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积极心理学相关名词解释
积极心理学概念
积极心理学概念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关注个体的积极心理状态、个人优势和幸福感。
以下是一些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1. 幸福感:指个体对自身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的评价。
2. 快乐:是一种短暂的情绪状态,通常与积极体验、快感和满足感有关。
3. 欣赏:指个体对周围环境中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投入。
4. 兴趣:个体对某个活动或主题展现出的热情和投入的程度。
5.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和信心的评估。
6. 积极情感:指具有积极、正向且有益的情感,如喜悦、乐观和希望。
7. 博爱:指对他人的善意、友善和同情心,表现出对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8. 参与感:指个体对自己在某个社会群体或团体中的归属感和参与度。
9. 刻意练习:通过有意的努力和重复,提高特定技能和能力的方法。
10. 快乐工作:指个体在工作中体验到的满足感、成就感和愉
悦感。
这些概念都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培养个体内在的积极品质和心理状态。
当代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当代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当代教育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定量研究:又称为“量化研究”“量的研究”,它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征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3.质性研究:又称为“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
4.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记录,描述客观对象的表现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5.心理发展:个体或种系从产生到死亡的持续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6.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的迁移或概括。
7.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8.人际智能: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气质,意图和需求的能力,以及据此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9.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10.职业倦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与1974年首次提出,指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
11.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维度,也是最明显的症状表现,特指丧失工作热情,情绪波动大,容易迁怒他人,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
12.专家型教师:指从教15年以上,具有教学专长的教师,他们具有丰富合理的知识结构、高效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13.学习: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14.态度:影响个人对人、事和物采取行动的内部状态。
15.内隐学习: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
16.关键期:只在此期间,脑对某种类型的信息输入会产生反应,即在该时期,容易出现和培养儿童的某种能力,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形成。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积极心理学
美德: 苏格拉底就指出拥有美德是幸福的基础,现代生活更是如此。 迈尔森基金会于2000年创建了的实践价值研究所的工作重点就 是探讨良好品质这一主题,研究者想知道良好品质到底指的是 什么、以及如何被测量等问题。Peterson和Seligman把这种品 质分为24类,可以归为六种美德:
• 智慧与知识(Strengths of wisdom and knowledge) 获取和使用信息有关的积极品质: 创造力:想出新颖的方法 好奇心:对事物有兴趣,善于探索和发现 爱学习:掌握新的技术、主题和知识 开放头脑: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公平地对待全部证据 洞察力:为他人提供有忠告,具有独特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Robert Frank:市场经济不仅要奖励成功,还应该促进更多 可持续性的消费。他提出一种累进制的消费税,这种方法通 过提高对非必需的奢侈品的价格来鼓励储蓄和投资。他建议 不对人们的收入,而是对人们的支出征税。
2.社会心理学家眼中的物质和财富?
金钱可以买来快乐吗?几乎没有人会同意。但是如果是 另一个问题——“再多一点钱会让你更快乐一点吗?” 大部分会点头。人们相信在财富和幸福之间存在着某种 必然联系,这种信念符合Juliet Schor所说的“工作和 消费的循环”——通过更加努力地工作来买得更多。
被试是哈佛大学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3%,他们首先要完成 调查生活状况的问卷,然后还要参加心理和体育测验,最后接 受关于自己童年生活的访谈,研究中所有的资料都被完整地记 录和保存下来。研究者对这些被试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几 乎所有被试在二战期间都在美国军队服役,一些人完成了学业, 一些人中途中断,多数人在战争结束时还活着。1945年,每个 人都再次接受了一次问卷调查,还描述自己战争中遇到的困难 经历。结果证明乐观可以很好地预测以后的健康和幸福。。
积极心理学 正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积极心理学正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积极心理和个体优点的学科。
它关注的不再是人类的弱点和问题,而是致力于发现和培养人类的积极因素,促进个体的幸福感、满意度和成就感。
正念是积极心理学的一种重要概念,它源于佛教传统,也被称为“正知”或“觉知”。
正念讲究的是全面、非判断、不偏见地观察和体验当前的一切,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感受和经验上。
在这个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被焦虑、压力和消极情绪所困扰。
