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的变化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的变迁

中国近代史的变迁

中国近代史的变迁一、中国饱受的多个不平等条约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断地向前发展着,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但是,到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这种独立发展的进程中断了,资本主义列强用大炮、鸦片和廉价的商品,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并逐步和中国封建统治者勾结,来实现他们独霸中国的目的。

这样,中国便一步步地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从此,中华民族成了一个被压迫的民族。

首先,1840年6月英国以武力侵略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英国侵略军烧杀抢掠,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

1842年8月,英国侵略者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次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南京条约》的附件。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中国历史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耗费大量军费,大大加重了人民负担。

此后,洪秀全领导的规模巨大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了。

1853年,太平军占领了南京,定都天京,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还派了两支人马分头北伐和西征。

后来,湘军疯狂反扑,太平军连连失利。

1855年,石达开指挥西征军大败湘军,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大平天国军事上取得很大胜利的时候,领导人之间,发生了尖锐的内部战争。

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

7月,湘军冲入天京城内,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而失败了。

太平天国坚持战斗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它建立了政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接下来,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俄、美、英、法四国先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定了《天津条约》。

中国近代社会的巨变及其启示

中国近代社会的巨变及其启示

中国近(现)代化进程
3、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目的的洋务运动, 其核心是引进和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军事装备、军事技术。在民用工 业方面主要有采矿、冶炼、纺织等近代企业。这是在中国出现的第一 批近代化工业企业。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 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4、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政治运动,在这一运动中, 维新派将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为目标,从此中国的近代化历 程由经济技术阶段进入政治制度阶段。维新变法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国 人学习西方,寻求独立富强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政治近代 化的一次重要尝试。 5、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的 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中国近代化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关于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规定,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政 治原则。这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民主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的近代化 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
•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指武器——引者注)万不能及。……中国 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 材料二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 材料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 地权 • 请回答: • ⑴请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分别代表了近 代中国历史上哪三种政治主张? (6分) 材料一: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2分) 材料二:实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专 政。(2分)材料三:推翻清政府,建不挠、不 畏强暴的民族,御侮自强、救亡图存是推 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 • 一部近代史还是一部探索史,它昭示我们: 反帝反封建必须同时进行,缺一不可;只 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无 产阶级才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只 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这一历史性 巨变。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鸦片战争后)1、社会性质的变化:《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结构的变化:(1)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输出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2)洋务企业的兴起。

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地主阶级发起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创办近代企业。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3)外资入侵。

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外国资本开始涌入中国,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由商品输出变成资本输出。

(4)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受洋务运动和外资企业的刺激,中国民资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

(但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3、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1)近代资产阶级产生。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后产生资产阶级,资产阶级通过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希望建立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统治,结果都失败了(失败的共同原因)。

(2)工人阶级诞生并登上历史舞台。

中国出现近代工矿企业后就出现了工人阶级,而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从此中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共产党诞生后,开始领导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并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近代社会思潮的变化(1)放弃原有的“天朝上国”观念,开始向西方学习。

(2)鸦片战争后,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对洋务运动产生很大影响。

(3)甲午中日战争后,严复翻译《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维新变法产生很大影响。

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提出“变奋发图强”的思想主张。

(4)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宣传民主共和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三项内容

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三项内容

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三项内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涵盖了各个方面,例如经济、政治、文化等。

在此,我将列举三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主要变化,并逐步回答这一主题。

第一项变化:经济转型与发展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19世纪末,中国面临国内外的各种压力,历经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以及义和团运动等社会动荡时期。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开始了经济转型的漫长过程。

首先,中国开始引入西方的工业技术和生产方式。

这一时期,许多洋务运动和改革开放措施被推出,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例如,中国建立了第一所现代工业学校——“洋务学堂”,培养了许多技术人才。

此外,中国还开始修建铁路、制造机器和生产商品,进一步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20世纪初,中国共产成立,中国摆脱了封建的政治体制,实现了政权的转变。

