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如梦令》课堂教学实录(参考文本)
《如梦令》课堂实录
生: 李清 照 。
师: 与苏轼相对 ,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 , 在词坛
享有 极 高的地 位 。
生: 晏殊 。
师: 你 的课 外 知识 很 丰富 。 师: 通 过学 习词 , 你 知道 词和 诗有 什么 区别吗 ? 生: 词 有 词牌名 , 诗 没有 , 只 有诗题 。 师: 是的, 词牌名 是 词特 有 的 。 生: 诗 每行 字数 都相 等 , 词每 行 的字数 不相 等 。 师: 所 以词又名 “ 长短句 ” 。
生: 老 师 会让 我们 了解词 人 的经历 。
师: 对, 要结合作者生平、 写作背景来理解词。
生: 要理 解 词人 表达 的情 感 。
“ 藕花 ” 的意思就是——荷花 。 在古代 , 莲、 藕花 、
荷都可以指荷花 , 为了词 中的用调 , 所 以这里用藕花 。
可见 , 古 人 在写 词 的时候 , 对 用字 是非 常讲 究 的 。
了。 我们 一起来读 一读 , 感 受词的韵律 、 节奏。 ( 齐读) 师: 通 过读 , 你 仿 佛看 到 了 哪些 画面 ? 同桌 之 间说
一
生: 我闻 到了 阵阵清香 。
师: 你 的 画面美极 了。
师: 词 人不 小 心进入 这 藕 花深 处 , 除 了 喝酒 , 还 有
其 他 原因吗?
生: 因为 天 晚了 , 词 人看不 清 , “ 兴尽 晚 回舟 ” 。
说。 ( 生 交流) 我们 按顺序 来说 一说 。
师: 真好 ! 你会抓住句子中的字词去读 , 能品味诗词 。 师: 李 清 照 喝 了酒 , 天 色 又 晚 了。 她玩得尽兴 , 却 又不 得 不 归 。 朦 胧 间误 人 了 一 片 藕花 , 被这 藕 花深 深 吸引 。 你能读 好 吗? ( 生 朗读) [ 点评] 读得真 好 , 我们都被 你 吸引住 了。 我们 也仿 佛 来到 了藕花 深处 。 师: 李清 照 是兴 尽 而 回 , 你 怎样 读 出她 的 “ 兴尽” ? ( 生再 读) 让我 们一起 来读— — 师: 词人 沉 醉 其 中 , 却又 不 得 不 回 , 于是 , 你 又 看
《如梦令》课堂教学实录
一
滩鸥鹭 。 师: 还 有补 充吗 ?
生: 沉 醉不 知归 路 。 师: 这 件事 发生 的时 间和地 点是? 生: 溪 亭 日暮 。 师: 所 以, 这 些语 句 具 体 记 录 了这 件 事 。 ( 课件 将
“ 常记” 二字 隐去) 我们 一起 再 来读 读词 中记 录 这 件事
剖 T ( ] N G K E Y I G O u I 9 — 0 ' ● ■ 一 } I
Ⅱ 梦令》 课堂教学实录
◎江 苏 省无锡 市 东林 小学 陈 淼
一
、
对诗导入 , 揭示课题 , 了解小令 的特点
生: 都是和夏天有 关的。
师: 是 的, 这些诗都和夏天有关 。 今 天这 堂 课 , 我 们 要 来学 习一 首关 于夏 天 郊 游 的词 , 宋 代 女 词人 李清 照写的( 钕 Ⅱ 梦 △) ) 。 ( 老 师板 书课 题) 。 师: 关于 词 , 五 年级 学过 一 首 , 是 什么 ? 生齐 答 : 艚 平 乐 。 师: 词 有什 么特 点 ? 还记 得 吗? 生1 : 被称 为 长短 句 。 生2 : 词都 有词 牌名 。 生 3 : 词可 以分 成上 阕和下 阕 。
师: 小荷 才露尖尖角 ( 边说边 出示诗句) 。
生: 早有 蜻蜒 立上 头 ( 学生 对 诗 , 老 师 出示 诗句) 。
师: 童孙未解供耕织 ( 边说边出示诗句) 。
生: 也傍 桑 阴学种 瓜 。
师: 如果你 能把语速放慢一 点 , 相信会更有 诗的 感觉 , 我们再来一次 , 好吗? ( 师生对诗) 师: 最后一句 , 一起来 , “ 荷叶罗裙一色裁” 。
( 师生再次对诗, 学生诗句朗诵有进步)
师: 这样 对 诗 的感觉 就 出来 了 , 对 吧?
