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材内容呈现方式提高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题中期总结报告
小学数学“优化教材内容,转变教学方式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优化教材内容,转变教学方式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我们都有这样一种想法:教科书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教师从事数学教学的一个“范本”——无论是它的内容、结构,还是表现形式,甚至关于知识的“说法”。
换言之,教科书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种在绝对意义上的正确性和精确性——它所呈现的每一个知识、每一种解题方法都应当是最准确的,而每一种表达知识的方式,甚至每一个词语也都应当是最精练的,是不容置疑的。
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常常会被要求“背诵教科书上用黑体字注明的定义、定理”,被要求“用书上规范的语言表达一个知识内容”……对学生而言,教科书是学习过程中供模仿的对象;对教师而言,它是一种预期的、最为理想化的学习结果——如果能将教科书“复印”到学生的头脑里,那就是最成功的教学。
在这样的意义下,所以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应当紧扣教材”。
然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所持有的数学教学理念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对不同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在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他们头脑中所理解的数学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教科书改变了原有的内涵和形式——不再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时的模仿对象,或者说,它向学生提供的不再是一种“不容改变”的、定论式的客观数学知识结构,而具备了新的含义。
确切地说,教科书正努力成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
对学生而言,教科书是他们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结目标。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实践的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简单地学教材,而是把教材作为“引子”,作为“材料”;不是把教材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圣经”,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取舍与加工。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在数学课中优化教材内容、转变教学方式,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显得十分重要。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小结(最终版)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小结(最终版)第一篇: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小结(最终版)《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课题研究阶段小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的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
”“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长远发展。
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
”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深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实施多种策略,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针对现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缺失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方案,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冯伟老师主持申报的县级课题《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课题组成员由数学组冯伟、岳党爱、张俊玲、王丽丽和杨艳丽五位教师组成的。
在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认真制定研究计划,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文献资料和有关教学理论,制订课题管理实施意见。
第二阶段主要开展调查、随堂听课、收集整理原始资料、并初步归纳一些低效教学的现象及原因。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优化课堂结构的研究:(一)优化开讲艺术;(二)优化课堂讲授艺术;(三)优化课堂提问艺术;(四)优化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艺术;优化课堂教学反馈艺术。
实施两个阶段以来,围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这一课题进行实验,现将实验情况总结如下:一、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认识课题组成员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的方式,学习有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书籍和别人写的相关论文。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第一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课题名称】如何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参与人员】一年级教师【研究依据】一、问题的提出。
可以说,计算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计算教学更可以说是贯穿于我们教学过程始终的!由此可见,计算教学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是尤为重要的。
可是反观我们的现状,却不难发现下面一些问题。
1、学生对计算教学的兴趣不高;学生们对于计算教学真的是喜爱不起来,经过调查发现,孩子们认为计算很简单,没有必要花费那么大的时间去研究。
因此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看到的现实情况就是,老师讲的时候煞费苦心、极其卖力,孩子们却根本不买账,尤其是低年级孩子,更不会装假,更有甚者都很高兴地玩到了桌子底下。
2、学生计算的准确率非常的低;由于学生们普遍对于计算的不够重视,因此计算的准确率低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可是大多数孩子并不是不会做这些计算题,而往往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数、计算过程不够仔细、嫌麻烦不愿意进行验算等等造成的。
3、普遍没有养成良好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但是现在大多数的老师和学生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也没有加以关注,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4、计算教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问题的形成,固然存在一定的客观因素,但是我更认为和我们数学教师的主观认识息息相关。
大多数老师认为,在现如今的新课程理念下,计算教学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备受瞩目了,而且新的课程标准中似乎也对计算的要求相对降低了很多,以往的一些好的方法并没有坚持和传承下来,这些无疑都深深地影响到了现在的计算教学,也是造成现在孩子们普遍计算能力大幅下降的根源之一。
二、研究的价值。
从一年级小学生开始,就打好口算的基础,这必将会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因为:小学阶段,中高年级的计算教学大多数都是建立在20以内加减法以及表内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的,经过上个学年段的初步调研,我发现很多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弱,主要原因恰在于此;另外,学生们进入中学阶段的学习中,计算能力的高低也会对相关学科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在现如今的中高考体制下,对于计算的要求很高、计算量也相对较大。
2019年《优化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提高小学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数学课题中期总结报告.doc
《优化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提高小学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数学课题中期总结报告一、研究背景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构建性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在现行推广的新教材中,体现出如下特点:(1)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现实世界,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大量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2)教材倡导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特别适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3)给教师留下了一片广阔的创造空间。
