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开学语文调研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1年江苏泰兴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江苏泰兴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江苏泰兴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一般来说,阅读是和文字相关联的。

当然,人们有时也会把欣赏一幅好画说成“读画”。

用在这里的“读”,强调的是欣赏的深度了,就此也微妙地点出了看画与读画间的差异。

但是,在网络时代,在网页挤占书页,读“屏”多于读书,纸和笔逊位于光和电,机器的规则代替着汉字的规范,数字的操作颠覆了铅字的权威,“输入”代替着书写的潮流中,在“拇指文化”无限深入人群的今天,在消费的欲望热烈拥抱大众的背景下,“读”和“看”的界限似乎日渐模糊起来。

入“网”者众,正如一位著名诗人的著名短诗:“生活——网。

”技术的战车把新媒介——数码技术送进人间,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圣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看图被称为“读图”,而这里的“读”已不再意味着欣赏的深度。

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替代着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这应该说是一种阅读的革命。

(摘编自铁凝《阅读的重量》)材料二:与文字阅读不同的是,人们在阅读图像出版物时既不需要在“既有的轨道”中理解文本的意义,也不需要遵守传统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与排中律。

久而久之,人类便形成了一种“读图的逻辑”:整体观看。

事实上,阅读文字与阅读图像的视线投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当人们在阅读文字时,习惯于将视线聚焦到每一个字词上,然后按照从左到右或由上至下的顺序移动视线,在字与字、句与句的联结中获取信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逐字逐句地读”。

但是,当人类面对图像时,其视线往往不会聚焦到某一个点,而是整体性地投射至全部视觉元素,在各个视觉元素的结合、互动与交融中领会图像意义。

倘若说文字阅读是字与字“相加”,那么图像阅读便是元素与元素的“相乘”。

视觉形象远远不止于对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针对现实赋予观者一种创造性的领悟,这种领悟蕴藏着丰富的形象力、创新力。

正是由于阅读逻辑的转化,图像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的比重才得以提升,视觉思维也在读图的实践中慢慢壮大,促进了读者的灵感闪现和意义顿悟。

2021年泰州中学附属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泰州中学附属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泰州中学附属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针一线皆关情蔡勋建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①子、钉扣子。

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②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

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

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

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

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

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

男服多用蜻蜒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

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

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

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江苏省泰州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调研试题.doc

江苏省泰州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调研试题.doc

江苏省泰州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调研试题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敦煌学”这一名称最早是由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于 1925 年8月在大阪的演讲中提出的,1930年,陈寅格先生在为陈垣的《敦煌劫余录》作序时,也提出了“敦煌学”一词,他们所指敦煌学的研究对象仅仅是敦煌文献。

1981年,随着“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说法的流传,国家相关部门开始调研,拟成立相关研究机构。

1983 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的召开,使社会各界,从党政机关到学术机构,从学者到民间人士,都开始关注敦煌。

也正是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学术界开始讨论敦煌学的概念及学科建设问题了。

20世纪80年代初关于敦煌学的学科属性及内涵的讨论,影响最大的当属姜亮夫和周一良先生的意见。

早在1956年,姜亮夫先生就在《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一书中探讨了敦煌学的概念和内涵:“全部敦煌学的范围,是相当大而繁复的。

从主要的内容而言,应分两大类:一是属于造型艺术的塑像,壁画、绢画及木建筑(窟椽)等;一是属于文书如竹简、写本佛经、儒经、中亚西藏印度文书及一切史料文学等。

但以必然不可少的参证比较资料来说,则敦煌一带的汉墓,乃至于考古上的一切发现,也都是重要材料。

廓大到全个河西,全个西域,乃至中央亚细亚的一切文化历史,莫不与敦煌相涉,要结合来研究才行!”由此可见,姜亮夫先生所定义的敦煌学范围比较宽,除了敦煌的文献、艺术外,还包括敦煌周边乃至新疆、中亚地区的历史及出土的文物。

在1983年的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大会上,姜先生又作了《敦煌学规划私议》的书面发言:“说到敦煌学,内容是相当复杂的。

狭隘一点的人,只把写本、刻本、卷子算作‘学’。

在我的私见,则莫高窟的各种艺术品也是‘学':绘画、雕塑、石刻、木构建筑,无一不在整个历史文化范畴之中,而且也各有其原理、原则、方法在其中,为什么不能是学呢?凡属在莫高、榆林的一纸、一牍、一画、一字,乃至一草、一木,莫不可以作为六朝至北宋这个长时期中的文化遗产。

