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如何管理流动人口
90年代上海流动人口分析
1997年第2期(总第101期)人口与经济POPULATION &ECONOMICS No.2,1997(Tot.No.101) 3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331010)资助。
90年代上海流动人口分析3宁越敏 摘要 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出现的新现象。
本文在评述了人口流动有关理论的基础上,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流动人口的成因和特征。
认为从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看,两个原因导致流动人口产生,一是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庞大的外来劳动力市场,二是城乡差异形成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巨大推力。
因此,需要从国家和城市两个层次上制定合理措施,有序地疏导农村人口流动。
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作者 宁越敏,男,1954年生,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获理学硕士学位。
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和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
(上海 200062)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是中国实行改革政策以后出现的新现象。
中国的人口流动具有社会和空间双重转换的特征,即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和内地人口向沿海地区的流动,其结果使沿海城市成为人口的主要流入地。
人口流动对人口流出地和人口流入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业已产生重要影响,并将继续产生影响。
一、人口流动的理论评述在人口流动的理论研究中,刘易斯最早提出农村人口转移的模型〔1〕。
刘易斯认为,不发达经济的特征是二元结构,只有现代化的城市工业部门才是增长的主导部门,也只有工业部门的发展才能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
拉尼斯和费接受了二元结构的观点,但他们认为刘易斯没有看到农业在促进工业增长中的作用,事实上农业生产率提高而出现剩余产品是劳动力流向城市的先决条件〔2〕。
一般把以上三位学者的观点称之为“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式”。
麦茜认为,如果把上述理论延伸,那么人口区际流动就是由劳动力供需的空间差异所引起的。
相对资本而言具有劳动力禀赋的地区工资水平较低,而具有资本禀赋的地区工资水平较高,由此导致低收入地区的劳动力流向高收入地区〔3〕。
来沪人员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来沪人员管理,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上海市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居住、工作、学习、旅游等活动的来沪人员。
三、管理职责(一)来沪人员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遵守本市各项管理规定。
(二)来沪人员应当向公安机关或者居住地居(村)民委员会申报居住登记,如实提供个人信息。
(三)来沪人员应当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人口普查、治安管理等各项工作。
(四)来沪人员应当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四、管理措施(一)居住登记1. 来沪人员应当在到达本市后30日内,向居住地公安机关或者居(村)民委员会申报居住登记。
2. 居住登记时,应当如实提供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居住地址等。
3. 居住登记信息发生变更的,来沪人员应当在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公安机关或者居(村)民委员会报告。
(二)临时住宿登记1. 来沪人员在本市临时住宿的,应当在住宿之日起24小时内,向公安机关或者住宿地居(村)民委员会申报临时住宿登记。
2. 临时住宿登记时,应当如实提供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住宿地址等。
(三)居住证申领1. 来沪人员在本市连续居住满6个月的,可以申请办理居住证。
2. 申请办理居住证时,应当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包括身份证、居住登记证明等。
3. 居住证的有效期为1年,期满后需要续期的,应当在期满前30日内向公安机关申请。
五、监督检查(一)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来沪人员的管理,定期开展监督检查。
(二)居(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公安机关做好来沪人员的管理工作,定期开展走访、排查。
(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进行举报,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处理。
六、法律责任(一)来沪人员未按照规定申报居住登记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以500元以下罚款。
上海常住人口管理规定(2篇)
上海常住人口管理规定上海市常住人口管理规定是指上海市政府制定和实施的管理上海市常住人口的法规和政策。
这些规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户籍管理:上海市常住人口管理规定了居民户口的办理、迁移、注销等方面的规定,以及相关手续和条件。
2. 居住管理:上海市常住人口管理规定了居民的居住证办理、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规定,包括申请办理居住证的条件、程序和期限等。
3. 人口调控:上海市常住人口管理规定了人口调控的政策和措施,包括限制非本市户籍人口进入上海、控制人口总量等方面的规定。
4.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管理:上海市常住人口管理规定了常住人口享受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规定,包括就学、就医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上海市常住人口管理规定可能会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建议咨询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或官方网站获取最新的规定和政策信息。
上海常住人口管理规定(二)根据上海市户籍管理相关法律和规定,上海的常住户口管理规定如下:1. 常住户口的定义:上海市常住户口是指在上海市合法居住并且在上海市有稳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的人口,包括本市户籍人口、外地来沪居民集体户口人员、外地来沪人员集体户口人员等。
2. 办理常住户口的条件:申请人必须年满18周岁,持有有效居民身份证,并具备稳定的工作、住房和生活条件。
对于外地来沪人员集体户口人员,还需要满足相应的规定。
3. 常住户口的申请流程:申请人需向所在区的居民户籍管理部门提交申请材料,包括个人身份证明、住房证明、工作单位证明等。
申请人还需要填写常住户口登记表,经相关部门审核后,即可办理常住户口。
4. 常住户口的限制:常住户口一般只能在一个地方办理,不能同时在多个地方拥有常住户口。
如果申请人已在其他地方拥有常住户口,需要先注销原户口才能办理上海市常住户口。
5. 常住户口的管理:上海市对常住户口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包括住房登记管理、流动人口管理、户籍变更管理等。
申请人在办理常住户口后,需履行相应的户籍管理义务并接受相关的调查核实。
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引言:上海市是中国的经济、金融和航运中心,也是全国人口密集的城市之一。
为了维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身心健康,上海市制定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本文将对该条例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包括人口管理、生育政策以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方面。
第一章人口管理该条例针对上海市的人口管理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包括:1. 人口普查:上海市将定期进行人口普查,以获取准确的人口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2. 人口调控:根据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需要,上海市将采取措施调控人口数量和结构,包括控制人口总量、控制非常住人口、鼓励人口向城市较低密度地区流动等。
