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计算之回声测距问题教学内容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回声测距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组长审核:学员编号:年级:初二课时数:3课时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授课主题回声测距教学目的1、掌握回声的知识及其在实际生活的应用。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计算及逻辑推理能力;将生活中的声现象与物理知识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回声测距。
教学难点:回声测距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进度第次课教学内容一、上节课复习与回顾(包含作业处理)入门测1.(3分)某同学用5只粗细相同而高矮不同的瓶子做实验,如图用嘴分别对着5只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的音调越低。
(1)用嘴对着5只瓶口吹气,5只瓶子均发出声音的原因是什么?(2)5只瓶子产生不同音调的原因是什么?(3)应用上述实验结论,说明吹笛子时〔如图 (2)〕,用手指堵住笛孔能产生不同音调的道理。
2.(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源离我们越近,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B.鼓面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也越大C.棒击鼓面的力越大,鼓面振幅越大,音调越高,响度也越大D.声源离我们越远,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小3(2分).“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的是()A.音调高低B.响度大小C.音色好坏D.以上均有可能4.(2分)铁路工人检查车轮时,常常轻轻敲打车轮,通过声音判断车轮有无损伤,这是根据()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音是否刺耳5(1分).频率指_________,描述物体振动的_________,频率的单位为_________。
频率决定着________高低。
二、新课讲解(一)课程导入生活例子:(二)大数据分析( 13 - 17 年,共 5 年)声(2014-2018,共5年)共4个考点,每年校考分值:100分;占比:30%学校年份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二:乐音的特性三:噪声及控制四:声学应用总分值四中2014共2题,6分(选择、实验)共3题,7分(填空、选择)共2题,5分(填空、选择)共3题,14分(选择、计算)32分2015共1题,4分(实验)共2题,9分(填空、选择)共1题,3分(选择)共2题,10分(填空、计算)26分2017共3题,8分(填空、选择、实验)共2题,5分(选择)共2题,4分(填空)共4题,20分(选择、计算)37分综合18分21分12分44分95分十九中2014共4题,6分(填空、选择)共5题,10分(选择、填空)共3题,6分(选择)共2题,9分(填空、计算)31分2015共1题,2分(填空)共3题,18分(选择、实验)共2题,9分(填空、计算)29分2016共3题,8分(选择、填空)共3题,8分(选择、填空)共2题,4分(选择、填空)共2题,11分(选择、计算)31分2017共1题,4分(填空)共2题,13分(选择、实验)共1题,4分(填空)共3题,14分(选择、填空、计算)35分。
回声测距PPT课件

公式: s vt 2
.
3
回声测距(二)
2到、了人第站一在次两回座声大,山再之经间过,t喊2 一s听声到,第经二过次t回1 s声听,
求两座大山之间的距离?
分析:
公式:
s
vt1 2
v(t1 t2 ) 2
.
4
回声测距(三)
3、一辆汽车以速度为Vm/s向山崖驶去,按一声 喇叭,经过t s听到了回声,求: (1)按喇叭处距离山崖多远? (2)听到回声时距离山崖多远?
分析:
公式:
s按
vt 2
v车t 2
s听
vt 2
v车t 2
.
5
例题一
某同学郊游时,看见前面有一座 大山,他对着大山大喊一声,5秒 后才听到回声,问这时他离大山 多远?
解:他离大山为:
svt34m 0s5s85m0
2
2
.
6
例题二
某人站在两平行峭壁间的山谷中放一 枪,在0.2s和0.6s后听到前后两次回 声,若当时声速为340m/s,求山谷 的宽度.
回声测距
四声谷 游客高喊一声后,可相继听到 四次声音
内容: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关于回声测距的问题
.
1
回声
当声音在传播 过程中遇到障碍物 时,将被反射回来, 反射回来的声音再 次被我们听到
我们该如何利用回声?
利用回声来测量距离
.
2
回声测距(一)
1、人站着不动,面对大山喊一声,经过t s 后听到了回声,求人与大山之间的距离?
解: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宽度为:
s v1 tv2t 34 m s 0 0 .2 s 34 m s 0 0 .6 s 1m 36
回声测距计算题教学提纲

