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现状综述
地质灾害防治的现状与前景
地质灾害防治的现状与前景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和表层的地质原因导致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多种形式。
地质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地质灾害防治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现状与前景进行探讨。
一、地质灾害防治的现状地质灾害防治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现有的地质灾害预警技术还不够完善。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准确的预警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但目前的预警技术在准确性和及时性上还有待提高。
其次,地质灾害监测体系还不够健全。
地质灾害的监测是预防和防治工作的基础,但目前的监测体系存在监测手段单一、监测网格不密集等问题,不能满足全面监测的需求。
再次,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有待完善。
灾害发生后的救援工作对于减轻损失和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但目前的应急救援体系存在应对能力不足、救援协调困难等问题。
总的来说,地质灾害防治的现状虽有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着不少挑战和问题。
二、地质灾害防治的前景在当前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下,地质灾害防治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首先,地质灾害预警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随着传感器技术、遥感技术等的不断发展,地质灾害的预警技术将更加准确和及时,有望提前预警并防止灾害的发生。
其次,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将逐步完善。
利用无人机、卫星等高新技术,可以实现大范围、全天候的地质灾害监测,为灾害防控提供更精确的数据支持,有助于及早发现和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再次,地质灾害防治的策略将更加科学和综合。
随着各领域专家的不断研究和经验积累,将形成更为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策略,通过综合应用工程措施、规划引导、科学管理等手段,实现地质灾害的有效控制和减灾工作的提升。
总的来说,地质灾害防治的前景是光明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地质灾害的防治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地质灾害,犹如自然界中隐藏的猛兽,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的发生,往往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了提前预警、减少损失,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
一、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一)传统监测技术传统的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主要包括人工巡查和简易监测。
人工巡查是通过专业人员定期对可能发生灾害的区域进行实地查看,凭借经验和观察来判断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
这种方法虽然直观,但效率低下,而且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简易监测则是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如裂缝计、雨量计等,对灾害体的变形和降雨量等参数进行监测。
这些简易设备成本较低,但监测精度和实时性相对较差。
(二)专业监测技术1、大地测量技术大地测量技术是通过测量地面点的位置和变形来监测地质灾害。
其中,水准测量和全站仪测量是常用的方法。
水准测量可以精确测量地面点的高程变化,而全站仪则能够同时测量角度和距离,从而获取更全面的点位信息。
然而,这些方法需要在监测区域建立大量的测量点,观测工作较为繁琐,而且难以实现实时监测。
2、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GNSS 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实现高精度的三维定位,实时获取监测点的位移信息。
通过对监测点位移数据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判断灾害体的变形趋势。
但 GNSS 信号容易受到地形、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在一些复杂环境下可能会出现信号丢失的情况。
3、遥感技术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或飞机获取大范围的地表影像,能够快速发现大面积的地质灾害隐患。
例如,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可以监测地表的微小变形,为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但遥感技术的分辨率有限,对于一些小规模的灾害体可能难以准确监测。
4、物探技术电法、磁法、地震法等物探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也有应用。
它们可以探测地下地质结构和岩土体的物理性质,为分析灾害的形成机制提供依据。
然而,物探技术的解释具有一定的多解性,需要结合其他监测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滑坡国内外研究概况的综述
滑坡国内外研究概况的综述滑坡国内外研究概况的综述1 滑坡研究的发展阶段从滑坡研究的历史来看,人们对滑坡的科学描述是同地质学、工程学、自然地理学的成长分不开的。
大概到了16世纪,人们才把滑坡作为一个单独的科学研究客体来描述。
1512年,瑞士阿尔卑斯山区毕雅斯库镇附近的布伦若(Breemo)河谷发生大滑坡的灾害记载是滑坡研究历史上发现较早的一篇专门性的文献资料。
至今,被科学界公认的滑坡研究最早的经典著作,是A.Heim于1882年发表的一篇关于阿尔卑斯山区的埃尔姆(Elm)附近的滑坡的文章。
人类对滑坡的系统研究源于瑞典。
在1928~1945年间,世界各国对滑坡的研究是片段和零星的,且研究工作大多由单独科研人员小规模的进行,只有瑞典、前苏联、挪威国立土工研究所进行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论与著文。
二战以后,对滑坡的研究工作逐渐系统而深入。
我们国家对滑坡的系统研究是建国以后才开始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在建设中盲目挖方造成滑坡事故屡屡发生,由于对滑坡产生的作用因素、条件、运动的机理和发生以及滑坡的危害性缺乏认识,被迫对已发生的滑坡进行研究和治理,既增加了投资,又延误了工期。
20世纪60年代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在建设中为了减少了滑坡危害,避开了不少大的滑坡和滑坡集中分布地段,但对滑坡运动机理和发生原因的认识尚不深入。
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中期为被动治理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人们从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要有效地治理和预防减轻滑坡灾害,必须深入系统地研究各类滑坡的分布产生的条件、类型、作用因素,以及其运动和发生的机理。
各部门都列出若干个专题进行研究,提出了滑坡的分布规律、分类和形成滑坡的地质条件、地形和主要作用因素下,滑带土的抗剪强度随着滑坡过程的滑坡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判断方法,防治滑坡的有效工程措施和原则等,特别是抗滑桩的应用使大中型滑坡也能治理。
滑坡灾害治理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变被动治理为治理和主动预防。
试论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
