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下语文文言文试题汇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步练习第15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降落B.下降C.投降D.空降答案:C解析:分析:C项“降”读xiáng,其他都读jiàng。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篇课文,选自《孟子》。
《孟子》是孟子自己编著的,收录的是他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B.孟子,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
名轲,字子舆。
C.“孙叔敖举于海”,是指孙叔敖,隐居海滨。
当时的君王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任命他为宰相。
D.拂,在“行拂乱其所为”中发“fú”的音,而在“如则无法家拂士”中发“bì”的音。
答案:A解析:分析:《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的掌握情况。
3.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是:()A.“舜发于畎田之间”,发,是“起”的意思。
B.“管夷吾举于士”,士,是狱官的意思。
C.“百里奚举于市” 市,是指市场。
D.“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是永远的意思,过,是犯错误。
答案:D解析:分析:“恒”经常、常常。
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翻译。
4.比较下列各组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D.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答案:B解析:分析:A、灭亡没有。
B、所以所以。
C、这判断动词。
D、国家国都。
经分析,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
5.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入则无法家拂士B.困于心衡于虑C.曾益其所不能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答案:D解析:分析:拂通弼,辅弼衡通横,梗塞,不顺曾能增,增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文言文阅读题附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文言文阅读题附答案篇1文言文阅读。
(11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字的含义(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劳其筋骨(3)困于心衡于虑(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小题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小题3:文中所举舜、傅说等六位名人有什么共同特点?(2分)小题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有什么启发?(2分)参考答案:小题1:(1)被选拔(2)使……劳累(3)通“横”,梗塞、不顺(4)明白,了解小题1: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小题1:都是出身低微并历经磨难,后来受到重用干出了大事业。
小题1: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如要成才就要经受磨练,遇到困难时要经得起考验;要有忧患意识,不能贪图安逸等。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六位名人的共同点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题的能力。
结合文章的内容以及生活实际来谈即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文言文阅读题附答案篇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苏教版九下语文文言文试题汇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2016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福建省莆田市】二、(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3-6题。
(17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
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
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
若于此时,使②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
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③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选自蔡襄奏折《乞④用韩琦⑤、范仲淹》,有删改)【注释】①支:通“肢”。
②使:假使。
③惮:怕,畏惧。
④乞:乞求,请求。
⑤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
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⑴舜发.于畎亩之中⑵劳.其筋骨⑶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⑷非徒.愈病4.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分)⑵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分)5.请用选文中的句子填空。
(3分)⑴甲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有了这样的磨炼,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分)⑵乙文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使“”。
(1分)6.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人才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4分)【答案】(一)(17 分)3.(4分,每小题1分)⑴起,被任用⑵使……劳累⑶通晓⑷只,仅仅4.(6 分)⑴(3分)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试卷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词语在文中表示“困苦”?A. 忧患B. 安乐C. 劳其筋骨D. 空乏其身2. 文中提到的“舜发于畎亩之中”,其中“畎亩”指的是什么?A. 田野B. 山林C. 河流D. 宫殿3. 以下哪个句子表示“人只有在困境中才能成长”?A. 人恒过,然后能改B.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4. 文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要想表达什么?A. 人们在忧患中出生,安乐中死亡B. 人们在忧患中成长,安乐中衰亡C. 人们在忧患中生活,安乐中度过一生D. 人们在忧患中奋斗,安乐中享受成果二、解释字词(每题2分,共10分)1. 忧患2. 劳其筋骨3. 恒过4. 拂士5. 安乐三、句子翻译(每题3分,共15分)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四、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 舜发于________之中,傅说举于________之间,胶鬲举于________之中,管夷吾举于________,孙叔敖举于________,百里奚举于________。
2.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 人恒过,________;困于心,________,而后作;征于色,________,而后喻。
五、内容理解概括(10分)请简要概括文中主要内容,并阐述作者的观点。
六、描写手法(10分)请分析文中使用的描写手法,并举例说明。
七、句子赏析(10分)请任选一句进行赏析,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等方面。
九年级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作者(),名(),字(),()时期邹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家,是继孔子之后第二代()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尊称为()。
本文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的人才观。
二、基础回顾1、解释加线词语。
