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丹药的使用概况及价值探究
金黄散外敷+四妙散内服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分析
金黄散外敷 +四妙散内服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分析摘要:目的:对下肢丹毒患者使用金黄散外敷+四妙散内服治疗,观察其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下肢丹毒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换药方式,研究组采用金黄散外敷+四妙散内服治疗,各33例患者。
结果:(1)研究组有效率为31(例)93.93%,对照组有效率为24(例)72.72%。
(P<0.05),两组有差异。
(2)研究组治疗后周径、疼痛、肿胀皮损积分为0.89±0.57、0.91±0.25、0.83±0.22、0.95±0.22,对照组治疗后周径、疼痛、肿胀皮损积分为1.38±0.53、1.95±0.53、1.57±0.38、1.38±0.44。
(P<0.05),两组有差异。
(3)研究组治疗后CPR、WBC、N检查指标为10.44±2.83、6.13±1.54、46.27±6.84,对照组治疗后CPR、WBC、N检查指标为14.58±3.67、9.25±1.66、57.68±2.46。
(P<0.05),两组有差异。
结论:对下肢丹毒患者使用金黄散外敷+四妙散内服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检查指标,该方法值得推荐使用。
关键词:金黄散;四妙散;小指单独;治疗效果下肢丹毒是一种临床多发的急性炎症,患者大多会患有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脚癣、皮肤炎症等等一些基础类疾病,该病症具有复发性高、治愈难度大的特点。
在临床治疗中,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本组研究中心采用金黄散外敷+四妙散内服的治疗办法,观察其治疗效果和可行性。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之间,收治的下肢丹毒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换药方式,随机编入33例患者,平均年龄56.48±6.57岁,平均体重52.17±6.79千克,平均身高1.59±0.42米,男17例,女16例。
中医药宝库的一枝奇葩—外科丹药
中医药宝库的一枝奇葩—外科丹药
谭新华
【期刊名称】《中医药导报》
【年(卷),期】2007(13)10
【摘要】文章介绍了外科用药—红升丹、白降丹的配伍组成、炼制方法、使用方
法和适应症,并列举实例,阐明了外科丹药的奇特疗效。
【总页数】3页(P1-2)
【关键词】中医药;外科;红牡丹;白降丹
【作者】谭新华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7
【相关文献】
1.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兼评取消中医药论 [J], 冯国瑞
2.一枝治疗偏瘫的中医药奇葩──记名医韩群英和他研制发明的“参蛇瘫速康” [J], ;
3.外科丹药——汞制剂丹药的制备与应用 [J], 徐潇; 崔炎
4.一枝攻克偏瘫的中医药奇葩——记治瘫名医韩群英和他研制发明的“参蛇瘫速康” [J],
5.杏林中的一枝奇葩——甘肃省中医院普外科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宝库的一枝奇葩——外科丹药
谭 新华
( 湖南 中 医药 大学 第一 附属 医院 , 南 湖
长沙
40 0 ) 10 7
[ 摘要 ] 文章介绍 了外科用 药 红升丹 、 一 白降丹的配伍组 成、 炼制 方法、 用方 法和适应 症 , 使 并列举 实例 , 阐明了外科 丹
药的奇特疗效。 [ 关键词] 中医药 ; 外科 ; 红牡丹 ; 白降丹 ・
d m ,h d a g r m ho au c mp s u u y rr y u c lr t m o o i m. S me e a l s w r n me ae t o x mp e e e u r td,t a h w d w n e u f cs o a r g n e tr a e h ts o e o d r l e e t f d n d u s i xe n l f b y d p rme t d o e at n .
[e o s T M; x rabd eam n; yrgr ya mc dm; yrgr h ru m oim Ky r ] C Et l oy pr et H dayu o dt u H da y m cla mc psu wd e n d t r m x u r u r u ot o t
[ 中图分类号 ] 27 [ R 8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62— 5 X(07 1 0 0 — 2 17 9 1 20 ) 0— 0 1 0
中药制剂 以 “ ” 名 的很 多 , 如 仁 丹 , 、 丹 命 诸 大 小 同 。制 炼法 大致分 以下 步骤 : 胎 , 造 即将 药物研 细放 活络丹 , 至宝丹 , 神犀丹 , 小金 丹 , 枢 丹 , 锡 丹 , 玉 黑 回 人铁锅 内, 热 使 之 熔 化 结 块 紧 贴 于 锅 底 成 为 “ 加 丹 春丹等等 , 这类丹 实 际是一种 丸 剂 , 只是 因为其 制剂 胎 ”再将 一磁 碗 复盖 于铁锅 盖住 丹胎 , ; 用桑皮 纸 、 盐 的体 积小或用 量小 , 突 出其疗 效 好 故 而 以丹名 之 。 水 、 或 石膏粉将碗与锅的缝隙填塞密封 , 上填河砂使仅
丹参外用的疗效观察与药理作用基础
丹参外用的疗效观察与药理作用基础丹参,又称为丹参、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茎叶制成的中草药。
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常被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丹参外用具有可见的疗效,本文旨在探讨丹参外用的疗效观察与药理作用基础。
1.消肿止痛: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炎症,从而减轻组织水肿和疼痛。
临床观察发现,患者使用丹参外用药物后,肿胀明显减轻,疼痛感明显减轻。
2.促进伤口愈合:丹参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感染,减少组织瘢痕形成。
临床观察显示,使用丹参外用药物后,伤口愈合速度明显加快,愈合后的疤痕也较为平滑。
3.抗菌作用:丹参中的有效成分对多种细菌、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减少细菌感染和炎症扩散。
临床观察表明,患者使用丹参外用药物后,伤口周围皮肤红肿渐消退,感染征象逐渐减轻。
1.活血化瘀:丹参中的有效成分丹参素和丹参酮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液黏稠度,加速炎症物质代谢,从而减轻组织水肿和疼痛。
2.清热解毒:丹参中的有效成分丹酚酸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减少细菌、病毒的繁殖,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
3.抑菌消炎:丹参中的有效成分对多种致病微生物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能够减少细菌感染、减轻炎症反应,加速伤口愈合。