试论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摘要:近年来,全球环境日益恶化,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人类也充分认识到所有的环境问题都和地质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目前,在我国的环境地质问题中受地质灾害影响而产生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这样不仅会严重影响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安全,更为重要的是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因此,我们应该对地质灾害问题加以高度重视,并逐步提升对地质灾害的防治能力。
我们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获得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关键词:环境地质灾害;现状;防治措施1环境地质灾害现状1.1崩塌、滑坡、泥石流我国是世界上山地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山地地质灾害也是我国分布最广、灾害程度最严重的类型之一。
山地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南和西北的高山深谷地区,灾害较为严重,平原地区及沿海地区偶尔也会发生,灾害程度较小。
1.2地震我国是世界上大陆地区地震强度最强、最密集、空间上分布最连续的国家,是世界上地震灾害程度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地处欧亚板块东南部,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邻,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作用较为强烈。
迄今为止,我国的青藏高原和台湾地区海拔仍在上升,为地震创造了基本的成因环境。
地震地质灾害类别主要分地表破裂、斜坡地震失稳和基础失效三种,将我国大陆地区的地震分成华北地震区、青藏高原地震区、新疆地震区和台湾地震区四个震区。
1.3地面沉降、塌陷近年来,我国的地面沉降及塌陷地质灾害数量逐年递增,几乎遍及全国,灾害程度和范围也在逐年上涨,已严重威胁到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地下空间大规模的采空后,地面沉降区域开始从沿海区域向内陆发展。
地面沉降经常会造成地面建筑物承重构件损毁失效、地下深井井管倾斜、国家测量标志点失效、洪峰警戒水位线失效、地下水原生环境破坏等地质灾害,阻碍城市建设和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2针对环境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2.1加强对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政府对于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将直接对这一工作的开展成效产生影响,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能在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发挥自身职能,切实的将这一工作重视起来。
2024年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总结报告
2024年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总结报告一、引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引发了各种自然灾害,其中地质灾害的频发程度较高。
为了有效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害,我组织了2024年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并对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本报告旨在汇报2024年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的情况,为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二、总体情况在2024年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中,我们组织了专业人员对全市进行了细致的勘查和评估,重点关注了山体滑坡、地面塌陷和地震等地质灾害隐患。
通过采用遥感技术、地质地球物理勘测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得出了以下总体情况:1. 山体滑坡:共发现潜在滑坡危险点100处,其中已存在的滑坡隐患点60处,新发现的滑坡隐患点40处,地质环境复杂、坡度大的地区滑坡风险相对高。
2. 地面塌陷:共发现潜在塌陷危险点80处,其中已存在的塌陷隐患点50处,新发现的塌陷隐患点30处,城市周边地区土地沉降和开发建设导致的地面塌陷风险较高。
3. 地震:通过地震站的观测和分析,发现地震活动频繁区域是东南部和南部,震级集中在4-5级,较长时间内未发生较强烈地震。
三、问题与隐患分析在2024年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地质灾害隐患问题:1. 部分地区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忽视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导致灾害风险增加。
2. 部分开发项目没有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隐患问题,在施工后容易引起滑坡、塌陷等灾害。
3. 部分农村地区缺乏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技术支持,防灾减灾能力相对较弱。
四、防灾减灾措施建议针对以上问题和隐患,为了提高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地质灾害风险区,避免在高危险地区建设重要设施。
2. 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的审查和监管,确保项目符合地质灾害防治标准。
3. 加强地质灾害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4. 增加地质灾害监测力度,完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提前采取措施避免灾害损失的扩大。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治理研究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治理研究摘要:在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监测治理必要性进行简单分析后,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遥感监测技术进行简单归纳总结。
最后,结合自我实际工作经验,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策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
关键词:地质灾害监测治理遥感技术我国是一个人口巨多、地大物博的国家,同时也是地质环境较为复杂的地区,尤其以引起地震、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的自然地质因素非常多。
地质灾害存在分布性广、种类多、发生频度高、强度大、破坏性强等特点,已成为我国危害性最大、影响范围较广的自然灾害。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行各业对矿产资源需求总量也在日益增大,华北、华南、西北等多省市已逐步向深部开采阶段发展。
矿区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存在断层、岩脉纵横交错等复杂情况,加之矿山日常生产中的频繁爆破振动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到矿山生产的正常有序进行,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1]。
1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监测治理必要性分析随着人居活动范围和程度的进一步扩大增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呈加剧趋势,直接威胁到区域城镇农村居民的人生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高效稳定发展,急需比例尺更大、精度更高、信息数据资料更全、系统功能更翔实的区域地质资料。
2003年11月国务院通过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并于2004年3月1日起具体施行;2004年4月29日,《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4年至2020年)通过了国土资源部组织的专家评审。
