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上语文 文言文试题汇编《醉翁亭记》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

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

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一、(2022秋·重庆·九年级重庆市杨家坪中学校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2)佳木秀.而繁阴( )(3)泉香而酒洌.( )(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请将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用语简练,令人叹服。

首句“环滁皆山也”仅五字就写尽了滁州四面环山的特点。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点睛之笔,“醉翁”之“醉”,不仅因太守酒量浅,更有沉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重含义。

C.“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分别写朝暮之景,动态的景物也有了静态,丰富了文句的表现力。

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二十一课醉翁亭记》复习题

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二十一课醉翁亭记》复习题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临.溪而渔身临.其境B.山间之朝暮.暮.色苍茫C.杂然而前陈.推陈.出新D.觥筹.交错一筹.莫展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乎其间者()①云归而岩穴暝.()②佳木秀.而繁阴()③颓然..3.翻译划线的句子。

(3分)①②③4.用简洁的语言归纳第②段的段意。

(2分)5.第三段“太守之乐其乐”中太守的“乐”的含义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太守为什么“醉”呢?用自己的话概括。

7.欧阳公记①成,远近争传……凡商贾②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③,以赠官,可以免税。

注:①“记”指《醉翁亭记》;②“商贾”:商人;③“关征”:查税征税醉翁亭记(二)甲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练习题(含答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练习题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环滁(chú)林壑(hè)射者中(zhōng)B.琅琊(y á)辄醉(zhé)酒洌(lèi)C.岩穴暝(míng)晦明(huì)伛偻(yǔ)D.野蔌(s ù)觥筹(guāng)阴翳(yì)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山行六七里B.翼然临于泉上C.名之者谁D.而乐亦无穷也3.下列句子在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的一项是()A.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B.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D.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4.下面对《醉翁亭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从全景到远景,再逐层聚焦到泉,到亭,到人,到酒,充满寻幽览胜之趣。

B.末段抒情以禽鸟之乐烘托众人之乐,众人之乐烘托太守之乐,最后落脚到山水之乐。

C.文章大量语句用“也"字做句尾,读来顿觉嘴上有醉意,脸上有得意,心中有快意。

D.以一“乐”字贯穿全篇,表达随遇而安的心境、寄情山水的意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5.默写。

(1)文中明确交代醉翁亭位置及外形的句子是:___,___,___。

(2)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___,___。

(3)写醉翁亭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写醉翁亭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

(6)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九上语文《醉翁亭记》精选题含答案

九上语文《醉翁亭记》精选题含答案

九上语文《醉翁亭记》精选题(一)含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6分)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1)觥筹..交错觥筹:___________(2)颓然..乎其间者颓然:___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

九年级语文《醉翁亭记》复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醉翁亭记》复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醉翁亭记》复习题及答案九年级语文(上)复习专题NO13专题:醉翁亭记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15分)(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4分)(1)苍颜白发( ) (2)醉翁之意( )(3)树林阴翳( ) (4)述以文者(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第(3)段描绘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

4、《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

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2分)《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醉翁亭记》洋溢着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桃花源记》飘逸着的理想之风。

5、结合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

《醉翁亭记》选择题解析(内容理解)

《醉翁亭记》选择题解析(内容理解)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选择题解析(内容理解))《醉翁亭记》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表现了欧阳修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B.作者写山水之乐、宴酣之乐和太守之乐,其实质都是为了表现与民同乐。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滁州后政治失意,难掩内心消颓的表现。

D.全文用了21个“也”字,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文意转折的标志,文随意转,意蕴迭出。

解析:C选项“作者被贬滁州后政治失意,难掩内心消颓的表现”有误,文章写到的醉态并不是消颓的表现,而是一种忘我、陶醉、超脱现实的境界。

故选C项。

故选C项。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B.第②段描写了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和太守的山水之乐。

C.第③段表现出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D.“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呈现被贬后思想极度消沉的状态。

解析:D选项“呈现被贬后思想极度消沉的状态”有误,文章写到的醉态并不是消颓的表现,而是一种忘我、陶醉、超脱现实的境界。

故选D项。

3、下列对文章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色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上。

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浪滁州的政治清明。

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人沉于山水之间的情况,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借游山玩水排遣内心郁闷的人生态度。

D.交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解析】C选项“因仕途不得意而借游山玩水排遣内心郁闷的人生态度”有误,游记着力写太守与人沉于山水之间的情况,意在抒发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故选C项。

