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文言文复习

合集下载

江苏九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知识点

江苏九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知识点

江苏九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知识点一、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的特点、起源、发展历程等。

2. 文言文句式和修辞手法平行句、排比句、对偶句、反问句、倒装句等;比喻、夸张、反问、设问等。

3. 文言文篇章结构和主题意义文言的篇章结构、标志性段落、承转句等;主题意义的归纳和概括。

4. 文言文阅读技巧通读整篇文章、理解句子段落的结构和逻辑关系、识别并理解生僻字词等。

二、现代文阅读1. 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现代文的特点、起源、发展历程等。

2. 文章结构和段落衔接文章的开头、承接、过度、转折等;段落的开头、结尾、主题句、承接句等。

3.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描述、夸张、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应用;使用修辞、植入感情等表达技巧。

4. 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根据关键词找到中心意思、理解段落的逻辑关系、分析词语的含义等。

三、古诗文鉴赏1. 古诗文基础知识古诗文的特点、起源、分类等。

2. 古诗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五言、七言绝句的结构、押韵、对仗等;象征、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

3. 古诗文的主题和意境通过诗词中的文字形象、意境的描绘等,理解诗词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4. 古诗文欣赏技巧辨析古诗中的典故引用、理解古诗中的意象等欣赏技巧。

四、作文写作1. 作文基本要求规范的书写、正确的标点符号、合理的段落分隔等基本要求。

2. 常见作文类型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要求和特点等。

3. 作文思路和结构作文的开头、主体、结尾的设计和衔接等。

4. 作文表达技巧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运用扩充细节、列举例证等表达技巧。

以上是江苏九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的知识点。

希望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能够认真学习,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充分运用到课堂和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福大家学业有成!。

苏教版九下语文古文整理

苏教版九下语文古文整理

苏教版九下语文古文整理九下1《曹刿论战》《左传》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编年体史书,保留了我国自公园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二、语音:刿(ɡuì)孚(fú)辙(zhé)轼(shì)遂(suì)盈(yínɡ)靡(mǐ)玉帛(bó)鄙(bǐ)又何间(jiàn)焉小惠未徧(biàn)弗(fú)敢专也三、通假字: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四、古今异义词:1、小大之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牢。

2、牺牲玉帛古义:古代是指牛、羊之类用于祭祀的祭品。

今义:为人民、为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3、齐师伐我古义:讨伐,攻打。

今义:砍伐。

4、又何间焉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5、肉食者鄙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6、弗敢加也古义:虚夸,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

7、虽不能察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两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

9、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书信。

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11、可以一战古义:可以用来。

今义:能愿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

五、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赐福2、一鼓作气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六、重点字词解释: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

以:用、凭。

对曰:回答。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不;//独占。

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

虽不能察:弄清楚。

齐师败绩:溃败。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齐军。

下视其辙: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

遂逐齐师:就,于是。

//追击。

既克,公问其故:已经。

//战胜。

//原因,缘故。

一鼓作气:振作。

彼竭我盈: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难测也,惧有伏焉:推测,估计;///埋伏。

望其旗靡:倒下。

七、理解性背诵: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朗读文言文;(2)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语言特点;(3)把握文言文的主旨和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2)学会使用文言文翻译方法,能够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2)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2)文言文主旨和内容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文言文,引导学生回顾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初步把握文言文的主旨和内容。

3. 合作探讨:(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对文言文主旨和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翻译练习:(15分钟)教师选取适量的文言文句子,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学过的文言文,巩固所学内容;2. 预习下一节课的文言文,提前了解课文内容;3. 收集文言文学习资料,丰富自己的文言文知识。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语文文言文)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语文文言文) 苏教版

2015-2016期末复习(语文文言文)【九年级下册】1、曹刿论战◇左丘明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春,齐师[军队]伐[攻打]我。

曹刿请见[召见]。

其[代词,指曹刿]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参与]焉?”刿曰:“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

”乃[副词,于是,就]入见[拜见]。

问:“何以[介词,凭借]战【以何战】?”公曰:“衣食所安[安生],弗敢专[独自专有]也,必以[介词,把]【之】分人。

”对[动词,回答]曰:“小惠未徧[通“遍”,普及],民弗从[跟从]也。

”公曰:“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帛[丝绸物],弗敢加[虚夸]也,必以[介词,用]信[诚信]。