总之,丹参外用具有良好的疗效观察和药理作用基础,能够有效缓解各种炎症、疼痛等症状,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感染风险。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选用丹参外用药物,并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明清医家应用外科丹药概述
的配制烧炼和,临床应用的总结,以及重视疼痛等副作用的处理等,说明"-3时对丹药在外科疮疡的作用认识已较成熟。明 清成为古代中医外科对丹药认识和应用最为重要的历史时期。
江
关键词:丹药;
外科;
明清;
应用;
外科文献
DOI标识:doi:10.3969/j.issn.1008-0805.2011.06.093 中图分类号:R282.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05(2011)06—1476-02 卷之二中创用了外科名方——三品一条枪,该方由明矾、白砒、雄
反应,如王洪绪在《外科证治全书》谓“若证患日久,气血本已虚 亏,岂可任用霸剂”心J,从中反映出丹药的作用峻烈,使用时一定 要兼顾病人的全身情况。《医门补要》亦指出不能随意使用丹 药,在“不可用三品一条枪害人”篇中指出误用则烂肉断筋,肿痛 难忍。每有烂通经脉,血出不止害人者。临床医家对丹药的认识 趋于完善,对使用后产生的毒副作用甚为重视,使用后出现的局 部疼痛等一些毒副反应,是古今医家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如张山 雷先生说“俗谓陈久者不痛,新炼者则痛,殊不尽然,颐曾以新炼 之试用亦未作痛,但研必极细”,因此,医家们就采用多种方法努 力减轻使用丹药后产生的疼痛反应。如通过传统的水煮丹药法, 选用炼制年久之丹药,再如通过精细加工使粉末极细,以及通过 剂量配伍变化等,设法减轻其毒副反应,缓解局部疼痛。临床用 药除极少数情况使用纯品丹药外,一般多与其它药物或赋形剂配 合使用。在《医宗金鉴》等书中载升药与熟石膏配伍比例,以减 低”丹药”的毒性。比例为1:9者,习称“九一丹”,主要用治溃 烂面较小的疮疡,且有较好的收湿之功;比例为1:1者,习称“五 五丹”,其拔毒去腐力强,主要用于溃烂面较重者,去腐肉死肌力 强;比例9:1者,习称“九转丹”,具有最强的拔毒去腐力,常将 药物捻成管状插入疮内提脓。丹药的剂型,除绗剂外,还有散剂, 前者以药捻形式绗人疮内,散剂多以掺撒形式,均有较好临床治 疗效果。以上这些方法已被外科医家列为成方,作为常备药物。 说明在这一时期丹药已经被众多医家详细归纳出组成比例,灵活 掌握使用技巧,广泛用于临床。 5小结 丹药在明清时代得到了很大发展,对我国外科学的发展起到 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外用药的王牌,足见其在外科疾病的治 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丹药具有杀菌、腐 蚀等作用,可以加速坏死组织脱落,促进肉芽组织新生的功效。 已有不少研究者发现它可以用于多种外科疾病,这是丹药能延续 使用至今的原因。现在外科临床仍经常使用丹剂用于瘰疬、痈、 疖、疔、流痰、瘘管、鼠疮、乳痨、神经性皮炎等疾病的治疗。7’8 J。 由于丹药大多为重金属,容易过敏,且有一定毒性,患者吸收 后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等副作用,导致在临证时丹药的使用有较大 的局限性,因此丹药的发展比较缓慢。加之炼丹方法比较复杂, 许多丹药的制作方法与经验已失传,或近将失传,而记载其方法 的文献较少;炼丹方法各有师承,炼丹技术多为一些老药工及少 数医家所掌握,极大影响了丹药的应用和发展。本文通过介绍丹 药在明清外科临床的使用,充分展示其价值,期望对中医外科特 色的继承和发扬,有所裨益。
外科丹药的使用概况及价值探究
不纯或炼制过程中火候欠佳使然,二者的成分虽同,但红升丹的 临床效用优于黄升丹。升丹的烧炼方法远较白降丹难掌握,因此 《外科大成》强调只有掌握好文、武火的时机,才能升炼出色若朱 红的升丹,故文献上有“文则汞起徐缓而丹足,武则汞飞不定而 丹耗”的教导。 明清是运用外科丹药的鼎盛时期,“红升丹”“白降丹”作为 丹药的代表,成为明清时期中医外科重要外用药。虽各家经验不 同,所用原料配方各异,但都是以汞或汞化物(朱砂)作为主药, 升丹多用水银、火硝、白矾(《疡医大全》)作炼丹用药,称三仙丹, 若在此三种原料中加皂矾、雄黄、朱砂(《医宗金鉴》)等炼成的丹 药则称大升丹;而白降丹则是在红升丹的原料中加入食盐,这是 两者间存在的最根本性差异。有关红升、白降的烧炼原则与方法 在清・赵濂《医门补要》已基本定型,书中对升、降二法作了理论 上的论述与归纳,如上卷有炼白降丹法,详细论述了原料,火候及 工艺程序。 升丹与降丹的作用存有明显不同。通常,升丹的提毒、生肌 作用优于降丹,用于溃疡初起,脓腐未脱,脓水不净,新肉未生;降 丹腐蚀性高于升丹,更长于蚀肉与化腐,用于腐蚀组织,浅表脓 肿,脓成未溃,脓腐溃后,腐肉不脱,疮口太小,形成窦道者。如 《医宗金鉴》详细载有两者的临床用途,“红升丹治一切痈疽疮疡 溃后,拔毒去腐、生肌长肉,疮口坚硬,内黯紫黑,丹少许,鸡翎扫 上,立刻红活。”。1“,又载“气实之人用刀割之取效。若遇气虚之 人,则惟持药力以化之,盖去腐之药,乃疡科之要药也。白降丹治 痈疽发背,一切疗毒,用少许,疮大者,五六厘,疮小者,一至二厘, 水调敷疮头上,初起者,立刻起泡消散,成脓者即溃,腐者即脱消 肿,诚夺命之灵丹也。”清・张璐《张氏医通》载“治霉疮结毒”,清 ・陈士铎《洞天奥旨》有用三仙丹治筋瘤、骨瘤、石瘤、肉瘤等的 记载。《医门补要》也总结了丹药在外科的应用。如卷上用降药 条宜审篇中有:“痈疽溃脓日久,患口时淌稀脓.或流清水,终难 完口。或完口未久又发,必脓毒瘀结成管。用降药条插患口中, 贴膏药,过七日管自出,再上收口药可愈”““,并且在不可用三品 一条枪害人篇中指出误用则烂肉断筋,肿痛难忍。每有烂通经 脉,血出不止害人者。从这些文献的记录可以肯定丹药在外科的 普及程度,丹药在外科l临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俗有“红 升、白降外科家当”的说法,故《医宗金鉴》谓“疡医若无红白(红 升丹、白降丹)二丹,决难立刻取效”"“,足见当时丹药对于外科 疾病与外科医生的重要性,成为治疗外科疾病的常用药。 在此时期,临床医家对丹药的认识趋于完善,对毒副作用甚 为重视,外用丹药所致的局部疼痛,使用后出现的一些毒副反应, 是古今医家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如张山雷先生说“俗谓陈久者 不痛,新炼者则痛.殊不尽然,颐曾以新炼之试用亦未作痛,但研 必极细”,就使用多种方法减轻使用丹药后产生的疼痛反应。通 过传统的水煮丹药法,选用炼制年久之丹药,精细加工使粉末极 细和少量配伍使用,可以减轻毒副反应,缓解局部疼痛。临床上 除少数情况使用纯品丹药,一般与其它药配合使用。在《医宗金 鉴》等书中载升药与熟石膏配伍比例,以减低“丹药”的毒性。比 例为1:9者,习称“九一丹”,主要用治溃烂面较小的疮疡,且有 较好的收湿之功;比例为l:l者,习称“五五丹”,其拔毒去腐力 强,主要用于溃烂面较重者,去腐肉死肌力强;比例9:1者,习称 “九转丹”,具有更强的拔毒去腐力,常将药物捻成管状插入疮内 提脓。丹药的剂型,除绗剂外,还有散剂,前者以药捻形式绗入疮 内,散剂多以掺撒形式,均有较好治疗效果丹药的临床应用。以 上这些方法已被外科医家列为成方,作为常备药物。说明在此时 期丹药已经被众多医家详细归纳出组成比例,灵活掌握使用技 巧,广泛用于临床。 5解放后 丹药对我国外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其在外科领域
中医外治丹毒的研究概况
中医外治丹毒的研究概况丹毒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西医又称急性网状淋巴管炎,中医根据其发病部位归属“抱头火丹”、“内发丹毒”、“流火”、“腿游风”、“赤游丹”等范畴。