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溪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3)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4)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人恒过,然后能改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课文理解1、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2 、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3、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4、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②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5文中列举的六个人的事迹,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迹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6、文中论述的核心问题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开篇却不惜笔墨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么?7、作者说‘顾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是人’指哪些人?8、‘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句强调了什么?9 文章第2.3段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运用了什么写法?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论述这一论点的目的是什么?11、文章结尾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句独立成段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你简要加以分析。
12、作者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你认为‘能改’的条件是什么?13、作者认为成才条件源于主客观两种,你是怎样看待这两个条件的?14、由本文的题目而联想到的一个成语是什么?15、请写出至少2则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试题汇编
衢州市菁才中学中考语文文言文(人物传纪类)专题训练(2)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范蠡事越王勾践,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於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
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
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耕于海畔,父子治产。
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
齐人闻其贤,以为相。
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只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
久受尊名,不祥。
”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间行以去,止于陶,自谓陶朱公。
1、下面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断两处)居家只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2、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尊周室”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B.可以一战C.令辱之,以激怒其众D.策之不以其道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范蠡事越王勾践事:②还反国反反:③布衣之极也布衣:④间行以去去: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文段主要写范蠡两次辞官的经过和原因。
B.范蠡离勾践而去,是因为勾践是个不能与大臣共患难同享福的人。
C.范蠡归还相印,散尽家财,是个淡泊名利的人。
D.范蠡从商经营有方,治国深谋远虑,颇负盛名。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8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通用5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通用5篇)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篇1【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稿,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解释下列词语。
(1)牺牲:________________(2)衡: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何以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恒过然后能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如果没有曹刿这样的贤士就不会取胜,这个事例恰恰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句回答)4.找出甲文中集中体现曹刿政治思想的句子,以及乙文中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分别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5.从甲文或乙文中,选出你感触最深的一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步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步练习及答案 15《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一、积累与运用请给下列单词加上一点注音符号并解释:① 不适合苟德。
② 还有什么比死人更糟糕呢。
③ 为了宫殿的美丽。
④ 为了一顿饭。
⑤ 对于提示者()()⑥乞人不屑也()();.2.请用“/”为下列句子留出适当的阅读停顿:你想要的比活着的更好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④ 这就是今天宫殿的美。
⑤ 这也是不可能的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③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在下列句子中添加一些单词。
这是宫殿的美。
通过这样做,你可以避免麻烦,什么都不做。
因此,你不能粗心大意。
认识穷人的人对我很好。
C.那些不仅是圣人的人。
通过这样做,他们生来就没有用处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5.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② “什么比死人更邪恶”?“什么是邪恶”是什么意思?③“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④ 文本中“鱼”和“熊掌”的隐喻是什么?鱼和熊掌这个比喻的目的是什么?2、阅读探究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忠接受了它,却没有为礼义争论。
万忠怎么能给我添砖加瓦!为了宫殿的美丽和妻妾的崇拜,穷人认识我和你吗?为身体而死而不接受它是宫殿的美;他为自己而死,没有接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1)舜发.于畎亩之中 (2)人恒过. (3)衡.于虑7.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8.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连用六个历史名人的例子,说明担当重任的人并非是天生的,是经历艰苦的磨炼成就的,为得出“天将降大任……”这一著名论断做铺垫。
B.人要有所作为,除了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考验之外,还必须在精神上、意志上经受磨炼。
C.本文运用了排比句式,说理充分透彻,气势磅礴,增添了文章的气势。
D.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以较多的文字从个人角度论证“生于忧患”,以较少的文字从国家角度证明“死于安乐”,从而全面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6. (1)起,指被任用。
(2)犯错误。
(3)同“横”,梗塞、不顺。
(3分)7. (1)(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2分)(2)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2分) 8. D(3分)二、2014年天津市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9~11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苏教版九下语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练习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当堂练习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名,字,邹人,思想家、家、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并称。
2、默写①表明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的句子:②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3、解释文言字词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发:于:举:士: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故:是:苦:劳:饿:空乏:拂:所以:动:忍:曾:益: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恒:过:衡:作:征:喻:入:拂:4、孟子在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