2021届泰州二中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届泰州二中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届泰州二中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意为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

因此,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

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

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

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

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

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

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

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

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

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

泰州中学2023-2024学年秋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试卷

泰州中学2023-2024学年秋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试卷

泰州中学2023-2024学年秋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调研考试语文学科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印,“信也”。

“印章”作为从古至今的一种仪式化凭信,代表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诚实守信的优秀美德。

中国“印信”纵贯千年,至少在殷商甲骨文时代,就有了完备的“印信”。

春秋时期,印章主要应用于器物上,一些陶斗、陶缸、陶缶上会有拓印的文字,主要功能就是凭信,证明器物的出处——作者和作坊。

首先这是一种责任担当,等于现在的质保保证,第二可以防伪,第三是表归属,这就是“物勒工名”。

“勒”可以理解成刻的意思,“物”就是器物。

“物勒工名”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早期手工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具体反映。

首提“物勒工名”质量负责制的人是秦国宰相吕不韦。

他一直琢磨如何才能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监督,后来想到“物勒工名”,该制度率先在秦国实行。

国家于每年十月份“工师效工,陈祭器……必功致为上,物勒工名,以考其诚。

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对各郡、县工业产品进行质量抽验。

其还将各郡、县制造工业产品用的衡器、容器等由。

“大工尹”统一年审,不符合标准的不得使用,以保证产品质量“功致”。

到了唐朝,在承袭前代“物勒工名”制度的基础上,政府对该制度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一方面,政府为了确保官营手工业技术领域后继有人,对手工业实行工匠征集制度,为工匠设立“匠籍”,子弟要世袭匠籍。

另一方面,政府把“物勒工名”制度和工匠的培养考核结合起来。

由此,唐代涌现出了一批技艺精湛的工匠或工匠家族。

如曾参与建造昭陵、翠微宫、玉华宫等大型工程的阎立德,便是唐代杰出的建筑工程师。

对历史学家来说,《吕氏春秋》对“物勒工名”的记录,透露出了秦国军事工业的管理机密。

专家推断,秦国的军工管理制度分为四级,从相邦、工师、丞到一个个工匠,层层负责,任何一个质量问题都可以通过兵器上刻的名字查到责任人。

1974年,秦始皇兵马俑现世,考古专家在俑坑中的兵器上也发现了工匠的名字。

江苏省泰州中学 高三语文第一次学情调研测试( 泰州中学一模)

江苏省泰州中学  高三语文第一次学情调研测试( 泰州中学一模)

高三语文阶段性检测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或短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A.伺.机/伺.候挑.嘴/挑.灯夜战差.可告慰/差.之毫厘B.储.存/贮.藏中.看/十分中.意不着.边际/着.三不着两C.羞赧./赦.免翘.企/翘.首以待挑拨离间./间.不容发D.抹.墙/抹.黑蹊.跷/独辟蹊.径量.入为出/计量.单位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捉谜藏变本加厉变幻莫测兵荒马乱B.蜡八粥才疏学浅两军对峙焚膏继晷C.勘误表精神矍铄攻城略地无事生非D.和事佬尾大不掉张皇失措嘘寒问暖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B.漂亮而有个性的新车型越来越多,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可以择善而从....。

C.十二五的第一个年头国家财政税收稳定增长,跨过十万亿大关,这都由于中央决策者们和经济界人士高瞻远瞩,从长计议....。

D.光芒万丈的美国篮球巨星,在现实的劳资关系中也不过是棋子,而摆布棋子的大手,就是能翻云覆雨....的NBA资方。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我不知道你是参加电子计算机培训班呢,还是参加理论物理学习班?B.今天泰州中学的教学风格,正如有的教育家所说的那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C.读了《痛哉小佛山》这篇散文,林三锡才知道,小佛山的壁画因画有帝王、妃子、胡人……,在文革破四旧时被造反派用红漆、墨汁等涂得面目全非。

D.本来约好下午两点钟碰面,可我足足等了两、三个小时,他才来。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组是 ( )古人写评论,大致分三类:这三类,未必概全,但纵有遗漏我想也无损于以下事实,即:古代的文学评论一直以私人性、兴趣和偶然为特色,有兴致便写一点,如没有,则可能一辈子也想不起来写,没有谁处心积虑当什么批评家。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考试语文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考试语文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2-2023学年秋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调研试卷语文试卷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审题人: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政治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的概念是广义的,既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指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关系)。

