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散文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散文教案万能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散文,学习散文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等方式,深入理解散文内容,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散文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散文的阅读理解,把握散文的中心思想,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发现散文中的细节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散文文本、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散文,了解作者背景,思考散文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
2. 简要介绍散文的特点,引出课题。
二、自主阅读1. 学生自主阅读散文,思考以下问题:- 散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散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散文中有哪些修辞手法?- 散文中有哪些优美的语句?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
三、合作探究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写作手法,如:- 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 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 对比、衬托、象征等表现手法。
2. 学生合作探究,分析散文的背景和作者情感。
四、交流分享1. 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交流对散文的理解。
2. 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
五、总结归纳1. 教师总结散文的特点,强调散文的阅读方法。
2. 学生总结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
六、拓展延伸1. 教师推荐与散文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
2. 学生撰写散文阅读心得,表达自己的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探究的积极性。
2. 学生对散文的理解程度,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3. 学生在拓展延伸中的表现,对散文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学生的学习态度、阅读能力、鉴赏能力等方面是否有提升。
《散文》的教案

写作是一项需要长期积累和练习的技能, 如何通过短时间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写 作水平是一个挑战。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对于一些较为深奥的散文作品,学生可能 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意图,需要 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解读。
文学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对文学作品 有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如何有效培养学生 的文学审美能力是教学难点之一。
05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总结词
激发兴趣、引导思考
详细描述
通过提问学生关于散文的初步认识,引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散文的特点和魅力。
讲授新课
总结词
系统讲解、深入剖析
详细描述
系统介绍散文的定义、分类、特 点等基本知识,通过分析经典散 文作品,深入剖析散文的艺术手 法和思想内涵。
巩固练习
总结词
《散文》教案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6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过程 • 作业布置 • 教师自我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散文的基本特征 和写作技巧。
熟悉散文在文学史上 的地位和影响。
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 特点和风格。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散文的主题、意境和语言特 点。
根据不同的标准,如内容、风 格、写作手法等,让学生了解
不同类型的散文。
散文的写作技巧
教授学生在写作中如何运用散 文的技巧,如叙述、描写、议
论等。
经典散文作品分析
通过对经典散文作品的深入分 析,让学生理解散文的魅力, 并学习如何欣赏和评价散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语文教学:小学三年级散文教案设计

语文教学:小学三年级散文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并能用简单的语言阐述它的特点。
2.学习和欣赏小学三年级散文,体验其中的情感,理解其中的道理。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散文中的情感表达和道理启示。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散文的情感和道理;2.怎样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口头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散文吗?”回答后再请学生说出散文的特点。
2.教师呈现几篇小学三年级的散文供学生欣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来说这篇散文给他们的感受和所表达的道理。
二、讲解散文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散文?散文是一种以平实的语言来叙述或描绘一件事情、一个人、一段经历、一个场景或一个思想的文学作品。
与诗歌和散曲不同,散文不强调押韵和句式的多样性,主要依靠语言的简洁、流畅和句型的自由变通,使得其具有极高的可读性和随和性。
2.散文有哪些特点?散文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语言简洁明了,不太讲究修辞饰词和拐弯抹角的语言表达方式;②内容直白朴实,没有过多的浪漫主义或极端激进的情感倾向;③主题广泛,既可能是实事,也可能是虚构故事,但都有一个明确的"赞美主旨"或中心思想;④结构自由,可以用各种方式组合句子和段落,但大部分时间它不会极力追求句式和篇章的规则性;⑤风格随意,因为散文被视为最私人化的文学风格,因此写作手法是真实的。
三、学习小学三年级的散文1.示范教学教师首先挑选一篇简单的小学三年级的散文,示范出品读的方法。
可以从怎样快速阅读,怎样提取关键信息等方面向学生展示。
2.小组合作教师指导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选择一篇小学三年级的散文,阅读、理解文章,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1.小组交流学生利用小组交流的时间进行口语表达,指导学生如何介绍自己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自己赞同或不赞同文章中心思想的原因。
《散文》的教案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7
目 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 • 教学评价与反馈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散文的基本特征 和写作技巧。