1.某人在两个峭壁间的山谷中放了一枪,2s后听到第一声回声,又过了1s听到第二声回声,问两峭壁间的距离是多少?2.一艘航空母舰停在港口,用超声波搜寻海底,发现有一艘潜艇向己方驶来(假设为匀速直线运动),第一次发射超声波18s后收到回波,收到回波286s发射第二次超声波,又经10s 收到回波,求潜艇航行的速度多大?(超声波在海水中的平均速度为1500m/s)3.一辆汽车沿直线行驶,向山崖匀速前进,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
汽车继续向前行驶40m 时,司机听到了鸣笛的回声。
如果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求汽车行驶的速度。
(10m/s)4.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山崖,汽车以43.2Km/h的速度行驶,汽车鸣笛2s司机听到回声,问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328m)5.如图所示,一辆汽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在他行使到A处鸣笛,在A处的正前方440m处有一个峭壁,经过2.5s他行驶至B处,并听到反射回来的汽笛声,若声速为340m/s,求汽车的速度。
6.用雷达测定某云层的厚度的过程中记录了下列数据:从地面垂直向云层发射一束超声波,同时开始计时,经过16s收到第一次回声,经过18s收到第二次回声,求云层距地面高度和云层的厚度。
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云层中的平均传播速度约为1000m/s。
7.如图所示,图A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
图B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
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 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s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B可知,(1)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2)汽车的速度。
8.老刘每天骑自行车上班要越过一个小山坡到达工厂,每天上班的路有1/3的是上坡,其余的路都是下坡,老刘上班到工厂需要28min,如果上坡的速度不变,下坡的速度也不变。
回声初中物理教案

回声初中物理教案1. 让学生了解回声的定义、产生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回声的定义: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2. 回声的产生原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音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3. 回声的应用:回声可以用来测量距离、探测物体、改善声音效果等。
4. 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回声的产生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回声的定义、产生原理和应用。
2. 难点:让学生理解回声的产生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问题。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回声的产生和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唱歌时产生的回声,引导学生思考回声的定义和产生原理。
2. 讲解:详细讲解回声的定义、产生原理和应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回声的产生和应用,如测量距离、探测物体等。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和观察结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回声的定义、产生原理和应用。
6.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回声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回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回声的定义、产生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回声》教案通用-范本两篇

《回声》教案通用范本两篇第一篇:教师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理解回声的概念,掌握其产生原理。
2. 学生学会运用距离和速度计算回声时间。
3. 学生了解回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回声概念及产生原理。
2. 回声距离、速度和时间计算。
3. 回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相关教学资源:教科书、多媒体资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回声概念、产生原理和应用。
2. 小组讨论法:讨论回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实例。
3. 实验法:进行回声实验,观察现象,验证原理。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回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山涧回声”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回声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回声的概念、产生原理和计算方法。
3. 实验演示(10分钟):演示回声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加深理解。
4.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回声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成果。
5.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回声计算例题,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6.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回声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管理1. 座位安排:学生按小组围坐,便于讨论和观察实验。
2. 分组策略:按学习能力、性别等因素均衡分组,确保组间竞争公平。
3. 课堂纪律:强调实验安全,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讨论。
六、学生活动1. 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回声概念的理解。
2.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回声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 实验操作: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回声现象,提高实践能力。
七、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回声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布置相关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测验:期末进行回声知识测试,评估学习效果。
八、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回声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拔高学习6回声测距

