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及教育学
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教育法规三个部分
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教育法规三个部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教育法规: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三大基础1.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与教育法基础知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生产与发展1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教育”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特点①教育是人类独有的社会现象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的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③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存在一定关系①根据教育形式划分程度分为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②根据教育的正规程度划分为正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非正规教育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7 教育发展历程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在日常场景中进行,与生产和生活相结合,没有专门的老师、学生、场所,没有阶级性,没有专门形态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夏朝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称为庠、序西周以后形成了“学在官府、政教一体,官师一体”的官学格局,并有了国学和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是分科教育的开端斯巴达教育培养体格强壮的武士,雅典教育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印度教育特点宗教教育盛行,婆罗门教育主要内容是《吠陀》封建社会的教育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使了百家争鸣的社会盛况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察举制的选举制度隋唐以后科举制度盛行,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四书五经为大学、论语、中庸、孟子,西方封建社会出现两种类型的教育①教会学校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为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
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②骑士学校目的是培养皇室之外的贵族子弟,以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吟诗)为主古代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统性。
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8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公共性、生产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民主性、制度化9 20世纪后教育的心特点:教育终身化、全民化(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民主化(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同样的教育,追求教育自由化)、信息化(教育培养适应于信息化社会的人才,教育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学与研究)、国际化或者全球化、个性化10 现代教育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1 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2 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中,主张有教无类,教学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
教育学专业教育法学概论
教育学专业教育法学概论导言:教育法学是教育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教育法律法规对于教育实践的影响。
本文将从教育法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内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阐述,以便读者对教育法学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一、教育法学的定义教育法学是指研究教育领域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司法实践的学科。
它不仅涉及到国家法律法规对教育的规范,还包括教育组织、教师职业行为、学生权益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二、教育法学的发展历程教育法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教育思想和法律制度。
古代教育法主要侧重于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对学生和教师权益保护的关注较少。
近现代教育法学的发展源于法治思想的兴起。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提倡以理性和法治为基础的教育。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法学开始成为教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教育法学也逐渐发展并完善了相关理论和实践。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教育法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也得到了更新和拓展。
三、教育法学的主要内容1. 教育法律体系教育法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教育法律体系的研究。
这包括宪法、教育法、教育行政法等,这些法规旨在规范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活动。
2. 教育行政法律制度教育行政法律制度是教育法学研究的重点。
这包括教育管理机构的设置、教育行政许可和执法行为的规范、教育经费的管理等。
3. 教育权益保护教育权益保护是教育法学的核心任务之一。
这包括学生权益、教师权益、家长权益等方面的法规保护。
四、教育法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未来教育法学的发展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1. 专业化和深化教育法学将更加专业化和深化,研究的内容将更加具体,涉及到教育法律领域的各个细分领域。
2. 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教育法学也将更多关注国际教育法律规范的研究,以及跨国教育合作与交流中的法律问题。
3. 科技与教育法学的结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线教育的兴起,将对教育法学提出新的挑战和机遇。
教育学11章教育法规知识回答
第十一章教育法规知识回答考察简答单选多选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国家全面调整各类教育关系、规范我国教育工作行为的基本法律。
该法于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1995年9月1日施行。
2、《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法》的立法依据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制定《教育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3、《教育法》的适用范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国范围内的各级各类教育。
4、《教育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答:《教育法》的基本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教育的性质、方针、基本原则,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教育投入、法律责任及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内容。
