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常规及制度
护理管理制度常规和操作规程
![护理管理制度常规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289c39e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87.png)
护理管理制度常规和操作规程护理工作,那可是一份充满爱与责任的神圣使命。
在医院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护理人员忙碌的身影,他们就像守护健康的天使,用专业和爱心为患者带来温暖和希望。
要做好护理工作,护理管理制度常规和操作规程那可是重中之重。
这就好比建造高楼大厦的基石,基石稳了,大厦才能坚固耐用。
先来说说护理管理制度常规。
这就像是一个大管家制定的规矩,方方面面都得考虑到。
比如,排班制度,得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不能让一个人累得喘不过气,也不能让岗位出现空缺,这不就跟咱们家里做饭,得合理安排人手,有人洗菜,有人炒菜,不然饭可就做不好啦?还有护理质量管理制度,要保证每一项护理操作都达到高标准,不能有丝毫马虎。
就像做一件精美的手工艺品,每一个细节都得处理到位,不然就成了残次品。
再讲讲护理操作规程。
这可是护理工作的具体指南,一步一步都有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给病人打针,得找准位置,动作轻柔,不然病人得多疼啊!这就像射箭,得瞄得准,发力稳,才能一箭中的。
还有换药,得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不能让伤口感染,这就好比给宝贝盖被子,得严严实实,不能让一丝凉风钻进去。
护理人员要时刻牢记这些制度和规程,不能有半点疏忽。
要是不遵守,那可就像是在高速公路上逆行,危险得很呐!而且,这不仅关系到病人的安危,也关系到自己的职业声誉。
咱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护理人员不按照规程操作,给病人用错了药,那后果得多严重?这就好比给汽车加错了油,车子能跑得好吗?再比如,不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导致病人之间交叉感染,那不是好心办了坏事吗?所以啊,护理管理制度常规和操作规程是护理工作的生命线,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要认真对待,严格遵守。
只有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让他们早日康复,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
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位护理人员最希望看到的吗?让我们一起努力,用爱与责任,书写护理工作的精彩篇章!。
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核心制度持续改进及流程
![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核心制度持续改进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85edf0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f.png)
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核心制度持续改进及流程1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核心制度落实状况1.护理部及各临床科室应至少每2 年修订一次医院及科室现行的护理治理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
2.所制定和修订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必需符合当前国家的相关治理规定,法律、法规的要求,立足于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实施求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具备肯定的专业领域的前沿性,符合我院的实际状况,可操作性强。
3.制度、操作常规如有变更需求,科室应报请护理部同意,由护理质量治理委员会审核后,履行试行-修改-批准-培训-执行的程序,由护理部主任报请院领导批准后执行。
4.变更程序:4.1对现有制度、操作常规的自我完善和补充。
4.2对消灭的工作,需要制定的制度或操作规程。
4.3将修改的或制定的制度、操作规程提交护理质量治理委员会审核,对其提出意见或建议,进一步完善。
4.4制度、操作常规变更后或制定的,应当设臵3-6 个月的试行期,经过可行性再评价前方可正式列入实施。
4.5制度、操作常规变更或定后,文件上均标有本制度执行起止时间及批准人。
5.变更后的制度、操作常规应准时通知相关科室与人员,在认真组织培训与学习的根底上在执行。
6.重大制度、操作常规变更要多部门做好协调,保持全都性,并向全院通报。
7.护理部及临床各科室必需定期对现行及修订后的制度的执行状况进展追踪与评价,以期到达持续改进的成效。
护理文件修订流程现有制度、操作常规的自我完善和补充制定、修订相关制度提交护理质量治理委员会审核试行期3-6 个月组织培训、学习、执行护理分级制度及标准1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标准临床分级护理及护理效劳内涵,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指导原则。
其次条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依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力量,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护士护理常规制度
![护士护理常规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ddcba3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08.png)
护士护理常规制度为了保障医院护士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特订立本规章制度。
全部医院护士必需严格遵守以下规定:1. 护理技术要求1.1 护士必需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要经过正规的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培训,取得相应的执业证书。
1.2 护士必需熟识和掌握各种常用的护理技术,包含但不限于:测量生命体征、静脉输液、疼痛评估、皮肤护理、伤口护理、口腔护理、导尿、管道护理等。
1.3 护士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必需认真核对患者的身份和医嘱,确保操作准确无误。
2. 感染掌控和消毒要求2.1 护士在工作中必需遵守医院的感染掌控政策和流程,严格执行洗手和戴手套的规定。
2.2 护士必需掌握正确的消毒和无菌操作技术,保证医疗器械、仪器和器材的消毒和清洁。
2.3 护士在处理传染性疾病患者时,必需依照相关的防护措施进行操作,确保患者和自身的安全。
3. 患者护理要求3.1 护士必需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敬重患者的权益和隐私,维护患者的尊严和安全。
3.2 护士应自动关怀患者的病情和需求,供应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并定期评估和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动。
3.3 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引导,帮忙患者正确使用药物、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并帮忙患者订立病愈计划。
3.4 护士应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紧密搭配,相互沟通,确保患者的医疗护理连续性和协调性。
3.5 护士应及时记录患者的护理过程、护理效果和不良反应等信息,并及时上报相关情况。
4. 工作时间和休息制度4.1 护士必需依照规定的工作时间表和轮班制度进行工作,不得旷工、迟到或早退。
4.2 护士在接班前必需进行交班工作,包含向接班人员认真汇报患者情况、医嘱信息和护理要点。
4.3 护士必需依照规定的休息时间进行休息,不得随便调整或放弃休息时间。
4.4 护士在工作期间如遇紧急情况或需要休假,必需提前向上级主管汇报并请假,不得私自离岗或轻易调整工作时间。
5. 素养和行为规范5.1 护士必需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养,言行举止符合职业规范,不得有涉及个人隐私的行为。
常规护理操作管理制度
![常规护理操作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5af73b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1.png)
常规护理操作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医院常规护理操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医疗质量,特订立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科室和护理人员,包含全职和兼职护理人员。