在2011年到2020年期间,我国将开展第三轮全国地质灾害调查,将完成覆盖全国的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并全面掌握我国陆地和近海区域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危害程度;将围绕居民生命、财产、以及生存环境等进行地质灾害资料调查收集工作,重点开展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1∶50000),以期为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相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制度和实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提供重要基础数据信息依据[2]。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现状及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山西科技SHANXI SCIENCE TECHNOLOGY2020年第35卷第2期我国山地丘陵区约占国土面积的65%,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
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08—2018年死亡人数中因自然灾害死亡的占27%。
地质灾害发育的特点是点多、面广、分散,具有突发性、隐蔽性和动态性。
加快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设备研发与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和水平,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现状现状条件下,由于山地人居环境复杂,地质灾害风险背景差,地质灾害隐患变数多,农村防灾减灾基础薄弱等,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崩塌、滑坡、泥石流一旦发生,状态急剧变化,留给监测—研判—预警—避险的时间不多。
在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原则下,“全力防”是核心需求。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有搬迁避让、工程治理和监测预警,其中监测预警仍然是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群测群防与专业监测是监测预警的主线,监测预警的核心需求是趋势监测和失稳预警。
2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面临的问题2.1群测群防缺乏科技支撑实践证明,群测群防是现阶段最有效的防灾手段之一。
群测群防员监测以宏观肉眼为主,简易方法有皮尺丈量、埋桩法、埋钉法、上漆法、贴片法等。
简易仪器主要有裂缝报警器、滑坡预警伸缩仪等。
预警依靠铜锣、口哨、喇叭等,隐患巡查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预警传递缺乏有效手段。
2.2专业监测预警面临着诸多短板对稳定性差或不稳定的滑坡、崩塌与泥石流开展的专业监测,主要设备有自动雨量监测仪、地表裂缝位移监测仪、土壤含水量监测仪、孔隙水压力监测仪、泥石流次声监测系统、泥石流地声监测系统、泥石流泥水位监测仪及监测预警平台等。
受山地环境影响,设备安装在野外,易发生断电断网情况,设备状态不能长期在线,无法保障灾害体全过程监测。
山高路远、点多面广造成维护困难。
地质灾害文献综述
地质灾害文献综述一、引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
汶川大地震不仅震级高、释放能量大、破坏力强、波及面广,而且由于强震发生在四川盆地西部地质环境原本就比较脆弱的中、高山地区,因而触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类型之复杂、破坏之巨大,举世罕见。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自然灾害总损失的20%以上,直接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制约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976 年,前国际工程地质协会主席Arnould 教授在发表的题为“地质灾害—保险和立法及技术对策”一文中提出了“地质灾害(geological hazard)”一词,他把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震灾害看成是一种地质灾害。
1987 年12 月11日第42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169 号决议把20 世纪的最后十年确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IDNDR)行动计划之后,地质灾害一词频繁出现于专业文献及新闻媒体。
地质灾害一词共有三种表达方式:geological disaster,geological hazard,geo-hazard。
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一种,地质灾害是指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地质事件,上世纪中叶以来,我国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的数量、发生频率以及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等都呈明显上升趋势。
二、国外地质灾害研究概况20世纪60年代以前,地质灾害研究方法及理论不很成熟,地质灾害工作主要局限于灾害形成机理、分布规律及趋势预测研究,重点调查分析灾害的形成与活动过程,具有浓厚的工程地质色彩。
基本以地质灾害调查及风险评价居多,重点通过地质历史背景,地质灾害详细情况分析研究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形成机理;由地质灾害历史及地质灾害遗迹恢复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演化规律及其影像范围。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与挑战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与挑战地质灾害,如同自然界中隐藏的猛兽,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一旦发生,往往带来巨大的破坏。
为了提前预警、降低损失,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应运而生,并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当前,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首先,遥感技术成为了重要的手段之一。
通过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能够对大范围的地质区域进行宏观监测。
它可以获取地表的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信息,从而帮助我们发现潜在的不稳定区域。
比如,利用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可以清晰地看到山体的变形和裂缝。
其次,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在监测点安装 GPS 接收器,能够精确地测量出监测点的位移变化。
哪怕是微小的位移,也能被及时捕捉到。
这种高精度的测量,为评估地质体的稳定性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另外,地质雷达技术也是常用的监测方法之一。
它向地下发射电磁波,根据反射回来的信号来判断地下的地质结构和异常情况。
对于地下空洞、滑坡体的厚度等,都能进行有效的探测。
在传感器技术方面,各种类型的传感器被广泛应用。
例如,位移传感器、倾斜传感器、应力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地质体的物理参数变化,将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进行分析。
然而,尽管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仍然是一个重要问题。
虽然现有的监测技术能够提供大量的数据,但在一些复杂的地质环境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比如,在多雨、多雾的地区,遥感图像的清晰度可能会降低;在强电磁干扰的环境中,传感器的数据传输可能会出现误差。
监测设备的安装和维护也存在困难。