5、《教育法》规定,表明了我国教育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
6、我国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简答)答:在遵循我国宪法原则的基础上,我国《教育法》规定了教育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从不同方面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特征。
(1)国家对受教育者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3)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格、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5)国际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7、国家实行的基本教育制度包括哪些?(简答)答:国家实行的基本教育制度有:学校教育制度;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学业证书制度;学位制度;扫除文盲教育制度;教育督导和教育评估制度。
《教育学》法律法规整理
《教育学》法律法规整理教育学法律法规整理简介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门学科,涉及到教育的理论、方法、原则及其实践。
教育行为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需要符合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
教育学的法律法规是指在教育管理与实践中需要遵守的相关规定。
本文将就教育学中的一些重要法律法规进行整理。
1. 《教育法》《教育法》是我国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确立了国家教育的宏观政策和基本制度,对教育的发展与管理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该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教育的分类和层次教育的组织和管理教育的保障和监督该法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国家、社会、家庭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义务,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法律保障作用。
2. 《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是我国义务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旨在保障每个公民的受教育权利。
该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义务教育的对象和内容义务教育的组织和管理义务教育的保障措施该法规定了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安排,明确了政府、学校和家长在义务教育中的职责和义务,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公平。
3. 《中等职业学校法》《中等职业学校法》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专门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组织和管理制度做出了规定。
该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中等职业学校的设置和分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管理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和学生管理该法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保障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正常运行和教育质量。
4. 《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旨在规范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该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高等学校的设置和分类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管理要求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高等学校的师资队伍和学生管理该法为高等学校的发展和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和创新发展。
5. 《学前教育法》《学前教育法》是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旨在促进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法学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法学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教育学专业的教育法学则是教育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
教育法学旨在研究和规范与教育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法律关系,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介绍教育学专业的教育法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和作用。
一、教育法学的基本概念教育法学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以教育法律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育法律制度和规范的研究,探索合理的教育法治原则和方法。
教育法学旨在建立和完善与教育相关的法律体系,保障教育的公平、公正和高质量发展。
二、教育法学的内容教育法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法律制度:研究国家、地区或机构在教育领域中所制定的法律和法规,例如教育法、学校法和学生权益保护法等,以及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的管理制度。
2. 教育法律关系:研究在教育领域中各种主体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包括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校的关系,以及学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等。
3. 教育法治原则:研究教育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例如平等原则、自由原则、公正原则和质量导向原则等,指导和规范教育法的实践。
4. 教育法的适用和解释:研究在具体教育案件中如何适用和解释教育法律,考虑到不同情境和实际需求,确保法律的公正和公平。
5. 教育法的执法和司法:研究在教育领域中的执法机构和司法机构的职责和权限,以及相关诉讼程序和执行程序。
三、教育法学的作用教育法学在教育学专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 保障教育公平:教育法律制度和规范的建立和完善,可以保障每个人接受公平而充分的教育机会,避免因个人因素而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2. 促进教育质量:教育法律关系的规范和管理,可以提高教育质量的标准和要求,确保教育活动的有效进行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3. 保护教育权益:教育法律制度和规范的制定,可以保护学生和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教育的公平和正义。
4. 解决教育纠纷:教育法的适用和解释,可以有效地解决教育领域中出现的纠纷和争议,维护教育秩序和稳定。
教育学教育法名词解释
教育学教育法名词解释教学法名词解释1教学氛围:指的是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课堂内外部气氛、场景等。
2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称。
3启发式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主动探究,实现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
4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5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方法。