s=s1-s2=68 m-51 m=17 m
返回
典例讲解
小汽车收到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
t=Δt- t1+ t2=1
s- ×0.4
小汽车的速度v车= =
s+ ×0.3
≈17.9
.
s=0.95 s
m/s
返回
典例讲解
思路引导
鸣笛处到障碍物的距离s1= 鸣笛处到障碍物的距离s1=
(s声+s车),收到回声时汽车 (s声-s车),收到回声时汽车
s车 )
s车 )
到障碍物的距离s2= (s声-
到障碍物的距离s2= (s声+
返回
方法指导
2. 声源静止,障碍物运动
声源(如超声波测速仪)静止,障碍物(如汽车)运动时
(汽车靠近超声波测速仪),超声波测速仪第一次从发声到
=340 m/s×5 s=1 700 m
5 s内汽艇行驶的路程s汽艇=v汽艇t=10 m/s×5 s=50 m
由题知声音传播的距离减去汽艇前进的距离等于他听到回
声时到山崖距离的2倍,所以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的距离
s1 =
声 −汽艇
−
=
=825
m
返回
典例讲解
(2)汽艇鸣笛的位置到山崖有多远?
例2(2)
待求量:小汽车的速度v车
已知量:v声、t1、t2、Δt
分析解图:
返回
典例讲解
逆向推导求解:v车= →s=s1-s2= s声1- s声2→s声1=v声t1,
八年级物理 回声测距——小练习教学设计

回声测距——小练习教学设计二、试题条件分析:已知:仪器从发出信号到收到回声的时间t=0.1s,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是v声=340m/s,拉力F=10N,由图3知物体移动的距离s′=30m,时间t2=15s求:(1)物体在0到15s的运动情况?(2)物体距仪器的距离s=?;(3)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物体的速度v=?三、试题解题过程:解:(1)由图象1可知物体在0至15s内距离传感器始终是20m,所以说物体没有移动,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2)超声波从发出到物体的时间t1=t=×0.1s=0.05s,∵v=,∴物体距传感器s=v声t1=340m/s×0.05s=17m;(3)由图3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水平拉力F和摩擦力f二力平衡,故摩擦力:f=F=10N;物体移动的速度:v===2m/s=7.2km/h.答:(1)物体在0至15s处于静止状态;(2)物体距仪器的距离为17m;(3)在0至15s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10N;物体的速度是2m/s,合7.2km/h.四、试题知识分析:分析:(1)从图象可以看出,在0至15s内,物体的运动距离没有发生变化.(2)已知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所用的时间,根据公式v=可求物体距传感器的距离.(3)由图象可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等于摩擦力;再利用公式v=求出物体的速度.五、试题点评:本题考查距离、摩擦力、速度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还要知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和摩擦力相等,要学会分析图象,最容易出错的是信号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这个时间是来回的时间,不是一次的时间.。
《回声》优秀教案

《回声》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声音的反射”,详细内容为教材第85页至第88页。
通过学习声音的传播和反射现象,使学生了解回声的概念,掌握回声的产生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回声的概念,掌握回声的产生原理,了解回声测距的原理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回声的概念、回声的产生原理、回声测距。
难点:回声测距的计算,理解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反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麦克风、粉笔、尺子、教学课件。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站在空旷地方大声喊叫,观察声音的传播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声音会传回来?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2. 例题讲解(1)讲解回声的概念,分析回声产生的原因。
(2)介绍回声测距的原理,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回声测距计算距离。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回声实验,测量不同距离下的回声时间。
(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回声传播的速度,并推导出距离公式。
4. 知识拓展(1)介绍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反射现象,解释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回声。
(2)讲解回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雷达、超声探测等。
六、板书设计1. 回声的概念2. 回声产生的原因3. 回声测距原理4. 距离公式推导5. 实践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回声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某同学在户外实验时,发出声音后经过2秒听到回声,求该同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2. 答案:(1)见课堂笔记。
(2)距离为680m。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回声的概念、产生原理和测距方法。
初中物理回声测距教案

初中物理回声测距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回声的定义和产生条件。
2. 掌握回声测距的原理和公式。
3. 能够运用回声测距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回声的定义和产生条件。
2. 回声测距的原理和公式。
教学难点:1. 回声测距公式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道具(如声音发生器、接收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声音发生器和接收器进行实验,让学生听到回声。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回声产生?二、探究回声的定义和产生条件(10分钟)1. 讲解回声的定义:回声是指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波。
2. 引导学生思考:回声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三、介绍回声测距的原理和公式(10分钟)1. 讲解回声测距的原理:利用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和回声的时间,计算出声波传播的距离。
2. 推导回声测距的公式:s = vt/2,其中s表示声源处与测距点之间的距离,v表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t表示发出声音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
四、运用回声测距公式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 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回声测距公式进行计算。
例如:一辆汽车以10米/秒的速度向一山崖行驶,司机经过某处鸣笛时,3秒钟后听到回声,求鸣笛处距山崖的距离。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问题。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回声的定义、产生条件和回声测距的原理、公式。
2. 引导学生反思: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准确测量回声的时间?如何确保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准确?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探究其他介质中的回声测距原理。
2. 让学生思考回声测距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了回声的定义和产生条件,掌握了回声测距的原理和公式。
在实际问题中,学生能够运用回声测距公式进行计算。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测量回声的时间和声波传播速度的准确性对结果有较大影响,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要尽量保证准确性。
专题03:利用回声测距离及声速的计算【原卷版】