三、常规护理操作规范1.护理操作要遵从医学理论和护理规范,执行先进的护理技术,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2.全部护理操作必需由合格的护理人员完成,护理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和技能。
3.护理人员在执行常规护理操作前应认真了解患者的病情,依照医嘱和护理计划进行操作。
4.护理人员应正确佩戴工作服、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并保持个人卫生,避开交叉感染。
5.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的需要进行常规护理操作,包含但不限于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更换床单、拍翻身、翻身等日常护理工作。
6.护理人员在执行吸痰、鼻饲、留置导尿等特殊护理操作时,应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并防止感染和其他意外事件的发生。
7.护理人员应及时记录患者的护理操作情况,包含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患者反应等,并及时向医生和护士长报告。
四、常规护理操作流程1.护理人员应依照医生的医嘱和护理计划,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物品。
2.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解释护理操作的目的和过程,取得患者的同意。
3.护理人员应洗手并戴好手套,确保操作过程的无菌性。
4.护理人员应依照操作要求,规范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应细心察看患者的情况,并依据需要及时调整操作方法。
5.护理人员在操作完成后,应将工具和物品归位,并对操作区域进行清洁消毒。
6.护理人员应记录操作情况,包含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患者反应等,并向医生和护士长报告。
五、常规护理操作培训和考核1.医院应定期组织常规护理操作培训,包含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
2.护理人员应参加培训并考核合格,持有有效的护理职业资格证书。
3.护理人员在培训后应定期接受考核,测试其操作技能和知识水平。
4.医院应建立培训和考核记录,确保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本领。
常规护理工作制度
![常规护理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a08831b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1.png)
常规护理工作制度一、目的为规范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案规范(试行)》、《中医病历规范(试行)》和《中医护理工作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护理人员。
三、工作内容(一)患者护理1.观察患者病情,了解患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2.按照医嘱执行治疗、给药、输液、输血等操作,确保治疗安全。
3.定时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并做好记录。
4.保持患者床单位整洁、舒适,严格执行床单位管理制度。
5.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包括饮食、洗漱、翻身、按摩等,预防压疮、肺炎等并发症。
6.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
(二)护理文书1.认真书写护理文书,包括护理记录、护理交班记录、护理诊断等,字迹工整,内容真实、完整。
2.及时完成护理文书,确保医疗安全。
(三)护理管理1.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包括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床旁交接班制度等。
2.参加护理部组织的各项活动,提高护理业务水平。
3.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服从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值班、加班等。
4.关心同事,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护理团队凝聚力。
(四)继续教育与培训1.积极参加各类护理培训、学术研讨等活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2.按照医院要求,完成继续教育学分,不断提升护理水平。
四、工作流程1.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护理计划。
2.执行治疗、给药、输液、输血等操作,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3.定时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4.保持患者床单位整洁、舒适,定期进行消毒、灭菌。
5.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根据患者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6.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
7.认真书写护理文书,确保医疗安全。
8.参加护理部组织的各项活动,遵守医院规章制度。
9.积极参加护理培训、学术研讨等活动,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
护理规范标准规章制度
![护理规范标准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0f21e1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7.png)
护理规范标准规章制度第一章绪论第一条为了加强护理工作的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所有护理工作人员及相关人员。
第三条护理人员应服从医疗机构的管理,遵守护理规范标准规章制度。
第四条护理人员应保持专业素养,认真履行职责,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第二章护理工作内容第六条护理工作内容包括床旁护理、护理记录、医嘱执行、传染病防控等。
第七条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床旁护理,包括测量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帮助患者排泄、进食等。
第八条护理人员应及时记录患者的情况,准确完整,便于医疗人员的判断和处理。
第九条护理人员应认真执行医嘱,保证患者按时按量服药,接受治疗。
第十条护理人员应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严格遵守消毒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第三章护理技术要求第十一条护理人员应具备扎针、输液、拆线、更换药品、患者护理等基本技术。
第十二条护理人员应掌握患者安全转移、营养支持、康复训练等特殊技术。
第十三条护理人员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以适应医疗工作的需要。
第四章护理伦理第十四条护理人员应遵守护理伦理,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
第十五条护理人员应保守患者的隐私信息,不得随意泄露或传播。
第十六条护理人员应与他人以礼相待,互相尊重,团结合作,共同为患者服务。
第五章护理管理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提高工作效率。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护理质量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
第二十条护理人员应积极参加护理会议,提出建议和意见,为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提供保障。
第六章护理安全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护理安全制度,预防事故和风险发生。
第二十二条护理人员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工伤事故发生。
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应配备必要的护理设备和器材,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常规护理管理制度
![常规护理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cd9eb3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65.png)
常规护理管理制度常规护理管理制度一、护理会议制度医务科根据需要可分别召开全院护士大会、护士长会等。