人是社会性的存在,而不是孤立的存在。

人与人之间既需相互依靠,又有利害冲突。

协调诸如此类的问题,便是政治的任务。

既然中国文化不相信神而只相信人,那么在中国文化中头等重要的大事,便自然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天人之际的人神关系了。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文化更重视政治的原因,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产生并盛行儒家思想的原因。

中国文化这种重视政治、薄于宗教的特征,当然会给中国文学以很大影响。

在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中,诗歌是最早被要求与政治发生密切关系的文体。

根据传统的文学观点,诗歌虽然就其本质而言是抒发个人感情的,但因为个人是生活于群体之中的,而政治的作用也无非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因而诗歌与政治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密切的关系。

《毛诗大序》之所以一下子从诗歌的抒情功用谈到政治功用,便是因为作者的意识深处存在着上述思路之故。

类似中国诗歌与政治的这种密切关系,在其他诗歌传统中是非常罕见的,可以说是中国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正如松浦友久指出的:“在比较诗学上,一般认为,‘诗与政治’的课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始于近代。

但在中国诗史上,这却是自古以来诗学上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

并且其中表现的‘诗与政治’的关联,综合包括理念与实践两个层次,而其传统又一直延续到今天——这都是无与类比的特殊情况。

”(摘编自邵毅平《诗歌:智慧的水珠》)材料二:唐代诗歌与政治的关系,体现出某种带规律性的表征。

中国诗史上的一些高潮期,也莫不有它独特的政治背景。

战国时,楚面临强秦的威胁,进步爱国力量与腐朽卖国势力的斗争,推动屈原的创作,而屈原所经历的高层政治体验,则赋予他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献身精神。

江苏省南通、徐州、泰州等七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江苏省南通、徐州、泰州等七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她和女儿送走了盖房子的战士们。但她们时常望着远方的小路,等着何班长再来。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她执拗地相信,他一定会再来的!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妇人对何班长的眼神感到“熟悉”又“陌生”,主要因为她从何班长眼里看到了当年所恋小伙的影子,但何班长毕竟不是她当年的心上人。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对山岭、竹楼、红包头等寥寥几笔的描写,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背景,也为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B.小说插叙妇人二十多年前在娘家瑶寨见到解放军的情节,补充说明了她心理变化的原因,也为下文她见到何班长后的特殊情感埋下了伏笔。
A.对运河漕运历史的研究
B.对运河区域地质构造的研究
C.对运河城镇带兴衰的研究
D.对运河区域商业发展的研究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请依据材料二简要阐述建立运河学的文化意义。(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9题。
森林边的小茅屋
彭荆风
红河的春天来得特别早,新年刚过,满山满岭到处都是绿色。森林旁边两三幢发黄的竹楼以及主人家艳丽的红包头,给这里点缀了几点不同的色彩。
在芒果树下的小竹楼里,一个四十来岁的妇人带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儿冷清地过着日子。一天晚上,母女俩睡得正熟,竹楼外的晒台突然吱嘎吱嘎响了起来。这深更半夜会有谁来呢?妇人的心跳得急促起来。
外边的人敲着篾门,用汉话说:“老乡,我们是解放军,请开开门。”
解放军?妇人扣紧的心弦一下子松了下来。
二十多年前,娘家的瑶寨也住过解放军,个个都善良、朴实,尽给寨子里的人背水、扫地、砍柴。为了这些好小伙子当中的一个,她多少个夜晚没有睡安稳!她给他唱过宛转的歌,送过深情的眼神,塞过自己绣的荷包,可是,那个兵似乎什么都不懂。这叫她又气又惭,这是些什么人啊!后来,她才明白,他们是有纪律的。但她一直想念他们。

【高三语文】江苏省泰州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开学语文调研试卷

【高三语文】江苏省泰州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开学语文调研试卷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度检测(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诞生于五四时期的新诗,关于“大和小”的争论一再出现:新诗应该介入历史现实的“大”呢,还是独抒性灵的“小”?诗歌有宏大之美,也有细小之美。