6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概括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得出结论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7讨论法:是根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师生共设问题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相互交流个人的先看法,进而互相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8读书指导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课本或课外读物,以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方法。
9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10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到社会场所如工厂、农村、展览馆等进行参观和研究,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和实验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11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靠自觉地控制和校正,反复的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以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
12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13实习作业法: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从事一定的实际工作或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以获得感性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14读书学习法:又称阅读学习法。
是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独立阅读材料和其他参考书或读物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法律与教育政策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法律与教育政策教育学专业的教育法律是指与教育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法规,而教育政策则是指国家或地区对教育方面的政策和指导方针。
作为一个教育学专业的学生,了解教育法律和教育政策对于我们的学习与未来教育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教育学专业的教育法律和教育政策的相关知识。
一、教育法律的基本概念教育法律是指国家为了规范和保护教育事业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的基本概念是确立教育的法律地位,保障教育的法律权益。
教育法律内容涉及到教育机构的设立与管理、教师的职业资格与聘任、学生的权益保护等方面。
在教育法律方面,我们需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相关内容。
该法律规定了我国的教育制度、教育经费、教育的质量评估等方面的要求和标准。
此外,还有一些具体的法律文件,如教师法、学生权益保护法等,涉及到教育从业人员的权益保障和学生的权益保护等方面。
二、教育政策的基本概念教育政策是国家或地区对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所作的宏观决策。
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教育制度的框架。
教育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国家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教育的特殊性和现实需求。
在教育政策方面,我们应该了解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
例如,国家的“十三五”规划中规定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目标和措施,明确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导向。
此外,各个地区也会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以适应本地的教育发展需要。
三、教育法律与教育政策的关系教育法律和教育政策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
教育法律为教育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和依据。
而教育政策则是教育法律的具体体现和落实。
通过教育法律与教育政策的结合,可以有效推动国家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教育法律与教育政策的关系还体现在教育制度的建设中。
一些关键的教育政策,如义务教育政策、高等教育政策等,在教育法律中得到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和实施。
教育学教育法简答题
48中小学生学习的常规指导包括哪些方面
1)制定学习计划2)做好课前预习3)提高上课效率4)记好课堂笔记5)回答老师提问6)重视课后复习7)完成课外作业8)科学安排时间
49指导学生提高上课效率包括哪些方面
课前准备 专心听 仔细看
善于想 敢于问 勤于解 重点记
8加涅把学习按照从不知到知的的过程分成那几个阶段
学习的过程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新知识的获得过程、知识的转换过程、对知识的评价过程
9.布鲁纳结构课程和发展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
认为学生的认知经历着动作表征、映像表征、符号表达三个发展阶段
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
教学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44运用讨论学习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1)做好谈论的准备工作2)正确选定讨论的主题3)积极参与讨论过程4)做好讨论的小结
45调研学习法的种类
参观调查法、访问调查法、查阅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46实际学习法有哪些方式
实习作业活动;课外与校外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生产劳动活动;科学实验活动
47简述学习方法指导的过程
14简述合作教育学的学生观。
第一,最明显的一点是突出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发展。第二,还强调保护学生的独特性。第三,还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责任心,这是培养民主个性的基础。
15简述巴班斯基的教学原则。
1)教学的目的性原则2)教学的科学性与生活、实践性相联系原则3)教学的系统性、连贯性原则4)可接受性原则5)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知识需求的原则6)积极性、自觉性、独立性原则7)各种教学方法最优结合原则8)各种教学方式最优结合原则
52.钻研课程标准包括哪些步骤?
教育学中的教育法律研究
教育学中的教育法律研究引言教育法律研究是教育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涉及教育与法律的交叉领域,旨在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和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与质量。
本文将探讨教育学中的教育法律研究,以及其对教育体系、学校管理和学生权益的影响。
一、教育法律研究的概述教育法律研究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集中研究教育领域内的法律问题。
它不仅关注教育制度、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还关注各种与教育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
教育法律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教育领域内的纠纷、规范教育行为,并为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支持。
教育法律研究的重点领域包括:1. 教育法律体系:这涵盖了各种教育法律规定和教育机构的法律地位。
这包括宪法、行政法、劳动法、民法等领域,以及教育法和教师法等特定的教育法律法规。
研究教育法律体系的目的是确保教育机构和教师在法律框架内运行,并为教育提供法律保障。
2. 学校管理与法律:这涵盖了学校管理中的各种法律问题。
例如,学校在招生、入学、教学管理和师生关系等各个方面都需要遵守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研究在这方面的作用是提供法律指导,确保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合法操作,并维护学生和教师的权益。
3. 学生权益保护:学生权益保护是教育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议题。
