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加几》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8加几(通用10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8加几(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2f7998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3.png)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8加几(通用10篇)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8加几》(通用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8加几》,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8加几》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具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1、教师创设情境:体育课可好玩了,瞧,同学们都在跑步呢。
观察主题图,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
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4、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1、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十5。
师:8十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2、小组汇报交流。
(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师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一三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问: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4、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十5=一三,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十4、7十6、6十5的结果吗?学生汇报。
(教师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8、7加几》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8、7加几》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182a4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1f.png)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8、7加几》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掌握8、7加几的方法,能够准确计算出结果。
2. 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概念,知道加法的意义和作用。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和拓展加法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加法的概念和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加法计算。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加法的运算规律和加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
课前预习、课堂讲授、互动交流、情境实践。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通过朗读课文、互动提问、讲解知识点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正文(35分钟)
1. 通过十以内加法的计算,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和作用。
2. 以“8、7加几”为例,讲解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3. 借助数学教具,进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操作计算器、纸张等,深入理解加法的运算规律和加法的应用。
4. 对于存在困惑的学生,进行细心解答和针对性补充。
三、总结(10分钟)
教师对此次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提醒学生注意重点和难点,强化学习效果。
四、课后练习(10分钟)
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课上学习的知识点。
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出题、互相交流等形式进行。
教学总结:
通过有趣、生动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理解“8、7加几”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规律,拓展加法的运算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认识,加强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自信和自主学习能力。
876加几教学设计_
![876加几教学设计_](https://img.taocdn.com/s3/m/7f914b6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23.png)
876加几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加法运算(8、7、6加几)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进行8、7、6加几的加法运算,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加法运算、数学思维、实际问题教学时间:2个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热身阶段(5分钟)-利用计数器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练习,如:2+3、4+1等。
2.引入新知(10分钟)-介绍加法运算的概念:“加法是一种数学运算,用来表示两个数的总和。
”-向学生出示一些加法算式,如:8+2、7+4、6+3,让学生尝试计算并回答结果。
3.讲解运算规则(15分钟)-点名学生回答上一步骤的算式及计算结果,并纠正错误答案。
-讲解加法运算的规则:从十位开始对齐相加,如果个位数相加大于等于10,则向十位进位。
4.解答练习题(15分钟)-分发练习册或工作纸,要求学生计算并写出算式的结果。
-监督学生的解答过程,及时纠正错误并解释正确答案的计算方法。
5.小结提问(5分钟)-收集学生的解答结果,并向全班展示一些学生的正确答案。
-提问学生加法运算的关键点是什么,如何解决相加大于等于10的情况。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让学生回答上节课的关键点,复习加法运算的规则。
2.引入新知(10分钟)-向学生提出实际问题:“小明手中有8个苹果,小华给了他5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利用上节课所学的加法运算规则进行计算,解答问题。
3.解答实际问题(20分钟)-给学生出示一系列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加法运算并解答问题,如:小明今天吃了8块糖,明天吃3块,一共吃了多少块糖?-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解决办法,并进行解答,同时指导学生使用适当的算式和计算方法。
4.练习巩固(15分钟)-分发练习册或工作纸,要求学生完成相关问题的加法运算,并写出解答结果。
-监督学生的解答过程,及时纠正错误并解释正确答案的计算方法。
5.总结讲解(5分钟)-收集学生的解答结果,并向全班展示一些学生的正确答案。
-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加法运算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8、7进位加法
![8、7进位加法](https://img.taocdn.com/s3/m/0e944acd89eb172ded63b7cc.png)
8、7加几教学设计及评析作者:昆山市陆家中心校邵丽琴执教昆山市教研室顾建芳评析录入时间:2004-5-23 阅读次数:4369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5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8、7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
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学生:邵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评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口令游戏不但复习了10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评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8+7的计算策略。
