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药联合方案

合集下载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甘精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联合应用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新策略,本文旨在探讨该治疗方案的疗效。

正文部分分析了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结果、治疗效果评估以及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结论部分强调了该治疗方案在治疗糖尿病中的潜力,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并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结。

本研究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有助于优化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甘精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糖尿病、联合治疗、作用机制、临床研究、效果评估、不良反应、适应症、治疗潜力、未来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

传统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糖尿病治疗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甘精胰岛素是一种新型胰岛素类似物,具有更短的作用时间和更好的降糖效果。

联合口服降糖药使用甘精胰岛素可以提高胰岛素的生物利用率,改善血糖控制效果。

目前对于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在治疗糖尿病中的疗效尚未有全面系统的评估和分析。

本研究旨在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结果、治疗效果评估、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以及适应症,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及其机制,通过分析临床研究结果评估其治疗效果,并总结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适应症,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目前存在的治疗手段虽然多样化,但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紊乱疾病,主要特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导致血糖升高。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联合治疗方案已成为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策略。

本文将重点讨论这种治疗方案的疗效。

甘精胰岛素是一种长效胰岛素制剂,具有持久的降糖作用。

通过模拟胰岛素的自然分泌模式,甘精胰岛素可以在餐前用药后迅速释放,降低血糖峰值,并在治疗期间持续降低血糖水平。

与常规胰岛素相比,甘精胰岛素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可以减少胰岛素注射次数,增强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口服降糖药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规药物。

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包括二甲双胍、磺酰脲类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途径降低血糖,可以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分泌并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

与甘精胰岛素相比,口服降糖药具有更方便、易于操作的特点,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联合应用,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从而实现更好的降糖效果。

许多临床研究已经证明,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

一个研究比较了口服二甲双胍与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HbA1c水平显著低于单独口服二甲双胍组。

另一个研究比较了磺酰脲类药物与磺酰脲类药物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效果,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空腹血糖水平和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单独口服磺酰脲类药物组。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还可以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胰岛素剂量来减轻胰岛素相关的副作用。

研究表明,甘精胰岛素的使用可以降低胰岛素用量,从而减少低血糖的风险。

在一些研究中观察到,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它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减轻胰岛素剂量和胰岛素副作用,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老年糖尿病不同口服联合用药方案成本药效研究

老年糖尿病不同口服联合用药方案成本药效研究

项 ,近 年 来 在 国内 外专 业期
刊 发表 6 O 多篇论 文。
青壮 年期起病而延续至老年期者 ; 这些患者绝大 多数 为2 型糖尿病 ,
力 减退 、合 并 或并 发 多种 疾病 、疾 病 的病 程 等复 杂 因素 影响 ,老年 糖
28 药品评价 2 叭3 年第1 0 卷 第3 期
附属 医 院 内分 泌 代谢 科 主
任 ,广 东省 糖尿 病 防治 研 究
中心 汕 头 中心主 任 , 中华 医
学会 糖尿 病 学分 会 糖尿 病 足 ;
与 周 围血 管病 学 组委 员,广 况 、社会 及 障支 持 ;也就 是说 ,
压 ,8 5 %合 并 血 脂 异 常 ,3 7 . 3 %肾
要 处理 好 药 物治 疗 的有 效 性 、安全 小 球 滤 过率 <6 0 ml / mi n ,3 1 . 2 %存 性 及 经济 三 者 的关 系 ,预 防 糖尿 病 在 冠 状 动 脉供 血 不足 ,3 0 . 5 %存 在
急 性 并 发 症 和 延 缓 慢 性 并 发 症 进 体 位 性 低 血压 ,2 8 . 8 %存 在 认 识 功 程 ,提高 患者 的 生活 质量 及 延 长寿 能 障碍 , 1 5 . 8 %存 在 脑血 管 疾 病 ,
文章编号 1 6 7 2 — 2 8 0 9 ( 2 0 1 3 ) 0 3 0 0 2 8 0 6
老年糖尿 病 口服降糖药 .联合用药 ,成本药效
林少达
教 授 ,主任 医 -
师 ,硕 士 生 导 师 ,博 士后 合
型 糖 尿 痫 …。近 老年 糖 尿病 的药 物治 疗 要根 据 仅 少 数 为 典 型 的 1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

