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常见病的预防和处理
高原病应急预案
![高原病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e2a8c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5.png)
高原病应急预案高原病是指人体在高海拔地区遭受稀薄空气和低氧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一系列身体不适和病症。
对于那些前往高原地区进行旅游、登山或工作的人来说,了解高原病的症状及应急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高原病的预防与应急预案,以便大家在高原环境中能够安全度过。
一、高原病的症状高原病早期症状有头痛、恶心、呕吐、乏力、失眠等,严重时可出现心慌、气促、胸闷等症状。
对于出现这些症状的人来说,及时采取措施非常关键。
二、高原病的预防1. 合理调整行程安排:初次到达高海拔地区的人群应进行适应性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给予身体足够的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
2. 注意饮食:高原地区气候干燥,人体需增加水分摄入量来保持水分平衡。
同时,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摄入,以增加人体的能量储备。
3. 避免过度劳累:在高原地区进行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时,身体的耗氧量会增加,容易引发高原病。
因此,合理安排活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三、高原病的应急预案1.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高原病的症状,应立即就医。
在高原地区,应选择有相关经验和设备的医院或诊所进行就医。
同时,应告知医生相关情况,以便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2. 寻求氧气治疗:氧气治疗是高原病发作时的重要救治措施。
在高原地区,可以使用氧气瓶或氧气袋来进行氧气治疗,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缓解高原病症状。
3. 留意个人状况:如果感觉不适,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
休息时应保持身体的正常姿势,避免压迫呼吸道。
此外,多喝水,补充电解质,可有效缓解症状。
4. 远离危险区域:在高原地区遭遇高原病发作时,如果有可能,应尽快下降海拔,远离危险区域。
高反应的人群应避免单独行动,应有朋友或工作伙伴陪同,并及时上报相关情况。
总结:高原病在高海拔环境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通过合理的预防和应急预案,我们可以减少高原病发作的风险,并及时处理症状,保证自身安全。
在高原地区活动时,我们应保持警惕,了解高原病的症状及应对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高海拔环境,享受旅行或工作的乐趣。
高原病的发生机制与预防措施
![高原病的发生机制与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0529dcf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b.png)
高原病的发生机制与预防措施高原病是由于在高海拔地区氧含量减少而导致的一系列身体反应。
这种疾病通常在登上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或长时间停留在高原地区时发生。
为了理解高原病的发生机制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该疾病。
一、发生机制1. 高海拔氧含量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气压降低,导致相同体积空气中的氧分压减少。
登上海拔较高的地区意味着暴露于低氧环境中,从而引起一系列身体适应性反应。
2. 缺氧应激:缺氧条件下,人体会经历一系列的应激反应。
皮质醇和催产素等激素分泌增加,脑部血液流量增加,并且心肌耗氧量也会增加。
这些变化有助于适应缺氧环境,但如果超过身体的调节能力,就可能导致高原病。
3. 细胞缺氧及代谢紊乱:缺氧环境下,细胞供氧不足,导致ATP合成减少,酸中毒和氧自由基生成增加。
这些变化会引起细胞功能异常和代谢紊乱,对器官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4. 血液黏稠度增加:高原地区由于气温低、空气干燥,人体水分易流失。
血液浓缩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阻碍了微循环和氧的输送。
5. 血管舒缩调节失衡:在高原地区,交感神经对血管收缩的作用逐渐减弱,而扩张作用增加。
这导致末梢血管根据需要无法充分调节及供给组织和器官所需的氧。
二、预防措施1. 渐进性上山:为了适应高海拔地区的低氧环境,最好采取渐进式上山方法。
这意味着慢慢提升海拔,在每个阶段逗留一段时间以便身体适应。
2. 充足休息:在登山过程中或长时间停留在高原地区时,给予足够的休息时间。
这有助于减轻身体疲劳和应对高原病的发生。
3. 适当饮食:在高海拔地区,饮食应富含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同时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
避免摄入过多盐分和咖啡因。
4. 充分水分摄入:由于干燥的环境会增加水分的流失,要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以保持体液平衡。
5. 预防药物:可以根据医生建议服用高原室内缓解反应(Diamox)等预防药物。
这类药物可以通过促进呼吸中枢产生适应性调整来帮助身体适应低氧环境。
高原病预防性措施
![高原病预防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e254fb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18.png)
高原病预防性措施1身体状态调整低海拔人员在习服期间,建议服用红景天、西洋参等保养药品,每日随机组医护人员(一级任务)或保障员对机组全员进行血压、血氧监测;不得饮酒和吸烟,饮食、作息规律,避免熬夜、疲劳,注意保暖,避免感冒,进入高海拔地区前2小时开始服用高原康胶囊,1-2粒/次,2次/日,通常服用3天;亦可辅助服用红景天胶囊等抗高原反应的药物,以降低高原病发病机率。
2高原反应识别急性高原病分为急性高原反应(急性轻症高原病)、高原肺水肿及高原脑水肿3个类型。
急性高原反应可在进入高原数小时即出现症状,而高原肺水肿及高原脑水肿一般在进入高原24小时后发病,一旦出现自觉症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吸氧、休息,如症状不能自行缓解,需及时进行医疗救助,急性高原反应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胸闷、气促、食欲减退、眩晕、鼻出血、手足发麻、手足抽搐、关节痛等。
对有下列主要临床表现者,应及时撤回至低海拔地区就近就医:a)血压:7天连续3天,每天两次血压测定,收缩压高于160mmHg或舒压高于100mmHg。
b)心脏相关检查:心电图提示心电轴右偏大于110°;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室壁增厚;心电图ST-T改变提示心肌缺血,3天复检未能恢复正常。
心率超过120次/分或低于50次/分超过3天,或心率>140次/分超过1天。
c)呼吸系统:静息时呼吸困难,伴有咳嗽,咳泡沫样痰,胸闷或胸痛等,肺部湿性罗音。