积极心理学和正念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挑战、管理情绪、提高自我意识和忍耐力。
通过积极心理学和正念的实践,个体可以建立积极的心态、更加关注当下、培养内在的力量和积极的情绪。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积极心理学的定义、原理和应用领域,探讨它对个体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重要意义。
紧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正念的定义、原理和作用,解析它如何帮助个体更好地体验当下、减少苦痛、提高专注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最后,我们将探讨积极心理学与正念的结合,探索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两者的理念和技巧,以达到心理健康和幸福的目标。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到积极心理学和正念在个体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大家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提高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为相关学科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推动积极心理学和正念的理论和实践在更广泛范围内的应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构架和组织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逻辑关系和阅读体验。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首先是引言部分,用于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
在概述中,我们将对积极心理学和正念进行简要介绍,概括它们的定义和背景。
接着,我们将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让读者对本文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最后,我们明确本文的目的,即探讨积极心理学和正念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积极心里学概述及积极语言基本解释
案例《美国Dallas高中的拉拉队 》
积极教育的原理。积极教育的原理主要是五个方面:
第一,问题与潜能同时存在,教师需要在发现学生问题的同时,发现该学生的优势及各项积极心理品质;
第二,期待和行为同时发生,教师需要厘清学生的主要品质培养目标及所期待的品质的可操作行为,说那些与 期待相一题; 第三,优势和劣势相互融合,教师需要利用学生l~3个标志性积极心理品质战胜其自身的问题和困难;
积极教育进课堂
积极教育进课堂意味着开展积极心理课程的研究。其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标志性积极品质(如友善勇敢、智慧、毅力、 积极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即传授幸福的内容和技巧),增加学生对这种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希望提高学生韧性、积极情 感及对自身目标和意义的认识。 1。传授幸福的内容及技巧 第一步:学生写下他们处于最佳状态时的故事。 第二步:学生参加VIA—Youth问卷2标志性积极品质测试。 第三步:当学生得到他们的VIA—Youth结果时,对照自己的优秀品质,重读自己处于最佳状态的故事。几乎每个学生在他们的故 事中都发现自己两个以上的优秀品质,大部分甚至发现三个。 第四步:讨论自己如何应用和发挥这些标志性品质。 第五步:采访家庭成员,以发现积极品质的“家族史”,学习如何使用家庭合力来战胜挑战。 第六步:讨论并开发在测试中未排在前五位的积极品质的潜力。 第七步:给家长写感恩信,引导学生品味美好记忆,对给予者感恩,在祝福日记中,学生晚上可以回想白天的美景。 第八步:学生们共同推选出大家更倾向认同的各项积极品质。这个共同认可品质和开发能力的过程,使师生有了一种共同的语言 来讨论他们的生活,对积极品质的内容会理解得更深刻,对积极品质的应用也会把握得更好。 最后一节是总结会,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品质的角度来总结自己取得的成绩与挑战,确认那些未能使用优秀品质的机会,这种确认 过程能增加学生将来使用这些品质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心理学百科
积极心理学百科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注个体优势、幸福感和心流体验的心理学分支。
它强调对积极情感、积极行为和积极思维的研究,旨在帮助人们实现更加有意义和幸福的生活。
本百科将为您介绍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论和相关概念,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原则。
一、积极情感积极情感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喜悦、对美好事物的兴趣、满足感和幸福感等积极的心理体验。
研究表明,拥有积极情感的人更有可能取得工作成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享受更高的生活满意度。
1. 喜悦喜悦是积极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
当我们经历欢乐、喜笑颜开的时候,身体释放出多巴胺和内啡肽等快乐激素,提升我们的心情和幸福感。
要提升喜悦感,可以从积极的情感和体验中寻找乐趣,比如参加有趣的活动、和朋友一起笑闹等。
2. 兴趣兴趣是我们对某个领域的好奇和热情,它可以激发我们的积极行为。
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时,我们更容易投入其中,享受到心流体验。
心流是一种全神贯注、忘记时间的状态,它给予我们满足感和成就感。
为了培养兴趣,我们可以尝试新的活动,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与领域专家交流等。
3. 满足感满足感是对自己的成就和满意的评价,它和积极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和自尊有关。
当我们完成一个目标、克服困难或者充分利用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时,我们会感受到满足感。
要提升满足感,我们可以设定具体的目标,实现小步骤的成功,并给予自己合理的奖励和认可。
4. 幸福感幸福感是对于整体生活的满意度和快乐感。
积极心理学强调,幸福感不仅仅与物质条件和外在环境有关,它也受到内在因素的影响,比如个人价值观、社交关系和积极情感等。
为了提升幸福感,我们可以培养积极的心态,关注自己的优点和成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寻找生活目标和意义。
二、积极行为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行为对于个体幸福感的重要性。
积极行为不仅让我们感到满足和有成就感,还能带来社会正面的反馈和影响。
以下是积极行为的几个重要方面。
积极心理学 (1)