丹毒病机以血热火毒为患,各医家据临床观察结果辨证分型各有不同。
相比西医的单纯抗生素治疗,中医外治法操作便捷、见效较快、对症治疗、副作用及耐药性小等方面更有明显的优势,且患者依从性较高。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综述了丹毒的外治治疗、针刺治疗、综合治疗,并总结了近年来中医药对丹毒的外治法治疗概况,优势方向与不足,分析了不同中医外治法的优劣,以供参考。
标签:丹毒;中医外治;研究概况Research Progress in External Treatment of Erysipelas in TCMZHANG Xinyu FAN Bin*Yueya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Dermatology,Shanghai 200437,ChinaAbstract:Erysipelas is a common clinical acute infectious diseases. Western medicine called acute mesh lymphangitis. Chinese medicine according to the diseased parts,respectively named “Bao Tou Huo Dan”,“Nei Fa Dan Du”,“Liu Huo”,“Tui You Feng”,“Chi You Dan”and so on.Erysipelas pathogenesis infe station inblood-heat and fir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linical observations,various physicians syndrome type pared to Western medicines antibiotics alone,Chinese medicine has many characteristic,such as a variety of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erysipelas,a shorter course of treatment,significant effectsand so on.Chinese medicine-based therapies to erysipelas is clearing away heat and cool the blood,detoxification and remove dampness through diuresis. Among them,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has more obvious advantages in easy operation,quick results,symptomatic treatment,side effects and drug resistance small,and higher patient compliance.External treatment in TCMclassifiies range. This paper briefly induct,arrangeand sum up the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erysipelas External treatment in TCM in recent years,the dominant direction and researches’defects from External treatment,acupuncture treatment,comprehensive treatment,etc.We review the pros and cons of different external treatment in TCM,reference for follow-up researches.Keywords:Erysipelas;External Treatment In TCM;Research Progress丹毒(Erysipelas)是一種边界清楚,焮热肿胀并迅速扩大的急性感染性疾病[1]。
道医外丹及其外科运用方法
道医外丹及其外科运用方法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脱俗归真须向玄门求正路,超凡入圣更宜仙家问玄津。
平素关注,以备急用。
江湖险恶,防病克邪。
采编:娄道长外丹渊源于服食,汉代以来开始作为外科用药;至唐代,道士医家将外丹制成各类制剂,用于治疗外科疾病。
但至明代中期,外丹成为了外科学中重要的用药,并传承至今;现代医家在白降、红升丹的使用方面有许多新的创造。
1外丹作为治病药物的源流传统医学使用烧炼金石药的产物以治疗外科疾病的记载至迟可上溯至东汉后期,郑玄(127-200)注《周礼》“疗疡,以五毒攻之”句云,“攻,治也。
五毒,五药之有毒者。
今医人有五毒之药,合黄堥,置石胆、丹砂、雄黄、礜石、磁石于其中,烧之三日三夜,其烟上著,以鸡羽扫取之。
以注创······”这种通过烧炼方式制取药物类似于汉代丹经所载烧炼金丹的方式,故现代中医称其为使用丹药之始。
实际上,这种论述并不准确。
因为在东汉时代金丹炼烧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微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已经作出了理论总结,尤其对炼制药物的丹炉形制、大小作了非常细致的描述,其中寓含着法天象地象征意义。
这些在郑玄的论述中完全体现不出来的。
丹药是作为服食养生药物为汉代方士所重视,多期望其养性延命之功,而其作为治病的药物的功能,则为丹药功用之绪余。
自汉代方士们开创金丹术以来,丹药炼制主要是在宫延与官宦之家流传,这是因为炼制丹药的原料多属贵重之物,例如葛洪虽得金丹术真传,却曾因家贫而无力筹措药料炼丹。
故炼外丹,有“法、财、侣、地”不可缺一之说。
还有一个深层因素就是金丹难以炼成,葛洪曾指出“药物难得”,其烧炼还须符合一定的要求,即使得到了炼丹的法诀亦无法炼制。
这样,在汉晋时期使用金丹作为治病药物就十分难得,但以金石药物制成的药剂作为治疗外科疾病则有继承,如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卷五收录了治疮医方中,就使用了水银、硝、矾、雄黄等这类金石药;南朝《刘涓子鬼遗方》的外治方亦相同。
丹药的前景
丹药的前景丹药一直以来都是中医药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
丹药作为传统中药的一种,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保持健康和调节身体机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升以及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丹药在未来的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首先,丹药作为一种中医药药物,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传统丹药是以天然药材为主要原料,经过特殊制作工艺而成,具有通络活血、调理气血、益精壮阳、增强免疫力等多种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丹药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不仅可以提取出活性成分,还可以进行精细化的分析和制备,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