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学生的三种认知水平:第①种算法表现出动作把握倾向,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种算法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种算法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0fa71a5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9.png)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8、7、6加几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教学课件和教学辅助工具。
2.班级课桌凳整齐划一,教室环境安静整洁。
3.学生的教材、练习册和文具准备妥当。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1.教师通过口算题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加法的基本知识。
2.让学生互相出题,进行口算练习。
第二步:引入新知识1.展示8、7、6三个数的卡片,让学生感知这三个数字。
2.提出问题:“8、7、6分别加上2是等于多少?”第三步:学习新知识1.引导学生操作教学卡片,进行实际操作计算。
2.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共同解决不懂的问题。
第四步:巩固练习1.让学生把课本上的练习题完成,并相互交流答案。
2.针对常犯错误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第五步:拓展练习1.出示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不同形式的问题。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8、7、6加几”为中心设计,注重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加法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互动频繁,但部分学生对进阶题目有一定困难。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巩固练习的时间,注重拓展练习的设计,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8、7、6加几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设计侧重于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合作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未来教学的方向。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说课稿(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e2e99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f.png)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说课稿第【1】篇〗第一课时说教学内容:8、7、6加几说教学目标:1、在游公园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口算。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迁移推理的能力,优化算法。
3、激发学习兴趣,感到想学、乐学、会学。
说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说教学难点:养成迁移推理的能力。
说教学准备:每人一个十只装的针剂药盒、小棒学具、答题卡、练习纸,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转盘各3个。
教学设计说明:本小节的教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8、7、6加几的口算,这部分教学的关键是掌握口算方法,能灵活口算。
在设计时,通过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多中求异,同中求优”。
如,玩“转转盘”游戏中体会到“凑十法”的便捷,紧接着“动动脑”中感受到依据题目的不同选择灵活的方法优化口算方法。
口算教学比较枯燥,在设计时通过生动活泼的练习形式,激发口算的兴趣,同时熟练口算。
第二部分是“用数学”,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①充分运用情境图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意,体验相同的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式也会不同;③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搜集信息资料的手段。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小红出了一题考考你们:9+5=重点突出“凑十法”想的过程。
为什么把5分成1和4?今天的天气真好,小红和朋友一起去儿童公园玩,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课件动态出示课本第103页买票的情境图,)。
你能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估计学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买票?由此引出式子8+5=?)二、探究新知(一)、例讲8、7、6加几(初步感知计算方法)1、教学8+5。
(1)小组内讨论:怎样能够最快地知道得数。
互相说一说,再把思路写在答题卡上。
有困难的可借助针剂药盒。
(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口算方法可以多样,重点突出“凑十法”,指名回答。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集体备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b69cc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b.png)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设计主要针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中的加法运算,旨在通过《8、7、6加几》的专题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数字8、7、6的加法运算,培养学生对加法的认知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知识点•数字8、7、6的认识•数字8、7、6的加法运算2.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数字8、7、6的含义•学生掌握数字8、7、6的加法运算方法3.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加法运算的概念•学生巩固数字8、7、6的加法运算技巧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准备数字8、7、6的卡片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准备黑板、彩笔等教学器材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学•利用数字卡片向学生展示数字8、7、6,并引导学生回顾这几个数字的认识。
第二步:教学新知识•通过数字卡片演示8、7、6的加法运算,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加法的概念。
第三步:巩固练习•给学生出几道简单的加法题目,让学生掌握8、7、6加法运算的基本技巧。
第四步: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其他数字的加法运算,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 教学方法•讲解结合实例演示•学生互动参与•分组练习合作四、教学评价与反思1. 教学评价•设计简单的加法题目进行小测,检测学生对8、7、6加法运算的掌握情况。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反思•发现学生在数字8、7、6的加法运算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总结本堂课的教学经验,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作业设计几道8、7、6加法计算题目作为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六、课程设计总结通过《8、7、6加几》的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数字8、7、6的加法运算,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8、7加几(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8、7加几(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46dc78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1.png)
8、7 加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用算式表示 8+7 的加法运算。
2.理解加法的概念,能够解决相关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算式的表示。
2.加法运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加几的概念,将口语表达转化为算式。
2.进行加法运算时,注意每个数字位上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热身环节1.数学游戏:“找规律”。
教师给出一个数列,要求学生找出规律并写出下一个数,进而推出整个数列。