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案

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案
峰 值 .作用 曲线 无 明显 的高 峰与低 谷 出现 ,以模仿 空 增 高 ,发 生心 血 管事 件 的风 险增加 ,且 胰 岛素原 是预
腹 状态疾 病风 险 的独 立危 险 因素…J ,一项 甘精 胰 岛
素 和 NPH胰 岛 素 分 别联 合 1 3服抗 糖 尿 病 药 物 的研 究
无 明显 吸收 高峰 ,作 用 曲线平 缓等特 点 。NPH胰 岛素 研 究显 示 ,N H 岛素与地 特胰 岛素 或 与甘精胰 岛素 P 胰 在注 射后 的4 h ~6 作用 达 高峰 .且 NPH胰 岛 素的作 用 降糖效 果 相似 。但是 几 乎所 有 的研究 均显 示 :甘精胰 曲线有 明显 的高峰 与低谷 、睡前注 射NPH 岛素容 易 岛素 与NPH 岛素分 别单独 治疗 或是分 别联 合 1 降 胰 胰 3服 出现 夜间低 血糖 及黎 明现 象 、作用持 续 时间 只有 1 糖 药治 疗糖 尿病 时 ,甘 精胰 岛素 组 的低血糖 事 件 明显 2~ 1 h 一般需 要每 天注 射2 6 次 。 为克,. E NPH胰 岛素 的 低 于NPH 岛素 组 ;地 特胰 岛素 与 1服 降糖药联 合治 J p 胰 3 缺 陷 ,在 对人 胰 岛素 进行结 构 或等 电点 的 改变后 ,生 疗较 NP H胰 岛素 与 1 降糖 药联合 治疗 时 ,其低 血糖 3服
献 论 述基 础胰 岛素 联 合 1 降糖 药 在2 糖 尿病 中 素 治 疗 超 重 糖 尿 病 患 者 的 研 究 显 示 ,甘 精 胰 岛 素 与 3服 型 的临床 应用 。
NP H胰 岛素 的降糖 疗效 相似 ,但 是甘精 胰 岛素治 疗组
低 血糖 尤其 是 夜 问低 血 糖 发 生 率低 ( 别 为 1 .%和 分 39

长效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方案在治疗2 型糖尿病中的疗效研究

长效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方案在治疗2 型糖尿病中的疗效研究

·药物与临床·糖尿病新世界2021年12月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发性代谢性疾病,胰岛β细胞未分泌充足胰岛素是导致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1-2]。

患者发病后,多伴有消瘦、多食以及疲劳等症状[3-5]。

若不能第一时间进行治疗还会对患者器官脏器造成严重损伤,诱发一系列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危害患者生命。

临床常结合患者的病情,给予不同方案治疗[6]。

长效胰岛素是临床常用药物,可促使人体血循环中的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肝细胞等组织细胞中,促使糖原合成,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

但单一用药效果并不理想。

降糖药物也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案,药物可减少人体的葡萄糖吸收量,继而达到降低血糖水平的目的。

该文以2021年1—8月收治的9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长效胰岛素、降糖药物口服的联合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该院确诊并用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双数法分组,每组患者46例。

对DOI:10.16658/ki.1672-4062.2021.24.090长效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方案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研究张悦前海人寿广西医院药学部,广西南宁530200[摘要]目的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长效胰岛素、降糖药物口服联合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8月在该院确诊并用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双数法分组,对照组应用降糖药(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口服治疗,观察组联用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用药前血糖指标、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6个月后观察组的血糖指标、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用药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氧化应激水平更优,用药安全性较好。

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

以口服降糖为主者:
1、二甲双胍+速效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主要控制某餐后血糖过高者。

灵活、低血
糖少见,故比较常用,体重不增加。

2、磺脲类+餐时胰岛素:也是用于单用磺脲类而不能控制某餐后。

但不常用:低血糖、增
体重。

故密切监察血糖。

3、阿卡波糖+餐时胰岛素:适应症不多。

肾功能受损明显者可用。

4、格列酮类+餐时胰岛素:有心衰、水肿者不宜用。

以注射预混胰岛素为主者:
1、预混胰岛素+阿卡波糖:单用此胰岛素餐后不达标者可用。

以达到“消峰去谷”、减少餐
前或夜间低血糖发生,并减少胰岛素用量。

比较合理的方案。

常用2型。

1型不常用2、预混胰岛素+二甲双胍:适用预混/类似物一天2次注射者,但血糖尤其是空腹血糖控制
不佳者、肥胖者。

普通片对餐后血糖好;缓释片对空腹好;此方案优势:二甲双胍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用量、减轻胰岛素引起的体重增。