3. 人口流动管理:上海市将采取措施管理人口的流动,包括居民迁移、户籍管理、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等。
第二章生育政策上海市对于生育政策也有明确的规定。
以下是该条例中的一些主要内容:1. 婚姻登记:上海市要求居民在生育前必须完成婚姻登记手续,以确保子女的合法身份和权益。
2. 生育许可证:上海市实行生育许可制度,居民需获得生育许可证方可生育。
该证书将由政府相关部门按照一定的政策和指导原则进行发放。
3. 政府奖励政策:上海市将实行一系列政府奖励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家庭生育。
例如,提供生育津贴、托幼补贴、子女教育优惠等。
第三章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该条例还涉及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具体规定。
以下是该章节中的一些重要内容:1.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上海市将设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为居民提供相关的技术咨询和服务。
2. 优生优育政策:上海市将推行优生优育政策,为有意愿生育的夫妇提供婚前和婚后的遗传咨询、孕期保健等服务。
3. 合法合规的辅助生育技术:上海市将鼓励并规范合法合规的辅助生育技术,如人工受精、试管婴儿等,保证居民在生育中的权益和安全。
结论: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从人口管理、生育政策以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和措施,旨在维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身心健康。
流动人口管理先进事迹材料
流动人口管理先进事迹材料流动人口管理是一个国家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和谐稳定的流动人口管理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先进的流动人口管理事迹和经验。
一、上海的户籍制度改革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人口密集的城市,面临着巨大的流动人口管理压力。
为了更好地管理流动人口,上海进行了一系列的户籍制度改革。
上海推行了居住证制度,使流动人口享受到了城市基本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上海建立了个人服务业的信用积分制度,鼓励流动人口诚信守法并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
这些改革有效地提高了流动人口的融入度和归属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广州的“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通行证”制度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区域,也是一个流动人口聚集的地区。
为了更好地吸引和管理流动人口,广州采取了创新的政策,推行了“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通行证”制度。
该制度为内地居民在大湾区其他城市工作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港澳居民在广州工作提供了更多机会。
这种创新的管理模式有效地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互通和经济合作发展。
三、长沙的“食品安全志愿者”制度长沙是湖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一个流动人口聚集的城市。
为了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长沙市推出了“食品安全志愿者”制度。
志愿者通过培训,了解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食品安全知识,监督食品市场,保障流动人口的食品安全。
这种社区参与的管理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流动人口的生活质量和获得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共同责任感。
四、北京的“居住证+社区服务”模式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城市,也是一个流动人口密集的城市。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服务流动人口,北京推行了“居住证+社区服务”模式。
居住证制度使流动人口享受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社区服务则提供了更多的便民服务和社会组织活动,增强了流动人口的归属感和融入感。
这种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流动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认同感,促进了城市社会稳定和发展。
先进的流动人口管理事迹和经验在于创新的制度设计和社会参与。
新形势下上海加强外来人口服务与管理研究
S OL U T I ONS
1 .外 来 流 动 人 口规 模 逐 年 上 升 ,占 逐次降低, 而租赁公有住房和 自 购房 的比
总 人 口的 比重 不断加 大 。上海 市统 计 局公 例依 次 上升 。调 查 数据 显示 ,在 外来 人员 布 的上海 第六 次 全 国人 口普 查数 据 ( 简 称 中 ,打算 在 沪长 期居 留的 比例 为4 1 . 8 %。。
本相对较低和交通相对便利等是吸引外来 海 女婿 ”的人 数 也 出现增 长 的势 头 , “ 本 外 地 郎 ”的现象 也 不 容 忽视 , 人 口居住 的 主要 因素 。近郊 区 和远 郊 区 已 地 女 ”嫁 “
住 人 口居住 最为 集 中的地 区 , 5 - t " , 区共 容纳 加 ,外来 女 性与 上海 本地 男性 联姻 的现象 外来 常住 人 口5 7 5 . 9 7 万人 ,占上海外 来常住 也在 增 长 ,女性 外 来人 口与上 海人 结 合 的
人 口的6 4 . 2 %, 就业 机会 相对 较多 、居住成 几 率要 远 大 于男 性 。另外 ,这 次普 查 “ 上
因素 。同时 ,外 省市 来 沪常 住 人 口也带 动 性 人 口比重 为7 0 . 5 %,女性 已婚 人 口占1 5 岁 了全 市常 住 人 口的年龄 构 成 、男 女 比例 、 及 以上女性 人 口比重为7 3 . 1 %。随着 人 口流 受 教育程度 和人 口分 布等方 面的变化 。
“ 六普”) 显示 , 上海常住人 口为2 3 0 1 . 9 2 由此 ,上 海市 保 障房政 策如 何有 效覆 盖外 万人 ,同2 0 0 0 年第 五次 全 国人 口普查 ( 简 来人 口将 是未来 上海 社会 管理创 新 的重要 称 “ 五普 ” ) 相 比共增  ̄ / 1 6 6 1 . 1 5 万人 , 增 长 议题 。 ‘
上海流动人口问题的应对措施
上海流动人口问题的应对措施戴军;白光润【摘要】上海经济发展极为迅速,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吸引了周边及内地众多的人口源源不断流入上海,流动人口问题已成为上海经济建设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上海的流动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要条件,然而现行的管理措施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对城市生态场势与现行户籍制度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可对不同教育程度、从事不同行业的人员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并尝试从观念、管理制度(留居证制度)、居住、劳务市场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几点对上海流动人口问题的应对措施.【期刊名称】《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3(032)002【总页数】6页(P77-82)【关键词】流动人口;经济发展;应对措施【作者】戴军;白光润【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城市与旅游学院,上海,200234;上海师范大学,城市与旅游学院,上海,2002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3320 引言流动人口是相对于常住人口而言的,是指离开了常住户籍所在地,跨越了一个一定的行政辖区边界,在某一地区滞留一定时间,从事各种活动的人口,以人户分离为标准. 上海强大的经济实力、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吸引了周边及内地众多的人口源源不断流入上海,流动人口问题已成为上海经济建设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依据市公安局的暂住人口统计和历次上海流动人口调查推算的结果,20世纪50年代到2002年流动人口规模变化如图1. 