”对曰:“小信[信用]未孚[为人信服],神弗福[赐福,保佑]也。

”公曰:“小大之[结构助词,的]狱[案件],虽[即使]不能察[明察,弄清楚],必以[根据,按照]情[实情]。

”对曰:“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之[音节助词,凑足音节]属[类]也。

可以[介词,凭借]【之[代词,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服情”]】一战。

战则[连词,就]请从。

”公与之[代词,指曹刿]乘[chéng,坐车],战于[介词,在]长勺[鲁国地名]。

公将鼓[动词,击鼓]之[音节助词,无义]。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击了三次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大败]。

【凡循道而行谓之“迹”,车不能循道而行谓之“败绩”。

春秋时代的战争以用兵车进行车战为主,因此,战争中兵车垮了是最大的败仗,是之谓败绩。

】公将驰[驱车追击]之[代词,指齐师],刿曰:“未可。

”下[下车]视其[代词指齐师]辙[车轮滚过留下的痕迹],登轼[古代车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而[连词,表顺承]望之[代词,指齐师],曰:“可矣。

”遂[副词,于是,就]逐[追击]齐师。

既[副词,已经]克[战胜],公问其[代词,这,这样]故[原因,缘故]。

对曰:“夫[fú,发语词,无义]战,勇气也。

苏教版中考九下古文复习题及答案

苏教版中考九下古文复习题及答案

中考复习九下古文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9-22题。

〔11分〕[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 齐欲伐魏。

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①者,天下之疾犬也。

东郭逡②者,海内之狡兔也。

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③,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④,各死其处。

田父⑤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⑥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齐王惧,谢⑦将休士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注释]①韩子卢:犬的名字。

②东郭逡:兔的名字。

③环山者三:绕着山跑了三圈。

④罢:同“疲〞,与前面的“极〞和“废〞意思一样。

⑤田父:农夫。

⑥以顿:以同“已〞;顿:困顿、疲弊。

⑦谢:辞谢、辞退。

19.解释以下加点字的意思。

〔2分〕①臣之妻私.臣〔〕②面刺.寡人之过者〔〕③时时而间.进〔〕④期年..之后〔〕2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21.甲乙两文都是写劝谏的,其劝谏的目的有什么不同?〔4分〕22.同是劝谏,邹忌和淳于髡在使用的劝谏方法上有何异同?从劝谏的效果看,二者又有何差异?〔3分〕二、阅读下边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21—26题。

(16分)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那么生,弗得那么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那么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苏教版九下文言文汇总

苏教版九下文言文汇总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出师表》一、作者: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

题解:表:古代奏议的一种。

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二、重点字词解释。

中道崩殂:死(皇帝)益州疲弊:民力困乏。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果真,实在;//时不懈于内:懈怠盖追先帝殊遇:表推测原因;特殊待遇。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意思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恢弘志士之气:扩大,发扬妄自菲薄:过于小看自己。

菲薄:轻视,小看。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引喻:称引,譬喻。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陟罚臧否:提升;//惩罚;//善恶,这里指评论人物好坏。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法律条文。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显示,表明;//治理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此;//选拔;//给予悉以咨之:都,全;//询问,裨补阙漏: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性行淑均:性格品行善良公正必能使行阵和睦:军队。

优劣得所: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

亲贤臣,远小人:亲近;疏远痛恨于桓灵也:痛心和遗憾。

臣本布衣:平民。

躬耕于南阳:亲自耕种。

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保全。

不求闻达于诸侯:做官扬名。

闻,扬名。

达,显贵。

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猥自枉屈:亲自降低身份。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次拜访由是感激:由于这样;//感动激奋。

遂许先帝以驱驰:于是;//答应;//奔走效劳。

后值倾覆:遇到;//兵败。

有一年:通“又”,表余数。

临崩寄臣以大事:托付;//国家大事。

夙夜忧叹:早晚。

恐托付不效:成效。

深入不毛:不长庄稼(的地方),意思是荒凉的地方。

南方已定:平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武器装备;//勉励和率领。

庶竭驽钝:表示希望;比喻低下的才能。

攘除奸凶:排除,铲除;//奸邪凶恶的人。

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用来。

//职责本分。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任务。

不效则治臣之罪:功效。

则责……等之慢:怠慢,疏忽。

以彰其咎:表明,显扬;//过失陛下亦宜自谋:想想自己的问题。

中考文言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中考文言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中考文言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一)【课标要求】①、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②、背诵优秀诗文80篇。