血氧饱和度<70%。
胸部X线征象显示肺部片状或云絮状浸润性阴影。
d)对确诊为重度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及高原脑水肿患者就地及时处理,尽早转至低海拔地区救治。
e)对中度急性高原反应患者,要及时收治至驻地最近的医疗机构,根据病情进行就地治疗或转至低海拔地区治疗。
f)对急性轻症高原病者,要立即停止体力劳动,就地休息,及时服用药物,并根据病情随时就诊、随时转运。
3高空减压病高空减压病是指在海拔上升过程中,工作人员可能发生的一种特殊综合征,即在人体组织、体液中溶解的氮气离析出来形成了气泡,压迫局部组织和栓塞血管等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高原地区常见疾病防治温馨提示.wps
![高原地区常见疾病防治温馨提示.wps](https://img.taocdn.com/s3/m/7b889696f12d2af90342e60b.png)
七、高原地区常见疾病防治温馨提示(一)如何防晒及晒伤修复方法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紫外线辐射强烈。
在高原烈日下工作或活动对皮肤有很大的伤害,所以防晒是必不可少的,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1.1如何防晒(1)防晒用品宜选择SPF30、PA+++的制品(2)防晒用品正确使用方法:在出门前半小时至1小时先行涂抹,并在户外定时涂抹。
(3)外出时尽可能戴帽、打伞、带墨镜、穿长衣长裤。
(4)高原环境易使嘴唇干裂,可准备唇膏。
(5)建议出发前及回来后多补充点维生素A、C、E,因为维生素A、C、E 有非常好的抗氧化功效,对防止黑斑的形成有很好的功效。
1.2晒伤肌肤修护方法大范围的严重晒伤常会使免疫力降低。
晒伤后最重要的是耐心地让皮肤表面冷却,避免发炎。
以下是日晒后根据不同症状的几种修护方:●症状1——稍微赤红比较轻微的晒伤可用含有大量化妆水(爽肤水)的化妆棉做面膜———也可以用冰水替代,以敷脸方式减轻肌肤发炎症状,等肌肤状态稳定后,再涂抹乳液状护肤品来滋润肌肤。
●症状2——感觉发热感觉发热的肌肤,最重要的是先冷却肌肤、止住发热症状。
可以用冰水或具有镇静效果的化妆水轻轻拍打,使肌肤的状况稳定下来,并立即涂抹乳液状护肤品,防止脱皮现象。
● 症状3——热得发痛已经接近发炎的重度晒伤,解决对策只能以冷水冷却肌肤,不要涂抹任何东西(当然,医生提供的药物除外)。
若是手、脚晒伤,用冷水敷即可,但脸部就不能这样做,可用布蘸冷水敷在肌肤上,或用毛巾包裹冰块冰镇发热的皮肤,以减缓燥热不舒服的感觉,两周内避免使用特别保养品。
1.3防晒用品指南(1).勿盲目选用高SPF值产品。
从专业角度看,防晒品的主要作用只是防晒伤,只有较小的防晒黑效果。
理论上讲,防晒指数的高低能反映防晒产品紫外线防护能力的大小。
SPF指数越高,所给予的保护便越多,但客观地讲,SPF 值的增长与屏挡紫外线的能力并不能成正比。
而防晒剂在吸收紫外线的同时,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过量的紫外线吸收剂会对皮肤造成沉重的负担。
青藏高原常见传染病及
![青藏高原常见传染病及](https://img.taocdn.com/s3/m/85ff220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0.png)
青藏高原常见传染病及
预防措施
青藏高原是高原地区,气候环境特殊,同时也是动植物资
源丰富的区域,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高原反应: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氧气稀薄,人体对高原
环境不适应时容易出现高原反应,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慢慢适应高原环境、饮食清淡、多喝水、避免过度劳累。
2. 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在高原环境下,由于氧气稀薄,人体组织供氧不足,容易引起肺水肿和脑水肿。
预防
措施包括慢慢适应高原环境、避免剧烈运动、避免饮酒和
吸烟。
3. 高山病:青藏高原属于高山区域,气候寒冷,人体易受
寒冷冻伤。
预防措施包括穿保暖衣物、做好保暖措施,避
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
4. 疟疾:青藏高原部分地区有蚊虫传播的疟疾,预防措施
包括使用蚊帐、涂抹防蚊液、穿长袖长裤等。
5. 水源性疾病:因为高原地区水源的特殊性,一些水源易
受到污染,容易引发水源性疾病,如急性胃肠炎、肝炎等。
预防措施包括饮用煮沸后的水、避免食用生冷食物、注意
个人卫生等。
此外,青藏高原地区还有一些特有的传染病,如囊虫病、
钩端螺旋体病等,对于这些传染病的预防和防控,请咨询
当地的卫生健康部门或医院。
高海拔适应与高原病防治
![高海拔适应与高原病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504db46c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89.png)
高海拔适应与高原病防治
高海拔适应与高原病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增强体质:在进入高海拔地区之前,积极进行身体锻炼,使身体适应高原
环境。
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含有丰富维生素的水果蔬菜,例如苹果、生菜
等,也可以多吃一些高蛋白类的食物,例如鸡蛋、瘦肉等。
2.适当活动:进入高海拔地区之后,应避免久坐和久站,可以结合身体情
况,适当参加户外活动,例如慢走、慢跑等,有助于促进身体的血液循
环,也有助于增强体质。
3.合理饮食:进入高海拔地区后,应注意合理饮食,加强营养。
可以多吃新
鲜的蔬菜水果、肉类、蛋类等,同时应注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
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引起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症状。
4.药物治疗:如果已经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红
景天口服液、红景天胶囊、川贝枇杷膏等药物缓解症状。
如果存在呼吸困
难的情况,可以遵医嘱使用高压氧治疗。
以上措施有助于帮助人们适应高海拔环境并预防高原病。
请注意,这些措施可能不适用于每个人,因为每个人的身体和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
如果您计划前往高海拔地区,请咨询医生并遵循其建议。
高原病应急预案
![高原病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22b42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4.png)
高原病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在高原地区可能发生的高原病,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在高原地区进行工作、旅游、探险等活动的人员。
(三)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加强高原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2、快速反应:一旦发生高原病,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
3、协同作战:各相关部门和人员要密切配合,共同应对高原病事件。
二、高原病的基本知识(一)高原病的定义高原病是指人体在高原环境下,由于缺氧、低气压、寒冷、干燥等因素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症状。