专题03利用回声测距离及声速的计算一、声与信息1. 声音传递信息:是指通过分析声音或回声可以得到某些信息。
2. 声传递信息的应用:蝙蝠捕食、倒车雷达、声呐、超声导盲仪、“B”超等。
(1)回声定位与测距 ①回声定位:蝙蝠在飞行过程中,会发出 ,这些声波遇到障碍物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事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 ,这叫回声定位。
②回声测距:当声源静止时,声音从发出到碰到障碍物反射回声源处所走过的距离,是声源到障碍物距离的 ,即t v s 声21,其中t 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v 声为声音的传播速度。
(2)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探测汽车后方障碍物的 ,告知驾驶员周围障碍物的情况;(3)声呐设备:利用声波在水中的 和 特性,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广泛用于鱼群探测、船舶导航和海底地质地貌的勘测等。
一.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共6小题) (1)二.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共20小题) (2)一.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共6小题)1.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是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小红在输送水的直铁管道(充满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小明沿铁管在水管的某一位置耳朵贴近铁管听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 气=340m/s ,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 水=1700m/s ,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v 铁=5100m/s ),若实验中小明只能听三、实战演练二、题型先知一、知识精讲到一次响声,则小明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范围是()A.s≤42.5m B.s<36.43mC.s≤255m D.255m>s≥36.4m2.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15m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空气中声速为340m/s,铁中声速为5200m/s)()A.1次敲击声B.3次敲击声C.4次敲击声D.5次敲击声3.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20m装满水的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水中声速为1500m/s,铁中声速为5200m/s)()A.1次敲击声B.2次敲击声C.3次敲击声D.多次敲击声4.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20m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空气中声速为340m/s,铁中声速为5200m/s)()A.1次敲击声B.2 次敲击声C.3 次敲击声D.4 次敲击声5.一根长为L的直钢管,当在其中一端敲击一下时,其同学在另外一端听到了两次响声,并用秒表测量出时间间隔为t;第一次的响声是通过(选填“空气”或“钢管”)传递过来的,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v0,则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速度表达式v1=(用题目中的字符表达)。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难点专题:回声测距的应用附解析教师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难点专题:回声测距的应用附解析教师版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2分)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约1.5s后听到回声(假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那么这口井的深度大约是()A.255m B.510m C.340m D.680m【答案】A【解析】【解答】声音到井底的时间是听到回声时间的一半=12×1.5=0.75这口井的深度=B=340v×0.75=255故答案为:A。
【分析】回声测距:s=12B。
2.(2分)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秒,据此,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A.大于17米B.小于34米C.小于17米D.大于34米【答案】A【解析】【解答】人耳能分清前后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大于0.1秒,声音从人传播到障碍物所用的时间为:=12×0.1=0.0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340m/s,因为=人到障碍物间的距离为s=vt=340m/s×0.05s=17m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17m。
故答案为:A。
【分析】回声测距:s=12vt。
3.(2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回声来测量距离.一座高山,看上去很近,走了好久还走不到,“望山跑死马”.距离有多远呢?不妨请“应声阿哥”来帮个忙:对着高山喊,听一下回声,记下两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就可以估计出距离了.如果一人对着一座高山呼喊,经过10s后听到回声,那么我们可以断定()A.高山距我们1700m B.高山距我们3400mC.高山距我们170m D.高山距我们340m【答案】A【解析】【解答】声音传到高山的时间为:t=12×t′=12×10s=5s;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v=,∴高山与我们间的距离:s=vt=340m/s×5s=1700m.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声音的速度和听到回声的时间,可以计算距离。
回声教学教案范文