【知识概要】①、字词:掌握常用的文言虚词、实词、古今异义,识别通假字;②、句式:把省略句中省略的词语补充起来,把颠倒的词序转换过来;③、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文章中心。

④、从文体特点上辨别不同类型(记叙类、非记叙类)的文言文,进行分析、整体感知。

【中考指津】文言文阅读考查范围以教材篇目为主,重点考查我们能否借助工具书读懂文章大意,考查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重点语句的记诵、积累,而不是对零碎的词法、句法等知识的记忆程度。

常见的考点有:①把握文言虚词;②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辨识通假字;③翻译文言语句;④整体感知文章或段落的内在联系与内容;⑤朗读、背诵的基本能力;⑥问题探究能力。

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阅读答题,一般有5~6个小题,前1~4题以理解、运用为主,后1~2题为拓展延伸或综合性实践类题目,如评析类、生活互联类、策划创意类等。

【典例借鉴】例题(2004年青海省湟中县实验区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题。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苏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复习

苏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复习

曹刿论战(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就进宫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你凭什么条件(跟齐国)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普遍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神用的牲畜﹑玉帛,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对神诚信.”曹刿回答说道:“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不会保佑你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着您去.” (写战前政治准备的分析)鲁庄公和曹刿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要击鼓进军.曹刿说:“不可以.”齐国三次击鼓进攻,曹刿说:“可以击鼓进攻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就要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不可以.”他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就追击齐军. (本段主要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齐军第一次击鼓进攻时,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它的军事行动)是很难推测的,我恐怕在那里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战车的轮迹很乱,远望到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逐他们.”(本段写:战后曹刿对取胜原因的分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任用,百里奚从买卖奴隶场所被选拔用为大夫.(本段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经历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不平凡的大事的例子.)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让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第二段主要写:以所举事实为依据,论述人才要在困难逆境中造就.)一个人常常犯了错误,以后才能(注意)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才能奋起,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常常会灭亡.(本段主要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经受磨练的益处)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委靡,必将导致灭亡.(本段:归纳出全文的中心论点)鱼我所欲也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只为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有不去干这种事情.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不是“义”).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品德)使它不致丧失罢了.(提出中心论点,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便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亡.然而,如果你(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过路的饥饿的人也不会接受,如果你用脚踢着(或践踏)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运用举例论证,“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为了我所认识的贫穷困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吗?原先为了义(羞恶之心)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却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原先为了义(羞恶之心)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原先为了义(羞恶之心)宁愿身死而不接受“呼尔”“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贫穷困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不干了吗?(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了的思想,即“义”即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第三段从反面论证见利忘义就是丧失人生本性的行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已深了,大风怒吼,把我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茅草翻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上,其中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悠悠,落在深塘的水边.(第一段,写秋风破屋的情景)南边村庄上的一群儿童,欺侮我年老体弱,竟忍心如此当面作“贼”,公开地抱着散落在地上的茅草,溜进竹林里去;我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效果,只好拄着拐杖回来,独自叹息. (第二段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一会儿,风停了,云层墨黑,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天也渐渐黄昏,黑了下来.盖了多年的布被,又硬又冷,像铁似的,娇惯的儿子因为睡相不好,把被子里都登破了.因为屋漏,床头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可如麻似的密集的雨点仍旧下个不停.我自从经过安史之乱后,一直睡眠不好,这漫长的黑夜,到处都湿漉漉的,如何挨到天亮呢? (第三段,写长夜沾湿的苦痛)]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风雨中岿然不动,安稳如山!啊!什么时候我眼前能耸立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独破,受冻至死 ,也是心满意足的.(第四段,写诗人推己人,忧国忧民的崇高理想.)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介绍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这是故事的背景.)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棉队山居住.(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他的妻子提出疑问地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于是率领挑担子的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上山的一棵草都铲不了,又能能把泥土的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汉水的南面,再没有高山阻隔了.出师表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确时候啊。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点,包括词语、句式、语法等。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复习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练习巩固等,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回顾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点,包括词语、句式、语法等。

2. 分析文言文中的重点难点,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3. 通过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复习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点,如词语、句式、语法等。

3. 合作交流: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解答疑问,共同提高。

4. 练习巩固: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提醒学生注意复习重点难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绩: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 教辅:相关文言文复习资料、练习题等。

3.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4. 网络资源:可用于拓展学习的相关文章、视频等资源。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挑选典型的文言文案例,分析其语言特点、表达技巧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文言文知识。