教育法律研究在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研究学生权益保护的法律机制、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权益和义务以及学生违规行为的法律处理等。
这些研究旨在确保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育法律研究对教育体系的影响1. 保护教育公平与公正教育法律研究通过构建合理的法律框架,维护教育的公平与公正。
在教育领域,有些学校或教育机构会存在违反公平原则的行为,例如招生歧视、教育资源不均等。
通过教育法律研究,可以建立监管机制,防止这种不公行为的发生,促进教育公平与公正,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
2. 规范教育机构运行教育法律研究在规范教育机构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可以明确学校的法律地位、责任和义务。
教育法
教育法学(一)1、简述教育法与教育法学的联系与区别。
答:教育法是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存在依托,教育法学则为教育法提供学科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教育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而教育法学是法律科学的分支学科。
2、简述教育法的特性。
答:教育法的特性是指由教育法特定的调整对象和特定的内容所决定的不同于其他法律的个性特点。
如果将教育法作为法律整体的一部分而与其他社会规范相比较,它便具有一般法的强制性、普遍性和规范性的特征。
如果将教育法作为一个独立组成部分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较,教育法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是调整教育领域的社会关系。
3、简述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不同特点。
答:(1)主体不同。
教育权的主体主要是以国家、机构或组织的身份存在的,受教育权主权是以公民的身份存在的;(2)来源不同。
国家教育权是公民所赋予的,是一种权力,是不可以放弃和转让的,受教育权是来源于人的生命权,是由于人的存在而存在。
4、简答教育法学的特征。
答:(1)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指向性;(2)教育法学具有较强的社会性;(3)教育法学具有综合性;(4)教育法学具有边缘性。
5、简答教育法学的发展特点。
答:(1)教育法学逐渐从行政法学中脱离出来;(2)教育法学的研究内容更为系统;(3)出现了教育法学的专业学术组织和专业学术杂志;(4)高等师范院校普遍开设教育法学课程;(5)出版教育法学著作。
6、简答教育法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1)教育法的理论。
具体包括教育法学的基本原理、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法律性质、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的运行等;(2)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具体包括我国现行教育基本制度体系,学校、教师、学生等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地位、权利与义务等。
(3)法律责任与救济。
具体包括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构成要件、归责原则、责任方式,教育法对法律责任的规定,法律救济等。
7、简述教育法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答: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法学
名词解释:1、教育法: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教育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2、家庭教育权:是指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对他人发出教育方面要求的权利。
3、教育法的渊源:法的渊源简称法源,从不同的意义出发,对法的渊源有不同的理解。
通常情况下,人们从形式意义来使用法的渊源这一概念,它指的是国家机关依法制定的具有不同效力和地位的法的具体表现形式。
教育法的渊源则是指教育法的具体表现形式。
4、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教育社会关系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5、相邻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毗邻的不动产所有人或者占有、使用人,在对不动产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时,相互之间应当给予便利或接收限制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6、义务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7、学校的法律地位是指其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机构,在法律上所享有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并以此在具体的法律关系中所取得的主体资格。
8、法律上的教师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对教师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它是依法产生的,并有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履行。
9、行政法律责任是指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而应当依法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
10、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制度。
11、教育法律现象:是指教育法在产生、发展、实施过程中的存在形式和相互关系,以及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等,具体表现于教育法律意识、教育法律规范、教育法律关系等。
12、教育法的规范:是指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关于教育方面的行为规则。
13、社会教育权:是指来自于行使国家教育权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对他人发出教育方面要求的权利。
14、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教育学中的教育法规解读与适用
教育学中的教育法规解读与适用在教育学领域,教育法规是对教育活动进行规范和指导的重要依据。
教育法规的理解和适用对于教育实践的顺利进行以及教育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教育学中的教育法规进行解读与适用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一、教育法规的概念及分类教育法规是指国家、地方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并实施的、用来规范教育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
教育法规可以分为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政策文件三个层次。
法律法规是指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教育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用来具体规范教育管理工作的规章,如《学生管理规定》、《教师职务聘任办法》等;政策文件是指教育主管部门为解决具体问题或推动教育改革发展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如《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等。
二、教育法规的解读教育法规的解读是指对教育法规内容的理解和阐释。
教育法规通常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呈现,其中包含了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规范要求等内容。
解读教育法规的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 分析法规背景:了解教育法规的制定目的、背景和所涉及的问题,以便对其内容进行正确的理解。
2. 解读法规条文:逐条解读法规的具体条文,理解其表述的含义和要求。
这需要对相关法律术语和概念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
3. 推导法规原意:根据法规的背景和条文的解读,推导出法规的原意和目的,明确法规的主旨和重点。
4. 分析法规影响:分析教育法规对教育实践和教育管理的影响,找出法规存在的问题和可以优化的方面。