3、预混胰岛素+格列酮:同上,且伴有明显胰岛素抵抗者更为实用。

但可增加体重。

注意
减少胰岛素用量,以免发生低血糖。

口服降糖药的应用警示 范玲 2013.10.15

口服降糖药的应用警示 范玲  2013.10.15

4、 磺脲类和噻唑烷二酮类联合使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两类药联用不仅可以明显改善磺脲类药 物失效患者的血糖控制,还可明显改善 胰岛素抵抗,降低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
5、双胍类和噻唑烷二酮类联合使用
两药均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但作用部位 和机制存在差别。 两药合用,彼此作用互补,使其对胰岛 素的敏感性和降糖作用叠加,研究证明, 两药联用后3 个月后,空腹血糖再下降 2.28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2%.
8
9
10
11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α- 葡萄糖苷酶是用于在肠内将碳水化合物分解 为葡萄糖的酶,α- 葡萄糖苷酶抑制药可通过阻 碍该分解功能的作用来延迟吸收葡萄糖,从而 起到降糖效果。其作用与促进胰岛素分泌或改 善胰岛素敏感性无关。除了单独服用之外,还 可与磺酰脲类药物或服岛素制剂共同使用。进 餐时随第一口饭嚼服。
27


联合使用可使餐后血糖明显下降。 同时可以减少磺脲类药物的用量,减轻 对胰岛B细胞的刺激,保护胰岛B细胞的 功能。
3、双胍类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联合使用


两药联合,降糖作用相加。此方案比较 适合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除了减轻体重 以外,还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 但应注意,两药联用可能会增加胃肠道 副作用。
7


格列奈类与磺酰脲类药物类似,都是促进胰岛 素分泌的药物。但正如其名称所示,具有在极 短时间内起效但效果持续时间短的特性。所以 主要应用于自体具有胰岛素分泌能力,仅存在 餐后高血糖问题的患者。必须在餐前服用。 由于这类药物的效果会在短时间内消失,所以 导致产生低血糖的可能性比磺脲类药物要低。 临床常用的有:

3.α-糖苷酶抑制剂可引起腹胀、肛门排气增加, 偶有腹泻、腹痛,因此,有腹部手术史或肠梗阻 患者、伴有明显消化吸收障碍的慢性肠功能紊乱 患者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4.单用α-糖苷酶抑制剂一般不会产生低血糖,但 在与其他降糖药、胰岛素联合应用时,则有可能 发生低血糖,此时应立即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 治疗,而用一般的碳水化合物(如果汁、白糖、淀 粉类食物等)治疗无效,因为α-糖苷酶活性被抑制, 寡糖及多糖的消化吸收受阻,血葡萄糖水平不能 迅速升高。 5.有胃肠功能紊乱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 童不宜应用。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1次胰岛素治疗方案的探讨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1次胰岛素治疗方案的探讨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1次胰岛素治疗方案的探讨朱志宏;刘蔼文;蔡钰玫;陈梓彤;陈立曙【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患者口服降糖药(OAD)血糖控制不佳时联合1次胰岛素治疗的方案(1+OAD)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门诊就诊的T2D患者共71例,其原有降糖方案为磺脲类联合二甲双胍>3个月(均已增加至次大推荐剂量)血糖仍未达标,根据加用胰岛素剂型不同分为预混组和甘精组.预混组41例:晚餐前加用人预混胰岛素;甘精组30例:睡前加用甘精胰岛素.回顾12周治疗记录;比较加用胰岛素前(基线)和加用胰岛素12周后2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体质量;比较2组平均胰岛素用量、低血糖事件,餐后2 h血糖(PPG)及睡前血糖.结果预混组基线和加用胰岛素12周后HbA1c分别为(8.52±0.77)%和(7.10±0.56)%,FPG分别为(9.72±1.27)mmol?L-1和(6.81±0.78)mmol?L-1;甘精组基线和加用胰岛素12周后HbA1c分别为(8.41±0.70)%和(7.20±0.52)%,FPG分别为(9.63±1.48)mmol?L-1和(6.87±0.64)mmol?L-1.与基线比较,加用胰岛素12周后预混组和甘精组HbA1c(t=18.22,P=0.000;t=11.80,P=0.000)、FPG(t=18.50,P=0.000;t=12.68,P=0.000)均有明显下降;加用胰岛素12周后2组HbA1c、FPG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P=0.44;t=-0.35,P=0.73).2组HbA1c达标率(HbA1c<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7,P=0.81).预混组平均胰岛素用量为(0.28±0.06)U?kg-1,甘精组平均胰岛素用量为(0.29±0.08)U?kg-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1,P=0.38).预混组体质量平均增加(0.27±0.54)kg,甘精组体质量平均增加(0.37±0.45)kg,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P=0.42).2组均未发现严重低血糖事件,2组低血糖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P=0.42).2组P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P=0.75),而预混组睡前血糖明显低于甘精组(t=-5.71,P=0.000).结论对于口服磺脲类联合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T2D患者,在一定的血糖范围内,晚餐前加用1针预混胰岛素,与加用1针甘精胰岛素对比,胰岛素用量及降低FPG、HbA1c的效果相当,无增加低血糖风险,而预混组对控制晚餐后血糖效果更优.【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19(020)004【总页数】5页(P21-25)【关键词】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预混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作者】朱志宏;刘蔼文;蔡钰玫;陈梓彤;陈立曙【作者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广东汕头 515041;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广东汕头 515041;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广东汕头 515041;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广东汕头515041;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广东汕头 515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2型糖尿病(T2D)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1](简称《指南》)指出,随着病程的进展,血糖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常需要多种手段的联合治疗。