如 1,4,7,10,13,…(答案为16)。
(二)知识讲解1.加法运算的概念。
2.加几的表达方式及算式的表示。
3.计算 8+7 的算式表示方法。
(三)教学练习1.基础练习,如口算练习,通过加几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加法口算能力。
2.实际问题解决,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加法的理解。
(四)知识巩固1.综合练习:练习书中相关题目。
2.计算比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算比赛,来加深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及口算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练习情况评价。
2.学生对加几的概念和加法运算的掌握情况评价。
3.学生对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
六、板书设计1.8+7=15。
七、教学反思1.难点对于学生确实有些难度,需要加强实际问题的解决。
2.知识巩固可以加入更多的游戏和计算比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对于开展教学评价有了更多新的思路,需要及时记录和总结。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8、7加几-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8、7加几-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7d0786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6.png)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8、7加几-苏教版教学背景•年级:一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苏教版•知识点:数的加减法•教学资源:PPT课件、数学游戏道具、录音机、针线板、益智积木等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7加几的加法口算技巧2.培养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和认识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注意力与口算能力教学重点1.7加几的口算2.数的概念教学难点1.数的加法运算2.数的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教学内容第一步:导入1.教师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让学生用“益智积木”拼出这个数字。
2.然后,教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让学生说出这个数字加上7后得到的数。
3.最后,教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让学生说出这个数字加上6后得到的数。
第二步:讲授1.教师通过PPT演示介绍数的加法运算,且以7加几为例,让学生了解数的加法运算的方法和规律。
2.教师利用游戏道具,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进行口算练习,让学生掌握7加几的加法口算技巧。
第三步:实践1.教师出一些数的加法计算题目,并要求学生在空白的纸上进行计算和填写答案。
2.教师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相应的加法运算题目。
第四步: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并要求学生再次口算7加几以及刚才所学的知识点,以便加深印象。
教学评价1.检查学生在课堂中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在第一遍课程学习中掌握的程度,及时给予巩固性的讲解。
2.纠正学生在口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纠正。
3.查看学生完成作业情况,检查学生是否会使用数的加法运算方法和规律。
参考文献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教研团队编制。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8、7加几的加法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8、7加几的加法](https://img.taocdn.com/s3/m/8202830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3.png)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8、7加几的加法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8、7加几的加法。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加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并独立思考解决方法。
二、教具准备黑板、白板、粘贴画、卡片、数字方块、纸板、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向学生出示黑板上悬挂的八只小鸟,其中七只已经飞走了,问学生知道留下的那一只小鸟需要加上几只小鸟才能与原来的八只相等。
然后教师让学生们自己思考解决方法,并在白板上写出算式“7+1=8”,再让学生们一起朗读这个算式和学生们找到的其他例子。
2. 激发学生兴趣(10分钟)教师在白板上画出一副小狗在统计自己家里有多少只动物的图画,然后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小狗家里原来有7只小鸟,现在又飞来3只小鸟,问学生们现在小狗家里有多少只小鸟?然后让学生们在卡片上写下他们的答案,并用粘贴画装饰成小公鸡的样子。
3. 讲解新知(15分钟)教师在白板上写出一些同样加8或加7的算式,但其他数值不同,并让学生们发声朗读,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向学生们解释在8、7加几的加法中,不管其他数值为多少,都可以用加法“8+7=15”来实现,“15”就是这些加法的和。
然后,教师会示范一些小游戏和练习,让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这些知识。
4. 学生练习(15分钟)学生在纸板上写出自己的名字和所在班级,并写出一些需要练习的加法算式。
教师则会在一些数字方块上写下一些待填数字的加法算式,让学生根据数字填入数字方块中,并在纸板上写出正确答案。
教师在这个环节中用卡片记录下得分,给予表扬。
5. 课外作业(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课外作业要求,例如让学生记录下一些日常生活中每日的数字,并画图、撰写文章,以锻炼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并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数学加法的知识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们也提高了观察能力,并勇于发现问题并独立思考解决方法。
(教学设计)第十单元 8、7加几-一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十单元 8、7加几-一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cd0aad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d8.png)
(教学设计)第十单元 8、7加几-一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主要通过数字加减法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
1.了解数字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掌握数字加法的加法口诀和实际操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为8、7加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数字加法的基本概念和加法口诀,并掌握实际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运算规则及其数学本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
通过探究包括加法原理和加法口诀的数字规律,来激发学生对数字加法的兴趣
和学习积极性。
2. 讲解数字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通过数字加法的基本概念,教授数字加法的运算规则,包括:
1.数字加法的运算法则:数字按照位数相同的方法相加,进位,在下一位数的
加法中加上;
2.数字加法的应用:教授数字加法的口诀,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方法。
3. 给学生练习题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字加法的运算规则和实际操作方法。
4. 总结
通过总结,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字加法的数学本质和相关概念,加深对数字加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评价
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操作的考核,评估他们掌握数字加法的能力,成绩将作为其教学成绩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
六、教学建议
1.在课堂教学外,为学生提供数字加法的习题,让他们在课外加强练习;
2.帮助学生针对自己的问题,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
