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23《贾生》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23《贾生》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附答案解析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23《贾生》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附答案解析

专题23《贾生》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何当共剪西窗烛,。

春蚕到死丝方尽,。

此情可待成追忆,。

夕阳无限好,。

身无彩凤双飞翼,。

相见时难别亦难,。

这些都是李商隐的诗,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题目是《贾生》。

二、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了解本诗的托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三、原文贾生李商隐(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四、注释《贾生》: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

贾生:即贾谊(前200—前168),又称贾太傅、贾长沙。

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力主改革时弊,却遭谗被贬,郁郁不得志。

后来汉文帝召还贾谊,曾在宫殿正室和他谈话。

诗人写的就是这件事。

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访:咨询,征求意见。

逐臣:被贬谪的大臣,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无伦:无人能比。

可怜:可惜。

虚:徒然。

前席:古人席地而坐,汉文帝听贾谊的谈论听得出神,在坐席上向前移动,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五、诗意汉文帝求贤,在宣室召见被贬的臣子。

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

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六、赏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①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首句特标“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

“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②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

“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23《贾生》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带答案解析】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23《贾生》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带答案解析】

专题23《贾生》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何当共剪西窗烛,。

春蚕到死丝方尽,。

此情可待成追忆,。

夕阳无限好,。

身无彩凤双飞翼,。

相见时难别亦难,。

这些都是李商隐的诗,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题目是《贾生》。

二、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了解本诗的托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三、原文贾生李商隐(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四、注释《贾生》: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

贾生:即贾谊(前200—前168),又称贾太傅、贾长沙。

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力主改革时弊,却遭谗被贬,郁郁不得志。

后来汉文帝召还贾谊,曾在宫殿正室和他谈话。

诗人写的就是这件事。

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访:咨询,征求意见。

逐臣:被贬谪的大臣,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无伦:无人能比。

可怜:可惜。

虚:徒然。

前席:古人席地而坐,汉文帝听贾谊的谈论听得出神,在坐席上向前移动,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五、诗意汉文帝求贤,在宣室召见被贬的臣子。

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

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六、赏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①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首句特标“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

“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②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

“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23《贾生》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23《贾生》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含答案解析)

专题23《贾生》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何当共剪西窗烛,。

春蚕到死丝方尽,。

此情可待成追忆,。

夕阳无限好,。

身无彩凤双飞翼,。

相见时难别亦难,。

这些都是李商隐的诗,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题目是《贾生》。

二、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了解本诗的托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三、原文贾生李商隐(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四、注释《贾生》: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

贾生:即贾谊(前200—前168),又称贾太傅、贾长沙。

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力主改革时弊,却遭谗被贬,郁郁不得志。

后来汉文帝召还贾谊,曾在宫殿正室和他谈话。

诗人写的就是这件事。

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访:咨询,征求意见。

逐臣:被贬谪的大臣,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无伦:无人能比。

可怜:可惜。

虚:徒然。

前席:古人席地而坐,汉文帝听贾谊的谈论听得出神,在坐席上向前移动,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五、诗意汉文帝求贤,在宣室召见被贬的臣子。

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

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六、赏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①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首句特标“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

“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②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

“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

王安石《贾生》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王安石《贾生》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贾生王安石(宋代)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译文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

注释贾生:即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

君王:指汉文帝刘恒(前179—前157在位)。

薄:轻视,亏待。

班固谓:“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

”(《汉书·贾谊传》)爵位:官爵和职位。

废:弃置,废弃。

何啻(chì):何止。

啻:仅,止。

公卿:达官贵人。

创作背景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颁行新法。

然而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对。

法令颁行不足一年,围绕变法,拥护与反对两派就展开了激烈的论辩及斗争。

由于保守派的激烈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被迫辞去了宰相职务。

但他制定的新法由于宋神宗的支持还在推行,这首七绝《贾生》很可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