人口:550万 人均寿命:77.8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4,600
有着高生活水平,不容忽视的财富,大范围的公共和社会 福利,很显然为什么丹麦会排名全球第一了。这里有最高 水平的教育,公立学校有口皆碑,私立学校也让人负担得 起。丹麦人口稀少,让国民有强烈的身份象征。另外丹麦 风光秀丽,适合居住,唯一遗憾的是气候恶劣了点。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学 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Seligman(塞利 格曼)等人的2000年1月《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 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此领域的研究,矛头直 指向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消极心理学模式, 逐渐形成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
幸福的测量
主观幸福感问卷
牛津幸福问卷 国家幸福指数排行:以丹麦为首的4个北欧国家,在
“全球最幸福的国家和地区”中占头5位,原因是这些 国家人民生活质量高。中国大陆位列125,香港则排名 81。 市民幸福指数问卷
生活满意度问卷
居民生活满意度问卷 大学生生活满意度问卷 生活方式问卷
全球最幸福的10个国家
二、塞利格曼与积极心理学
1975 年塞里格曼用人当受试者, 结果使人也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实验 是在大学生身上进行的,他们把学生 分为三组: 让第一组学生听一种噪音, 这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使噪音停止。 第二组学生也听这种噪音,不过他们 通过努力可以使噪音停止。第三组是 对照,不给受试者听噪音。
之后进行“手指穿梭箱”实验。实 验结果表明,第一组受试者他们的手 指仍然停留在原处,听任刺耳的噪音 响下去,却不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 边,表现出习得性无助。
二、塞利格曼与积极心理学
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 1942- )美国心理学家,主 要从事习得性无助、抑郁、乐观主义、 悲观主义等方面的研究。曾获美国应 用与预防心理学会的荣誉奖章,并由 于他在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而获得 该学会的终身成就奖。1998年当选为 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在当代倡导了积 极心理学,在美国引起了轰动效应。 他所著的《学习乐观》与《真实的幸 福》等著作,已成为畅销书。
积极心理学复习资料
积极心理学复习资料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
它倡导心理学研究积极取向,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诠释心理学。
而积极心理学的准确概念表述确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两种表述:第一种表述:积极的心理学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它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从主观体验上看,它关心人的积极的主观体验,主要探讨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建构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诚;第二,对个人成长而言,积极的心理学主要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和智慧灵性等等;第三,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一个人的社会性、作为公民的美德、利他行为、对待别人的宽容和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成为一个健康的家庭成员。
幸福与财富无关,幸福的人不一定是富人,一个穷人也可以是很快乐的。
积极状态的人不一定富有,但一定是幸福、快乐和乐观的。
第二种表述:积极心理学在主观水平上涉及有价值的主观体验,诸如幸福感、满足和满意、希望和乐观、充盈和快乐。
在个体水平上,涉及积极的人格品质,爱、勇气、人际关系技能、审美力、创造力、对未来的憧憬、洞察力、才能和智慧。
在群体水平上,涉及公众品质:责任、利他、关爱、文明、现代性、容忍力及职业道德。
积极心理学并不是不研究消极心理学以及人的心理问题与疾病,但它更强调研究人性的优点与价值,从更广阔的层面来说,积极心理学研究包括工作、教育、洞察力、爱、成长与娱乐,它探索美好的生活以及获得美好生活的途径与方法,它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与技术来理解人类复杂的行为,其目的就是要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促进人的能力与创造力,并探索人的健康发展途径。
积极心理学-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积极心理学吸收了传统主流心理学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取向,借助了主流心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一些方法,如实验法、量表法、问卷法和访谈法等。
名词解释积极心理学
名词解释积极心理学啥是积极心理学呢?这可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玄学,而是能让咱们生活变得更加灿烂的一门学问。
你想想,咱们每天都在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有顺心的,也有闹心的。
积极心理学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咱们打开那扇通往快乐和满足的大门。
比如说,你今天上班被老板表扬了,心里美滋滋的,这就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
但积极心理学可不只是让你感受一下这种短暂的快乐,而是教你怎么把这种积极的感觉变成一种持久的心态。
这就好比是锻炼身体,偶尔跑一次步可能让你当时觉得挺爽,但坚持长期锻炼才能让你的身体真正强壮起来。
积极心理学就是要让咱们的心灵也变得强大而有韧性。
它还关注咱们的优点和长处。
很多时候,咱们总是盯着自己的不足,觉得这不行那不行的。
但积极心理学告诉你,嘿,别光看那些不好的,你身上的闪光点可多着呢!就像一颗宝石,不能只看到它表面的瑕疵,而忽略了它内部璀璨的光芒。
比如说,你可能觉得自己唱歌不好听,但你画画很棒啊;或者你觉得自己数学不行,可你语文作文写得那叫一个精彩。
积极心理学就是要让你发现这些被你忽视的宝藏。
而且,积极心理学还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你想想,和朋友一起开怀大笑,和家人一起温馨团聚,这种温暖的感觉是不是特别美好?这就是积极心理学所重视的社交支持,它就像一个温暖的怀抱,在你累了、困了的时候给你力量。
咱们再打个比方,积极心理学就像是一个贴心的导航,在你迷茫的时候告诉你,别担心,走这边,前面有美景等着你。
它不是让你逃避困难,而是让你带着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一切。
