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文章来源:/Content-1153.htm免费咨询法律问题/tiwen.htm 律师在线解答云法律网拥有万名专业律师3-5分钟快速解决您的法律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政治权利第三章文化教育权益第四章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第五章财产权益第六章人身权利第七章婚姻家庭权益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宪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第二条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
国家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
禁止歧视、虐待、遗弃、残害妇女。
文章来源:/Content-1153.htm免费咨询法律问题/tiwen.htm 律师在线解答云法律网拥有万名专业律师3-5分钟快速解决您的法律问题第三条国务院制定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妇女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四条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保障妇女的权益。
国家采取有效措施,为妇女依法行使权利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五条国家鼓励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妇女应当遵守国家法律,尊重社会公德,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和加强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
保大保小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保大保小是我国婚姻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旨在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维护家庭和谐稳定。
本文将从保大保小的法律规定、内涵以及实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保大保小的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婚姻法》是我国婚姻家庭领域的基本法律,其中第二十一条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女方提出离婚的,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是我国保障妇女权益的重要法律,其中第三十二条规定:“禁止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
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
禁止对妇女实施性侵犯。
禁止对妇女实施其他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的行为。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母婴保健法》是我国专门保护母婴健康的法律,其中第四十二条规定:“孕妇、产妇和婴儿享有保健服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孕妇、产妇和婴儿的合法权益。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反家庭暴力法》是我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律,其中第二十一条规定:“禁止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
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
禁止对妇女实施性侵犯。
禁止对妇女实施其他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的行为。
”三、保大保小的内涵1. 保护妇女权益保大保小的核心是保护妇女权益,特别是在孕期、分娩后一年内和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给予妇女特殊保护,防止男方提出离婚,以保障妇女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
2. 保护儿童权益保大保小还体现了对儿童权益的保护,确保婴儿出生后能够得到良好的抚养和教育,避免因家庭矛盾导致儿童权益受损。
3. 维护家庭和谐稳定保大保小有助于维护家庭和谐稳定,通过特殊保护措施,减少家庭矛盾,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四、保大保小的实施1. 法律宣传加强《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保大保小原则的认识和重视。
2. 法律援助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其合法权益。
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知识宣传

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知识宣传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是中国政府为保障妇女儿童权益而制定的法律。
该法律于1992年颁布实施,旨在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和儿童的全面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规定,妇女和儿童享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不受任何歧视。
同时,该法律规定了保护妇女和儿童权益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对妇女和儿童的保护和救助,预防和打击妇女和儿童的暴力行为,保障妇女和儿童的教育、医疗、就业等权利。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宣传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提高社会对妇女和儿童权益保护的意识。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展览、演出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的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
同时,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强对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的宣传,提高公众对妇女和儿童权益保护的认识。
二、加强对妇女和儿童的保护和救助可以通过设立妇女儿童保护机构,加强对妇女和儿童的保护和救助。
同时,可以加强对妇女和儿童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
三、预防和打击妇女和儿童的暴力行为可以通过加强对妇女和儿童的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防止他们成为暴力行为的受害者。
同时,可以加强对暴力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惩暴力行为的犯罪分子,维护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
四、保障妇女和儿童的教育、医疗、就业等权利可以通过加强对妇女和儿童的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支持,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同时,可以加强对妇女和儿童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总之,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是保障妇女和儿童权益的重要法律,我们应该积极宣传和贯彻执行该法律,为保障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做出应有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不做违法犯罪的行为,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中国妇女权益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宪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第二条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国家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逐步完善对妇女的社会保障制度。