可以看出,上海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张始于80年代,并且规模越来越大.图 1 1955~2000年上海外来流动人口规模的变化图1 上海流动人口产生的原因及其社会作用1.1 人口流动是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必然趋势上海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客观上为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浦东的开发使上海的经济迅速腾飞,成为东部地区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城市. 现阶段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有34547元(2000年),居全国第一位,而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7078元(2000年),中西部地区的一些省份还远达不到这一数字. 上海职工的收入远远高出全国大多数农民和其他城市居民的收入. 客观上存在的城市与农村,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造成人们的心理预期不同,大量人口流向预期值高的上海. 除此以外,上海基础教育设施完备,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众多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教育水平居全国一流,形成了较好的文化氛围. 服务设施完备,交通发达,信息灵通,生活环境较好. 这些都形成了较强大的“拉力”,吸引着其他地区的人口源源不断的流入上海.1.2 流动人口是上海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上海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而经济发展急需大量的劳动力,使用外来劳动力势在必行. 上海从1993年起人口自然增长率已持续出现负增长,正在步入严重老龄化城市行列,后备劳动力资源日益匮乏. 调查显示,在上海的流入人口中,20-34岁的青年占了一半以上,这是缓解上海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重要补充,缓和了城市经济发展与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 并且,大量的具有较高文化程度较高技术水平的高级人才的进入,给上海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为上海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现阶段上海某些行业和工种劳动力结构性缺员状况严重,本地居民大都不愿意从事“苦、脏、累、险、差”的工作,大量的流动人口适时填补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一些空缺职业,弥补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缺口.大量的流动人口繁荣了城市第三产业,对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起着显著的作用,活跃了市场,扩大了市场容量,方便了市民. 大批外地流动人口来沪经商,为上海人民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弥补了国有渠道供给的不足.上海大量的流动人口激发了社会竞争,提高了城市经济的效率,给本地人口增加了就业的竞争压力. 在城市各行业产生激励作用,增强城市人的危机意识,提高城市经济运行效率.流动人口刺激了城市的供给与需求,繁荣了城市经济,提高总产出. 流动人口接受了城市的生活方式,采用了城市的消费模式,一定程度上繁荣了城市经济.当然,在肯定外来流动人口给上海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不能否认外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也给上海的城市管理、社会治安、劳动生产等带来了许多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和负面效应. 如,给城市社会综合治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流动人口中犯罪现象较严重,给城市社会治安带来一系列问题等等. 但不管怎样,如果缺少了这几百万的流动人口,将给上海的经济建设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2 城市生态场势与现行户籍制度关系分析2.1 城市生态场势与人口分析城市存在着区域生态场势. 场是物质存在的空间形式,势是描述场的一种量. 场的存在是由环境系统的非均衡所决定的,它导致了物质迁移、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城市中,由于社会经济条件、教育文化水平、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在各行业各层面上的分布不均衡,形成了高低不同层面的区域生态场势,构建出不同发展空间. 人的生态价(生态价是人自身所拥有的得以维持其生态位的能力)应与区域所提供的生态势相均衡,这样人口(人才)才处于稳定状态,城市才可以充分发展[1].在城市生态场势最核心、最高级场势空间上的是城市产业中核心的部分,即需要高水平的文化知识、高级管理水平和高新技术的行业,这些岗位工作环境好、经济收入高,由具有高生态价的高级管理、技术人员来填充. 高科技领头羊不断带动城市经济向前发展.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永不停止,人的生态价的提高追赶不上科技的进步,在最核心、最高级的场势空间上总是出现生态位空缺,因而城市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永远不会饱和. 城市本身因受人口自身素质、教育等原因所限,无法提供与高级生态场势层面需求量相均衡的大量的高生态价人才. 城市对这部分人的需求需要不断地从外部吸纳.城市生态势从最核心的部分到外围部分、从最高级层面到最低级层面依次递减,形成不同的发展空间,不同空间中的岗位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科学素养、技能水平的要求也依次递减. 最低级生态场势空间上的是城市产业中外围的不需要太多技能、工作条件艰苦的岗位,由低生态价的人员来填充. 由于城市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城市原有居民的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在不断提高,导致城市居民的生态价不断总体提升,不断向白领管理阶层和熟练的技术蓝领阶层过渡抬升,大量简单、工作条件艰苦的岗位不断腾空,需由外来人员去从事.可见,城市生态场势中高级层面和低级层面,即核心和外围是两个不断生长的空间,所以城市对具有高生态价和低生态价的两部分人是永远需要的,必须有外来人口不断地、经常地填充于这两个空间,城市才能高速发展.2.2 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现行的户籍制度使得外来人口很难获得当地户口,进来者只能以打工的方式暂时留居,得不与城市本身居民同等的待遇,外来人口中的优秀者无法长期留下来. 而另一方面,某些已得到城市户口的流动人口,当他们自身素质已无法适应城市工作的需要、他们自身生态价与城市所提供的生态势已不相符时,仍然不愿离开城市. 因为若户口迁出城市,则以后轻易无法再迁入. 也就是说现行的户籍制度实际上是一个屏障,拦住了大量具有与城市生态势相适合的生态价的人员. 在这种制度下,外来人口轻易进不来、留不下,好不容易留下的又不愿再出去. 这一制度阻碍了城市生态场势中高低两端场势的扩充、发展.因此要对现行的户籍制度进行改革,但又不能完全放开,应设有一定的“门槛”,只吸纳那些具有与城市生态势要求相均衡的生态价的人. 设定的“门槛”不能绝对化、单一化,这是由以下几点因素决定的:首先,人的生态价不一样,不能盲目地以一条标准衡量;其次,因为城市中存在着不同的场势,不同场势对于填充于其中的人员的生态价要求不同,岗位本身存在着差异;再次,城市本身在不断往前发展,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生态场势不同,对人的生态价的要求也在不断地调整. 这些因素就决定了在对现行的已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户籍制度进行改革时,要因时、因地、因岗、因人制宜,对外来人口有差别对待.合理的人口管理制度应起到过滤作用. 城市高级场势层面上需要的高生态价的人才可以毫无阻碍地进入,而低生态价的劳动力想进入城市外围环节行业,需经过这一“过滤网”,素质较差者将被这一门槛拦住,只有那些素质较高、有一技之长者才可以进入城市. 已进入城市者,若自身已无法适应城市工作的需要,需被淘汰出去. 待其经过学习充电,自身的生态价提高到相应高度时,可再次进入城市. 这样城市才可以充分吸纳到与自身的生态势相吻合的具有不同生态价的人员.3 正确处理流动人口问题的几点建议目前上海采取的强制性地对单位使用外来人员进行数量限制和工种限制的做法,以及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一方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外来人口大规模地流向上海,另一方面,这种做法又限制了一大批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技能素养的人来沪发展.