此外,丹药在预防疾病和辅助治疗方面也有着独特的疗效,如丹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养生护肤、延缓衰老等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
这些优势将会进一步推动丹药在医学领域的创新和应用。
其次,丹药具有传承和发展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意义。
作为我国特有的医学体系,中医药文化含有丰富的理论和智慧,对于维护人们的身心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医药在近代的发展相对滞后,甚至有些受限于现代医学的便捷性和快速效果。
因此,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已经成为当代医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丹药作为传统中药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带有历史和文化的积淀,还具有丰富的应用和疗效。
通过对丹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为传统中医药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使之与现代医学的理念和技术相结合,形成更加完善和科学的治疗方式。
因此,丹药对于传承和发展传统中医药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丹药在市场上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对中医药的认可度的增加,丹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尤其是在逐渐老龄化的社会中,人们对健康和长寿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丹药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保健品,将会成为市场上的热门产品。
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品牌和保健品的消费也在逐渐增加,为丹药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中医外科丹药的发明及渊源-最新资料
中医外科丹药的发明及渊源首先,有必要来简单认识一下什么是外科丹药。
外科丹药就是由多种矿物经过化学加工炼制形成的一种粉末制剂,主要应用于中医外科及骨科疾病。
作为医疗成药,外科丹药有着特定的药物组成、加工制作方法以及适用病症。
其次,丹药的药物组成虽然复杂,但是水银、硝石、矾石是炼制加工的必需之品,临床常用的各种丹药都包含有这三种基本物质。
第三,丹药的制作必须经过一定条件的化学过程,即必须在封闭的环境中发生化学反应,才能生成新的物质。
第四,丹药的适用范围主要为外科痈疽疮疡等皮肤类疾病,一般都是外用。
有必要简单回顾一下外科丹药的发明过程。
丹药的原始成分为矿物药,中医学对矿物药的使用从远古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现存最早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矿物药超过30种,而且有许多治疗外科疮疡疾病的论述,这些药物的使用一般都只进行简单的物理处理,如打碎、研末等。
但与此同时,书中也收载了一些经过一定炼制后产生的新药,如水银、铅丹,这些由某些矿物药单独加工而产生的新药,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丹药,但它们作为重大的发明成果,在丹药前期形成过程中地位突出。
比如水银的出现,后来就发展成为丹药炼制的三大基础药物之一。
然而在唐代以前,受时代环境和思想认识所限,这些药物的功效长期被道教用于宣传益寿延年、长生不老,没有更多地在医学领域取得突破。
多数情况下,广义的丹药内服早期主要治疗内科病症,唐宋之际丹药内服的现象最为突出,其原因主要是受服石之风的影响,据史学家考证,仅在唐朝就至少有五位皇帝死于丹药中毒。
这个时期的内服丹药与丹药治病并无必然的联系,大多数人都是受时代流弊的影响而盲目服食。
到了宋代,外科丹药一般是同其他药物配伍使用,被加工制作成各种散剂、膏剂等,其实仅有丹药之名,并无其实。
这一时期的内服丹药现象虽仍存在,但已经明显减少,对待内服的态度也变得相当谨慎,导致丹药外用的基础逐渐增加。
宋代官方颁布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丹药处方虽有内服,但绝大多数为外用。
伤科紫金丹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伤科紫金丹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伤科紫金丹自古被誉为治病的良药。
它对于很多疾病均效果显着。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伤科紫金丹的具体的功效。
【处方】炙没药木香丁香枳壳延胡青皮血竭血余炭儿茶当归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跌打损伤,筋损骨断,瘀血凝结,下部重伤;及腰脚胁肋腿诸痛等属气滞血阻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陈酒化服。
【摘录】《青囊秘传》
知道了伤科紫金丹主要治疗那些疾病之后,也可以了解一下伤科紫金丹的禁忌等,以免给身体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
中医外科如何运用药物治疗外科疾病
中医外科如何运用药物治疗外科疾病中医外科运用药物治疗外科疾病中医外科历史悠久,在治疗外科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
药物治疗作为中医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中医外科如何运用药物来治疗外科疾病。
中医外科治疗疾病时,首先会进行整体的辨证论治。
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体质以及病因病机。
对于外科疾病,常见的病因有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伤虚损等。
例如,感受热毒之邪可能导致疮疡肿毒,长期情志抑郁可能引发瘿瘤等。
在药物的选择和运用上,中医外科有着丰富的种类和剂型。
中药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
常见的植物药如金银花、连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毒炽盛的痈肿疮疡;蒲公英能消肿散结,对乳痈有良好的疗效。
动物药如全蝎、蜈蚣有通络止痛、解毒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顽固性的外科疾病。
矿物药如石膏、滑石等,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
剂型方面,有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等。
汤剂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适用于病情较急的患者;丸剂药力持久,便于服用和携带,常用于慢性病的调理;散剂制作简便,易于分散吸收,多用于疮疡初起;膏剂又分为软膏和硬膏,软膏如金黄膏、玉露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疮疡肿毒未溃之时;硬膏如狗皮膏,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的功效,适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