所以说,积极心理学不是那种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能融入咱们生活,让咱们变得更加幸福、更加有活力的好东西。
它让咱们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发挥自己的优势,珍惜身边的人,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每一天的挑战。
总之,积极心理学就是咱们心灵的阳光,照亮咱们前行的道路,让咱们的生活充满希望和力量!。
当代积极心理学相关名词解释
当代积极心理学相关名词解释1、积极心理学:由塞利格曼提出并倡导,作为“一门关于人的潜能与美德的科学”,研究领域涉及三个层面:在主观水平上,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在个体成长水平上,研究积极的心理特征;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积极的公众品质。
2、两维评价模式:是美国心理学家克耶斯提出的积极心理学的两维诊断与评价系统,包括心理疾病症状与主观幸福症状两个维度。
这是一个既关注心理疾病和负性情绪,同时又了解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积极情绪的全面整合评价模式。
3、积极心理品质:指与消极心理相反的与积极行为有关的心理过程,包括幸福感、满意感、最佳状态、专注与投入、乐观与希望、感恩与宽容等认知和情感,是人类的高级潜能,需要不断练习才能学会并巩固。
4、主观幸福感:评价者根据自己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的综合评价。
其核心是对自己的满意感。
5、幸福的公式:由塞利格曼提出,认为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
6、社会比较:人们总倾向于将自己的处境与别人的处境相比较。
向上的社会计较对幸福感带来威胁,特别是对于低自尊、高神经质的人来说,在经历了向上比较之后,主观幸福感会大大减弱;相反,在经历了向下比较后,会体验到强烈的幸福感。
7、流畅体验:当你从事一项活动,内心全部充满相容、和谐的感受,你的心灵、意愿和想法在这时候变得协调一致,完全不会产生任何分歧。
在积极心理学中,这类特殊时刻的体验就叫做流畅体验。
8、高峰体验:马斯洛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伟大的潜力,每个人都可以发展自己的潜力达到自我实现,“高峰体验”便是“自我实现”的短暂片刻。
9、流畅体验九要素:有挑战性的活动、意识与行为的融合、目标清晰、及时反馈、全神贯注、完全的控制感、自我意识消失、丧失时间感和自成目标。
10、自成目标:是指活动本身成为了促进活动进行的最大奖励,它并不追求未来的报酬或者外在的物质奖励,而是把做这件事本身当成最大的回馈。
11、积极情绪:源于情绪二维模式,情绪由激活或唤醒水平和愉快度两个维度组成,将位于愉快度正效价的这一极,即有愉快感受的情绪成为积极情绪。
积极心理学名词解释
积极心理学——名词解释存在主义:认为个人的经验是首要的信念。
人造主义:认为人类的需求和价值是超越物质的,而且人们不能被简单的作为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来作为研究。
范式转化:科学领域的激进性变化。
现象学:对一个人知觉经验进行对个体有意义的描述方式。
积极心理学:对生活中的美好部分进行的科学研究。
自我实现:人们想要实现自我最大价值的内在倾向性。
适应:在多次暴露于同样的情绪刺激因子之后,情绪体验就会有减少的倾向。
扩大和构建理论:积极情绪能够增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并构建心理资源。
舒适:积极的主管体验,缺少的时候比存在的时候更加明显。
持续性忽略:人们思考一件情绪事件的时候,往往会将高估其持续事件的倾向性。
情绪:被定于为主观感觉的一种心理学状态,也是唤起、思维和行为所特有的形式。
捐赠效应:倾向于喜欢别人送的东西,即使我们并不想要或者并没有物尽其用。
酣畅感:在精神高度投入的活动中,所伴随的一种心理状态。
享乐能力:体验积极情感的能力。
享乐疲劳:对情绪环境的一种持续性适应,导致情绪恢复到相对中性的状态。
遗传可能性:遗传因素在解释特征变化中所占的比重;“受基因遗传影响”和“遗传的”的不同。
内部动力:由于自身的爱好而去参与某些活动,而不是由于外在的奖赏或处罚。
纯粹暴露效应:喜欢那些经常接触到的东西,即使这种接触是无意识的。
峰极理论:关于情绪体验是如何记忆的,以及情绪体验的强度如何、情绪体验是怎样结束的理论。
愉悦:积极的主观体验。
积极情感:个体习惯性体验到诸如快乐、感兴趣及敏锐等积极情绪的广度。
品味:对愉悦感的觉知,并刻意去使这种感觉得以持续。
相关系数(r):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度的量化指标,如果用图来表示的话,相关系数的走行呈一条直线。
抑郁的现实主义:一种认为抑郁的人能够更准确地看世界的理论。
期望理论:认为幸福就是的都想要的东西,无论这个过程是否愉悦。
投入:参与某种活动,从而能够体验到“畅”感。
幸福学说:一种思想,认为真正的幸福是能够识别内心的自我,能够塑造出自身的力量和品质,并且在生活中与之保持一致。
积极心理学名词解释
积极心理学名词解释
积极心理学是关注人类积极心理状态和积极功能的领域,通过研究和提倡积极心理特质和行为,旨在提高个体的幸福感、满足感和整体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积极心理学常用的名词解释:
1. 幸福感:指个体主观感受到的满足、快乐、幸福的程度。
2. 心流体验:指在从事一项活动时,个体全身心沉浸其中,感受到自我能力与挑战匹配、时空感消失的流动状态。
3. 乐观主义:指倾向于积极看待事物和期待未来,相信自己能够应对困难和取得成功的心态。
4. 倾听:指专注地聆听他人言语和情感表达,表达关注和尊重。
5. 强项:指个体在某个特定领域或能力上表现出较高水平的优势。
6. 资源:指用于满足个体需求和实现目标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资源,如金钱、时间、社会支持等。
7. 自尊:指个体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肯定、认可和自信。
8. 情绪智力:指了解、理解、管理和表达情绪的能力,包括自我意识、自我调节、自动激励和社交技巧等。
9. 心理弹性:指个体在面对逆境、压力和挫折时,能够快速适应、恢复和发展的能力。
10. 感恩:指对他人的善意行为、支持和帮助表示感激和认识到其中价值的态度。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原理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注人类心理健康和幸福的学科,它强调积极情绪、个人优势和生活意义的培养与发展。
本文将介绍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向读者展示如何通过积极心理学的方法来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的优势、积极情绪和个人目标的追求。
它与传统的心理学研究关注问题和缺陷的路径有所不同,而是通过鼓励个体寻找其内在的优势和积极情绪来促进其心理健康和成长。
1.1 积极情绪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包括乐观、快乐、满足和幸福等积极的情感体验。
积极情绪对个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有益,能增强抵抗压力的能力、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并改善人际关系。
1.2 个人优势个人优势是个体的潜力和才能,在积极心理学中被广泛关注。