如梦令教学实录
如梦令教学实录
一、背景介绍
如梦令是一首唐代诗歌,作者是李清照。
这首诗歌具有浓重的意境和情感,可以说是李清照最善于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代表之一。
如梦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篇目,本文将介绍如何教授这首诗歌。
二、教学过程
1. 引入
•点播诗歌朗诵录像或现场朗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介绍唐代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及创作背景。
•分享作者及诗歌背景知识,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 诗歌鉴赏
1)体裁介绍
•讲解如梦令的体裁是五言诗,简单介绍五言诗的历史背景。
2)字词解析
•分析如梦令中涉及的重要词汇,如“钗”、“斜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所描述的情景和意境。
3)章法分析
•分析诗歌的章法,如“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让学生意识到这些章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3. 课堂探讨
1)情感体验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从情感体验方面理解诗歌。
2)情景再现
•让学生演绎诗歌所描绘的情景,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的世界。
3)诗歌合唱
•让全班合唱这首诗歌,加深学生对诗歌的印象。
4. 诗歌创作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感受来创作一首五言诗,让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过程和技巧。
三、教学收获
通过对如梦令的教学,学生不仅从感性和美学方面理解了这首诗歌,而且通过诗歌创作让学生在诗歌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艺情操。
《如梦令》课堂教学实录
《如梦令》课堂教学实录《如梦令》课堂教学实录一、揭题导入师:板书:《如梦令》。
(字写得漂亮吗?)一起把题目读一下。
(板书:宋、李清照)这首词是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写的,中间用一点隔开,板书要考虑整体布局。
李清照童年生活在趵突泉边,大明湖畔,官宦之家,一生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
那是她人生红最美好的时光。
人到中年,宋朝与金兵作战,节节败退,于是李清照搬到江南,丈夫后来也去世了。
晚年非常孤独寂寞。
今天学的这首词是她年轻时写的。
师:这首词的题目是?生:如梦令。
师:你们上当了!“如梦令”是词牌名。
他有题目吗?生:是“常记溪亭日暮。
”师:有的人为了把这首《如梦令》与其他《如梦令》区别开来,再说这首词是就说“《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但“常记溪亭日暮”并不是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首词的题目。
词的题目要能概括词的内容或传神地表达作者的情感,要简洁精炼。
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二、初读感知师:请同学先自己读读这首词。
生:入情入境地认真自读。
师:我们班同学自读时很有词的节奏感。
谁来读读?生1读。
(很好,读得准、读得通顺,有节奏感。
把词牌名放在前面读。
)生2再读。
(非常棒,他看着我,仿佛我的脸上有词,善观察。
)生3读。
(很有词的韵味,节奏感很好,读得准,读的通。
读出了节奏。
)师:再听听别人是怎么读的。
听课文范读录音。
谁再来读读?生4读。
(唔,你心里、眼里仿佛浮现出一幅幅画面,用力的想,让我们把画面看清楚。
)谁再读?让我们看清画面。
生5读。
(很有词的感觉,让我们仿佛进入了词的.情境。
)师:读词时要能把词读到脸上,读出动作。
范读生自练。
师:老师读词,大家一起站起来边读边做动作,老师要看大家表情,读的时候要仿佛看到词描绘的情景。
生6读。
(师:读时带动作,让大家看到当时的场景。
)师:你读时,可以用一个词形容:惟妙惟肖。
仿佛你的严重、脑海中浮现出一幕幕生动的画面。
三、精读想象师:指读1、2行,你看到了什么场景?生1读。