这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中国实行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国有企业和农村合作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此外,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的经济转型注入了新的动力,吸引了外资和技术,并逐步开放了对外贸易。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是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一过程推动了农村和城市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二项变化:社会结构的变化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的社会结构主要由封建等级制度和农民阶级组成。

然而,自19世纪末以来的一系列改革和社会运动使得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首先,中国发生了政权的转变。

清王朝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成立,结束了封建社会的统治。

中国开始实行民主制度和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并逐渐推行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

其次,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近代以来,中国的城市人口大幅增加,城市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使得许多人从农村迁往城市,城市中的工人和商人阶级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中国近代历史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历史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历史阶段特征一、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1、政治:①西方国家从鸦片战争开场侵略中国,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遭到破坏,中国开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③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④太平天国运动揭开民主革命序幕。

2、经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倾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农副产品,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思想文化: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场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二、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1、政治: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完毕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中外反动势力开场勾结到一起成为中国革命的敌人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西方国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完毕后获得大量侵略权益满足了其侵略野心,同时列强在国内忙于政治经济改革,因此19世纪60~70年代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但从19世纪后半期开场西方列强扩大对中国侵略,先后爆发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民族矛盾进一步加剧。

至20世纪初两大社会矛盾开场汇流,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掀起了反对列强瓜分中国的义和团运动。

2、经济:中国近代化开场起步,地主阶级开展了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开展。

列强侵略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转变。

3、思想文化:地主阶级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维新派提出了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思想,在19世纪末促成了思想解放。

三、20世纪初至1919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和开展1、政治:民主革命成为20世纪初的进步潮流,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完毕了君主专制政体,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中国开场出现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中考《中国近代史》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

中考《中国近代史》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

中考《中国近代史》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
在中国近代史中,社会生活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知识点:
1. 经济变革:从晚清时期到民国时期,中国经历了从封建经济到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
转变。

新兴工业和商业活动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国家财政和金融制度的改革,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2. 文化变革: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一系列的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如戊戌变法、
五四运动等,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现代化。

传统价值观和观念被挑战,包括封建礼教、宗教迷信等,人们开始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教育制度,追求个人自由和民主平等。

3. 教育变革:旧式的科举制度被废除,近代教育系统建立起来。

新式学校和大学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知识传播途径。

教育成为社会进步和个人提升的
重要途径。

4. 社会结构的变化:近代社会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变。

封建等级制度逐
渐瓦解,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新兴的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兴起,世袭地主阶
级和贵族阶级的地位逐渐动摇。

5. 妇女地位的变化:在中国近代史上,妇女地位的改变是显著的。

新闻媒体对妇女地
位的关注,妇女参与社会活动和教育的增多,以及女权运动的兴起,都为妇女争取平
等权益打下了基础。

6. 城乡差距的拉大:工业发展和城市现代化的推动,导致城乡差距的拉大。

城市居民
享受到了更多的机会和福利,而农村居民则面临着生计困难和资源短缺。

以上是中国近代史社会生活变化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对于中考《中国近代史》的学习
尤为重要。

近代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 1.政权演变:
晚清时期(1840-1912年) 北洋军阀统治(1912-1927年)
民国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年)
2.革命时期划分: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
新民主主义个革命时期(1919-1949年) 3.近代化历程:
孕育阶段:1840-1860年 启动阶段:1860-1895年
私有制
社会 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 经济主张 绝对平均主义
1859年为改革内发政展, 衰弱时期 私有制
学习西方,发展工商 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群众基础 作用 相同
最大限度满足农民利益 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
和要求,群众基础广泛 要求,群众基础薄弱
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 未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
命斗争的蓬勃发展
农民反应不积极
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
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
近代化:(现代化或资本主义化) 核心:工业化 从生产力的角度看: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封建主义转向资本主义
从政治制度看: 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 近代工业:机器大生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工业部门
中国资本主义的三种形式
【知识梳理】 1.政治上(读本P38)
鸦片战争 (1840-1842、英) (原因、结果、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民阶级)
(主要史实、纲领、新特点、作用及局限性) 2.经济上(读本P38)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原因、标志、影响),中国经济开始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思想上: 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魏源《海国图志》)
4.社会生活上: 生活习俗变迁
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 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文明的文化特色(中西合璧)