(二)高原病的分类1、急性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
2、慢性高原病如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等。
(三)高原病的症状1、急性高原反应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心慌、气短、乏力、食欲不振、失眠等。
2、高原肺水肿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发绀等。
3、高原脑水肿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神志不清、抽搐等。
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一)应急指挥中心成立高原病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高原病应急处置工作。
(二)医疗救援组由专业的医护人员组成,负责对高原病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
(三)后勤保障组负责提供医疗设备、药品、食品、饮用水等物资保障。
(四)通讯联络组负责与外界保持联系,及时传递信息,协调救援工作。
四、预防措施(一)健康教育在进入高原地区前,对人员进行高原病预防知识的培训,告知注意事项。
(二)身体检查对进入高原地区的人员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排除患有心肺疾病等不适合高原环境的人员。
(三)适应性训练提前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
(四)合理安排行程逐渐升高海拔,避免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
五、应急响应(一)病情报告一旦发现有人出现高原病症状,应立即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二)现场急救医疗救援组迅速到达现场,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急救处理。
高原病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提纲
![高原病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538af41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1.png)
一、制定本预案的目的二、工程简况及高原病简介(高原病简介:高原是一个特殊环境。
从医学角度看,“高原” 系指海拔3000m 以上的广阔地域。
在此高度上可以使大多数人在静息状态下浮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而超过此高度时,其生理、生化、病理和临床方面的改变则明显加剧。
由于高原存在的低氧、低温、干燥和强日辐射等恶劣环境因素,因此极易发生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心脏病、高原衰退症、高原冷损伤、雪盲、日光性皮炎等高原特发或者常见疾病。
有些高原疾病(如:高原脑水肿)如不及时救治或者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或者留下后遗症。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项目部主要把预防、控制高原病和对病员救治的基本方法作为重点管理。
)三、项目防控领导小组及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一)、防控领导小组及分工(二)、应急救援队及分工四、合用范围五、防控措施(一)、进驻高原前,应对拟进驻人员体温、脉搏、血压及呼吸功能测定;对心、肺听诊和肝、脾、肾等主要脏器进行检查,并对心肺X 透视、心电图检测。
通过全面体格检查,剔除高原病“易患者”,筛选出适应进驻高原的人员。
同时,应保留检查记录,以供查阅。
(二)、进驻高原前,应对拟进驻人员进行心理训练。
使其正确认识不良环境影响,增强意志,减除心里负荷,消除紧张和恐怖心理,保持情绪稳定。
同时,应向人员讲解有关高原地理、气候等特点,以及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和卫生防护原则,高原饮食、饮水、居住、营养卫生及进驻前适当和科学锻炼等知识。
(三) 、高原劳动应遵循的原则:(1) 初入高原勿做超负荷劳动;(2) 久居高原勿做持久的强体力劳动;(3) 非特殊情况勿做过长徒步行走;(4) 尽量避免长途乘车,以防长途颠簸过度疲劳;(5) 勿在气候突变情况下远离营区,到野外作业;(6) 避免精神刺激,尽量减少沉重的思想负担和过度悲哀。
(四) 、高原应注意的饮食卫生如下:(1) 精制细做多样化、饭菜可口易消化,不吃生冷与腐食,清洁卫生时常化;(2) 且忌暴饮暴食,晚餐不宜过饱;(3) 勿食有毒鱼类:高原有较多裂睃鱼类,其鱼籽有毒,不得食用;(4) 勿食有毒蕈类:采挖野菜时应注意鉴别,严防误采毒蕈类有毒植物。
高原常见病的预防和处理PPT课件
![高原常见病的预防和处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92f15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ff.png)
吸氧、休息、药物治疗。
高原脑水肿
症状
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
预防
进入高原前进行适应性锻 炼,避免过度劳累,保持 良好的心态。
处理
快速降低颅内压、吸氧、 休息、药物治疗。
03
高原常见病的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与营养补充
总结词
保持均衡饮食,摄取足够的营养是预防高原常见病的重要措施。
详细描述
高原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人体需要更多的能量和营养素来适应环境。因此,建议摄入富含蛋白质、碳 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品,如肉类、蔬菜、水果和坚果等。同时,要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以免 对身体造成损害。
高原常见病的预防和处理ppt课件
目录
• 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 高原常见疾病 • 高原常见病的预防措施 • 高原常见病的治疗方法 • 高原常见病的预防和处理的重要性
01
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低氧环境
低氧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容易导致人体缺氧。长期 处于低氧环境会导致人体出现高原反应,如头痛、乏力、失 眠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肺水肿等严重疾病。
预防措施
进入高原地区前应提前做好适应训练,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 受能力。同时,可携带氧气瓶等设备辅助呼吸,减轻缺氧症 状。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高原地区气候变化大,温差大,白天 和夜晚的温度差异明显。人体难以适 应这种气候变化,容易出现感冒、咳 嗽等症状。
预防措施
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 物。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 免过度劳累。
提高生活质量
减少疾病发生
促进健康生活