赏析此诗咏汉文帝与贾谊,但与李商隐诗的着眼点不同,议论更大相径庭。

李诗以小事而见大节,王诗则因大事而忽小节。

王安石认为贾谊的政略,文帝基本都有采用,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官职的高低与否不重要;李商隐抱负难申,乃为贾谊悲,王安石得宋神宗宠遇,乃为贾谊喜,正是不同的遭际,才产生出不同的议论来。

就诗歌艺术而言,此诗纯是议论,褒贬分明,对比强烈。

诗的前两句“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一写贾谊,一写文帝。

诗中指贾谊的治国安民之方,这两句是反诘句,意为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所以说文帝并不轻视贾谊。

以贾谊进言与文帝纳言相对照,承班固《汉书·贾谊传》中之“赞”词:“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与前人写贾谊怀才不遇之作唱反调。

后两句“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一写爵位高的“公卿”,一写君王。

《贾生》古诗赏析

《贾生》古诗赏析

《贾生》古诗赏析《贾生》古诗赏析【作品介绍】《贾生》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149首。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原文】贾生作者: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①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②宣室: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贬之臣。

贾谊被贬后,汉文帝曾将他召还,问事于宣室。

③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④才调:才气。

⑤可怜:可惜,可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⑥虚:空自,徒然。

⑦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翻译】汉文帝为了求贤曾在未央宫前的正室里召见被逐之臣,论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确实是十分脱俗超群。

可惜的是虽然谈到三更半夜,竟是白白的向前移席,因为他问的并不是天下百姓,而是鬼神。

【赏析】这首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

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贾生》赏析+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贾生》赏析+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贾生》赏析+译文贾生文|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贾生①文|李商隐宣室②求贤访③逐臣④,贾生才调⑤更无伦⑥。

可怜⑦夜半虚⑧前席⑨,不问苍生⑩问鬼神。

①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

贾生,即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②[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③[访]咨询,征求意见。

④[逐臣]被放逐大臣。

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⑤[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⑥[无伦]无人能比。

⑦[可怜]可惜。

⑧[虚]徒然。

⑨[前席]指汉文帝在座席上向前移动,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

⑩[苍生]指百姓。

【译】不要说从岭上下来就不难,在下山之前经常让那些行人空欢喜一场。

走入崇山峻岭之中,你才从一重山里出来,可是又被另一重山拦住了。

【赏析】第一句“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

第二句补足首句,“赚”字幽默风趣。

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

诗人在这里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使下面两句的出现更引人注目。

三、四两句承接“错喜欢”,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

山本无知,“一山放出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

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放”一“拦”的重复中体现出来了。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

《贾生李商隐》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

《贾生李商隐》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

《贾生》李商隐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中因求贤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作者】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

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大中末年(约858年),病逝于郑州。

【背景】贾生,即贾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被文帝召为博士。

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

但是在二十三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博。

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博。

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忧伤而死。

【主题思想】作者借古讽今,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叹自己的生不逢时,寄寓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赏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首句特标“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

“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

“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谊的推服器重。

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

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

七年级下册语文贾生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贾生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贾生知识点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角色之一,出场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对整个小说的情节和主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贾生一词来自于贾母的宝玉之言,指的是贾母所在的贾府中的少爷们。

那么,七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中,贾生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呢?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为大家进行详细讲解。

一、贾府的文化背景在《红楼梦》中,贾府虽然是一个富裕的家族,但是却并不是一个政治上强势的家族。

同时,贾府的文化背景也与政治上强势的家族有着明显的不同。

贾府更多的是以诗文、书法、音乐等为主,这在那个时代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背景。

二、贾生的角色定位贾生虽然不是《红楼梦》中的主角,但是贾府中的少爷们却是整个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贾生们的出场虽然不算多,但是他们的角色定位却不容忽视。