2. 对比学习:将文言文与现代文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景创设: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文言文的使用,增强语感。

4.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言文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文言文知识点,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文言文总复习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文言文总复习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文言文总复习(一)《曹刿论战》1、公将战。

解词:将:打算。

2、曹刿请见。

解词:见:拜见。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解词:肉食者:居高位,得厚禄的人;谋:谋划;间:参与。

翻译:居高位得厚禄的人自会去谋划它,你又何必去参与呢?4、肉食者鄙,末能远谋。

解词:鄙:鄙陋,目光短浅。

翻译:居高位得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从长远之处去谋划。

5、何以战?翻译:凭什么作战呢?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解词:安:养生的东西;专:独自专有。

翻译: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他们分给别人。

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解词:徧同“遍”,遍及,普遍。

翻译:小恩小惠并不能遍及,人民是不会听从的。

8、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解词: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加:虚夸;信:信实。

翻译:祭祀用的祭品,我不敢虚夸,一定对神讲实话。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解词:孚:为人所信服;福:降福,保佑。

翻译: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的。

1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解词:狱:案件。

翻译: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按照实情去办理11、公将鼓之。

解词:鼓:击鼓。

12、齐师败绩。

解词:败绩:大败。

13、公将驰之。

解词:驰:驱车追赶。

14、 既克,公问其故。

解词:克:战胜;故:原因、缘故。

15、 夫战,勇气也。

翻译:作战,靠的是勇气。

16、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解词:鼓:击鼓。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则减弱,第三次击鼓,士 气就会竭尽。

17、 疲竭我盈,故克之。

翻译:敌方的士气已经竭尽,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它。

18、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解词:测:推测,估计。

翻译:(齐国)是大国,难以估计它的情况,担心有埋伏。

19、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词:靡:倒下。

翻译:我看到齐军战车辗过地面留下的痕迹非常乱, 远远望见他们的军旗已 经倒下,所以下令追击。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九年级下册的文言文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汇:回顾并掌握九年级下册文言文中的重点词汇。

2. 文言文句式:复习九年级下册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3. 文言文阅读理解:分析九年级下册文言文中的难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文言文翻译:掌握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5. 文言文鉴赏:回顾九年级下册文言文中的名篇,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九年级下册文言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阅读理解、翻译和鉴赏。

2. 难点: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阅读理解中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复习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重点和难点。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文言文中的疑难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重点讲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阅读理解难点。

5. 实践训练: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巩固所学内容。

2. 完成一篇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提高阅读能力。

3. 翻译一篇九年级下册的文言文,掌握翻译方法和技巧。

4. 选取一篇九年级下册的文言文进行鉴赏,提高文言文素养。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文言文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系统性的认知结构。

苏教版九下语文文言文复习

苏教版九下语文文言文复习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常州市潞城中学九年级下文言文复习班级 姓名《鱼我所欲也》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所欲有甚于..生者( )( ) 故.不为苟得..也( ) ( ) 死亦我所恶. ( ) 故患.有所不辟.也( )( )非独.贤者( ) 如使..人之所恶 ( )贤者能勿丧.耳 ( ) 呼.尔而与.之( )( ) 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 ) 不可以已.乎( ) 万钟于.我何加.焉 ( )( ) 得.我与 ( ) 失其本心.( ) 乡.为身死而不受 ( ) 万钟..则不辩.而受之( ) ( )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6、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7、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9、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0、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2004年常州市】阅读下面《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1-3题。

(共12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该字的意思。

)(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 )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3)乡.为身死而不受( )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心意思 本文通过邹忌自己家庭
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 讽劝齐王纳谏除弊,从而说 明国君必须广开言路,采纳 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 弊,才可以兴国。
写法探究
古人记叙这场战争,用“齐鲁长勺之战”为 题,而后人却改用“曹刿论战”为题,为什么要 作这样的改动?
(全篇以曹刿的言行为主组织记事材料,而记事的中心又处 处落在曹刿的“谋”字和“论”字上。)
本文记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 处理?
(本文重点是写“论战”,故战前对话写得详;战争过程 写得略;曹刿用谋写得详;庄公问计写得略。)
苏教版·九下文言文复习课件
曹 刿 论 战 《
左 传 》
文章出处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 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 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 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具有很高 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结构梳理Fra bibliotek 战前远

