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润滑油添加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Hemfindez
4)纳米硫化物 此类添加剂包括如MoS:、ZnS等纳米粒子. 5)纳米硼系化合物 此类添加剂包括如硼酸钙、硼酸镁、硼酸钛、硼酸 铜等. 6)纳米稀土化合物 纳米稀土化合物包括LaF,、CeF,等纳米粒子. 7)高分子纳米微球 高分子纳米微球主要包括聚苯乙烯(Ps)纳米微 球、具有核-壳结构的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s/PMMA)纳米微球等. 1.2纳米润滑添加剂的分散稳定性研究 无机纳米粒子油溶性差。一般是靠分散剂的作用 或借助强力搅拌、超声分散将纳米粒子分散在基础油 中.但是由于纳米粒子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表 面活性大、吸附作用强的特点、有强烈的不稳定性,因 此纳米材料在润滑油中的分散及稳定成为限制其在 润滑油添加剂中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研究人员采用 了多种方法消除纳米粒子的团聚现象,并取得了一定 的进展. 科研人员采用钦偶联剂对纳米金刚石粉和石墨 进行改性处理,能够得到表面具有亲油单分子膜的纳 米颗粒用作润滑油添加刺.研究表明,纳米微粒的表 面改性能显著改善其在润滑油中的悬浮稳定性,表面 改性的纳米微粒和多功能复合润滑油添加剂复配体 系具有优异的抗磨减摩性和很高的承载能力15 J. 采用乳状液合成后相转移法,使制备的纳米粒子 从水相转到油相,是解决纳米粒子在润滑油中的分散 稳定性问题的途径之一.上海海事大学顾彩香等一3选 择吐温-20,吐温-60,司班・20和聚醚作为表面活性
子.
:2:1:1的比例搅拌均匀,使含CeO:和CaCO,纳米粒 子混合液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得到显著的提高.研究还 发现聚醚可大大提高混合液的稳定性.张淑霞等‘”研 究了TiO:的无机包覆,在TiO:表面包覆一层保护膜, 使之与周围介质之间形成一道屏障,从而降低TiO: 的光化学活性,有利于提高TiO,的分散性、耐候性、 抗粉化性.当然,选择表面活性剂不仅要考虑其油溶 分散性,还要考虑表面活性剂解吸后在油中要有良好 的摩擦学性能.目前采用的表面修饰剂主要有:二烷 基二硫代磷酸(DDP),烷基磷酸醋,硬脂酸,油酸, EHA和含N有机化合物等‘”. 1.3纳米添加剂的摩擦学行为研究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外的科研人员对纳米 材料在摩擦学上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下面 介绍从抗磨减摩性能和极压性能两个方面的进展. 1.3.1摩擦性能
作者简介:朱光耀(1981・)。男,硕士生.研究方向:摩擦学和轮机修造.
30第二期2009年技术篇
万方数据
剂。且把吐温-20、吐温-60、司班-20和聚醚按质量比2 1纳米材料在润滑体系中的应用 1.1纳米润滑添加剂的分类。40 目前用作润滑添加剂研究的纳米材料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类: 1)纳米金属单质粉体 纳米金属单质粉体主要包括纳米铜、纳米铅、纳 米锡、纳米锌等. 2)纳米碳材料及其衍生物 此类粉体中以富勒烯C∞、纳米金刚石、纳米石 墨、碳纳米管最具代表性. 3)纳米氧化物 此类添加剂包括如Fe,0.、PbO、TiO:等纳米粒
2