禁止歧视、虐待、残害妇女。
第三条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保障妇女的权益。
国家采取有效措施,为妇女依法行使权利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四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采取组织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
具体机构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五条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和各级妇女联合会代表和维护各族各界妇女的权益,做好保障妇女权益的工作。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应当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做好保障妇女权益的工作。
第六条国家鼓励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妇女应当遵守国家法律,尊重社会公德,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第七条对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成绩显著的组织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政治权利第八条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
第九条妇女有权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十条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并逐步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
第十一条国家积极培养和选拔女干部。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任用干部时必须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担任领导成员。
国家重视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女干部。
第十二条各级妇女联合会及其团体会员,可以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推荐女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求助编辑百科名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是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1992年4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8号公布,自1992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一部法律。
目录概述内容意义概述内容意义展开编辑本段概述(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修正)编辑本段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宪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第二条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
国家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
禁止歧视、虐待、遗弃、残害妇女。
第三条国务院制定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妇女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四条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保障妇女的权益。
国家采取有效措施,为妇女依法行使权利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五条国家鼓励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妇女应当遵守国家法律,尊重社会公德,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和加强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
第七条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和地方各级妇女联合会依照法律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代表和维护各族各界妇女的利益,做好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
2020年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全文.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全文)(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政治权利第三章文化教育权益第四章劳动权益第五章财产权益第六章人身权利第七章婚姻家庭权益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宪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第二条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国家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逐步完善对妇女的社会保障制度。
禁止歧视、虐待、残害妇女。
第三条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保障妇女的权益。
国家采取有效措施,为妇女依法行使权利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四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采取组织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
具体机构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五条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和各级妇女联合会代表和维护各族各界妇女的利益,做好保障妇女权益的工作。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应当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做好保障妇女权益的工作。
第六条国家鼓励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妇女应当遵守国家法律,尊重社会公德,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第七条对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成绩显著的组织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政治权利第八条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
第九条妇女有权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十条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并逐步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
妇女儿童保护法

妇女儿童保护法第一条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宪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第二条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
国家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
禁止歧视、虐待、遗弃、残害妇女。
第三条国务院制定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妇女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四条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保障妇女的权益。