1、医务科每年召开 2~4 次全院护士大会,总结和布置全院工作,表彰先进,交流护理学术论文,进行理想纪律教育等。
2、每季度召开 1~2 次科护士长会,讨论总结季度工作重点、奖惩考核办法及中心工作等。
3、每周召开护士长会,布置护理管理内容及组织护士学习新业务、新技术和管理知识等。
4、晨会由护士长主持,会前作好准备,时间 10~15 分钟,总结前一天的护理要点,提出批评和表扬,明确当天护理工作要点,传达医院布置的内容,并对护士进行提问。
二、交接班制度 1、交接班制度是保证临床医疗护理工作连续进行的重要护理措施。
病房护士实行一周倒班 1 次,轮流值三班。
值班人员应严格遵守护士长安排,坚守工作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护理工作准确及时地进行。
2、交接班前,护士长应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和危重病人的护理记录。
重点巡视危重病人和新病人以及术后病人,并安排护理工作。
3、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提前 15 分钟到科室,阅读交1/ 3班报告。
在接班者未明确交班内容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对危重病人必须床头交接班。
遇有特殊情况,必须详细交班,并与接班者共同处理后方可离去。
值班人员应完成本班职责并给下一班做好准备工作,如用品、器械、氧气等,以减少接班者的忙乱。
4、病房应建立日夜交班记录本和物品清点本,逐项认真交班。
对毒麻药品、急救物品及其他医疗器械物品要查点并登记。
接班者如发现物品不符应立即查问。
5、交班报告应由值班护士书写,要求字迹整齐、清晰、简明扼要、有连贯性、运用医学术语。
6、交接班方式和要求:(1)方式:按大夜班一白班一小夜班一大夜班顺序交接。
(2)交班内容住院病人总人数,出入院、转院、手术、死亡人数,以及新入院病人、危重病人、抢救病人、大手术前后或经特殊处置病人的病情变化及病人思想情绪波动的情况。
医嘱执行情况,重症护理记录,各种检查标本采集及各种处置完成情况,对未完成的工作,也应向接班者交代清楚。
护理管理制度常规操作制度
![护理管理制度常规操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282d52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63.png)
护理管理制度常规操作制度一、护理管理制度的编制1. 机构的护理管理制度应当由专业的护理管理人员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经过相关科室讨论、审查和通过后,进行正式颁布实施。
2. 护理管理制度应当包括:护理管理的组织机构、具体职责、工作流程、标准化操作、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护理记录规范等方面的规定。
3. 护理管理制度的修订应当与时俱进,根据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护工作的实际需求,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护理管理制度的具体操作1. 护理质量标准(1)护理人员应当遵守护理管理制度的规定,执行医疗机构的护理质量标准,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2)护理质量标准应当包括护理操作的规范、护理记录的要求、患者的日常护理、各种护理器械的使用方法、护理常见意外的应急处理等内容。
(3)医疗机构应当对护理质量标准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并做好相关记录。
2. 护理操作流程(1)医疗机构应当明确护理操作流程,规定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以保证护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护理操作流程应当包括手卫生、患者体位转换、皮肤护理、饮食护理、排泄护理、输液护理等方面的具体操作规程。
(3)医疗机构应当对护理操作流程进行定期的培训、考核和检查,确保护理人员掌握护理操作的正确方法。
3. 护理记录规范(1)医疗机构应当规定护理记录的书写规范,包括患者病情观察、护理措施的执行、患者的反应情况、医嘱的执行情况等内容。
(2)护理记录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保证医护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患者病情的连续性。
(3)医疗机构应当规定相关的护理记录表格和格式,统一护理记录的书写要求,便于查阅和管理。
4. 护理质量评价标准(1)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护理质量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对护理质量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检查。
(2)护理质量评价应当围绕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是否规范、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护理记录的合格率等方面进行评价。
(3)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护理质量评价的结果,进行相关改进措施,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护理常规及制度
![护理常规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626a676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0.png)
护理常规及制度护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医疗工作,对于实施护理工作,护士需要了解并遵守一系列的护理常规及制度,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探讨护理常规及制度的要点,并提供一些建议以提高护理质量。
一、患者评估患者评估是护理工作的第一步,通过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护士能够准确了解患者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在患者评估中,护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充分倾听:护士应在和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倾听患者的意见和需求,了解其主观感受,确保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和个性化。
2. 观察细致:护士应仔细观察患者的身体表现,如皮肤的颜色、呼吸的频率和深度、血压的变化等,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3. 记录准确:护士应准确记录患者的信息,包括病情变化、护理操作和给药情况等,为医疗团队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二、个人卫生个人卫生是护理工作的基础,护士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防止交叉感染和传播疾病。
以下是一些个人卫生方面的重点:1. 洗手:护士应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前后、进食前后、上厕所后等情况下应彻底清洁双手,使用洗手液或消毒洗手液,并遵循正确的洗手方法。
2. 穿戴防护装备:护士在特殊环境下,如手术室或传染病病房中,应正确佩戴手套、口罩、帽子、防护服等防护装备,有效阻止病原体的传播。
3. 垃圾处理:护士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处理医疗垃圾,确保垃圾的分类和消毒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群造成污染和伤害。
三、安全措施安全是护理工作的核心,护士应遵守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一些安全措施的要点:1. 防跌倒:护士应在患者周围设置防滑垫、扶手,确保患者行动安全,并定期巡视患者,预防跌倒事故。
2. 药物管理:护士应按照医嘱准确给药,使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并仔细记录用药情况,避免药物错误导致的不良事件。
3. 环境整洁:护士应保持病房的整洁和清洁,及时清除污垢和废弃物,并消毒环境,杜绝病原体传播的可能。
医疗护理常规和操作规范制度
![医疗护理常规和操作规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313c87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9.png)
医疗护理常规和操作规范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这个制度是为了规范医院医疗护理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第二条医务人员必需严格遵守这个制度的规定,依照规范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医疗护理工作。
第三条任何医务人员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规、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进行医疗护理工作。