师:你“醉”得不够。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如梦令_苏教版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如梦令_苏教版如梦令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你都了解哪些著名的诗人或词人吗?生1:李白生2:苏轼生3:白居易师: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刚才你们说的都是男性诗人或此人,有没有女性的诗人或词人?生1:李清照生2:蔡文姬师:中国女性作家确实寥寥可数。
同学们比较了解的,有汉朝的蔡文姬,唐朝的……这么多的女词人当中首推李清照,了解李清照吗?生: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
师:就请你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吧!生:(读屏幕的资料)师:这里有个词,“独树一帜”,知道什么意思吗?师:就是说李清照的词,她的地位很高,一枝独秀。
李清照就是以一个女性的独特创作,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今天,我们就走进宋词的婉约画中,学习她的代表作《如师:再请一位同学读生:读师:声音很响亮,同学们,词都是有节奏的,稍微注意一下节奏和停顿,那么读得更有味道。
师范读自己试试看生:自读师:你来试试生:生读师:读得时候语速再慢一点,气息再连贯一点,就更好了生:生读师:真有感觉,我们一起学着她的样子,一起读生:生齐读师:六(2)的同学真聪明,老师一提就把节奏读准了。
这首词到底说的是什么呢?同座一起交流说一说生:同座交流师:谁来说一说这首词说的是什么呢?生:在日暮的时候,词人划着小舟在湖里面喝酒,(生笑)师:在湖里喝酒?生:在湖上喝酒。
到了傍晚的时候,她醉了,就误入了藕花丛中。
因为她很像回家,所以划桨划得比较快,然后把岸边鸥鹭也给惊起了。
师:鸥鹭仅仅会在岸边吗?还会栖息在哪里?藕花丛中。
师:不错,说的很流利。
还有谁来说一说?你来。
生:这首词讲了一个词人在一个小溪上游玩,夕阳西下了,她坐着小舟回家,喝着酒醉了,不小心划到了藕花丛中,就想快点回家,划船就划得很快,把藕花丛中和岸边鸥鹭惊起来了。
师:同学们真厉害呀,自己读着读着就读懂了。
刚才我们说了这么多话,李清照只用33个字,就把她郊游的经历写清楚了,告诉我们她这次郊洲的时间是——日暮;地点——溪亭。
《如梦令》老师教学实录整理
《如梦令》老师教学实录整理《如梦令》老师教学实录《如梦令》是一首词,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应当怎么样开展这节课的教学呢?以下是我细心预备的《如梦令》老师教学实录,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一、对联引入师:今日我们要学习《如梦令》。
上课之前,有的同学光顾和老师谈天了,有没有留意到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两副对联,请同学读一读。
一生读: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很多同学举手想读)师:先不念了,谁能猜着,老师为什么要写这副对联?生:由于这副对联是李清照写的,而今日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李清照的词。
师:错,不是李清照写的,再猜。
生:右边描写的是李清照去玩儿的地方的情景,左边是描写李清照的才华的。
师:是李清照的文采,猜的八九不离十了,不是李清照写的,但是和李清照有关系。
昨天我请同学们查资料,看来同学们都没有查着类似的资料。
大明湖、趵突泉是两处名胜,在山东省的济南市。
大明湖旁、趵突泉边有李清照的故居,她的故居在垂柳深处。
李清照一生写了很多词,后人就将她的词编撰在一部书里,这部书就叫《漱玉词》。
《漱玉词》是李清照的集子,大家都学过《西江月》,辛弃疾的集子叫《稼轩长短句》。
《金石录》也是一本书,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写的一本书,它是讨论金石的一位专家学者,什么是金石呢?大家猜一猜。
生:奇形怪状的石头。
生:还有金子。
师:金,不是指金子,是金属类的一些东西,如铜质的一些东西。
比如说鼎,鼎上或石碑上刻有文字,有些人特地讨论这些文字,这些人就叫金石学家,是特别有学问的人。
李清照的文采有唐李后主的遗风,后主是谁?有句词叫“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就是李后主的一句词。
二、检查预习结果1、初步了解师:下面,我来检查预习结果。
预习的程度:会读是一种,会背是一种,读懂了又是一种,你们觉得你们属于哪一种?生:会背。
2、请三生板演师:好。
请三个同学到黑板上默写。