他们的思想、行为举止等都代表了当时的“权贵生活”,这使得整个小说的故事更加真实、生动。

三、贾生和小说主题的联系《红楼梦》的主题是“金玉良缘”的破灭,其中贾生们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作为贾府中的少爷们,他们的行为举止和思想观念是维系整个家族互相沟通的桥梁,也是整个主题破灭的重要线索之一。

四、贾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贾生这个词语虽然来自于小说《红楼梦》,但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却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

贾生代表着“权贵阶层”的文化风尚,同时也代表着“青年才子”的形象。

这不仅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这个词语的延续和演化。

结语通过对贾生这个词语的层层剖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的世界。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认识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对我们的文化传承和继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贾生》考点精讲精练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贾生》考点精讲精练
或: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 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 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 得特别有力。
3.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作者持批判态度。
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 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尽管文帝求贤若渴, 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 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 席,又有何用?
4.这首托古讽今诗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这首托古讽今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揭示晚 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 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诗人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 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感不满。 由于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 才不遇,于是他借凭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 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汉 文帝一般,表面上似乎很开明,实际上则昏聩 无能。
考点三:重要词语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宣室求贤访逐臣பைடு நூலகம் 咨询,征求意见 ) (2)贾生才调更无伦( 才华,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 (3)贾生才调更无伦( 无人能比 ) (4)可怜夜半虚前席( 可惜 ) (5)可怜夜半虚前席( 徒然 ) (6)不问苍生问鬼神( 指百姓 )
考点四:文本品析
1.“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这 两句诗中的“求”“访”二字写出了汉文帝对 贾谊的什么态度?从字面上看对汉文帝是褒还 是贬?
诗的前两句写朝廷重贤,宣室召见,重新任用 才华横溢的贾生,是赞美,是扬;

李商隐《贾生》赏析

李商隐《贾生》赏析

李商隐《贾生》赏析《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此诗是一首咏叹贾谊故事的七言绝句,但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原文】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解】1、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2、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气。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创作背景】关于本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所言,“此盖至昭州修祀事,故以借慨”,意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因李商隐时为一郡之长,故须主奉祭祀大事,于是借题发挥,创作了本诗。

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见《李商隐评传》)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赏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贾生介绍】贾生,名谊、贾谊、又称贾太傅、贾长沙。

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人。

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

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

但是在二十三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

古诗词鉴赏《贾生》

古诗词鉴赏《贾生》

古诗词鉴赏《贾生》贾生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中因求贤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注释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气质。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空自。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创作背景关于本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公元848年(大中二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赏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

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课文古诗词诵读《贾生》赏析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课文古诗词诵读《贾生》赏析

《贾生》赏析整体赏析贾谊被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作者却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慧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讽刺晚唐幻想成仙、荒于政事的帝王。

诗歌欲抑先扬,发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首句特标“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

“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

“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谊的推服器重。

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

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

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汉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

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过人之处。

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高潮中开始。

不过,它并不露筋突骨,硬转逆折,而是用咏叹之笔轻轻拨转——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两字。

可怜,即可惜。

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鉴赏《泊秦淮》《贾生》《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鉴赏《泊秦淮》《贾生》《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知识点归纳

目录10、《泊秦淮》11、《贾生》12、《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13、《约客》原文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

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气氛,朦胧中透出忧凉。

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

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

秦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

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谐统一。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

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

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诗,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贾生》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贾生》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贾生》李商隐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中因求贤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作者】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

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大中末年(约858年),病逝于郑州。

【背景】贾生,即贾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被文帝召为博士。

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

但是在二十三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博。

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博。

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忧伤而死。

【主题思想】作者借古讽今,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叹自己的生不逢时,寄寓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赏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首句特标“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

