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哲学课件
朱葆伟教授讲座 ppt课件
![朱葆伟教授讲座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f09290192e45361166f58f.png)
技术是人类的设计和创造,是人的意向的物化。这种创造 必须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或符合自然规律——才能成功。然 而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
设计和创造都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它们总是为了满足一 定的需要,实现某种期望或理想。“实现”过程又包含着工 具、方法、路径等等的选择,由科学理论到技术规则的形成并 非是一个逻辑的必然推理过程,达于目的的手段也并非确定和 唯一。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能源部、商务部:
《提高人类素质的融合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 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 (2002年6月)
我们同意“技术社会”或“技术时代” 的说法,但是应当补充说,这是一个技术 和资本共同起作用的时代(或社会)。由 此,技术问题也成为时代问题的聚焦处。
2.技术活动直接与伦理相关
—— Jacques Ellul
埃吕尔把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称为“技术社会”。按照埃 吕尔,技术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它遇到的根本问题是由技 术引起的。
“随着人口、资源开发和潜在的社会矛盾的增加, 世界将越来越受技术的支配。”
“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工具的不断革新将使我们的 行为从简单的重复变成创造性、创新性的活动,并 将重点转向人类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尤因(Sir Alfred )
工程技术活动的伦理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 的问题和学术研究的对象,是20世纪中叶以后的 事——主要是核威胁以及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 资源危机使人们认识到,科学和技术的研究过程 及成果应用具有当下的和长久的环境的、社会的 和人类的后果,它们常常超出了我们的直接目的, 有些还给人类生存带来了根本性的威胁。这就尖 锐地提出了“是否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我们应该 做的?”的问题。此外,一些重大的工程事故, 也引起了人们的严重关切。
科技哲学十五讲课件
![科技哲学十五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e58c57f46527d3240ce029.png)
•Wohler维勒的尿素人工合成
HCNO+NH4OH
CO(NH2)2
(无机物与有机物间没有鸿沟); 说明动植物内在统一;
•细胞发现(Schleiden施莱登、Schwann施旺), •Darwin的进化论,
被Engles忽略的:
H2O+NH4CNO
彻底粉碎神创论和形而上学物种不变论;
•Maxwell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六大缺口:
•Kant-Laplace星云说 •Lyell(赖尔的渐变论)地质学原理与[Cuvier 突变论]之争;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Mayer迈尔、Jaule焦耳、Grove格罗夫、
(太阳系起源假说),打击神创论和宇宙不变论;
(居维叶)
Coolding柯尔丁、Helmholtz赫尔姆霍兹等],mgh﹦1/2mv×v;
人类 科学 自然
社会
(主体)
技术
(中介)
界
(客体)
三个基本研究对象:
• • •
自然界存在与演化的一般规律(自然界运动发展 的辩证法) 认识、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辩 证法) 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 法)
2.性质 面对如此庞大的研究对象和三个一般规律, 足见不是科学的实证方法能够胜任的,只能借助 理论概括的方法,故课程属于哲学性质,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 •介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具体科学技术之中间层次; •相对于一般哲学原理的二级哲学。
(可以通过下页图示来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本原理
世界物质性原理 世界发展性原理
自然辩证法 (自然界) 各门自然科 学和技术学 科(天、地、 生、物、化 等) 自然现象界
历史唯物论 (人类社会)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06846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9.png)
• 4.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
• 科学抽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思维方法 是科学认识由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飞跃的 关键环节,它表现在科学术语、科学符号 与思想模型的使用中。
• 科学思维的形式主要有:
• 1.概念思维与形象思维。概念思维是通过概 念、判断和推理来运行的;形象思维是通 过意象、联想和想像而运作的。
• (2)科学事实与科学概念相互循环—科学事 实是形成科学概念的基础,同时科学事实 必须通过科学概念的描述才能成立。
• (3)现代科学讨论的科学事实并非全由感 觉器官发现,存在着理论预见在先,感官 感知在后的情况。
• 科学事实的基本特征
• (1)个别性。科学事实必须是单称陈述或 命题
• (2)重复性。可重复检验,这是最根本的 特点
•
• 第二节 科学的本质与科学认识过程