通过预防高原常见病,可以降低高原 地区居民的疾病发生率,提高他们的 生活质量。
预防高原病的安全预案
![预防高原病的安全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8255d2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07.png)
一、背景高原地区因海拔较高,大气压力低,氧气含量减少,对人体生理功能产生较大影响,容易引发高原病。
为保障进入高原地区工作人员及游客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降低高原病发病率,确保进入高原地区工作人员及游客的生命安全。
2. 提高高原地区工作人员及游客的自我保护意识,普及高原病防治知识。
3. 建立健全高原病预防体系,提高应对高原病的能力。
三、预防措施1. 健康检查(1)进入高原地区前,应对工作人员及游客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确保无心脏病、高血压等不适合高原环境的疾病。
(2)对患有高原病家族史的人员,应进行特殊关注,必要时暂缓进入高原地区。
2. 适应性锻炼(1)进入高原地区前,根据海拔高度和时间安排,进行逐步适应性锻炼,提高身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
(2)锻炼内容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呼吸训练等,以增强心肺功能和提高免疫力。
3. 药物预防(1)进入高原地区前,根据医生建议,适当使用抗高原病药物,如红景天、高原红、高原安等。
(2)药物使用需遵循医嘱,避免自行用药。
4. 饮食调整(1)进入高原地区后,注意饮食卫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2)适量补充高能量、高蛋白质的食物,以增强体质。
5. 生活习惯(1)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3)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6. 急救措施(1)高原地区配备足够的急救药品和设备,如氧气袋、高原病药物、急救包等。
(2)定期对工作人员及游客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四、应急预案1. 高原病发生时,立即组织人员对患者进行救治,并联系医疗部门进行支援。
2. 对疑似高原病病例,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病情扩散。
3. 加强对高原地区工作人员及游客的健康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高原病病例。
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应对高原病突发事件。
五、总结预防高原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青藏高原常见传染病及
![青藏高原常见传染病及](https://img.taocdn.com/s3/m/97f790c4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6d.png)
防治措施青藏高原常见传染病及防治措施1. 引言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地势险峻,气候寒冷,特殊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为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由于高原地区的特殊环境,一些传染病在这里更加普遍。
本文将介绍青藏高原常见的传染病,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
2. 高山病高山病是高原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疾病。
在登山或长时间高原地区停留后,人体会受到高原缺氧的影响,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头痛、乏力、恶心等。
为了预防高山病,应采取以下措施:•适当休息:在前往高原地区之前,适当休息,以充分恢复体力;•缓慢升高:尽量减少升高的速度,给身体充分适应的时间;•合理饮食:高原地区食物相对稀缺,应摄入高能量食物,并适当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补充水分:在高原地区,由于气候干燥,应多饮水,保持体液平衡;•注意劳逸结合:在高原地区进行运动或工作时,应注意适度,避免过度劳累。
3. 疟疾疟疾是一种由感染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青藏高原地区也存在疟疾的传播。
为了预防疟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蚊帐:在睡眠时使用蚊帐,有效避免蚊虫叮咬;•避开蚊虫活动时间:蚊虫活动主要发生在黄昏和清晨,应尽量避免在这些时间外出;•使用防蚊虫药物:可以使用防蚊虫药物来避免被蚊虫叮咬;•打疫苗:在前往高原地区之前,可以接种疟疾疫苗,增强免疫力。
4. 急性高原病急性高原病是在登山或高原地区长时间停留后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病症。
为了预防急性高原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缓慢升高:提前计划攀登行程,逐步升高,给身体适应的时间;•补充液体:在高原地区要多喝水,保持体液平衡;•避免劳累:在高原地区要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使用药物:可以在登山前咨询医生,并根据医生的指导使用药物来预防急性高原病。
5. 吐鲁番病吐鲁番病是一种由吐鲁番蚊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在夏季和秋季发病。
为了预防吐鲁番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避开蚊虫活动时间:吐鲁番蚊主要在夜间咬人,因此应尽量减少在夜间外出;•使用防蚊虫药物:在夜间外出时,使用防蚊虫药物,有效驱避吐鲁番蚊;•减少暴露部位:避免裸露皮肤,尽量穿着长袖长裤;•销毁孳生源:清除周围的积水,减少蚊虫的孳生地。
高原病的预防与应对
![高原病的预防与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a22823c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5.png)
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容易出现高原反应。在前往高原 地区前,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并携带必备药品。在 高原地区,应注意休息和保暖,避免过度劳累。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管理
提前治疗基础疾病
在前往高原地区前,应积极治 疗基础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 、哮喘等,以减轻症状和改善
肺功能。
携带必备药品和氧气
根据医生建议,携带必备的呼 吸系统药品和氧气,以备不时 之需。
03
迅速将患者转移至低海拔地区,以降低病情恶化的风险。
04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咳嗽、胸痛、混乱等 迹象,请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并及时联系医生。
紧急情况下撤离方案制定
了解所在地区的撤离路线和 交通工具。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合 理安排撤离方式和时间。