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和()这两句。
A. 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5、下列句中加粗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而后喻B.国恒亡人恒过,然后能改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大计亦死D.入则无法家拂士行拂乱其所为6、选出与“困于心”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生于忧患B、奉命于危难之间C、万钟于我何加焉D、欲有求于我也二、课后练习7. 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题及答案(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题及答案(1)(1)发:起,指被任用(2)畎亩:田间,田地(3)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4)筑:捣土用的杵(5)士:狱官(6)市:市井之间,市场(7)任:责任,担子(8)苦:使..受苦(9)空乏:资财缺乏。
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10)拂乱:拂,违背;乱,使混乱;拂乱,使做事不顺(11)所以:用这些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12)动:使心动(13)忍:使坚韧(14)曾:同“增”,增加(15)恒:常常(16)过:犯过失(17)衡:通“横”,梗塞,不顺(18)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19)征:征验,表现(20)色:脸色(21)喻:了解(22)入:在里面,指国内(23)法家:坚守法度的大臣(24)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辅佐。
(25)出:指国外(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二、给下列字注音:畎(quan)说(yuè)鬲(gé)拂(bì)三、写出文中四个通假字并解释:(1)曾——增,增加(2)衡——横,梗塞,不顺(3)拂——弼,辅佐(4)忍——韧,使坚韧四、相关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内忧外患五、相关对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乐使人委靡死亡生无情轻如鸿毛死有义重于泰山孔仲尼厄演《春秋》,生于忧患李后主因赋离愁,死于安乐六、用原文答题1、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3、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过: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4、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7、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
8、专立一段,归纳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一个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艰难困苦磨炼的句子: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生于忧患素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锦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3分)①管夷吾举于士举:_________________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_________________③所以动心忍性所以:_________________2.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3. 下边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B.曾益其所不能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入则无法家拂士4.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出淤泥而不染C.舜发于畎亩之中宋何罪之有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贤于材人远矣5.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2分)()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饿其/体肤,空乏/其身C.行拂/乱其所/为D.入则/无法家/拂士6. 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三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7. 孟子以六位历史人物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
下面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是哪两句?()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汇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汇编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了六位经过磨炼终担大任的人,其中讲舜的句子是“舜发于畎亩之中”,讲傅说的句子是“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讲胶鬲的句子是“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讲管仲的句子是“管夷吾举于士”,讲孙叔敖的句子是“孙叔敖举于海”,讲百里奚的句子是“百里奚举于市”。
2.“舜发于畎亩之中”写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写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写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举于士”写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举于海”写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举于市”写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
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章节记述春秋时期大政治家管仲受到任用的情况的句子是“管夷吾举于士”。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百里奚举于市”运用了奴隶的典故,阐述了“生于忧患”的道理。
5.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起承上启下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6A.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定会以各种苦难来磨砺他的身心,激励他的身心,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曾益其所不能”。
6B.文章开头,作者一连列举了六位古代圣贤在困难忧患中崛起的事例,来证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段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炼的句子是“必先苦其心志”;在行动上受磨炼的句子是“行拂乱其所为”。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艰苦磨炼的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9.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以“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两句深刻地揭示出饱经磨难对一个人成才的意义。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试题汇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试题汇编一、2003年山东淄博市阅读下面有关“忧患”的两个文段,做12—13题。
(6分)(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2.解释加点的字。
(3分)①衡()于虑②而后喻()③以光()先帝遗德13.(甲)文中空白处的语句是:,。
(甲)文中的“法家拂士”具体是指(乙)文中的。
(乙)文中,作者解决“危机”的办法是(3分)参考答案:1、阻塞,梗塞(被人)了解,明白发扬光大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志士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二、2004年泰安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加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乙]郑之鄙人学为盖。
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
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
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
欲学为兵,则老矣。
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
