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海江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经验概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呂海江治療病毒性角膜炎經驗

周尚昆1 裴玉喜2 指導老師:呂海江3

(1.廣州中醫藥大學08級博士研究生廣州廣東510405

2.河南中醫學院07級碩士研究生鄭州河南450000

3.河南中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鄭州河南450000)

【摘要】病毒性角膜炎是臨床上常見疾病,該病病程遷延容易復發治療較為棘手,呂海江教授在治療該病方面臨床經驗豐富。他認為治療該病應當疏風解表,不忘通絡;明目退翳,還需養陰;內服外熏,不可偏廢。以此經驗指導臨床多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病毒性角膜炎呂海江經驗

呂海江教授是河南中醫學院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中國中醫眼科學會常務理事,從事中醫眼科三十餘年,臨床經驗豐富,在治療多種眼科疑難重症方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我們有幸隨師侍診三年,現將跟隨呂老師治療病毒性角膜炎方面的經驗作一簡要總結。

1 疏風解表,不忘通絡

呂海江教授認為眼居高位,風性輕揚,易襲人陽位,而角膜位於眼球表層暴露於外,因此角膜致病首責於風,風邪為外感之先,最易犯表。這與病毒性角膜炎的病理演變過程相一致。該病早期多以角膜上皮層點片狀浸潤為主,根據中醫表裏辨証理論呂老師認為角膜上皮層以及前彈力曾位於最外層屬表,後彈力層及角膜內皮層為裏,位於中間的角膜基質應屬於半表半裏。因此,病毒性角膜炎常以風邪襲表為先導,治療上在疾病早期應以疏風解表為主。表邪為患不外風熱、風寒兩種,根據辨証可以選用相應的方劑。但是在疏風解表的同時不可忘記活血通絡藥物的應用。角膜黑睛按中醫五輪辨証屬於風輪,自身沒有血管,其營養很大程度上依靠房水、淚膜和角膜緣血管網的補給。而房水又為津液所化,津血同源,活血藥的應用有利於促進房水及角膜緣血液循環,改善角膜營養狀況,增強抵抗力。另外肝開竅於目,肝藏血,主疏洩,當血液充盈,無瘀無滯,方能上養目竅。因此呂老師在治療該病的過程常在疏風解表的同時適當佐以當歸,赤白芍,三七粉等活血通絡藥而獲得較滿意的效果。

2 明目退翳,還需養陰

退翳之法應當分層次,根據疾病的不同時期有所倚重。病輕症重治其標,在治療主証的同時適當佐以明目退翳的藥物;病緩症輕則要過渡到明目退翳階段。呂老師認為從臨床上看許多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在求治中醫眼科之前已經用過多種眼藥水,且持續的時間較長,而致遷延不癒,有的於感冒、過度勞累、精神疲憊或月信期間抵抗力下降時復發。該類患者臨床治療較為棘手,可在應用明目退翳法的同時加入養陰之品以扶助正氣,因久病多虛,日久傷陰,眼局部得不到神水如房水、淚液等陰液的充分濡養,則抵抗力下降,誘而發病,即使在臨床好轉後也容易復發,而水能涵木,因此養陰藥的應用有利於神水的生成:另外,眼藥水中防腐劑對眼表長期的刺激也會影響淚膜功能,導致淚液的相對缺乏,影響角膜失潤抵御功能下降。所以吾師在治療病情遷延、頻頻復發患者時酌加生地、玄參、天麥冬、玉竹等養陰藥。

3 內服外熏,不可偏廢

呂老師認為中藥熏洗療法是中醫眼科的特色療法,它可以使藥物通過蒸汽直接作用於眼局部,熱氣產生的溫熱效應一方面能加速眼部的血液循環,達到疏通經絡增強眼部抵抗力的目的,另一方面能刺激淚液的分泌,且淚液的沖刷作用有利於眼部毒邪外出。

4 典型病例

王某,男,35歲,2003年4月18日以「左眼紅疼酸澀畏光流淚三年加重3周」為主訴,經友人介紹就診。眼科檢查,左眼視為0.3,不能校正,球結膜充血(++),睫狀充血(+),角膜上皮層有灰白色點狀浸潤灶,熒光素染色(++),前房深淺正常,房水透明,瞳孔對光反射尚好,晶體透明,玻璃體及眼底正常。舌質紅,苔薄黃,微乾,脈數。患者自訴3年前感冒後患病毒性角膜炎,此後頻頻復發,3周前患者持續加班外感而發燒,經積極治療後感冒症狀有所緩解,但眼部開始赤紅,疼痛流淚,畏光較為明顯,到省某醫院求治診斷為:病毒性角膜炎。給予阿昔洛韋眼藥水,妥布霉素眼藥水,頻繁點眼,一周後以上症狀得到緩解,但之後眼紅酸澀疼痛畏光的症狀一直存在,遂來求治於中醫藥。西醫診斷:病毒性角膜炎(左),中醫診斷:聚星障(左)。呂老師認為該患者3年前就曾發病,時間較長,久病多虛,這次又是加班勞累,御邪之力減弱而發病,病初患者發熱陰液耗傷,舌質紅苔薄黃微乾即是風熱傷陰的佐証。用抗病毒眼藥水後眼部症狀雖得到緩解,但是陰液缺少之証仍存,如局部酸澀疼痛、畏光流淚、球結膜充血、角膜上皮灰白浸潤乃是明証。此時,應當緩則治其本,以養陰生津,退翳明目立法,加入少量疏風清熱,活血通絡藥物治療。方用:生地30g、玄參30g、麥冬15g、丹皮15g、茺蔚子10g、金銀花20g、桑葉12g、菊花12g、防風10g、白蒺藜10g、蟬蛻10g、蛇蛻6g、三七粉2g、(沖服,另包),每日一劑,分兩次溫服。留藥渣添水200ml加後乘熱氣熏眼,每日2次,每次15-20分鐘。五天後患者復診患眼充血減輕,角膜上皮點狀浸潤明顯減少,僅在角膜緣殘留數點,眼酸澀症狀仍在。原方去丹皮,繼續治療,七日後三診,患者左眼不適症狀消失,結膜充血及角膜上皮點狀浸潤等症狀消失。隨訪一年,患者未曾復發。

(編委:潘文昭審校2009.12.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