因此,只有准确把握教材内容,以最为学生接受的形式呈现教材,才能真正体现当前课改的实质,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落到实处。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1)《全日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
”“学生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明确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环境、教育的工具,都可以大大增加”。
这与我们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对教材实行再次加工创造是很有启发的。
(3)构建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意义建构”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对当前所学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小学教师数学中期工作总结
小学教师数学中期工作总结
这个学期,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在教学中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果。
首先,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方法。
通过精心准备的课堂活动和教学资源,我成功地引发了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并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其次,我注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我根据教材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强化练习。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我帮助学生系统地巩固了他们的数学基础,使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时更加自信和顺利。
另外,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课堂上,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举例、提问和激发学生思考的方式,我帮助学生培养了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许多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示出了出色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令我欣慰不已。
此外,我注重与家长的良好沟通。
通过家长会和家访,我与家长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及时了解到了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并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习。
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和家长的互信,也为我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并积极探索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新方法和策略。
我深信,在学生、家长和学校的支持下,我一定能够做得更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贡献更多力量。
小学数学教学中期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中期工作总结
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我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进行了总结。
在这段时间里,我
深刻体会到了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下面我将对这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改进和提高。
首先,我发现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够高。
在课堂上,我尝试通过丰富多彩
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效果并不如我所期望的那样明显。
因此,我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以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数学概念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有些学生对一些基本
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导致后续学习困难重重。
因此,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基本概念的讲解和理解,以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
另外,我也发现了一些教学方法上的不足。
有时候我会过于依赖课本和讲解,
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需求。
因此,我需要更加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游戏、实践和小组合作等,以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我在这段时间里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发现了一些问
题和不足之处。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做出更大的贡献。
《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题中期报告
《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题中期报告课题编号:JXKT-XS-04-069一、课题意义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和深入研究,对照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多元化目标要求,我们认识到必须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的感知,调动学生参与认识活动的主动性,创造给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的条件,把教学活动变成一种充满乐趣的活动,从真正意义上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的方法和步骤1、指导思想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以创学设计为核心,促进教学过程整体优化,以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2、研究原则本课题在研究中,我们确定以下研究原则:(1)、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重视小学数学学科的理论研讨,重视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一套适应小学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
(2)发展性原则。
教育的动身点和归宿点是人的主体性发展。
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教学课件,其目的在于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研究情境,以有效的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3)辅助性原则。
教学活动是一个信息传输的过程,教学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一种承载传输信息本领有限的教学工具,只能发挥其桥梁和纽带的辅助性功能,不能取代也无法取代其他教学手段,如教师讲授、实验的演示和练等。
(4)最优化原则。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找准运用多媒体技术最佳结合点,达到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获取最优的教学效果。
3、研究的方法本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测试法、问卷调查法和经历总结法来进行研究,通过选择典型课例来进行教学效果对比。
小学数学教研中期总结
一、前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推进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研组在学期初制定了详细的教研计划,并于近期进行了中期总结。
现将本次教研活动总结如下:二、教研活动开展情况1. 主题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主题,旨在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数学素养。