我听说有一个叫高士奇的同学写字特殊好,请你来写前两句;另一个女孩写三、四句,最终两句由那个男孩来写。
《如梦令》两首教学实录
《如梦令》两首教学实录教学过程:师:如果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词“才女”,你会发现有613万条记录;如果在后面加上“宋词”,你会发现有8700条记录;如果此时你再输入“婉约派”,你会发现只有一个人的名字,它是“李清照”。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走近这位作品不是很多,却成就极高的女词人!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们得出有关李清照的关键词有哪些?生:宋词、才女、婉约派。
师:我们今天学的是他的两首《如梦令》。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但是读书也是一个各自领悟诗歌情感的过程,所以下面请大家用自己的节奏来朗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学生按自己的节奏各自朗读,但不久就变成了齐读。
)师:发现大家一读就把节奏读到一起了,看来是情感产生了共鸣呢。
那么我们就来一起来齐读吧。
朗读之前想问大家,朗读的第一要素是?生:字音。
师:对。
最基本的呢,就是读准字音。
这首词的字音有问题吗?生:没问题。
师:那我们开始朗读吧。
(学生声音洪亮,步调统一地朗读。
)师:朗读完了之后,自我感觉哪些方面读得好?生:情感读得好,觉得有点醉意,很满足。
师:不错,还没深入探究词义就已经读出情感。
但是有两个词的意思需要我们确定一下。
“常记”“争渡”。
生:常记是经常记起、回忆的意思。
争渡是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的意思。
师:这里连用2个争渡说明什么?生:急切地想要把船划出去的情感。
配乐,齐读。
师范读。
师:这首诗讲了那几件事情呢?生:时常回忆,经常沉醉忘记回家的路;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惊起鸥鹭;师:读懂词的内容,更有利于我们了解词中所蕴含的情感。
我们不妨围绕本词所写之事提出自己的疑问。
老师示范一个,针对她时常回忆就是,我提出疑问她为什么要时常回忆?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为什么要晚回舟?为什么误入?为什么那么着急?为什么会惊起鸥鹭?为什么要沉醉?师:提出问题很不错,那我们就自己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为何沉醉?生:她在傍晚西边的亭子里玩的开心。
生:因为她看到溪亭如此美丽的景色,不小心喝多了点酒,于是便沉醉了。
《如梦令》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2篇)
《如梦令》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2篇)《如梦令》课堂篇1一、声情诵读,导入新课。
(录音机播放古筝曲)教师声情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同学们伴着这悠悠的古筝乐曲,让我们一起走进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
(板书:如梦令)(多媒体屏幕出示李清照全词)二、初读全词,通读全词。
师:《如梦令》是一首词,词有词牌名,每一个词牌名的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式和韵律,《如梦令》这种词牌名的词就是这样的,同学们有兴趣来读读这首词吗?请大家放开声音来读读这首词。
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这个要求不高吧,那你就放开声音自己读吧!(学生放开声音自由读。
)师:声音停下来了,谁能一个人,放开声音读读这首词?谁第一个把手举起来我就叫谁。
就请你吧,勇敢的女孩子。
生:(读词)师:谢谢你,你是第一个勇敢地站起来读书的孩子。
刚才她在读的过程当中基本上是通顺的,流利的是不是?你们有意见吗?没有意见,我有意见,这里面有一个字是个多音字,“兴尽”,这个字又读xìng又读xīng,什么时候读xìng,什么时候读xīng你们知道吗?什么时候读xīng?生:兴奋。
师:还有“大兴安岭”。
但是这个“兴”“高兴”、“兴致”的“兴”却读第四声,所以在这个地方你说应该读第一声还是第四声?第四声,咱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齐读这一句)师:不错,咱们再读读这首词,这回第一个举手的是谁?是一个勇敢的男孩子,就请你读读吧!生:(读词)师:你的声音清脆响亮,口齿清晰。