确保撤离过程中有足够的医 疗资源和人员支持。
高原病的预防与应对
汇报人:XX 2024-01-30
目录
• 高原病概述 • 高原病预防措施 • 高原病现场应对方法 • 特殊人群高原病预防与应对 • 高原地区旅行安全须知 • 总结与展望
01
高原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高原病是指人体在高海拔地区由于缺氧而引发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反应。
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高原病可分为急性高原病和慢性高原病两大类。急 性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慢性高原病则包括 高原心脏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等。
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不洁或变质的食物,避免饮用生水。
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防止感染疾病。如有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诊治 。
06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项目成果及收获
成功研发高原病预防药物
如何正确预防高原反应
![如何正确预防高原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474c761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1.png)
如何正确预防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是一种常见疾病,它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也影响人们在高原地区的生活和工作。
预防高原反应对于那些居住或工作在高原地区的人们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预防高原反应。
1.缓慢的上升
高原反应通常是由于高原地区的低氧环境引起的。
一个有效的预防方法是缓慢地上升到高原地区,以让身体逐渐适应高原环境。
在上升过程中,适当增加运动强度,有助于增加身体的氧气摄入量。
2.充足的休息
充足的休息是预防高原反应的关键。
在到达高原地区后的最初几天,要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以供身体适应高原环境。
当进行大量的体力活动时,要适当调整休息时间,尽可能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3.适当的饮食
适当的饮食对预防高原反应也很重要。
在高原地区,要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维生素。
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它们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和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
4.避免酗酒和烟草
避免酗酒和烟草对于预防高原反应也至关重要。
酗酒和烟草会降低身体的氧气摄取量,并刺激人体的神经系统,加重对高原环境的不适应性或容易导致高反发生。
5.及时的求医
如果出现高原反应的症状,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医生可以根据症状和病情,为患者开具适当的药物和提供咨询和建议。
而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坚决禁止催吐和服用镇静剂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行为。
总之,预防高原反应是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关切和治理,而从日常生活中注意上述问题,则更能减轻病情产生,也更能够提高身体的适应性。
希望大家都能注意自身健康,从小事做起,加强预防工作。
高原反应预防措施
![高原反应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70dd0f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43.png)
高原反应预防措施引言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氧气含量的相对减少和气压的降低,人们容易发生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是一种由于机体无法迅速适应高海拔环境而引发的一系列不适症状。
如果不加以预防和治疗,高原反应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高原病,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高原反应的预防措施和采取正确的行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高原反应预防措施。
加强锻炼在去往高海拔地区之前,加强体能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
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氧气摄入能力。
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帮助身体更好地应对高海拔环境的挑战。
缓慢适应高海拔逐渐适应高海拔环境是预防高原反应的关键措施。
应尽量避免快速升高海拔的行为,因为机体需要时间来调整和适应高原环境。
建议在到达高海拔地区后,至少停留一天来适应新的环境。
如果可能的话,逐步增加每天的活动量和海拔高度,给身体足够的时间来适应。
保持充足的睡眠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氧气相对减少,人们可能会经历睡眠质量下降或失眠的问题。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建议在高海拔环境中保持充足的睡眠。
安排好规律的睡眠时间,并在晚上避免过度劳累和刺激性的饮食或饮水。
增加水分摄入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气候干燥和水汽减少,人们容易出现脱水的情况。
为了预防高原反应,应增加水分摄入量,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
建议每天饮水量至少为2-3升,并尽量避免饮用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饮料,因为它们可能会增加脱水的风险。
饮食调整在高海拔地区,饮食的调整可以帮助预防高原反应。
应增加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食物摄入,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同时,应多摄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避免过度饱腹和油腻食物,因为它们可能增加消化不良的风险。
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在高海拔地区,机体需要额外的能量和氧气来应对高原环境的挑战。
因此,建议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减少身体的负担。