化合物,提高石墨在摩擦表面的附着力而形成复合 膜;胡泽善等‘驯认为硼酸铜颗粒在摩擦表面发生摩 擦化学反应,生成了由B:O,及FeB等组成的表面保 护膜.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为纳米颗粒在摩擦作用、摩 擦化学作用和摩擦电化学作用下,摩擦副与润滑材料 之间产生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从而在摩擦表面上形 成保护膜,起到抗磨减摩作用;刘维民嵋¨认为由于在 摩擦过程中形成了纳米颗粒沉积膜以及由润滑剂活 性元素同金属摩擦副表面相互作用生成的摩擦化学 反应膜,二者组成复合边界润滑膜,从而有效地提高 润滑剂的摩擦学性能. 2.3修复作用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由于纳米粒子粒径小。在压应力的 作用下易于沉积于磨损表面微观缺陷区域.从而对磨 损表面起到修复作用.(1)如CuS纳米颗粒一引等极细 的纳米颗粒可以填充在工作表面的微坑和损伤部位; (2)郭延宝等圳人提出如果摩擦磨损的零件某项指 标能够反映其新旧程度。并且在添加修复剂后其旧态 指标向新态指标转变,那么就可判定修复剂有自修复 效果.卓洪等圳在这个观点下做了以下实验:利用高 精度液压式往复试验机研究了纳米羟基磷酸钙、纳米 二氧化钛、纳米氮化钛三种纳米添加剂润滑条件下 GCrlS/45钢对摩时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扫描电子 显微镜和EDX能谱对磨斑进行了微观分析.并得到 了如下的结论.a.纳米润滑添加剂可以降低摩擦副摩 擦因数和材料磨损量,表现出优良的抗磨损性能.b. 三种纳米添加剂具有不同的自修复机制.其中,纳米 羟基磷酸钙和纳米二氧化钦的修复机制主要为铺展 成膜自修复,而纳米氮化钛为铺展成膜自修复和原位 摩擦化学自修复并存;c.纳米氮化钛的自修复效果最 佳,纳米二氧化钛的自修复性能最差. 3纳米润滑油添加剂在环保方面的作用 金属纳米添加剂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体现在它 所具有的如下优点:当存在化学腐蚀气氛、油中有害 杂质或酸性蒸汽时,金属纳米微粒形成的摩擦表面膜 还起到一个隔绝保护的作用.金属微粒良好的导热性 可保证高速运动时摩擦热的快速散发,摩擦界面不会 产生过热.纳米金属微粒膨胀系数与摩擦副材料接 近,使得摩擦零件不会由于温度升高而导致公差显著 变化.金属添加剂一般不含重金属,因此润滑油的排 放物不会带来环境污染. CaCO,纳米粒子作为金属清净剂,能够在金属表 面吸附,溶解极性物质及固体污染物质,并将它们有
the environment is summarized.The tribology
aFe
mechanism
thefuture
of rfftlto-
additives in lubricants
put
forward.
Key words:nanophase materials;additive;tribology pegrormance;tribology mechanism
Application status and prospect of
ZHU Guang—yao,ZHU
NM oil dope additive
Gui-jun
Guan-jun,GU
Cai-xiang,LI Wei,TIAN Xiao・yu,JI
(College of Memhant Marine,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Shanghai 200135。china)
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
长期计划。“.由于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高扩散 性、易烧结性、熔点低、硬度大等特性。所以将纳米粒 子作为添加剂应用于润滑油中,会以不同于传统添加 剂的作用方式起到减摩抗磨效果.这种新型润滑材料 不但可以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易剪切的薄膜降低摩 擦因数,而且还能对摩擦表面进行一定程度的填补和 修复,起到自修复作用一1.因此,纳米润滑油添加剂具 有突出的抗极压性能和优异的抗磨性,较好的润滑性 能,适合在重载、低速、高温下工作.应用纳米材料添 加剂,对摩擦后期摩擦因数的降低可起到决定性作 用,解决了常规载荷添加剂无法解决的问题. 论文总结和探讨纳米材料在润滑油中的分散稳 定性及应用现状、纳米添加剂的润滑机理,并对纳米 润滑材料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纳米润滑油添加剂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朱光耀,