熟悉经典散文作品及 其作者。
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 特点和风格。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和鉴赏不同类型的散文 。
能够运用散文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
散文的分类
总结词
掌握散文的分类
详细描述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散文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内容来分,可以分为叙事散 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按照形式来分,可以分为随笔、杂文、游记等。不同 类型的散文各有其特点,但都体现了散文的自由、灵活和多样化的特点。
散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总结词
明确散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详细描述
散文与其他文体有着明显的区别。与诗歌相比,散文的语言更加接近口语,不强调音韵和节奏;与小说相比,散 文不注重情节和人物塑造,更注重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此外,散文在结构上也比较自由,不像小说那样有严 格的结构安排。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在《散 文》的课程中,教师可以使用讲授法介绍散文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 等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将散文的魅力、价值以及鉴赏方法等内容通 过生动的语言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散文的初步认识和兴趣。
讲授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条理性,同时要关注学生的 反馈,及时调整讲授内容和方式,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讨论法
讨论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或话 题展开讨论,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促使 学生主动思考、表达观点的方法。在《 散文》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
《匆匆》的小学语文教案:启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以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为主题,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启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和分享,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匆匆》的基本内容,了解朱自清的写作风格及散文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激发他们对生活的感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匆匆》的主题思想,欣赏朱自清的写作风格。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散文中所蕴含的哲理。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散文的意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朱自清及其作品《匆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理解主题思想。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和表达方式,分享自己的感悟。
4. 深入分析:教师引导学生从散文的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体会朱自清的写作风格。
5. 写作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仿写一篇类似风格的散文,锻炼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测学生对《匆匆》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仿写散文的质量,包括内容、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
4. 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写作,了解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对生活的感悟。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匆匆》一文的写作特点,并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分析如何运用这些特点。
《走月亮》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走月亮》小学语文教案设计《走月亮》教案一、教材分析《走月亮》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抒情散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之美”,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描写了在秋天的夜晚,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的情景,语言优美,充满诗意,表达了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感受到的浓浓的亲情以及月光下的美好意境。
课文中多次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里把小水塘当作人来写,形象地写出了小水塘的清澈以及倒映着月亮的美妙景象。
还有“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这种排比的句式增强了语势,描绘出月光下的美丽景色。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 能仿照课文第六自然段,写一段话描述某个场景。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月光下的美好意境。
-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景物表达情感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光下的美好意境,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景物表达情感的方法,如文中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月光下的景色,从而烘托出亲情的美好。
例如,在课文中作者写“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里不仅描写了月下的溪水、鹅卵石、小水塘等景物,还通过“抱着”这一拟人手法,让景色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表达出“我”在阿妈身边那种幸福的感觉。
2.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如何把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的融合在一起描写月光下的景象。
小学散文赏析课程设计

小学散文赏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散文的基本概念,如散文的题材、结构、语言特点等。
2. 学生能通过对散文的阅读,识别并分析散文中的关键信息、主题思想及作者观点。