“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

“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谊的推服器重。

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

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

部编版七下《贾生》

部编版七下《贾生》

背景简介:
晚唐时期,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 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李商隐无 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 李党争,屡遭排挤。
李商隐诗的前两句,从正面下笔。写贾谊的才能 无与伦比,汉文帝好像极为爱惜贤才,特地将贾 谊从放逐地长沙召回至“宣室”访问。“求”、 “访”二字,似乎表明汉文帝求贤若渴,同时, 衬托出贾谊的才能超群不凡。“可怜夜半虚前席 ”,这句承上启下。汉文帝与贾谊谈话,一直到 夜半时分,似乎更见出汉文帝的爱惜贤才,也从 侧面烘托了“贾生才调更无伦”。接下来笔锋一 转,引出下句:“不问苍生问鬼神。”结句分别 以“不问”与“问”、“苍生”与“鬼神”相对 照,表明文帝不是关心国计民生的大事,以治国 安民之方求教于贾谊,而是问他些毫无道理的鬼 神之事,由上文的“扬”转而为“抑”,显示出 了文帝的昏庸与贾谊的不遇。
李商隐(八一二-八五八),字义山, 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开成二年(八三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补宏农尉。年轻时即以文才受令狐楚的赏识, 可是李商隐却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之女结婚。 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楚是牛党, 王茂元则是与李党有关。宣宗即位以后,牛 党当权,令狐楚儿子当了宰相,打击一切与 李党有关的人,从此李商隐一直被压抑而抬 不起头。几次到长安活动,只补得了一个太 常博士。最后死于荥阳,年仅四十七岁。 李商隐是唐朝一位有着独特成就,对后世产 生过巨大影响而大家的评价又极为分歧的诗 人。
本首诗仅仅是为了讽刺汉文帝吗?
(1)这首诗写的是汉代,表面嘲讽汉武帝不 能识贤、任贤;
(2)其实是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 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

李商隐《贾生》赏析

李商隐《贾生》赏析

李商隐《贾生》赏析《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此诗是一首咏叹贾谊故事的七言绝句,但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原文】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解】1、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2、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气。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创作背景】关于本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所言,“此盖至昭州修祀事,故以借慨”,意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因李商隐时为一郡之长,故须主奉祭祀大事,于是借题发挥,创作了本诗。

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见《李商隐评传》)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赏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贾生介绍】贾生,名谊、贾谊、又称贾太傅、贾长沙。

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人。

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

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

但是在二十三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

李商隐《贾生》唐诗译文及赏析

李商隐《贾生》唐诗译文及赏析

李商隐《贾生》唐诗译文及赏析《贾生》是由李商隐所创作的,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贾生》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贾生》唐代: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译文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贾生》注释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气质。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空自。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贾生》赏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

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李商隐《贾生》翻译赏析

李商隐《贾生》翻译赏析

李商隐《贾生》翻译赏析李商隐《贾生》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商隐《贾生》翻译赏析相关内容。

李商隐《贾生》翻译赏析1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文解释:文帝访求贤才,诏见放逐之臣,贾生才气高,没有人能和他相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的事。

贾谊贬长沙一事,常被后来的文人用以抒写怀才不遇之悲,李商隐在《安定城楼》中就曾以贾谊寄怀。

但是,在这首诗里,诗人独辟蹊径,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抒发对历史人物的感慨。

句解: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宣室”即汉朝未央宫前殿的正室,这里用来指代汉文帝。

“逐臣”,指被贬斥在外的官员,这里代指刚从长沙召回的贾谊。

当年,贾谊字字恳切地上书指斥汉王朝的种种弊病,引来的却是权贵的切齿痛恨,他被贬官至长沙。

那时候,他以为自己会病死在那里。

不过,汉文帝后来还是想起了他,将其召回长安。

在未央宫的宣室,君臣畅谈,夜半方罢,汉文帝对贾谊的才华钦佩无比,甚至发出感叹:“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才调”,包括才能与风姿。