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上海经济的迅速发展,不利于上海城市化进程.可行的解决办法只有转变观念、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3.1 转变观念,积极创造亲和氛围在我国,长期以来城乡差别巨大,城市居民有着强烈的优越感.而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上海居民的优越感更为强烈,对流动人口(特别是原职是农民的流动人口)较为歧视.加之流动人口在都市中的就业使得上海就业竞争加剧,从普通市民到行政部门管理者普遍认为流动人口抢了市民的饭碗,从心理上产生排斥感.这妨碍了流动人口与上海居民的交流,甚至易引发恶性冲突.并且,由于许多流动人口素质较差,犯罪违规现象严重,这又增添了上海居民对流动人口的恐惧感.于是上海居民对流动人口更加排斥. 这样易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团结.流动人口进入上海的过程,同时也是上海获取巨大的人才、人力资源,以及凝聚、吸附其身上的社会财富的过程.正如上海的崛起是以广大内地相当部分的财力、物力向上海的汇聚为条件一样,上海的现阶段发展也同样以汇聚、吸纳内地的人力与人才为前提,从而与资本的原始积累相配合,造成了内地所无可企及的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不断强化了上海国内经济的霸主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的发展与繁荣是与广大内地的巨大贡献、与庞大的流动人口的贡献分不开的.上海的政府管理者和城市居民必须清楚的意识到这一点,以海纳百川的心态正确应对流动人口问题.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舆论手段,在全社会营造起一个亲和的氛围.可通过媒体(报纸、电视、广告牌、宣传画等)和其它宣传教育手段宣传流动人口对上海的积极贡献,阐述上海市民在生活休闲工作等各方面对流动人口的依赖,倡导本地居民与流动人口的和睦相处,弱化上海市民对流动人口的排斥感.同时,也要对流动人口宣传上海市民热情好客,并强调上海人民热烈欢迎遵纪守法的流动人口,也可制作学说上海话的培训节目和介绍上海风土人情的节目播出,一方面可使流动人口感受到上海的可亲友善,另一方面也可使流动人口尽快熟悉上海,融入上海.和睦友好的氛围有利于社会的团结与稳定.3.2 实施正确的管理制度上海发展不仅需要成千上万的科技、经贸、教育、医疗等各类高级人才,同时也需要成千上万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普通劳动者.上海市管理机构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应本着“对有能力者政策放活,对无能力者设槛”的原则.可对不同教育程度、从事不同行业的人实行不同的管理措施,实行留居证管理制度,加大上海吸纳优秀人才和劳务人员的力度,增强城市活力.留居证是持有者在上海居住工作的证明,可用于办理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个人相关事宜.上面载有持有者的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签发日期、有效日期、身份证编号、国籍(地区)、居住地变动情况等内容.可将留居证分为A,B,C,D四类,不同类别的持有者享受不同的待遇.3.2.1 D类留居证的申领发放标准D类留居证为临时留居证,是流动人口在上海临时居住的凭证.凡在上海居住一段时间以上(可暂定为3个月),不管其是否从事经济活动,都要在住所附近的有关管理机关登记申领D类留居证,以便公安机关进行有效管理.3.2.2 C类留居证的申领发放标准C类留居证的持有者只能在上海短期居住,最长期限为一年,可从事经济活动,不享受上海市居民可享受的任何优惠待遇.对于在上海居住或从事经济活动达一段时间以上(可暂定为3个月)的流动人口,则必须申领 C类留居证.由政府有关部门对流动人口进行考试、考核,合格后方可发放C类留居证.政府还应严格规定,只有持有C类以上等级留居证的人员才可以在上海从事经济活动,无C类以上等级留居证者,任何单位不得接收,个人也不得申领工商营业执照.基层政府可定期对流动人口进行一定的专业技能、行业规则、法律知识的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后可换发新证,考核不合格者,不与发放C类留居证,不得再继续从事经济活动,直到其自身知识技能水平提高,达到有关要求.3.2.3 B类留居证的申领发放标准B类留居证持有者,可以长期在上海居住,但在工作、办理有关个人事务、子女就学等方面有一定限制,如可规定没有住房公积金补贴,不可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子女可在上海就学、但不可参加上海市的高考等.对拥有下列条件之一的流动人口:拥有本科学历、或中级职称、或专科学历但所学专业为上海紧缺专业或有一定科研成果,只要其在上海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固定的住所,经考核合格后可发给B类留居证. 在上海有一定金额的投资,但投资金额达不到A类标准的,也可发给B类留居证.3.2.4 A类留居证的申领发放标准A类留居证相当于上海市户口,持有A类留居证的人员可享受与上海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在就业工资待遇、购房、购车等方面的要求与上海市民一样,可参加本市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缴存,使用住房公积金和公积金贷款等.夫妻双方只要有一方拿到A类留居证,其子女便可以在上海就学,就学条件与市民一样.对申请来沪创业和工作的境外人才、入外籍和取得境外永久(长期)居留权的留学人员以及申请来沪创业、投资、工作的外省市人才,拥有下列条件之一的:投资达到一定标准、拥有硕士以上学历、研制出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拥有副高以上职称、拥有上海市经济发展急需专业相当等级以上证书,对这些人上海市应该无条件引进,发给A类留居证.3.2.5 留居证换发标准B类留居证的持有者,工作一定年限,在相应的工作部门做出一定贡献,或者私营企业主的资产扩张到相当程度,对解决上海居民就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经有关部门考核后可换发A类留居证.对于持有C类留居证的流动人口中从事制造业、建筑业熟练的、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人,遵纪守法,无任何不良记录,在上海居住工作一定年限以上,有固定的单位和住所,经单位、居住地街道委员会或社区委员会推荐,经有关部门考核后,可换发B类留居证.持有此类留居证者,若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研制出重大科研成果或对该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经有关部门考核后可以换发A类留居证.对愿意在上海郊区、郊县从事农业生产,并懂得相应的农业科学知识的外来流动人口,以及第三产业中就职于固定的公司企业中,或经营个体、私营经济实体,表现突出的也可按照以上规定进行管理.总之,对不同教育水平、不同技能水平、不同投资金额的流动人口发放不同类别留居证,并且达到一定条件后可换发更高类别的留居证,这样可以设置门槛拦住低技能、低素质的流动人口,而为高级人才的引进清除了较多的障碍,加大了人才引进的力度,同时也留住了上海各行业急需的熟练的技术工人和素质较高的初级劳动力.并且,在相当程度上刺激了更多的流动人口为争取更好的优惠待遇而加倍努力,加速经济的发展.3.3 优化流动人口居住环境目前上海的流动人口,除一小部分有稳定高收入的人外,大部分的流动人口的收入较低且不稳定,他们基本上居住在租借的破旧房屋或自行搭建的临时性房屋(棚户)中,居住条件“脏、乱、差”,不仅对身体健康不利,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甚至还易成为藏污纳垢之地.政府可引导房产开发商在城郊结合部集中、规模开发消费对象为流动人口的简易、低价实用住房. 房型可以小间和大开间为主,家庭户的流动人口可租借单个的小房间;大开间可采用集体宿舍式布置模式,出租床位.这样不仅流动人口居住条件大大得到改善,又减轻了流动人口的经济负担,房地产商也可从中获益.并且,流动人口集中居住,为有关部门的规范管理提供可能. 3.4 开发劳务市场,开辟成才渠道目前流入上海的流动人口就业,特别是那些文化水平较低的从事体力劳动的流动人口,他们对职业的寻找,常靠亲友、老乡介绍,或立于街头巷尾消极等待雇主.虽然有诸如保姆市场之类的劳务市场,但多规模不大、也不很正规.通过非正规渠道找到职业的流动人口,不仅雇主所给薪水通常较低,而且有的连最基本的健康、人身安全保障都没有.可由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建立综合性、专门性的流动人口劳务市场,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和用工单位才可以进入劳务市场,方便流动人口和用工单位进行双向选择;建立综合性的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收集和发布有关信息,降低流动人口就业的盲目性,降低流动成本.此外,流动人口也强烈希望能学到相关的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但城市中或无相关的培训班、或收费较高,流动人口无法得到有效的帮助.