口服降糖药的选择与联合应用

口服降糖药的选择与联合应用

1.4 1.2
1 0.8 0.6 0.4 0.2
0 -0.2 -0.4
p < 0.0001 HbA1c 变化(%)
p = 0.0395
二甲双胍+ 安慰剂 二甲双胍+阿卡波糖
空腹血糖值 (mmol/L)
二甲双胍治疗不满意的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n = 83),治疗时间: 24周 阿卡波糖:3×100 mg ,二甲双胍: 2 x 850 mg
目录
糖尿病治疗的目的和策略 口服降糖药的选择 联合治疗 病例分享
亚洲糖尿病管理调查:中国血糖控制情况
调查了中国30 家三甲医院专科糖尿病中心 (N=2702)
28.3% 30.6%
26.8%
14.3%
<7%患者: 41.1%
≤6.5%
6.5%-7%
7%-8%
>8%
Pan C, et al. Curr Med Res Opin. 2009 Jan;25(1):39-45
Diabetes Care.2009; 32:1–11,
血糖达标率
糖尿病单一治疗疗效逐年减退
UKPDS49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50%
3年
25%
9年
25-65岁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n=4075),分别 接受单独的饮食、胰岛素、磺脲类和二甲双胍治疗
药物根据作用机制的分类和可能的配伍
延缓胃肠道碳水化 合物的吸收
胰岛素
补充胰岛素
阿卡波糖
促进受损胰腺 分泌胰岛素
磺脲 格列柰
噻唑烷二酮 二甲双胍
改善外周组织 的胰岛素抵抗
注: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常用的降糖药分为胰岛素、胰岛素促泌剂、 胰岛素增敏剂和糖苷酶抑制剂四大类——Joslin糖尿病学(14版)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及多种代谢紊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逐年上升。

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很多种,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讨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

我们来了解一下甘精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

甘精胰岛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胰岛素,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患者。

它可以代替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帮助降低血糖,并且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口服降糖药是治疗糖尿病的另一种方法,它可以通过调节胰岛素分泌或者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来帮助降低血糖。

口服降糖药种类繁多,常见的有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等等。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能够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等问题。

据临床研究发现,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这是因为甘精胰岛素可以快速降低血糖水平,而口服降糖药则可以延长降糖效果,使血糖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联合治疗方案还可以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减轻患者的胰岛素依赖程度。

一些研究显示,采用联合治疗方案的患者,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甚至有些患者可以完全停用胰岛素,仅依靠口服降糖药维持血糖水平。

最重要的是,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联合治疗方案可以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糖尿病是一种高危险的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血管损伤、动脉粥样硬化等问题,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联合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血管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联合治疗方案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等问题,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是非常显著的。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给个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目前,2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长效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是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手段之一,它们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阿卡波糖是一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可以降低血糖水平。

联合应用长效胰岛素和口服“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可能具有较好的疗效。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并对其临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并评估其临床应用前景。