中国近代史上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

中国近代史上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
性质
欧洲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欧洲第二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初期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后期逐步有社会主义的倾向
戊戌变法是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辛亥革命也是一次思想大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现代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欧洲
全球
中国
思想主张
人文主义(思想问题从人出发,不是从神出发)
自由平等
民主与科学内容:四提倡,四反对
方式
借古罗马、古希腊文艺复兴来表达资产阶级的主张
直接抨击封建社会和封建制度
前期: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痛斥尊孔复古逆流,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张开明君主统治);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卢梭(人民主权)
第三次
1956年底三大改造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
思想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
兴起时间
14——16世纪
17——18世纪
1915年-20世纪20年代
兴起地点
意大利
荷兰、英国
中国上海
影响范围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李大钊发表《青春》,胡适《文学改良邹义》提倡白话文,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意义
欧洲从基督神文化为中心过渡到人文为中心。它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的胜利开辟了道路
有力的冲击了封建制度,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它影响了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乃至中国辛亥革命
它冲击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提倡民主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

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变化

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变化

近现代中国通讯交通技术发展中国的交通通讯技术可以说是主要是在过去的100多年中迅速发展起来的2、近代(1840—1949)(1)海:轮船①最先引进中国的近现代交通工具是轮船,洋务运动时,创办马尾造船厂。

②1865年,中国终于建造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③19世纪70年代初,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航运公司。

(2)陆:①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自行车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制造厂。

)②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沪淞铁路:中国出现最早的铁路(外国商人修筑)唐胥铁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出现“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京张铁路:中国人自行设计并修筑的第一条铁路(詹天佑)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包括铁路在内的利权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国的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③电车,公共汽车(第二次工业革命)电车: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公共汽车:上海在1924年出现,北京则是在1935年开始有。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12辆“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

(3)空:飞机中国的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3、现代(1949年后)交通工具发展的特点:发展快,多层次,范围广,不平衡(具有多层次性原因: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同时也受具体环境的影响。

)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1、邮政通信①开始: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②1896年改为正式办理,通信范围囊括了全国各主要商埠和中心城市。

③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邮局邮路进一步扩展。

④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

2、电信事业(1)电报:①有线电报:1877年,丁日昌在福建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②无线电报:1906年创设。

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阶段.

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阶段.

• 所谓的现代化(近代化),就是指工业化和 与工业化相随的麦蜘蛛、经济和文化等方 面的发展变化。 • 材料一: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 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 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 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是1842~1860 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 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 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 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 ——《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 • (1)材料一认为中国经济现代化在历史上曾 错失三次重大机遇,请分别说明导致每次
1、主要表现
经济(工业化):
①甲午以后民资初步发展。
②20世纪初民资较快发展与清末新政。
③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政治(民主化):
①资维新派戊戌维新运动
②资中下: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向西方学习已 从经济领域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 第一次:封建专制制度和闭关政策、中 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 第二次: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帝国主 义列强的阻挠。 • 第三次: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和 封锁。当时中国“左”倾的政治运动和 经济政策。
•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近代史上中国曾 经有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时期;第二次是国民 革命、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时期;第三次是抗战胜利后,但都与机 遇擦身而过。 • (2)阅读材料一,请分别说明近代中国三 次失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机遇的原 因。
• 第一次,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帝国主义支持北洋军阀窃取胜利果实, 实行封建专制独裁,辛亥革命的民主成 果荡然无存。 • 第二次,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帝 国主义的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代表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政府,实行一 党专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 • 第三次,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 坚持独裁内战方针,撕毁政治协商决议, 发动全面内战,建立民主政治的希望彻 底破灭。