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文字写醉翁亭的环境和命名,是为了引出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醉翁亭记》九年级全一册文言文课后训练(部编版)

《醉翁亭记》九年级全一册文言文课后训练(部编版)

九上《醉翁亭记》——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课后训练(二) 【考点解析】:《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由于声援范仲淹等人,再遭贬斥,出知滁洲,本文作于到滁州的第二年。

“庆历新政”的失败,使他感到苦闷;外放可以摆脱朝廷党争,对他也是一种安慰。

文章表现了作者这种复杂的心情。

本文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并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在描绘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时,体现儒家的传统思想,正如《尚书》所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第一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

分五步突出醉翁亭。

首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座落在群山之中。

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座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

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点山“秀”,照应上文的“美”。

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好泉酿好酒,好酒叫人醉。

“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

然后写醉翁亭,“行六七里,峰回路转,有亭翼然”,照应上文“蔚然而深秀”,可看出醉翁亭座落在山清水秀的最佳位置上。

为下文的活动安排了一个优美独特的背景。

作者接着转向叙事抒情,用两个短句自问自答,道出亭的来历,同时点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说明“醉翁”二字的深意,把景与情直接联系起来。

第二段,分述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作者先描绘出山间两幅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

接着用一句话概括了山间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风光,一季一幅画面。

“朝而往”以下四句是小结,作者直接抒发了自己被美景陶醉的欢乐心情。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这是上一段总写“山水之乐”的具体化。

第三段由景物转移到人事上,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语文九上期中试卷醉翁亭记

语文九上期中试卷醉翁亭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句子中,字音、字形、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B. 公退之暇,相与枕藉乎舟中。

C.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D. 太守宴客于郡亭,大辟酒。

2. 下列句子中,句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公退之暇,相与枕藉乎舟中。

B. 立于乱石之中,择其善者而识之。

C.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 众人笑而不语。

3.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繁阴(fán yīn)美酒(měi jiǔ)B. 酣饮(hān yǐn)薄暮(bó mù)C. 舟楫(zhōu jí)碧山(bì shān)D. 佳木(jiā mù)雅趣(yǎ qù)4. 下列句子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A.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 立于乱石之中,择其善者而识之。

C. 太守宴客于郡亭,大辟酒。

D. 众人笑而不语。

5. 下列关于《醉翁亭记》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

B. 文章通过描写醉翁亭的景色和人物,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乐的喜爱。

C. 文章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是古代散文的佳作。

D. 文章的主题是批判当时的社会风气。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醉翁亭记》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中的“野芳”指的是__________,“佳木”指的是__________。

7. “_______,相与枕藉乎舟中。

”中的“相与”是“_______”的意思。

8. “_______,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中的“山水之乐”是指__________。

9. “_______,择其善者而识之。

”中的“立”是“_______”的意思。

10. “_______,众人笑而不语。

”中的“笑而不语”是形容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醉翁亭记》中醉翁的形象特点。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醉翁亭记》试题汇编(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醉翁亭记》试题汇编(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醉翁亭记》试题汇编(附答案)环.(围绕)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各个)峰,林壑.(山谷)尤美,望之蔚然..(茂盛的样子)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顺着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像鸟一样张开翅膀)临.(靠近)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的人)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命名)之者谁?太守自谓.(命名)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在)此,饮少辄.(就)醉,而.(表并列关系)年又最高,故.(因此)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在)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领会)之心而寓.(寄托)之酒也。

若夫..(像那)日出而.(表承接关系)林霏.(雾气)开,云归.(聚拢)而岩穴暝.(昏暗),晦.(昏暗)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香花)发.(开)而幽香,佳.(好的)木秀.(滋长)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四季)也。

朝而.(表修饰关系)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背)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腰背弯曲)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到)溪而渔.(钓鱼),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清),山肴..(野味)野蔌.(菜蔬),杂然而前陈.(摆开)者,太守宴也。

宴酣.(尽兴地喝酒)之乐,非丝.(弦乐器)非竹.(管乐器),射.(投壶)者中,弈.(下棋)者胜,觥.(酒杯)筹.(酒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面容)白发,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不久)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跟从)也。

树林阴翳.(遮盖),鸣声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游人去.(离开)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表转折关系)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用)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是)谁?庐陵欧阳修也。