具体目的包括:1. 观察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比较其与单独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阿卡波糖”的疗效差异。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我们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更多选择,同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实践经验和临床指导。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重要环节,关乎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本研究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通过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分组,其中一组接受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阿卡波糖”治疗,另一组接受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以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

在分组前,需提前设定研究目的和评价指标,确保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研究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基本情况分析,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特点和病情状态。

在疗效观察和分析阶段,需定期进行临床评估和检测,记录患者的血糖水平、血压、血脂等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

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情况,在确保治疗效果的保障患者的安全。

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评价

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评价

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评价引言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和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因为这种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药物研发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案被提出来。

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是目前比较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而预混胰岛素则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重要药物,这三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在临床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对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进行评价,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的药理学作用1. 格列美脲格列美脲是一种二肽基二醇胍类口服降糖药,能够通过抑制DPP-4酶来提高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它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抑制肝脏血糖生成来起作用。

2.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一种双胍类口服降糖药,主要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和输出来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

它还能够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减少体重和改善血脂。

二甲双胍也能够抑制DPP-4酶的活性,与格列美脲具有相似的作用。

二、预混胰岛素的药理学作用预混胰岛素是将长效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混合制成的一种胰岛素配伍物。

它可以模拟胰岛素的自然分泌模式,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减轻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

三、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的优势1. 多靶点作用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血糖,可以产生协同效应,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而预混胰岛素则可以弥补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缺陷,使治疗效果更加全面。

2. 降低胰岛素阻力格列美脲和二甲双胍均有降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状况。

预混胰岛素则能够弥补胰岛素分泌不足,使胰岛素的作用更加充分。

3. 方便患者用药联合应用格列美脲、二甲双胍和预混胰岛素,可以减少患者的用药次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利于长期治疗的进行。

最新:SGLT2i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用药建议

最新:SGLT2i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用药建议

最新:SGL T2i联合二甲双抓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用药建议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 T2i)为新型口服降糖药,除降糖外,还具有确切的心血管和肾脏保护作用,并能改善最终临床结局。

二甲双狐是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基础降糖药。

SGL T2i联合二甲双狐可针对2型糖尿病不同的病理生理缺陷,发挥机制互补、协同增效的降糖作用,更有助千维持血糖控制,同时还可以带来多重代谢获益,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糖尿病临床结局,为国内外指南推荐的“双一线'联合治疗方案。

SGL T2i联合二甲双抓治疗具有多重优势对T2DM基千循证医学证据的科学、合理的治疗策略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降糖、降压、调脂、控制体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治疗措施。

共识中阐明SGL T2i联合二甲双抓治疗满足这样的策略需求。

降糖获益SGL T2i联合二甲双抓治疗T2DM患者的降糖疗效确切总体安全性良好。

新诊断T2DM患者,起始SGL T2i和二甲双肌联合治疗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 bA1c) 1.77%~2.08%,较二甲双狐单药治疗额外降低0.55%。

心脏获益研究证实SGLT2i可以降低T2DM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忳MACE入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HF)住院风险。

长期使用二甲双狐被证明与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相关。

肾脏获益Mate分析表明使用SGLT2i可降低透析、肾移植或因肾病死亡风险,减少终末期肾病和急性肾损伤风险。

DAPA-CKD研究显示,达格列净显著降低肾脏硬终点风险39%,降低肾脏特异性复合终点风险44%,降低肾脏透析、肾脏移植和肾病死亡复合终点风险34%。

降低体重二甲双呱和SGLT2i均有一定的减重作用,二甲双抓为潜在轻度减重,SGLT2i为中度减重。

与单用SGLT2i或二甲双抓相比,SGLT2i与二甲双狐联合治疗,体重减轻幅度更大。

降低血压加用SGLT2i额外降低收缩压3~5mmHg。

二甲双抓单药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联合SGLT2i治疗可进—步改善血压控制。

利格列汀与格列美脲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利格列汀与格列美脲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利格列汀与格列美脲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摘要】利格列汀与格列美脲是两种常用的抗糖尿病药物,分别属于DPP-4抑制剂和SGLT-2抑制剂。

二甲双胍则是一种降糖药,通过降低血糖生成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来治疗糖尿病。

联合应用利格列汀与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本文对利格列汀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方案在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并且安全性良好。

利格列汀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是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案。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关键词:利格列汀、格列美脲、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联合治疗、临床疗效、安全性、药理作用、研究意义、临床应用、研究建议、应用前景。

