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课程论文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论文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论文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析摘要:文章简要从施工准备、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及预应力工程施工等方面介绍了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关键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随着工业及民用的需要,当前的建筑结构朝向大跨度、大空间的方向发展,而大跨度建筑又多采用预应力结构。
一直以来,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是建筑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如果施工质量控制不当,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容易出现模架垮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以及预应力损失等诸多问题,为工程留下质量隐患,危害建筑结构的安全。
一、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特点1.预应力结构的优点(1)改变了结构的受力性能,提高了构件的刚度、抗裂度。
由于在构件的受拉区预加压应力,便会减小此处的拉应力,较小构件的实际挠度,提高了结构的抗裂度,推迟了裂缝的出现和限制了裂缝的宽度,增强了结构抗侵蚀和抗渗能力,延长了构件的寿命。
(2)减小混凝土梁的剪力和主拉应力。
预应力凝土梁在支座附近承受的剪力会因梁的曲线筋而减小,混凝土截面上预压应力也会减小荷载作用下的主拉应力,从而有利于减小混凝土梁腹的厚度。
(3)节约材料,降低工程造价。
预应力结构可充分发挥钢筋的作用,尤其是大跨度结构,可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代替钢结构,节省钢材用量,降低了造价。
(4)有助于构件工厂化生产。
预应力可以作为构件拼装手段,许多大中型构件可在工厂分件预制,现场拼装,从而提高施工效率。
2.预应力结构的缺点。
需要张拉机具、灌浆设备等专门的设备;工艺复杂,质量要求高,对施工队伍的专业素质要求高;不易控制预应力反拱,可能影响结构使用效果。
二、模板工程施工大跨度预应力结构施工应控制模板工程的质量,防止模板垮塌。
1.脚手架搭设。
在预应力结构施工前,搭设满堂脚手架前,将要设置钢管立杆的部位土方打夯结实,并将30mm厚的通长脚手板铺设在立杆的下面。
支柱上面垫100*100mm方木,并在支柱离地500mm 处加一道剪力撑和水平拉杆,然后以上每隔1.8m设一道,以保证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
预应力混凝土论文
预应力混凝土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对于混凝土的质量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预应力混凝土就能很好地满足这一要求,立足于此,本文简要阐述了预应力混凝土的现状,以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现状;发展前景1.预应力混凝土定义为了避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过早出现,充分利用高强度钢筋及高强度混凝土,可以设法在混凝土结构构件受荷载作用前,预先对受拉区混凝土施加压力后的混凝土就是预应力混凝土。
预压应力用来减小或抵消荷载所引起的混凝土拉应力,从而将结构构件的拉应力控制在较小范围,甚至处于受压状态,以推迟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和开展,从而提高构件的抗裂性能和刚度。
2.预应力混凝土发展现状综述1、混凝土发展历史(1)预应力混凝土的概念在19世纪末提出,但早期的试验并不成功,主要是因为对混凝土收缩与徐变的影响认识不清,预应力筋没有采用高强钢筋,因为只有高强钢筋才有足够的应变能力来抵抗混凝土的非弹性缩短。
(2)直到1925年高强钢筋用于预应力结构,由法国学者弗来西奈将高强钢材引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并且建成了一些重要的预应力结构,预应力的愿望才得以实现。
(3)我国从1956年推广应用预应力混凝土,现在无论在数量以及结构类型方面均得到迅速发展。
2、混凝土发展过程: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3、预应力混凝土的优点:能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刚度、抗裂性和耐久性,可有效地利用高强度钢筋和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在同样条件下具有截面小、自重轻、质量好、材料省(要节约钢材20%~40%),并能扩大预制装配化程度。
在较大跨度结构中,综合经济效益好。
3.预应力混凝土在我国的发展前景(1)新材料技术开发应用预应力混凝土钢筋除了目前使用的高强度钢材外,未来新型预应力混凝土钢筋都是强度高、自重轻、弹性模量大的聚碳纤维,玻璃纤维和聚醋纤维类非金属预应力混凝土钢筋,例如纤维增强聚合物(FRP)预应力混凝土、耐火性高温材料混凝土等。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论文(1)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论文论文摘要: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是预应力桥梁中的一种,作为现代公路的主要结构形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结构在现今的公路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文章总结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特点与基本设计理论,介绍了几种主要的施工方法。
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在全国展开,同时质量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是预应力桥梁中的一种,它具有整体性能好、结构刚度大、变形小、抗震性能好,特别是主梁变形挠曲线平缓,桥面伸缩缝少,行车舒适等优点。
上述种种因素使得这种桥型在公路、城市和铁路桥梁工程中得到广泛采用。
在连续梁桥的施工方法中,常用的有满堂支架法、悬臂法、顶推法、先简支后连续等施工方法,笔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就近几年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结构优化设计与施工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探讨。
.预应力混凝土的优点及适用性预应力混凝土能充分发挥钢筋和混凝土各自的特性,能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刚度、抗裂性和耐久性,可有效地利用高强度钢筋和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在同样条件下具有构件截面小、自重轻、质量好、材料省( 可节约钢材40%~50% 、混凝土20%~40%) ,并能扩大预制装配化程度。
虽然,预应力混凝土施工,需要专门的机械设备,工艺比较复杂,操作要求较高,但在跨度较大的结构中,其综合经济效益较好。
此外,在一定范围内,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代替钢结构,可节约钢材、降低成本、并免去维修工作。
近年来,随着施工工艺不断发展和完善,预应力混凝土的应用范围愈来愈广。
除在传统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架、吊车梁、托架梁、空心楼板、大型屋面板、檩条、挂瓦板等单个构件上广泛应用外,还成功地把预应力技术运用到多层工业厂房、高层建筑、大型桥梁、核电站安全壳、电视塔、大跨度薄壳结构、筒仓、水池、大口径管道、基础岩土工程、海洋工程等技术难度较高的大型整体或特种结构上。