第四条全部医务人员必需接受规范的培训和考核,不得擅自从事未经培训和考核的医疗护理工作。
第二章医疗护理常规第五条医务人员必需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患者敬业精神,对患者负责任,做到言行得体、恰如其分。
第六条医务人员必需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不得将患者的隐私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严格遵守医疗保密的相关规定。
第七条医务人员必需熟识并遵守医疗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规程,确保操作过程安全有效。
第八条医务人员必需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定期清洁和消毒医疗设备和器械,保证患者的安全。
第九条医务人员必需遵守医疗护理的标准程序,依照操作规范进行工作,不得随便转变标准程序和操作规范。
第十条医务人员必需遵从医院的工作纪律和岗位职责,搭配其他科室和部门的工作,做到自动沟通、协作无间。
第三章医疗护理操作规范第十一条医务人员必需依照医疗护理的操作规范,正确并安全地执行各项医疗护理操作。
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前必需检查所使用设备和器械的完整性和可用性,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必需穿着干净、乾净的工作服和专业的防护用具,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第十四条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必需正确和规范地进行手卫生,包含洗手和使用消毒剂等。
第十五条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必需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执行相关操作,并在操作后及时记录和汇报。
第十六条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之前必需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并进行必需的沟通。
第十七条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必需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操作过程不受污染,保证患者的安全。
护理常规及制度
![护理常规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22daec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e.png)
护理常规及制度护理是医疗服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患者的健康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常规及制度。
本文将从护理常规的意义和目标、护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原则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护理常规的意义和目标护理常规是指医疗机构中护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操作流程。
它的意义在于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护理常规的目标主要包括:1. 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护理常规通过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和技术,确保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最大程度地预防并发症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2.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护理常规将护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护理工作的影响,提高了任务完成质量和效果。
3. 保证医疗质量的连续性:护理常规通过规范化操作流程和记录方式,保证了医疗质量的连续性。
无论哪个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都能按照相同的流程和标准提供护理服务。
二、护理制度的内容护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规范护理工作而制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护理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护理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包括护理人员的编制、分工和职责等方面的规定,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管理和协作关系。
2. 护理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详细列出各类护理操作的具体流程和技术要求,包括洗患者、更换病人床单、给药、换药等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护理记录和信息管理:规范护理记录的方式、要求和注意事项,明确护理记录的内容和格式,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护理质量评价和监控:建立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控机制,对护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估、检查和反馈,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护理质量。
三、护理制度的实施原则为了确保护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和实施,医疗机构应遵循以下原则:1. 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护理制度应基于权威的指南和标准,并具有操作性,能够指导护理人员正确地开展护理工作。
2. 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原则:护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各级护理人员的作用,保证其参与度,并鼓励全员不断改善工作流程和方法。
护理工作相关规章制度
![护理工作相关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a7fa95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5.png)
护理工作相关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护理工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包括护士、护理助理等。
第三条护理工作应当遵循“以患者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做到患者至上,服务至诚,质量至上。
第四条护理工作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护理工作应当注重团队合作,做到互相支持,互相尊重,共同提高护理质量。
第二章护理工作流程第六条护理工作应当按照医嘱执行,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接受治疗。
第七条护理工作应当严格执行洗手消毒制度,保证工作区域和器械的清洁卫生。
第八条护理工作应当做好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和记录,及时反馈给医护人员。
第九条护理工作应当指导患者进行自我保健,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
第十条护理工作应当做好患者的情绪疏导工作,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第三章护理工作注意事项第十一条护理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患者的隐私权和保密要求,不得擅自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第十二条护理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擅自缺勤,应当按时按量工作。
第十三条护理工作人员应当遵守工作纪律,不得违规违纪,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第十四条护理工作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积极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四章护理工作考核评价第十五条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将定期进行考核评价,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第十六条护理工作人员工作出色者将给予表扬和奖励,工作不合格者将进行批评和提醒。