战中
战后
取信于民 把握时机 分析胜因
课文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曹刿这一人 物的特点?
示例一:鲁国获胜的根本是取信 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
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民心向背是国家兴与衰、战争胜 与败、做事成与否的关键所在。 在近代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 我军能用小米加步枪以弱胜强, 取得胜利,正是因为全国人民的 同仇敌忾、齐心协力。
示例二: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启示是: 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
一﹑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
二﹑用兵轻举妄动,急功近利; 三﹑取胜而不知胜因; 政治上昏庸无能、见识短浅, 军事上急躁冒进、不察敌情;
鲁庄公是个昏君吗?谈谈你的看法。
本文集中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鄙”。 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 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 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但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刿, 能虚心采纳曹刿的意见;作战用刿,亲自参与 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知错能改、知人善任; 战后问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 不耻下问。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 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庸君。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唐太宗 正是由于广泛听取魏征等大臣的意 见,才取得了“贞观之治”的繁荣 局面。作为普通人,更应广泛听取 别人的意见,尤其是批评意见,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使自 己臻于完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今义:讽刺 古义:讽谏,即用暗示、
比喻的方法委婉地 规劝。
对“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的“讽”理解正确的是
同“熟”,仔 细
通假字
今齐地方千里
古: 土地方圆
今: 某区域、地区
古今 异义
重 点
1、吾妻之美我者,
实 私我也。
认为……美 偏爱
词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确实
3、旦日
第二天
4、明日
又过了一天
5、闻寡人之耳者
使……听到
二、词类活用现象
1、朝服衣冠。服:名词作动词,穿(戴)
2、吾妻之美我者。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我)美。
4.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偏爱) 不宜偏私 (私情)
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谁 哪一个)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 仔细)
6、受上赏 (上等) 上书谏寡人者 (送上,进献)
7、乃下令 (颁布,下达) 受下赏 (下等)
8、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及,比的上) 门庭若市 (像,如)
9、邹忌修八尺有余 通 “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欲有求于我也 与“无”相对
内容小结:
主旨归纳
长勺之战表现了曹刿的 _爱__国__精_神__、__政__治_远__见__和__卓__越_的__军__事指挥才能, 说明了在政治上必须取__信__于__民_在军事上 必须运用正确的 战略战术 ,并掌 握 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拓展提升
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 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 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A.从反面讽刺 D B.含蓄地嘲讽 C.从正面说服 D.委婉地规劝
《战国策》简介
《战国策》又称《国 策》,是一部历史散文总 集,其体列为国别体,由 西汉刘向编订,反映战国 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 略。全书分东周、西周、 秦、齐、楚、赵、魏、韩、 宋、卫、中山共12策
一、通假字、古今异义、实词
徐公来,孰视之
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取得胜利的关键就是,诸葛亮巧借东风、 火烧连营。战机就是有利于作战的良好 时机,就是“天时”。机不可失、时不 再来,作战如此,学习、做事更是如此。 对于一些背诵的科目,我们要善于抓住 清晨、上午这些记忆力比较强的时间, 强化记忆,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示例三: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启示是: 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 见。
❖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他看到了什么?
(“惧有伏焉” )(“辙乱旗靡”)
远谋:
一知“民心向背”,有为国分忧的精神;
二知“士气盈竭”,有当机立断的才干;
三知“战场虚实”,有务实求真的才智。
曹刿——谨慎周密,从容镇定,详察敌情, 善于捕捉有利战机的杰出军事才能(即: 他的远谋)
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些方面?
➢ 曹刿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请见的?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 他为什么要“请见”?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对“何以战?”一问,鲁庄公提出哪三个条件? 分别是对谁而言的?曹刿的态度怎样?
(官僚贵族;天地神灵;〈否定〉 广大人民〈肯定〉。)
曹刿为什么要肯定第三个条件?
❖曹刿为什么要在“齐人三鼓”后,才曰“可(鼓) 矣”(? 齐人三鼓正是“彼竭我盈”之时。)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寡人之耳)闻。
三.一词多义
1. 朝服衣冠 (早晨) 入朝见威王 (朝庭) 皆朝于齐 (朝见)
2. 时时间进 (间或,偶然,) 又何间焉 (参与)
3. 吾妻之美我者 (以…….为美)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漂亮好看)
内容理解:
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 从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政治方面:
_认__为___取__信___于__民___是__作___战__取___胜__的___先_ 决条件。
军事方面:
_善__于___把__握___进__攻___和__追___击__的___时__机___,_ 适时 出击、适时追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