一、教案名称:回声教学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回声的定义和产生原理。
2. 培养学生利用回声进行定位和测距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回声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回声的定义、产生原理及应用。
2. 难点:利用回声进行定位和测距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回声的定义、产生原理、应用实例等内容。
2. 准备一些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直观展示回声现象。
3. 准备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回声的应用。
一、回声的定义与产生原理1. 回声的定义2. 回声的产生原理二、回声的传播与反射1. 回声的传播特点2. 回声的反射现象三、利用回声进行定位与测距1. 单次回声定位与测距2. 多次回声定位与测距四、回声在自然环境中的应用1. 回声定位猎物2. 回声探测鱼群五、回声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1. 回声探测地下结构2. 回声探测月球表面六、回声在建筑中的应用1. 回声改善室内音效2. 回声消除噪声七、回声在通信领域的应用1. 回声定位信标2. 回声通信技术八、回声在军事领域的应用1. 回声探测敌军位置2. 回声干扰敌方雷达九、回声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 回声探测地下水资源2. 回声探测地壳厚度十、回声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1. 回声成像技术2. 回声探测胎儿发育十一、回声在娱乐领域的应用1. 回声增强音乐效果2. 回声游戏十二、回声与生活息息相关1. 回声助听器2. 回声导航系统十三、回声的环保作用1. 回声监测空气质量2. 回声检测污染源十四、回声的未来发展趋势1. 回声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2. 回声通信在太空探索中的应用十五、回声教学实践活动1. 回声实验演示2. 学生自主进行回声实验3. 实践活动总结与反思六、回声在建筑中的应用1. 回声改善室内音效解释如何通过调整建筑结构来减少回声,提高室内音质。
讨论回声在大型场馆如音乐厅、剧院中的应用。
19.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情境人站着不动,面对大山大喊一声,经过ts 后听到了回声。
讨论(1)人与山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理解-人与山的距离】声音从人传到山的时间为,人与山之间的距离s=。
(2)假如人站在两座大山之间,喊一声,经过t 1s 听到第一次回声,再经过t 2s 听到第二次回声,求两座大山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用4个步骤来解释和验证物理学问题。
这4个步骤是“科学思维”,“模型建构”,“质疑创新”,“科学论证”。
例如用手在树上摘下一个苹果,是否会落到地下呢?这个可以用万有引力定律来分析,这就是模型建构。
然而如果离开了地球,没有了万有引力,那就要切换到用相互作用力模型来分析,这个就是科学思维。
最好的科学论证方法就是用实验探究,简单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t2vt2【理解-山与山的距离】两座大山之间的距离s=s 1+s 2=+。
实战演练(导学号导学号 07720091)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回声来测量距离。
一座高山,看上去很近,走了好久还不到,“望山跑死马”,距离有多远呢?不妨请“应声阿哥”来帮个忙。
对着高山大叫一声,听一下回声,记下两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就可以估计出距离了。
如果我们对着一座高山呼喊,经过10s 后听到回声,请计算高山与我们间的距离。
点拨:根据【理解-人与山的距离】分析解答。
情境一辆汽车以速度v 车向山崖驶去,按一声喇叭,经过ts 听到了回声。
讨论(1)按喇叭处距离山崖多远?分析:vt 12v (+)t 1t 22【理解-距离之和】按喇叭处与山崖之间的距离s 按==。
(2)听到回声时距离山崖多远?分析:【理解-距离之差】听到回声时与山崖之间的距离s 听==。
实战演练(导学号导学号 82674371)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s 才听到回声,设声音速度为340m/s 。
(1)若汽艇静止在水面上,他离高崖多远?(2)若汽艇以10m/s 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多远?点拨:根据【理解-距离之和】分析第(2)问。
利用回声测定物体的位置、速度和距离