第十七条护理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将作为晋升、奖金、岗位调整等重要依据。
第五章护理工作安全保障第十八条护理工作人员应当注意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第十九条护理工作人员应当遵守医疗工作的相关规定,不得擅自使用药品和器械,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修订护理规章制度常规规定
![修订护理规章制度常规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4b00e89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b.png)
修订护理规章制度常规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护理岗位工作人员,包括护士、护理师、护理助理等。
第三条所有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根据本规章制度积极开展工作,服从管理,严格遵守规定,碍恪守职业操守,勤勉工作,不得有疏忽、违章、违纪现象。
第四条护理工作人员应具备合格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第五条护理工作人员应保守患者的个人信息,不得泄露患者隐私。
第六条护理工作人员应遵守医疗纪律,热爱患者,耐心细致,不得对患者冷漠、粗暴、不负责任。
第七条护理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不得饮酒、吸烟、迟到早退,不得在工作中看手机、聊天、睡觉。
第八条护理工作人员应积极协作,互相尊重,不得针对同事进行人身攻击,文明交流,和睦共事。
第二章工作岗位第九条护理工作人员应按照医院工作安排,做好本职工作,服从管理,不得私自调换工作岗位。
第十条护理工作人员应熟悉本岗位工作要求,积极主动提高工作效率,不得敷衍塞责、推诿扯皮。
第十一条护理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岗位技能培训,不定期进行技能检测,提高专业水平。
第十二条护理工作人员应保持工作环境整洁,不得在工作场所乱扔垃圾,不得私自挪用医院设备。
第十三条护理工作人员应遵守工作时间,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擅自请假,如有特殊情况需请假,需提前向主管领导请示。
第十四条护理工作人员应积极配合上级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不得擅自脱岗、逃避工作。
第十五条护理工作人员应在工作中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不得有侮辱、敷衍、对抗现象。
第十六条护理工作人员应注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不得浪费医院物资。
第十七条护理工作人员应在工作中确保患者安全,并向主管领导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服务内容第十八条护理工作人员应熟悉并执行患者护理方案,保证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第十九条护理工作人员应细心、耐心对待患者,提供贴心服务,关注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专科护理常规管理制度
![专科护理常规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d0baca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c.png)
专科护理常规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专科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专科护理工作。
第三条专科护理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医院相关规定和国家法律法规,保证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第四条专科护理工作须遵循“患者至上、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患者的权益,保护患者的隐私。
第五条专科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循职业道德规范,确保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保障患者的利益。
第六条医院应当为专科护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专科护理实施机构第七条专科护理实施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医疗条件和护理设施,保障患者的护理需求得到满足。
第八条专科护理实施机构应当配备合格的专业护理人员,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九条专科护理实施机构应当定期对护理设施进行维护和检查,保证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十条专科护理实施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护理记录系统,及时记录患者护理情况。
第三章专科护理人员管理第十一条专科护理人员应当具备专业资格和执业证书,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方可从事护理工作。
第十二条专科护理人员应当定期接受继续教育,更新护理知识,提高护理水平。
第十三条专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和护理规范,保证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第十四条专科护理人员应当遵循患者中心的理念,热情待人,细心关照患者,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
第十五条专科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协作,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人员密切配合,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第四章护理作业管理第十六条专科护理人员应当按照医嘱和护理计划,有序进行护理工作,保证护理质量。
第十七条专科护理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规范,做好个人防护,保障患者和自身的安全。
第十八条专科护理人员应当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健康问题。
第十九条专科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指导,帮助患者掌握自我护理技巧,促进患者康复。
第二十条专科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团队协作,积极参与讨论、培训等活动,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危重病人护理的常规
![危重病人护理的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a0fb28f450e2524de4187e11.png)
一、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常规⒈热情接待病人,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或重症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入院(科)宣教。
⒉及时评估: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症状、皮肤情况,阳性辅助检查,各种管道,药物治疗情况等。
⒊急救护理措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视病情及药物性质调整滴速),吸氧(视病情调整用氧流量),心电监护,留置导尿,保暖,做好各种标本采集,协助相应检查,必要时行积极术前准备等⒋卧位与安全⑴根据病情采取合适体位。
⑵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昏迷病人应及时吸出口鼻及气管内分泌物,予以氧气吸入。
⑶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舌后缀。
⑷高热、昏迷、谵妄、烦躁不安、年老体弱及婴幼儿应加用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防止坠床,确保病人安全。
⑸备齐一切抢救用物、药品和器械,室内各种抢救设置备用状态。
⒌严密观察病情:专人护理,对病人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出血情况、SpO2、CVP、末梢循环及大小便等情况进行动态观察;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抢救,做好护理记录。