具体活动如下:(1)组织教师观看优秀数学课堂教学视频,分析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为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2)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邀请优秀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组织教师参加数学教学研讨会,探讨数学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 教学研究活动(1)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教师开展专题研讨,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2)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教材内涵,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3)开展数学学科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教学反思活动(1)组织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
(2)开展教师互评活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邀请专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点评,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
三、教研成果1.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学方法和技巧得到了丰富和提升。
2. 学生数学素养得到提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
3. 教研氛围浓厚。
教师们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2)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3)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够充分,资源共享程度不高。
2. 改进措施(1)加强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
(2)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研组中期工作总结8篇
小学数学教研组中期工作总结8篇篇1一、引言本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紧紧围绕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1. 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优化教学方案本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继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可以共同讨论、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们积极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2. 开展公开课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继续开展公开课活动。
通过公开课活动,教师可以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和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同时,公开课活动还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在公开课活动中,教师们精心准备,认真上课,积极反思,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3. 开展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继续开展数学竞赛活动。
通过数学竞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数学竞赛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勇于挑战自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 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继续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通过教学研究活动,教师可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教学研究活动还可以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在教学研究活动中,教师们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学生学法以及教育理论等方面内容,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和案例分析等文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教师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教师在课堂管理和学生互动方面还需要加强;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和改进。
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加强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工作,通过开展培训、交流和学习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2. 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虽然我们在本学期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和动力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并解决这个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期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中期工作总结引言数学是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基本能力的任务。
在这个学期的数学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下面就我这个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教学内容本学期,我主要教授了小学数学的四则运算、分数、小数和几何等内容。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配合实例演示、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和竞赛等。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主动性。
例如,我会给学生一些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导他们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
同时,我尝试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如课件、教具和网络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通过互相讨论和交流,提高彼此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在讲解过程中,我有时候会显得匆忙,忽略了学生的思考时间。
这导致部分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其次,我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有时候过于繁琐或过于简单,没有很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我在课堂管理方面还有待加强,有时候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是过于依赖纸上作业和考试评价。
改进计划为了改进我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我制定了以下计划。
首先,我将更加注重把握教学的节奏,合理安排讲解和思考的时间,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其次,我将更加灵活地设计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调整难度和内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将加强课堂管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总结通过这个学期的小学数学教学,我收获颇丰。
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内容与生活相结合优化学习过程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内容与生活相结合优化学习过程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一、课题背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已习惯地将知识一一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将知识生搬硬套地从书本上转移到大脑中,而并没有真正地消化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种没有将书中内容加以整理、选择与实践整合的教学方式存在下面一些弊端:1.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在只局限于书本内容教学的情况下,学生所面对的教学内容比较静态化,不是符合学生特点的活泼的形式,所以学习起来热情不浓。
2.学生的接受程度不深。
新教材添加了很多图画,用图画的形式来表现应用题,以利于学生的直观思维,可是这里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很多生活应用题都是一下子在图上出现好多个不同的条件,而学生对于哪个条件在前,哪个条件在后,又判断不准,继而是对于题目不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如果单是用课本来讲解很难使学生理解问题。