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
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
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入则无法家拂士拂:②郑之鄙人学为盖鄙: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②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译:7、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答:甲文的主要观点:乙问的主要观点:共同特点:参考答案:5、同“弼”,辅佐边境6、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就准备皮袄。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2、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地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出淤泥而不染C.舜发于畎亩之中宋何罪之有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贤于材人远矣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便扶向路,处处志之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C.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5.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 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短文先从正面论述生于忧患,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死于安乐,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6、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一、二段主要论证了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观点。
B.本文第三段从人应有“生于忧患”的心态角度,对上述观点进一步加以阐发。
C.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
D.从全文看,主要是从“生于忧患”的角度来论证的。
7.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困于心苛政猛于虎也B.苦其心志帝感其诚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肉食者谋之D.舜发于畎亩之中何陋之有8.选出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2分)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将兵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在乎山水之间也C.人恒过,然后能改还过岳殿东D.征于色,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9.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附答案)阅读古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释: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问题:1. 解释红色的字词。
①.管夷吾举于士。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③.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④.行拂乱其所为。
()()⑤.曾益其所不能。
( )⑥.人恒过然后能改。
()⑦.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⑧.入则无法家拂士。
()()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 翻译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本文主要从()和()方面来写。
在文章一开始,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例,这些人物共同的特点是(),它证明了()的观点,为下文作了铺垫。
4.结合文意,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
5.联系现实,谈谈你学习这篇文章的收获。
6.回顾历史,请举出二个经历磨难,取得巨大成就的人物事迹。
7.写出二句要想成大器,必经受磨难的名言。
附答案:1. 解释红色的字词。
①任用,选拔,这里有被选拔的意思狱官②所以责任,使命这,这个③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
④违背扰乱⑤通“增”,增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题全集含答案
一、文学常识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名轲,战国中期人二、相关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内忧外患三、用原文答题1、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作者承第一部分(第一段)例证承上启下得出的结论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历: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4、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了什么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
8、专立一段,归纳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一个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磨练的句子: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10.面对客观环境的激发,人的主观世界又是怎样做出反应的: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1.在总结了大量亡国史实的基础上,作者针对国君提出了怎样的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四、问答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是?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委靡死亡。
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论述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造就人才,治理国家;对比论证。
4、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首先,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
所以只有“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才能起到“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
其次,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主客观条件相互结合,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阅读汇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阅读汇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阅读汇编00浙江衢州2008(一)(12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告子下》)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必先苦其心志(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
19.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答案:16.(1)(被)选拔(2)责任(使命、任务)(3)使……困苦(4)了解(明白)(4分,每小题1分)17.D (2分)18.(1)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2)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4分,每句2分。
意思符合即可)19.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分)吉林长春200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2016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福建省莆田市】二、(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3-6题。
(17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
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
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
若于此时,使②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