三、教育法规的适用教育法规的适用是指教育法规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育法规的适用本质上是教育活动与法规进行对接的过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立法和执行对接:教育法规在实践中必须与教育活动的实际需求相符合,不仅在原则上有要求,还要在实施层面有明确的操作规范。
2. 教育目标对接:教育法规的适用必须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蓝色部分代表考纲要求,黑色代表考纲解读)(一)教育学。
1.教育与教育学。
(1)了解教育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的影响他人的心理,生理,性格发展的人.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得接受影响,从事研究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研究的主题.教育媒介:建构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或者沟通关系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组织形式,教育手段(2)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XXX也支持此观点2、生物起源说(标志着在起源题目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诺(法1831-1902),以XXX的生物进化论为指导、美国的XXX、英国的沛.西能主要头脑:①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他把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都说成是教育;②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③人类只是在早已存在的教育形式上做了些改进,人类的教育就起本质来说与植物没有分歧。
—1—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社会性。
3、心理起源说(对生物起源说的批判)代表人物:XXX(美国,1869-1947)主要头脑:①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仿照”。
这类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仿照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②儿童对成人一种出于本能的模仿是教育过程的基础。
不管成人是否意识到或同意,儿童总是在模仿他们的行为。
模仿是教育的本质。
忽视了教育的成心识性和社会性。
4、劳动起源说(批判生物起源和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XXX、XXX、XXX、XXX主要头脑:①教育是人所特有的成心识的举动;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递经验的途径;③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中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
教育学中的教育法学
教育学中的教育法学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教育法学则是教育学中的重要分支,专注于研究和分析教育领域中的法律问题和法律规范。
教育法学不仅对教育机构、教育从业者和学生具有指导作用,还对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作用。
本文将介绍教育法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以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一、教育法学的概念教育法学是一门研究教育领域中法律问题的学科,它结合了教育学和法学的理论与实践,旨在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并规范教育行为。
教育法学研究的范围包括教育法律制度、教育法规、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法律程序等一系列与教育相关的法律问题。
二、教育法学的研究内容1. 教育法律制度研究教育法律制度研究主要关注教育和法律两个领域的交叉点,研究法律制度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和影响。
这包括教育法规、教育法律责任的设立和调整,以及相关法律的实施和修订等方面。
2. 教育法规研究教育法规研究是教育法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国家法律和法规对教育事务的规范和管理。
此项研究内容包括教育法规的制定、修订、实施和监督等方面。
3. 教育法律责任研究教育法律责任研究是研究在教育过程中,相关主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过失导致学生受伤,这时候教师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一研究内容有助于界定教育主体在法律上的责任范围,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保护教育的合法权益。
4. 教育法律程序研究教育法律程序研究是指在教育领域中,与教育相关的法律程序问题。
例如,学校在开除学生时,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严格依法办事。
这部分研究内容主要关注教育机构和学生在教育纠纷解决中的法律诉讼程序和维权途径。
三、教育法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教育法学的研究成果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重要的是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
以下是教育法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示例:1. 教育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教育法学通过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法律制度,为相关法规的推行提供参考和建议。
教育学考研教育法律法规梳理
教育学考研教育法律法规梳理教育法律法规在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规定了教育机构的管理和运作方式,保障了学生的权益,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和发展。
本文将就教育学考研中与教育法律法规相关的内容进行整理和梳理。
一、教育法律法规的分类教育法律法规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比如按照层级可以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按照内容可以分为国家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按照领域可以分为教育法、劳动法、民事法等。
对于教育学考研而言,主要关注的是关于教育的法律法规。
二、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包含了多个层级和多个部门,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法律框架。
在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主要由宪法、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构成。
其中,宪法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国家对教育的责任;法律则具体规定了教育的管理和运作方式;行政法规则是法律的具体实施细则。
三、教育法律法规的内容梳理在教育学考研中,需要了解和熟悉的教育法律法规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部分的内容梳理: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法的基本法律,它规定了我国教育的宗旨、任务以及教育机构的管理和运作方式。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实施范围、义务教育的内容和标准、学生的权益保障等内容。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法律,它对高等教育的管理、高等学校的设置和运行、学生的招生和资助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私立教育促进法》是对私立教育的管理进行的法律规范,它涉及了私立学校的办学条件、质量监控、学生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除了上述法律以外,还有一些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对教育进行了具体的规定,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安全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资助法》等。
四、教育法律法规的作用教育法律法规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规定了教育机构的管理和运作方式,保障了学生的权益,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和发展。