3. 学生能掌握至少三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并能在散文中找出相应的例子。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独立阅读散文的能力,能够流畅朗读,并理解文章大意。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问题等方式,对散文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篇简短的散文,展现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散文的兴趣,激发阅读散文的热情,愿意主动探索散文的世界。
2. 学生通过散文赏析,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观点,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本课程旨在通过散文赏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散文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散文篇章为基础,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赏析。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散文基本概念:介绍散文的题材、结构、语言特点等,让学生对散文有全面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一章“散文ABC”。
2. 散文阅读与分析:选取教材中的经典散文篇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文章主题、关键信息和作者观点。
教学内容:教材第二、三章,包括《荷塘月色》、《背影》等名篇。
3. 修辞手法学习:讲解并举例分析散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教学内容:教材第四章“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与思考:针对所选散文篇章,设计相关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内容:教材第五章“散文阅读与讨论”。
5. 散文创作实践: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篇简短的散文。
小学语文现代散文的背诵备课教案

小学语文现代散文的背诵备课教案I.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现代散文的定义及特点;2. 分析现代散文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3. 通过背诵现代散文,提高自己的语感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对现代散文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II. 教学内容1. 现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2. 分析现代散文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3. 背诵现代散文选段III.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课 (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一幅描绘自然美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美的感受。
随后,老师引出现代散文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对现代散文的认识。
Step 2: 介绍现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 (15分钟)老师通过讲解现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如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描写生活细节等,引导学生对现代散文有更深入的了解。
Step 3: 分析现代散文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20分钟)教师选取一篇优秀现代散文作品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探讨作者所运用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现代散文的独特之处。
Step 4: 背诵现代散文选段 (40分钟)教师分发备选的现代散文选段给学生,并指导学生逐句逐句地背诵。
老师可以提供必要的语音示范和发音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字的韵律和节奏。
Step 5: 学生自主朗读与分享 (15分钟)学生自由选择一段背诵的现代散文,进行朗读和分享。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并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朗读表演。
IV. 课堂延伸活动1. 让学生自己撰写一篇短篇现代散文,展示自己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制作一本《小学生的现代散文收藏》的图书,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现代散文作品收集整理,并可以在课堂上分享和交流。
V.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现代散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背诵现代散文的练习提高了自己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保持对现代散文的兴趣,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优秀6篇】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优秀6篇】《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篇一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
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
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
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美丽的散文欣赏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美丽的散文欣赏教案名称: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美丽的散文欣赏教案目标:通过散文的欣赏,让学生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教材及工具准备:散文材料《春天的阳光》,教师PPT,学生练习册,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展示一张美丽的春天图片,引发学生对春天美好的联想和感受。
2. 学生互动分享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处,教师引导学生以口头方式表达他们对春天的认识。
教学内容:1. 教师通过PPT展示散文《春天的阳光》的全文,并播放相关的配乐。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一遍散文,学生跟读。
3. 教师逐段解读散文,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第一段:春天的阳光如何温暖大地,唤醒沉睡的万物。
- 第二段:阳光如何照亮山川、湖泊、花草树木,使它们变得生机勃勃。
- 第三段:阳光如何落在小溪上,水面闪烁着金黄色的光芒。
- 第四段:阳光如何温暖人们的心灵,使人们感到幸福和快乐。
教学方法:1. 课堂互动法:通过引导学生分享对春天的喜爱之处,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2. 归纳法:通过引导学生逐段解读散文,培养学生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3. 听觉教学法:通过播放配乐,营造出浓郁的春天氛围,增强学生对散文的感染力。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阶段1. 教师展示美丽的春天图片,引发学生对春天美好的联想和感受。