国家采取有效措施,为妇女依法行使权利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五条国家鼓励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妇女应当遵守国家法律,尊重社会公德,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和加强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
第七条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和地方各级妇女联合会依照法律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代表和维护各族各界妇女的利益,做好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应当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做好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
第八条对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成绩显著的组织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九条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
第十条妇女有权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制定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对涉及妇女权益的重大问题,应当听取妇女联合会的意见。
妇女和妇女组织有权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妇女权益保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有哪些规定

保护妇⼥、⼉童和⽼⼈的合法权益有哪些规定保护妇⼥、⼉童和⽼⼈的合法权益是指国家对于妇⼥、⼉童和⽼⼈在婚姻家庭⽅⾯的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利益给予特殊的重视和保护。
保护妇⼥、⼉童和⽼⼈的合法权益有哪些规定?店铺⼩编在下⽂为您具体介绍有关法律知识,希望分享的内容能够有所帮助。
保护妇⼥、⼉童和⽼⼈的合法权益有哪些规定1.切实保护妇⼥的合法权益这是对男⼥平等原则的必要补充。
《民法典》第⼀千零⼋⼗⼆条【男⽅离婚诉权的限制】⼥⽅在怀孕期间、分娩后⼀年内或者终⽌妊娠后六个⽉内,男⽅不得提出离婚;但是,⼥⽅提出离婚或者⼈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离婚请求的除外。
对妇⼥进⾏特殊保护的原因有两点:第⼀,是为了改变妇⼥不平等历史地位所造成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
中国妇⼥遭受压迫的历史时间太长了,⽽⼥⼈⼜天性软弱,⾃⾝还不能抵制各种侵权侵害⾏为,所以,需要借助法律的⼒量予以保护。
第⼆,是基于妇⼥具有不同于男性的特殊⽣理机能的需要。
妇⼥承担着⼈类⽣产与再⽣产的任务,对妇⼥之特殊保护,也是推进⼈类发展和社-会⽂明之标志。
保护妇⼥合法权益的原则和男⼥平等的原则的精神是⼀致的,男⼥平等是基础,保护妇⼥的合法权益是补充,⼆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才能有利于男⼥平等原则的真正实现。
2.切实保护⼉童的合法权益在旧中国,⼉童被当作⽗母,家长的私产,⼦⼥的权利和权益是完全漠视的、他们是没有独⽴⼈格的,⼈⾝和财产权益得不到保护。
新中国下⽣长的⼉童,其法律地位和权益都受到了保护,并且有详尽的规定。
我国《民法典》规定,第⼆⼗六条【⽗母⼦⼥之间的法律义务】⽗母对未成年⼦⼥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成年⼦⼥对⽗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以及禁⽌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婴⼉的⾏为;⼦⼥有继承⽗母遗产的权利;⽗母对⼦⼥的义务不因⽗母离婚⽽消除;⾮婚⽣⼦⼥,养⼦⼥享有与婚⽣⼦⼥同等权利等。
3.切实保护⽼⼈的合法权益⽼年⼈晚年⽣活的社会保障已经成为带有世界性的社会问题。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05.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05年8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05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政治权利第三章文化教育权益第四章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第五章财产权益第六章人身权利第七章婚姻家庭权益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宪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第二条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
国家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
禁止歧视、虐待、遗弃、残害妇女。
第三条国务院制定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妇女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四条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保障妇女的权益。
国家采取有效措施,为妇女依法行使权利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五条国家鼓励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妇女应当遵守国家法律,尊重社会公德,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和加强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
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试题

1.根据我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以下哪项不是妇女应当享有的权利?A.平等就业权B.特定情况下优先接受社会救助C.享有低于男性的最低工资标准D.婚姻自主权2.下列哪项措施是保障儿童受教育权的重要体现?A.允许学校以成绩为由拒绝接收成绩较差的儿童B.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儿童教育C.允许父母以经济原因为由剥夺子女受教育机会D.强制儿童进行高强度课外补习3.妇女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享有哪些特殊保护?A.可以无条件解除劳动合同B.单位应降低其工资以平衡成本C.不得因这些原因辞退或降低待遇D.无需提供任何特殊劳动保护措施4.关于儿童保护,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父母可以随意体罚子女以进行教育B.学校有权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体罚C.禁止对儿童实施任何形式的暴力D.轻微的体罚是教育的一部分5.根据法律规定,哪项不属于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的行为?A.职场中因性别原因拒绝录用女性B.婚姻中女性与男性享有同等的财产继承权C.学校因性别提高女性学生录取标准D.禁止女性参与某些行业工作6.妇女在遭受家庭暴力时,可以寻求哪些帮助?A.自行忍耐,避免家庭矛盾升级B.向公安机关报案C.默许暴力行为,认为家庭事务应由家庭内部解决D.放弃所有权益,离开家庭7.哪个机构负责监督和检查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的执行情况?A.妇联组织B.公安机关C.人民法院D.各级人民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8.以下哪项措施有助于促进男女平等?A.强制女性承担更多家庭责任B.禁止女性参与社会劳动C.推行男女同工同酬政策D.允许用人单位因性别原因降低女性工资9.未成年人在网络上受到欺凌时,应该如何应对?A.默默忍受,不告诉任何人B.立即向家长、老师或网络平台举报C.自行报复欺凌者D.放弃使用网络以避免再次受欺10.政府在推动儿童福利事业时,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A.加大对高收入家庭的补贴力度B.确保所有儿童都能获得基本教育和医疗保健C.优先满足城市儿童的福利需求D.减少对贫困和弱势儿童的关注和投入。
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有哪些内容?