杜甫《登高》《望岳》可谓宏大,《客至》《见萤火》当属细小。

诗可以微小,细小,但不能狭小,渺小;诗可以重大,宏大,但不能空大,疏大。

诗无论大小,都要植根于诗人自我的生命体验之上。

正大是杜甫诗歌的重要特点。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就是因为与天下兴亡密切相关。

写社稷安危的,天下大事的,皇帝大臣的,边关战事的,这些叙述不可谓不大,但又绝不超出他个人的生命体验。

“国破山河在”“烽火连三月”大,但“泪”“心”“家书”“白头发”“不胜簪”这些都是切切实实的小。

杜诗不管走多远,看多广,探多深,最后都能回落到灵与肉。

他那些隐逸的、非介入的抒写,萤火、蚂蚁、桃树、古柏、新松,不可谓不小,但它们会与诗人的生命密切联系在一起,物中有人,融入自己的感情,这是他能以小见大的秘密。

因此,诗的大小并不以题材论。

并非写国家、写社会、写世界就大,也并非写个人、写身体、写日常生活就小。

诗的大小关键还在思想境界。

(摘编自师力斌《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诗歌对新诗的启示》) 材料二:“风骨”在刘勰的阐释中,主要指作品中蕴含的精神气质和文辞气韵。

此后,“风骨”既含有道德修养、人格气质方面的内涵,亦成为诗歌辞章的一种审美标准,被盛唐诗人所崇尚与延续。

在历史的变迁中,“风骨”不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

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界充斥着低俗、粗俗、媚俗之作,这样的诗作缺乏“风骨”。

因此,新诗急需反躬自省,重新建构“风骨”,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诗歌气韵。

继承与发扬风骨的关键在于诗人要有风骨,具体而言则是指诗人应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

诗人应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情怀,应有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家国情怀,应有王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正气。

2021年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2021年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2021年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考古研究中发现,在古代,造成人类非正常死亡的原因有很多,很复杂,主要可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

自然因素一般是指那些剧烈、不可抗拒的自然运动造成的伤害,这在考古发现中也屡见不鲜。

最著名的当属罗马庞贝古城遗址和中国青海民和喇家遗址。

社会文化因素造成的人类非正常死亡也有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是社会暴力冲突所造成的死亡和社会文化习俗造成的死亡。

这些非正常死亡一般会在人类遗骸上留下可观测的痕迹,例如骨折、创伤、骨骼非正常失踪。

此外,还有一种非正常死亡现象,与自然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可能都有关系,在考古中也很常见,却难以通过遗骸研究得以确认,这就是瘟疫。

瘟疫考古线索难以发现。

瘟疫类型多种多样,引发的原因也各有不同。

有的是天气原因造成的,有的因环境破坏加剧了瘟疫的流行,有的是不合格的医疗卫生造成的,有的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具有社会性和自然因素双重属性。

也有一些瘟疫的流行与密切接触动物有关,可分为被动性接触和主动性接触。

瘟疫在中国史料中早有记载,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瘟疫及其治疗的记载。

《周礼·天官·冢宰》记载:“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

”《吕氏春秋·季春纪》记载:“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

”这说明当时对瘟疫的认识已达到了一定水平,认为瘟疫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原因之一是时令之气的不正常,是由“非时之气”造成的。

瘟疫除了造成人口的非正常大量死亡,还可能造成社会和文化的大动荡和大变迁。

历史上人群的大迁徙和文化的交替背后,都可能有瘟疫的影子。

许多朝代的更迭和战争的爆发背后都有瘟疫的影响。

尽管瘟疫爆发的记载不断出现,造成的后果严重至极,但在考古发现中却鲜有发现和报道。

究其原因,除了考古发掘本身具有的偶然性之外,缺乏对考古发现的准确解读也是重要原因。

2021泰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语文试题

2021泰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语文试题

2021泰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语文试题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轶事/卷帙浩繁旖.旎/倚.马可待贮.藏/凝神站立..B.狭.隘/挟.山超海拾掇/缀.文成篇契.约/锲.而不舍C.赡.养/瞻.前顾后龃.龉/含英咀.华脉络/恪.尽职守D.案牍./买椟还珠栈.桥/践.约守诺酝酿/琳琅满目2.下列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3月份,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先后对苹果公司售后服务的“双重标准”提出质疑,这让苹果公司陷入了入华以来最大的舆论危机。

B.专家提醒,人感染H7N9禽流感起病的48小时内能够服用达菲进行治疗是有效的,而以为服用板蓝根能预防禽流感的观点存在误区。

C.青歌赛通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断创新,已成为普及音乐知识、发觉和推出声乐人才、引领和推动中国声乐事业进展繁荣的重要舞台。