2. 学生互动分享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处。
(教师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认识)步骤二:散文欣赏1. 教师通过PPT展示散文《春天的阳光》的全文,并播放相关的配乐。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一遍散文,学生跟读。
步骤三:散文解读1. 教师逐段解读散文,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 第一段:春天的阳光如何温暖大地,唤醒沉睡的万物。
- 第二段:阳光如何照亮山川、湖泊、花草树木,使它们变得生机勃勃。
- 第三段:阳光如何落在小溪上,水面闪烁着金黄色的光芒。
- 第四段:阳光如何温暖人们的心灵,使人们感到幸福和快乐。
小学语文教案:学习写作散文

小学语文教案:学习写作散文一、学习写作散文的重要性散文是语文学科中的一种文体,它以平实、自由的笔触展现生活、表达思想。
学习写作散文对小学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写作散文可以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通过写作散文,孩子可以表达自我情感,增强内心的表达能力。
最后,学习写作散文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如何引导小学生学习写作散文1. 提供充足的素材在引导小学生写作散文时,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素材。
可通过讲述真实或虚构的事物、人物或场景来激发孩子内心深处丰富而真挚的情感。
例如,可以给予他们一个主题,如“描绘你最喜欢的季节”,然后鼓励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来描绘。
2. 引导合理结构与章节在教授小学生写作散文时,我们需要引导他们建立合理的结构和章节。
首先要明确文章所要传递的主题和观点,然后在正文中有条理地阐述。
例如,可以引导孩子按照“引子——主体——结尾”的顺序写作,使文章内容逻辑清晰。
3. 鼓励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小学生写作散文时可鼓励他们运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散文是一种自由且灵活的文体,学生可以尝试使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夸张或对比等手法来增强效果。
此外,也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如拟人、象征等。
4. 注重语言文字的准确性无论是写作散文还是其他类型的作文,在语言文字准确性方面都非常重要。
特别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需要强调正确使用词汇和标点符号。
同时,还应该培养他们对世界各类事物和人物描述应具备细腻入微的观察力。
5. 激发写作兴趣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享受写作散文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来提高效果。
这一点包括赞赏学生优秀的散文作品、组织有趣活动以及与学生分享名家散文等。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孩子们更加热爱写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三、小学语文教案:学习写作散文的实施步骤为了有效引导小学生学习写作散文,可以采用以下实施步骤:第一步:明确教育目标明确教育目标是设计一堂成功语文课程的首要任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的散文教学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的散文教学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阅读散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散文情感的理解和体验,提升他们的感受力和审美水平。
3. 学会运用散文写作的技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散文教材:精选适合小学三年级的散文,如《读书的乐趣》、《童年的回忆》等。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
3. 学生练习本:供学生书写和练习使用。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教师可以用朗读散文的方式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选择一篇生动有趣的散文,表演给学生听,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散文中有哪些词句让你感到动情?你在散文中感受到了什么?教学重点:学生对散文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学习(10分钟):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如通过生动的描写、丰富的细节、感人的语言表达等来渲染散文的情感氛围。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散文的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对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练习(20分钟):教师可以选择一篇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的散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散文的内容、情感和主题,并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的写作练习。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写一篇简短的散文或寓言故事,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教学重点: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展示(10分钟):教师可以选择几篇学生写的出色作品进行展示,并给予肯定和激励。
同时,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和修改意见,帮助学生改进自己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总结(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总结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鼓励学生继续进行散文的阅读和写作,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对文字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听说读写的能力等来进行评价。
同时,可以收集学生的写作练习,对其进行评分和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教学拓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散文阅读,推荐一些经典的散文作品,并引导学生参与散文写作比赛或展览活动,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文学素养。
小学散文内容研究教案