中国近代发展变化的感悟

中国近代发展变化的感悟

中国近代发展变化的感悟(原创实用版)目录1.中国近代发展的概述2.近代中国的主要变革3.近代中国的发展成果4.总结:近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现代中国的启示正文一、中国近代发展的概述近代,通常是指从鸦片战争(1840 年)开始,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一段历史时期。

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转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国家逐渐走向现代化。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民众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二、近代中国的主要变革1.鸦片战争后的觉醒: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国家。

自此,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觉醒,认识到国家的危亡,并寻求改革之道。

2.洋务运动: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清政府发起了一场“自强”和“求富”的运动,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科技来振兴国家。

尽管洋务运动并未实现其预期的目标,但它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新型人才,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打下了基础。

3.戊戌变法:1898 年,光绪帝颁布“戊戌变法”诏书,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试图振兴国家。

但由于种种原因,戊戌变法仅历时百日便告失败。

尽管如此,戊戌变法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为后来的改革和革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4.辛亥革命: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

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树立了里程碑。

5.新民主主义革命:自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阶段。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在 1949 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三、近代中国的发展成果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

政治上,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国家政治制度逐步走向现代化;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一些新兴产业开始崛起;文化上,新文化运动兴起,民众的文化水平得到提高。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第一阶段:1840——1870中国在各方面的变化与回应(1)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地主阶级发动洋务运动。

(2)政治:各阶级的回应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无产阶级产生。

(3)思想:固步自封—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农民阶级:《资政新篇》中国近代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早期维新思想:王韬、郑观应的主张(选修)。

第二阶段:1875——1927 整体发展阶段(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初步发展、短暂春天)(2)政治: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制;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

(3)思想文化上: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新文化运动兴起;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第三阶段:1927——1949 曲折前进阶段(1)经济:国民党统治前期,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的近代化。

国民党统治后期,中国的近代化陷入绝境。

(2)政治:国民政府屠杀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影响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建立以蒋介石为核心的独裁统治和国民党一党专政。

(3)现代化发展:无产阶级成为近代化的主要角色。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为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

第四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腾飞阶段(1)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政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进行修订和完善。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思想上:文革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政治形势分析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政治形势分析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政治形势分析在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政治形势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从清朝末期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些变化。

一、政治变革清朝末年,由于封建专制制度的限制,中国社会处于动荡状态,民众生活十分艰苦。

辛亥革命后,国民党成立并取得政权,中国政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由于内部的腐败和抗日战争的失败,国民党政权崩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了计划经济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

到1980年代,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政治上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民主化。

二、经济变革清朝末年,中国的经济基础比较落后,农业占主导地位,商业和工业发展相对较弱。

辛亥革命后,新政府开始进行改革,开展了一系列的现代化建设。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经济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改革。

实行计划经济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国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逐渐开放市场和放开私有经济,经济发展速度快速加快。

三、文化变革清朝末年,中国文化相对落后,主要集中在传统文化和道德方面,科技和教育方面都相对落后。

辛亥革命后,新政府开始重视文化建设,提倡文化多元化。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改革。

改革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文化,提高教育水平,开展普及文化和科技宣传等。

1966年至1976年期间,中国进入了文化大革命,国家文化遭受重创。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入文化改革和革命的新时期,文化水平明显提高,获得了世界的认可。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经历了极大的社会变迁和政治形势的变化。

各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政治制度的更替、经济改革、文化革命等都使中国不断发展壮大。

虽然过程曲折,但是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的大国。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清朝末期(19世纪末-1911年):清朝末期的政治制度是封
建威权主义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内外压力的影响,中国开始进行近代化改革,包括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等,试图改革政治制度。

2.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
了中华民国,采用了民主共和制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民主政权。

3. 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尽管中华民国采用了民
主共和制度,但在其执政期间,中国内外战乱频繁,政局不稳定,政治制度也多变。