在高海拔地区进行轻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和轻柔的瑜伽,可以帮助加强心肺功能,提高氧气摄入能力。
高原病的症状与预防方法分析
![高原病的症状与预防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1cfd9a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22.png)
高原病的症状与预防方法分析一、高原病的症状分析高原病,也被称为“登山病”或“缺氧性高原反应”,是由于人体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呼吸困难引起的一系列身体不适和症状。
根据高程和个体差异的不同,高原病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
以下将针对这些级别以及常见的高原病症状进行详细分析。
1. 轻度高原病轻度高原病是最常见的类型,一般发生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地区。
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咳嗽、胸闷等轻微不适感觉。
此外,还可能出现睡眠障碍、食欲不振以及失眠等情况。
2. 中度高原病中度高原病相对较严重,在海拔3000-4500米左右发生频率较高。
除了轻度高原病的一些常见症状外,中度患者可能会感到心慌、呼吸急促,并有时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
此外,他们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脱水症状,如口渴、尿量减少等。
3. 重度高原病重度高原病较为严重,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区风险较高。
除了中度高原病的表现外,患者可能会出现更加剧烈的头晕、呼吸困难以及极度乏力等症状。
有时还可伴随肺水肿和脑水肿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二、高原病的预防方法分析高原病是在氧气供应不足时出现的一系列身体反应和适应过程,因此合理预防和减轻高原病对于身体适应高海拔环境至关重要。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且有效的预防措施。
1. 缓慢升高升高过程应该缓慢进行,特别是当达到3500米以上时。
这有助于身体逐渐适应稀薄空气,并减少发生高原病的风险。
每天升高不超过300-500米,并且安排充足的休息时间,便于身体适应。
2. 适当补充液体高原病常伴随着脱水症状,因此在高海拔地区需要多喝水来保持良好的水分平衡。
但是要注意补充高盐分的食物或饮料以维持电解质平衡。
3. 避免过度劳累在升高到高海拔地区之前,要尽量确保身体健康,并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过度劳累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加患高原病的风险。
4. 注意饮食均衡在高海拔环境中,维持一个均衡营养摄入对预防高原病也非常重要。
务必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确保每餐饮食丰富多样。
高原反应及预防
![高原反应及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17531fb8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6.png)
高原反应及预防一、高原反应的定义和症状高原反应是指在高海拔地区暴露后,由于气候、气压、氧气含量等因素的改变,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的现象。
常见的高原反应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心慌、失眠等。
严重的高原反应可能导致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二、高原反应的原因1. 高海拔地区气候条件恶劣,气温低、气压低、氧气含量稀薄,人体适应能力较弱。
2. 氧气供应不足,导致组织缺氧,引发一系列身体反应。
3. 个体差异,不同人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
三、高原反应的预防措施1. 适当休息:在到达高海拔地区后,应该给予充分的休息时间,让身体逐渐适应新的环境。
2. 逐渐升高海拔:如果可能,可以选择逐渐升高海拔的方式前往高原地区,以便给身体更多的适应时间。
3. 补充水分:高原地区气候干燥,容易导致脱水,应该多饮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4. 饮食调整:高原地区应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米饭、面食等,以提供能量和补充血糖。
5. 避免过度劳累:高原地区氧气稀薄,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适应环境,过度劳累容易加重高原反应。
6. 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
7. 药物预防: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人,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药物进行预防。
四、高原反应的处理方法1. 休息:如果出现高原反应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找到安全的地方休息,保持平卧位,避免剧烈运动。
2. 补充氧气:可以使用氧气瓶进行补充,以缓解缺氧症状。
3.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如解痉药、抗恶心药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 及时就医: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五、高原反应的应急措施1. 保持温暖:高原地区气温较低,应注意保暖,穿着适合的衣物。
2. 饮食调整:可以适量摄入姜汤、蜂蜜等食物,以缓解恶心、呕吐等症状。
高原反应及预防
![高原反应及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ffe653c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16.png)
高原反应及预防一、背景介绍高原反应是指人们在高海拔地区暴露于低气压、低氧气环境下,由于机体对缺氧适应能力不足而引发的一系列不适症状。
高原反应的发生与海拔高度、暴露时间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为了预防和应对高原反应,我们需要了解其症状、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
二、高原反应的症状1. 轻度高原反应症状:- 头痛:多为前额或颞部疼痛,可伴有眼球后部疼痛。
- 失眠: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
- 失食:食欲下降,味觉异常。
- 乏力:感到疲劳,体力下降。
- 焦虑:情绪不稳定,易激动。
2. 中度高原反应症状:-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气喘。
- 心悸:心跳加快,心悸不安。
- 恶心呕吐:恶心、呕吐感。
- 头晕:眩晕、站立不稳。
- 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可出现头痛。
3. 重度高原反应症状:- 脑水肿:严重头痛、意识障碍、行为异常。