“无伦”,无人能比。

一个“更”字,突出贾谊的卓尔不群。

由“求”,到“访”,到赞,表现出汉文帝对贾谊的格外器重。

这不仅是写贾谊的出众不凡,也是写汉文帝的爱才,看样子真是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啊!如果不看下文,我们会以为李商隐描绘的是一副明主求贤、君臣际会的美好图景,以为贾谊终于能够得到重用了。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可叹啊,汉文帝与贾谊谈到深夜,身体还不断地往前靠,原来问的不是天下苍生的治国大计,而是在求神问鬼。

古人席地而坐,双膝跪下,臀部靠在脚跟上。

“前席”,就是说汉文帝听得非常投入,以至于不知不觉地向前靠。

部编七下语文古诗《贾生》知识点精讲、图文解读、教学设计

部编七下语文古诗《贾生》知识点精讲、图文解读、教学设计

知识点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访:咨询,征求意见。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无伦:无人能比。

可怜:可惜。

虚:徒然。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更是无人能比。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贾谊,可惜他不垂询治国安民的道理和方法,却问无关轻重的鬼神之事。

赏析:诗的前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汉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

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汉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

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

用咏叹之笔轻轻拨转——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两字,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耐人寻味。

末句紧承“可怜”与“虚”,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得出应有的结论。

词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慨极深沉,却又包含抑扬吞吐之妙。

整首诗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而其新警含蕴、唱叹有情的艺术风格也就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处理,逐步显示出来。

问题:1.“可怜”一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可怜”是可惜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诗人通过该词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2.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做简要赏析。

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明显。

【作者简介】关于本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公元848年(大中二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战过关】
一、默写
记忆型默写:
1、宣室求贤访逐臣,

2、
,不问苍生问鬼神。
【答案】
1、贾生才调更无伦
2、可怜夜半虚前席
【解析】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背记并能默写古诗词。
注意“贾”“伦”“虚”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理解型默写:
1 、《 贾 生 》 ( 李 商 隐 ) 和 《 泊 秦 准 》 ( 杜 牧 ) 均 有 借 古 讽 今 批 评 统 治 者 的 诗 句 。《 贾 生 》 中
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在诗中,用“贾生才调更无伦”一句对贾谊的才能作了高度
评价。作者借助贾谊怀才不遇的故事,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4.这首诗运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答案】 诗的前两句写朝廷重贤,宣室召见,重新任用才华横溢的贾生,是赞美,是扬
; 后两句写讨
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遭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
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 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
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 “宣室夜对”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的盛事。但诗人却独具慧眼,
逐臣:被贬谪的大臣,这里指贾谊。④前席:指汉文帝向前移动座席,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倾听。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是一首七言绝句,绝句由四句构成,其中二、四两句必须押韵。
B.第二句点明“贾生”就是汉文帝所访的“逐臣”,井赞叹其才华无人能比。
C.第三句中“夜半”突出了时间之晚,“前席”表现了汉文帝倾听时的专注。
“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 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 “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 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
“虚” 者, 徒然之谓。 虽只轻轻一点, 却使读者对文帝 “夜半前席” 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
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七、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李商隐 (约 813—约 858),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 号玉溪 (谿)生,又号樊南生, 原籍怀州河内 (今
河南沁阳),祖辈迁荥( xíng)阳(今河南荥阳市) 。
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
可谓举重而若轻。
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 。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
,不是
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
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
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
总结:
《贾生》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
初步感知诗意;然后根据诗中的意象,体会诗歌意境,并抓住关键字词,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
感情,在此基础上,结合整首诗歌和具体语境,联系诗歌主旨和作者情感,体会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这首诗第三句中“可怜”即可惜之意,表现出作者对文帝夜对行为的深深遗憾与嘲讽,也流露出作者对贾
生(贾谊)怀才不遇的感慨。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 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可怜皇帝不关心百姓而关心鬼神。
注意 “贾”“伦”
“虚”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二、课内诗歌鉴赏
(一)(2019·河南初一期末)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贾生 ①
李商隐 宣室 ②求贤访逐臣 ③,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④,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①贾生: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②宜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这里指汉代文帝。③
讽刺效果颇好。 《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
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
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两首诗情感不同。
2.第三句中的“可怜”一词耐人寻味,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诗人可怜什么。
D.这首诗写汉代事,实际是借古讽今,其思想情感与杜牧的《泊秦淮》相同。
【答案】 D
【解析】 D 项“其思想情感与杜牧的《泊秦淮》相同”错误。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
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 夜半倾谈的情节, 写文帝不能识贤, 任贤;“不
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
【答案】 ①可怜贾生才华无与伦比,却得不到皇帝的重用(可怜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
;②可怜
自己像贾生一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③可怜天下苍生,因为皇帝关心“鬼神”甚于关心他们(可怜皇帝
不关心百姓而关心鬼神)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词语的含义和效果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时,首先要反复诵读诗歌,
(二)(2018·枣庄市第三十二中学初一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3.诗人对贾生(贾谊)的评价是什么?体现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案】 贾谊有才华,但得不到重用。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解析】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作答要立足于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之上。 《贾生》
九、诗歌主旨
这首诗写的是汉代,其实是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
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十、板书设计
【基础过关】
1. 李商隐(约 813—约 858),
(朝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
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祖辈迁荥( xíng)阳(今河南荥阳市) 。
专题 23《贾生》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知识储备】
一、导入
何当共剪西窗烛,

