“火盆花”,两边配以带穗的“牙签子”、杉树纹,下摆是二方连续图案。
“火盆花”象征火塘为中心的图案,因为羌族火塘纪念着神灵祖先,甚为神圣。
火盆花象征人丁兴旺、世代延续。
瑶族挑花
瑶族刺绣历史悠久,“用五色绒杂绣花卉”的精湛工艺,挑绣出的花纹为世人所称赞。
湖南隆回花瑶的围裙由挑花绣成,黑或蓝底上用白线挑绣对称图案,内容极为丰富。
如“双蛇缠树”图案形象夸张、气势磅礴。
三、三峡民间美术——刺绣与挑花
刺绣
三峡地区的刺绣工艺以渝东地区,湘西部分地区最具代表性。
这些地区相对来说历史悠久,经济较为富裕,民间文化也就相应发达。
其中,渝东地区的枕头挑花形式多姿多彩,堪称一绝。
在内容上有牡丹,凤凰,鲤鱼,梅花,荷花以及动物走兽。
诸如“延年益寿”、“猫戏蝴蝶”、“喜鹊闹梅”、“四季迎春”、“凤穿牡丹”、“福禄寿喜”、“篷年由鱼”等。
其造型根据审美需要,大胆变形夸张,构图饱满,极为简洁洗练,几朵花,几片叶,造型考究,布局独具匠心。
设色浓艳,绣工精细,或均衡式,或对称式,或自由式,主题突出,配饰向心,整体感极强,色彩鲜明,大红大绿,喜气洋洋,于华丽富贵中透出浓郁的山野风和乡土气息。
而湘西地区,特别是土家族,苗族的刺绣如帐沿、门帘、儿童花帽,荷包、衣饰,也是
品类繁多,精美无比。
挑花
三峡民间挑花,最有代表性的当数达县挑花和巫溪、巫山的围腰挑花。
巫山和巫溪的挑花围腰有土家风韵,一般都在深色(黑色居多)的棉织物上以白色棉线挑出浅色图案,正中(胸部)主体部分,常见内容有“双凤石榴”、“笑面罗汉”、“娶亲图”、“二龙戏珠”、“杂技人物”等。
边饰图案一般配以牡丹、蝴蝶或几何纹样,工艺极具匠心,纹样疏密有致,或左右对称,或上下呼应,主次分明,整体感极强,在二维空间中营造黑、白、灰及点、线之交响。
挑花和刺绣一样都有“粉本”,世代穿袭。
其图案纹样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那些村姑村妇,看似粗苯的双手却能绣织出如此丰富多彩的艺术品,让人叹为观止。
一件腰围,一组图案就是一首妙不可言的清丽小诗。
它秀雅,清新,充满山野之风,无声地倾述着山区劳动群众纯真的心灵,是山区劳动妇女美好心灵的写照,暗示着三峡地区传承巴文化的脉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