其次,它们规范了教育的行为准则,约束着各方的行为,维护了教育的秩序和稳定。
教育学中的教育法律与政策研究
教育学中的教育法律与政策研究一、引言教育法律与政策研究是教育学领域的重要分支,旨在探讨法律和政策对教育决策和实践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相关法律和政策,可以为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其他相关教育从业人员提供制定和执行教育政策的指导,促进教育发展,保障教育权益,提升教育质量。
二、教育法律与政策的基本概念教育法律是指对教育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法律法规,旨在保障公民的教育权益,明确教育机构的权责。
教育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关于教育目标、内容、方式和组织形式的指导性文件,用于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教育法律与政策的研究内容1. 教育法律的研究内容教育法律的研究内容包括宪法、教育法、学校管理法规、劳动法等方面的规定。
研究者需要分析法律对教育活动的界定、教育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教育机构的管理与运营等方面的问题,以提供法律上的指导。
2. 教育政策的研究内容教育政策的研究内容包括教育改革、教育发展规划、教育经费分配、教师培训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者需要分析政策的目标、制定背景、实施策略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以为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
四、教育法律与政策研究的重要性1. 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法律与政策研究可以帮助政府和决策者制定公平的教育政策,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减少教育资源的差距。
2. 保障教育质量教育法律与政策研究可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制定合理的评估标准和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
3. 优化教育管理教育法律与政策研究可以为教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明确学校管理制度和程序,保障学校的正常运作和有序管理。
4. 推动教育发展教育法律与政策研究可以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找出教育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和创新的方案,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教育法律与政策研究的方法与应用1. 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通过对教育法律与政策的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可以揭示其背后的原理和规律,并总结出一些可行的对策和方法,为教育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专题一:教育法的基本原理
侵犯公民的受教育权是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 但是在教育法中并没有得到全面的确认。受 教育权在法律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侵犯受 教育权的行为应当承担哪些责任?这些都是 教育法学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对象
2.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及其权利和义务
我国现行教育基本制度体系、教育法 律关系主体的地位、权利和义务(核心内 容)
1999年,齐玉苓发现陈恒燕冒充其姓名后,向山东省枣庄市中级人 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2001年,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最终判决,被告陈 恒燕停止对齐玉苓的姓名权侵犯,以及被告人和单位需赔偿齐玉苓总共 人民币十万元。
真假罗彩霞
罗彩霞是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灵官殿镇人,因被人冒名 顶替上大学,因身份证被盗用造成2009年本该毕业的她无法 毕业。成为新闻热议的话题。 2004年高考后,她没有被任何高校录取,而冒名顶替她 的同学王佳俊却被贵州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录取。命 运由此发生转折,罗彩霞被迫复读一年后考取天津师范大学, 2008年,王佳俊顺利毕业。而本应今年毕业的罗彩霞却不得 不面临因身份证被盗用而被取消教师资格证书等一系列问题。
英语未过四级被取消学位证
状告母校一审被驳回 两大 学生再上法庭 “大学英 语三级考试未能达到55分就 不能得到毕业证”、“考试 作弊不能获得学位证书”, 遭遇此规定的两名大学生对 这两个规定的合法性提出了 质疑,并将学校告上法院,在 一审法院驳回了他们的诉讼 请求后,又提出了上诉。
学校侵权或未尽义务
学生状告母校的十大原因
考试作弊被取消学位
考试不及格被取消学位
退学大学生状告教育部一审败 诉 朱泓原是沈阳工业大学 99级一名全国统招本科生。 2000年9月,因考试不及格,他 被学校以“沈阳工业大学本科 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为依 据勒令退学。朱泓认为,根据 我国法律规定,高等学校无权 勒令依法招收的学生退学,沈 阳工业大学的行为严重违法。 他向辽宁省教育厅提出申诉, 得到的答复是:沈阳工业大学 勒令朱泓退学依据正确。朱泓 又向教育部申请行政复议,但 教育部再次维持了学校的退学 处分决定。
教育学中的教学理论和教育法规
教育学中的教学理论和教育法规在当今社会中,教育被广泛认为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体成长的重要环节。
教育学作为专门研究教育的学科,深入探讨了教学理论和教育法规两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教学理论和教育法规的角度,为您解析教育学的内涵。
一、教学理论分析教学理论是教育学中的核心内容,它研究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教学过程中的规律。
教学理论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教学方法,如以下所示:1. 传统教学理论传统教学理论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口头传授。
这种教学模式通常采用讲授、讲解和演示等直接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起着主导作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这种模式可能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2. 进步教学理论进步教学理论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合作性。
教师被视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此外,进步教学理论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构建主义教学理论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生个体的建构和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学生在探究和互动的过程中,通过积极参与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种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教育法规探索教育法规是指对教育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教育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确保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常见的教育法规:1.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国家对教育事业进行管理和监督的重要依据。
教育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它们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的内容和质量要求,以及相关的教育权益和义务。
2. 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对教育实践进行指导和调控的重要手段。
教育政策包括国家教育发展规划、教育改革方案等,它们旨在推动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的质量。
教育政策涉及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发展目标的制定等。
教育学专业教育法律学