Successfully tried since ancient times.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有哪些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政治权利第三章文化教育权益第四章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第五章财产权益第六章人身权利第七章婚姻家庭权益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法治在社会中能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既要兼顾不同人群的自身合法利益,又要考虑法律编制的适用程度。
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作为一个保障妇女和儿童的法律,就是起到这种作用的法律。
下面就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为你讲解一下都有哪些内容,做详细的解答。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年8月28日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修正)第一条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中的作用,根据宪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第二条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国家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逐步完善对妇女的社会保障制度。
禁止歧视、虐待、残害妇女。
第三条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保障妇女的权益。
国家采取有效措施,为妇女依法行使权利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四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采取组织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
具体机构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五条和各级妇女联合会代表和维护各族各界妇女的利益,做好保障妇女权益的工作。
工会、,应当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做好保障妇女权益的工作。
第六条国家鼓励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妇女应当遵守国家法律,尊重社会公德,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第七条对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成绩显著的组织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重要的法律文件之一。
该法律的实施旨在保护和促进妇女和儿童的权益,确保她们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平等权利和机会。
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和加强国际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诺为妇女和儿童权益的保护努力工作。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定了该法律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它明确规定了保护妇女和儿童权益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非歧视和最佳利益原则。
第二章:妇女权益的保护第二章详细阐述了保护妇女权益的措施和法律义务。
它包括对妇女的人身权利、经济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的保护。
该章还规定了对妇女暴力行为的打击,如家庭暴力和性别暴力。
此外,该章还涉及到妇女的保护和关心措施,如妇女福利保障和职业培训等。
第三章:儿童权益的保护第三章重点关注儿童权益的保护。
它规定了对儿童的基本权利的保护,如生存权、发展权、保健权和教育权等。
该章还明确规定了禁止虐待和忽视儿童的行为,保护失去父母抚养的儿童和保障儿童的最佳利益。
第四章:保护机制和责任第四章介绍了保护机制和责任。
它强调了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在保护妇女和儿童权益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该章还规定了相关机构的建立和职责,如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委员会和监督检查机构等。
第五章:法律责任和救济第五章明确了对违反妇女和儿童权益保护法的法律责任和救济措施。
它规定了对行为人的处罚和对受害者的补偿措施。
此外,该章还强调了舆论监督和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第六章:国际合作第六章强调了国际合作在妇女和儿童权益保护上的重要性。
它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层面上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的方针和原则。
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保护和促进妇女和儿童权益制定的一项重要法律。
通过该法律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诺为妇女和儿童的平等权利和机会努力工作。
然而,要真正实现妇女和儿童权益的保护,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保护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宣传简报

保护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宣传简报
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宣传简报
一、引言
妇女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其权益保护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为了提高社会对妇女儿童权益的重视,我们特此制作了这份简报,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妇女权益保护
1. 禁止性别歧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因性别而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2. 保障妇女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国家保障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禁止歧视、虐待、遗弃、残害妇女。
3. 妇女劳动权益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受特殊保护,用人单位不得安排不适合妇女从事的工作和劳动。
三、儿童权益保护
1. 保障儿童生存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未成年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
2. 保障儿童受教育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3. 儿童福利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福利法》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儿童福利制度,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和特殊需要受保护权。
四、结论
保护妇女儿童权益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为妇女儿童创造一个平等、安全和有尊严的社会环境。
希望这份简报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从而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PPT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宪 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第二条
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消除对 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 国家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 禁止歧视、虐待、遗弃、残害妇女。
第二十四条
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妇女在享受福利待遇方面享有与男子 平等的权利。
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
第 二 十 五 条 在晋职、晋级、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应当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不得
歧视妇女。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均应根据妇女的特点,依法保护妇女在工作和劳动时的安全和健康, 不得安排不适合妇女从事的工作和劳动。 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受特殊保护。
财产权益
在婚姻、家庭共有财产关系中, 不得侵害妇女依法享有的权益。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妇女未婚、 结婚、离婚、丧偶等为由,侵害 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各
项权益。 因结婚男方到女方住所落户的, 男方和子女享有与所在地农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三条
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 的财产权利。