当前,预应力混凝土的使用范围和数量,已成为一个国家建筑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毕业设计(论文)-t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上部结构设计[管理资料]
摘要本设计是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和《公路桥规》的规定进行方案比选和设计的。
本桥共一跨,标准跨径长为24m,对该桥的设计,本着“安全、经济、美观、实用”的八字原则,本论文提出三种不同的桥型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方案一为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方案二为斜腿刚构桥。
方案三是预应力混凝土T形刚构桥,经由以上的八字原则以及设计施工等多方面考虑、比较确定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为推荐方案。
在设计中,桥梁上部结构的计算着重分析了桥梁在使用工程中恒载以及活载的作用利,采用整体的体积以及自重系数,荷载集度进行恒载内力的计算。
运用杠杆原理法、偏心压力法求出活载横向分布系数,并运用最大荷载法法进行活载的加载。
进行了梁的配筋计算,估算了钢绞线的各种预应力损失,并进行预应力阶段和使用阶段主梁截面的强度和变形验算、锚固区局部强度验算和挠度的计算。
本设计全部设计图纸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制,计算机编档、排版,打印出图及论文。
还有,翻译了一篇英文短文“Bridges”。
关键词:桥梁设计、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上部结构、AutoCAD。
AbstractThis is a partial struct design of a flyover crossing that is over the railway in , according to designing assignment and the standard of road and bridge. The total of a bridge span, standard span length of the purpose of make the type of the bridge corresponding with the ambience and cost saving, this paper provides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bridge for selection: the first one is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tinuous bridge; the second one is slant leggedrigid frame brige; the last one is Prestressed concrete t-shaped rigid frame bridge. After the comparisons of economy, appearance, characteristic under the strength and effect, the first one is selected.In the design, the calculation of bridge upper structure bridge is analyzed emphatically in the use of engineering zhongheng load and live load effect, the overall volume and weight coefficient, load set the calculation of internal force of dead load. Using the lever principl method, eccentric-pressed method live load transvers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and using the method of maximum load method for load live load. The beam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 estimate the various loss of prestress steel strand, prestressed stage and using stage of main girder section and the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calculation of anchorage zones and local strength calculation and the calculation of the deflection.This design all design drawings using cad drawing, filing, computer typesetting, figure and print out the papers. Also, an essay in English translation "Bridges".Keywords: Bridge design, the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 bridge, the upper structure, AutoCAD.目录第一章 结构方案设计比选 (2)比选 .............................................................. 2 ................................................................... 2 ................................................................... 2 结论: . (4)第二章 桥梁上部结构设计 (5)................................................................... 5 . (8)第三章 主梁内力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预应力混凝土的论文
预应力混凝土的论文在现代建筑工程领域中,预应力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还能有效地减少裂缝的产生,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原理是在混凝土构件承受荷载之前,预先对其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其在工作状态下能够更好地抵抗拉应力。
这种预先施加的压力可以通过张拉高强度钢筋或钢绞线来实现。
当构件承受外部荷载时,预先存在的压应力能够部分或全部抵消由荷载产生的拉应力,从而显著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性能。
预应力混凝土具有众多优点。
首先,它能显著提高构件的抗裂性能。
普通混凝土在受拉时容易出现裂缝,而预应力混凝土通过预先施加的压力有效地控制了裂缝的产生和发展,使得构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较好的整体性和耐久性。
其次,预应力混凝土可以增大构件的跨度和承载能力。
由于其优越的力学性能,能够建造出更大跨度的桥梁、屋架等结构,满足现代建筑对于空间和功能的需求。
再者,它还能减轻结构自重。
通过合理设计预应力的分布,可以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减少混凝土和钢筋的用量,降低建筑物的自重,节省材料成本。
在实际应用中,预应力混凝土有着广泛的场景。
在桥梁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斜拉桥和悬索桥等结构形式屡见不鲜。
例如,著名的苏通长江大桥就大量采用了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其主跨达到了 1088 米,是当时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斜拉桥之一。