1. 引言1.1 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数量在不断增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2型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难题。

在糖尿病治疗中,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利格列汀和格列美脲是两种口服降糖药物,属于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4酶的活性来提高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水平。

而二甲双胍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属于双胍类药物,可以减少肝葡萄糖的合成和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通过利格列汀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更好地调控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旨在探讨利格列汀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利格列汀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探讨该联合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病例的观察和数据的分析,我们旨在验证利格列汀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是否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胰岛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专家共识

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专家共识

3.二甲双胍联合TZDs
• 二甲双胍与TZDs联合的降糖疗效确切,低血糖风险较小,可有效改善 胰岛素敏感性。然而,TZDs的使用与充血性心力衰竭(HF)和骨折风险 增加相关。该联合方案适用于伴有明显胰岛素抵抗而血糖轻中度升高的 T2DM患者。存在ASCVD、心功能不全的老年T2DM患者应谨慎使用。 有meta分析显示,二甲双胍分别联合TZDs或磺脲类的降糖效果相似, 联合TZDs的低血糖风险较小,但体重增加更多。一项RCT研究比较西 格列汀(100 mg/d)或罗格列酮(8 mg/d)分别联合二甲双胍 (≥1 500 mg/d)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两种二联治疗方案的疗 效和安全性相似,但联合西格列汀组在患者体重管理方面更具优势。
• (2) HbA1C≥7.5%且伴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新诊断T2DM患者(老年及存 在严重并发症者除外),可早期启动OAD二联治疗 B
• (3)大剂量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能耐受的患者,低剂量二甲双胍与其他 OAD起始联合是一种选择 B
• (4)需要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其高血糖得到控制或缓解之后, 部分患者可以改为OAD联合治疗 B
• (3) T2DM合并超重或肥胖患者,宜选用减轻体重或至少是不增加体重 的药物(如SGLT-2抑制剂、α -糖苷酶抑制剂或DPP-4抑制剂)与二甲双 胍联合的方案 B
• (4)老年T2DM患者常有多种并发症或伴发疾病,易发生低血糖,推荐二 甲双胍、α -糖苷酶抑制剂或DPP-4抑制剂作为一线治疗选择或以此为基 础的联合治疗方案 B
• (3) α-糖苷酶抑制剂适用于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其与二甲双胍 联合疗效和安全性较好,可减轻体重,减少血糖波动,可作为餐后血糖 升高明显(尤其是合并超重或肥胖)的T2DM患者的首选二联治疗方案之 一B