➢ 对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成绩显著 的组织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 和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政治权利
The average person is always waiting for an opportunity to come The average person is always waiting for an The average person is always waiting for an
保护妇女儿童的法律有哪些(最新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全文)

保护妇女儿童的法律有哪些(最新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全文)随着中国女性参与社会工作程度越来越高,性别歧视、职场性骚扰、婚恋被PUA、家庭暴力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妇女合法权益的维护,离不开高效优质的司法保障。
作为女性,必须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那么,当前我国保护女性法律有哪些呢?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是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宪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从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益、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利、婚姻家庭权益等多方面,制定了非常细致完善的规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第1079条与第1091条明确规定了遭遇家暴的女性可以选择离婚,并要求对方承担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
家暴是对女性身心的践踏,心怀期待,沉默忍受,但往往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因此,女性朋友们如果在婚姻中遭遇家暴,应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民法典》第1082条还通过限制男方离婚诉权,对女方在婚姻中特定时期作出了特殊保护。
该法条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
”三、《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怀孕是大多数女性必经的一个过程,《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7条体现了国家对职场女性怀孕期间的关心与照顾。
该法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章规定对女职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制度,主要内容是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等等,充分考虑了女职工的身体限制,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女职工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和安全。
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宣传单

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宣传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宣传单尊敬的市民:您是否了解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是我国为保护妇女和儿童权益而制定的法律,对于保障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起着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作用。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我们特制作了这份宣传单,请您认真阅读并积极传播。
一、什么是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是我国为保护妇女和儿童权益而制定的法律,在保障妇女和儿童的人身、财产、教育、劳动等各方面权益的基础上,明确了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推动妇女儿童权益的全面发展。
二、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的主要内容1. 禁止性别歧视:妇女和儿童在受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应享受平等的权益,不得因性别而受到任何不公平待遇。
2. 保障人身安全:严禁家庭暴力、性侵犯和虐待妇女和儿童的行为,建立和完善相关防护机制,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
3. 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加强对儿童教育、保健、环境、福利的保障,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
4. 维护儿童劳动权益:禁止剥夺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迫使儿童从事危险劳动,确保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我们的责任与义务作为每个公民都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我们应积极参与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工作,保护和维护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
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广泛宣传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的知识,提升社会对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认知,营造关注妇女儿童权益的良好氛围。
2. 报告违法行为:如发现涉嫌侵犯妇女和儿童权益的违法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共同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3. 支持有关组织:积极参与并支持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的公益组织和活动,发挥自己的力量,促进妇女和儿童权益保护工作的进行。
只有全社会都关注和重视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工作,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妇女和儿童的全面发展与幸福生活。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妇女和儿童的权益保障贡献自己的力量!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宣传办公室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求助编辑百科名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是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1992年4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8号公布,自1992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一部法律。
目录概述内容意义概述内容意义展开编辑本段概述(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修正)编辑本段内容国家采取有效措施,为妇女依法行使权利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五条国家鼓励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妇女应当遵守国家法律,尊重社会公德,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和加强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
第七条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和地方各级妇女联合会依照法律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代表和维护各族各界妇女的利益,做好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应当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做好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
第八条对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成绩显著的组织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政治权利第九条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
第十条妇女有权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制定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对涉及妇女权益的重大问题,应当听取妇女联合会的意见。
妇女和妇女组织有权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妇女权益保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一条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
国家采取措施,逐步提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妇女代表的比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全文)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
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修正)