在房屋建筑中,预应力混凝土楼板、大梁等构件能够提供更大的无柱空间,增加建筑物的使用灵活性。
此外,在水利工程、地下工程等领域,预应力混凝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过程相对复杂,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严格的质量控制。
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工艺是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包括先张法和后张法两种。
先张法是在台座上先张拉钢筋,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放松钢筋,使钢筋的回缩力传递给混凝土;后张法则是先浇筑混凝土构件,预留孔道,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在孔道内穿入预应力钢筋并进行张拉,然后用锚具将钢筋锚固在构件上。
预应力混凝土的论文
预应力混凝土的论文预应力混凝土是一种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先进结构材料。
它通过在混凝土构件承受荷载前,预先对其施加压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构件的承载能力、抗裂性能和耐久性。
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高强度的钢筋或钢绞线,在混凝土浇筑前或浇筑过程中对其进行张拉,使其产生预压应力。
当构件承受外部荷载时,预压应力可以抵消一部分拉应力,从而延缓裂缝的出现和发展,提高构件的刚度和稳定性。
预应力混凝土具有众多显著的优点。
首先,它能够显著减小构件的截面尺寸,减轻结构自重,从而增加建筑物的使用空间。
例如,在大跨度桥梁和高层建筑中,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可以大大减少柱子和梁的尺寸,使建筑内部更加开阔。
其次,预应力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
由于预压应力的存在,混凝土在正常使用阶段不容易出现裂缝,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和防水性能。
再者,预应力混凝土能够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
此外,它还可以有效地控制结构的变形,保证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实际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桥梁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斜拉桥和悬索桥等都是常见的结构形式。
预应力技术使得桥梁能够跨越更长的距离,承受更大的交通荷载。
在建筑领域,预应力混凝土被用于大型商场、体育馆、展览馆等大跨度建筑的屋盖和楼盖结构,以及高层建筑的核心筒和转换层等关键部位。
此外,在水利工程、港口工程和地下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方法主要有先张法和后张法两种。
先张法是在台座上先张拉预应力钢筋,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放松预应力钢筋,使钢筋的回缩力通过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传递给混凝土,从而在混凝土中产生预压应力。
后张法是先浇筑混凝土构件,在构件中预留孔道,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将预应力钢筋穿入孔道,然后在两端进行张拉,并用锚具将钢筋锚固在构件上,最后在孔道内灌浆,使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形成整体。
桥梁预应力工程施工论文
桥梁预应力工程施工论文1桥梁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的特点分析1.1预应力混凝土简介预应力混凝土是目前国内桥梁工程中应用非常普遍的一种结构类型,其具体是指结构在承受外部荷载之前,预先采用人工的方法,使结构内部产生出一种应力状态,从而让结构在使用阶段中产生拉应力的区域先承受压应力,由于两种应力可以互相抵消,所以能够进一步延缓结构裂缝的出现速度,有利于提高桥梁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这样一来桥梁结构的耐久性也会随之大幅度提升,显著延长了桥梁的整体使用寿命。
1.2预应力混凝土的优点通过对大量工程实践进行总结后发现,预应力混凝土具有如下优点:1)在桥梁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能够明显改善使用阶段的性能,结构的受剪承载力显著提高,卸载后的恢复能力也大幅度增强。
2)能够使钢筋的耐疲劳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结构的自重比普通钢混结构轻很多。
1.3预应力混凝土的不足虽然预应力混凝土的优点非常明显,但在工程应用中发现,这种结构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加入了预应力施工工序,从而使得整个施工过程变得更加复杂,施工难点较多。
2)施工质量要求较高,施工中细微的差错,均会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3)施工设备专业性强,施工成本较高。
2桥梁预应力工程的工程施工难点及技术措施通过对大量应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桥梁工程进行分析后发现,在预应力施工中存在一些难点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当,那么便会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桥梁工程的质量。
鉴于此,必须对预应力工程的施工难点予以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加以解决处理,借此来提高预应力的施工质量。
2.1工程施工难点分析大体上可将桥梁预应力工程的施工难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进浆堵管。
如果金属波纹管在加工制作、运输、安装的过程中出现变形、开裂等情况时,则会在混凝土浇筑时引起成孔的预应力管道变形,这样一来很容易造成进浆堵管的现象。
由于连续梁钢筋既多且密,从而导致预应力管道的安装比较困难,致使线形控制的难度增大。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工程论文-桥梁工程论文-工程论文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工程论文-桥梁工程论文-工程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预应力混凝土的特点1.1优点①抗裂性好,刚度大。
②节省材料,减小自重。
③提高构件的抗剪能力。
由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公式0dcssbpbVVVV可知控制截面弯起的预应力钢筋对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有贡献。
④提高构件的耐疲劳性能。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具有强大预应力的钢筋,在运营阶段因加荷或卸荷所引起的应力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故可提高抗疲劳性能。
⑤降低构件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挠度。
在相同受力条件下,构件的挠度与刚度成反比,由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较钢筋混凝土构件刚度大,所以在相同条件下,预应力混凝土可以减少受弯构件的挠度。
1.2缺点①工艺较复杂,对质量要求高,需要配备一支技术较熟练的专业队伍。