在具体的用药原则上,中医强调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病位的深浅以及患者的体质来进行。
比如,对于初期的外科疾病,多以消散为主,选用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作用的药物,使病邪得以消散,不至于深入发展。
若疾病已经成脓,则需要托毒透脓,使用黄芪、当归等扶正托毒的药物,促使脓液排出,腐肉脱落。
而到了后期,多以补养气血、生肌收口为主,常用熟地、白芍、白术等药物,促进伤口愈合,恢复机体功能。
除了内服药物,中医外科的外用药物治疗也独具特色。
外用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能更快地发挥药效。
丹参的药理作用与外科应用效果观察
1 7
表 1 观 察 组对 照组 术后恢 复 指标 水平 对 比 ( X ± s )
4 ( ) 白
( )
血 白肠 铲
注: 与观 察组 相 比 , < 0 . 0 5 。 3 讨 论
在 掌握 严格 的适应证 、 禁忌 症 的前 提下 , 肠 内早 期营 养支持 被 证 实是安 全 、 可行 、 有效的, 本次 研究 亦证实 了这一 点 , 两 组均 未 见
丹参 的药理作 用与外 科应 用效果观察
陈 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华
摘 要: 目的 : 探 讨 丹 参在 外科 术后应 用的临床 效 果 , 并 以此 分析 其 药理作 用 。方 法 : 从 我 院普 外科 中选取 5 4 例 患者 , 将 其 随机 分 为两 组, 对 照组 采 用抗 生素 治疗 , 观察 组采 用 丹参 注射 液 治疗 , 观 测 两组 患者 全血 粘度 指标 、 炎性 因子 变化 以及切 口愈 合情 况 、 不 良情 况发 生率 。结 果 : 观 察组 术后 高切 、 低切、 C RP 、 I L - 6 均较 之 对照 组低 , 对 比差 异有 意 义( P < 0 . 0 5 ) ; 对照组 切 口愈合 时 间为 ( 7 . 3 ± o 8 ) d , 不 良 情 况 率为 1 4 . 8 1 %; 观察 组切 口愈 合 时 间为 ( 5 . 7 ± 0 7 ) d , 不 良情 况率 为 3 . 7 0 %; 对 比 差异 均有 意义 ( P < O . 0 5 ) 。 结论 : 丹参 具有 显 著的 活血 化 学功 效 , 故 在 外科 术后 应 用 , 可 帮助切 口愈 合 , 改善 血液 粘度 , 控 制 炎性 因子 。
严 重不 良反 应 , 仅有 部 分患 者有 轻微 腹 部不适 。肠 内营养 支持 的 目的在于改 善患者 营养状况 , 调 节应激 水平 , 增进 血气循环 , 满足组
这两个丹药,曾是秘而不传的外科家当
这两个丹药,曾是秘而不传的外科家当中药制剂以“丹”命名的很多,诸如仁丹、大活络丹、小活络丹、至宝丹、神犀丹、小金丹、玉枢丹、黑锡丹、回春丹等,这类丹实际是一种丸剂,只是因为其制剂的体积小或用量小,或突出其疗效好,故而以丹名之。
外科丹药是指将药物(主要是矿物药)炼制成的外用药物,如红升丹、白降丹就是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外科丹药。
中医外科常谓“红升白降,外科家当”,可见丹药在中医外科外用药中的重要性。
以前的中医外科大家都是亲自炼制丹药且大多对处方和炼制方法秘而不传,或故意给丹药蒙上一层神秘色彩;现在的医生又因红升、白降一类丹药均由水银(汞)和其他矿物药炼制而成,具一定腐蚀性和强烈毒性,畏而弃用,以致现今能炼制和使用丹药的医药人员可谓少之又少,于是外科丹药也濒于失传了。
丹药虽有大毒但只要深谙其药性,使用得当,掌握剂量和使用方法是可以兴其利而避其弊的。
微信搜索偏方秘方验方大全,以下就红升丹和白降丹的制炼和用法作一简介,借以了解此类丹药的奇特用途。
红升丹《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所载红升丹的处方由朱砂、雄黄、水银、火硝、白矾、皂矾组成。
并载有详细的炼制方法。
《疡医大全》载有“三仙丹”亦称“小升丹”,组方仅为水银、火硝、皂矾。
升丹都是用升华的方法制得。
其性状、功能、用法亦大致相同。
炼制法大致分以下步骤:造胎,即将药物研细放入铁锅内,加热使之熔化结块紧贴于锅底成为“丹胎”;再将一瓷碗覆盖于铁锅盖住丹胎,用桑皮纸、盐水、石膏粉将碗与锅的缝隙填塞密封,上填河砂使仅露出碗底;将锅移置火炉上加热烧炼;烧炼毕,取结于碗底红色和橘黄色的结块即为升丹。
升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氧化汞(HgO),不溶于水和酒精。
其药理对细菌、病毒、螺旋体等病原体有强大的抑杀作用。
古时三仙丹配其他药物做成丸剂内服,用以治疗梅毒、鱼口、横痃。
然自青霉素问世以来,基本已摒弃不用或仅外用以治疗皮肤疮疡。
《医宗金鉴》言:“此丹治一切疮疡溃后,拔毒去腐,生肌长肉,疮口坚硬,肉黯紫黑,用丹少许,鸡翎扫上立刻红活。
太乙紫金丹(《外科正宗》)
太乙紫金丹(《外科正宗》)
山慈姑60克、五倍子30克、千金子霜30克、红芽大戟45克,共为细粉,再兑研入朱砂粉9克、雄黄粉9克、麝香9克,用浓糯米汤调,制成锭或丸,每服3克,捣碎煎水服,或用粉剂1.5克,温开水送服。
功能开窍通闭,解毒辟秽。
主治霍乱、痧胀、山岚瘴气、水土不服,或暑湿温疫之邪,弥漫蒸熏,神明昏乱,以及喉风、蛇咬、癫狂等症。
本药又名紫金锭,也称玉枢丹,为居家旅行常备之药。
我常将它用于肾炎尿毒症,出现呕吐,恶逆不食等症时,常用玉枢丹0.3~0.6克随应证汤药服。
近些年来也有将本品用于抗癌的。
常在食道癌、胃癌、肺癌等手术或化疗、放疗后用本品l~2克分2次随汤药送服。
我在治疗食道癌、贲门癌、胃癌初起,病人吞咽有一定障碍,但尚能纳食,西医未能确诊者,常用生赭石20~30克(先煎),旋覆花10克(布包),半夏10克(口渴者可不用),党参10克,沙参10克,丹参15克,川贝母9克,香附10克,焦四仙各9克,生白朮6~9克,茯苓10克,莪术3~6克,苏子、梗各9克,水煎服,作为基础方随证加减。
同时随汤药送服玉枢丹l~1.5克,一日2次,以加强解毒散结之力,有癌可治,无癌可防。
对已经动过手术,或接受过化疗、放疗的患者,也常用上方加生白朮6~12克、当归6克,舌红口渴者可再加生地9~12克。
一般多再加西洋参3~9克(另煎兑入),同时随汤药送服西黄丸3克或小金丹1.5克或玉枢丹1~1.5克,一日2次,常取得较好效果,请作参考。
对肺癌手术后或化疗、放疗后,则常用麻杏二三汤、百合固金汤等随证加减,同时随汤药送服西黄丸3克,一日2次,或小金丹1.5克,一日2次。
外科丹药———汞制剂丹药的制备与应用
方法炼制,应用于痈 疽 疮 面,具 有 杀 菌、祛 腐、平 胬 等 作
用,可促进坏死组织的 分 解 及 肉 芽 组 织 的 生 长,促 进 疮
面愈合,临床疗效确切.
1 丹药的起源与发展
炼丹术大约出现于春秋战国以前 [1],是在冶炼技术
可 加 速 术 后 创 口 愈 合 ,用 药 安 全 ,使 用 方 便 ,值 得 临 床
及半升半降丹(轻粉);按色泽分为红、白二类 [6];按成分
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东汉末年,炼丹术与新兴的道教合
参考文献
始具备治病功能,但其 主 要 作 为 医 用 是 在 宋 代,从 此 成
[
1]刘飞 微波治疗对 外 科 术 后 伤 口 愈 合 的 促 进 作 用 [
J]
中国
降丹,为中医外治增添 了 有 效 途 径,使 丹 药 的 应 用 达 到
推广.
医疗器械信息,
为中医外科的特色用药 [3].明清时期创造了红升丹、白
鼎盛时期,标志着外丹的临床应用趋于成熟 [4].炼丹术
在近代被贴上迷信的 标 签,并 受 到 西 医 发 展 的 冲 击,但
由于丹药疗效的突出与稳定,至今仍然存在 [5].