三种口服降糖药用药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成本效果分析

三种口服降糖药用药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成本效果分析

江苏豪森药 业有限公司
2mg/片 222元 /片
三种方案每日药品成本分别为 155×2+217×1=527 元、155×2+304×3=1222元、155×2+2219×3= 9757元。总成本 =日剂量成本 ×住院天数。通过计算三组 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即单位效果所花费的药物成本,来 比较三组治疗方案的优劣。 142 增量分析:增量分析法是先将几种方案的成本数额由 小 到 大 排 列,算 成 本 数 额 较 小 方 案 的 成 本效 果 比 为 基 准 成 本效果比,判断其经济性。再算其它方案与该方案之间的增 量成本效果比,如果增量成本效果比小于或等于基准成本 效果比,则说明增量的效果所花费的增量的成本是经济可行 的。若增量成 本效 果 比 大 于 基 准 成 本效 果 比,则 说 明 增 量 的效果所花费的增量的成本是不经济的。 143 敏感度分析:药物经济学研究中所需要的变量很难准 确测量,这是因为所应用的数据具有不确定性,且每种治疗方
表 1 所用药品的名称产地规格及单价等
药品名称商品 名称Fra bibliotek生产企业
规格
单价
二甲双胍 缓释片
江苏德源药业 股份有限公司
05g/片 155元 /片
格列吡嗪 控释片
瑞易宁
辉瑞制药 有限公司
5mg/片 217元 /片
阿卡波糖片 拜唐苹
拜耳医药保 健有限公司
100mg/片 304元 /片
瑞格列奈片 诺和龙
案。
关键词: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成本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765(2018)101104700920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是常见的流行病之一。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已成为心血管疾病和 恶性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1〕。20世纪 90 年代,全球将近亿糖尿病患者,到 2007年将迅速增长到 25 亿。预计在 2025年,将会有 38亿左右的人受到糖尿病的困 扰〔2〕。许多国际组织所 制 定 的 糖 尿 病 指 南 中 推 荐 二 甲 双 胍 为控制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首选药物和联合用药中的基础 用药 〔3〕,本文选用 盐 酸 二 甲 双 胍 缓 释 片 为 基 础 用 药,联 合 常 用降糖药格列吡嗪控释片、阿卡波糖片和瑞格列奈片三种用 药方案。通过成本效果分析,以期找出较好的用药方案。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病例纳入标准:①按 1999年 WHO标准确诊的 2型糖 尿病患者;②年龄 30~80岁,男女不限。 112 病例排除标准:①孕妇或哺乳期妇女;②明显肝、肾功 能异常的糖尿病患者;③有长期饮酒、吸毒史以及有神经功能 障碍不能合作者。 12 病例研究 121 病例提取:调用 2015年 1月份至 2015年 12月份被莆 田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且诊断为 2型糖尿病的患者病 例。得出住院病例 130例(剔除肥胖型 2型糖尿病病人),其 中男 62例,女 68例,年龄 30~80岁,诊断、治疗等记录完整。 根据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1,餐后 2h血糖≥111mmol·L-1;且均无酮症酸,高渗和急慢性感染 并无心肾等器官疾病。所用药物及剂量记录均完整。 122 给药方案 及 分 组:各 方 案 均 在 盐 酸 二 甲 双 胍 缓 释 片 05g,1日 2次的基础上,再联合其它三种降糖药。A组:格列 吡嗪控释片 5mg,1日 1次;B组:阿卡波糖片 100mg,1日 3 次;C组:瑞格列奈片 2mg,1日 3次。

长效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方案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蛋白水平分析

长效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方案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蛋白水平分析

*临床药物研究*长效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方案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蛋白水平分析牛小萍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甘肃天水741000摘要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联合予以长效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的疗效以及对其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蛋白水平的影响0方法研究对象以2019年6月一2020年6月来该院接受诊治的14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均分为常规组(予以口服降糖药治疗)与实验组(联合口服降糖药与长效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糖控制情况#治疗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水平变化情况及用药不良反0实验组临床治疗效(84.5%)显著高于常规组(97.2%),学意义(x2=6.859,!<0.05);实验组空腹血糖水平与餐后2h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学意义(#二5.358、8.151,!%0.05);实验组糖化血红蛋水平低于常规组,尿微量蛋白则常规组,统计学意义(#=6.581&6.533,!<0.05);实验组用药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2.8%)显著低于常规组(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826,!<0.05)o在治疗糖尿患者时,较用口服降糖药物方案治疗,联合口服降糖药与长效胰岛素,疗效为确切,不控制患者血糖水平,较,在临床治疗中与用0长效胰岛素;口服降糖药;2型糖尿'疗效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志码A doil0.11966/j.issn.2095-994X.2021.07.04.60Analysis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Long-acting Insulin and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2Diabetes and Analysis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nd Urinary Microprotein LevelsNIP Xiaoping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Tianshui City,Tianshui,Gansu Province,741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combined long-acting insulin and oral hypoglycemic ag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as well as its effect on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nd urinary microprotein levels.Methods The study sub­jects were142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 who came to the hospital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rom June2019to June2020.Based on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ventional group(treated with oral hypoglycemic drugs)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combined oral administration antidiabetic drugs and long-acting insulin therapy),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boold sugar control changes in glycosylated hemoglobin,urinary microprotein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terven­tion,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84.5%)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97.2%),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2二6.859,!< 0.05);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the blood glucose level2h after a meal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5.358,8.151,!<0.05);the level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and the urinary microprotei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6.581,6.533,!<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收稿日期:2021-03-03;修回日期:2021-03-26作者简介:牛小萍(197*-),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糖尿病、甲状腺疾病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2.8%)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14.0%),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 ­nificant ('2二5.026 ,#<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atients,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 application of oral hypo ­glycemic drugs, the combination of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and long-acting insulin had a more accurate effect. It can not only control the patient's blood glucose level, but also had higher safety. It is recommended fo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treatment.Key words Long-acting insulin;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Type 2 diabetes; Curative effect近年来,基于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发生改变背 景下,促使糖尿病患病人数越来越多,已成为威胁人们身 体健康的一种慢性疾病[1-2]o 在糖尿病中,2型糖尿病人数占比率最高,可引发患者机体蛋白质、脂肪及糖代谢发生 紊乱,随着病情长期进展,可引发一系列并发症,进而危 及到患者生命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服降糖药联合方案
联合方案
用药须知
磺酰脲类+ຫໍສະໝຸດ 二甲双胍为临床最常见的联合方案,为口服降糖药单药治疗失败时最多选择的方案。不仅适用于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亦适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非肥胖患者联合应用二甲双胍药物,可增加胰岛素作用靶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以致肝糖原的分解及糖异生,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抵消磺酰脲类药物的增重作用
二甲双胍降低空腹血糖,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则控制餐后血糖,两者联合实现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全面达标
低血糖发生率低,两者联合使用更安全
两药联合降体重明显,而且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发生机会增加,消瘦的糖尿病患者或有胃肠道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不适合应用
格列酮类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适用于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两者联用可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
许多大型临床研究证实,餐后高血糖与大血管并发症相关,当单用磺酰脲类药物不能有效控制餐后血糖时,应考虑加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使餐后血糖高峰降低及延迟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持续抑制餐后高血糖而降低胰岛素的需要量,故可减少联用的磺酰脲类药物剂量,且该药不增加体重
格列奈类