②需要有专门的施工设备,如千斤顶、张拉台座、灌浆设备等;此外先张法施工时需要专门的预制场。
2预应力混凝土的分类(1)根据预应力混凝土中预加应力的程度分为全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全部使用荷载的作用下不产生弯曲拉应力)、A类部分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物的拉应力不超过规定的允许值,即“拉而不裂”)和B类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自重作用下不产生拉应力,而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容许开裂,即“裂而有限”)。
全预应力混凝土可使构件的控制截面在受拉区边缘不产生拉应力,对结构的承载力和耐久性等均较有利,但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也有自己的不足:①主梁反拱度过大,以至于桥面铺装实际的施工厚度变化较大,可能造成局部铺装厚度较薄,易破损,影响行车顺畅;②施加预应力较大,锚下混凝土应力较大,出现沿预应力钢筋方向不能恢复的裂缝;③由于全预应力混凝土需要施加较大的与压力,所以所用的预应力钢筋较多。
部分预应力构件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为普遍,设计人员可以根据结构使用要求来选择预应力度;(2)根据给预应力筋实施张拉是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形成之前或之后分为先张法和后张法两种。
现代预应力结构范文
现代预应力结构范文预应力结构是指通过预先施加的预应力来改善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提高其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预应力结构在现代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耐久性以及较大的自由度。
预应力结构的最基本原理是在混凝土中施加轴向拉力,这种力使混凝土减少了变形,从而有效地增加了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
预应力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施加:预应力混凝土和预张拉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是指在浇注混凝土时,通过内置的预应力钢筋施加拉力,将钢筋和混凝土形成紧密的结合体。
这种结构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包括预应力钢筋和混凝土。
在施加的预应力下,混凝土承受压力,而预应力钢筋承受拉力,使整个结构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预张拉混凝土则是指在浇注混凝土前,通过预应力器件施加预应力,使混凝土在浇注后达到所需的设计强度。
预张拉混凝土结构包括预应力钢束、预应力锚具和预应力器件,它们通过拉紧预应力钢束来施加轴向拉力。
混凝土在受到拉力后,将通过自身的保护作用形成一个坚固的整体结构。
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预应力结构有许多优势。
首先,预应力结构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和抵抗更大的变形。
其次,预应力结构的抗震性能更好,能够有效地减少地震造成的破坏。
此外,预应力结构还可以降低结构的重量和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预应力结构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桥梁工程中,预应力结构能够极大地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保证桥梁的安全稳定。
在高层建筑中,预应力结构可以降低结构的重量,增加建筑的高度,并提供更大的自由度。
此外,预应力结构还可应用于水利工程、石油化工设施等各种工程领域。
总之,现代预应力结构是一种有效的结构设计方法,能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抗震性能和耐久性。
在建筑领域的各种工程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预应力结构将继续不断发展,为人们创造更安全、高效、环保的建筑。
建筑工程结构混凝土预应力技术论文
论建筑工程结构混凝土预应力技术摘要: 随着建设经济的发展,结合目前我国结构混凝土技术在建筑、桥梁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取得巨大进步,本文阐述了我国结构混凝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同时对该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以供参考!关键词:混凝土及预应力;技术发展;现状与成就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combined with the structural concrete technology take tremendous progres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s, bridges and infrastructure,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problems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a’s structural concrete, and put out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only for reference.key words: concrete and prestresse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status and achievements 中图分类号:tu37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引言:近年来,在巨大工程建设任务,特别是重点建设项目和大型工程的带动下,我国的混凝土工程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目前,我国混凝土的年用量约为24亿~30 亿m3 ,用于房屋建筑和土木工程的水利、交通、市政等所有行业,从结构材料类型方面来讲,混凝土结构约占全部工程结构的90 %以上,混凝土将是现阶段乃至未来2 年内我国主导的工程结构材料。
围绕结构混凝土技术,我国的材料、设计、施工、理论、教学和标准等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了许多学术机构、工作组和研发团队,研究和交流混凝土工程技术的相关问题,可以说我国有世界上最大、最全面、较高水平的混凝土工程技术研发和应用队伍,积聚了极其宝贵的人才近来混凝土材料技术的总体发展水平是高强度(c60~c80 级混凝土得到推广,c100级混凝土开始应用) 、高性能(自密实、补偿收缩、低水化热等) 、多品种(早强、速强、防水、纤维、水下等) ,混凝土平均强度进一步提高,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迅速发展,品种增多,混凝土材料性能得到较好改善,各种不同功能混凝土不断推出。
公路施工中预应力混凝构件论文
公路施工中预应力混凝构件论文【摘要】水泥浆水壶比要适当,其稠度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
压浆前先测试水泥浆稠度,合格后才能压浆。
水泥浆随拌随用,停放时间不超过《试工规范》规定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间的水泥浆应废弃不用。
水泥浆最好先经过试配,在其中加入适当的减水剂。
压浆机具,管道用过后应立即彻底清洗干净。
压浆前,先用清水湿润,冲洗波纹管,将其中的泥砂,水泥浆,杂物冲洗出管外。
一、引言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对建筑施工的更高要求,预应力砼构件逐步的取代了传统的普通钢筋砼构件,并由于其具有刚度强、抗裂性强、成本低、自重轻等特点而被广泛的关注。