小学散文内容研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散文的概念,了解散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通过阅读和分析小学散文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学会从散文中感悟生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散文的概念和特点2. 小学散文作品的选取和分析3. 散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4. 散文写作的指导三、教学过程1. 散文的概念和特点(1) 引导学生了解散文的定义,即以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方式表达作者对生活、人物、事物的感受和思考的文学体裁。
(2) 分析散文的特点,如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形式灵活等。
2. 小学散文作品的选取和分析(1) 选取适合小学生的散文作品,如《荷塘月色》、《秋天的雨》等。
(2) 引导学生从语言、情感、形式等方面分析散文作品,如词语的运用、情感的表达、结构的安排等。
3. 散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1) 引导学生运用朗读、默读、感悟等方法阅读散文作品。
(2) 教授阅读散文的技巧,如抓住关键词语、感受作者情感、想象画面等。
4. 散文写作的指导(1)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 教授散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如开头、结尾、过渡等的运用。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散文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小学散文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3. 学生的散文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4. 学生的散文写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资源1. 小学散文作品选集。
2. 相关散文阅读和写作的参考资料。
3.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时间。
《蝴蝶的家》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蝴蝶的家》小学语文教案设计《蝴蝶的家》教案一、教材分析《蝴蝶的家》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这篇课文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对蝴蝶的家展开了充满童真的探寻,体现了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从教材编排来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对大自然中生物的关怀意识。
从语文知识与技能的角度,课文中充满了生动的描写,例如对风雨中大自然景象的描写,“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这部分内容能够让学生学习到如何运用生动的词汇和拟人手法来描绘景象。
同时,文章以问句贯穿全文,如“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这种行文方式能引导学生体会问句在表达情感和引发思考方面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避、撼、喧、嚷”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描写自然景象的语句的生动性。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蝴蝶的怜惜之情,了解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表达这种情感的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文中描写风雨的语句进行分析,学习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象的方法。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在文中寻找关于蝴蝶家的线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蝴蝶的关爱之情。
学习文中描写自然景象的方法,特别是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例如,文中“雨点密集地喧嚷着”,将雨点当作人来写,生动地表现出雨的大。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这种写法的好处,让学生体会到这样写使画面更加鲜活,更能表现出风雨交加的恶劣环境,从而烘托出作者对蝴蝶的担忧。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苦苦寻找蝴蝶的家,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深切同情。
文中没有直接给出蝴蝶的家在哪里,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思考和探寻来表达情感。
这就需要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逻辑,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小学语文散文阅读与鉴赏教案

第二课散文阅读与鉴赏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概念;2、掌握散文的基本类型;3、领悟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4、培养美的情趣及良好语感。
教学重点:1、掌握散文的基本类型;2、领悟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赏析散文中的表现手法,培养美的情趣!教学方法:问答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学准备:投影、课件、复印好学生所需《秃的梧桐》所需份数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和安排:第一课时开课语: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总算又盼到大家来上课了,我可都等了一个星期啦,你们想我吗?老师最渴望的见面礼你们带来了吗?有些学生可能不清楚是什么,一脸茫然状,但我已听见有的同学在说:“是作业吗?老师,我带来了。
”真聪明,老师要的就是作业,赶紧交上来吧。
好的,在老师送出今天给你们的见面礼之前,先喊出我们的魔法口号吧:在快乐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享受快乐。
耶!一、自在游心很好,望同学们保持这种激情。
下面老师就把见面礼送给给大家吧,请竖起你们的耳朵,认真倾听。
(教师富有激情地朗读《日》)下面请同学们来朗读,注意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如分小组读、男女生读等),要求口齿清楚、富有激情。
尽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独特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然后让学生思考问题:说说这篇散文有什么内涵?(可分小组讨论)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赞美,对生命力的赞美,对探索者和殉道者的赞美,对漫漫长夜和严冷寒夜的憎恶。
不错,刚才同学们可谓激情四射。
不但朗读得很好,而且问题也回答的很准确,可同学们知道刚才这么精美的篇章是属于哪种体裁吗?(生:散文)对了,是散文。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散文的阅读与鉴赏技巧。
(板书课题:散文阅读与鉴赏)二、阅读宝鉴师:同学们知道怎样的文章是散文吗?生: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师:散文具有怎样的特点呢?生:1.形散而神不散;2.意境深邃;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学习散文欣赏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学习散文欣赏散文是一种以散漫、半散漫的写作形式,表达作者个人的思想、感情和意境的文学体裁。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散文的欣赏和学习可以帮助他们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篇文章将介绍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中,学习散文欣赏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散文。