- 肺水肿:严重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发绀。
- 高原心脏病:胸闷、胸痛、心悸、心律不齐。
三、高原反应的预防措施1. 适应性训练:- 提前到达高原地区,逐渐适应高原环境,避免突然暴露在高原环境中。
- 在高原地区逗留时间不宜过长,逐渐增加逗留时间,给机体充分适应的时间。
2. 合理饮食:- 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补充体力消耗。
- 多饮水,保持水分平衡。
- 避免过度饮酒和暴饮暴食。
3. 适度运动:- 在高原地区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提高机体对缺氧的适应能力。
- 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4. 药物预防:- 可咨询医生使用高原适应药物,如乙酰唑胺等,但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四、高原反应的治疗方法1. 休息:- 一旦出现高原反应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休息片刻,让身体适应。
- 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恢复机体功能。
2. 补充液体:- 多饮水,保持水分平衡,有助于缓解症状。
- 可口服含有电解质的口服液,补充体内所需的营养。
3. 氧气疗法:- 重度高原反应患者可使用氧气疗法,缓解缺氧症状。
- 氧气疗法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高原病防治的方法及操作要点
![高原病防治的方法及操作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054d096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2.png)
高原病防治的方法及操作要点以下是关于高原病防治的方法及操作要点:一、何为高原病长期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快速进驻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后,人体的呼吸、循环、血液、内分泌及中枢神经系统在短时间内受缺氧及低压、寒冷、干燥、强紫外线等高原环境因素影响,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综合征,称为高原病。
严重者可出现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危及生命。
因工作而导致的高原病是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中的一种。
青藏高原海拔3000-5000米,是高原病的高发地区。
二、临床表现急性高原反应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发绀、乏力、食欲缺乏、睡眠障碍、尿少等,经休息或对症处理后,上述症状数日内可缓解或消失。
严重者可出现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
慢性高原病通常发生在年龄20~50岁的男子。
按临床表现又分为五种类型:慢性高原反应、高原心脏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高血压、高原低血压症,但各类型间表现互有交叉,大多数病例是以肺动脉高压和心脏改变为主的混合型。
三、高原病的预防1. 对进入高原地区人员,应进行全面体格检查。
凡孕妇及有明显心、肺、肝、肾等疾病,高血压Ⅱ期,患有癫痫、严重神经衰弱,消化道溃疡活动期,严重贫血者,不宜进入高原地区。
2. 防止急性高原病最好的办法是逐渐登高、逐渐适应。
升至海拔2500m以上高度后每24小时内的上升高度不能超过600m,每增加600~1200m就应增加1天时间适应。
3. 药物预防可适当采用载氧适应,即在驻地出发前1天或当天,腰间皮下注氧600-1200ml是急进高原人群或部队集团人群的首选应急措施。
载氧加药物预防急性高原病的效果更好。
4. 初入高原时应多食碳水化合物类、多种维生素和易消化食品。
禁止饮酒。
减少体力劳动,以后视适应程度逐步增加劳动量。
注意保暖,防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有高山病症状者,睡眠时最好采取半卧位,以减少右心的静脉回流和肺毛细血管充血。
5. 初入高原者一旦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等,要立即就医。
如何应对高海拔疾病预防和处理的方法
![如何应对高海拔疾病预防和处理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d60fda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9.png)
如何应对高海拔疾病预防和处理的方法高海拔地区是指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由于氧气稀薄、紫外线辐射强烈等原因,高海拔地区容易引发高原反应、晕山症等高海拔疾病。
如何应对高海拔疾病成为人们在前往高海拔地区时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高海拔疾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一、高海拔疾病的预防1. 合理行程安排:首次进入高海拔地区的人士,建议在前往更高的地区之前,适当在低海拔地区进行适应。
同时,尽量减少海拔上升速度,逐渐提高海拔,给身体充分的适应时间。
2. 补充水分: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气温较低、空气干燥,人体水分的蒸发速度较快,因此需要加大补充水分的量,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3. 合理饮食:高海拔地区新鲜蔬菜水果较少,建议携带一定数量的水果等补充维生素的食物,保持机体免疫功能。
4. 避免剧烈运动:高海拔地区氧气含量减少,容易引起氧气不足,因此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发生高原反应等疾病。
5. 充足休息:在高海拔地区,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等行为,保持身体的休息充分。
二、高海拔疾病的处理方法1. 高原反应:对于出现高原反应症状的患者,应及时降低高度,增加氧气摄入,保持充足的睡眠,饮食清淡,避免过度劳累,可以服用适量山茱萸等中成药物治疗。
2. 晕山症:晕山症患者应立即停止活动,坐下休息,保持体位,增加氧气摄入量,如有条件可使用氧气瓶吸氧,同时也可服用适量山茱萸等药物缓解症状。
3. 肺水肿:对于出现肺水肿症状的患者,应立即停止上山活动,即刻下降海拔,增加氧气摄入,服用山茱萸等药物治疗,必要时进行急救处理。
总而言之,应对高海拔疾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有很多种,但最重要的还是在前往高海拔地区前对高原反应、晕山症等高海拔疾病进行了解,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享受高海拔地区的旅行。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概述 (1)
二、急性高原病 (1)
(一)、急性高原反应 (1)
(二)、高原肺水肿 (3)
(三)、高原脑病 (3)
(四)、高原视网膜出血 (4)
三、中暑(常见热射病和日射病) (4)
四、扭伤 (5)
五、防紫外线灼伤 (6)
六、失温 (7)
七、脚打泡 (8)
八、醉氧 (10)
一、概述
海拔在3000m的地区,称为高原地区
特点:气压低、氧分压相应减低,易致人体缺
氧
3000m以内较快适应,4200—5330m仅部分人
且需较长时间才能适, 5330m以上为人的适应临界高度,极易发生缺氧反应