可以预判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预应力砼构件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在当下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其除了上述的优点之外,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还会存在一定的由于人工操作与技术不完善等方面所带来的问题。
此方面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制约了相关施工企业对该技术的应用,并威胁建筑施工质量。
本文以预应力砼构件为基本的研究对象对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并对其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进行分析。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今后相关的施工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预应力砼构件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预应力砼构件在公路与桥梁施工过程中被广泛应用,通过预应力砼构件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增加路面的实际承载力,并通过硬性节点的方式提高路面的承载压力,降低由于地基软性所带来的额外路面弹性。
同时,有研究表明在路基施工的过程中采用预应力砼构件作为施工单元可以使得路面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降低水平沉降,进而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
此外,预应力砼构件的施工周期较短能够降低路面施工的施工长度,进而使得路面的施工周期缩短,间接的降低了施工成本。
在具体应用层面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适宜于高强度路面施工,尤其是在高速公路的施工过程中应用预应力砼构件来作为路面地基能够有效的发挥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在高强度方面的特性进而使得路面的整体承载损失达到200N/mm2以上;第二,预应力砼构件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降低路面的开裂现象,并以此为基础增加路面整体的渗水率,因此在桥体施工尤其是桥体路面施工过程中应用更为广泛;第三,预应力砼构件还应用在特殊路面的施工过程中,由于预应力砼构件可以构建不规范形状,因此适宜于更多的路面施工体系。
建筑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构造要求论文
谈建筑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要求【摘要】由于预应力混凝土的许多优点,大量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特别是在大跨度、重荷载结构以及不允许开裂的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对建筑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要求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构造;要求由于预应力混凝土的许多优点,大量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特别是在大跨度、重荷载结构以及不允许开裂的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先张法构件的构造要求1.1 预应力并筋当先张法预应力钢丝按单根方式配筋困难时,可采用相同直径钢丝并筋配筋方式。
并筋的等效直径取与其截面积相等的圆截面的直径:对双并筋为1.4d对三并筋为1.7d,其中d为单根钢丝的直径。
并筋的保护层厚度、锚固长度、预应力传递长度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均应按等效直径考虑。
根据我国的工程经验,预应力钢丝并筋不宜超过3根。
对热处理钢筋及钢绞线因工程经验不多,需并筋时应采取可靠的措施,如加配螺旋筋或采用缓慢放张预应力的工艺等。
1.2 预应力钢筋净间距先张法预应力钢筋的净间距应根据浇筑混凝土、施加预应力及钢筋锚固等要求确定。
预应力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其公称直径或等效直径的1.5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对热处理钢筋及钢丝,不应小于15mm;对三股钢绞线,不应小于20mm;对七股钢绞线,不应小于25mm。
1.3 端部加强措施先张法预应力传递长度范围内局部挤压造成的环向拉应力容易导致构件端部混凝土出现劈裂裂缝,因此端部应采取构造措施,以保证自锚端的局部承载力。
1.3.1 对单根配置的预应力钢筋,其端部宜设置长度不小于150mm,且不少于4圈的螺旋筋,当有可靠经验时,亦可利用支座垫板上的插筋代替螺旋筋,但插筋数量不应少于4根,其长度不宜小于120mm。
1.3.2 对分散的多根预应力钢筋,在构件端部10d(d为预应力钢筋的公称直径)范围内应设置35片与预应力钢筋垂直的钢筋网。
1.3.3 对采用预应力钢丝配筋的薄板,在板端100mm范围内应适当加密横向钢筋。
预应力混凝土建筑结构论文范文
预应力混凝土建筑结构论文预应力混凝土建筑结构论文范文一、我国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发展现状1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成果(1)新材料的应用解决了原来钢材强度低,供不应求的局面。
通过进口的方式,材料的强度级别基本上可以说是提高到了国际的先进水平,而且年产量在15万吨以上。
基本可以满足国内发展的需要,并且超出的部分可以进行出口。
所以说新材料的应用对于我国混凝土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预应力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得以解决。
我国现在已经能够自主生产千斤顶、各类锚具等等。
锚具的产量也十分高,可以说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定地位,生产量在国际领先,基本解决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3)规范规程已经基本配套。
在现在这样好的发展形势下,我国已经初步的制定了很多相关的规定,基本上能够满足设计的需要,至少能为工程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也对工程的安全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4)建造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结构。
因为预应力的混凝土结构比较结实和耐用,有很多优点,所以我国很多高难度的建筑都使用预应力混凝土的结构。
比如说比较有名的杨浦、南浦大桥、上海电视塔等等。
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我国在预应力混凝土的使用上已经在进步,并且逐步培养高水准的设计施工队伍。
这样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的应用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我国在无粘结的预应力混凝土方面发展的很快,无粘结涂包的生产线就已经有30多条,年涂包量超过12000吨。
2我国的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弱于国外(1)设计总体水平有差距。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的特点我们还不能很好的掌握,所以说我们还在摸索阶段,而且我们的混凝土标准程度也不高,在国际上还没有达到平均水平,而且在单位建筑面积内统计使用的钢材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高于国外的基本标准,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设计理念和规范还有待完善和补充。