只有让学生能从生活中寻找到应用题的原型,及其中存在着的数量关系,这样才能给以合适的方法加以解答。
3.知识不能系统化。
新的教材虽然是按学生的发展来编排内容的,可有些内容较散,知识没有系统化.4.知识巩固不牢。
新的教材期望让学生达到一题知多种知识的目的,可是由于教材中巩固练习不多,因此学生的练习不能到位,对新知的理解、应用能力不能得到及时巩固。
学生对于知识没有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没有主动建构的能力,知识不能形成系统化。
教师就要从生活中截取适合学生认知的元素,使之与教材有机结合,找到适合学生并能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理论支撑《数学课程标准》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数学教育目标,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实践,而实践、探索的最好平台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的数学可以说无处不在,而现实生活又是数学的丰富的源泉。
只有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活数学,过数学生活,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期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中期工作总结
经过半个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我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有了一些新的
认识和体会。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有的学生对数学很感兴趣,学习成绩很好,而有的学生则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成绩较差。
因此,我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我发现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缺乏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
他们只
是机械地记忆公式和算法,缺乏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因此,我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他们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用能力。
最后,我还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存在着数学焦虑情绪,他们对数
学学习充满恐惧和厌恶。
因此,我在教学中要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期工作总结,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实现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课题中期报告小学数学课题中期报告一、项目背景与目的本课题旨在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课题组选取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期达到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数学应用能力的目的。
二、项目进展自课题启动以来,我们按照预定的研究计划,开展了以下工作:1、文献调研:课题组成员对相关教学理论、数学教材和优秀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为课题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2、知识点筛选: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课题组挑选出适合进行创新教学的知识点,如分数、图形面积、简单的统计等。
3、教学策略设计:针对每个知识点,课题组制定了多种教学策略,包括游戏化教学、问题解决学习、动手实践操作等。
4、教学实践:在一线教学实践中,课题组对每种教学策略进行了尝试和调整,收集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进行了教学反思。
5、阶段总结:课题组完成了阶段性的总结报告,整理了实践过程中的成功案例与不足之处,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研究成果经过前期的实践探索,本课题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形成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课题组总结出了一系列适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采用游戏化教学、问题解决学习等策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得更加积极,对数学产生了更高的学习兴趣。
3、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供了可操作的教学案例:课题组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实践教学案例,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四、后续研究计划1、扩大研究范围: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扩大研究范围,将更多的数学知识点和教学方法纳入研究范畴,以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2、深入实践创新教学方法:针对已筛选的知识点,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策略,寻求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3、加强学生评估:在后续研究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估,通过定期的测试和调查,了解学生在不同教学方法下的学习进步情况。
小学数学《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课题中期报告一、对本课题的几点思考1、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
2、《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提倡的组织方式。
在设计教学计划和组织课堂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
为此,我们数学教研组进行《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的研究,期望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学会合作,要求学生努力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评论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意见,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使学生在集体的学习合作中逐步意识到在竞争的社会中,有比竞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合作,没有合作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将受到限制。
二、我们的实践本课题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经过近一段时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了一些收获,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减少对学生的约束和管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为了形成一个良好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减少对学生统一约束和整齐划一的要求。
无论是在课堂管理上,还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都应该把学生解放出来,减少一些条条框框的东西,不要对学生约束太多。
特别是不要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设置过多的禁区和限制,从深层次上解放学生,激活课堂,鼓励创新,鼓励学生发问质疑。
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生的发问家。
对儿童而言,整个世界就是由一个个问号构成的,所以他的问题很多。
在课堂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发表的意见,我们的教师都能够冷静地对待和思考,特别是对于那些跟教科书、跟老师设定的不一致的意见,教师一般都能慎重地给予解答,在不明确的情况下,一般是延迟作出判断。
小学数学课题中期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课题中期报告范文一、问题的提出新的课程改革提出: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抽象的数学知识只有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才是活的知识,才有生命力,才能体现知识学习的价值、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针对于我办事处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呈现两种偏差:一种过分强调数学化,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学习数学感到抽象、困难、枯燥;另一种过分强调生活化,每个知识点都在生活中寻找原型,缺少对数学更深刻的思考,学生的数学素养不能得到提升。