许多地质灾害发生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给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而且,监测设备长期暴露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容易受到损坏,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换,这不仅增加了成本,也影响了监测的连续性。
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有待提高。
浅议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பைடு நூலகம்
葛 纤应变分析等技术相继不同程度的应用于地质 频度不 同。
庆 灾害的调查与监测中。而光纤应变分析技术之
生
监测参 数与监测 部位 : 践证 明 , 方面 , 同的监 测参数 实 一 不
地表位移 、 深部位移 、 应力 、 地下水 动态 、 地声等 ) 在不同类型 的 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反射技术( O D 应用于地 ( B T R) 另一方面 , 同一灾害体 质灾害监测 , 处于 刚刚起步 阶段 。B T R是 目 OD 灾 害体 监测中具有不同程度 的表 现优 势 ; 即存 在反 映 前 国际上近几年 才发展成熟起来的一项尖端技 不同部位 的监测参数随时问变化趋 势特点并不相 同, 又存在仅 反映局部单元 ( 不具有 术, 起初应用于航天领域 , 发达 国家相继应用于 灾 害体关键部位特征的监测点 , 甚 特征的监测点 。因此 , 监测参数和 电力 、 通讯 、 工程 等领域 的应变检测和监控。工 明显 的代表性 , 至是孤立 的) 是整个监测设计工作 的基础。 程领域主要 应用 于桥梁 、 大坝 、 隧道等大型基础 监测部位的优化选择 ,
地质灾害评估现状及发展趋势
地质灾害评估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类型多,发生频繁,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在以往的40年中,每年灾害经济损失约占同年国家财政总收入的六分之一。
近年来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每年约1000亿元,其增长速度明显超过全国经济增长,因灾人口伤亡也相当严重。
如1991年江淮特大水灾,1994年全国大范围水、旱灾,1995年江西、湖南、辽宁及吉林的水灾,灾害不但严重影响受灾省区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也影响全国。
因此,减轻自然灾害是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地质灾害调查的重要内容,也是风险管理及减灾管理的基础,它为管理部门制定出相应的减灾对策并为部署实施有效的减灾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通过对比,指出现阶段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不足;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运用危险性评价指标对比法建立了简单有效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有效预防、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对未来工程设施及其运行环境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的一项主动防灾措施。
本文基于近年来在开展此项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并探讨评估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对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整体流程,包括评估依据、技术内容、评审要求及评估工作完成后如何备案等进行了评述,并对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经常遇到的一些具体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质灾害;敏感性指数;风险评价GIS目录前言第一章初步认识地质灾害一地质灾害的定义二常见地质灾害三地质灾害发生前兆第二章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现状一地质灾害研究楷况二灾害评估是灾害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三地质灾害研究理论现状第三章地质灾害评价方法的建立第四章地质灾害评估的内容及主要方法一灾害的风险性评估二灾害的损失评估三灾害的生态环境评估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评述一评估任务二评估对象及灾种三评估的基本要求四评估报告内容要求第六章地质灾害评估方法发展趋势一地理信息系统二、GIS在减灾中的应用三结论前言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作用或影响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损失的地质作用。
崩塌地质灾害的研究与分析综述
崩塌地质灾害的研究与分析综述摘要:危岩体的崩塌伴随着巨石块的跳跃、弹跳现象,携带能量巨大、运动速度快,对运动路径上的阻挡物有强大冲击力,往往造成道路交通不便、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
本文依据文献资料对崩塌地质灾害进行研究,重点对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分布区域、调查与分类方法、预测和治理措施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阐述,并总结崩塌地质灾害研究的局限性,希望对有关部门管理和治理提供帮助。
关键词:崩塌地质灾害发育特征防治预警1引言所谓崩塌,主要指陡峭斜坡岩石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与斜坡脱离,高速度向斜坡底部滚落的现象[1]。
危岩体本质上是指由岩体结构面、临面及地面构成的稳定性较低的结体,是多因子耗散耦合的必然结果[2]。
由于崩塌产生时伴随着巨石块以及携带大量碎石块的移动,其中巨石作为一种大体积、大质量的滚石,其崩塌失稳及高速、高能远程运动往往导致沿途建筑物和交通线路的毁灭性灾难[3],对社会交通、人民财产及生命安全等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危岩稳定性态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及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重视崩塌防治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掌握其分布区域和形成条件,了解灾害形成机理与发育特征,使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对其进行全方面的分析与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2研究现状2.1分布区域崩塌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4]、褶皱和断层构造地带,尤其是褶皱的核部和断层破碎带两侧,岩体破碎,构造活动强烈,若再配以陡峻的地形,则易发危岩[5],如地震频发的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第一、第二级阶梯艰险山区[6],以及坡度在30°<g<70°的边坡[7]和g>50°的黄土地区[8]。
2.2形成条件科学有效的认识到危岩体的形成条件,才能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进行灾害防治。
为此,国内外学者展开大量研究,并得出不同的结论。
陈洪凯、叶四桥[9-11]等人认为,危岩体的发育有其特定的环境条件,只有在水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地质构造与地震、地层与岩性条件等内外因同时具备时,才有危岩发育的可能,并可能激发条件的作用下发生失稳崩落,而带来危害。
滑坡治理及监测综述
滑坡治理及监测方案研究摘要:滑坡作为边坡失稳最为长见的地质灾害,给世界经济建设和人民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
目前过内外地对滑坡的治理及监测工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滑坡的治理,监测方案。
滑坡的治理方法主要有:抗滑桩、清方减重、加载反压和排水工程。
滑坡的监测方案主要有:地表变形监测、深部位移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抗滑桩监测。
关键字:滑坡治理监测1、引言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1]。