朱冠军, 顾彩香,
李
伟,
田晓禹,
吉桂军
(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上海200135)
摘要:纳米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荆,因其具有优异的减摩、抗磨性能表现出了广阔的应用 前景.介绍了纳米添加剂在润滑油中的分散稳定性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了纳米添加剂在润滑 油中的应用和在环保中的作用,探讨了纳米润滑油添加剂的抗磨减摩机理,展望了未来纳米添 加剂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纳米材料;添加剂;摩擦学性能;摩擦机理 中图分类号:TE6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354(2009)0243030-04
纳米润滑油添加剂的作用机理 纳米润滑材料作为添加剂具有明显的减摩抗磨
Battez等。圳将CuO,lyalphaolefin(pa06)中,并研究 其摩擦学性能,发现质量分数为0.5%的ZrO:和ZnO 润滑油表现出最好的摩擦学行为,展现出最高的抗磨 减摩价值.而含氧化铜粒子的纳米润滑油,当质量分 数为2%时表现出最好的协同效应和最低的摩擦效 果.赵修臣等‘”。在四球机上考察了添加不同体积分 数的Sn纳米粒子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以添加纳米 Sn粒子的润滑油进行摩擦试验时,当添加的体积分 数在0.025%-1.5%之间时,对应的磨斑直径和摩擦 力均低于基础油的磨斑直径和摩擦力,尤其当添加体 积分数为0.1%的纳米Sn粉时,磨斑直径和平均摩 擦力均达到最小值;其中,摩擦力为2.36N,比基础油 的摩擦力降低了16.64%,而磨斑直径为0.47turn,比 基础油摩擦时的磨斑直径降低了38.4%.刘仁德 等¨刈的研究结果说明,经过表面改性的纳米铜粒子 能够有效地改善基础油的摩擦学性能.在26。白油中, 当纳米铜添加剂的质量分数为5.O%时,其磨斑直径 值最小,为基础油的76.6%;添加剂含量减少时,磨 斑直径值略有增加,但均小于基础油的磨斑直径,说 明纳米铜有良好的抗磨能力.陈爽等“引把油酸修饰 PbS纳米粒子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可以明显提高基础 油的减摩能力,而且摩擦因数随着负荷的增大略有减 小趋势,当负荷为300N时,可以使基础油摩擦因数降 低33%,而纯液体石蜡润滑下,不同的负荷时摩擦因 数基本保持不变. 1.3.2极压性能
技术篇2009年第二期
31
万方数据
李庆柱等。1川将粒径为20-30hm的La:O,粒子加 入到500SN的基础油中.使润滑油具有优异的极压性 能.当添加的粒子质量分数为0.8%时,P。值提高了 40.8%.郭志光等H4。的研究表明有机钼及其复合纳 米润滑添加剂对于钢/钢摩擦副具有优异的抗磨减摩 作用,并具有良好的抗极压性能.用N68ME添加剂 时,其P。值达到1250N,经过2h后摩擦副的磨损量 几乎为0.张志梅等”纠将粒径为20-30nm的铜或锡加 人到QD30润滑油中,润滑油的极压性能有所提高, 如把纳米铜与纳米锡一起加入,润滑油的极压性能提 高更加显著.董凌等H刮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合成的 SiO:/MgO复合纳米粒子添加剂具有优良的极压抗磨 减摩性,其添加量在500SN基础油中有一最佳值.当 添加质量分数大于10%时。四球试验后钢球的磨斑 直径最小,P。值最高.