• 在我们之外有一个巨大的世界,它在我们 的面前就像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迷,然而至 少部分地是我们的观察和思维所能及的。 对这个世界的凝视深思,就像得到解放一 样吸引着我们,我们可以在专心从事这项 事业中找到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
——爱因斯坦
• 一、科学的本质
• 1、什么是科学
• 科学研究的非逻辑思维方法
• 观察不仅要注意预期现象的出现,而且要 留心意外的事件。科学史上有时意外观察 到的事件可能导致科学发现。
• 观察渗透理论。科学观察过程并非单纯的 感性活动,它是在一定的科学理论的指导 下进行的,因此观察与实验须坚持客观性 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 科学的观察是主体―仪器―客体相互作用 的结果,在微观领域中原则上不可能排除 仪器干扰,但主观与客观相统一仍然是必 须坚持的原则。
•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价值观 • (1)科学精神、科学思想 • 科学精神主要是求真务实精神、有条理的
中小学优质课件技术哲学导论课件.ppt
![中小学优质课件技术哲学导论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a03140348d7c1c708a145c9.png)
(如:研究自然系统的结构、自然过程 演化及机制等)
• B. 科学哲学——自然认识论或科学认识论。
(如:研究科学问题、科学实验、科学 观察、经验与理性、科学真理等)
• C. 技术哲学——自然改造论。
(即技术哲学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的技 术过程的总体性思考,是关于技术 发展的根本观点和普遍规律的学说。
(3)从哲学的研究内容看:
1)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
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
2)哲学的基本内容——从总体上讨论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首先是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哲学研究的中心
内容和根本问题之一,并形成
广义的自然哲学。
3)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形成三个哲学分支: 即自然本体论、自然认识论、自然改造论。
哲学基本问题;物质观;运动观;认识论;
历史观等等。
(3)恩格斯:“随着自然科学领域每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唯物主义也必然改变自己的形式。”
2、技术应当成为哲学的研究对象
问题2:哲学研究的对象、特点、内容是什么?
1)从哲学的研究特点看:哲学是从总体 性、根本性和普遍性上去思考问题。
专业技术——是从具体的、个别的、特殊的角度去
• 人文技术哲学的出现——也是由于现代人类对自然界的 过度征服而导致环境生态的破坏,才唤起哲学家的反思 和批判。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发展也是如此。
• 马克思:自然科学(技术)是一切知识的基础。
• 恩格斯:要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需要自然
•
科学知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三大科学基础。
(2)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
科学技术哲学的课件重要问题整理
![科学技术哲学的课件重要问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cc60f1da6c30c2259019efd.png)
导论:什么是科学哲学?什么是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1.定义:对科学的哲学反思,它包含(1)对科学本身的思考(Meta-science)科学的本质特征科学理论的结构科学说明与解释科学方法论科学进步的规律……(2)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相对论与时间空间观念量子力学与因果性、实在观念夸克禁闭与物质无限可分宇宙大爆炸与世界的无限性……(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3)科学与社会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社会对科学的影响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科学史(内史与外史)……(科学知识社会学(SSK: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SSK:英国“爱丁堡学派”巴里.巴恩斯,大卫.布鲁尔,约翰.亨利爱丁堡学派:科学知识社会学2.科学哲学的基本内容:(1)研究科学在整个人类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及其社会影响。
(2)研究科学本身的结构、形式及方法论方面的问题。
科学哲学与自然哲学自然哲学:对自然作抽象的思辩,以某种形而上学原理作为先验根据来解释经验事实自然哲学曾经是自然科学的前身(古希腊)黑格尔:《关于行星轨道的哲学演讲》(1800)(1)行星的数量必定为7颗(2)火星与木星之间不会有行星存在1801年1月1日,J.E.博德(1746-1826)发现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谷神星科学与哲学三种态度:1 .科学不涉及真理的本质,只有哲学才是关于真理本质的学问。
现象学:建立一门作为严密科学和绝对真理的哲学。
哲学关心的是真理的本质。
至于真理是否总是或者说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真理,特别是是否就是科学研究中所说的真理则与此无关。
——《真理的本质》,法兰克福,1949年第三版,第5页形而上学是“此在”中最基本的活动,甚至就是“此在”本身。
“此在”是个深渊,形而上学居住在深渊的最底层。
因而科学上的所谓严格性无法接近形而上学。
哲学从来都拒绝科学中使用的准绳(因此亦不能用此来衡量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课件