3.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数学竞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和竞争能力。
《8、7、6加几》(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8、7、6加几》(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a207a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4.png)
教案:《8、7、6加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计算器、算术表、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算式“8 5=”,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计算结果。
(2)教师提问:“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8、7、6加几的计算,你们知道怎么计算吗?”2. 探索新知:(1)教师出示算式“8 3=”,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计算结果。
(2)教师提问:“我们刚刚计算了8加3,现在我们再来计算8加4,你们知道怎么计算吗?”(3)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出示算式“7 4=”,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计算结果。
(5)教师提问:“我们刚刚计算了7加4,现在我们再来计算7加5,你们知道怎么计算吗?”(6)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7)教师出示算式“6 5=”,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计算结果。
(8)教师提问:“我们刚刚计算了6加5,现在我们再来计算6加6,你们知道怎么计算吗?”(9)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出示答案,学生对照答案进行自我检查。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数学练习册》第15页的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8 3=117 4=116 5=11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7、6加几》的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7、6加几》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e3ba84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29.png)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7、6加几》的教案一. 教材分析《8、7、6加几》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单元,主要讲述了如何求一个加数加上几的结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计算8、7、6加上几的结果,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刚接触加法运算,对于加法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数字的认知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8、7、6加上几的运算方法。
2.能够熟练地计算8、7、6加上几的结果。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
2.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游戏教学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图片、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物和图片,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游戏道具,用于游戏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展示一幅画,画中有6只小鸟,再展示一只小鸟的图片,让学生思考,这幅画中一共有几只小鸟?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物和图片,呈现8、7、6加上几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例如,展示8个苹果,再展示2个苹果的图片,让学生思考,一共有几个苹果?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采用分组练习、个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互相批改,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通过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设计一个“小鸟找家”的游戏,让学生计算每只小鸟的家在哪里,从而巩固加法运算。
2023年7加几教学设计
![2023年7加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d4e271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c.png)
2023年7加几教学设计2023年7加几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国标本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5页。
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8加几、7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数字卡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2、复习。
3、小结并揭题。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出示小天使带来的喇叭图,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并列出算式8+7=。
(2)学生围绕8加7等于多少,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
(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小组讨论)(3)学生讨论后指名小组回答,教师根据回答进行板书。
2、教学“想一想”8+9=()提问:你们会用刚才这些方法来计算8+9=()吗?安排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算的?再指名回答。
3、“想想做做”(1)教师说明要求:学生先与组员讨论,填写空格,再进行组际交流。
(2)小组活动。
(3)组际交流,学生评价。
三、游戏实践、巩固练习1、谈话引入。
2、说明游戏规则,并设置奖励机制(“智慧星”)。
3、学生分组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四、能力检测2023年7加几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103-104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的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把另一个加数分成几和几,才能和8、7、6“凑十”。
2022年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8、7加几》教案(优质)
![2022年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8、7加几》教案(优质)](https://img.taocdn.com/s3/m/a37c6301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1.png)
预设②把7拆成1和6,9加1等于10,10加6等于16
师:观察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陈老师也喜欢这一种,因为我们在使用凑十法的过程中,习惯把大数凑成10,把小数拆一拆,就叫凑大数,拆小数
预设③9+7等于16,所以7+9等于16
若③说不出,则说:7+9算不出,他的好朋友我们可是很熟悉呢,一眼就知道得数是几,现在你知道要找谁帮忙了吗?
为什么要分成2和5呢?(和8凑成10)
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个思考过程(把7分成2和5,8加2等于10,10加5等于15)
预设②:将左边的3根小棒移到右边,这样把右边凑成10,10再加左边的5根,得到一共15根
回答②:恩恩,也就是把左边盒子里两把小号放进右边的盒子,使得右边的盒子放满十个,这样再加上左边的5把,一共15把。
问②:那这样一移,就把左边的8分成了?(3和5)
为什么要分成3和5呢?(和7凑成10)
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个思考过程(把8分成3和5,7加3等于10,10加5等于15)
预设③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预设④8+7=8+2+5=15。
预设⑤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①、②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预设:2
师:那7呢,要和几凑成10?
预设:3
师:不管是将8拆成10,还是将7凑成10,都是运用了凑十法。
3、小结:恩恩,只要小朋友们肯动脑筋,解决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哦!