不仅读得正确流利,也注意了一定的节奏,读出词味道来了,你真棒!师:让我们把握好节奏感一起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那么你们能简单概括一下这首词写了一件什么事吗?谁来说一说?生:这首词主要写了李清照和朋友们去郊游的事。
生:这首词主要写了李清照和朋友去游山玩水的事。
生:这首词主要写的是李清照难忘的一次郊游。
《如梦令》教学实录和教案设计参考
《如梦令》教学实录和教案设计参考《如梦令》教学实录和教案设计参考一、导入。
今天我们开始学词。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
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
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例如这首词的词牌就叫“如梦令”;有时作者也根据内容另给一个题目,叫“词题”,例如下一首《西江月》,本来就有一个词题,叫《夜行黄沙道中》,选人课本时未被采用。
说到词,一般只提词牌,这是一千多年来的习惯。
这首词的作者是鼎鼎大名的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她擅长于白描,语言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
这首《如梦令》是她的早期作品。
二、读读讲讲问问。
教师领读一遍后,问:这首词所叙述的事发生在哪一个季节?(从“藕花深处”可以判定是春末夏初)它是词人当天写的吗?(从“常记”一语可以看出已经隔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为什么词人经常想到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教师:这首词全是用口语写的,很好懂,除了第三句,句句押韵,第五句连用两个“争渡”,叫叠句,我们平时唱歌也往往会遇到的。
全词只有33个字,用1分钟就可以背下来。
现在先练习背诵,要慢慢地读。
学生试背后,教师略说读的节奏,再领读一次,务求节奏鲜明。
问:这首词记的是女词人的.一次郊游,是她独自去的吗?(从“争渡”一语可以看出,还有她的许多同伴。
)为什么要争渡?(“误入藕花深处”)为什么会“误入”呢?(因为“沉醉”)还有别的原因没有?(这是一次泛舟出游,目的地是溪边的亭子,可见周围是水乡,水路纵横。
)什么时候发现“误入”的?(沉醉中发现周围净是藕花想到来时没有经过这个地方,这才大叫起来:错了!错了!)既误人,慢慢划出去,不也行吗?(不行,已是“日暮”时分。
)你能想象出“争渡”的情景吗(从“惊起一滩欧鹭”可以想见浆声、水声和少女们的笑语喧哗声一时并作,酒意也消失了。
)好,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完整地叙述这件事的经过。
《如梦令》名师教学实录教学设计薛法根教学实录
《如梦令》名师教学实录教学设计薛法根教学实录教学内容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词牌名1.如梦师:为什么不叫如花令?如歌令?有些词牌名有故事,这个如梦令就有故事。
最早用这个词牌名来写词的是一个皇帝,他是谁呢?生:李存勖师:他是五代后唐的皇帝,上马能打仗,下马能作词,非常了不起。
他曾今写过一首词,叫忆仙姿。
度一丢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凤。
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生读师:我不解读,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梦?生:美梦,就像有仙女在梦中一样。
师:对,这是美梦,最后这个梦怎样了?生:女子离去了最后就破没了,是有的悲伤的。
师:是不是有点悲伤?生:是生:我觉得这是一个凄美的梦,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
前面相聚就很快乐,后来送别就感觉很凄美师:一开始是欢宴,接下来是别离,是伤感的,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男同学生:我觉得这个结局有两种,一是散会的凄凉和聚会的热闹。
两者在进行对比。
师:他用对比这个词真好。
你们都有这种凄凉的感觉是吗?这种具体的感觉体现在三种事物上。
一是生:残月师:如果是圆满的生:满月生:圆月师:或者生沉默师:明月师:第二个是生:落花师:如果是圆满的生:百花齐放生:姹紫嫣红师:还有什么?生沉默师:我们古诗词中有,繁华。
这里是生:落花师:第三个是生:烟师:烟是重的。
平时是青烟。
我们发现词人和诗人是会把意思放在字词中的。
读诗读词都要这样去体会。