其中包括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军阀割据等政权。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1949年至今):1949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制度的变革,如土地改革、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实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政治体制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如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国家主席制度的设立等。

总体来说,中国近代以来的政治制度变化非常复杂,从封建威权主义到民主共和制度,再到社会主义政权,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和调整。

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趋势和方向

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趋势和方向

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趋势和方向在近代社会变迁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是一个独特的国家,因为它曾经是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古国,而后来却落后了。

随着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中国经历了许多颠簸和变革,不断试图迈向现代化。

在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历史过程中,几乎每个时期都有一些重要的趋势和方向。

这些趋势和方向的变迁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变革,也影响了中国的未来发展。

第一阶段: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19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属于传统社会,封建生产关系和封建文化占据主导地位。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许多变化,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等。

这些事件逐渐引发了中国社会的变化,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

其间,一些趋势和方向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资本主义在中国逐渐兴起。

随着外国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国内的失调,一些中国商人开始在经济上跟随西方,开始了新式商业的尝试,并逐渐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其次,教育改革在中国不断深化,引发拥护和反对的声音。

近代教育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思想和知识,同时也激发了中国工业化的需求。

此外还有改革的思想在中国盛行,启示了中国的知识分子大大拓展了民众的思维范围。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和一系列大规模的社会变革。

1950年代初,国家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农业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全面的改革。

1978年,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也带来了一些重要的趋势和方向。

首先,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

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些重大的措施来吸引外资,加速了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其次,开放政策推动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使得中国商业的规模和范围迅速扩大,其中互联网带来的便捷、智能化、高效性等因素也极大地推动了市场的优化和发展。

最后,人口政策逐渐放宽。

虽然中国实行过计划生育政策,但是当时的政策和现在的政策已经不同。

中国近代的社会趋势

中国近代的社会趋势

中国近代的社会趋势中国近代社会的趋势可以从诸多方面进行分析,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变化。

以下是对中国近代社会趋势的一些分析:一、政治变革近代中国经历了政治体制的巨大转变。

从清朝末年开始,逐渐形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潮,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此后,中国政治风云变幻,先后经历了北洋政府、国共两合作、大革命、国共内战等政治事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二、经济发展中国近代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洋务运动、战乱、国共内战等不断变革。

尤其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后,中国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引入外资、进行市场化改革,实现了国家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文化思潮近代中国的文化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受到了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产生了一系列的革命思潮。

其中包括百日维新运动、戊戌变法等,这些运动为中国社会的变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此外,大众传媒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也为现代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四、教育改革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十分迅速,不断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其中著名的包括洋务运动中的学堂改革、新文化运动中的教育思潮、新中国成立后的义务教育普及等。

这些教育改革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高了人民的知识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和技术支持。

五、科技创新中国近代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其中包括科学研究机构的建立、科技人才的培养、科技产业的发展等。

中国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世界级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科技创新的推进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社会的趋势体现在政治体制的变革、经济的发展、文化思潮的兴起、教育改革的推进和科技创新的进步。

这些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不同的领域中发生着,共同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中国近代以来发展变化的特点

中国近代以来发展变化的特点

中国近代以来发展变化的特点近代以来,中国发展变化可谓前所未有。

其特点有以下几方面:一、经济发展迅速。

随着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健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政府改革步伐的加快,经济发展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发展已走出自己的道路,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

二、社会发展迅速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社会各项事业也发生着巨大变化,社会水平普遍提高,教育事业,科技事业,卫生事业,保障性住房等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满足了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公民的社会福利得到了不断的提高,社会安定团结,社会关系更加紧密,总体上面社会格局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

三、城市发展快速近代以来,乡村逐渐开发,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工业发展,商业发展,城市经济发展,以及城市总量持续增加,人口实现大量迁入,城市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让中国城市成为世界上大力发展的城市之一,改变了老旧的城乡模式,使中国城市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四、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近代以来,中国公民热衷于武术、茶道、书法等传统文化活动,将中国文化弘扬光大,两岸文化交流频繁,大量外国客商赴华投资,中外文化交流增加,使得中国文化开始向海外渗透,为当今世界带来了中国文化独特的精髓。