2 外科丹药的分类及其化学成分
外科丹药按制法分为升丹(红升丹)、降丹(白降丹)
黏膜创伤愈合效果 更 佳. 以 上 研 究 均 表 明 使 用 橡 皮 生
发挥抗感染功效.
. 肌膏有助于加速创面愈合,
All Rights Reserved.
本 研 究 中 ,两 组 患 者 均 给 予 常 规 对 症 治 疗 ,包 括
创 面 消 毒 、去 除 坏 死 组 织 、使 用 无 菌 纱 布 包 扎 等 . 观
传统中医神奇的外用丹药
传统中医神奇的外用丹药中国古代炼丹术(丹鼎派)所炼制的丹药,是祖国医学中的一种以矿物质为主的合成药物。
千百年来多以口耳相传,无过多专著流传于世。
故不能更好研究发扬光大之。
自清朝以来西医逐步传入祖国更大程度上阻碍其发展。
并在一些庸医、小说家笔下将丹药说的十分可怕、玄妙,其实从古至今丹药临床应用效果非凡,应继承并发展之。
道家外用丹药的发展史,主要从后汉中期的狐刚子(著有《五金粉图诀》)、张道陵(师承下来《太清经天师口诀》)、魏伯阳(撰有《周易参同契》)等道教丹鼎派流传至今。
笔者经多次向原攀钢集团总医院(密地院)制剂室主任、中药炮制和炼丹专家黎仲韬老先生求教,黎老师有感于治病救人的神奇丹药必须有序传承,最终将其于20世纪70年代学自原成都中医药学院(先成都中医药大学)谢秀琼太师父(太师父师从著名中药学专家徐楚江教授,学习其传统中药炮制制剂的理论与技术,尤其是中药特殊丹剂品种的炼制技术。
1984年起又跟随凌一揆教授学习并从事中药新制剂研究。
曾任中药炮制制剂研究室副主任、中药药剂教研室主任、中药炮制制剂研究室主任、药学系副主任。
1988年取得硕士导师资格,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3年晋升为中药药剂学教授,博士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处的炼丹术毫不保留地全部传授于笔者。
在黎师父精心的言传身教下,先后学会了红升丹、白降丹等丹药的炼制,笔者也将用所学之术,并进一步研制更多治病救人的外用新药,以期解除更多患者的疾苦!红升丹,白降丹,在不同的中医古籍上有不同药物配伍,主要由朱砂、雄黄、水银、火消、白矾、雄黄等基础原料组成,经升华而成的一种外用丹药。
主要用于拔毒去腐,生肌长肉。
治疮疡溃后,疮口坚硬,肉黯紫黑等创面。
红升丹、白降丹,因含有汞、砷等重金属元素,如果在进一步的剂型配伍和使用不当,则有可能产生蓄积毒副作用,故临床应用应相当注意。
但当疾病危及生命时,适当使用救人命于水火之中,也是一种极好的治疗方法。
在此,特别祝愿:黎仲韬师父、师母和谢秀琼太师父、太师爷健康长寿!。
在外丹术起源中的作用
在外丹术起源中的作用
外丹术是中国古代炼丹术的一种形式,起源于战国时期。
它以炼制丹药为主要目标,通过炼制丹药来延年益寿、强身健体。
外丹术在古代中国的医学和文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外丹术作为一门炼丹术,主要通过草药的炼制和配方来制作丹药。
在古代,人们相信丹药可以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甚至可以达到长生不老的效果。
因此,外丹术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外丹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秦国。
当时,国内的医学和药学发展迅速,人们对于丹药的研究逐渐深入。
外丹术作为一种炼丹术的形式,逐渐崭露头角。
在这个时期,外丹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用于治疗疾病,还用于提高身体素质。
在古代,外丹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不仅可以用于治疗疾病,还可以用于调养身体,增强体质。
古代医学家通过炼制不同的丹药,来治疗不同的疾病。
例如,《黄帝内经》中记载了很多关于外丹术的内容,其中包括了很多关于丹药的配方和炼制方法。
除了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外,外丹术在古代文化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中国人对于长生不老的追求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而外丹术的出现,给了人们一丝希望。
因此,外丹术成为了古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了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
总的来说,外丹术在古代中国的医学和文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为古代人们提供了一种治疗疾病和调养身体的方法,还影响了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取代了外丹术,但我们不能忽视它在古代医学和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1
VOL.22
NO.7
◇文献综述◇
外科丹药的使用概况及价值探究
江
玉1”,和中浚1,肖力强2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2.泸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梳理总结,追溯丹药的起源及用于外科临床的发展过程。炼丹术于春秋战国前就已出现,为
丹药的发明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经过汉代魏晋隋唐及宋金元各个朝代的经验积累,到明清时期,外科临床使用丹药达 到鼎盛时期。文章归纳出丹药在外科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充分证明丹药对我国外科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属中医 外科的一项重大发明创造,具有重要价值。认为丹药于外科临床治疗具有关键作用,应加强对丹药的继承和推广。
关键词:丹药;炼丹术;外科应用;价值;外科文献 DOI标识:doi:10.3969/i.issn.1008-0805.2011.07.084 中图分类号:R—0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05(2011)07一1724旬2