建议建立收费低廉、实用性强的流动人口就业技能培训网络,定期或不定期在流动人口中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让流动人口迅速掌握从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4 结语流动人口问题是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目前上海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而人气旺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庞大的流动人口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上海应该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拆除围墙,开门迎客,同时也要积极应对,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参考文献:[1] 白光润,朱海森.中国大陆人口移动机制与调控对策[J].人文地理,1999,3.[2] 李清明.关于上海流动人口的调查[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9.[3] 陆炳炎.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研究[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4] 华东师范大学软科学研究中心课题组.上海流动人口问题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5] 中国统计年鉴[C].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6] 张鹤年.外来人口上海冲击波[J].社会科学报.2002,5.。
上海推进流动人口 计生区域“一盘棋”工作
四是 立 足 信 息 共享 实 现 流动 人 口服 务 管理 网络 化 。 市 工 作新 篇章 。
人 1计生 委 建立 了人 口与计 划 生育综 合 管理信 息 系统 加强 了 3 与相 关部 门 的信 息 共享 , 依托 国 家人 口计 生委 P DS信息 系统 A I
要 求 ,认 真分 析 本单 位本 部 门党 员领导 干部 在廉 洁从 政方 面存 在 的突 出 问题 和 薄 弱环节 开 展 自查 自纠 .对苗 头性 问题 早发
其 尔乡不 断完善 流 动人 口计 生管理 服 务 网络 建立 乡 、村 两级 现 、 提 醒 纠正 , 早 早 以实 际行 动推 动 《 政准 则》 的贯 彻 落实 。 廉 联动机 制 .实行 动 态管理 .使 流动 人 口计 生工 作走 上 了规 范化
服 务 ,集 中宣 传 和座谈 会等 多 种形 式开展 系列 宣传 活动 ,广 泛 勤 政 高 效 ,解 决办 事 效 率 不 高 问题 带 头 求 真务 实 ,克服 形 宣 传 了 《 动 人 1计 划 生 育 工 作 条例 》 等 知 识 .制 作 宣 传 栏 式 主 义 和 报喜 不报 忧 现 象 带头 艰 苦 奋 斗 、勤 俭 节 约 ,制 止 流 3
作 制 度 .组织 指 导各 区 ( )与流入 上 海人 口较 多的 地 区开展 县
得 力 其 尔 乡 的这 些 举 措 取 得 了 良好 的效 果 .得 到 了人 民 群众 特 别是妇 女 、儿童 的欢 迎 和支 持 。 ( 内蒙古 阿荣 旗人 口计 生局 郝 雅丽 崔 金萍 )
上海流动人口现状和管理建议
绪论当前,国正在经历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人口发展趋势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人口流动现象将长期存在。
然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人口的大量、无序流动使得政府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能力呈不断弱化趋势。
流动人口的管理不当给社会安定发展造成了很大隐患,因此转变流动人口管理的传统观念、完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
一、上海流动人口现状1、流动人口的规模变动特征根据2005 年全国1%(上海3%)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截至2005 年10 月31 日,上海流动人口达到581 万人,其中留居上海半年以上的常住流动人口达到438 万,占实有流动人口总量的75.39%。
而流动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和户籍人口增长的平和缓慢使得流动人口占上海常住人口的比例始终在上升,从最初的7.75%一直上升到2005 年的24.65%1。
也就是说,2005 年四个上海常住人口中就有一个是流动人口。
从增长速度上看,1988-1993 年是流动人口规模增长最快的5 年,年均增长率达到27.36%,1993-1997 年略有下降,下降幅度为1.39%,1997-2000 年又是一个流动人口的增长高峰时期,年均增长率恢复到21.10%,而2000 年以后流动人口的增长速度有所减慢,2000-2003 年年均增长9.65%,2003-2005 年年均增长8.22%。
但是,从流动人口的绝对数量变化来看,2000 年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平均每年净增长40 万人左右。
2、上海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1)、上海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有很大提高。
截至2005 年仍有超过20%的人仅接受过小学以下的教育,但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比例已经从1993 年的10.33%上升到2005 年的26.61%,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从1.85%上升到9.81%。
2)、上海流动人口的居住条件有所改善,各区县间的差别比较明显。
流动人口管理条例
流动人口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的居住管理、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适用本办法。
外国人、无国籍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台湾地区居民的居住登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流动人口,是指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跨县(市、区)居住3日以上的人员。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具体确定纳入服务管理的流动人口范围。
第四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遵循公平对待、便捷服务、合理引导、规范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健全覆盖流动人口的管理、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的居住登记和居住证的发放、管理工作。
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发放免收任何费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民政、司法、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城乡建设、房产管理、卫生、人口计生、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和机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调配合,共同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等工作。
工会、XXX、XXX等群众团体应当协助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该当依靠乡镇人民政府、街道任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健全美满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按照实际情形配备和充实流动人口协管人员。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任事处、村(居)民委员会承受公安机关等有关部分的委托,协助做好流动人口居住信息采集和居住证受理、发放等服务管理工作,集中为流动人口提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教诲等大众服务。
第二章居住管理第八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实行居住登记制度。
流动人口该当自到达居住地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持自己居民身份证等有用身份证件和有关材料,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报居住登记。
五项管理规定上海(3篇)