开展此课题目的在于促进教师能够从教学工作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数学的本质,寻找数学化与生活化的平衡点,加强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前阶段工作进展1、课题研究的目的(1)通过前阶段课题的研究,使我们的教师能努力研究改进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架好生活与数学的桥梁;进一步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革新教学行为,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真正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策划中心。
(2)要在解放教师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把数学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学会在学习中与人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形成获取数学知识的技能,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好素质基础,让数学学习在生活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3)提高校本研究的实效。
真正完善以校为本的现代教研制度,通过课题研究,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教学经验,探索生活化的教学规律,并及时总结优秀研究成果。
2、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教学内容、课堂情境、课堂练习、教师语言、数学应用五块领域如何实现数学化、生活化教学整合。
在课题开展之初,我们先对部分年级的学生进行书面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对布置作业的要求,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情况,作了较全面的分析。
优化教材内容呈现方式,提高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题中期总结报告
优化教材内容呈现方式,提高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题中期总结报告第一篇:优化教材内容呈现方式,提高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题中期总结报告《优化教材内容呈现方式,提高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题中期总结报告一、研究背景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标准》提倡教材的多样性、趣味性、生活化和情境化,这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虽然已有一套完整的结构体系,但由于受教材编制和篇幅的限制,使教材内容远离儿童的真实世界,缺少真正的深层次的对话、互动与开放,从而无法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大数学观。
另外,受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在处理教材上,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不强,过分地迷信教材,对问题的设计往往过细、过窄,缺乏理性思考,对教材缺乏整体感悟和把握。
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缺乏生命活力。
因此,我们提出“优化教材内容呈现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一课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优化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将教材内容生活化、动态化、情境化、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主动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从而达到“会学”、“乐学”的境界。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本质体现。
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对学习的自觉的、主动的、自我追求的基础上。
在教学设计上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选择的可能,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发展的需要。
2.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象基本上有两类:一类是以实物存在的客观事物和客观环境,一类是以心理映象或符号存在的心理表象、观念、情感、知识、学科结构等,这一类应该是课堂教学中活动的主要对象。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范文由于文字形式受限,我无法提供完整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范文”,但我可以给出一个大致的框架和内容示例:---标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的研究——中期报告一、引言(概述研究背景与意义,明确研究目标和预期成果,简述目前课题研究进度)1.1 研究背景与意义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索更科学、有效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法,以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效果。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本课题计划通过...方法,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进行优化研究,主要涉及作业类型、难度梯度、趣味性、实践性等方面的设计改进。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描述在研究过程中采取的方法论、数据收集方式、样本选取、研究阶段划分等)2.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课堂观察以及实验教学等多种研究方法。
2.2 中期实施过程自课题启动以来,我们已经完成了...(具体阐述已完成的工作,如已设计并发放的问卷数量、完成的访谈次数、初步数据分析结果等)。
三、中期研究成果与分析(详述到目前为止取得的具体研究成果,包括初步的数据分析、现象观察、理论探讨等)3.1 数据分析结果根据收回的问卷及访谈记录,我们发现...(例如:小学生对于创新型数学作业接受程度较高,且这类作业对其数学能力提升有显著作用)3.2 问题反思与调整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的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四、后续研究计划与展望(规划下一阶段的研究内容和工作重点,预估可能遇到的挑战及应对措施)4.1 后续研究计划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作业设计的实践应用,并进行更大范围的实证研究。
4.2 预期成果预计最终能形成一套适用于小学阶段,兼顾知识技能培养与兴趣激发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案。
五、结论(总结中期研究的主要成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对后期研究工作的指导意义)---以上仅为模板框架,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研究进程和成果来填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教材内容呈现方式,提高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题中期总结报告一、研究背景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标准》提倡教材的多样性、趣味性、生活化和情境化,这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虽然已有一套完整的结构体系,但由于受教材编制和篇幅的限制,使教材内容远离儿童的真实世界,缺少真正的深层次的对话、互动与开放,从而无法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大数学观。
另外,受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在处理教材上,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不强,过分地迷信教材,对问题的设计往往过细、过窄,缺乏理性思考,对教材缺乏整体感悟和把握。
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缺乏生命活力。
因此,我们提出“优化教材内容呈现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一课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优化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将教材内容生活化、动态化、情境化、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主动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从而达到“会学”、“乐学”的境界。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本质体现。
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对学习的自觉的、主动的、自我追求的基础上。
在教学设计上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选择的可能,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发展的需要。
2.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象基本上有两类:一类是以实物存在的客观事物和客观环境,一类是以心理映象或符号存在的心理表象、观念、情感、知识、学科结构等,这一类应该是课堂教学中活动的主要对象。