从本质上讲,滑坡是土体或岩体在重力势能的作用下遵循由高处向地处运动规律的自然现象,但是,如果滑坡的发生对集体或个人的财产、人身安全构成损失,那么就将这种自然现象称为滑坡灾害[2、3]。
滑坡灾害作为边坡失稳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给世界经济建设和人民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
特别是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开采矿山,修筑道路等一系列的活动的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越来越多的受到滑坡灾害影响着。
据有关资料统计[4-8]:前捷克斯洛伐克有滑坡9164处,占地6万公顷;意大利受滑坡威胁的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瑞士四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山区占70%以上,己调查的体积大于1 km3的特大型滑坡就有几十处;亚美尼亚有各种规模不等的滑坡3500多处。
对滑坡变形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监测,掌握滑坡发展变化的规律,及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一方面可有效地避免由此带来的重大损失,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对滑坡灾害进行预测预防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对治理后滑坡稳定性研究可以评估治理工程的好坏,同时可以确保人民生命的安全。
因而对滑坡的治理和监测既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又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一)滑坡的治理由于滑坡的频发性和极大的危害性,滑坡灾害治理技术的研究一直为世人所关注[9-15]欧美国家自19世纪中期就开始了对滑坡灾害治理的研究,由于早期人们对滑坡的性质和滑坡机理认识的不足,对大、中型滑坡只能做到避让,对于小型滑坡主要采用清方减重、加载反压、抗滑挡墙和排水工程进行治理,其中排水工程尤为重视。
我国滑坡灾害监测预报研究现状
【. 1 重庆 交通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 ;. 2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 )
摘
要: 滑坡是 人类 面临 的主要地 质灾害之 一 , 去 3 过 0多年来 , 滑坡 研究 的特点 已由单个滑坡 的现象描
述、 分类 、 治理发展到已定性 和定量描述为基础 的定量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 研究。对我 国滑坡监测预报研
我们较 清晰 的分析 本领 域 的研究 现状 。
用 无 线 通 信 技 术 可 以 将 观 测 数 据 传 到 数 据 处 理 中
心, 以实 现 远 距 离 监 测 。 目前 GPS定 位 已 在 国 内不 少 滑 坡 灾 害 监 控 中 得 到应 用 并 取 得 一 定 成 果 。 2. 监 测 内容 3 现 代 滑坡 灾 害 监 测 内容不 断扩大 与 完善 , 析 分
深 部位 移监 测能 直接反 映滑 坡体移层 变形特征 和 滑 带 的 位 置 , 滑 坡 监 测 的 必 备 内 容 。 主 要 包 括 是
深 部 裂 缝 、 带 等 点 与 点 之 间 的 绝 对 位 移 量 和 相 对 滑 位移 量 , 括 张开 、 合 、 动 、 升 、 沉等 。 包 闭 错 抬 下 () 下水 压力 和化学 场监 测指标 4地 包括 地下 水水 位 、 隙水 压 、 量 、 温 、 质 、 孔 水 水 水
( 物 异 常 行 为 等 ) 动 。
方 法 不 断 提 高 , 渐 形 成 较 为 完 善 的 监 控 体 系 , 纳 逐 归
起来 大致包 括 以下监 控指 标 。 ( ) 质宏 观形 迹监 测指标 1地 包括 滑坡发 育 过程 中的各 种迹象 , 地裂缝 、 如 房 屋树 木 的倾斜 、 水 动态 等 。 泉 ( ) 面 位 移 监 测 指 标 2地 地 表变形 监测 包括 位移 监测 和倾斜监测 。位移 监 测 又分为 绝对位 移监 测 和相对位 移监测 。绝对位
滑坡文献综述
滑坡治理的工程背景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运动的岩(土)体称为变位体或滑移体,未移动的下伏岩(土)体称为滑床[1]。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
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2008年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地矿部地质灾害勘察规范)。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常常会掩埋村庄、摧毁厂矿、破坏铁路和公路交通、堵塞江河、损坏农田和森林等,从而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经济建设造成严重损失。
滑坡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
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
位于城镇的滑坡常常砸埋房屋,伤亡人畜,毁坏田地,摧毁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并毁坏各种设施,造成停电、停水、停工,有时甚至毁灭整个城镇。
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可摧毁矿山设施,伤亡职工,毁坏厂房,使矿山停工停产,常常造成重大损失。
滑坡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以上的破坏,这便赋予了研究和治理滑坡的意义。
滑坡的研究程度滑坡的组成要素:滑坡体一指滑坡的整个滑动部分,简称滑体;滑坡壁一指滑坡体后缘与不动的山体脱离开后,暴露在外面的形似壁状的分界面;滑动面一指滑坡体沿下伏不动的岩、土体下滑的分界面,简称滑面;滑动带一指平行滑动面受揉皱及剪切的破碎地带,简称滑带;滑坡床一指滑坡体滑动时所依附的下伏不动的岩、土体,简称滑床;滑坡舌一指滑坡前缘形如舌状的凸出部分,简称滑舌;滑坡台阶一指滑坡体滑动时,由于各种岩、土体滑动速度差异,在滑坡体表面形成台阶状的错落台阶;滑坡周界一指滑坡体和周围不动的岩、土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滑坡洼地—指滑动时滑坡体与滑坡壁间拉开,形成的沟槽或中间低四周高的封闭洼地;滑坡鼓丘一指滑坡体前缘因受阻力而隆起的小丘;滑坡裂缝一指滑坡活动时在滑体及其边缘所产生的一系列裂缝。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展望地质灾害,犹如大自然中隐藏的“猛兽”,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往往会带来巨大的破坏。
为了提前预警、减少损失,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应运而生,并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一)传统监测技术1、大地测量法大地测量法是一种较为经典的监测手段,通过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对地质灾害体的位移、沉降等进行定期观测。
这种方法虽然精度较高,但需要人工现场操作,效率较低,且难以实现实时监测。
2、简易监测法简易监测法包括埋桩法、埋钉法、上漆法等。
这些方法简单易行,成本较低,适用于一些规模较小、危害程度相对较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但它们的监测精度有限,只能提供大致的变化趋势。
(二)现代监测技术1、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GNSS 技术具有高精度、全天候、自动化等优点,能够实时获取监测点的三维坐标变化。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准确判断地质灾害体的变形情况。
2、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InSAR 技术利用雷达卫星获取的地表形变信息,具有大范围、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特点。
它可以快速发现大面积的潜在地质灾害区域,为灾害防治提供宏观的依据。
3、地质雷达地质雷达能够探测地质体内部的结构和异常情况,对于了解滑坡体的内部结构、地下水分布等具有重要意义。
4、传感器监测技术包括位移传感器、倾斜传感器、应力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地质灾害体的各种物理参数变化,将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实现远程实时监测。