⒍遵医嘱给药,实行口头医嘱时,需复述无误方可使用。
⒎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脱落、扭曲、堵塞;严格无菌技术,防止逆行感染。
⒏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尿潴留者采取诱导方法以助排尿;必要时导尿;便秘者视病情予以灌肠。
⒐视病情予以饮食护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满足机体对营养的基本需求;禁食病人可予以外周静脉营养。
⒑基础护理⑴做好三短九洁、五到床头(三短:头发、胡须、指甲短;九洁:头发、眼、身、口、鼻、手足、会阴、肛门、皮肤清洁;五到床头:医、护、饭、药、水到病人床头)。
⑵晨、晚间护理每日2次;尿道口护理每日2次;气管切开护理每日2次;注意眼的保护。
⑶保持肢体功能,加强肢体被动活动或协助主动活动。
⑷做好呼吸咳嗽训练,每2h协助病员翻身、拍背、指导作深呼吸,以助分泌物排出。
⑸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⒒心理护理:及时巡视、关心病人,据情作好与家属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以取得病人信任、家属的配合和理解。
危重病人管理制度及护理常规
![危重病人管理制度及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809c59e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3.png)
危重病人管理制度及护理常规一、危重病人管理制度危重病人是指病情危重、需要重点治疗和护理的病人。
因为其病情较为严重,治疗和护理中所需的操作比较复杂,需要专业的医疗人员进行,因此环境和管理制度也需要更加严格。
以下是危重病人管理制度的一些要点。
1. 病房管理制度(1)危重病人的病房区域必须保持安静,除了治疗医生、护士以及病人家属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
(2)病房内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以保证病人的安全和卫生。
(3)熟悉危重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方案的护士必须常驻在该病人的床边,保证每时每刻都能进行及时的监护和护理工作。
2. 护理管理制度(1)不同病情的危重病人,在治疗方案上也会有所不同,护士必须深入了解病情,明确治疗要求和护理重点。
(2)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等重要监测指标必须定期进行记录,并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3)危重病人往往需要协助呼吸或进行氧气供应等,护士必须掌握相应的技能和处理知识,确保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和氧气供应充足。
3. 安全管理制度(1)危重病人病情较为危急,需要经常进行各种治疗和检查,因此有比较多的医疗器械。
这些器械必须规范使用、清洁消毒,并放置在指定位置,以免影响病人的治疗进程。
(2)病人的特殊病情,需要对病人的安全性有更高的要求。
护士必须保证危重病人的安全,如在护理工作中发现病人的身体状况有变化,必须及时处理。
4. 病情监测制度(1)对于危重病人,需要定期对病情进行监测。
包括护理记录、生命体征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病人病情的详细描述等。
(2)护理记录必须真实、全面、准确,能够反映病人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等,以便医生能够及时修改治疗方案,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护理常规对于危重病人,护理人员需要执行更为严格的护理常规,以确保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
1. 重点护理(1)呼吸支持。
对于需要进行人工呼吸或辅助呼吸的病人,必须保证呼吸道通畅,氧气供应充足,同时定期进行肺部清洁。
手术护理常规及规章制度
![手术护理常规及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8d7e28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5d.png)
手术护理常规及规章制度一、手术护理常规1.手术护理前准备在手术前,护士需要完成以下准备工作:(1)核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2)协助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包括清洁手术部位、调整体位;(3)准备手术所需器械、药品和物资;(4)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术前标记;(5)确保手术室环境整洁、无菌。
2.手术过程中的护理(1)协助医生完成手术操作,提供所需器械、药品和物资;(2)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3)保持手术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4)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术中各项操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5)协助患者进行术中安全转运。
3.手术后护理(1)帮助患者进行术后恢复,包括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伤口护理、配合医生进行术后处理等;(2)协助患者进行术后饮食和活动恢复,提供必要的护理指导;(3)与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配合,确保患者的术后康复过程顺利进行;(4)记录患者的术后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生。
二、手术护理规章制度1.手术护理安全规章(1)遵守手术环境无菌操作规定,确保手术环境的清洁卫生;(2)在手术室内穿戴规范的手术服装和隔离器具,避免交叉感染;(3)遵守手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检查和手术计划;(4)确保手术患者的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2.手术器械和药品管理规章(1)按照规定对手术器械和药品进行消毒、灭菌和保存;(2)建立完善的手术器械和药品清单管理制度,确保手术所需物资的准备充分和及时;(3)定期对手术器械和药品进行清点和检查,确保其质量和有效期。
3.手术护理质量管理规章(1)建立手术护理记录和质量评估制度,对手术护理过程进行记录和分析;(2)建立手术护理培训和考核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3)建立手术并发症预防和处理制度,提高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满意度。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手术护理常规及规章制度,可以提高手术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效率,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和术后康复质量。
护士作为手术团队中的重要成员,应认真履行手术护理职责,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20类传染病护理常规
![20类传染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fdb148fbc281e53a5902ffc2.png)
20类传染病护理常规20类传染病护理常规(一)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执行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院内感染。
三、病室环境要求简单,便于消毒。
一切设备最好是金属、陶瓷、塑料或木料制成。
室内要空气新鲜,保持安静、整洁、阳光充足。
四、尽早地填写传染病卡片,上报防疫部门。
五、向新病人详细介绍有关制度,如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划分,活动范围、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等。
六、病人入院后按不同病种安置病室,并执行不同的隔离方法(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昆虫隔离、严密隔离),立即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七、急性期卧床休息。
恢复期及轻症者可适当活动。
谵妄及有精神病症者,加放床挡以防坠床。
八、密切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每次记录大便次数。
如有突然改变或出现惊厥、面色苍白,紫绀、严重呕吐或腹泻、大出血等情况,立即通知医师。
九、按医嘱给饮食,呕吐、腹泻者鼓励多饮水与补充电解质。
家属送来的食物经检查前方可食用。
十、高热、昏迷病人,执行高热、昏迷护理常规。
对外感风寒、发疹性热病正在出疹时的病人,一般不用冷敷或冷水擦浴,可行治疗。
体温过低或四肢发冷用热水袋保暖。
十一、熟悉各种传染病的并发症,密切观察其先兆病症,及时通知医师,做好相应的护理。