of the research in the dis・
nanoadditives in the pro- development
persibility and stability of nanoaddhives in lubricants is
tect
introduced.The啦‘of the
is discussed.And
随着纳米技术的持续进展,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应 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纳米润滑材料作为有望率先得 到大规模应用的品种之一,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 注.如美国的“国家纳米技术计划(NNI)”中将设计和 制造能进行自修复的纳米材料作为可能取得突破的
收稿日期:2008一10-14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项目(06F7啪8);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J50603)
0引言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 米尺度范围内,或由纳米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由 于纳米材料具有界面与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小 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赋予了其不同于传统 材料的各种独特性能,使其具备了特殊的光学、热学、 磁学、力学以及化学方面的特殊性能,从而使它在光 吸收、光电转换、传热、磁记录、催化、燃料、涂料等方
Abstract:The narwparticles
wear
are
med珊the additive f17,the lubrieants
for t船ir
excellent
anti-friction&anti-
properties,and have
a
good
future
application.In this paper,the development
4)纳米硫化物 此类添加剂包括如MoS:、ZnS等纳米粒子. 5)纳米硼系化合物 此类添加剂包括如硼酸钙、硼酸镁、硼酸钛、硼酸 铜等. 6)纳米稀土化合物 纳米稀土化合物包括LaF,、CeF,等纳米粒子. 7)高分子纳米微球 高分子纳米微球主要包括聚苯乙烯(Ps)纳米微 球、具有核-壳结构的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s/PMMA)纳米微球等. 1.2纳米润滑添加剂的分散稳定性研究 无机纳米粒子油溶性差。一般是靠分散剂的作用 或借助强力搅拌、超声分散将纳米粒子分散在基础油 中.但是由于纳米粒子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表 面活性大、吸附作用强的特点、有强烈的不稳定性,因 此纳米材料在润滑油中的分散及稳定成为限制其在 润滑油添加剂中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研究人员采用 了多种方法消除纳米粒子的团聚现象,并取得了一定 的进展. 科研人员采用钦偶联剂对纳米金刚石粉和石墨 进行改性处理,能够得到表面具有亲油单分子膜的纳 米颗粒用作润滑油添加刺.研究表明,纳米微粒的表 面改性能显著改善其在润滑油中的悬浮稳定性,表面 改性的纳米微粒和多功能复合润滑油添加剂复配体 系具有优异的抗磨减摩性和很高的承载能力15 J. 采用乳状液合成后相转移法,使制备的纳米粒子 从水相转到油相,是解决纳米粒子在润滑油中的分散 稳定性问题的途径之一.上海海事大学顾彩香等一3选 择吐温-20,吐温-60,司班・20和聚醚作为表面活性
子.
:2:1:1的比例搅拌均匀,使含CeO:和CaCO,纳米粒 子混合液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得到显著的提高.研究还 发现聚醚可大大提高混合液的稳定性.张淑霞等‘”研 究了TiO:的无机包覆,在TiO:表面包覆一层保护膜, 使之与周围介质之间形成一道屏障,从而降低TiO: 的光化学活性,有利于提高TiO,的分散性、耐候性、 抗粉化性.当然,选择表面活性剂不仅要考虑其油溶 分散性,还要考虑表面活性剂解吸后在油中要有良好 的摩擦学性能.目前采用的表面修饰剂主要有:二烷 基二硫代磷酸(DDP),烷基磷酸醋,硬脂酸,油酸, EHA和含N有机化合物等‘”. 1.3纳米添加剂的摩擦学行为研究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外的科研人员对纳米 材料在摩擦学上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下面 介绍从抗磨减摩性能和极压性能两个方面的进展. 1.3.1摩擦性能
作者简介:朱光耀(1981・)。男,硕士生.研究方向:摩擦学和轮机修造.
30第二期2009年技术篇
万方数据
剂。且把吐温-20、吐温-60、司班-20和聚醚按质量比2 1纳米材料在润滑体系中的应用 1.1纳米润滑添加剂的分类。40 目前用作润滑添加剂研究的纳米材料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类: 1)纳米金属单质粉体 纳米金属单质粉体主要包括纳米铜、纳米铅、纳 米锡、纳米锌等. 2)纳米碳材料及其衍生物 此类粉体中以富勒烯C∞、纳米金刚石、纳米石 墨、碳纳米管最具代表性. 3)纳米氧化物 此类添加剂包括如Fe,0.、PbO、TiO:等纳米粒