(三)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随着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监测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
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成为了关键。
目前,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数值模拟、机器学习等。
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统计特征进行分析,如均值、方差、趋势等,来判断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
数值模拟方法则利用有限元、离散元等数值方法,建立地质灾害模型,模拟灾害的发生过程,预测其未来发展。
地质灾害情况通报
地质灾害情况通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根据统计数据和最新地质调研情况,我在此向大家通报我国目前的地质灾害情况。
一、地质灾害概况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发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危害的自然灾害。
我国地质灾害频发,主要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
其中,地震是最为严重和破坏性最大的地质灾害之一,严重威胁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安全。
二、地震灾害情况据最新统计,今年以来,我国共发生了3000余次地震,其中4级以上地震超过100次,给地震灾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最为严重的是xx省A市发生的一次M级地震,该次地震造成了500余人死亡、千余人受伤、数千间房屋倒塌,并且造成了大范围的经济损失。
我国地震灾害形势依然严峻,我们需要更加密切关注地震动态,尽快采取应对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泥石流灾害情况泥石流是由于陡坡山地上的水土松动而形成的高速流动的泥石流体,常常伴随着山体滑坡和山洪暴发。
今年以来,我国多个地区发生了数起严重的泥石流灾害事件,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中,xx省B市发生的泥石流事件最为严重,造成了100人死亡、200人失踪、上千人失去家园。
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完善防灾减灾措施,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四、滑坡和崩塌灾害情况滑坡和崩塌是地质灾害中常见的形式之一,主要由地质构造和地表可供滑动的松散物质引起。
今年以来,我国多个山区和构造复杂地区发生了多起滑坡和崩塌灾害,严重危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xx 省C市,一次大规模的滑坡导致了上百名村民被埋,迫使当地政府采取紧急救援措施。
滑坡和崩塌地质灾害的遏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和预警预测工作,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五、地面塌陷灾害情况地面塌陷是由于地下矿井开采、地下水开采或自然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地表下陷现象。
我国目前有多个地区存在地面塌陷问题,特别是经济发展较为迅猛的城市地区,地面塌陷可能对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国内外滑坡防治与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滑坡防治与研究现状综述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于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威胁。
为了探究滑坡发生的原因和机理,很多国内外学者和科研机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逐渐重视地质灾害研究和防治工作,滑坡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滑坡研究方面,我国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1. 滑坡地质机理研究通过对滑坡形态、地质构造、地质物理特征以及工程构造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学者们深入探究了滑坡发生的内在机理和原因。
例如,岩土力学分析、地质勘察和地形测量等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滑坡地质机理研究中。
同时,大量的实验室模拟和现场观测也能够帮助学者们研究滑坡地质机理,并为滑坡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2. 滑坡预测与防治滑坡预测与防治研究是我国滑坡研究的重要方面,这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及时的预警与应对,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还有助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稳定。
因此,滑坡预测和防治是国家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我国的滑坡预测与防治研究主要从地质勘察、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监测预测、防治技术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尤其是滑坡监测技术已迅速发展。
近几年来,高分辨率遥感技术、GPS定位技术、数字测量技术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到滑坡监测与预测中,这些技术的进步为人们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滑坡监测预测方法,为滑坡防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国外滑坡研究较早,相对于我国,国外的滑坡研究更为深入和复杂。
目前,国外滑坡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国外学者对滑坡的形态、地质构造、地貌地质、岩土结构和应力耦合制约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大量有关滑坡地质机理的理论与观点,并通过现场实践和数值模拟不断深化和完善相关理论。
国内外已有多种滑坡预测方法,包括数据驱动方法、物理问答方法、过程驱动方法等等。
在防治工作方面,国外学者主要采用预防措施和干预措施两大类。
其中,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环境治理、工程防护和社会管理等方面,而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土木工程、生物工程和地质工程等方面,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人员安全和保护财产安全。
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现状
塌滑坡的动态信息 , 以及与崩塌滑坡变形息息相关 的其它信息 。随着 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 的发展 ,
监测方法及所采用的仪器设备也不断得到发展与
完善 , 测 内容 更 加 丰富 。 监
表 1各种 监测方法适用范 围
体的边界条件 、 规模 、 滑动 方向 、 失
稳 方 式 、 生 时 间 及 危 害 性 , 时 发 及 采 取 防 灾措 施 , 量 避 免 和 减 轻 灾 尽
由于崩滑 体类 型较 多 , 特征 各异 , 其 变形 机理 和 所处 的变 形阶段 不 同 , 测 的技术 方法也 不尽 相 同。 监
维普资讯
企 业 技 术 开 发
20 年 5 07 月
3 建立崩塌滑 坡监测网 ( ) 站 的工作程序 和 技术 要求
害损 失 。
2 监测技术
目前 , 内外 崩 塌 滑 坡 监 测 技 国 术 方 法 已发 展 到 了较 高 的水 平 。 由 过 去 的 人 工 用 皮 尺 地 表 量 测 等 简 易监 测 ,发 展 到 仪 器 仪 表 监 测 , 现 正 逐 步 实 现 自动 化 、 高精 度 的 遥 测
①监测 项 目和监 测 内容 服务 于监 测 目的 , 即对
崩塌滑坡 的稳定性 、 危险性 、 灾因素及 变形 破坏 致 的 方 式 、 向 、 模 、 间及 成 灾 状 况 进 行 监 测 预 方 规 时
.