五、社会治安日趋稳定近代以来,我国政治环境见证了巨大变化,以法治为核心的新政府开始实施治理,依法办事,认真推进法治建设,改革制度,为全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稳定。

另外,政府健全系列安全防控机制,全民参与社会治安建设,尤其是防范犯罪事件不断加大制裁力度,进一步提升了当今社会的治安水平,增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老 一辈电 影明星
赵丹
胡蝶
阮玲玉
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
荣誉的影片
渔光曲
:《渔光曲》于1934年6月在上
海引起轰动,连映3个月,主题 歌《渔光曲》哀婉动人,成为传 唱一时的流行歌曲。1935年2月 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 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 奖的影片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特别 是辛亥革命期间,易 服饰、剪发辫、改称 呼等成为社会潮流。
导言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传统社会向 近代社会逐步转型。
作为社会转型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
生活和习俗,在力度和深度上,发生了 前所未有的变迁。
一、交通、通讯和娱乐新时尚
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外联系日益增多,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逐步推进,人们社 会生活随之发生变化。
1、交通的变化
火车、轮船、汽车、飞机逐渐成为 时尚的交通工具,便利了各地区之间的 联系。
表现:
习俗风尚的变革
(1)礼仪: 跪拜、作揖—鞠躬、握手
大人、老爷、奶奶 — 先生、君、夫人、 (2)称谓: 太太、小姐 (3)婚姻: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
(4)葬礼: 厚葬、土葬—文明、简洁、火葬
(5)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6)观念: 旧道德、旧礼教——民主、平等
原因: 1)西方文明的冲击
人们的传统娱乐方式也发生 了变化,照相、电影、交际舞等成 为娱乐新时尚。

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邮政事业的发展
时间 成就
二次鸦片战争后 1866年 1896年 辛亥革命后 1949年11月
中国加快通信建设步伐 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正式办理
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邮路进一步扩展
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新时代

中国近代的的变化趋势

中国近代的的变化趋势

中国近代的的变化趋势
1.政治制度上的变化:从封建王朝到民主共和国的转变。

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很多变化。

清朝时期的封建制度被废止,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开启了鸦片战争以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终结。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新起点。

2.社会结构和经济格局的变化: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本质上推动了社会结构的转变。

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导致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业生产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支柱。

3.传统文化的转变:从传统宗教到思想启蒙。

伴随经济、社会、政治变迁的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

传统的封建宗教逐渐被取代,新兴的思想启蒙运动兴起。

4.思想文化的变化:从愚昧封建思想到新时代的思想解放。

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巨变。

民族自豪感、个人主义、社会责任感等现代思想在中国也逐渐盛行。

5.国际地位的变化:从落后到富强。

近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原来的落后和半殖民地状态到崛起为世界强国的位置,近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从未像如今这般地位尊崇。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近代中国社会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变迁和转变。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变化和影响:1. 经济变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这导致了中国经济的遭受巨大打击。

然而,在20世纪初,中国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这些改革包括推行新经济政策、加强工业化和农业改革等。

这些变革使得中国的经济逐渐恢复并实现了显著的增长。

2. 社会结构变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动。

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纷纷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

这导致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形成了庞大的工人阶级。

与此同时,城市中的中产阶级也逐渐壮大。

这些社会结构的变动带来了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深远影响。

3. 文化变革: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也伴随着文化的变革。

西方文化的引入和传播促使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缺陷。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推动了现代科学、民主和人权意识的发展。

同时,女性地位的提升以及对封建礼教的质疑也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中的重要方面。

4. 教育改革:为了适应社会变迁和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近代中国进行了教育体制的改革。