第四十六条禁止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
国家采取措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公安、民政、司法行政等部门以及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团体,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依法为受害妇女提供救助。
第四十七条妇女对依照法律规定的夫妻共同财产享有与其配偶平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不受双方收入状况的影响。
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女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男方工作等承担较多义务的,有权在离婚时要求男方予以补偿。
第四十八条夫妻共有的房屋,离婚时,分割住房由双方协议解决;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夫妻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夫妻共同租用的房屋,离婚时,女方的住房应当按照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解决。
我国对于儿童的界定

我国对于儿童的界定一、引言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对于儿童的界定在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我国对于儿童的界定。
二、法律法规中对于儿童的界定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于儿童的定义是:未满18周岁的人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未成年女子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女子。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3.《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条规定:“未成年人是指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4.《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三条规定:“本法所称受害人包括被害人、被强制失踪人员、被拐卖、绑架、收买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拘禁的未成年人。
”三、社会实践中对于儿童的界定除了上述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的18周岁以下为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中对于儿童的界定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年龄生理年龄是指一个人的身体发育情况,通常以青春期为分界点。
在社会实践中,很多场合下,儿童的界定也会根据生理年龄来划分。
例如,学校通常将小学、初中、高中分别归为小学阶段、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而这些阶段的划分往往是以生理年龄为依据。
2.心理年龄心理年龄是指一个人的心智发展水平。
在社会实践中,有时候会将某些精神障碍或智力障碍患者视为儿童,并给予相应的照顾和保护。
3.社会角色在社会角色方面,有时候也会将一些处于特殊环境下或者处于弱势群体内的人员视为儿童。
例如,在孤儿院、福利院等机构内居住的未成年人员,在法律上虽然已经成年,但是由于缺乏独立自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等因素,还需要得到社会的照顾和保护。
四、对于儿童界定的意义对于儿童的界定具有以下几个意义。
1.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将18周岁以下的人员定义为儿童,可以更好地保护他们的权益,避免他们受到侵害和伤害。
2.为教育提供指导将不同年龄段的人员划分为不同阶段,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情况,从而提供更为有效的教育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作者:来源:《中国新农村》2013年第06期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宪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第二条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
国家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
禁止歧视、虐待、遗弃、残害妇女。
第三条国务院制定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婦女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四条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保障妇女的权益。
国家采取有效措施,为妇女依法行使权利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五条国家鼓励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妇女应当遵守国家法律,尊重社会公德,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和加强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
第七条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和地方各级妇女联合会依照法律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代表和维护各族各界妇女的利益,做好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应当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做好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
第八条对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成绩显著的组织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政治权利第九条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
第十条妇女有权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制定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对涉及妇女权益的重大问题,应当听取妇女联合会的意见。
妇女和妇女组织有权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妇女权益保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一条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
国家采取措施,逐步提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妇女代表的比例。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妇女应当有适当的名额。
第十二条国家积极培养和选拔女干部。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必须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并有适当数量的妇女担任领导成员。
国家重视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女干部。
第十三条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和地方各级妇女联合会代表妇女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各级妇女联合会及其团体会员,可以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推荐女干部。
第十四条对于有关保障妇女权益的批评或者合理建议,有关部门应当听取和采纳;对于有关侵害妇女权益的申诉、控告和检举,有关部门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压制或者打击报复。
第三章文化教育权益第十五条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文化教育权利。
第十六条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当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妇女在入学、升学、毕业分配、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学校在录取学生时,除特殊专业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取女性或者提高对女性的录取标准。
第十七条学校应当根据女性青少年的特点,在教育、管理、设施等方面采取措施,保障女性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第十八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履行保障适龄女性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除因疾病或者其他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对不送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入学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入学。
政府、社会、学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就学存在的实际困难,并创造条件,保证贫困、残疾和流动人口中的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完成义务教育。
第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规定把扫除妇女中的文盲、半文盲工作,纳入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规划,采取符合妇女特点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组织、监督有关部门具体实施。