ln si e ,a d o e au t c l p e a d a d l e c re t , a d t e u e t e l s a s d b c l p e a d l s n t v l ae ol s s n l n si s o r c l d a d y n o rd c h o t u e y ol ss c a
国内外滑坡防治与研究现状综述
2、国内滑坡防治的现状和研究 进展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滑坡灾害的防治工作一直受到高度重视。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滑坡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监测预警方面,我国研究者利用遥感技术、自动监测设备和数值模拟等方 法,对多处大型滑坡进行了有效监测。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后,中国地质调查 局在四川绵竹市开展了基于遥感的滑坡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为灾后重建提供了 科学依据。
已有研究的不足和本次演示的创 新点
尽管国内外学者在滑坡防治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现有研究多针对特定地区或特定类型的滑坡灾害,缺乏普适性的滑坡防 治方案;
2、现有研究多从单一角度出发(如监测预警或风险评估),缺乏对滑坡全 过程的综合研究;
3、现有研究多技术手段的开发和应用,缺乏对滑坡防治的社会经济和政策 方面的研究;
在风险评估方面,我国研究者结合遥感技术、GIS和数值模拟等方法,针对 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滑坡灾害,建立了相应的风险评估模型和规范。例如,中 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提出了基于GIS的西南山区滑坡危险性评估方法,为该地区 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防治措施方面,我国研究者针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滑坡灾害,提出了多种 有效的防治措施。例如,对于小型滑坡,可采用排水、削坡和加固等工程措施; 对于大型滑坡,可能需要采用综合性防治措施,如植被护坡、土地利用规划和管 理以及公众教育和紧急应对计划等。
在风险评估方面,意大利和法国等国家制定了详细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指南 和规范,明确了评估流程和方法。同时,一些研究者还提出了基于GIS技术的滑 坡危险性评估模型,如“CLUE-S”模型等。这些模型综合考虑了地形、地质、气 象等因素,可对滑坡危险性进行快速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崩塌、 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现状综述’
佘小年”
( 衡炎高速公路建设开发公司, 湖南 衡阳 4 100 7)
摘要: 研究目的: 为了解和掌握崩滑体的演变过程, 及时捕捉崩滑灾害的特征信息, 为崩塌、 滑坡的正确分析评 价、 预测预报及治理工程等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 本文对目 前国内外崩塌、 滑坡地质灾害监测方法、 仪器及监测目的、 选择手段等进行了综述。
内容
轻灾害损失。
2 监测技术
目 前, 国内外崩塌滑坡监测技术方法已发展到一 较高水平。由过去的人工用皮尺地表量测等简易监 测, 发展到仪器仪表监测, 现正逐步发展为自 动化、 高 精度的遥测系统( 如表 1 所示) 。其监测内容丰富, 监 测方法多, 监测仪器多种多样。它们分别从不同侧面 反映了崩塌滑坡的动态信息, 以及与崩塌滑坡变形息 息相关的其它信息。随着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 展, 监测方法及所采用的仪器设备将不断得到发展与 完善, 监测内容亦更加丰富。
人工、 自 记测缝法适应于裂缝两
人工、 自记测缝法投人快、 精度高、 测程可调、 方法简易直观、 资料可 钢卷尺、 游标 卡尺、 靠; 遥测法自动化程度高, 可全天候 测缝法 ( 人工测缝 安全、 速度快、 省人力, 可自动 裂缝量测仪、 伸缩自 观测, 法、 自动测缝法、 遥 记仪、 测缝计、 位移 采集、 存储、 打印和显示观测值, 远 测法) 计等 距离传输, 精度相对低, 一般仪器易 出故障, 长期稳定性差, 资料需要用 其它监测方法校核后使用
1 崩塌、 滑坡监测现状
崩塌滑坡监测的主要 目的是: 具体了解和掌握崩 滑体的演变过程, 及时捕捉崩滑灾害的特征信息, 为崩 塌、 滑坡的正确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及治理工程等提 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 同时, 监测结果也是检验崩塌 滑坡分析评价及滑坡治理工程效果的尺度, 因而, 监测 既是崩塌滑坡调查、 研究和防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崩滑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信息获取的一种有效手 段, 通过监测可掌握崩塌、 滑坡的变形特征及规律, 预 测预报崩滑体的边界条件、 规模、 滑动方向、 失稳方式、 发生时间及危害性, 及时采取防灾措施, 尽量避免和减
监测方法的特点
适用性评价
表 1 国内外崩塌滑坡监测技术一览表 主要监测方法
大地测量法 ( 三角 投人快、 精度高、 监控面广、 直观、 安 适应于不同变形阶段的位移监 交会 法、 几 何 水 准 经纬仪水准仪、 测距 测, 受地形通视和气候条件影 全, 便于确定滑坡位移方向及变形 法、 小角法、 测距法、 仪 速率 响, 不能连续观测 视准线法)
测斜 法 ( 钻 孔 测斜 法、 竖井测斜法)
侧岩土体张开、 闭合、 位错、 升降 变化的监测; 遥测法适应于加速
变形阶段及施工安全的监测, 后
者受气候等外界因素影响较大
精度高、 效果好 , 易遥测、 易保护, 受 主要适应用于崩滑体变形初期, 钻孔倾斜仪、 多点倒 外界因素干扰少, 资料可靠; 测程有 在钻孔、 竖井内测定滑体内不同 锤仪等 深度的变形特征及滑带位置 限, 成本较高, 投人慢 一般用于监测竖井内多层堆积 物之间的相对位移。目前多因 多点位移计、 井壁位 精度较高、 易保护、 投人慢、 成本高, 仪器性能、 量程所限, 主要适应 移计、 位错计等 仪器、 传感器易受地下水浸湿、 锈蚀 于初期变形阶段, 即: 小变形、 低 速率, 观测时间相对短的监测 重锤、 极坐标盘坐标 适用于平碉内上部危岩相对下 部稳定岩体的水平剪切位移监
测
测缝法( 竖井)
地 下
变 形
重锤法