苏教版九年级上 第21课《醉翁亭记》同步测试1

苏教版九年级上 第21课《醉翁亭记》同步测试1

《醉翁亭记》一、在以下原文上注释加点的重点词: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名句默写填空:1、写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2、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3、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4、文中作者描绘四时之景的句子是:其中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是其中描写夏天景色的句子是其中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是其中描写冬天景色的句子是5、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6、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7、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8、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三、文章内容整体把握:1、归纳段意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2、中心思想:3、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2)(3)(4)4、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5、从全文来看,“太守之乐其乐”中太守的“乐”是指四、文段内容理解:(一)(1)环滁皆山也。

九上语文《醉翁亭记》精选题附答案

九上语文《醉翁亭记》精选题附答案

九上语文《醉翁亭记》精选题(二)含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5分)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实词。

(5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___________ (2)云归而岩穴暝.暝:_____________(3)杂然而前陈.者陈:___________ (4)颓然..乎其间者颓然:____________(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____________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第②段作者抓住了四时的哪些景物来描写山水之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苏教版九上语文 文言文试题汇编《醉翁亭记》

苏教版九上语文   文言文试题汇编《醉翁亭记》

2016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醉翁亭记》【甘肃省武威市】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7-21题。

(15分)【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

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

去年秋,余奉使契丹,沈君会余恩冀之间。

夜阑酒半,援琴而作之,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⑵日出而林霏开.开:⑶杂然而前陈.者陈:⑷余奉使.契丹使:18.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山之僧智仙也.好奇之士也.B.而.不知人之乐闻而.往游焉C.太守与客来饮于.此余作醉翁亭于.滁州D.醒能述以.文者归而以.琴写之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二十一《醉翁亭记》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二十一《醉翁亭记》

二十一醉翁亭记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饮少辄醉( ) 岩穴暝( ) 山肴( ) 伛偻( )chánchán( ) tuí( )然gōng()筹阴yì(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环滁皆山也(环绕)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像鸟张开翅膀一样)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C.野芳发而幽香(香花) 泉香而酒洌(凉,冷)D.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树林阴翳(遮盖)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B.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C.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D.作亭者谁名之者谁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D.至于/负者/歌于途5.用原文语句填空。

(1)文中奠定全文抒情基调,将写景与抒情联系起来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交代太守自号醉翁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点明醉翁亭的具体位置的句子是:峰回路转,___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也。

(4)文中描写琅琊山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朝暮也。

(5)文中描写琅琊山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

课内精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2010年江苏省盱眙县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之《醉翁亭记》苏教版

2010年江苏省盱眙县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之《醉翁亭记》苏教版

2010年盱眙县中学文言文复习九(上)之《醉翁亭记》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射者中.()潺潺.()饮少辄.醉()晦.明()颓.然()山肴.()野蔌.()阴翳.()觥.筹交错()暝.()伛偻..()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蔚然..而深秀者()(2)醉翁之意.不在酒()(3)林霏开..()()(4)野芳发..而幽香()()(5)佳木秀.而繁阴()(6)前陈.()(7)宴酣.之乐()(8)弈.者胜()(9)太守谓.谁()(10)山.行六七里()(11)临.于泉上者()(1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3)临.溪而渔.()()(14)乐.其乐.()()(15)有亭翼然..者谁?()..临于泉上者()(16)名之(17)饮少辄.醉()(18)云归.而岩穴暝.()()(19)伛偻..提携()(20)山肴.野蔌.()()(21)非丝.非竹.()(22)觥.筹.交错()(23)颓然..乎其间()(24)树林阴翳.()(25)苍颜..醉翁也()()..白发()(26)故自号曰(27)泉香而酒洌.() (28)游人去.而禽鸟乐()三、翻译句子:(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8)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9)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10)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1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四、填空:描写山间四季之景的句子:,,,。

五、区分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云归.而岩穴暝(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 微斯人,吾谁与归. ( ) 2 日出而林霏.开 ( ) 若夫霪雨霏.霏 ( )3山水之乐. ( )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名.之者谁 ( ) 卷卷有爷名. ( )5 颓然乎.其问 ( )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六、中考链接(2008年芜湖市)【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初三语文醉翁亭记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醉翁亭记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醉翁亭记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_________所著。

2. 文章中“_________”一词,形容了作者欧阳修在醉翁亭的心境。

3. “_________”是文章中描述醉翁亭周围景色的词句。

4. “_________”是文章中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词句。

二、选择题1.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谁?A. 苏轼B. 欧阳修C. 王安石D. 范仲淹2. “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句话中,“醉翁”指的是谁?A. 欧阳修B. 苏轼C. 王安石D. 范仲淹3. 文章中“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A. 欣赏山水之美B. 饮酒作乐C. 与民同乐D. 抒发个人情感4. 下列哪项不是《醉翁亭记》中所描述的景色?A. 峰回路转B. 溪流潺潺C. 古木参天D. 碧波荡漾三、简答题1. 请简述《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