4、试一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理念& 7加几
一、课题(学科和年级):《&7加几》数学一年级
二、教材简析
《8 7加几》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 92-93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 1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有“ 9加几”的进位加法计算作支撑,学生初步经历了观察分析、收集信息、计算等活动。
和前面学过的9加几相比,这一节教学内容基本上
脱离了学具的帮助,主要通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探讨 8 7加几的计算方法,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不用像9加几那样进行全新的探索,而主要是验证9加几的计算方法在8加几中是否同样适用,在肯定学生课堂上生成的多样化算法的同时渗透“湊十法”择优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自控能力不强,对9加几的掌握应用还不够熟练,
在教学设计时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力求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们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感受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在熟练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学会用迁移的方法解决新问题,推导新算法。
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8加几,强调怎样算得快就怎样算。
2、使学生经历运用凑十思路探索、交流新算式口算的过程,体会观察事物的不同角度;在口算活动中培养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能力。
3、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理解&7加几的运算意义,能比较熟练地进行8 7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
在熟练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学会用迁移的方法解决新问题,推导新算法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采用动手操作,观察的教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求新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
思考和讨论,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地获取知识;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运用了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又体现了新《课标》精神。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有扶有放,实现课堂教学从“封闭型”到“开放型”的转化。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真正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发展思维,体会成功。
六、教学用具
口算卡片、数字卡片、小棒
七、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激趣导入
1 口算得数:9加几的口算练习。
要求:学生按凑十法说说口算过程。
9+3= 9+8= 9+5=
9+4= 9+7= 9+6=
问:9加几用什么方法比较简单方便?
追问:为什么把加上的数分成了 1和几?
小结:9加几用凑十法,把9凑成10,所以加上的数要分成1和几。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星期天,许多小朋友也来到公园,你们看他们在干什么?
1、观察情景(1):拔河图
①你从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小朋友?)
②求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7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情景资源进行再加工,让学生观察图中打靶的情景,学生比较感兴趣,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既尊重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从自己比较熟悉的情景入手,提出数学问题,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解决自己发现问题的欲望】
2、观察情景图(2):划船图
在公园的这一角,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并列出了算式。
下面我们再到公园的另一角看看,那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①师:根据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②学生回答:一共有多少人在划船?
③师:求这个问题可以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7+9
3、揭示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是求一共?都是用加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8加几的方法好不好?(板书课题:8加几)
(三)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探究学习“ 8+7”的计算方法。
下面我们就重点研究第一个问题。
(1)学生自主探究。
师:怎样计算8+7?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想办法进行计算,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教师巡视)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计算方法,请你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每一个小组选一个代表介绍你们组的好方法。
(教师巡视)
(3)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如:
①1、2、3……12、13、14、15依次数。
②从8数到15。
③8和5合起来是15。
④把 7 分成 2 和 5, 8+2=10, 10+5=15
⑤先数10人,再数5人,“ 10+ 5= 15”
【本节课以8+7为突破口,在重点研究8+7的基本思路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借助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所用的方法。
这样,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又有和同伴交流合作学习的机会,最后在全班交流汇报。
在汇报交流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用的是“凑十法”,有的用的是数数法,方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
2、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师: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那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1)学生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喜欢的方法。
教师提问: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针对出现的多种计算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对比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比较、分析,从而优化自己的计算方法。
然后再在全班交流自己喜欢的方法。
这样,好的计算方法更加明朗化,更为突出。
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
(3)凑十法
指名到上面移动小棒,交流想法,注意启发学生呈现 8凑满10、7凑满10两种不同的摆法。
结合学生的演示,相应的贴出画有表示“凑十”虚线框的小棒图。
每次让学生参与评价、补充,说说对应小棒图的理解,依次明确 8加几、7加几各是怎么凑十?
(4)填写算法
引导:你能根据刚才的交流结果,在书上看每次摆出的小棒,填出下面的计算过程吗?
追问:为什么把7分成2和5?为什么把8分成5和3?
3、迁移练习(第二个问题)
(1)小组先交流解决:7+9,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
(2)让个别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得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你还知道哪些7加几的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算式,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在学生获得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解决其他的8加几的问题,既能使学生把8+5 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其他问题中,使计算方法得以灵活应用和巩固,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注重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四)、巩固练习
1、聪明屋:(课件出示教材 93页“想想做做”第1题)
2、跳木桩比赛
师:动物学校正在进行跳桩比赛,你能帮小白兔跳过木桩吗?
练习:8+4= 8+8= 7+8= 7+7=
学生计算,帮小兔顺利跳过了木桩。
【整个练习生动、有趣,层次分明。
这样设计既符合儿童的特点,又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足够的素材,足够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五)、小结
师:在这节课中,你们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
【本环节教师将自己评、他人评、评自己、评别人和教师评,学生评结合进来,让学生对自
己整节课的表现有一个回顾和反思。
】
(六)、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 7加几
10 10
想:8+()=10 想:7+()=10 10+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