高原习服:人体对高原低氧的适应过程约需1-
3月可逐渐过渡到稳定适应。
个体差异极大。
海拔高度、进入方式、区域季节、个体
素质
高原反应多发生在初登山,时特别在最初几天内,称为急性反应。
凡高原反应持续3个月以上不消退者称为慢性反应。
二、急性高原病
(一)、急性高原反应
短时间内进入3000m以上高原均可产生头痛、头昏、心悸、气短等反应。
重者还有食欲减
退、恶心、呕吐、失眠、疲乏、腹胀和排尿减少。
检查有口唇轻度发紫及面部、手、踝浮肿等。
急性高原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体检,排除不适宜在高原工作的疾病。
进入高
原前应对心理和体质进行适应性锻炼。
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它,许多的反应症状或有
心理作用而引起。
恐惧心理,缺乏思想准备和战胜高原决心的
人,出现高原反应的机会就多。
阶梯式上山是预防急性高原病的最稳妥、最安
全的方法。
初入高山者如需进4000m以上高原时,一般应在2500~3000m处停留2~3
天。
到达高原后,头两天避免饮酒!
日程不能安排得太紧,尤其是初到两日内。
不要做重体力活动,体力活动要循序渐进,轻度活动可促使习服。
休息好。
避免寒冷及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保温,饮食卫
生,多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
备用氧气。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去、阿司匹林、利尿剂(氢氯噻嗪、呋塞
米)、镇静剂(安定、舒乐安定)、肾上腺皮
质激素(强的松)、维生素(C .B6)、西洋
参含片、诺迪康胶囊
(二)、高原肺水肿
发病率3-5% 在急性高原反应的基础上。
凡快
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者,出现剧烈头
痛,极度疲乏,严重发绀,呼吸困难(安静
时),咳嗽,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双肺部
听到湿性啰音,胸部X线有点片状或云雾浸润阴影,诊断即可成立。
寒冷呼吸道感染可加重缺氧,咳嗽、或劳累是重要诱因。
保暖、吸氧6-8L/分、卧床、利尿、氨茶碱、
激素、电解质平衡。
由急性高原反应进行性加重发展而来,又称高原昏迷。
高海拔耐受性降低诱因者急进高原地区(4
000 米以上)可发生。
(三)、高原脑病
由急性高原反应进行性加重发展而来,
又称高原昏迷。
高海拔耐受性降低诱因者急进高原地区(4
000 米以上)可发生。
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可有
神志恍惚、行为异常、震颤、共济失调、抑郁或兴奋、烦躁、澹妄、幻觉,严重者出抽搐、尿便失禁,嗜睡、昏睡以致昏迷。
可见球结膜水肿,眼底静脉扩张、视网膜出血
及视乳头水肿,可并发脑出血。
(四)、高原视网膜出血
约60%脑水肿患者可至视网膜出血,缺氧微血管渗漏所致。
约半月出血可消退。
三、中暑(常见热射病和日射病)
热射病:因高温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热平衡失调使体内热蓄积,临床以高热、头
痛、恶心、意识障碍、无汗为主要症状。
日射病:由于头部受日光直接暴晒引起的剧烈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呕吐、怕光刺激、昏睡或意识丧失、体温升高等症状。
中暑的处理
1、出现中暑症状后,首先将患者脱离高温环
境,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平卧,头部抬
高,松解衣物以便于散热;
2、同时进行人工散热——湿毛巾或酒精擦
浴,头部放置冰袋、还可吹电风扇,使患者重新达到正常温度,但不能直接对着病人吹风,防止造成感冒。
3、如果中暑者神智清醒,并无恶心呕吐,可
令其饮用含盐饮料,茶水等,以便降温解暑,补充水容量,但切忌食用饮用生冷刺激食物饮料;
4、患者有意识障碍,应尽快送至医院治疗,
同时应保持呼吸通畅——将患者头偏至一旁,防治呕吐物阻塞呼吸道。
四、扭伤
扭伤的处理
1、休息,暂时停止伤部活动;
2、冷敷伤部,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渗
出。
(1)根据病情和部位,选用冰袋、冷水袋、冷湿毛巾、包冰块的湿毛巾、冷水浸泡
等。
(2)冷敷仅应用于局部。
在使用冰块时要防止造成冻伤,局部出现青紫、麻木和僵硬感时要立即停止冷敷。
3、压迫,可用绷带加压包扎;
4、抬高肢体,可促进肢体血液回流;
5、按摩和热敷至少要在伤后48小时方可进
行。
五、防紫外线灼伤
又称日光性皮炎。
强烈日晒后(高原的半阴天)数小时至十余小时,于暴晒部位皮肤首先出现界线清,弥漫潮红,甚至肿胀,常伴有轻度的烧灼感,约3天左右,不需治疗可以渐愈;严重者可有水泡,甚至大泡,一般于晒后次日达到极期,经4~6 天方能恢复。
有相关病史的同学应特别注意。
预防及处理
眼睛墨镜、偏光镜
穿长袖衣服,暴露部位(面颊部、耳廓、颈后
部)于晒前15分钟涂防晒膏或防晒油;
感到灼热不堪时,可用冰镇的化妆水或清水冰
敷,不断交替敷面,直至皮肤感到冰凉为止;
晒伤的皮肤得到缓解之后,为防止肌肤出现干
涩、紧绷的现象,要补充水分,涂保湿润肤乳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生活规律可增强抗光
能力;
六、失温
正常体温是37℃。
低体温症:是受害者的核心温度下落到35℃以
下。
如果体温下跌在32℃以下,情况会变得严重并最终致命。
在寒冷且大风的山上、体力透支的运动后、天黑降温、穿着湿的内衣、如果是全棉内衣且服装不够保暖、没有帽子和手套、躺下后不再运动,此时制热和保温的因素长时间小于散热的因素,就可能导致低体温症。
预防:3层着装原则、添加衣物、换上干燥的衣物、带帽子头巾手套、带雨衣。
失温的三阶段
1、发抖、畏寒:身体刚开始感觉到寒冷时,
脸色变得苍白,身体不断发抖。
2、意识不清:当体温不断下降时,发抖的情
况反而可能会停止,这时肌肉就会变得僵硬,并且出现神智不清的症状。
3、昏迷、心跳缓慢或停止:若是情况不断严
重下去,患者的血压会开始降低,心律不整,并且导致心跳停止、昏迷休克,甚至是死亡的结果。
失温时自救方法
保持冷静:这是首要条件。
紧张不安的心理,心跳加速,失去更多热能。
让身体维持干爽:湿透的衣物会让散热速度加
倍,想办法将身体弄干。
从身体中央开始加温:虽然手脚最容易感到冰冷,但要让体温上升最快的方式,应先温暖身体的中央部位。
缩小身体的散热范围:双手抱于胸前,以便减缓热能流失的速度。
饮用酒精之外的温饮品:在意识清醒的状态
下,饮用温度适中的饮料可以迅速帮身体加
温,但由于低温患者对于热能知觉反应较低,所以过烫的热饮可能很容易造成烫伤伤害。
七、脚打泡
原因:鞋袜不合适、长时间走路
表皮和真皮受到过分刺激使真皮下积水、皮层
间分离形成水泡。
脚部出汗,潮湿会造成脚底皮肤变软加之过度
摩擦也会使真皮下积水形成水泡。
脚打泡预防
1、鞋子一定要合脚,在后跟处插进一手指,
保持鞋子内的干燥;
2、袜子大小要合适,在脚掌和足弓部位最好
加莱卡,避免袜子和脚的摩擦。
含COOLMAX
的棉袜,快速把体表的汗液排出,使脚部干燥;
3、鞋带的结扎。
足面部的鞋带一定系紧,这
样可以保护脚不往前冲,减少脚底与鞋的摩擦;
脚打泡处置
解决办法是:脚泡穿刺引流
首先用热水烫脚5分钟后擦干;
碘酒或酒精将脚泡部位消毒,再用消毒后的针
刺破脚泡,使泡内液体沿孔道流出,排干;处理脚泡时切忌剪去泡皮,以防感染!
可用创可贴包扎,如创面过大,应用纱布包
扎,不使创面接触水!
休息时尽可能脱下鞋袜使创面通风;
八、醉氧
原因:是由于人的机体刚刚适应高原地区低氧环境,重新进入氧气含量相对高的地区,就会再次发生不适应,从而出现疲倦、无力、嗜
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会产生一种所谓“脱适应反应”或称“低原反应”。
懒洋洋,晕乎乎的,想睡觉,就像喝醉了酒一样,也俗称“醉氧症”。
醉氧的预防处理
可以“循序渐退”,采取“台阶式”撤离高海
拔地区,有助于缓解“醉氧”。
休息几天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