二甲双胍
适用于单用二甲双胍空腹血糖控制较好而餐后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
服用格列奈类可模拟生理性胰岛素急性时相分泌,对就餐时间的血糖波动有更明显的降低作用,而二甲双胍则对空腹血糖水平作用更大
两者联用更有利于餐后血糖控制,且对体重无影响,发生低血糖事件比磺酰脲类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时少
格列奈类

格列酮类
格列酮类药物可减少内源性胰岛素的需要量,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联合用药可明显改善磺酰脲类药物失效患者的血糖控制,还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
对有高胰岛素血症的患者,使其胰岛素水平下降尤为明显
但在联合使用时,要注意可能会出现低血糖,应减少磺酰脲类药物的剂量
磺酰脲类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适用于口服降糖药单药治疗餐后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
两者联合可以增加体重
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磺酰脲类联合格列酮类,老年患者可以应用
格列奈类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格列奈类可以改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以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故两类降糖药物均为以降低餐后血糖为主,特别适用于以餐后血糖增高为主的患者
适用于单用格列奈类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餐后血糖仍控制不理想的患者
肥胖者单用二甲双胍药物血糖控制不佳时,也可联用磺酰脲类药物
当使用磺酰脲类药物失效时,加用二甲双胍药物可使1/2~1/3的患者在数年内的血糖控制尚满意
磺酰脲类

格列酮类
适用于磺酰脲类用量大且应用时间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
磺酰脲类药物的长期应用往往会导致药物的继发失效,可能有与其持续的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加重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也可能是β细胞功能进一步恶化及磺酰脲类受体下调所致,在长期单用药剂量较大时容易发生
适用于消瘦的2型糖尿病患者
格列酮类药物与格列奈类药物作用机制不同,也可联合应用
格列奈类促使胰岛素分泌,可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控制餐后血糖升高的作用更好,格列酮类增加肝、脂肪组织、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联合应用,不仅可以降低空腹血糖,而且可以降低餐后血糖,还增加了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两者均被称作胰岛素增敏剂,但作用靶点不同,单独应用时降糖作用较弱,联合应用于不仅可使糖化血红蛋白进一步降低,而且胰岛素敏感性亦有提高
肥胖伴明显胰岛素抵抗且有轻中度血糖升高的患者,两者联合疗效更好
两者联合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二甲双胍联合磺酰脲类,对体重的影响亦较小(二甲双胍降低体重,格列酮类增加体重)
两者降糖机制不同,格列酮类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对自身分泌胰岛素的需要量;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低了餐后血糖,减少餐后自身分泌胰岛素的需要量,联合可以产生协同作用
所需费用相对较高
两者联合不增加体重,很少发生低血糖,老年患者可以应用
二甲双胍

格列酮类
适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单用二甲双胍治疗不达标时,可以联合格列酮类
两类药物均很少发生低血糖,两者联合不仅对餐后血糖的降低更有利,而且低血糖的发生率低,同时不会增加体重,对肾脏亦无明显影响,更适合老年患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
二甲双胍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适用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不达标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或超重的糖尿病患者
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而且可以降低体重,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