十二、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顾虑和急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十三、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十四、做好卫生宣教,按不同病种,向病人讲解预防传染病的卫生知识。
(二)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一、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二、按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分室收容,重症病人住单人病室。
甲型、戊型肝炎执行肠道传染病隔离,隔离期自发病日起不小于30天。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应杜绝血源性传播,并防止病人之间的密切接触。
三、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活动期需严格卧床休息。
病症明显改善、肝功恢复正常后可逐渐下床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度。
对病情反复波动的慢性肝炎病人,需加强心理护理。
帮助病人解除或屡次住院产生的焦虑情绪,重症病人预防自杀行为。
护理常规及制度
![护理常规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dbb929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f.png)
护理常规及制度(全文)护士岗前培训(二)护理常规及制度目的:制定基层医院护理常规,人员职责护理制度并组织实施,提高服务质量及患者满足度。
方法:依据本院护理人员状况及收治患者的特点制定适合本院实际工作需要的护理常规,岗位职责,护理工作制度并严格督促护理人员实施。
结果:医护人员对护理常规的科学性,先进性,有用性等方面的满足度评价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措施落实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健康训练掩盖率知晓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足度均明显提高。
⑴特殊症状护理常规:指各种疾病均可消失的共同症状,如昏迷、高热、呼吸困难、黄疸、头痛等。
⑵各科一般护理常规:是指依据各个专科疾病的共同点,从中找出疾病进展的一般规律而制定的常规,如内科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外科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肿瘤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等。
⑶各种疾病护理常规:是依据每一种疾病的特点制定的各项具体护理常规,如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血尿、尿少、浮肿、高血压等。
依据这些疾病特点,依据制定常规的原则,制定各种疾病护理常规。
⑷制定疾病护理常规是为了加强质量掌握,达到标准化管理。
护理常规-留意①要求护理人员要把握各种疾病护理常规的内容及制定常规的理论依据,在工作中自觉执行;②在护理工作中必需严厉认真,疾病护理常规不能任意转变,以免加重病情或发生意外;③为适应医学科学进展需要,对疾病护理常规应准时进行修改和充实;④护理人员要把握病情变化,加强护理,做到有的放矢;⑤护理人员应把握病人的心理状态,依据病情和病人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呼吸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空气清爽、通风良好,温湿度相宜。
3、喘息者赐予半坐卧位。
4、赐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忌辛辣刺激性、产气性食物。
指导病人多饮水。
5、观看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监测血气分析,观看痰液的颜色、量、气味、病人的喘息状况6、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不易咳出者指导有效咳嗽、雾化吸入、翻身叩背,必要时行体位引流;呼吸困难者赐予氧疗,流量1~3L/min,15h/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士岗前培训(二)护理常规及制度目的:制定基层医院护理常规,人员职责护理制度并组织实施,提高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方法:根据本院护理人员情况及收治患者的特点制定适合本院实际工作需要的护理常规,岗位职责,护理工作制度并严格督促护理人员实施。
结果:医护人员对护理常规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等方面的满意度评价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措施落实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健康教育覆盖率知晓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提高。
⑴特殊症状护理常规:指各种疾病均可出现的共同症状,如昏迷、高热、呼吸困难、黄疸、头痛等。
⑵各科一般护理常规:是指根据各个专科疾病的共同点,从中找出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制定的常规,如内科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外科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肿瘤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等。
⑶各种疾病护理常规:是根据每一种疾病的特点制定的各项具体护理常规,如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血尿、尿少、浮肿、高血压等。
根据这些疾病特点,按照制定常规的原则,制定各种疾病护理常规。
⑷制定疾病护理常规是为了加强质量控制,达到标准化管理。
护理常规-注意①要求护理人员要掌握各种疾病护理常规的内容及制定常规的理论依据,在工作中自觉执行;②在护理工作中必须严肃认真,疾病护理常规不能任意改变,以免加重病情或发生意外;③为适应医学科学发展需要,对疾病护理常规应及时进行修改和充实;④护理人员要掌握病情变化,加强护理,做到有的放矢;⑤护理人员应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依据病情和病人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呼吸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
3、喘息者给予半坐卧位。
4、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忌辛辣刺激性、产气性食物。
指导病人多饮水。
5、观察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监测血气分析,观察痰液的颜色、量、气味、病人的喘息情况6、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不易咳出者指导有效咳嗽、雾化吸入、翻身叩背,必要时行体位引流;呼吸困难者给予氧疗,流量1~3L/min,>15h/d。
7、遵医嘱及时准确应用抗生素及平喘祛痰药,茶碱类药应观察有无恶心、心律失常症状。
8、保持皮肤、口腔清洁,痰多者及使用激素类喷雾剂者注意及时漱口。
9、鼓励病人树立长期治疗疾病的信心,防止焦虑悲观心理。
10、指导病人避免诱发因素,戒烟,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11、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康复训练: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指导其坚持长期低流量氧疗,提高生活质量。
活动时注意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宜。
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
护理工作的核心制度(一)查对制度1、医嘱查对制度1)、医嘱经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每日必须总查对医嘱一次。
2)、转抄医嘱必须写明日期、时间及签名,并由另外一人核对。
转抄医嘱者与查对者均须签名。
3)、临时执行的医嘱,需经第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并记录执行时间,执行者签名。
4)、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大声复述一遍,然后执行,抢救完毕,医生要补开医嘱并签名。
安瓿留于抢救后再次核对。
5)、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和转抄。
2、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注射、处置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