D.关于“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各地旅行景点门票是否涨价的问题,国家旅行局新闻发言人在近期召开的信息公布会上已予以确认。

3.下面这段文字是从哪三个方面指出儒、道“离异而对立”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

(4分)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

一个入世,乐观进取;一个出世,消极退避。

假如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

假如前者由于以其狭隘有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

4.下面是一位高三学生毕业时写给自己老师的一封信。

请从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等角度加以修改。

(5分)敬爱的老师:您好!您渊博的知识启发我的聪慧,您关怀的目光滋润我的心田,我的人一辈子一直受到您亲切话语的鼓舞。

我的成长离不开您无微不至的尽心培养。

……尽管我毕业了,但您永久是我的老师,您的教诲将永久铭刻在我的内心。

2021年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完成下列有关《老人与海》的各题。

鲨鱼的来袭并不偶然。

它是从深水里游上来的,因为黑云状的鱼血沉积下来,散布在一英里深的海里。

鲨鱼上来得那么快,毫无预兆地划破蓝色的海水,出现在太阳底下。

随后,它又回到水里,捕捉到血腥味,开始顺着小船和鱼的航道游来。

有时候,鲨鱼会找不到气味,但又会重新捕捉到它,也许不过是蛛丝马迹,鲨鱼却会游得很快,紧追上去。

这是一条很大的灰鲭鲨,生来游得跟海里最快的鱼一样快。

除了鱼嘴,浑身都很漂亮。

它的背像箭鱼的背那么蓝,肚皮为银色,鱼皮光滑漂亮。

它的体态像箭鱼,就是那张大嘴不一样。

这时它嘴巴紧闭,贴着水面游得很快,高高的背鳍刀子一般在水里穿行,毫不抖动。

在紧闭的双唇里,八排牙齿向内倾斜。

这不是大多数鲨鱼常见的金字塔形牙齿,样子倒像卷成爪子模样的人的手指。

它的牙齿跟老人的手指差不多长,两侧有着像剃刀般锋利的刀口。

这种鱼生来就是捕食海里所有鱼的,速度那么快,体格那么强壮,又是全副武装,所以没有其他敌人。

现在,它闻到了新鲜的血腥味,便开始加速,蓝色的背鳍划破了海水。

老人看着鲨鱼过来,知道它天不怕地不怕,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一边看着鲨鱼靠近,一面准备好鱼叉,把绳子系紧了。

可是绳子太短,缺了一截,就是割下来捆鱼的那一截。

老人脑子清醒好使,决心很大,却不抱什么希望。

好景不长,他想。

瞧着鲨鱼逼近,他看了看那条大鱼。

也许这只是一场梦,他想。

我不可能阻止它攻击我,但也许我能逮住它。

登土鲨(原文为西班牙语,此处为音译,用于称呼灰鳍鲨),他想。

叫你妈倒霉。

鲨鱼快速靠近船尾,在袭击大鱼的时候,老人见它张开大嘴,眼睛怪怪的,牙齿咔嚓一声插进鱼尾上方的鱼肉。

鲨鱼的头钻出水面,背也露了出来,老人听见鲨鱼撕开大鱼皮肉的声音,他把鱼又猛地往下刺向鲨鱼头部,插进两眼之间那条线与从鼻子笔直往后的那条线的交点上。

其实那些线是不存在的。

江苏省泰州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泰州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泰州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辗转迂回间,我忽然明白,我看到的,其实都是时间,的展品,其实都只是时间的各种幻象.只有经历过时间,后,其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才被保留下来,或者,再往遥远的将来想一想,最终,这些有幸保留下来的展品或许也会。

A. 形形色色洗心革面风流云散B. 形形色色洗尽铅华烟消云散C. 形神兼备洗尽铅华风流云散D. 形神兼备洗心革面烟消云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本题中,形神兼备:指书法和雕塑绘画作品,不但有美妙的形态且有神韵;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种类很多。

此处指花展品种类多,故用:形形色色。

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改过自新;洗尽铅华:洗掉伪装世俗的外表,不施粉黛,不藏心机,具有清新脱俗、淡雅如菊的气质。