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应该灵活地、适当地应用双重编码(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使静态的活动对象动态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以便激发主体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在对活动对象的占有、改造过程中主动实现主体素质的发展。
3.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意义建构”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对当前所学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这种理解即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对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编排体系及设计意图作一个全面地分析和了解,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价值分析,作出合理筛选和优化,使教材内容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实现“教材”向“学材”的转变。
2.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优化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
将教材内容生活化、动态化、情境化、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主动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组成员和一线教师的亲身实践和尝试,探索适合学生需求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材呈现方式。
2.对比分析法:通过新旧呈现方式的对比,分析各种呈现方式给学生学习带来的效果,进一步优化教材的呈现方式。
3.经验总结法:根据各阶段的实践经验,总结出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切实有效的教材呈现方式。
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指导和借鉴。
五、实施过程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进行课题研究首先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的学习、理论的普及。
因此,我们采用了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必读内容与选学内容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定期认真学习有关专著和文章。
同时还让教师对本课题的研究方案作深入的解读,进一步明确本课题实施的基本要求、基本程序及基本规律。
在组织集中学理论的同时,还要求教师对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著作和实际案例进行自学,对相关信息进行摘录,并写出心得体会,通过学习,努力从理论层面上引导教师对实验课题产生背景、科学依据、教育思想、实践价值全面把握,实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
2.以活动促提高。
活动,既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促进教师提高课题研究水平的有力措施。
首先,积极参加常州、金坛组织的各级各类活动,更新了教师的观念,开阔了教师的眼界。
其次,立足课堂,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研”促“科研”。
课题研究课体现着我们课题研究组的思想和研究活动的进展,因此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主阵地,在上好研究课上下功夫。
每学期我们都安排了每月一次的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我们采取的研究方法是:全体成员以年级组为单位,对教材先进行梳理,进行个人备课,再在教研组内进行讨论修改,然后立足课堂进行实践,集体评议时,执教老师要按照课题思想,说明为什么这样上,一名老师作中心评课,其他老师再集体评议,使每次研讨课都能让课题组的所有教师得到收获和提高。
第三,“请进来、走出去”活动。
每学期我校都要选派一定数量的老师到外省学习、取经,尤其是优先安排课题组的老师参加,这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组老师的一种鼓励吧。
另一方面积极与兄弟学校加强沟通,增进校际间的交流。
上一学期我们分别和武进成章小学、金坛朝阳小学进行了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同时每学期我校总会安排至少一次的讲座。
今年一月份我校邀请了《江苏教育》主编许元新围绕论文的撰写作了一次生动的讲座,上学期邀请了汪强、蒋岳庆老师来校作了深入地指导!每一次聆听专家的讲座,都会让老师们了解到许多先进的理念,都会让老师们更深入地反思自己!第四,课题组沙龙活动。
为了进一步探讨教材内容的呈现策略,使我们的研究工作更加切实有效,我们除了每学期一次的研讨会、每月一次的研究课和理论学习外,上学期还举行了一次课题沙龙活动。
每一位课题组成员都交流了自己研究的重点和收获,同时也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和困惑,并对本课题的研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鼓励每位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研究性文章。
鼓励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认真撰写研究性文章,并由学校组织,择优参加各级各类论文的、案例的评选,或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
一年多来,课题组教师有数篇文章在各级各类论文评选中或各级各类杂志上获奖和发表。
说明了课题组的教师善于总结、勤于反思、乐于笔耕,这是一种非常科学而认真的科研态度。
六、研究成效1.在呈现形式多样化、呈现内容生活化、呈现方式动态化、内容设计弹性化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2.优化了教材内容呈现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于是我们采用对话、图文、表格、信息、漫画、游戏等形式呈现教材内容,使学生原先感觉较模糊、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3.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数学学习的能力。
通过多种方式呈现教材,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把静态的知识结论建立在动态的思考之上,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规则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将教材内容生活化、动态化、情境化、形象化。
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使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数学自身的魅力,逐渐进入学习数学的角色。
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可以获得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理解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体会数学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和人类生活的联系,从而获得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发展。
4.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对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研究,可以使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对现行教材的编排体系和设计意图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从实际出发进行重组和优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使教师由“教学型”向“思考型”、“研究型”转变。
通过课题研究过程,培养了一批富有教学经验,富有教改意识,热心教育科研的青年教师,他们已成为我校的科研的中坚力量。
七、研究困惑和今后努力方向1.在研究中我们有这样一种感觉:目前虽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是总觉得这种形式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只能对学生的视觉产生刺激,让学生感觉好奇和新鲜而已,不能从根本上达到学生内心需求,不能从更深层次上去使学生进入一种内在的、不由自主的学习和探究状态。
2.另外,在学习内容的挑战性方面深度不够,生活化内容的挖掘不自然,“学校数学”与“日常数学”之间的衔接和融合不到位,今后在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如何把数学课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我们下一阶段的研究目标。
课改以来,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我们虽然提的较多,但没能真正落到实处。
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除了公开课、研究课、评优课之外,有多少教师考虑到运用电教手段?甚至有部分教师连最基本的操作都不会。
不可否认,多媒体和网络信息广、存储量大的优势,可以很好地弥补课本的局限,使教材的呈现方式更加灵活而富有创造力。
因此,如何借助信息技术使教材内容动态化、弹性化,是我们下一阶段的研究目标和努力方向。
最后恳请专家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使我校的课题研究在今后的道路上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