(2)预应力房屋建筑结构形式单一,造价普遍偏高。
我国现在拥有的预应力的建筑仍然是很古老的旧建筑,比较传统并且还是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模式。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技术研究论文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技术研究论文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摘要: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桥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桥梁施工技术直接影响桥梁的施工质量。
论文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中的技术要点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借鉴。
1引言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类型和功能的桥梁来满足当前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
同样,无论是哪种桥梁,随着时代的进步,将要面临的挑战、克服的困难也会不断增多。
因此,更加安全可靠,稳定耐用,节省钢材,能够降低施工费用和养护费用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自20世纪30年代出现至今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施工技术也逐步成熟完善并得到创新,成功地缓解了交通问题造成的各种不便,在社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可以说在未来的发展中,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仍是施工单位在许多地区进行施工的首选,因此,为了帮助施工单位提升自身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施工质量,本文将对施工中的技术要点进行简要分析。
2施工前准备2.1严把预应力桥梁施工图设计质量无论进行何种施工建设,图纸的设计始终是后续工作安全进行的基础环节,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也不例外。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设计人员务必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图设计,并同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监理人员进行综合评议,在确保施工方案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前提下方可投入使用。
2.2严把材料质量关施工材料的选择不但决定了工程施工与使用的安全,而且也是桥梁整体工程成本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施工单位应做好材料的选择工作,严把材料质量关。
施工单位应选择优质厂商生产的并与设计图要求相符的混凝土,并对其进行再三检测,保证其各项指标都达到相关标准才能进行后续的施工工作。
2.3严把施工设备选择关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拉伸作业的精准性和可靠性,必须保证预应力锚具以及千斤顶等施工设备选择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即选择高强度的预应力钢材和承重超出设定数量1.2倍的千斤顶[1]。
对于压力表、水泥浆搅拌机等其他设备的选择,应确保其安全性和合理性,同时,可以有意识地使用新型设备,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摘要:预应力技术是一项大力推广的建筑结构技术,预应力混凝土是一种将高强钢材和高强混凝土能动的结合在一起的建筑材料,具有强度高、耗材少的优点,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可以有效地加大结构跨度,满足大柱网、大开间建筑的使用功能需要。
前言本工程采用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解决了大悬臂混凝土梁在受荷较大时的挠度和抗裂问题,同时亦降低了层高,减少了结构空间。
1工程概况某建筑工程建设规模项目总建筑面积3301m2,其中中心仓库按单层设计,层高8.3m,共2栋,建筑面积为1915.28m2;左面仓库按单层设计,层高6m,共1栋,建筑面积为352.24m2;右面仓库按单层设计,层高8.3m,共1栋,建筑面积为957.64m2。
其中左面和右面仓库采用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
有粘结预应力梁的预应力筋采用ØS15.2高强低松弛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1860N/mm2,锚固体系采用Ⅰ级锚具。
2材料要求2.1预应力筋本工程预应力筋采用1×6-15.2-1860有粘结高强低松弛钢绞线,钢绞线力学性能要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采用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σcon=0.75fptk,fptk =1860MPa。
张拉方式 0→1.03σcon。
(1)屈服强度应大于 0.85fptk。
(2)破断强度应大于 fptk。
(3)伸长率:标距为600mm时的延伸率不小于3.5%。
2.2锚具锚具采用Ⅰ类锚具,张拉端采用QM型夹片锚具(有预压),锚固端采用挤压锚具,需由质检单位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3波纹管预应力梁用金属波纹管成孔,波纹管内径6~7φs15.2选70mm。
接头管采用Φ75金属波纹管。
预应力孔道采用金属波纹管,现场堆放时间不宜太长。
现场堆放时下部要垫木坊或钢筋支架,上面遮盖篷布以防污染。
波纹管直径要满足要求且搭配准确。
其内外表面要清洁,无污染,不要有油污、孔洞和不规则的褶皱。
预应力混凝土课程论文
预应力混凝土浅析XXX(XX大学XXXX学院XX级X班XXXXXXXXXXX,XXXX)摘要:本文主要说明了预应力混凝土的原理、特点和施工方法,重点介绍了了预应力混凝土相比于传统钢筋混凝土的优越性,进而说明了预应力混凝土在今后将会有大量运用。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施加方法正文当普通混凝土构件在荷载作用下,其受拉钢筋应力为20-30MPa时,相应的拉应变约为(1.0-1.5)×10e-4。
这几乎和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应变相差无几,此时受拉混凝土可能产生裂缝。
但是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钢筋的应力一般约为150-200MPa,此时受拉混凝土不仅早已开裂,而且裂缝已经发展到较大宽度,甚至构件的挠度也有了比较明显的增大【1】。
因此我们如果要扩大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应用,就必须首先解决混凝土过早开裂的问题。
因为混凝土抗压强度很高,而且在受拉区开裂后,构件的抗压强度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如果在受弯构件使用前,通过各种措施预加外力使混凝土受拉区预先产生压应力,就可以减小甚至抵消荷载产生的拉应力,这样就可以利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来弥补混凝土抗拉强度不足的缺陷,防止受拉区混凝土过早开裂,从而可以提高截面抗弯刚度和减小裂缝宽度,甚至可以做到在使用荷载下不出现裂缝。