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③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选自蔡襄奏折《乞④用韩琦⑤、范仲淹》,有删改)【注释】①支:通“肢”。
②使:假使。
③惮:怕,畏惧。
④乞:乞求,请求。
⑤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
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⑴舜发.于畎亩之中⑵劳.其筋骨⑶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⑷非徒.愈病4.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分)⑵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分)5.请用选文中的句子填空。
(3分)⑴甲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有了这样的磨炼,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分)⑵乙文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使“”。
(1分)6.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人才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4分)【答案】(一)(17 分)3.(4分,每小题1分)⑴起,被任用⑵使……劳累⑶通晓⑷只,仅仅4.(6 分)⑴(3分)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故”“是”各1分,意思正确,句子通顺1分)⑵(3分)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衡”“作”各1分,意思正确、句子通顺1分)5.(3 分)⑴(2分)必先苦其心志,劳期筋骨,饿期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答出其中两小句可得1分,两句以上不完整也只得1分)⑵(1分)(使)良医不得尽其术。
6.(4分)甲文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观点:选拔贤才,收取众人策略,大胆改革。
(或“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相同之处:都认为人才对国家至关重要,君主要重视人才。
(甲、乙观点各1分,相同之处2分,大意对即可)【贵州省黔西南州】二、(二)阅读文言文选段,然后回答后面题目。
(共15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⑴管夷吾举于士.()⑵行拂.乱其所为()⑶及.其稍长()⑷或.因而抄录()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⑵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14.下列选项中与“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中的“作”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属予作文以记之B.化作春泥更护花C.零落成泥碾作尘D.马作的卢飞快15.历经磨难,让你有力量背负着痛苦继续行走,即使是用残损的手掌也能抚平生活的创痕。
甲文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什么?甲乙两文的故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答案】12.⑴狱官⑵违背⑶等到⑷有时(每一个小题1分,共4分)13.⑴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分)⑵太夫人用荻在地上划,用(这样的方式)教(欧阳修)写字。
(2分)14.A.(3分)15.客观因素是:艰苦的生活环境(2分);启示:成才、成功都必须经历一番艰难困苦,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信心。
(2分)【参考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黑龙江省绥化市】三、(一)阅读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11—14题。
(8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两章)1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B.入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C.必先苦.其心志(动词,使……受苦)D.孙叔敖举于.海(由于)1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3.文中划线句子能否删除?请结合上下文说明理由。
(2分)14.本文开头列举的六个事例可以印证“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而当代中学生大多处于“顺境”之中,在这样的“顺境”中怎样才能避免“死于安乐”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分)【答案】11.D评分说明:(2分)(D項中“于”是“从“的意思。
)12.(—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
评分说明:(2分)译对重点字词“征”、“发”得1分,整个句子翻译完整流畅得1分。
13.不能删除;①因为这句话前面的内容都是从造就人才的角度进行论述的,而这句话是从治理国家的角度论述的,这样由个人到国家,能使论述更全面、更严密。
②这句话前面的内容是正面论证,而划线句是反面论证,如果删去,就不能够全面充分的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
评分说明:(2分)答出“不能删除”的观点得0.5分;理由答出其中一点即给1分,两点都答出得1.5分。
14.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与磨难有时会不期而至。
所以生活在“順境”中的我们要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磨炼自己,让自己的性情变得坚韧起来,自立自强,勤奋进取,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学生,只有这样,当危难来临时,我们才不会“死于安乐”。
(2分)评分说明:(2分)观点正确得1分;能结合自身实实际论述,完整严密得1分。
【湖南省郴州市】二、(三)文言文阅读(16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上①谓侍臣曰:治《如治病,病导愈,犹宝将护。
俛|遽自放纵,病复作,【注】①上:指唐太宗。
②傥:倘若。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⑴管夷吾举于士.()⑵困于心衡.于虑()⑶病虽.愈()⑷四夷俱服.()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⑴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⑵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1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4分)1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4分)【答案】11.⑴狱官。
⑵通“横”,梗塞,堵塞,不顺,⑶即使。
⑷臣服,服从。
(4分。
每题1分。
)12.⑴(2分)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的才干。
(紧扣“所以”“动”“忍”“曾”的理解,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⑵(2分)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
(紧扣“故”“数”字的理解,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13.(4分)甲文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乙文运用比喻,用治病来比喻治国,说明国家虽然强大了,但仍然要小心谨慎,居安思危。
(每问2分,意近即可。
)14.(4分)甲文告诉我们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导致颓废衰亡。
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但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即能居安思危,也就尤为可贵、可喜。
(写出甲文观点2分,分析乙文2分。
意近即可。
)【参考译文】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国就像治病—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
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
”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辽宁省沈阳市】二、(二)阅读选文,完成7~10题。
(14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乙】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②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③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④,此子房⑤教之也。
当淮阴⑥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留侯论》,有删节)【注释】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项籍:即项羽。
③轻:轻易。
④弊:疲弊。
⑤子房:即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主要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