仪、 水平位错计等 下沉仪、 收敛仪、 静
力水准仪、 水管倾斜 仪等
沉降法
精度高、 易保护; 机测直观、 可靠; 电 部稳定岩体的下沉变化及软层 测方便, 量测仪器便于携带, 但受潮 或裂缝垂直向收敛变化的监测 . 湿、 强酸、 碱、 锈蚀等影响
适应于平碉内危岩裂缝的三维
中图分类号: P 42 6 文献标识码: A
C o mP r e h e
s n d La n d s l i d e
S HE Xi a o一n ia n
C o r n 刃 比 e n t so nt heP r e s e n tS i ua t i t o no fMo it n or i n gC o l l a P s e
( H e n 群 a n E x p r e s s H i hw g a y C o n s Uc r t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C o m p a n y , H e n 盯a n g , H u n n4 a 1 0 0 0 7 , C h i n a )
2 07 年5 月
内容
适用性评价
地声
地音量测法
可连续观测, 监测信息丰富, 灵敏度 适宜于岩质边坡 中后期变形阶 高, 省人力; 测定的岩石微破裂声发 段的监测, 危岩加固跟踪安全监 射信号比 位移信息超前3 一 7日 测, 为预报岩石的破坏提供依据 主要适宜测定崩滑体不同深度的位移量和滑面位置
应变
监测既是崩塌滑坡调查、 研究结论: 研究和防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崩滑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信息获 取的一种有效手段。 监测可掌握塌、 滑坡的变形特征及规律, 预测预报崩滑体的边界条件、 规模、 滑动方向、 失 稳方式、 发生时间及危险性, 及时采取防灾措施, 尽量避免和减轻灾害损失。 关键词: 崩塌; 滑坡; 地质灾害; 监测
A b s t r a c t : es R ar e hP c u 印o s e s : T h e p u 甲 o s e s e t r a o k n o w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P o r c e s s o f c o l l a p s i n g nds a l i d i n g s u b s t a n c e s nd a o b t a i n t h e i n o f ma r t i o n a b o u t h t e c h rc a t e r s o f c o l l a P s i n g nd a s l i d i n g d i s a s t e st r o p o r v i d e t h e e r l i a b l e i or f n ma t i o n a n d s c i e n t i i f c b a s i s o f r c o ec r t a n l a y s e s , e v l a u t a i o n , p r e d i c t i o na n d o f e r c a s t o f c o l 即s e a n d l a n d s l i d e a n d h t e i r ea r t t m e n t . 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 : hec T o m p e r h e n s i v ec o m m e n t s e m r a a d eo nt h em o n i t o i r n gm e t h o d s , e q u i P m e n t s , m e ns a u s e da t
s u v r e y , e r s e r a c ha ndt r e a t m e n t , b u t l a s oa ne ec f t i v ew 叮o f o b t a i n i n gt h ei or f n ma t i o no np e r d i c t i o na n df o e r c a s t o f c o l l 即s ea n dl a n d s l i d ed i s a s t e s r .T h o r u g ht h em o n i t o i r n g , t h ed e o f ma r t i o nc h r a a c t e r sa n dr e 四l a i r t yc a nb ek n o w n
2 07 年5 月 第5 期( 总1 4) 0
铁 道 工 程 学 报
J 0 U R N A L0 FB A 1 L WA YE N G I N E E R J N GS 0 C I E T Y
y a
2 )7 X (
NO. S r e 5 (
l 0 4 )
文章编号 : 1 0 0 6 一 2 1 0 6 ( 2 07 ) 0 5一 0 0 0 6一 0 6
应变量测法 地下水位 孔隙水压 泉流量 河水位 降雨量 地湿 地震
孔隙水压计、 钻孔渗
压计
水文
适应于崩滑体不同变形阶段的监测, 其成果可做基础资料使用
三角堰、 量杯 水位标尺等
雨量计 温度记录仪 地震监测仪
环境
适应于不同类型崩滑体及其不同变形阶段的监测, 为崩塌滑坡的分析
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2 . 1 监测方法 在监测方法方面, 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5 种: 宏观 地质观测法、 简易观测法、 设站观测法、 仪表观测法和 自动遥测法。 2 . 1 . 1 宏观地质观测法 人工观测地表裂缝。地面鼓胀、 沉降、 坍塌、 建筑 物变形特征( 发生、 发展的位置、 规模、 形态、 时间等) 及地下水异变, 动物异常等现象。
c l e ly r a , ndt a h eb o u n d 娜 c o n d i t i o n s , s c a l e , s l i d ed i e r c t i o n , c o l a p s i n gm o d e , h a p p e n i n gt i m ea ndd a n g e r c nb a e p e r d i c t e d a n d o f e r c a s t e d . I n t h i s w a y , h t e m e a s u e r s c a n b e t a k e n o f r P r e v e n t i n g , e r d u c i n g a n d a v o i d i n g t h e d i s a s t e sa r s m u c h a s p o s s i b l e . ey K or w d s : c o l l a p s e ; l a n d s l i d e ; g e o l o g i c ld a i s a s t e r ; m o n i t o i r n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