就这样,预应力混凝土应运而生。
预应力混凝土的优点:预应力与非预应力构件相比有很大优势,其具体优点如下:(1)可以改善结构构件的使用性能:在受拉和受弯构件中采用预应力,可有效延缓裂缝的出现,减小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宽度;截面刚度明显,挠度变小,可建造大跨度结构。
(2)受剪承载力提高:施加纵向预应力可延缓裂缝的形成,使受剪承载力的得到提高。
(3)卸载后的结构变形或裂缝可得到恢复。
由于预应力的作用,使用活荷载移去后,裂缝会闭合,结构变形也会得到部分恢复。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变形的复位能力。
近年来引起结构抗震研究人员的兴趣,利用这种复位能力,可减小结构在震后的残余位移,便于更快的修复使用。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研究论文[全文5篇]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研究论文[全文5篇]第一篇: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研究论文摘要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火灾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与分析,探讨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火灾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议进一步研究应从预应力材料的高温蠕变性能入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进行整体结构分析,逐步建立结构火灾的可靠度方法,并指出结构火灾的计算机仿真分析是一种重要的试验方法。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火灾可靠度仿真分析据公安部消防局统计,2005年全国共发生火灾235941起,死亡2496人,伤残2506人,直接财产损失13.6亿元。
近年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已由早期的简单构件发展为现今复杂的空间整体受力结构,以其大跨度、大空间、良好的结构整体性能以及有竞争力的综合经济效益,正逐步成为现代建筑结构形式的发展趋势,由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劣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开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火灾反应和抗火性能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火灾研究的现状国外学者对结构抗火性能的研究开展较早,始于20个世纪初,并成立了许多抗火研究组织,比较有名的有美国建筑火灾研究实验室、美国消防协会、美国的波特兰水泥协会、美国预应力混凝土协会、英国的BRE(BuildingResearchEstablishment)。
这些组织对建筑结构的抗火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建筑材料高温下的力学性能;结构、构件火灾下的升温过程及温度场的确定;火灾条件下结构和构件的极限承载能力及耐火性能方面的研究,并编订了相应的建筑规范及行业规则。
国外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抗火性能的研究稍晚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
尽管早期Ashton等人的试验研究认为预应力混凝土在火的作用下存在许多问题,但其后一些学者的试验和研究表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火的作用下仍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能。
有关文献介绍了美国进行的18个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板和梁的耐火试验。
在这些试验构件中,预应力筋分为有粘结和无粘结两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1 试验模型尺寸及荷载简图
1
图1.2拟静力框架截面及配筋图
图1.3 拟静力框架模型一层、二层预应力钢筋线型 1.2 加载过程及现象 试验采用荷载变形双控的低周反复加载方法。试体屈服前,采用荷载控制,先施加试体 预计开裂荷载的40%-60%, 并重复2到3次, 再逐步加载至100%。 试体屈服后采用变形控制, 变形值取屈服时试体的最大位移值,并以该位移值的倍数为级差进行控制加载。 试验现象如下: (l)弹性阶阶段 框架模型在开裂前,位移与荷载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可重复性较好。无异常状况。 (2)开裂发展期 当加载至P=-41.5kN时(P代表水平力之和),首先在第一层左柱柱底出现水平裂缝。 随着荷 载增加,裂缝不断开展,在第一层左、 右柱的柱顶和柱底的内外侧均出现多条水平裂缝,在第一 层梁的两端出现少量斜裂缝,个别裂缝延伸入节点区内。 二层柱柱顶也出现裂缝,并逐渐发展。 (3)屈服及后期 继续加载至P=-76kN时,第一层左柱柱底外侧钢筋屈服。加载改为位移控制后,当控制位 移达到△=35mm时,第一层梁左端斜裂缝宽度达到0.4mm,缝宽和长度明显增大,此时第一层 左、右柱柱顶的水平裂缝均增多、增长、变宽。当控制位移达到△=46mm时,水平荷载达到 最大值,最宽裂缝出现在第一层右柱柱顶外侧,水平缝宽为1.6mm。 1.3 试验结果 试验现象和试验数据表明,塑性铰出现的顺序是:第一层柱的柱底纵向钢筋屈服,形成塑 性铰,然后是第一层柱的柱顶出现塑性铰,再然后是第二层柱的柱顶出现塑性铰,最后是第一 层梁的梁端出铰。 通过分析框架模型的滞回曲线(图1.4、图1.5)可以发现以下特点:滞回环开始形状为梭 形,之后逐渐转换为反S形;框架模型受拉钢筋屈服后,随着加载的持续进行,总体变形继续加 大而承载力变化不大。比较前后各次加载,曲线的斜率随着荷载的加大而减少,表明结构在反 复荷载作用下刚度退化; 反覆加载后,曲线出现拐点,形成中间捏拢现象,而且捏拢程度逐次加 大,表明钢筋滑移的影响随着变形的加大而增大;卸载曲线的在刚开始卸载时曲线陡峭,随 着荷载减小曲线趋于平缓,恢复变形逐渐加快,即恢复变形滞后。曲线斜率随着反复加卸载次 数加大而减小,表明卸载刚度退化。 卸载到零以后,结构有残余变形,且大小随反复加载次数不 断增加而加大; .比较两作动器的滞回曲线可以看到:二层的滞回曲线不如三层曲线饱满,但位
图2.3 延性普通框架结构与预应力框架结构的典型滞回骨架曲线 文献[6]指出, “捏拢”现象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滞回曲线所围面积不如理想双折线滞 变体系(图 2.3)那么饱满,故其耗能能力不如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在计算非弹性体 系的等效阻尼比时,应根据不同预应力度选择合适的阻尼修正系数κ,以准确反映预应力结 构在地震动过程中的耗能行为。 3 结论 本文通过试验介绍总结了预应力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而介绍了两种针对预应力框 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 除此之外,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还有很多, 但都处于研究阶段, 真正能够为设计人员使用的简化方法还未成形,有待学者进步一研究。 参考文献
2
移较为接近,可见三层层间位移较小,位移发展主要集中在框架一层二层;总体上看,滞回曲 线较为饱满。