治疗。但是在同时期其他著作如《伤寒杂病论》《武威汉代医简》 等医学文献中,却没有相关的记载,也未见用丹药治疗疮疡等外 科疾病的记录。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对朱 砂、雄黄有简略的记述,为炼丹术的实施与发展创造了条件。书 中总结出水银治疗皮肤病,雄黄治疗恶疮的功效等,反映了早期 外科学积累的经验。 3丹药的积累在魏晋至唐宋朝 炼丹影响最大的当数东晋时期的葛洪,其祖葛玄被称为葛仙 翁或葛仙公,精于炼丹,葛洪间接从其祖父而习得炼丹技术,所著 《抱朴子内篇》记载了不少炼丹技术与方法,当中金丹、仙药、黄 白三卷中包含了不少炼丹知识。葛洪在炼丹术传播与发展方面, 起到了重要作用,葛氏以为只有服了其“金丹”。才能长生不老而 成神仙,明确提出:“不得金丹但服草木之药及修小术者,可延年 迟死耳,不得仙也”。葛氏还首次记载了以七种粉末制成的“六 一泥”。葛洪《抱朴子内篇》可以认为是集汉魏以来的炼丹术之 大成者,对后世炼丹术的改革、提高有启迪作用。但当时丹药主 要是为了达到祛病延年,实现道家“全命保生”的根本目标。在 这一时期并未将丹药用于外科疾病治疗。《肘后备急方》卷五中 收录的大量治疮医方,虽然较多地使用了水银、硝石、矾石、雄黄 一类矿物药,但均为原生矿物药粉末,未发现以丹药为内容的外 治医方。晋末出现的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 方》中,已使用水银膏治疗皮肤疾病,也只限于直接使用粉剂,而 未经化合反应炼成丹药。唐代炼丹术得到空前的发展,丹药的使 用较以前更广,如孙思邈《千金翼方》和《备急千金要方》,王焘 《外台秘要》、蔺道人《理伤续断方》中都记载了丰富的临床运用 成果。《千金翼方》的乌麻膏方,内有生乌麻油、黄丹、醋,其制法 为“内油铜器中,微火煎之。至明旦,看油减一分,下黄丹,消尽, 下蜡令沫消,膏成”一1。也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铅膏药。丹药在这 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如用于眼科的“治赤眼方”。用于伤科 的“桃红散”,治妇科乳疮的“黄连胡粉膏散方”等。《外台秘要》 卷32“广济疗面肝方”H o所用密陀僧是古代炼丹家用吹灰法炼金 银而得到的一种副产品,又称作黄丹,运用密陀僧外用可起长肌 肤、去肝黯的作用。在唐代时被载入本草著作,并在临床的美容 面药如面脂面膏方以及面糊剂中发挥了较大的医疗效用。
不纯或炼制过程中火候欠佳使然,二者的成分虽同,但红升丹的 临床效用优于黄升丹。升丹的烧炼方法远较白降丹难掌握,因此 《外科大成》强调只有掌握好文、武火的时机,才能升炼出色若朱 红的升丹,故文献上有“文则汞起徐缓而丹足,武则汞飞不定而 丹耗”的教导。 明清是运用外科丹药的鼎盛时期,“红升丹”“白降丹”作为 丹药的代表,成为明清时期中医外科重要外用药。虽各家经验不 同,所用原料配方各异,但都是以汞或汞化物(朱砂)作为主药, 升丹多用水银、火硝、白矾(《疡医大全》)作炼丹用药,称三仙丹, 若在此三种原料中加皂矾、雄黄、朱砂(《医宗金鉴》)等炼成的丹 药则称大升丹;而白降丹则是在红升丹的原料中加入食盐,这是 两者间存在的最根本性差异。有关红升、白降的烧炼原则与方法 在清・赵濂《医门补要》已基本定型,书中对升、降二法作了理论 上的论述与归纳,如上卷有炼白降丹法,详细论述了原料,火候及 工艺程序。 升丹与降丹的作用存有明显不同。通常,升丹的提毒、生肌 作用优于降丹,用于溃疡初起,脓腐未脱,脓水不净,新肉未生;降 丹腐蚀性高于升丹,更长于蚀肉与化腐,用于腐蚀组织,浅表脓 肿,脓成未溃,脓腐溃后,腐肉不脱,疮口太小,形成窦道者。如 《医宗金鉴》详细载有两者的临床用途,“红升丹治一切痈疽疮疡 溃后,拔毒去腐、生肌长肉,疮口坚硬,内黯紫黑,丹少许,鸡翎扫 上,立刻红活。”。1“,又载“气实之人用刀割之取效。若遇气虚之 人,则惟持药力以化之,盖去腐之药,乃疡科之要药也。白降丹治 痈疽发背,一切疗毒,用少许,疮大者,五六厘,疮小者,一至二厘, 水调敷疮头上,初起者,立刻起泡消散,成脓者即溃,腐者即脱消 肿,诚夺命之灵丹也。”清・张璐《张氏医通》载“治霉疮结毒”,清 ・陈士铎《洞天奥旨》有用三仙丹治筋瘤、骨瘤、石瘤、肉瘤等的 记载。《医门补要》也总结了丹药在外科的应用。如卷上用降药 条宜审篇中有:“痈疽溃脓日久,患口时淌稀脓.或流清水,终难 完口。或完口未久又发,必脓毒瘀结成管。用降药条插患口中, 贴膏药,过七日管自出,再上收口药可愈”““,并且在不可用三品 一条枪害人篇中指出误用则烂肉断筋,肿痛难忍。每有烂通经 脉,血出不止害人者。从这些文献的记录可以肯定丹药在外科的 普及程度,丹药在外科l临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俗有“红 升、白降外科家当”的说法,故《医宗金鉴》谓“疡医若无红白(红 升丹、白降丹)二丹,决难立刻取效”"“,足见当时丹药对于外科 疾病与外科医生的重要性,成为治疗外科疾病的常用药。 在此时期,临床医家对丹药的认识趋于完善,对毒副作用甚 为重视,外用丹药所致的局部疼痛,使用后出现的一些毒副反应, 是古今医家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如张山雷先生说“俗谓陈久者 不痛,新炼者则痛.殊不尽然,颐曾以新炼之试用亦未作痛,但研 必极细”,就使用多种方法减轻使用丹药后产生的疼痛反应。通 过传统的水煮丹药法,选用炼制年久之丹药,精细加工使粉末极 细和少量配伍使用,可以减轻毒副反应,缓解局部疼痛。临床上 除少数情况使用纯品丹药,一般与其它药配合使用。在《医宗金 鉴》等书中载升药与熟石膏配伍比例,以减低“丹药”的毒性。比 例为1:9者,习称“九一丹”,主要用治溃烂面较小的疮疡,且有 较好的收湿之功;比例为l:l者,习称“五五丹”,其拔毒去腐力 强,主要用于溃烂面较重者,去腐肉死肌力强;比例9:1者,习称 “九转丹”,具有更强的拔毒去腐力,常将药物捻成管状插入疮内 提脓。丹药的剂型,除绗剂外,还有散剂,前者以药捻形式绗入疮 内,散剂多以掺撒形式,均有较好治疗效果丹药的临床应用。以 上这些方法已被外科医家列为成方,作为常备药物。说明在此时 期丹药已经被众多医家详细归纳出组成比例,灵活掌握使用技 巧,广泛用于临床。 5解放后 丹药对我国外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其在外科领域