一变:
• 一辆以54km/h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距 山崖某处鸣笛,经过两秒后司机听到 回声。求: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山崖 有多远? (已知声速为340m/s)
二变:
• 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距山崖355m处 鸣笛,经过两秒钟后司机听到回声。 求:汽车的速度 ?(已知声速为 340汽车在距山崖355m处 鸣笛,汽车向前行驶30m后司机听到 回声。求:汽车的速度? (已知声速 为340m/s)
• 子弹在离人24m处以750m/s的速度离 开枪口,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为340m/s。当人听到枪声时,子弹已 经前进了多少米?
利用回声测定物体的位置、速 度和距离
• 某同学旅游时划船航行在两山之间, 他大喊一声,经过1s听到了一个回声, 又经过3s听到了另一个回声,两山相 距多远?
一题多变:
• 一辆以54km/h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在 距山崖某处鸣笛,经过两秒后司机听 到回声。求:汽车鸣笛时距离山崖有 多远?(已知声速为340m/s)
八年级回声测距

声音路程
离 4.1km,此后声音和不明潜艇一起运动,当声音接触
不,不明潜艇与发声者的距离为声音传播总路
程的一半,运动时间也是声音总时间的一半。过程如图
所示。
S=4.1km
【解】
:t 声=5.4s,接到声音时,不明潜艇时间 t 潜=t 声/2
解题原理
首先,需要深刻理解回声所经过的路程是来回传递的这个特性。其次,需要对运动过程有清晰的判断,能明确
标记运动物体在不同时间的位置。最后,结合具体的题目,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当前位置/发生者或接收者速
度/时间——进行解答。
题型分类
1) 发声者/障碍物均不动(阵地战)
【例题 1】勘察队员们发现了一个 34m 深的山洞,在洞口时一位队员朝山洞大喊一声,他们很快就听到了回
− 3 1.775
接到第 1 次声音时汽车路程,S4
测速仪发第 1 次脉冲时
第 2 次声音路程,单程 S2
汽车初始位置
第 1~第 2 次声音,汽车路程,S3
接到第 2 次声音,汽车总路程,S
【解】1)汽车接到第 1 次超声波时与测距仪的距离为 S1,
接到第 2 次超声波时,与测距仪距离 S2.
汽车在接到两次超声波信号间隔内行驶路程
声。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求从发出喊声后多长时间能听到回声?
【解析】两者均不动,间距 s,声速:v,根据 t=s/v 直接列式求解
来
【解】
:声音在这段时间内的路程是距离的 2 倍,声速 v=340m/s
回
总时间 t=s/v=(34m×2)/340m/s=0.2s
队员
洞底
【例题 2】
回声测距的计算

1当声源不动时,声音从出发到返回的路程时声源到障碍物距离的2倍,因此声源到障碍物
vt。
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路程的二分之一,即s=1
2
2当声源向障碍物运动时,发声的位置到障碍物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的路程与声源运动路程
(vt+v’t)。
听到回声的位置到障碍物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的路程总和的二分之一。
即s=1
2
与声源运动路程差的二分之一,即s2=1
(vt-v’t)。
2
例题: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匀速驶向一座高山,汽车的速度为10m/s,声速为340m/s,途中司机按一次喇叭,2s后司机听到回声,司机按喇叭时汽车距离山脚多远?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离山脚多远?
声音运动的路程
S 声=v 声t=340m/sx2s=680m
汽车运动的路程
S 车=v 车t=10m/sx2s=20m
司机按喇叭时汽车到山脚的距离
S1=12(S 声+S 车)=12(680m+20m )=350m (2)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脚的距离 S2=12(S 声- S 车)=12(680m-20m )=320m。
1.11回声问题计算