2
化合物,提高石墨在摩擦表面的附着力而形成复合 膜;胡泽善等‘驯认为硼酸铜颗粒在摩擦表面发生摩 擦化学反应,生成了由B:O,及FeB等组成的表面保 护膜.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为纳米颗粒在摩擦作用、摩 擦化学作用和摩擦电化学作用下,摩擦副与润滑材料 之间产生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从而在摩擦表面上形 成保护膜,起到抗磨减摩作用;刘维民嵋¨认为由于在 摩擦过程中形成了纳米颗粒沉积膜以及由润滑剂活 性元素同金属摩擦副表面相互作用生成的摩擦化学 反应膜,二者组成复合边界润滑膜,从而有效地提高 润滑剂的摩擦学性能. 2.3修复作用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由于纳米粒子粒径小。在压应力的 作用下易于沉积于磨损表面微观缺陷区域.从而对磨 损表面起到修复作用.(1)如CuS纳米颗粒一引等极细 的纳米颗粒可以填充在工作表面的微坑和损伤部位; (2)郭延宝等圳人提出如果摩擦磨损的零件某项指 标能够反映其新旧程度。并且在添加修复剂后其旧态 指标向新态指标转变,那么就可判定修复剂有自修复 效果.卓洪等圳在这个观点下做了以下实验:利用高 精度液压式往复试验机研究了纳米羟基磷酸钙、纳米 二氧化钛、纳米氮化钛三种纳米添加剂润滑条件下 GCrlS/45钢对摩时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扫描电子 显微镜和EDX能谱对磨斑进行了微观分析.并得到 了如下的结论.a.纳米润滑添加剂可以降低摩擦副摩 擦因数和材料磨损量,表现出优良的抗磨损性能.b. 三种纳米添加剂具有不同的自修复机制.其中,纳米 羟基磷酸钙和纳米二氧化钦的修复机制主要为铺展 成膜自修复,而纳米氮化钛为铺展成膜自修复和原位 摩擦化学自修复并存;c.纳米氮化钛的自修复效果最 佳,纳米二氧化钛的自修复性能最差. 3纳米润滑油添加剂在环保方面的作用 金属纳米添加剂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体现在它 所具有的如下优点:当存在化学腐蚀气氛、油中有害 杂质或酸性蒸汽时,金属纳米微粒形成的摩擦表面膜 还起到一个隔绝保护的作用.金属微粒良好的导热性 可保证高速运动时摩擦热的快速散发,摩擦界面不会 产生过热.纳米金属微粒膨胀系数与摩擦副材料接 近,使得摩擦零件不会由于温度升高而导致公差显著 变化.金属添加剂一般不含重金属,因此润滑油的排 放物不会带来环境污染. CaCO,纳米粒子作为金属清净剂,能够在金属表 面吸附,溶解极性物质及固体污染物质,并将它们有
the environment is summarized.The tribology
aFe
mechanism
thefuture
of rfftlto-
additives in lubricants
put
forward.
Key words:nanophase materials;additive;tribology pegrormance;tribology mechanism
Application status and prospect of
ZHU Guang—yao,ZHU
NM oil dope additive
Gui-jun
Guan-jun,GU
Cai-xiang,LI Wei,TIAN Xiao・yu,JI
(College of Memhant Marine,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Shanghai 200135。china)
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
长期计划。“.由于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高扩散 性、易烧结性、熔点低、硬度大等特性。所以将纳米粒 子作为添加剂应用于润滑油中,会以不同于传统添加 剂的作用方式起到减摩抗磨效果.这种新型润滑材料 不但可以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易剪切的薄膜降低摩 擦因数,而且还能对摩擦表面进行一定程度的填补和 修复,起到自修复作用一1.因此,纳米润滑油添加剂具 有突出的抗极压性能和优异的抗磨性,较好的润滑性 能,适合在重载、低速、高温下工作.应用纳米材料添 加剂,对摩擦后期摩擦因数的降低可起到决定性作 用,解决了常规载荷添加剂无法解决的问题. 论文总结和探讨纳米材料在润滑油中的分散稳 定性及应用现状、纳米添加剂的润滑机理,并对纳米 润滑材料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纳米润滑油添加剂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朱光耀,
朱冠军, 顾彩香,
李
伟,
田晓禹,
吉桂军
(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上海200135)