它包括个体在认知、人际关系、情感和性格等方面的优势。
通过发展和运用个人优势,个体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提升自我效能和克服困难。
1.3 生活意义生活意义是个体追求的目标和价值观,对实现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与社会、自然和宇宙的关系,鼓励个体寻找自身的目标和意义,从而提高幸福感和满足感。
二、积极心理学的原理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包括积极情绪的培养、个人优势的发展和生活意义的追求。
通过了解这些原理,个体可以更好地掌握积极心理学的方法,提升自身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2.1 积极情绪的培养培养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之一。
个体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提升积极情绪:(1)感恩:学会感激身边的人和事,每天写下几件自己感恩的事情,提高幸福感。
(2)乐观态度: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相信未来会更好,养成积极的思维习惯。
(3)培养兴趣爱好:寻找并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其中,增加个人的快乐感。
2.2 个人优势的发展发展个人优势是积极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个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发展个人优势:(1)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个人特质、兴趣和优势,找准自己最擅长的领域。
积极心理学方法小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积极心理学方法小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概括性地介绍积极心理学方法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提出问题。
可以按照以下内容进行编写:概述:在当代社会的高压环境下,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负面情绪和压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心理学家们推崇积极心理学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积极心理学方法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探索个体的优点、力量和积极情感,并通过特定的策略来增强个体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这一方法注重个体的心理成长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追求更为积极的生活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积极心理学方法的原理、应用和意义。
首先,我们将介绍积极心理学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读者了解何为积极心理学方法以及它是如何运作的。
其次,我们将探讨该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包括如何培养积极情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应对压力和困难的策略。
通过这些具体案例的介绍,读者将更清晰地了解积极心理学方法的实际运用。
最后,我们将评估积极心理学方法的意义和局限性,并探讨它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积极心理学方法的全面介绍和阐释,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深入理解这一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操作实践,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通过采用积极心理学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培养积极的心态,提升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质。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积极心理学方法,开启心灵的奇妙之旅!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积极心理学方法展开,内容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安排:第一部分引言,将对积极心理学方法进行概述,介绍其基本定义和原理。
第二部分正文,将分为三个小节:2.1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方法在本节中,将详细介绍积极心理学方法的定义和内涵。
积极心理学方法是一种心理学的分支领域,它关注个体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的培养以及积极行为的促进。
通过积极心理学方法,个体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增强个人幸福感和满足感。
2.2 积极心理学方法的原理在本节中,将详细介绍积极心理学方法的原理和基本假设。
积极心理学的名词解释
积极心理学的名词解释嘿,咱今儿就来唠唠积极心理学里那些超有意思的名词!先来说说“心流”吧!你有没有过那种全神贯注做一件事,感觉时间都好像不存在了的时候?对啦,这就是心流状态!就好比你打游戏正嗨的时候,或者画画画得入迷的时候,整个人就像沉浸在一个奇妙的世界里,啥烦恼都没啦!这不就是一种超棒的体验嘛!这心流啊,就像给我们的生活加了一把火,让我们充满激情和动力。
还有“积极情绪”呢!开心、快乐、满足、自豪等等,这些可都是积极情绪呀!想想看,当你吃到一顿超级美味的大餐,是不是开心得不得了?当你完成了一个很难的任务,是不是特别有成就感?积极情绪就像阳光一样,能照亮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感觉暖暖的,充满希望。
再讲讲“乐观”吧!乐观的人就像是自带小太阳,不管遇到啥困难,都能看到好的那一面。
他们相信未来会更好,不会轻易被挫折打倒。
这可不是盲目乐观哦,而是一种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就好像路上有个小坑,悲观的人可能会唉声叹气,觉得自己倒霉,而乐观的人呢,会笑着说:“嘿,这是给我机会跳一下呢!”“韧性”也是很重要的哦!这就像是我们的精神肌肉,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强地挺过去。
有韧性的人不会轻易被打倒,他们会像小草一样,即使被踩在脚下,也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他们能从挫折中学习,变得更强大。
“意义感”呢,就像是我们人生的指南针。
当我们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意义,我们就会更有动力去做。