教育学专业教育法律学教育法律学是教育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的是教育活动中的法律规范、法律问题和法律适用,旨在保障教育的正常进行、维护师生权益以及提升教育质量。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育法律学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一、教育法律学的定义和范围教育法律学是指研究法律规范与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学科,其范围涵盖了教育法律体系、教育行政法、教育合同法、教育劳动法、学生权益保护法等各方面内容。
教育法律学旨在维护教育的公平性、规范性和合法性,保障教育主体的权益,同时也规范教育行为,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教育法律学的重要性1. 保障教育权益教育法律学为教师、学生以及教育机构等教育主体提供了法律保障,确保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权益得到合理的保护。
例如,教育法律学规范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了教师教学的权威性,保护了学生的学习权益,维护了教育的公正性。
2. 规范教育行为教育法律学通过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约束和规范了教育行为,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教育机构需要遵守教育法律,合规经营,不得以不正当手段竞争,保证学生的安全和权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学生的人身权益。
3. 提升教育质量教育法律学为提升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法律的监督与约束,教育机构和教师受到来自法律层面的规范和考核,迫使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育质量。
同时,教育法律学也为教育机构提供了法律依据,确保其能够正常运作,向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三、教育法律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 教育管理教育法律学为教育管理提供了法律的指导和支持。
教育管理者需要了解教育法律法规,合法合规地管理教育机构和师生的事务。
他们需要掌握教育法律的基本知识,正确行使管理权力,确保教育活动在法律框架内进行。
2. 师生管理教育法律学对师生关系的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权益、遵守法律规定,并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和知识传授负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要素构成了教学系统。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其基本指导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语言是教学方法的表达手段。
实物是教学方法的物质手段。
活动是教学方法依存的形式。
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模式创新必须具备的软环境。
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卢仲衡首先提出的。
八字教学模式/茶馆式的教学模式,即‘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是上海育才中学经过多年的不断实践和探索,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而提出来的。
尝试教学模式是江苏省师范学校特级教师邱学华老师依据现代教学论思想,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创立的。
尝试回授-反馈调节是上海市青浦县顾泠沅教学教改实验小组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总结出来的。
情境教学模式是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特级教师李吉林,长期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主要成果。
协同教学是湖南师范大学郑和钧教授及其科研人员研制的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上海北京东路小学从1984年开始开工”乐能创”教育教学改革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
范例教学的理论的首倡者是原西德著名的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
暗示教学是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提出的。
非指导教学模式是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的。
探究训练教学一模式是美国探究教学专家萨其曼提出的。
探究-研讨教学模式是美国学者兰本达创建的。
问题教学模式把(问题解决)作为学校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美国数学教师协会在1980年(<<关于行动的议程>>文件)中正式提出的.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赞科夫的促进学生一般发展的教学理论。
布鲁纳-结构课程和发展教学理论。
布鲁纳于1960年出版了《教育过程》一书。
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
讲述法:是教师通过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讲解法:是教师向学生说明、解释、分析或论述科学概念、原理、公式、定理的方法。
讲读法: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阅读、思考讲解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
讲演法:是教师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对事实和问题作出科学结论的方法,它常以学术报告形式出现,它涉及的问题比较深广,所需的时间比较长。
演示教学的主要特点是直观性强。
联结学习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格式塔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M ·韦特海默、W ·苛勒、K ·科夫卡。
场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拓扑心理学家K ·勒温。
(个人备课)也称自备,是备课的主要形式。
(集体备课)是备课的辅助形式. (提要式板书)是指教师把教学内容的一系列要点从教材中提炼出来,书写在黑板上的板书形式. (线索式板书)是指教师以教学内容的线索为板书的主体,其他内容书写在与线索相关的位置上的板书形式. (列表式板书)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表格,将内容混淆的概念,词语进行比较,区别异同,是学生正确地掌握和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板书形式. (图象示意式板书)是指教师用线条,箭头,符号组成某种文字图形的板书形式. (递增式板书)是指教师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性,或抓住某一个主要问题,词语进行分析,逐步增加板书内容逐步深入,最后解决问题的板书形式. (对称式板书)指教师通过上下左右两部分整体对称的排列以区别相似或相异的教学内容的板书形式. (轴心聚散式板书)是指教师抓住主要教学内容把他作为板书轴心,然后把其他教学内容按一定的次序或逻辑关系合理的围绕这个轴心排列的板书形式. (学习日记)主要记录学生学习心得,包括学生的主要收获,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个人感受等 (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互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环节可以让学生进行互评 结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
衡量默读能力的标准是对内容的理解、记忆、速度、评价的水平,其中理解是主要标准。
实践性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合作学习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
编写教案是备课最深入、最具体的一步。
导入技能是指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行为方式。
情境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幻灯、实验、图画、挂图、游戏、语言等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出趣味横溢的情境的导入方式。
图象示意式板书是指教师用线条、箭头、符号等组成某种文字图形的板书形式。
提要式板书的特点是概括性和整体性强。
趣味性结课是教师采用讲故事、做游戏、放录像等方式。
光学媒体包括幻灯机、投影仪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