这包括推动普及义务教育、增加高等教育机会和改革教学内容等。

这些教育改革推动了知识分子的培养,促进了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总之,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

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影响。

这些变迁不仅塑造了中国的现代面貌,也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叹变化之大
1949年中国解放,距今已有62周年。

短短的半个世纪多点的时间。

中国的进步迅速是令人惊讶的。

半个世纪之前的中国在各个方面是落后的,科技方面落后与英美各列强国,军事,民生等这些方面是拿不出去的。

不得不说当时的中国是刚从水深火热的战争中解放出来。

一切都是零开始,百废待兴。

半个世纪眨眼间,中国的进步举世瞩目。

解放初,中国在技术方面的落后是惨不忍睹的,当时,苏联响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建设有着一定的帮助,但是在苏共二十大中苏在意识形态方面产生分歧之后,苏联撤回在中国的所有技术人员,当时的中国只能靠自己。

虽然没有了苏联的帮助,但是中国人自强不息,自主研制原子弹,这些都是靠着自己,没有借助外人。

半个世纪过去了,中国的军事也在不断的变强。

我国一直以来都奉行军事保密政策,所以一般都不会主动向外界宣传自己的实力,也因此而更加显得我国军事实力的神秘。

总体来讲,中国军事实力在这10几年来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各种新式装备陆续登场,这证明了我国军事实力的发展,也证明了我国对自身能力的自信,这就说明了我国军事实力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从空军来讲,我国目前正努力发展各个型号的先进军机,从最初的引进到吸收技术发展自我特色,再到目前能够自己独立研发先进的战机,可以看出我国空军还是比较强的,虽然还有很多比较落后的二代机,但是中国的先进3代机已经快速装备部队,相信
不久就可以实现全部的整体换代,当然照目前来说跟美国是不能比的。

海军方面,我国在军舰方面比较落后,称得上属于世界先进行列的不多。

不过我国常规潜艇一直发展良好,无论数量质量都比较可观,据说我国的新一代核动力航母已经服役,这也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的海军实力,替补我国军舰方面的不足。

今年我国改装航母开始服役和其他新型军舰的下水,标记着我国海上军事力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未来几年里,随着我国国产航母的陆续服役,我国海军将会真正发展成为强大的蓝水海军。

陆军一直是我国的主要军事力量,有着庞大的军队,而且这几年来军事装备的不断更新,例如火箭炮,99坦克,先进的防空导弹等等,而且有传统发展的二炮部队,我国陆军在世界上绝对是令人敬畏的军队。

随着北斗系列卫星的相继应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J20的研制成功,也证明了我国在信息化和科技方面的投入与成果。

毛泽东同志一代伟人,他带领着共产党解放了全国,但是人非完人,谁能无错。

晚期的毛泽东思想错误,中国出现文化大革命,大跃进这些事件。

这些事件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如下的影响:1,左倾错误迅速发展;2.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轻重工业);
3.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4.群众积极性挫伤;
5.经济停滞,破坏。

中国出现这样的事情,乃是一大悲剧,或许其他国家以为中国会完了,但是这个时候邓小平站出来了,他接手中国,成为中国第二代领导人。

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后,邓小
平再度恢复工作后从端正思想路线入手进行拨乱反正,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支持和领导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改革开放33年,中国的前进是举世瞩目。

早期,自行车是有钱人的把戏,如今飞入百姓家,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已经是显而易见,再也没有什么稀奇。

白炽灯,楼房,沙发,电视机,电脑,空调,微波炉等这些用品放在老早之前是不敢想象的,现在这些几乎已经成为平常品,没有什么稀奇,这不是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变化出来的,这些是实事求是的事实。

小朋友可以开开心心的步入课堂,这些都是以前不能想象出来的,在如今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解放62年,改革开放33年,半个世纪不到的时间,中国的前进是迅速的,不得不承认在这前进的同时,中国在某些方面做的还不够好,考虑的还不够完美,我相信在以后,中国会走的更好,走的更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