比如说,医生救死扶伤,老师教书育人,他们都能从自己的工作中找到意义感,这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有价值。
咱想想啊,要是我们的生活里充满了心流、积极情绪、乐观、韧性和意义感,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一幅画面呀!我们会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做事也特别有干劲,遇到困难也不怕,还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这不就是我们都想要的生活吗?所以啊,咱可得好好理解和运用这些积极心理学的名词,让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和活力。
让我们都变得更加积极向上,拥抱美好的生活吧!不用怀疑,积极心理学真的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呢!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当代积极心理学相关名词解释
当代积极心理学相关名词解释当代积极心理学相关名词解释1、积极心理学:由塞利格曼提出并倡导,作为“一门关于人的潜能与美德的科学”,研究领域涉及三个层面:在主观水平上,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在个体成长水平上,研究积极的心理特征;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积极的公众品质。
2、两维评价模式:是美国心理学家克耶斯提出的积极心理学的两维诊断与评价系统,包括心理疾病症状与主观幸福症状两个维度。
这是一个既关注心理疾病和负性情绪,同时又了解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积极情绪的全面整合评价模式。
3、积极心理品质:指与消极心理相反的与积极行为有关的心理过程,包括幸福感、满意感、最佳状态、专注与投入、乐观与希望、感恩与宽容等认知和情感,是人类的高级潜能,需要不断练习才能学会并巩固。
4、主观幸福感:评价者根据自己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的综合评价。
其核心是对自己的满意感。
5、幸福的公式:由塞利格曼提出,认为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
6、社会比较:人们总倾向于将自己的处境与别人的处境相比较。
向上的社会计较对幸福感带来威胁,特别是对于低自尊、高神经质的人来说,在经历了向上比较之后,主观幸福感会大大减弱;相反,在经历了向下比较后,会体验到强烈的幸福感。
7、流畅体验:当你从事一项活动,内心全部充满相容、和谐的感受,你的心灵、意愿和想法在这时候变得协调一致,完全不会产生任何分歧。
在积极心理学中,这类特殊时刻的体验就叫做流畅体验。
8、高峰体验:马斯洛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伟大的潜力,每个人都可以发展自己的潜力达到自我实现,“高峰体验”便是“自我实现”的短暂片刻。
9、流畅体验九要素:有挑战性的活动、意识与行为的融合、目标清晰、及时反馈、全神贯注、完全的控制感、自我意识消失、丧失时间感和自成目标。
10、自成目标:是指活动本身成为了促进活动进行的最大奖励,它并不追求未来的报酬或者外在的物质奖励,而是把做这件事本身当成最大的回馈。
当代教育心理学关键术语
[关键术语]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定量研究:又称“量化研究”,它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3.质性研究:又称为“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行为。
4.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器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记录、描述客观对象的表现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5.调查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
6.实验法:是指研究者创设一定的情境,对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以揭示教育、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规律,这种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7.教育经验总结法:是依据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8.行动研究法:是指在教育情境中由教育情境的参与者(包括教师及其同事、学生、专业研究者)单独或者共同进行的以提高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和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反省研究。
9.设计型研究:旨在通过形成性研究过程来检验和改进根据有关原理和先期研究而做出的教育设计,它采用“逐步改进”的设计方法,把最初的设计付诸实施,看其效果如何,根据来自实践的反馈不断改进,直到排除所有缺陷,形成一种更为可靠而有效的设计。
设计型研究承担着改进实践和完善理论的双重使命。
第二章学生心理☆10.心理发展:个体或种系从产生到死亡的持续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11.准备性原则: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
12.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支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
当代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当代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1.同化:个体在反映和作用于环境过程中,使客体纳入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中的过程。
2.顺应:个体在其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已不能使新的经验同化时,便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3.最近发展区:指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4.支架式教学:教师或其他助学者和学习者共同完成某种活动,为学习者参与该活动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
而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渐减少外部支持,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活动。
5.流体智力:指基本与文化无关的、非言语的心智能力。
6.晶体智力:指应用从社会文化中习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能力。
7.大脑特异化:不同脑区执行特定的功能的性质。
8.关键期:只在此期间,脑对某种类型的信息输入会产生反应,即在该时期,容易出现和培养儿童的某种能力,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形成。