2.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是如何表达自己与民同乐的情怀的?四、论述题1. 论述《醉翁亭记》中所体现的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翻译题1. 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六、答案1. 欧阳修2. 醉翁之意不在酒3.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4.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二、选择题答案1. B2. A3. C4. D三、简答题答案1. 《醉翁亭记》主要描绘了作者欧阳修在滁州任太守期间,常到醉翁亭游玩,欣赏山水之美,与民同乐的情景。

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议论,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2.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通过描述自己与民同游醉翁亭,共享山水之乐,以及自己作为太守,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生活,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情怀。

四、论述题答案《醉翁亭记》中体现了作者欧阳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主张“乐在山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倡导“与民同乐”,体现了他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同时,文章还反映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2019-2020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二十一 醉翁亭记习题精选八十六

2019-2020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二十一 醉翁亭记习题精选八十六

2019-2020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二十一醉翁亭记习题精选八十六第1题【单选题】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判定有误的是( )。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比喻)B、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反问)C、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对偶)D、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设问)【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对课文《醉翁亭记》中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之“醉”的原因,并不全在饮酒,主要是山水之乐使他陶醉。

B、“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总收上文对朝暮、四时之景的描写;并领起下文滁人游山的内容。

C、“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由滁人游山之欢乐,可以想见其生活的安定,这正是太守“独得之乐”的内容之一。

D、“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此句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出两个“不知”,引出太守的独得之乐。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加线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翼然临于泉上(靠近)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C、野芳发而幽香(香花)D、佳木秀而繁阴(秀美)【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醉翁亭记》中的“也”字的用法大致有三种,判断下列句子各属于哪种用法。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A、表判断B、表解释C、表肯定陈述。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A、表判断B、表解释C、表肯定陈述。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A、表判断B、表解释C、表肯定陈述。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选出对《醉翁亭记》一文主旨归纳正确的一项( )A、表达“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情怀。

B、揭示“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C、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对句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九年级上醉翁亭记阅读汇编 试题

九年级上醉翁亭记阅读汇编 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九年级语文上醉翁亭记阅读汇编-苏(一)〔甲〕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乙〕假设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1.以下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看见)B.野芳.发而幽香(香)C.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D.太守谓.谁(说)2.古诗文阅读重在积累。

请仿照“文言虚词积累卡片〞填写上的例如,从【乙】文和学过的篇目中找出例句将表格填写上完好,可不写出处。

3.欧阳修笔下的琅岈山风光无限美。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展示给你的画面。

4.翻译句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甲】诗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思想,【乙】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理想。

请你用现代观念,结合上文评价杜甫的思想或者欧阳修的理想。

〔二〕〔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中考文言文汇编:《醉翁亭记》 苏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中考文言文汇编:《醉翁亭记》  苏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中考文言文汇编:《醉翁亭记》苏教版九年级总复习中考文言文汇编:《醉翁亭记》(2012四川成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每小题3分,共9分)环滁皆山也。

..... .庐陵欧阳修也。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名之者谁名:命名b.得之心而寓之酒寓:寄托c.佳木秀而繁阴秀:繁茂d.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乐:快乐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四时之景不同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行者休于树其一犬坐于前c.而不知人之乐温故而知新d.醉能同其乐安陵君其许寡人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4.d(“乐”应解释为“以……为乐”)5.b(均译为“在”。

a 项中的前“之”译为“的”,后“之”译为“这”;c项的前“而”表转接,译为“却”,后“而”表顺接,译为“就”;d项的前“其”译为“他们”,后“其”表加强语气,译为“可要”)6.c(“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错,应为“虽仕途不得意却仍有兼济天下的积极的人生态度”)7.(4分)像那(要说那)太阳出来后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后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是山中早晨和晚上(的景象)。

(大意正确计2分,落实“开”“归”“暝”“晦”的意义各计0.5分)2011宿迁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2016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醉翁亭记》【甘肃省武威市】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7-21题。