第1篇一、引言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城市之一,一直致力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打造国际化、现代化、法治化的城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市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规定,其中“五项管理规定”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五项管理规定在上海的实施情况及其取得的成效。
二、五项管理规定概述五项管理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门前“三包”责任制:要求沿街单位、商户对门前责任区内的环境卫生、市容秩序、绿化养护等工作负责。
2. 城市道路管理:规范城市道路的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确保道路畅通、安全。
3. 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4. 建设工程管理:规范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5. 公共安全:加强公共安全管理,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五项管理规定在上海的实施1. 门前“三包”责任制上海市通过制定《上海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明确了沿街单位、商户的“三包”责任。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三包”责任制落实到位。
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形成全民共治的良好氛围。
2. 城市道路管理上海市注重城市道路的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实施“一路一策”的精细化管理。
通过加强道路养护,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加大对违法占道、乱停乱放等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道路秩序。
3. 环境保护上海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施“河长制”、“断面长制”等制度,加强水环境治理。
同时,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提高空气质量。
此外,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等工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建设工程管理上海市严格执行建设工程管理法规,规范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
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和环保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合格、安全可靠。
5. 公共安全上海市强化公共安全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通过开展“平安社区”、“平安校园”等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上海居住证积分有什么用
上海居住证积分有什么用引言上海居住证积分制度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流动人口、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而推出的一项政策措施。
该制度针对在上海工作、居住的非户籍人口,通过积分评定体系来给予不同程度的优惠和便利,以鼓励人才吸引和城市稳定发展。
本文将探讨上海居住证积分制度的用途和益处。
1. 获取全市各类公共服务的便利上海居住证积分制度为持证人提供了获取全市各类公共服务的便利。
持证者可以享受到与上海市户籍居民一样的权益,例如医疗保障、教育公共服务等。
此举旨在提高流动人口的获得感和安全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落户上海。
2. 积分兑换购买商品和服务上海居住证积分制度还为持证人提供了积分兑换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机会。
根据积分数额,持证者可以兑换食品、餐饮、商场购物券等多种商品和服务。
这不仅增加了流动人口的生活质量,也促进了消费活力的增长,对于推动上海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3. 提高就业和创业机会上海居住证积分制度在就业和创业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持证人在积分核算中,可以根据自身就业和创业情况获得相应的积分。
这意味着积分越高,就业和创业机会相对就越多。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流入,这项政策为流动人口在这座城市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和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4. 享受人才优先政策上海居住证积分制度为持证者提供了享受人才优先政策的机会。
在特定领域的招聘、教育、医疗等方面,积分高的持证人将享受到与本地户籍居民相同的优先权。
这将为流动人口在上海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机会和便利,进一步促进了上海的城市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5. 证明身份和身份的稳定上海居住证积分制度还可以作为持证人身份和身份稳定的证明。
持证人可以凭借居住证证明自己在上海合法居住的身份,并在各种场合下得到承认和保护。
这对于提高流动人口的社会地位、增加安全感和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上海居住证积分制度在提高流动人口的获得感和安全感、促进消费活力增长、推动就业和创业、增加人才引进和城市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形势下上海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的新思路
新形势下上海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的新思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
这些外来人口为上海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给城市管理和社会秩序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更好地管理外来流动人口,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外来人口融入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的第一步是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外来人口的融入。
政府可以制定针对外来人口的就业、居住、教育等政策,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福利,使他们在上海生活得更加稳定和舒适。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外来人口的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增强他们的竞争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提升外来人口生活质量外来流动人口的生活质量直接关系到他们对上海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因此,我们需要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为外来人口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
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要加大对外来人口子女的教育投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确保他们在上海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同时,还要加强医疗服务,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保障外来人口的健康权益。
三、加强社区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环境社区是外来人口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管理外来人口的重要基础。
我们需要加强社区管理,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创造一个和谐、安全、有序的社区环境。
可以通过加强社区警务力量,加大治安巡逻力度,加强社区治安防控,提高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同时,还可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和活力,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效能在新形势下,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