第二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根据城镇和农村妇女的需要,组织妇女接受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
第二十一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妇女从事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活动,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第四章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第二十二条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和社会保障权利。
第二十三条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各单位在录用女职工时,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中不得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
禁止录用未满十六周岁的女性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四条实行男女同工同酬。
妇女在享受福利待遇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第二十五条在晋职、晋级、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应当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不得歧视妇女。
第二十六条任何单位均应根据妇女的特点,依法保护妇女在工作和劳动时的安全和健康,不得安排不适合妇女从事的工作和劳动。
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受特殊保护。
第二十七条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
但是,女职工要求终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的除外。
各单位在执行国家退休制度时,不得以性别为由歧视妇女。
第二十八条国家发展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妇女享有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卫生保健等权益。
国家提倡和鼓励为帮助妇女开展的社会公益活动。
第二十九条国家推行生育保险制度,建立健全与生育相关的其他保障制度。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为贫困妇女提供必要的生育救助。
第五章财产权益第三十条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财产权利。
第三十一条在婚姻、家庭共有财产关系中,不得侵害妇女依法享有的权益。
第三十二条妇女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补偿费使用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第三十三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妇女未婚、结婚、离婚、丧偶等为由,侵害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各项权益。
因结婚男方到女方住所落户的,男方和子女享有与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濟组织成员平等的权益。
第三十四条妇女享有的与男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在同一顺序法定继承人中,不得歧视妇女。
丧偶妇女有权处分继承的财产,任何人不得干涉。
第三十五条丧偶妇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公、婆的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其继承权不受子女代位继承的影响。
第六章人身权利第三十六条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人身权利。
第三十七条妇女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非法手段剥夺或者限制妇女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妇女的身体。
第三十八条妇女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
禁止溺、弃、残害女婴;禁止歧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和不育的妇女;禁止用迷信、暴力等手段残害妇女;禁止虐待、遗弃病、残妇女和老年妇女。
第三十九条禁止拐卖、绑架妇女;禁止收买被拐卖、绑架的妇女;禁止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
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安、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等部门按照其职责及时采取措施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做好善后工作,妇女联合会协助和配合做好有关工作。
任何人不得歧视被拐卖、绑架的妇女。
第四十条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
受害妇女有权向单位和有关机关投诉。
第四十一条禁止卖淫、嫖娼。
禁止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妇女卖淫或者对妇女进行猥亵活动。
禁止组织、强迫、引诱妇女进行淫秽表演活动。
第四十二条妇女的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人格权受法律保护。
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妇女的人格尊严。
禁止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损害妇女人格。
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通过广告、商标、展览橱窗、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等形式使用妇女肖像。
第七章婚姻家庭权益第四十三条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婚姻家庭权利。
第四十四条国家保护妇女的婚姻自主权。
禁止干涉妇女的结婚、离婚自由。
第四十五条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女方提出离婚的,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第四十六条禁止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
国家采取措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公安、民政、司法行政等部门以及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团体,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依法为受害妇女提供救助。
第四十七条妇女对依照法律规定的夫妻共同财产享有与其配偶平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不受双方收入状况的影响。
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女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男方工作等承担较多义务的,有权在离婚时要求男方予以补偿。
第四十八条夫妻共有的房屋,离婚时,分割住房由双方协议解决;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夫妻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夫妻共同租用的房屋,离婚时,女方的住房应当按照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解决。
第四十九条父母双方对未成年子女享有平等的监护权。
父亲死亡、丧失行为能力或者有其他情形不能担任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的,母亲的监护权任何人不得干涉。
第五十条离婚时,女方因实施绝育手术或者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处理子女抚养问题,应在有利子女权益的条件下,照顾女方的合理要求。
第五十一条妇女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
育龄夫妻双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划生育,有关部门应当提供安全、有效的避孕药具和技术,保障实施节育手术的妇女的健康和安全。
国家实行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制度,发展母婴保健事业。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妇女享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提高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五十二条妇女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对有经济困难需要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的妇女,当地法律援助机构或者人民法院应当给予帮助,依法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
第五十三条妇女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可以向妇女组织投诉,妇女组织应当维护被侵害妇女的合法权益,有权要求并协助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查处。
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应当依法查处,并予以答复。
第五十四条妇女组织对于受害妇女进行诉讼需要帮助的,应当给予支持。
妇女联合会或者相关妇女组织对侵害特定妇女群体利益的行为,可以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揭露、批评,并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