教学目标:
1、巩固学生对于声现象的理解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运动中的回声计算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声计算问题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掌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种典型的回声计算问题。
二、课堂教学
1、静止的回声问题(回声测距)
例题:课本16页第4题。
3、运动中的回声问题
例题:某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陡峭的高山,司机按了一声喇叭,经4s听到回声,则听到回声时车距前面高山多远?(660m)
解析:作运动关系图·s1·s2·
·s2·
= s1 + 2s2 = s1
S2即为此时车距前面高山的距离为
练习: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一辆汽车匀速驶向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后6s听到回声。若汽车速度是15m/s,则此时汽车距离高山多远?(975m)
小结:1、勤于动手作关系图
2、从练习中提炼方法
3、再在练习中熟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将例题及习题在作业本上再做一次。
解题关键:△t = -
2s = -
例题2:在人与山之间有一条铁路,当一列火车在人与山之间鸣笛时,人看到鸣笛冒出的白烟,1s后听到汽笛声,经过2s钟听到被山反射回来的声音,求人与山之间是距离。( =340m/s)(510m)
解析:作关系图人 s1 车 s2 山
= s1 + 2s2 即 340m/s×2s = 2s2+340m
(先学生自主解答,再总结一种简单的解题方法。)
方法关键:s = v· t = vt
练习:一个爬山队员,爬到半山腰,他对着对面的山崖高喊一声,4 s后听到了回声,那么他离对面的山崖又680m。
回声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回声教案模板范文课时安排:45分钟年级学科:小学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回声的定义和产生原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回声的定义和产生原理。
2. 利用回声测量距离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回声产生原理的理解。
2. 利用回声测量距离的实际操作。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实验器材:声波发生器、接收器、测量尺。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在山谷中喊话,让学生初步感受回声的存在。
2. 回声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回声的定义,教师给出权威的解释。
3. 回声的产生原理:讲解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反射现象,让学生理解回声的产生原理。
4. 实验观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声波发生器发出声波后,接收器接收到的回声。
6. 利用回声测量距离:讲解利用回声测量距离的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7. 练习与反馈: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反馈。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学生了解了回声的定义、产生原理和利用回声测量距离的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际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其他回声现象,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回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声音探测、地震监测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回声与其他声学现象的联系和区别,如共鸣、声波的传播等。
七、学习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八、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关于回声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2. 书籍资源:声学基础知识教材、科学实验指导书等。
九、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回声测距物理题公式