(15分)【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

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

去年秋,余奉使契丹,沈君会余恩冀之间。

夜阑酒半,援琴而作之,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⑵日出而林霏开.开:⑶杂然而前陈.者陈:⑷余奉使.契丹使:18.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山之僧智仙也.好奇之士也.B.而.不知人之乐闻而.往游焉C.太守与客来饮于.此余作醉翁亭于.滁州D.醒能述以.文者归而以.琴写之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⑵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20.关于醉翁亭的建造者,【甲】【乙】两文各有什么说法?用原文语句回答。

(2分)21.《酵翁亭记》全文贯穿一个“乐”字。

作者因什么而“乐”?请概括作答。

(3分)【答案】17.(4分)⑴寓:寄托⑵开:消散⑶陈:陈列,陈设;摆开⑷使:出使18.(2分)B19.(4分)⑴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⑵有《醉翁吟》的曲谱却没有词,我就写了词来赠给他。

20.(2分)【甲】文: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乙】文:余作醉翁亭于滁州。

21.(3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乐民之乐)。

【参考译文】我在滁州修建了醉翁亭,太常博士沈遵,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听说了之后就前往游览。

喜爱那里的山水,回去以后用琴曲谱写它,写了《醉翁吟》三首。

去年秋天,我奉命出使契丹,沈遵与我在恩冀之间会面。

夜深了酒喝了一半,拿起琴来弹,有音乐却没有歌辞,于是写了歌辞赠送给他。

【广西柳州市】文言文阅读(共12分,其中第10~12小题,每题2分,第13小题6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的一项是()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A.影布.石上(发布)B.以其境过清.(凄清)C.往来而不绝者(断绝)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的一项是()11.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例句:乃记之.而去A.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D.何陋之.有(《陋室铭》)的一项是()12.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A.【甲】文第二段正面写水,侧面写鱼;写的是鱼,见的是水。

B.【乙】文第一段先写滁人之游,再写太守与众的宴酣之乐,最后写太守的醉态。

C.【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官后寄情山水的特殊心境。

D.【甲】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乙】文则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议论。

13.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段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⑴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分)⑵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3分)【答案】10.A(布:映照);11.C(“之”代词)12.A(甲文第二段应为“正面写鱼,侧面写水”);13.⑴(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跟游人逗乐。

(“往来”“翕忽”“乐”翻译各1分)⑵(山中)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举行宴会。

(每个短语翻译个1分)【广西南宁市】文言文阅读(13—15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16—19小题,共10分,本大题共16分)(一)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朝而往,暮而归.男有分,女有归.B.颓.然乎其间者夕日欲颓.,沉鳞竞跃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过中不至,太丘舍去.D.醒能述以文.者皆披发文.身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皆以美于.徐公B.杂然而前陈者.满坐寂然,无敢哗者.C.醉能同其.乐其.如土石何D.射者.中,弈者胜陈胜者.,阳城人也15.下列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第一段介绍了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听觉置换视觉。

一“回”一“转”,方见亭子。

B.第三段太守颓然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太守“饮少辄醉”,又暗含众人不知太守快乐之意,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

C.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骈偶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和“也”字的巧妙运用,把整齐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了散文的韵味。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点睛之笔,“醉翁”之“醉”,不仅因太守酒量浅,更有沉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种含义。

16.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⑴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⑵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止: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9.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初中阶段所学的文言故事“”也说明了类似的道理。

(2分)【答案】三、文言文阅读(13-15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16-19小题,共10分;本大题共16分)13.C离开(A项:返回:女子出嫁。

B项:原意是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坠落。

D项:名词,文章;动词,画着花纹。

)14.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A项: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在;介词.表示比较。

C项:代词,代“他们”;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

D项:……的人:用于判断句,用在主语后,引出判断。

)15.B (作者被贬虽有抑郁和落寞,但本文重点表达的是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愁苦和愤懑言之过重。

)16.⑴欣赏山水的乐趣,(1分)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1分)⑵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l分)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分)17.⑴从(1分)⑵停止(1分)18.像这个样子去寻剑,(1分)不也是很糊涂吗?(1分)19.做事不要拘泥固化,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1分,意近即可。

)河中石兽(1分)【参考译文】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宝剑从船上坠落到了江中。

(楚国人)急忙在船舷刻下记号,说:“这是我宝剑坠落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的地方跳入水中寻找宝剑。

船已经移动了,但是剑別并没有移动,像这个样子去寻剑,不也是很糊涂吗?【海南省】二、(三)文言文阅读(12分)Ⅰ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第11~14题。

(12分)醉翁亭记(选段)欧阳修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伛(yǔ)偻提携B.山肴(yáo)野蔌C.射者中(zhōng)D.觥(gōng)筹交错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