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1. 了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散文欣赏的基本方法;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欣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散文的定义和特点。
例如,散文是一种以平实、自然的语言表达作者个人的思想和感情的文学形式。
它一般不受严格的格律和韵律约束,自由度较高。
散文可以以记叙、描写、议论等形式写作,内容广泛。
2.散文欣赏的基本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散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1)主题和中心思想:指导学生理解散文的核心观点和表达的意义;(2)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帮助学生发现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3)语言表达:指导学生仔细品味散文中的精彩语句,理解其意义和表达方式;(4)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散文内容进行联系,产生共鸣。
三、教学方法1.示范和解读教师可以选取一篇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散文,并通过课堂示范和解读来引导学生欣赏。
示范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语音语调、语速节奏等细节的处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散文的情感和意境中。
2.配合图片和视频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工具,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来加深对散文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教学散文《小石头过河》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个石头在河流中顺利过河的视频,并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义。
3.互动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的互动讨论,分享自己对散文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月是故乡明》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月是故乡明》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散文。
文章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文中描写了故乡那平凡的小月亮,与世界各地见到的月亮进行对比,表达出故乡的月亮在作者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进而体现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故乡的眷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读写“渺、篝”等生字词,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借景抒情等手法表达思乡之情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朗读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思乡的诗词,拓展阅读,加深对思乡主题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以月为线索表达的思乡之情。
学习文中对比等表现手法的运用。
例如,文中将故乡的小月亮与世界各地见到的大月亮进行对比,如“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通过这样的对比,更突出了故乡月亮在作者心中的独特地位,让学生理解这种对比手法对表达情感的重要性是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并能体会这种情感在文中的细腻表达。
例如,作者对故乡月亮的描写并不是简单地描述其外形等,而是融入了童年的回忆等多种情感因素,如“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
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小学语文散文教案

小学语文散文教案什么是散文?散文是文学的一种形式,是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来叙述生活、表达感受、传达思想的一种文体。
相比于其他文学形式,散文更加贴近日常生活,注重真实感和情感表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散文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散文的特点和形式;2. 观察、感受和欣赏优秀的散文作品;3. 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思维能力;4.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优秀的小学语文散文作品;2. 教师准备相关的散文赏析材料;3. 学生准备纸笔。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入散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简明扼要地解释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例如:“你们听过散文吗?你们觉得散文和其他文章形式有什么区别?”第二步:展示优秀的散文作品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小学语文散文作品,通过朗读或学生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散文的美好。
在展示作品时,教师可以适当解读一些文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第三步:分析散文的结构和特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散文的结构和特点,例如,散文常常以一种平铺直叙的方式叙述生活中的琐事,以此来表达真实情感和传递思想。
同时,散文也可以通过精心选择的词语和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第四步:用散文表达个人情感和体验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写一篇以个人情感和体验为主题的散文。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如家庭、友谊、爱情、自然等,用朴素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五步:相互欣赏和分享学生完成散文后,可以进行相互欣赏和分享。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或者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墙壁上供大家欣赏。
同时,学生也可以分享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第六步:散文赏析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经典的散文赏析材料给学生阅读,让他们进一步感受和理解散文的魅力。
《一双勤劳的手》小学语文教案