9.连续接近:将目标行为分解成一个个小步子,每完成一小步就给以强化,直到获得最终的目标行为。
10.替代性学习: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学习。
11.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12.认知结构:指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加工外界信息以及进行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13.有意义学习: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14.先行组织者:先于某种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用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同化、理解新的学习内容。
15.建构主义: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之中完成的。
16.高级知识获得:对于某一知识主题的高级学习阶段,学习者需要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形成深刻的,灵活性的知识理解,并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积极心理学简介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积极一词源出于拉丁语positum,含有实际的和潜在的意义。
在心理学中,是指每个人实际的和潜在的能力,积极心理学0(positive psycholo-gy)是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Martin E1 Seligman于1998年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倡议及定位的,是Seligman和Csik-szentmihalyi于2000年在美国心理学家6(American Psychologist)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来的。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
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MartinE.P.Seligman,美国心理学家,主要从事习得性无助、抑郁、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等方面的研究。
曾获美国应用与预防心理学会的荣誉奖章,并由于他在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该学会的终身成就奖。
1、定义狭义: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是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和理解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
广义:谢尔顿(KennonM.Sheldon)和劳拉·金(LauraKing)他们的定义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
“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其矛头直指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
它是利用心理学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这个概念很快受到了中国的心理学家孟万金、崔丽娟、任俊等人的引用。
对于sheldon和king关于积极心理学的这一定义,其他的心理学家也有着自己的观点。
先后给出了“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和美德的科学”和“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潜力和美德的科学”等不同译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积极心理学相关名词解释1、积极心理学:由塞利格曼提出并倡导,作为“一门关于人的潜能与美德的科学”,研究领域涉及三个层面:在主观水平上,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在个体成长水平上,研究积极的心理特征;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积极的公众品质。
2、两维评价模式:是美国心理学家克耶斯提出的积极心理学的两维诊断与评价系统,包括心理疾病症状与主观幸福症状两个维度。
这是一个既关注心理疾病和负性情绪,同时又了解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积极情绪的全面整合评价模式。
3、积极心理品质:指与消极心理相反的与积极行为有关的心理过程,包括幸福感、满意感、最佳状态、专注与投入、乐观与希望、感恩与宽容等认知和情感,是人类的高级潜能,需要不断练习才能学会并巩固。
4、主观幸福感:评价者根据自己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的综合评价。
其核心是对自己的满意感。
5、幸福的公式:由塞利格曼提出,认为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
6、社会比较:人们总倾向于将自己的处境与别人的处境相比较。
向上的社会计较对幸福感带来威胁,特别是对于低自尊、高神经质的人来说,在经历了向上比较之后,主观幸福感会大大减弱;相反,在经历了向下比较后,会体验到强烈的幸福感。
7、流畅体验:当你从事一项活动,内心全部充满相容、和谐的感受,你的心灵、意愿和想法在这时候变得协调一致,完全不会产生任何分歧。
在积极心理学中,这类特殊时刻的体验就叫做流畅体验。
8、高峰体验:马斯洛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伟大的潜力,每个人都可以发展自己的潜力达到自我实现,“高峰体验”便是“自我实现”的短暂片刻。
9、流畅体验九要素:有挑战性的活动、意识与行为的融合、目标清晰、及时反馈、全神贯注、完全的控制感、自我意识消失、丧失时间感和自成目标。
10、自成目标:是指活动本身成为了促进活动进行的最大奖励,它并不追求未来的报酬或者外在的物质奖励,而是把做这件事本身当成最大的回馈。
11、积极情绪:源于情绪二维模式,情绪由激活或唤醒水平和愉快度两个维度组成,将位于愉快度正效价的这一极,即有愉快感受的情绪成为积极情绪。
12、扩展——建构理论:由弗莱德里克森提出,积极情绪能扩展一个人的及时思维和行为范畴,帮助个体建立起持久的个人发展资源,这些资源能促使个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从而产生多种思想和行为,并将其迁移到其他方面,实现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同时进一步深化积极的情绪体验。
13、神经活动:是信念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特殊的具有感情的信息加工过程,是即个体以直觉的形式对具有生存价值的意义把握和信念的形成、体验和认同的过程。
14、精神认知:是带有情感认知,带着一定的情感取向和偏差,带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在个体的生活经验和经历中长期形成的有关自我、世界和他人的观点,又称价值系统。