![《科学技术哲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7b0f9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17.png)
科学认识论在科学研究、教育、决策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它为科学 家和决策者提供了评估和判断科学知识的标准和工具。
科学实在论
科学实在论的定义
科学实在论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科学研究可以通过 观察和实验来揭示这些实体的本质和规律。
科学实在论的流派
科学实在论可以分为强实在论和弱实在论两大流派,其中强实在论认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是 完全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而弱实在论则认为科学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可以被人的 意识所揭示。
科学的社会学主要分为传统社会学和新社会学两大流派,其中传统社会学强调社会结构对科学知识的决定作用,而新 社会学则强调科学家个人和社会互动对科学知识的塑造作用。
科学的社会学应用
科学的社会学在科学研究、科技政策制定、科技传播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它为科学家、政策制定者 和公众提供了理解和评估科学知识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论基础。
案例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时空观念的变革
总结词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时空的认知,提出了相对论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对物理学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详细描述
相对论颠覆了牛顿力学中的绝对时空观念,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这一理论不仅解释了经典物 理学中的一些未解之谜,还预言了如引力波、黑洞等新现象。相对论对现代物理学、天文学和宇宙学 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技术发展的伦理问题
要点一
总结词
技术发展的伦理问题是指随着技术的发展,引发的伦理道 德问题。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伦理道德 问题。例如,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了关于机器人权利、隐 私和安全等问题的讨论;基因编辑技术引发了关于人类基 因改造和生殖细胞基因编辑等问题的讨论。这些问题的出 现要求科学技术哲学对技术发展的伦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为人类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和道德规范。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https://img.taocdn.com/s3/m/881e27cfbcd126fff6050b7b.png)
精选完整ppt课件
23
科学技术的本质与结构
3、科学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主要指狭义科学)是在 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 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知识是人在与自然接触的 过程中获得的对自然的认识;科学是产生知识 体系的认识活动,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 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即一项成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社会化事业; 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 组成部分。
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科学技术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作用、发展以及人的解放问题。
恩硌斯在对自然科学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自然
科学和哲学的关系、科学的分类、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自然科学方法论等问题 。
精选完整ppt课件
10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
精选完整ppt课件
12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三)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恩格斯强调 科学技术对哲学的推动作用,认为推动 哲学家前进的,“ 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 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科学的发展 也受到哲学的制约和影响。科学与哲学 在研究对象上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和内 在的一致性。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认识活 动,必须通过理论思维才能揭示对象的 本质和规律,这就自然地与哲学发生紧 密的联系。
精选完整ppt课件