本文将带领读者探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优秀散文《一双勤劳的手》。
此篇散文是以家庭为主题,从对母亲的手的刻画入手,洋溢出浓郁的家庭情感。
一、教材分析1.教材基本信息散文《一双勤劳的手》是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一篇优秀散文。
散文作者为李养东,题材以家庭为主题,通过描写母亲的手,展现出母亲辛勤劳动的形象。
2.教材内容安排该篇散文整体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开头段落、手的形象描写、母亲勤劳辛苦的细节描述和结尾。
开头段落描写了母亲手的典型特征,比如“粗糙、有茧、尤其显眼的是那根磨得发白的中指”。
这些特征为后面母亲劳动的形象描写奠定了基础。
手的形象描写更是让读者瞬间感受到母亲手所承担的各种工作。
通过描写生疼的辛酸与干涩的感觉,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母亲为家庭所付出的劳动。
母亲勤劳辛苦的细节描述更是让读者看到母亲的辛苦之处。
让读者感受到母亲到夜深还不休息,为了家庭,为了孩子而默默奋斗的样子。
结尾将背包和未来联系了起来,让读者感受到母亲背负的重担以及未来的希望。
真正将母亲和孩子,母亲和家庭联系了起来。
二、阅读思考1.散文主题该篇散文的主题是家庭,通过描写母亲的手来表现母亲为家庭所付出的劳动,展现出家庭情感的力量和家庭中每一个人肩负的责任。
2.视角与描写该篇散文通过描写母亲的手来展现出母亲为家庭所付出的劳动,将母亲所肩负的家务劳动,孩子的成长和学习等种种家庭责任展现出来。
同时,也借此强调了母亲的劳动在家庭中占据的重要性。
3.文采与感染力《一双勤劳的手》这篇散文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
在描写母亲的手的形象时,颇具画面感和感染力。
例如“轻轻触上去,感觉石磨一样的粗糙。
脆弱的肉体,无处安顿;如此勤劳而辛酸。
”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能够真正地感受到母亲的劳动。
三、阅读教学1.教学目标认识到文章主题和主旨,感知文章的情感。
培养阅读理解、文学欣赏和情感交流的能力。
培养同情心、感恩心和家庭责任感。
2.教学方法和手段(1) 擂台式讨论:可以用“一群小记者采访母亲”这种互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联系自身家庭实际,加深情感体验,培养出同情心、感恩心和家庭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散文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散文教案设计【篇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二:散文阅读教案】文学类文章之散文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散文的基础知识,学习读懂一篇散文的常用方法。
2、了解文学类文本中散文在高考中常考题型及设题角度。
3、通过典例探究,掌握相关题型的答题方法和技巧,通过相应练习提升阅读与解题能力。
重点和难点:掌握知识体系,掌握答题方法和技巧。
课时安排:十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散文的基础知识,学会整体把握散文主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散文的文体特征随着高考语文试卷文学性的强化,散文这种文体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许多感情真挚、文学色彩浓郁、富有时代气息的散文佳作都成了命题者的首选材料。
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类考的大多是散文。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哲理,真挚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散文的基本特征是“形散神不散”。
“形散”表现在: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所谓“神不散”,就是文章主题集中鲜明。
散文的基本类型有:①记叙性散文—记人叙事—细节描写—反映世态——《春》②抒情性散文—咏物状景—借物抒情—言志抒情——《兰州六月荔枝丹》③议论性散文—议论见长—典型言行—杂感随想《人是思想的苇草》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类考查散文,题型变化不大,难度逐步降低。
但从学生的解题情况看,得分率普遍较低,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究其原因,不外有两个方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学生并不完全明确,以致训练无的放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学生未能熟练掌握,以致解题跟着感觉走。
二、点击考点:(一)考纲要求: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高考散文阅读重点考查评价鉴赏能力,即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二)考查题型:主观问答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理解类: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
技巧类:各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各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多与理解类结合)。
结构类:句子作用,段落作用,文章思路,材料安排。
概括类:形象特点、信息筛选、作者的情感变化。
主旨类:文章中心思想,文章主旨、主题、观点态度及探究。
(二)命题原则:主旨辐射原则。
主旨辐射的命题原则就是建立在主旨辐射写作思维基础上的,用文章主旨映照文章内容、结构和艺术手法,又以结构、手法和语言的运用对于表现主旨的作用作为思维主导的一种命题理念。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一切现代文阅读的命题,不论是有关内容的,还是有关结构的,或者是有关表现手法的,都是着眼于彰显文章主旨的依据和手段的角度提出问题,或者是从着眼于表现文章主旨思想的作用和好处的角度而设计问题。
这已经成为高考现代文命题的一种方向和原则。
主旨辐射的命题原则,其实质就是突出主旨在文章中的核心地位。
三、探究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1、细读全文,整体把握。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
因此,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从而读懂作者的感悟,领会文章的主旨。
根据主旨辐射原则,命题时所有从部分的角度设置的小题,肯定和整体的中心密切相关或者间接相联系。
那么,阅读时,就应该首先把握整体,抓住主题这个枢纽,然后高屋建瓴地解决枝节(材料、结构、技巧、探究)等问题。
这就要求对文学作品从整体上阅读,读懂了文章的主题,其它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2、抓住要点,局部突破。
3、现代文的基本解题思路:1.通读全文,圈点勾画。
2.审读题干,明确要求。
3.圈定范围,筛取信息。
4.综合分析,整合重组。
5.根据赋分,分点答题。
6.打好草稿,简洁通顺。
四、如何快速读懂一篇散文?1.从重点句段上找突破①抓标题(因为有的标题能提供阅读的线索,有的标题隐含了信息(写作对象、重要内容),有的标题可以体现文章的主题。
)②抓“文眼”③抓对全篇有概括性的句、段④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句、段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
“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
清代学者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
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
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
”也就是说,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