图1.4二层滞回曲线图1.5三层滞回曲线 采用通用屈服弯矩法确定框架模型的延性系数,评价框架的变形能力 框架1层是结构的薄弱层,它在试验后期完全屈服且塑性铰充分发展,可计算该层的延性系数 为:正向:△u=-31.5mm△y=-7.09mmμ=-31.5/7.09=4.44 ; 反向:△u=32.44mm△y=7.8mm μ=32.44/7.8=4.15。 通过计算分析可以得出,框架模型达到最大荷载时其最薄弱层的延性系数为 :4.44~4.15。 层间相对位移是设计中控制的重要目标。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包括 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在多遇烈度地震作用下,钢筋 混凝土框架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是1/550,在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薄弱层弹 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是1/50。 按照相似理论,位移角相似常数是1,于是模型各楼层在不同地震 波各种烈度下的层间位移角等于原型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在本项试验中,一层出现屈服点时, 一层层间位移角为1/207,二层层间位移角为1/236;试验结束时,一层层间位移角为1/50,二层层 间位移角为1/120。 2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2.1 基于延性的抗震设计方法[4] 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荷载—位移关系采用图2.1所示的理想曲线。 图中: △y——屈服变形,即最大弹性变形; △μ——极限变形,即最大弹塑性变形; Fy——按实际配筋求得的等效结构抗 震屈服力; Fe ——按弹性方法求得的结构所受的总 地震力。
5Leabharlann 图2.1 由结构相应弹性状态时所吸收的能量与弹塑性状态所吸收的能量相同的关系,即在图2.1 中的面积OADE与面积OBC相等可求得位移延性系数。 ∆������ 1 ������������ ������∆ = = [1 + ( )2 ] ∆������ 2 ������������ 跨度的PPC框架结构,一般层数不多,竖向荷载较大,梁的截面尺寸要比柱大得多,一般由 竖向荷载组合控制设计。 另外,这种结构大都采用现浇结构,由于楼面板的作用,使得框架梁的 强度和刚度大大提高,即使按“强柱弱梁”设计,也很难避免柱上出铰,这已被东南大学的近期
������ ������ ∆������
������ ������ ������ ∆������ ������
(7)将水平地震力Fi与竖向荷载组合,进行结构设计; (8)结构的变形能力设计,使结构有能力经受极限位移:max{Δd,规范规定的性能极限 要求}。 目前,直接基于位移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尚不成熟,某些关键问题仍有待与完善,如: 性态目标的确定、弹塑性位移反应谱的建立以及非弹性体系等效阻尼比的确定等。 重庆大学的简斌等[6]将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运用的预应力框架结构设计。 具体
3
抗震设计所证实。 东南大学孟少平提出部分预应力框架结构的延性设计方法是基于图2.2所示的混合耗能 机制。
图2.2 混合耗能机制示意图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延性设计可按下列步骤进行[5]: (1)进行常规的考虑地震组合的承载能力设计; (2)选择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耗能机制,并对它进行宏观控制,避免楼层屈服机制的 出现.实现多层多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混合耗能机制; (3)按弹性方法计算结构承受的总地震作用Fe; (4)根据步骤l得到的框架实际尺寸及配筋求得实际结构屈服力Fy; (5)根据凡和Fe求得结构要求的整体位移延性系数μΔ (6)根据结构的位移延性系数凡计算梁、柱控制截面相应的曲率延性系数μφ (7)由各个截面的曲率延性系数μφ进行截面延性设计。 2.2 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 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也称基于位移的直接设计法, 顾名思义, 这种方法是通过给定 的位移需求直接确定结构的受力特征来进行结构及构件的设计, 而不像能力谱法等需要迭代。 因此,就新建结构的设计而言,该法具有更好的适用性。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包含 以下基本步骤: (1)对结构进行初步设计,计算多自由度体系的质点质量mi; (2)确定目标位移及结构的侧向位移模式; (3)建立结构的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确定等效参数;等效参数包括:等效目标 位移、等效质量、等效阻尼比等。 (4)建立设计位移反应谱;根据规范加速度反应谱(或弹塑性加速度反应谱)或地震加 速度时程,建立等效阻尼比下的设计位移反应谱(或弹塑性位移反应谱) 。 (5)确定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等效刚度Ke;根据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设计位移反应谱及 等效目标位移Δd,确定等效周期Te (6)计算等效基底剪力和水平地震力:������������ = ������������ ∆������ ;������������ =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某四层单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拟静力试验, 总结预应力框架在低周往复 荷载下的承载力、刚度变化、裂缝开展规律、塑性铰出现顺序、耗能特性和破坏机理等结构 特性和抗震性能。 然后结合试验结果和相关规范, 介绍了几种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 计方法和能力评价方法。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拟静力试验;基于性能设计方法 0 引言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其较大的刚度, 良好的抗裂性和 耐久性, 在大型工业厂房和大跨桥梁中推广开来。 但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设计 方法研究还远不够系统。虽然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和 GB50010-2010《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对预应力结构抗震设计提出了一些要求,但是缺乏系统理论和试验研 究的抗震设计方法,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相对于普通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于始终处于高应力状态, 相对耗能能力比 较低,延性比较差,变形能力比较弱。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将进入弹 塑性阶段, 结构保有基本承载力的条件下, 主要依靠弹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 我国现行 《抗 震设计规范》提出了“三水准二阶段”的设计方法,要求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 倒”。研究表明,框架结构的抗震水平与变形能力和框架的破坏机制关系密切,考虑到预应 力混凝土框架相对薄弱的延性和变形能力,针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合理的抗震设计以达到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框架模型拟静力试验研究[3] 该试验以安徽巢湖某电厂为背景,4层单跨预应力框架,总高度46米,跨度18米。框架按7 度抗震设防,一级抗震,2类场地土。仅一二层梁施加预应力,后张法施工。试验试体完全 按原结构1:8模型建立,模型荷载根据实际荷载予以简化。 1.1 试验设计 拟静力框架试验模型的尺寸缩放比例定为1:8,考虑到模型结构的梁、 柱宽度较小,模型试体在 面外的刚度太小,在试验中可能出现面外失稳,不利于试验的正常进行,因此按照刚度等效的 原理,相当于两榀框架叠合在一起同时试验。此时,各项荷载也均相应放大。具体试验模型如 图1.1、图1.2、图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