最后两句一起读生读师:因为最后出现了如梦这样的词,苏东坡说,用如梦更能表现词的意境和情感。
所以他把词改成了如梦。
如果有人问,这个为什么叫如梦?你告诉他生读: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2.令师:对,是有来历的。
还有一个字,令。
为什么叫令?生:诗词大会的时候,经常会有飞花令,我觉得是诗歌的一种形式。
生:红楼梦中有小令,也是一种诗词的方式师:宋词中,篇幅比较短小的叫小令。
要唱很长时间的叫什么?生沉默师:叫长调板书:小令长调(慢词)师:宋词当中两种形式特别有名,一种叫小令,一种叫慢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六年级语文:《如梦令》课堂教学实录(参考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六年级语文:《如梦令》课堂教学实录(参
考文本)
一、声情诵读,导入新课。
(录音机播放古筝曲)教师声情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师:同学们伴着这悠悠的古筝乐曲,让我们一起走进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
(板书:如梦令)
(多媒体屏幕出示李清照全词)
二、初读全词,通读全词。
师:《如梦令》是一首词,词有词牌名,每一个词牌名的词都
有固定的字数、句式和韵律,《如梦令》这种词牌名的词就是这样的,同学们有兴趣来读读这首词吗?请大家放开声音来读读这首词。
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这个要求不高吧,那你就放开声音自己读吧!
(学生放开声音自由读。
)
师:声音停下来了,谁能一个人,放开声音读读这首词?谁第一个把手举起来我就叫谁。
就请你吧,勇敢的女孩子。
生:(读词)
师:谢谢你,你是第一个勇敢地站起来读书的孩子。
刚才她在读的过程当中基本上是通顺的,流利的是不是?你们有意见吗?没有意见,我有意见,这里面有一个字是个多音字,“兴尽”,这个字又读xìng又读xīng,什么时候读xìng,什么时候读xīng你们知道吗?什么时候读xīng?
生:兴奋。
师:还有“大兴安岭”。
但是这个“兴”“高兴”、“兴致”的“兴”却读第四声,所以在这个地方你说应该读第一声还是第四
声?第四声,咱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齐读这一句)
师:不错,咱们再读读这首词,这回第一个举手的是谁?是一个勇敢的男孩子,就请你读读吧!
生:(读词)
师:你的声音清脆响亮,口齿清晰。
不仅读得正确流利,也注意了一定的节奏,读出词味道来了,你真棒!
师:让我们把握好节奏感一起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那么你们能简单概括一下这首词写了一件什么事吗?谁来说一说?
生:这首词主要写了李清照和朋友们去郊游的事。
生:这首词主要写了李清照和朋友去游山玩水的事。
生:这首词主要写的是李清照难忘的一次郊游。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师:这是一首非常美的词,需要我们好好的品味。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全词,看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
生:(小声读词)
师:你从中读出了哪些美丽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溪亭日暮的美景。
生:我感受到了藕花深处的幽静与甜美。
生:我看到一滩鸥鹭齐飞的壮观景象!
(教师板书: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
(一)画面1:“溪亭日暮”
师:看到“溪亭日暮”,你脑海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小溪边有座亭子,那位词人就站在亭子里面看日落。
生:也就是词人正在看黄昏时的景色。
师:对,什么景色?
生:美丽的景色。
师:太阳落下来的景色,日落美景。
画面当中有人、有亭子,那个亭子是几个角的?噢,是个六角亭,肯定是小巧别致的。
你想得这么美,肯定能读好它。
你来读一读。
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师:你脑海中的画面当中还有什么?
生:我看到一个亭子,然后李清照把手放在背后,仰望着天,天空披上了一层红红的晚霞,一条小径通向远方。
师:哦,你还看到了一条小径。
落日余辉,晚霞笼罩天空的情景,你们看到过吗?怎么美?谁来描绘给大伙听听啊。
生:天边都是红颜色的,一轮火红火红的太阳挂在天上……(学生觉得词穷。
)
师:这个时候才感觉到语言的苍白,是不是?来,你就读一读吧!