在篇首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通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个文眼,引起全文对荷塘月色的描绘,末尾写道:“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是对开头“不宁静”的照应。
文眼在篇中的,如张洁的《捡麦穗》中“一个丢失的梦”,承上启下,由姑娘们的嫁个好男人梦想的丢失过渡到我和灶糖老汉如梦般的往事的回忆,表达出对没有任何希求和企望的爱的追求的主题。
在篇末的,如余光中的《沙田山居》篇末的诗与前文山海相连的景物描写相呼应,揭示出思乡的主题。
因此,找文眼既应注意文章开头和结尾,更应注意那些能统领全文的“警策”之语。
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
①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朱自清《荷塘月色》②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茅盾《白杨礼赞》③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老舍《我的母亲》3.从捕捉“线索”入手来理清思路。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通常所讲的“线索”有这样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人事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4.从写作背景及作家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5.小结:在解读一篇散文时,一般要综合运用以上几种方法。
这样,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会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刻。
主旨的表述方法:本文通过描写什么,表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揭示了什么主题。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局部服从整体,主旨弄清楚了,局部就明白了。
思路理清了,才知道每一段、每一句话在整体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互间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完成“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学案)第二、四部分:分析高考题型、探究解题方法。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教学目标:1.明确考点要求,掌握词语语境义的有关知识。
2.学习理解品味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及妙用的方法及答题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考纲解读高考湖南卷《考试说明》明确指出:文学类文章阅读理解层级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能力层次为b级。
“重要词语”指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词语。
它是在识记基础上的高一级能力层级,要求考生对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做到能够领会,并能作出简单的解释和准确的判断。
鉴赏评价层级“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d级,要求考生能对词语的运用进行鉴赏评价。
二、真题分析。
1、【2010年高考湖南卷《一朵午荷》16题】纵观全文,谈谈标题“一朵午荷”中“午”的含义。
(4分)答:明指“我”欣赏池荷的时间;暗寓荷的生命状态,虽已由“喧哗”走向“寥落”,“将谢而未谢” ,但它安静地等待来年再唱,在“我”心中永远是“盛开的”。
2、【2006年高考湖南卷,方令孺《在山阴道上》】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像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
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菜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剑锋,终生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
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答案:①鲁迅的故乡。
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3、文章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
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
(6 分)参考答案:火热的劳动生活,丰收的喜悦,紧张热烈后的平和、闲散。
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淳厚、和谐。
4、《一日的春光》去年的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别地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天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引了。
问题:“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尽情地享受5、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似乎一词的含义?(4分)答案:“似乎”一词的含义:①他们行为上远离人群,思想上超越大众;我的发现:题中、文中、开头、结尾、实词、虚词(注:仅个人之见)三、考点分析(一)“重要词语(含短语)”一般指: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4、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代词)5、比喻、借代、反语等特殊的词语6、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二)、理解“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二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三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修辞义。
(修辞型)(三)、词语含义理解指导:1、原则:联系语境找信息理解文中词语含义必须树立语境意识,因为“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一般来说,一个词语的出现,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作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它的内涵。
命题者既然就一篇文章出了这个题,那一定在原文中可以找到关键词句组织答案。
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要注意三点:一是阅读时,瞻前顾后,审视语境。
特定的含义,是受特定的语言环境所制约的。
二是要联系文章的立意、背景及文章的主旨等因素来理解。
三是从多角度来揣摩词语的含义。
四、解题方法探究。
(一)、把握段落语脉,筛选关键词句对内涵丰富的词语,理解时要全面,对文中揭示其内涵的关键词语不可遗漏。
寻找相关信息,加以分析和概括。
例1、书籍是会提高人的: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到崇高。
高尔基这样说过:“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小小的梯子,我向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走到更为理想的境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