春蚕到死丝方尽,

此情可待成追忆,

夕阳无限好,

身无彩凤双飞翼,

相见时难别亦难,

这些都是李商隐的诗,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题目是《贾生》

二、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
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
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3、写作背景
晚唐时期,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
2、作者生平
李商隐,开成二年(八三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补宏农尉。年轻时即以文才受令狐楚的赏识,
可是李商隐却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之女结婚。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则是与
李党有关。宣宗即位以后,牛党当权,令狐楚儿子当了宰相,打击一切与李党有关的人,从此李商隐一直
被压抑而抬不起头。几次到长安活动,只补得了一个太常博士。最后死于荥阳,年仅四十七岁。
擅长诗歌写作Leabharlann 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合称“小李杜” ,与
合称为“温李” 。
【答案】 晚唐 杜牧 温庭筠
【解析】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积累。
2. 写出加粗字的正确读音。 ①贾生 【答案】 ① ji ǎ 【解析】 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情况。平时注意拼音的正确书写,注意积累。
3. 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 1)访: ( 2)逐臣: ( 3)才调: ( 4)无伦: ( 5)可怜: ( 6)虚: ( 7)苍生: 【答案】 ( 1)咨询,征求意见。 ( 2)被贬谪的大臣,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 3)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 4)无人能比。 ( 5)可惜。 ( 6)徒然。 ( 7)百姓。 【解析】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实词的理解。平时学习时注意背记课下注释。
凡。
( 2)第三句中的“可怜”一词耐人寻味,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诗人可怜什么。
参考:
①可怜贾生才华无与伦比,却得不到皇帝的重用(可怜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

②可怜自己像贾生一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③可怜天下苍生,因为皇帝关心“鬼神”甚于关心他们(可怜皇帝不关心百姓而关心鬼神)

( 3)用现代语言翻译“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一句。

”。
4、李商 隐 《贾 生》中 表 现汉文 帝 诚意 十足, 贾 生才华 横 溢的 句子
是:


【答案】
1、不问苍生问鬼神
隔江犹唱后庭花
2、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3、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4、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解析】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同学们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
两句则写朝廷与贾谊探讨如何服药求仙的事情,而不去关心民生。用这样的方法讥讽朝廷的昏庸,寄寓诗
人怀才不遇的感慨。据此作答。
(三)(2018·九江市同文中学初一期中)诗歌鉴赏。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5.下列对诗歌情感解读正确是(

A.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贫困的生活的慨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