音响媒体有收音机、扩音机、无线话筒、录音机等。
声像媒体有电影放映机、电视机、录像机等。
综合媒体有语言实验室、程序教学机、学习反应分析机、多媒体系统等。
“层层深入,以线穿珠”式教学法是安徽省芜湖铁路中学马章荀老师为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而提出来的。
引探式教学法是内蒙古达拉特旗民族中学樊向阳老师提出的。
导学式教学法是山东省齐河县华店中学王岳老师在初一语文第一册提出的。
<天山的街市> 三读式教学法是江苏省徐州二十四中许亚平老师提出的。
审美教学法是江苏省扬州市第五中学陈玲玲老师针对散文的特点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方法。
四步阅读教学法指阅读教学按“探题、遵路、释疑、求异”的过程进行。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中小普遍采用的是文革前流行的死板落后的传统教学法深圳市教研室人我国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创造出引探式教学法。
三思三探式教学法是江苏省姜堰市俞垛乡初中翁如荣老师提出的。
“观察、论证、比较、应用”四步教学法是江苏省东海县中学蒋运生老师提出的。
“引疑五步”教学法是80年代末内蒙海拉尔市的一些教研工作者经过几年的改革实验提出的。
六环节教学法是山东省鱼台县实验中学黄德臣老师运用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
五阶段教学法是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董集乡罗家小学盖永胜老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提出的。
”理解新知—练习巩固—考察反馈—矫正补缺—评价总结”五阶段弥补小学教学长期沿用的一种传统的教学过程,复习,新授,练习,作业 单选: 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教育影响。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制定).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改革) 社会生产力制约着教育。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
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权。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勒)托尔诺。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孟禄。
教育的家庭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教育史学家凯姆佩尔。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有前苏联的凯洛夫。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
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为六艺。
成为颁布义务教育法令最早的国家是德国。
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孔子的《论语》和无名氏的《学记》中。
《论语》一书汇集了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教育方面的言论。
《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
《学记》也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一部教育专著。
苏格拉底的问答法称为“精神助产术”也称为产婆术。
古代西方世界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思想家是古罗马的昆体良,其代表作是《雄辩术原理》,又名《论演说家的教育》。
*1632年,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大教学论》,这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而全面的教育著作。
*使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规范学科的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一书。
赫尔巴特提出了四段教学法。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代表性著作有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民本主义与教育>1916年) (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 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是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930。
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叫做双轨学制。
由横向划分的学校系统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叫做单轨学制。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1903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于1904年1月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1922年颁布了“壬戌学制”,通称六三三制,这个学制虽几经修改,但基本没有变动,并一直延用到全国解放初期,长达30年之久。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学制,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1年颁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教育方针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党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个人本位论从人的本性、本能出发来选择和确立教育的目的,代表人物卢梭。
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德国赫尔巴特,教育的一切活动应服从、服务于社会的需要,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此外无其他任何目的,教育的结果只能以其社会的功能来衡量。
1957年三育两有的教育方针。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9月1日正式施行。
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学生有很强的可塑性、向师性和模仿性,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研究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研究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开放型社区文化的共建者在对待自我上,教师是反思实践者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教师是合作者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独立性,选择性,调控性,创造性,自我意识性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出版了他的力作《心智的结构》一书,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教师私拆学生信件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教师期望实验又称为皮格马立翁效应核心课程是以问题为核心,把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师小组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教学的课程 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 行为目标的创始人泰勒 生长性目标代表人物是斯腾豪斯。
表现性目标是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认知教学理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情感教学理论代表人物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
发展性教学理论代表人物赞科夫。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代表人物乔纳森。
模块是基于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所构成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模块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
最早实行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