摘要:纳米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荆,因其具有优异的减摩、抗磨性能表现出了广阔的应用 前景.介绍了纳米添加剂在润滑油中的分散稳定性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了纳米添加剂在润滑 油中的应用和在环保中的作用,探讨了纳米润滑油添加剂的抗磨减摩机理,展望了未来纳米添 加剂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纳米材料;添加剂;摩擦学性能;摩擦机理 中图分类号:TE6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354(2009)0243030-04
纳米润滑油添加剂的作用机理 纳米润滑材料作为添加剂具有明显的减摩抗磨
Battez等。圳将CuO,lyalphaolefin(pa06)中,并研究 其摩擦学性能,发现质量分数为0.5%的ZrO:和ZnO 润滑油表现出最好的摩擦学行为,展现出最高的抗磨 减摩价值.而含氧化铜粒子的纳米润滑油,当质量分 数为2%时表现出最好的协同效应和最低的摩擦效 果.赵修臣等‘”。在四球机上考察了添加不同体积分 数的Sn纳米粒子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以添加纳米 Sn粒子的润滑油进行摩擦试验时,当添加的体积分 数在0.025%-1.5%之间时,对应的磨斑直径和摩擦 力均低于基础油的磨斑直径和摩擦力,尤其当添加体 积分数为0.1%的纳米Sn粉时,磨斑直径和平均摩 擦力均达到最小值;其中,摩擦力为2.36N,比基础油 的摩擦力降低了16.64%,而磨斑直径为0.47turn,比 基础油摩擦时的磨斑直径降低了38.4%.刘仁德 等¨刈的研究结果说明,经过表面改性的纳米铜粒子 能够有效地改善基础油的摩擦学性能.在26。白油中, 当纳米铜添加剂的质量分数为5.O%时,其磨斑直径 值最小,为基础油的76.6%;添加剂含量减少时,磨 斑直径值略有增加,但均小于基础油的磨斑直径,说 明纳米铜有良好的抗磨能力.陈爽等“引把油酸修饰 PbS纳米粒子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可以明显提高基础 油的减摩能力,而且摩擦因数随着负荷的增大略有减 小趋势,当负荷为300N时,可以使基础油摩擦因数降 低33%,而纯液体石蜡润滑下,不同的负荷时摩擦因 数基本保持不变. 1.3.2极压性能
技术篇2009年第二期
31
万方数据
李庆柱等。1川将粒径为20-30hm的La:O,粒子加 入到500SN的基础油中.使润滑油具有优异的极压性 能.当添加的粒子质量分数为0.8%时,P。值提高了 40.8%.郭志光等H4。的研究表明有机钼及其复合纳 米润滑添加剂对于钢/钢摩擦副具有优异的抗磨减摩 作用,并具有良好的抗极压性能.用N68ME添加剂 时,其P。值达到1250N,经过2h后摩擦副的磨损量 几乎为0.张志梅等”纠将粒径为20-30nm的铜或锡加 人到QD30润滑油中,润滑油的极压性能有所提高, 如把纳米铜与纳米锡一起加入,润滑油的极压性能提 高更加显著.董凌等H刮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合成的 SiO:/MgO复合纳米粒子添加剂具有优良的极压抗磨 减摩性,其添加量在500SN基础油中有一最佳值.当 添加质量分数大于10%时。四球试验后钢球的磨斑 直径最小,P。值最高.
of the research in the dis・
nanoadditives in the pro- development
persibility and stability of nanoaddhives in lubricants is
tect
introduced.The啦‘of the
is discussed.And
随着纳米技术的持续进展,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应 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纳米润滑材料作为有望率先得 到大规模应用的品种之一,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 注.如美国的“国家纳米技术计划(NNI)”中将设计和 制造能进行自修复的纳米材料作为可能取得突破的
收稿日期:2008一10-14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项目(06F7啪8);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J50603)
0引言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 米尺度范围内,或由纳米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由 于纳米材料具有界面与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小 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赋予了其不同于传统 材料的各种独特性能,使其具备了特殊的光学、热学、 磁学、力学以及化学方面的特殊性能,从而使它在光 吸收、光电转换、传热、磁记录、催化、燃料、涂料等方
Abstract:The narwparticles
wear
are
med珊the additive f17,the lubrieants
for t船ir
excellent
anti-friction&anti-
properties,and have
a
good
future
application.In this paper,the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