15、敬畏:是对大自然、对伟大事情的尊敬合和恐惧,是害怕和着迷的混合感情。
16、乐观:是指认为过去、现在、未来好事多于坏事,尤其是指未来会更好的一种积极态度,它既是某种与生俱来的素质,也表现认知、情绪和应对方式的综合心理反应模式。
17、期望——价值理论:只要个体预期最后的行为结果是成功的、是可以实现的,那么个体就会付出努力去克服困难;而当个体怀疑行为结果是不能实现的时候,个体就倾向于放弃这种行为。
18、归因理论:人们联系自我的意义,试图确定事件的发生的原因的认知过程。
19、乐观归因风格:就是指将事物进行有利于自我的积极归因的一种倾向。
20、习得无助:当个体将面临的情景认为是不可控时,不管自己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对结局产生影响时,个体很容易产生消极的认知,体验到无助、无望、抑郁等消极情绪,放弃努力。
21、希望:在成功的动因与途径交叉所产生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积极的动机状态。
22、目标:是希望的基础,无论目标是长期或者是短期,高希望特质的人总是拥有有意义的目标。
23、途径意识:指达到目标的途径,通过开发大脑中的预测能力系统,在头脑中生产出指向目标进而实现目标的计划和方法。
24、动力意识:是指为达到目标的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能推动个体产生目标,并沿着他们所设计的实现目标的路径前进的动力系统。
25、人格特质: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本单元”。
特质反应了个体机能上的基本特征,决定了个体行为上的规律性或一致性。
、26、人格优势:积极心理学家将具有积极适应功能的人格特质称为人格优势。
27、显著优势:显著优势代表了个体人格中最为突出的积极特质。
28、VIA:“人格优势的价值实践分类”,该体系提炼出人类本性中的6大美德和个体性格中的24个优势。
29、“头脑”优势:认知层面的人格优势即为“头脑”优势,例如创造才能、思维判断、洞察悟性等。
30、“心灵”优势:情感层面的人格优势即为“心灵”优势,例如爱与被爱、善良慷慨、希望乐观等。
31、自尊:自尊通常被定义为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和感受。
关于这种自我评价,心理学家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自尊是总体上的、抽象的对自己是否可爱,是否有价值和是否有能力的评价;第二种观点认为,自尊是具体的、各种环境下的自我价值评价。
32、防御性自尊:心理学家马洛克认为,防御性自尊的人是将自己的能力评价的低而对自己的价值感评价过高,热爱自己但又觉得自己能力不够。
所以自尊表现出不稳定性,一方面自恋,另一方面自卑。
33、无条件自我接纳:所谓无条件自我接纳是指,根据自身的存在来接纳自我,而不是根据自己行为表现的好坏来决定是否接纳自我。
34、内部动机:当一个人在内部动机的驱使下进行某种活动,他不会计较是否能获得外在的物质奖励,因为活动本身已成为了最大奖励,在活动过程中,他能充分感受到身心的满足与愉悦。
35、自我同一性:即对自我在认知与情感上的接纳和评价,而且这种接纳、评价与周围人对自己的接纳、评价是一致的。
自我同一性是真正能够长久维系自尊的力量。
36、自我提升动机:个体总是趋于能让自己感觉良好的情境,避免能让自己感觉不好的情境,这种动机叫做自我提升动机。
37、复原力特质理论:复原力是个体身上的一种能力,或者特质,能够使人在处于压力的情景时,发展出健康的应对策略。
38、复原力过程理论:复原力是一种系统的、动态的适应过程。
处在高压力情景中的个体需要不断地与环境进行互动,包括很多种保护性因素和危险因素的复杂作用。
39、复原力结果理论:重大创伤发生之后,高复原力的个体仍然能够产生积极的适应性结果。
40、保护性因素:指能减轻个体所受的消极影响,促使个体复原力发展的因素。
41、危险因素的同现:危险因素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使人们不断的陷入频繁的消极事件中,因此会增加消极后果出现的可能性。
42、爱:是发生于某个体与另一个体之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切与关心的态度,是一种积极的感情。
43、依恋:指婴儿与照料者(主要是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感情联结,一般表现为儿童对照料者的一种追随、依附和亲密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44、安全型依恋: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当母亲在场时,会自由地进行探索,与陌生人打交道;在母亲离开时会表现得心烦意乱,并在看到母亲返回时高兴,这是最具适应性的依恋风格。
45、焦虑型依恋:焦虑型依恋是一种非安全型依恋,该类型的儿童会对探索行为及陌生人焦虑,即使母亲在场亦如此。
母亲的离开会使儿童极端沮丧。
母亲返回时儿童会表现出矛盾心态:寻求保持与母亲的亲密,但会怨恨并且在母亲开始关注时进行抵抗。
46、逃避型依恋:回避型依恋是一种非安全型依恋,该类型的儿童会回避或忽视母亲,在母亲离开或返回时几乎没有情感反应。
无论是什么人在场,儿童都很少有探索行为。
对待陌生人及母亲的态度没有什么不同。
无论室内是否有人或有何人,儿童的情绪都不会有多大变化。
47、感恩:就是对外界(超自然界、自然界和人)的积极刺激进行感知后,产生的持久的、稳定的感谢状态,并诱发了积极的关系。
而且这种状态和关系具有泛华的性质。
48、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从他人或社会网络中获得的一般或特定的支持性资源,这种资源可以帮助个体应付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和危机。
49、人际宽容:是受害者在受到不公正的伤害后,出现了对冒犯者的消极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消失,并取而代之地出现了积极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的过程。
50、自我宽容:是当事人由自我疏远的状态转向自我亲近、自我接纳的过程。
51、积极心理治疗: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了心理治疗的领域,提倡治疗的有效性不仅仅是通过减少负性症状来实现,还可以通过直接建立积极情感、核心优势和意义感来实现。
52、个体积极心理治疗:一般由12到14个部分组成,包括积极的自我介绍、辨识和建立个人的优势、宽容的信、感恩拜访等内容,通过积极心理治疗量表(PPTI)评估治疗疗效。
53、团体积极心理治疗:一般进行6周,活动内容如下:运用你的优势、3件美好的事/恩赐、讣告/传记、感恩拜访、主动—建设性的回应、欣赏等。
54、快乐体验三分法理论:由塞利格曼提出,“幸福”这一概念有三种科学成分,积极情感即喜悦的生活,投入即专注的生活,意义感即有意义的生活。
55、“消极心理学”的治疗模式:关注来访者负向方面并对其进行修复——症状、创伤、痛楚、缺陷还有障碍。
56、积极心理治疗的三假设:心理疾病症状是在个体成长、满足和幸福的潜能受到阻碍时产生的;积极情绪和优势与不良症状一样,都是真实存在的;“修补错误”与“建立力量”要并重。
57、职业定向:个体把自己从事的工作仅仅看作是谋生的手段。
58、事业定向:指个体在看待工作时,主要关注的是自己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和进步,而非金钱或物质利益。
59、天职定向:工作意义的最高层次。
人们把某一项工作当做是天职时,完全是因为个体对工作本身已产生了巨大兴趣,工作的意义已彻底融入了自己的生命,金钱的获得和职位升迁权利增加已变得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