前文有“只有经历过时间”,此处有洗掉伪装世俗的外表之义,应用“洗尽铅华”。

烟消云散:比喻事物消失无余;风流云散:比喻原来在一起的人四下离散。

此处形容“这些有幸保留下来的展品”,应用“烟消云散”。

故选B。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切忌望文生义。

第二,辨析感情。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下列各句诗文所对应的不恰当的一项是A. 七条丝上寄深意,涧水松风生十指一一古琴B. 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答案不全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答案不全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1-2022学年度学情调研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大多数人的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真与美就一了。

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而是把美的价值提高,达到与真的程度。

A.观点内含劳燕分飞同日而语B.观念涵义天南海北平分秣龟C.理念涵养南辕北辙相提并论D.心目内涵分道扬镳分庭抗礼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竞赛过后,教练期望大家重整旗鼓....,连续以昂扬的士气、兴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的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楚、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乐观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在大力研制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将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终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将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己经成为一个不行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供应了极大的便利。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依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為了培育同学关怀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打算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同学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在互联时代,各领域进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快速进展和企业广泛收益。

D.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江苏省泰州市季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泰州市季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泰州市季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题画诗和咏画诗周金标顾名思义,题画诗是题于画面之诗,诗情画意,相得益彰,这是狭义的题画诗。

但“题”字亦有品评之意,后人在讨论题画诗时,较多使用广义的内涵,将品评画作之诗和题于画面之诗统称为题画诗,其实这是不妥的。

确切地说,品评画作之诗应当称为咏画诗,它与题于画面的题画诗有诸多区别,不可不辨。

唐宋时期的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等,写作了大量歌咏绘画的诗作,沈德潜认为杜甫对题画诗有首创之功,他在《唐诗别裁集》中说:“(杜甫)题画诗开出异境,后人往往宗之。

”但杜甫等人的诗歌并未真正题于画面,只是咏画诗。

现存题画诗真迹最早的大概是宋徽宗赵佶的作品,其《芙蓉锦鸡图》《腊梅山禽图》空白处各题有绝句一首,但这在宋代也是偶一为之罢了。

文人画兴盛于元代,文人而兼画家,自画自题,题画诗随之而兴。

唐宋以来诗画分途的局面,在元代尤其是元末彻底改观。

到了明清,题画诗进入繁荣期,几乎是无画不题,数量之多,远超唐宋。

咏画诗一般采取尊题手段,赞美画作,以逼真传神为最高境界。

杜甫咏画就常常以画为真,疑画物为真物,又用真物衬托画物,渲染画物的逼真效果。

如《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悄然坐我天姥下,耳边已似闻清猿”,这种手法为后人继承,如黄庭坚《题宗室大年画二首》其二:“水色烟光上下寒,忘机鸥鸟恣飞还。

年来频作江湖梦,对此身疑在故山。

”也是疑画作真,忘情赞美。

咏画诗一般从画外入题,逐渐过渡到画面,表明观画缘起和自己的观众身份,否则显得突兀,易致读者茫然不知所云。

如杜甫《画鹘行》“高堂见生鹘”,苏轼《王维吴道子画》“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等,或开门见山,或旁敲侧击,亮出自己观画者的身份。

此后对画面或作精细描写,或作概要提示。

而题画诗直接题于画面,两者水乳交融。

咏画诗和题画诗一般均描写画意,借画言志,但在内容方面有所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度检测(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诞生于五四时期的新诗,关于“大和小”的争论一再出现:新诗应该介入历史现实的“大”呢,还是独抒性灵的“小”?诗歌有宏大之美,也有细小之美。

杜甫《登高》《望岳》可谓宏大,《客至》《见萤火》当属细小。

诗可以微小,细小,但不能狭小,渺小;诗可以重大,宏大,但不能空大,疏大。

诗无论大小,都要植根于诗人自我的生命体验之上。

正大是杜甫诗歌的重要特点。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就是因为与天下兴亡密切相关。

写社稷安危的,天下大事的,皇帝大臣的,边关战事的,这些叙述不可谓不大,但又绝不超出他个人的生命体验。

“国破山河在”“烽火连三月”大,但“泪”“心”“家书”“白头发”“不胜簪”这些都是切切实实的小。

杜诗不管走多远,看多广,探多深,最后都能回落到灵与肉。

他那些隐逸的、非介入的抒写,萤火、蚂蚁、桃树、古柏、新松,不可谓不小,但它们会与诗人的生命密切联系在一起,物中有人,融入自己的感情,这是他能以小见大的秘密。

因此,诗的大小并不以题材论。

并非写国家、写社会、写世界就大,也并非写个人、写身体、写日常生活就小。

诗的大小关键还在思想境界。

(摘编自师力斌《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诗歌对新诗的启示》) 材料二:“风骨”在刘勰的阐释中,主要指作品中蕴含的精神气质和文辞气韵。