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外来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外来人口的全程管理和监控。
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各部门之间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提高管理的精细化和规范化水平。
同时,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外来人口的流动趋势和特点进行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上海市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标准
上海市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标准1. 引言在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流动人口逐渐成为城市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
而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标准,作为维护流动人员权益、保障城市管理秩序的重要保障措施,其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将围绕上海市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标准展开深入讨论,剖析其重要性、具体内容以及对流动人员和城市管理的意义。
2.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标准的重要性流动人员,是指在一个城市内没有落户,没有稳定住所,经常来往或者暂住的人员。
他们的到来使得城市的多样性和活力得以增加,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带来了诸多挑战。
而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标准,正是为了规范、便利和保障流动人员的合法权益而设立的。
这项标准的实施,不仅可以使得各类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更加规范化、高效化,还可以让流动人员能够更加方便地享受各项城市服务,同时也有利于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城市社会环境。
3. 上海市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标准的具体内容上海市对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标准有着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针对流动人员的唯一识别信息明和档案管理要求,要求各类社会服务单位,必须严格审核和收集流动人员的有效唯一识别信息明材料,并且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地记录流动人员的个人信息和相关事项。
对于流动人员的基本权益保障,规定要求各类服务单位,在提供就业、医疗、教育等各项服务时,不得因为流动人员的户口信息问题而歧视其享有的权益,必须平等对待,保证他们能够依法享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则是对于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的监督和保障要求,上海市规定成立了专门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监督机构,并且要求各类服务单位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定期接受监督检查。
4.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标准对城市管理的意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标准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对流动人员权益的保障,更体现在对城市管理秩序的规范和提升。
这项标准的实施,将会使得城市各项社会服务更加完善、高效,加大社会资源配置的公平和透明程度,同时也有利于城市社会管理和公共秩序的稳定。
上海新人口管理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和迁移日益频繁。
上海市作为我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涌入。
为了更好地管理人口流动,优化人口结构,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上海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了新的《上海新人口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二、总体要求《规定》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以优化人口结构为目标,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法治保障为手段,加强人口管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宜居的现代城市。
三、管理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 分类管理原则:根据人口类型和流动特点,实施分类管理。
3. 动态调整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口流动趋势,动态调整管理措施。
4. 便民利民原则: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方便群众。
四、管理对象《规定》的管理对象包括:1. 本市户籍人口;2. 非本市户籍人口;3. 临时来沪人员;4. 其他需要管理的人口。
五、户籍管理1. 户籍登记:公民应当依法办理户籍登记,如实申报户口信息。
2. 户籍迁移:本市户籍迁移应当遵循合法、合规、便民的原则,办理户籍迁移手续。
3. 户籍注销:因死亡、失踪等原因,应当办理户籍注销手续。
六、居住证管理1. 居住证申领:非本市户籍人员在本市居住满六个月的,可以申领居住证。
2. 居住证延期:居住证有效期满的,可以申请延期。
3. 居住证换发:居住证损坏或者遗失的,可以申请换发。
七、临时来沪人员管理1. 临时来沪人员登记:临时来沪人员应当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进行登记。
2. 临时来沪人员住宿登记:旅馆业经营者应当对临时来沪人员住宿进行登记。
3. 临时来沪人员离开登记:临时来沪人员离开本市时,应当到登记地公安派出所办理离开登记。
八、人口服务1. 计划生育服务:本市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公民应当依法履行计划生育义务。
上海社区流动人口登记通知
上海社区流动人口登记通知
近日,上海市有序开放社会面人员流动,我市“外防输入”压力增大,为进一步做好上海市来(返)南人员排查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市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自觉主动报备
上海市来(返)南人员,须提前2天通过“南充市返乡人员报备二维码”或向本人住地社区(村)如实申报登记旅居史等相关情况。
二、严格落地查验
即日起,所有上海市来(返)南人员须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严格查验健康码和行程卡。
三、实行闭环管控
机场、火车站、汽车客运站、高速公路出口等交通卡口设置上海市来(返)南车辆、人员出港出站专用通道,对上海市来(返)南人员闭环转运至集中隔离点隔离。
四、实行提级管理
即日起,对有上海市旅居史来(返)南人员实施7天集中隔离和7天居家健康监测,集中隔离期间,第1、3、5、7天进行核酸检测,其中解除集中隔离时采取双采双检,并满足人、物、环境三样本同时核酸检测阴
性。
居家健康监测期间,第1、3、7天进行核酸检测。
五、强化场所管控
餐饮酒店、大型商超、文化娱乐以及民宿、网约房等场所,严格落实健康码、场所码、行程卡、报备二维码“四码”联查,发现行程卡有上海市旅居史人员,立即向属地社区(村)报告,并落实相关防控措施。
六、加强个人防护
上海市来(返)南人员自觉加强个人防护,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不滞留、不扎堆、不聚集,配合做好测温、亮码、扫码、登记、集中隔离等疫情防控措施。
七、严格责任追究
拒绝接受检验检疫、居家健康监测、集中隔离或者治疗,隐瞒疫区行程和密切接触史,拒不向社区(村)报备,或者阻碍疫情防控公务的,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关于贯彻《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员租赁房屋治安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