中国是炼丹术出现最早的国家,炼丹术即丹药的煅炼技术, 由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过程中摸索总结,对人类的科 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最早的炼丹术始于春秋战国以前 炼丹术最早出现大约在春秋战国时代以前,在我国已经有两 千多年的历史,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 周公旦所著儒家经典《周礼・天官冢宰》有“凡疗疡以五毒攻之” 的记载,东汉末,经学大师郑玄(公元127年一200年)为《周礼》 作了出色的注解,在《周礼注疏》卷五・天官冢宰下“五毒,五药 之有毒者,今医方有五毒之药作之,合黄蝥,置石胆、丹砂、雄黄、 矾石、慈石其中,烧之三日夜,其烟上着,以鸡羽扫取之,以注创, 恶肉碎,骨则尽出”。文中其烟上着的烟,实为升华结晶氧化汞, 后世推断此“五毒”即为当时粗制的丹药。“。这是有文字记载的 最早的丹药,虽记载比较简单,方法也嫌粗略,但证明在早期我国 医家已能用丹药外治疗疾。后代医家的实践,其配方、炼制和使 用方法等均是源于该基础并有所发展。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 书《五十二病方》书中并记载了“以水银谷汁和而傅(敷)之”治 疗痂病(即疥癣类皮肤病)。21,这是世界上最早应用水银治疗皮 肤病的记录,说明在当时已经将水银作为药物用以治疗疾病,这 为炼制丹药提供材料基础。 2汉代丹药用于外科临床 炼丹术发源于道家。由于道家的宗旨之一是追求长生不老, 因此在养生、避世、清心、寡欲等方式基础上,道家努力寻找更多 途径与方法,炼丹即应时而生。汉代,炼丹术在封建帝王和豪强 贵族的资助下取得长足的进展,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 为后世炼丹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东汉时期,恬淡守素,惟道是 从的魏伯阳所撰《周易参同契》是世界炼丹史上最早的一部理论 著作,被称作“万古丹经王”。书中记载了汞和铅的一些化学性 质、化学反应、提炼方法及黄金的不稳定性,多种金属可制成合金 等。《周易参同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丹经理论体系,书中叙述 最详细的部分就是炼制“还丹”,这也是本书的核心内容。文内 的红色产物“还丹”实质为氧化汞。从该书的记载以及郑玄对 《周礼》的注解当中可以断定在东汉时期已将丹药用于外科临床
万方数据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l
VOL.22 NO.7
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第22卷第7期
上用以小儿头疮及疥癣之病。如用于小儿头疮的“小儿头疮 方”16j,用白松脂、胡粉各二两,水银一两,猪脂四两,合煎,去滓, 纳水银粉调敷。治疗疥癣的“治诸疮疥癣,久不瘥者方”即用水 银粉和猪脂调敷,取轻粉外用攻毒、祛腐、杀虫、止痒之效。“。汞 的另一种氯化物是氯化高汞称为粉霜,俗名升汞,又叫做水银霜, 剧毒。外用,严禁内服,唐代粉霜已经用于医学临床,主要用于外 科疥癣以及伤科损伤等病证。如《千金翼方》卷24载有“治久癣 不瘥方”,即以猪脂为基质,配合攻毒、杀虫之水银霜粉外涂,治 疗疥癣久不收口之证。‘引临床实践证明,汞不但具有强烈的杀菌 作用,而且还有祛腐生新的功能,与现代药理研究资料“汞的化 合物能破坏细菌酶的巯基和凝固蛋白质,具有杀菌祛腐作用”・引 的结论相符合。欧洲直到18世纪末才发明甘汞,较我国烧炼轻 粉晚了许多世纪,充分体现出我国发明轻粉的时间要早得多。 虽然在这一时期,轻粉的外用效用逐渐被医家所了解,却并 未受到普遍关注,如在晚于《本草拾遗》十余年的唐代大型类书 《外台秘要》中,未收录以轻粉为主要成分的外科医方。唐代服 用丹药日渐成风,上至君王,下到百姓,但随之而来的服食丹药后 产生的中毒现象导致炼丹技术停滞下来。因此,唐以后炼丹术日 趋衰弱,由炼丹术而发展起来的丹药一直延续到后世。到宋代, 由政府出版的《太平圣惠方》(992年)总结唐宋之间医治疾病的 实践经验,书中记载首先提倡用砒剂治疗痔核。宋・魏岘撰《魏 氏家藏方》有用雄黄、朱砂、砒石、明矾、乳香煅炼后制成枯痔钉 治疗痔瘘的记载等,还记载有诸医家用以治性病梅毒、青蛇毒伤、 白癜风、癣疾和关节疼痛,以及哮喘等病。 4明清成为鼎盛时期 金元时期丹药用于外科临床治疗并未得到大发展。外治方 面,轻粉的外治效用更为外科医家关注,广泛用于疡科临床。但 产生的副作用诸如疮肿及疼痛症状迫使外科医家进一步探索更 有效的丹药用于外治。至明清,丹药用于中医临床治疗发展到成 熟鼎盛阶段,成为中医外科的重要药品。明・汪机在《外科理 例》一书首次记载了以砒石为君药的三品锭子的炼制方法。外 科大家陈实功在汪氏基础上改进了三品锭子的配方和炼制方法, 《外科正宗》1617年创用了外科名方三品一条枪,由明矾、白砒、 雄黄、乳香组成,用于治疗痔漏、瘰疬、疔疮、发背等外科疮疡杂 症。较之以前去腐、蚀肉作用更强,但其毒副反应仍然比较明显。 陈氏还成功地从水银、硝石、矾石等矿物药中烧炼出升白灵药,分 析此药的配方及升炼过程,实际E是属于尚未达到氧化程度的白 色降丹,但陈氏在原著中并未有白降丹的名称记载。白降丹,又 名降药,白指颜色纯白,降是将原料置于特制的罐子里,使其向下 沉降而成,因此得名。至1860年许楣蕈刻《徐评・外科正宗》 时,由许楣增辑,有许楣原注可据。许楣于该书“肿疡主治第十 七”一章中,分三处新附十八方,对于白降丹他说“点药及去顽 肉,以白降丹为最妙。呼脓拔毒,去腐生肌”‘”J。由此可以肯定 的是白降丹并非外科正宗所固有,故学界认为称《外科正宗》许 楣附方更为准确。许氏所引的白降丹首见于清-蒋示吉在《医 宗说约》。其后,吴谦《医宗金鉴外科》、顾世澄《疡医大全》、邹五 峰《外科真铨》、陈实功《外科正宗》、许克昌《外科证治全书》都 记载有白降丹,药物组成大体上相同都包含有水银、火硝、白矾、 硼砂,又稍有出入,现在一般所采用的是根据《医宗金鉴》原方, 即“朱砂一钱、水银一两、硼砂五钱、火硝一两五钱、食盐一两五 钱、白矾一两五钱”而制得。 丹药的发明虽早,但是,直到清代才首次出现外科升丹。清 ・蒋示吉在《医宗说约》(公元1663)首次把外科丹药分为红升与 白降两大类。升丹也叫升药,因为升药是将原料药品置在锅子 里。下面放火,使其变成气体向上升腾而名。“升药”由水银、硝 石、矾石、雄黄等矿物药烧炼而成的红色粉末组成,炼制后得到的 产物由于色泽不同,有红升与黄升之别,后者多因原矿物药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