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媒体播放黄昏情景,配乐)
师:你们看啊,黄昏时分,太阳慢慢地从山的后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
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还有小亭子,都笼罩在晚霞的余辉当中。
水面上波光粼粼,人啊让李清照情不自禁地吟诵出这样的诗句“常记溪亭日暮”。
这样的情景,多么富有诗情画
意呀!难怪诗人此时已经——(生读)“沉醉不知归路”,你怎样理解这句词?
生:我觉得词人看到这美丽的溪亭日暮美景,陶醉其中,不想回家了。
师:有道理,你能带着那份沉醉来读一读这两句词吗?
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生:我觉得词人不仅欣赏着美景,还与朋友开怀畅饮,喝酒喝多了而忘记了回家的路。
师:你说的也很有道理,能读出这份酒醉吗?
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师:这里的“沉醉”之“醉”,既是陶醉又是酒醉。
陶醉也好酒醉也好,反正李清照是醉了,让我们带着这份醉意来读这两句,一定更有味道。
指名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师:这是多么令人心醉的画面啊!让我们一起读出那浓浓的醉意吧!
生:(齐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二)画面2:藕花深处
师:在那样美丽的地方,词人和她的朋友们除了喝酒,还会做些什么呢?
生:一边喝酒一边作诗。
生:一边吃菜一边赏景。
师:哦,是在郊宴。
生:他们可能会下下棋。
师:对,词人就是有这样的雅趣。
你想她还会做什么?
生:我想他们还会弹弹琴,或是对对子。
生:他们还可能会高谈阔论。
师:是啊!怪不得词人是——(生读)“兴尽晚回舟”。
师:此刻词人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他的心情是高兴、愉快的!
师:就请你读出那份高兴、愉快吧!
生:兴尽晚回舟。
师:你怎样理解“兴尽”?
生:我觉得词人与朋友玩得太开心了,玩得很晚才回家!
师:请你带着那份高兴读一读这句,相信你会读得很好!
生:我觉得词人与朋友玩得很尽兴,很过瘾,天黑了就回家了!
师:请你也读出你理解的感情!
生:我觉得词人玩的还没尽兴呢,但是天色已晚,不得不划着小船回家!
师:那此刻词人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生:他会感觉很留恋,舍不得离开这里!
师:那就读出那份留恋与不舍吧!
生:兴尽晚回舟。
师:就在词人回舟时,又有美景吸引了她,那就是——(生读)“藕花深处”。
“藕花深处”指哪里?
生:就是满眼都是荷花的地方!
生:就是荷花池里!
生:我的理解是有好多好多的荷花,一大片,一大片的。
师:满池都是。
怎么美,你能说得美一点吗?
生:下面是绿绿的荷叶,上面一朵朵荷花含苞待放,美丽极了。
师:你想起怎样的句子来了?咱们学过《荷花》一课吧,把优美的句子吟诵一句到两句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这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全部展开了。
有的在微风中轻轻舞动着。
生:荷花的颜色真是五彩斑斓啊!有白色的,有深红的,有浅红的,有淡黄的,有粉红的,美丽极了!
生:碧绿的荷叶像翡翠做成的大盘子,荷花像是婀娜多姿的仙女,让人目不暇接啊!
师:你们仿佛看到了那满池荷花的美景了,是吧!你能用优美的诗句来形容你眼中的荷花景象吗?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生: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师:这就是写黄昏时候荷花的情景的。
这个时候啊,已经是黄昏了,一切都变得朦朦胧胧,“藕花深处”,那是一个清香四溢、色彩缤纷、幽静而神秘的世界。
我想这个时候他们肯定是更加陶醉了。
来,让我们再次读出那份沉醉!
生: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师:在这两句中,你觉得哪一个字最能说明诗人又一次醉了?
生:我觉得是“误”字!
师:能用一个词来代替这个“误”字吗?
生:不知不觉
生:情不自禁
师:是啊!词人看荷花看的有滋有味,如痴如醉,连小船划入藕花深处都没有察觉,这是怎样的一种醉呀!让我们再来读这两句,一定会读得更好!
生:(齐读)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