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关于贯彻《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员租赁房屋治安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公布日期】1998.11.27•【字号】沪公发[1998]291号•【施行日期】1998.11.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正文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关于贯彻《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员租赁房屋治安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1998年11月27日沪公发[1998]291号)为认真贯彻上海市人民政府第60号令《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员租赁房屋治安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进一步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容留、谁负责”的责任制,充分发挥公安、房管部门职能,加强外来流动人员租赁房屋的治安管理,规范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提高租赁房屋治安管理的有效性,提高发现、预防、控制和打击外来人员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切实维护本市社会治安稳定,确保一方平安,现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管理要求外来流动人员租赁房屋的治安管理是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加强租赁房屋治安管理工作中,派出所(警察署)要与房管(物业)、税务等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对房屋出租人和房屋出租单位的管理上,提高出租人和房屋出租单位的法制意识、参与管理意识。
通过管好出租人和房屋出租单位达到管好外来流动人员的目的,努力改变租赁房屋治安管理混乱的状况,做到依法管理,严格管理。
二、租赁房屋管理范围在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已取得房地产权证的个人和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的房屋,已取得《上海市农村宅基地使用证》和批准建房文件的农民房屋,出租给外来流动人员居住或非居住的房屋租赁,均属管理范围。
三、房屋租赁的治安许可条件房屋出租人必须是房屋所有权人。
共有房屋出租,应具有其他共有人同意出租的证明或委托书。
代理人代理出租,应具有房屋所有权人委托代理出租的证明。
流动人口管理先进事迹材料
流动人口管理先进事迹材料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在各国各地都涌现出大量的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管理成为了各国政府和社会组织所面临的重要任务,而有些地区已经取得了一些先进的管理成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流动人口管理方面的先进事迹和经验。
一、上海市流动人口管理上海市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全国流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
上海市的流动人口管理成为了全国各地关注的焦点。
上海市通过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库,深化户籍改革,推行服务一体化等措施,有效解决了流动人口的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
上海市还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引导流动人口依法依规生活和工作。
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流动人口的融入和城市建设的进步。
二、德国流动人口管理德国作为欧洲经济强国,也面临着大量的移民和流动人口。
面对这一挑战,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建立了多语种的移民服务中心,推行多元文化教育,提供法律援助等措施,为流动人口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德国政府还加强了对移民的监管和管理,鼓励合法移民,打击非法移民和雇佣非法劳工的行为,保障了本国劳工的权益。
三、新加坡流动人口管理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国家,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所以,新加坡每年都会迎来大量的外来移民和流动人口。
为了管理这些人口,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多元化的手段,例如加强对移民的监管,推行多元文化教育,建立多语种的服务机构等。
新加坡政府还注重对移民的培训和教育,鼓励他们融入当地社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这些措施使得新加坡成为了世界上最具包容性的国家之一。
四、中国河南省流动人口管理河南省作为中国人口大省之一,也面临着大量的人口流动和移民。
为了更好地管理流动人口,河南省政府通过建立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推行人口流动登记制度等措施,有效促进了流动人口的融入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河南省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便利流动人口就业、住房、医疗等政策,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四)进一步完善对流动人口的权 益保障
依法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政府部门依法监管,进一步规 范企业用工行为,敦促用工单 位与招收的务工人员签订劳动 合同,为务工人员缴纳必要的 社会保险,使外来务工人员和 用工企业的权益切实得到保障。 同时,不断向外来人员普及法 律、安全、维权、城市生活常 识,动员和引导居住在社区的 流动人口参与社区管理和建设, 让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职工平 等、和谐地生活、工作在城市 里。
• (三)进一步完善流动人 口管理体系
• 依法加强出租房屋管理
• 通过加强管理,可以有效 摸清流动人口底数,减少 因房屋出租诱发的公共安 全和治安隐患,改善流动 人口居住环境。对不按规 定登记备案、将房屋租给 无证人员、违法建设房屋 出租租住人在租房内从事 违法活动,有关部门应依 法对业主进行查处。代服务业、高新 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 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现 代物流、金融、文化、科 技服务产业发展政策,调 整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布局, 减少企业对低技能劳动力 的需求。
(二)建立全面、互通的流动人口信息网络管 理系统
• 由政府指定部门牵头,集中各部门、 各行业的人才和资金力量,建立专 门的流动人口计算机管理信息管理 系统。广泛采集外来务工人员户籍、 教育程度、技术专长、居住、就业、 工资报酬、子女入学和个人信用等 方面信息,并力求使该系统与公安 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信息 系统及其他相关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和信息交换,以利建立监测机制。
上海是如何管理流动人口的?
421寝室:谢志强、吴骏、张英 夫、刘博、肖聪、赵子鸣
大纲
•
• •
一、上海流动人口现状
二、当前流动人口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上海管理流动人口的措施
一、上海流动人口现状
•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 的深入发展,流动人口规 模持续扩大。上海作为经 济发达的城市,近20年流 动人口更是迅速增多, 2008年底,上海市常驻人 口总量1888.46万人,户 籍常驻人口1371.04人, 外来人口总量64万外来常 驻人517.42,约占全市总 人口的三分之一。年均增 长30万,以农民工为主 。
谢谢
二、当前流动人口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 流动人口登记管理难度加大
2.
流动人口就业压力大
3. 现行法规及劳动合同尚无法有效地规范来沪务工人员的务工行为 4. 缺乏有效的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手段和共享机制 5. 流动人口自身的权益保障仍存在缺失
三、上海管理流动人口的措施
(一)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