此后,“风骨”既含有道德修养、人格气质方面的内涵,亦成为诗歌辞章的一种审美标准,被盛唐诗人所崇尚与延续。

在历史的变迁中,“风骨”不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

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界充斥着低俗、粗俗、媚俗之作,这样的诗作缺乏“风骨”。

因此,新诗急需反躬自省,重新建构“风骨”,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诗歌气韵。

继承与发扬风骨的关键在于诗人要有风骨,具体而言则是指诗人应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

诗人应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情怀,应有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家国情怀,应有王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正气。

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华诗魂”的艾青一生心系大堰河那样的劳苦大众,曾写出《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忧国忧民的诗作,这正是使命感与责任心的体现,是中国风骨在现代诗人身上的延续。

然而当下许多诗人沉溺于写“小我”的日常琐碎、鸡毛蒜皮,缺乏时代风骨,究其原因在于缺乏作为诗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

其次,诗歌在内涵上需要建构中国风骨。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虽然不少诗歌在内容上所呈现的是自恋与矫情的“小我”情绪,成为日常生活的流水账记录,轻浅琐碎,没有思想、内涵和意义,但是,艾青《我爱这土地》一诗中浓厚的家国情怀,曾卓《悬崖边的树》一诗中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食指《相信未来》一诗中蕴含的坚定信念,吉狄马加《我,雪豺...》中对人类生态、人与自然关系的忧虑,正是现代风骨的典型特征。

新时代的新诗需要延续中国风骨的血脉,创作出充满正气、具有崇高感的佳作,建构新时代的诗歌风骨。

此外,新诗在语言文辞方面亦需要有“风骨”。

刘勰认为:“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

”这句话清楚地阐释了“风骨”与“辞采”之间的密切关联。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诗作不讲究文辞,直白浅近,“风骨”荡然无存。

跳跃性、非逻辑性、写意性、含蓄、凝练、雅致等作为诗歌语言的特质,需要新诗语言在不断的锤炼和打磨中形成。

唯其如此,新诗才能传达出内在的精神风骨和新时代气韵。

(摘编自罗小风《新时代诗歌需要中国风骨》) 材料三: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变”是新诗的根本。

一些论者认为,新诗的新,就在于它对旧诗的瓦解,新诗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变化的艺术。

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

新诗的“变”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

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

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永远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

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

重新尊重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振衰起敝的前提。

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以家国为上。

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纯净内向的李商隐,哀婉悲痛的李煜,愁思满怀的纳兰性德,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

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常常是和对家国兴表的关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忧国恤民的诗作为大手笔。

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

在现代社会,尽管现实多变,艺术多姿,但这个“常”是难以违反的,是优秀的新诗作品必须尊重的“常”。

诗之为诗,在审美标准上也有一些必须尊重的“常”。

以为新诗没有艺术标准,无限自由,是一种危害很大的说法。

凡艺术皆有限制,皆有法则。

歌德在《自由和艺术》中说:“在限制中才能显出身手,只有法则能给我们自由。

”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审美要义就是诗对形式感和音乐性的寻求。

从古朴典雅的《诗经》和汪洋恣肆的《禹骚》开始,乐府诗、绝句、律诗、词曲都离不开和音乐的联姻。

注重听觉,注重吟诵,因而注重格律,这是中国古诗的“常”。

徐志摩在他的《翡冷翠的一夜》中加强了形式感和音乐性,闻一多认为这是徐诗“一个绝大的进步”。

形式感和音乐感,这是评判优秀的新诗作品的基本标准。

新诗,新其形式需是诗。

在“变”中继承“常”是非常重要的。

(摘编自吕进《新诗的“变”与“常”》)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杜甫诗歌之所以能以小见大,是由于他能将小的题材与自己的生命体验密切联系在一起。

B.新诗重新建构“风骨”,要讲究文辞,重视“辞采”,在锤炼和打磨中形成诗歌语言应有的特质。

C.古代诗人虽然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创作时总把咏叹个人命运和关注家国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

D.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认为新诗创作不能脱离传统,而应继承古典诗歌中蕴含的文化精神。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杜甫的诗歌创作实践给新诗创作以启示,诗歌的大小关键在于思想境界,不在于诗歌题材的大小。