回声测距物理题公式
回声测距的物理题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物体距离的方法,它基于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反射时间。
公式如下所示:
距离 = 速度× 时间 / 2。
其中,速度是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时间是声波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2是因为声波是来回传播的。
这个公式简单而直观,通过测量声波的传播时间,就可以计算出物体与发射声波的距离。
这种方法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例如在测量水深、探测障碍物、测量心脏和器官的位置等方面都有应用。
回声测距的物理题公式是基于声波的传播特性,因此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会有所不同。
在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米/秒,在水中的声速约为1500米/秒。
因此,使用回声测距时需要考虑介质的声速,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回声测距的物理题公式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计算方
法,它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测量物体距离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度计算之回声测距
问题
速度计算之回声测距问题
一.计算题(共5小题)
1.一辆汽车,向着山崖方向沿直线匀速行驶,在离山崖900米处鸣笛,汽车向前行驶了100米时,司机听到了鸣笛的回声,求汽车的速度。
(声音的速度为340米/秒)
2.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355m处鸣笛后2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求:
(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过的总路程s1。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s2。
(3)汽车的速度v。
3.国庆期间,金明中学西校区的小虎跟随父母前往江西旅游,小虎乘坐着一艘速度为10m/s的汽艇匀速驶向一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声“祖国好”,历时5s 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求:
(1)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多少;
(2)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有多远。
4.小李想测两山之间的距离,他站在两山之间大喊一声,3秒后听到第一次回声,又经过1秒听到第二次回声,试求两山之间的距离。
(已知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5.有一山谷,两旁都是峭壁,有位猎人在山谷内放了一枪,0.5s后听到第一声回声,1.5s后听到第二声回声。
求这个山谷的宽度(声速为340m/s)。
速度计算之回声测距问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计算题(共5小题)
1.一辆汽车,向着山崖方向沿直线匀速行驶,在离山崖900米处鸣笛,汽车向前行驶了100米时,司机听到了鸣笛的回声,求汽车的速度。
(声音的速度为340米/秒)
【分析】声音传播的距离等于车距山崖距离的2倍减去车行驶的距离,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声音传播的时间;声音传播的时间与汽车行驶100m所用时间相同,最后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汽车速度。
【解答】解:
已知鸣笛处距离山崖s=900m,汽车沿直线向前行驶的距离s1=100m,
根据题意可知声音传播的距离:s2=2s﹣s1=2×900m﹣100m=1700m,
已知声音的速度v2=340m/s,
根据公式由v=可得,声音传播的时间(即车行驶的时间):
t===5s,
所以汽车行驶速度为:v1===20m/s。
答:汽车的速度为10m/s。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关键是考查利用回声测距离,本题的难点是计算声音通过的距离,知道是声音传播的时间与汽车行驶的时间是相同的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355m处鸣笛后2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求:
(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过的总路程s1。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s2。
(3)汽车的速度v。
【分析】(1)根据s=vt计算成声音传播的距离;
(2)先求出车走过的距离,再用司机距山崖的距离减去车走过的距离得出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
(3)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汽车行驶的速度。
【解答】解:(1)由v=得,声音传播的距离:
s声=v声t=340m/s×2s=680m;
(2)车走过的距离:
s车=2s﹣s声=2×355m﹣680m=30m,
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
s2=355m﹣30m=325m;
(3)汽车的速度:
v===15m/s。
答:(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过的总路程为680m;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为325m。
(3)汽车的速度 15m/s。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和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考查利用回声测距离,本题的难点是计算声音通过的距离,知道是声音传播的时间与汽车行驶的时间是相同的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3.国庆期间,金明中学西校区的小虎跟随父母前往江西旅游,小虎乘坐着一艘速度为10m/s的汽艇匀速驶向一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声“祖国好”,历时5s 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求:
(1)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多少;
(2)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有多远。
【分析】(1)根据v=求出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
(2)根据s=vt求出5s内汽艇行驶的路程,利用声音传播的距离减去汽艇前进的距离等于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距离的2倍求出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距离。
【解答】解:(1)由v=可得,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
s声=v声t=340m/s×5s=1700m;
(2)5s内汽艇行驶的路程:
s汽艇=v汽艇t=10m/s×5s=50m,
因声音传播的距离减去汽艇前进的距离等于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距离的2倍,所以,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距离:
s===825m。
答:(1)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1700m;
(2)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为825m。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关键是知道声音传播的距离减去汽艇前进的距离等于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距离的2倍。
4.小李想测两山之间的距离,他站在两山之间大喊一声,3秒后听到第一次回声,又经过1秒听到第二次回声,试求两山之间的距离。
(已知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分析】根据题意求出声音传到较近、较远山的时间(单程时间),二者相加得出声音传到两边山用的总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求出两山之间的距离。
【解答】解:如图所示
声音传到较远山的时间:t1=×3s=1.5s,
声音传到较近山的时间:t2=×1s=0.5s,
两山之间声音传播的时间:t=t1+t2=1.5s+0.5=2s,
由v=可得,两山之间的距离:s=vt=340m/s×2s=680m。
答:两山之间的距离为680m。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弄清声音传到两边山用的总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5.有一山谷,两旁都是峭壁,有位猎人在山谷内放了一枪,0.5s后听到第一声回声,1.5s后听到第二声回声。
求这个山谷的宽度(声速为340m/s)。
【分析】根据题意求出声音传到较近、较远峭壁的时间(单程时间),二者相加得出声音传到两边峭壁用的总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求出这个山谷的宽度。
【解答】解:声音传到较近峭壁的时间:
t1=×0.5s=0.25s,
声音传到较峭壁的时间:
t2=×1.5s=0.75s,
声音在两旁峭壁之间传播的时间:
t=t1+t2=0.25s+0.75s=1s,
由v=可得,这个山谷的宽度:
s=vt=340m/s×1s=340m。
答:这个山谷的宽度为340m。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弄清声音传到两边峭壁用的总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考点卡片
1.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形成回声现象.根据这一事实,我们可以根据s=vt测量高大障碍物的远近、海底的深度、远处冰山的距离等.
【命题方向】
对回声测距考查多以计算题和实验题的形式,例如生活中汽车对着山崖鸣笛,求汽车到山崖的距离;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需要知道的物理量和需要测出的物理量.
【解题方法点拨】
回声测距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声音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收到回声的时间t.
例如: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声音在海水的传播速度v,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收到回声的时间t.然后根据s=vt 计算发声体到障碍物的距离(时间t用时间间隔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