18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家需要依靠 历史的产物和群众的智慧。马克思指出, 正是I7世纪机器的应用,“ 为当时的大数 学家们创立现代力学提供了实际的支点 和刺激。” “18世纪的任何发明,很少是 属于某一个人的。” 马克思、恩格斯也肯 定了科学家个人在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 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苏格拉底(前468-前400)
? “我们不用管他是不是正在水中行船,我们并不是 因为他在行船叫他水手的;我们叫他舵手,并不 是因为他在船上实行航行,而是因为他有自己的 技艺,能领导水手们”。
? 《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的“技术”定义:人类 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领先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质、 能量和信息来创造、控制、应用和改进人工自然 系统的手段和方法。
4
技术哲学的体制化
? 1960年代,技术哲学开始了其体制化的进程,建 立了自己的学术共同体,完善了自己的学术建制, 初步形成了自己所独有的研究风格。其关键性的 因素有:
6
代达罗斯与伊卡洛斯
? 代达罗斯拥有一种既大胆但又不甚安分甚至是非道德性的 机械技艺。他由于谋害侄子而被逐出雅典。当他逃到克里 特岛国后,他制造的许多精巧玩偶迷住了王宫贵族。然而, 他却最终失宠于米诺斯王,而被囚禁于迷宫之中。不过, 聪明的代达罗斯利用携带丝线的蜘蛛很快地逃出了迷宫, 并决定用蜡和羽毛制作翅膀,以便与儿子伊卡洛斯一同飞 离克里特岛国。但粗心大意的伊卡洛斯因为没有听从父亲 不要飞得太高和过低的忠告,在越飞越高中让太阳烤溶了 翅膀上的蜡,终于丧命于大海之中。
11
普罗米修斯
12
《庄子*天地篇》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为将圃畦,凿 隧而入井,抢瓮而出灌。榾榾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 “如果我们想要有足够大的耕地和牧场,我们势必要从邻 居那儿抢一块过来;而邻居如果不以所得为满足,也无限 制地追求财富的话,他们势必也要夺一块我们的土地 …… 下一步,我们就要走向战争了……战争使城邦在公私两方 面遭到极大的灾难。”
9
柏拉图(约公元前428-前348)
? 追求理念的知识是第一位的,而具体事物只能是对理念的 模仿,从而成为第二位的东西。
5
技术哲学的三大主题
? 规范性主题
– 关注与强调那些技术使用后果的哲学与伦理问 题,并致力于技术的人道化,
? 批判性主题
– 没有对技术的批判,哪来的规范。
? 描述性主题
– 对技术本身的解析,就是对技术制品的设计、 发展、生产、维修的最一般的询问,就是技术 的本体论与认识论问题。 这是技术哲学的基础。
? 古希腊的“技艺”一词涵盖我们今天所说的技术、 技艺和艺术。
? “手工技艺似乎又全都是有点低贱的。”
8
? “我认为真正的国家,乃是我们前面所述的那样 ——可以 叫作健康的国家。如果你想研究一个发高烧的城邦也未始 不可。不少人看来对刚才这个菜单或者这种生活方式并不 满意。睡椅毕竟是要添置的,还要桌子和其他的家具,还 要调味品、香料、香水、歌妓、蜜饯、糕饼 ——诸如此类 的东西。我们开头所讲的那些必需的东西:房屋、衣服、 鞋子,是不够了。我们还得花时间去绘画、刺绣,想方设 法寻找金子、象牙以及种种诸如此类的装饰品 ……因为那 个健康的城邦还是不够,我们势必要使它再扩大一点,加 进许多必要的人和物。”
技术哲学导论
技术与技术方法论
1
参考文献
? 许良:《技术哲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 文成伟:《欧洲技术哲学前史研究》,沈阳:东北大学出
版社,2004 ? 高亮华:《人文主义视野中的技术》,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1996 ? 陈昌曙:《技术哲学引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 C. Mitcham :《技术哲学概论》,殷登祥等译,天津科
? 1960-70年代的反文化运动。使技术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 1966年《技术与文化》出版“走向技术哲学”专辑, ? 1976年(美国)哲学与技术学会的建立, ? 1978年《哲学与技术研究》(Research in Philosophy and
Technology) 与随后的《哲学与技术》(Philosophy and Technology) 、《印地安那技术哲学丛书》 (Indiana Series in the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等系列性著作的出版,以 及Techné 电子期刊(/ejournals/SPT) 的创办。
? 人类的技术创造行为或人工自然的创造居于次要地位。 ? 自然的床,由上帝制造的床是第一现实;技工模仿制造出
的许许多多的床,是第二现实;而艺术家所画的床的图片 是第三现实。因此,在第二或第三现实的意义上技术才具 有创造性——所以现实应服从于道德的和形而上学的指导。 ? “它一点点地渗透,悄悄地流入人的性格和习惯,再以渐 大的力量由此流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再由人与人的关系 肆无忌惮地流向法律和政治制度,它终于破坏了公私方面 的一切。”
学技术出版社,1999 ? F. Ferre: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NJ: Prentice hall,
1988
2
技术词源学
? 词根techne ,代表技艺,也兼指艺术。 ? 词根logos ,有争论、解释与原理的含义。 ? 因此,technology 的最初含义是工艺学,
10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
? “如果床能生长,那长出的就不会是床而是树木”。
? 培植性技艺:旨在帮助自然更加丰富地生产出它 本身就能够生产的东西,如医疗、教育、农业等;
? 建造性或支配性技艺:所产生的东西不能在自然 本身中自然地产生,如驾船、造房等。
? 技术乃非自然之物,自身不具有目的性,因而技 术只能作为目的手段,其自身并无善恶之分。 (技 术价值中立说 )
即关于技术实践、技术制品、技术手段与 技艺的科学,类似于生物学(biology) 、社 会学(sociology) 。
3
“技术”的词源与定义
?“凡执技从事上者,祝、史、射、 御、医、卜及百工” (《礼记》 )。
? “术”泛指能够用于达到目的的,如方法、手段、 策略、方术、计谋、权术等。“夫圣贤之治世也, 得其术则成功,失其术则事废” (《论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