过期药品、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药物时,严格执行《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卫医药[2005]438号文件)。
护士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安瓿及时交回药房;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同时,护理部要根据药物说明书,规范及健全皮试药物操作指引及药物配伍禁忌表。
5)、发药、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6)、输液瓶加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药名、剂量、并留下安瓿,经另一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7)、严格执行床边双人核对制度。
(二)交接班制度1、值班人员应严格遵照护理管理制度,服从护士长安排,坚守工作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地进行。
2、交班前,主班护士应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和危重病人护理记录,重点巡视危人和新人病人,在交班时安排好护理工作。
3、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提前15min到科室,阅读护理记录,交接物做到七不接(病人数不准、病情不清、床铺不洁、病人皮肤不洁、管道不通、各项治疗未完成以及物品数量不符不交接)。
4、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的各项记录及本班的各项工作,处理好用物品,为接班者做好用物准备,如消毒敷料、试管、标本瓶、注射器、常备器械、被服等,以便于接班者工作。
遇有特殊情况,必须做详细交代,与接班者共同做好工作方可离去。
5、早交班时,由夜班护士报告病情,全体人员应严肃认真地听取夜班交班扣之后由护士长带领日夜班护士共同巡视病房,床边交接病情及病房管理情况。
6、交班内容包括:①病人总数,出人院、转科、转院、分娩、手术、死亡人数,以及新人院、病人、抢救病人、大手术前后或有特殊检查处理、有行为异常、自杀倾向的病/人情变化及心理状态。
②医嘱执行情况,重症护理记录,各种检查标本采集及各种处置完成情况,未完成的工作,应向接班者交代清楚。
③查看昏迷、瘫痪等危重病人有无压疮,以及基础护理完成情况,各种导管和通畅情况。
④贵重、毒、麻、精神药品及抢救药品、器械、仪器的数量、技术状态等,全名。
7、交接班者共同巡视检查病房是否达到清洁、整齐、安静的要求及各项工作实情况。
8、其余班次除详细交接班外,均应共同巡视病房,进行床边交接班。
9、交班中如发现病情、治疗、器械、物品交代不清,应立即查问。
接班时如发现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如因交班不清,发生差错事故或物品遗失,应由接班者负责。
10、交班报告(护理记录)应书写要求字迹整齐、清晰,重点突出。
护理记录内容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全面、简明扼要、有连贯性,运用医学术语。
进修护士或实习护士书写护理记录时,由带教护士负责修改并签名。
(三)分级护理制度医生根据病人病情开具护理等级医嘱。
级别分为特别护理及一、二、三级护理,并做出标记(一级护理为红色、二级护理为蓝色、三级护理可不设标记)。
1、特级护理1)、适用对象:病情危重,需随时观察的病人;需绝对卧床休息的病人。
2)、护理内容:①安排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疴睛及生命体征变化。
②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逐项填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
③备好急救所需药品和用物。
④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2、一级护理1)、适用对象:病情重或危重,需严格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护理内容: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一般每1 5~30 min巡视病人一次,根据病情需要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
②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填写护理记录。
③加强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满足病人身心需要。
3、二级护理1)适用对象:病人疴隋较重,部分生活不能自理。
2)护理内容:①1—2 h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
②按相应护理常规护理。
③给予必要的生活照顾和心理支持,满足病人身心需要。
4、三级护理1)适用对象:病人病情较轻,生活能基本自理。
2)护理内容:①每班巡视病人,观察病情。
②按相应护理常规护理。
③给予卫生保健指导,督促病人遵守院规,满足病人身心需要。
消毒隔离制度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
2.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
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无菌器械容器、器械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计用后要用消毒液浸泡。
4.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拖洗地面,床头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抹布要专用,定期消毒。
5.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房清点,便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6.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备用,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定期更换消毒。
7.有严重感染及脏器移植的手术病人,放单独病房,病室在事先进行消毒。
8.出院病人的单元,必须做好终末处理,床、椅、桌及墙壁,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9.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儿科门诊应设预检,疑似传染病,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1、10.传染病人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
到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候诊、检查和治疗,不要在门诊各处走动,以防交叉感染。
11.传染病人,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12.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
病人用过后的器械、被服、房间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要烧毁。
13.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隔离伤口用物立即消毒处理。
14.治疗换药室,每天通风换气,清洁、用消毒液拖地,紫外线照射,或用消毒液喷雾消毒,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15.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注射器盒及盐水棉球和纱布缸每天更换。
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16.治疗室的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
17.换药车上用物定期更换和来菌,每周总灭菌一次。
换药用具应先消毒处理,再进行清洗、灭菌。
护理质量安全教育医患矛盾愈演愈烈,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伤害,甚至危急生命,而且给医护人员造成严重影响,人人自危,给自己也带来心里压力。
护理人员因素:1.专业技术因素2.责任心3法律意识4服务态度5护患沟通6.缺乏预见性护理程序的能力护理风险防范措施一、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护理缺陷安全教育,树立爱岗敬业精神,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树立“以人为本,满意服务”的服务理念,用真心、真情为患者服务。
三、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熟练掌握高新仪器的使用,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四、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均需履行告知程序,对新技术、新业务、自费项目、创伤性操作等需履行签字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