B.如果诗人本身没有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其诗歌作品就会低俗、粗俗、媚俗,缺乏时代“风骨”。

C.现代社会现实多变,艺术多姿,诗人要写出优秀的作品,必须传承古典诗歌中以家国为上的诗歌精神。

D.新诗创作不能无限自由,应有一定的限制和法则,要把注重格律,讲求形式感和音乐感作为基本标准。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 分) ( )A.“任何继承都是批判性继承,继承都是为了发展,都是为了改变当今世界的诗歌格局和面貌。

B.“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责任在肩,道义在胸,他的作品应该与时代紧密相连,与家国唇齿相依。

”C.“形式和内容并不是对立的,诗歌思维的跳跃性往往正是靠节奏的跳跃顿挫这个外在形式来凸现的。

”D.“汉语之有平仄,是现实,也是优势。

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优势,使我们的诗歌更加接近于音乐。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新诗创作对当代诗人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

(6 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工(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高贵的清贫徐贵祥油莱花开时节,我们来到方志敏的故乡一湖塘村。

此处是个宜居的山坳,四面环山,一幢阔大而又古色古香的木楼坐落在山根处,旁边是两汪平静的水塘。

这就是方志敏故居。

一路上,不时听到当地朋友介绍方志敏家族的历史,有几个年轻女子,还眉飞色舞地说方志敏是她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据说,方志敏身高1米82,高大俊朗,才华横溢自不必说,在担任闽渐皖赣苏维埃主席的时候,身穿白色西装,骑一匹白色骏马,当真是白马子的标志性装束。

是的,方志敏有阔绰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事实上,回顾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些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大都有殷实的家境,他们不缺吃穿,不乏体面的生活,可是他们放弃了,因为信仰,因为要革命,因为要建设可爱的中国。

他们放弃了富裕的物质生活,追求着精神上的高贵。

从他们的手里经过的财富成千上万,可是他们自己,却往往连一个铜板也没有。

并不是每个人都配得上“清贫”这个字眼的,仅仅身无分文,还不是清贫。

清贫是一种境界,只有精神高贵的清贫才是真正的清贫。

方志敏的故事很多,散珠碎玉一般遗落在闽浙皖赣的山水草木之间。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 还是在他被俘之后,国民党屡次派出高官劝降,甚至蒋介石亲自出面许以高官厚禄,均被方志敏在谈笑中拒绝。

我们后来从各种渠道看到的方志敏,戴着镣铐,神色泰然自若。

在方志敏创立的闽浙皖赣苏维埃根据地首府葛源,我看到一张方志敏身穿军装挥手告别的照片,那是在他率部北上抗日的前夕,在葛源的枫林村,那个高高举过头顶、直直指向天空的手势,让我好像明了,为什么那么多女孩子说方志敏是她们的梦中情人。

那个手势沉稳、自信、决绝,释放出一个男人、一个具有骑士精神的革命者勇敢无畏的力量。

那一瞬间,我对身边的朋友说,方志敏不仅是一位革命英雄,也是一个贵族。

这个当年才30多岁的年轻人,在闽浙皖赣四省交界的地方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发行货币,兴办学校,开设医院,还构建了股市,这一切都是超前的。

他是按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经营着他的根据地,让那里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那时候的方志敏,掌管着闽浙皖赣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可谓一言九鼎,从他手里经过的真金白银不在少数,可是,在“方志敏式”的苏维埃政府内,节俭却蔚然成风,连铅山县委买了12 元黄烟,都受到严厉的批评,被挖苦为“好阔气的铅山县委”。

回想小学时代读过的《清贫》,我突然发现那个时候我并没有真正读懂,不,几十年后仍然没有读懂。

放眼望去,如今在心里再默默地诵读那些文字,似乎从字里行间领略到另一种风景。

北上部队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减,在生死考验的关头,方志敏拒绝脱离部队,拒绝逃生,坚持和同志们战斗在一起,后因叛徒出卖,在藏身的柴堆里被俘。

在敌人的刺刀下面,这个命悬一线的囚徒,就像个调皮的孩子,居高临下地打量着因为搜不到铜板而失望的士兵,冷静地看着他们的眼神和表情,甚至还有几分幸灾乐祸:“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

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齿冷三天?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尽管多少年过去了,我至今仍然记得英国作家伏尼契的小说《牛虻》中的那个情节,作为革命者的牛虻亚瑟被执行枪决的前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