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解释
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解释五
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解释五讲话类文书:就是人们在各种特定的场合发言时所依据的各类文稿的总称。
从广义上说,它不仅包罗领导同志在各种会议和群众集体上颁发讲话时的文稿,也包罗只代表个人意见的、以群众身份所作的各类讲话的文稿,它是在公众场合经常使用的文书。
讲话稿:通常是指各级领导在各种会言上宣读的文稿。
幕词:是在大会开始时,由主要领导人向大会宣读的阐明会议宗旨、说明会议议题和议程、向与会代表提出希望的书面文稿。
闭幕词:是在大会结束时由主要领导人向大会宣传的概括大会主要精神、总结大会成果、指出会后努力方面的文稿。
词:是对客人的到来表示热烈的的五种讲话类文书。
欢送词:是送别客人时表达良好祝愿的一种讲话类文书。
答谢词:是宾客在受到主人的热情款待时,向主人表示感谢的一种讲话类文书。
会议记录:是如实记载有关会议基本情况和主要内容的文书。
电话记录:是在用电话处理公务时,记载有关通话内容的文书。
接待记录:是指在接待群众来访时,记载有关接待内容的文书。
大事记:是将本机关本部门工作的重大公务活动或重大事件按年、月、日的先后进行如实记载的一种记录性文书。
简报:就是简明扼要的书面报告。
简报类文书:是用于报告请示工作、反映问题、交流经验、沟通情况、鞭策工作开展的一种简短的、摘要性的信息载体。
简报类文书只是一种统称,常见的名称有“简讯”、“快讯”、“快报”、“动态”、“信息”、“工作通讯”、“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内部参考”、“摘报”等。
会议简报:即专门报道、交流有关重要会议的内容和情况的简报。
工作简报:就是反映本部门、本系统各方面工作情况的简报。
提案:是指提请机关或必然组织的会议讨论、处理的意见或建议的文书。
建议:是组织、单位或个人对某项工作、某项活动或某方面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时使用的文书。
公文写作与处理学简答题
公文写作与处理一、公文(即公文公文): 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是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1、公文含义的理解?2、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3、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4、公文是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5、公文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1、文书、文件、公文: 指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工作活动中形成和处理的收来文件、发出文件和机关内部所使用的文件材料, 即公务文书。
2、文书: 称公务文书也称私人文书;3、文件:广义上跟文书一样, 狭义指机关、组织制成和发布的具有文件版头等固定格式的正式行文;1、公文: 指各机关单位在进行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2、公文的特点?4、法定的作者;2.法定的权威;3、特定的效用;五、规范的体式;5.规定的处理程序。
1、法定的作者: 指依据宪法和其它有关法律、章程、决定成立的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能权利并担负一定的任务、义务的机关、组织或代表机关组织的领导人。
2、公文的作用?4、领导和指导;2.行为规范;3、传递信息;1、凭据记载; 5.公务联系。
2、公文的分类?3、从公文的来源分: 收来文件、对外文件、内部文件;4、从公文的行文关系上分: 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5、从公文的秘密程度和阅读范围分: 秘密文件、普通文件、公布文件;6、从公文制发机关的性质分: 行政、法规文件;党的文件;行政文件;八、从公文内容的性质和作用分: 指挥性公文、报请性公文、知照性公文、记录性公文、规范性公文。
1、公文写作:指公文的起草与修改, 是撰写者代机关立言, 体现领导者的意图和愿望的写作活动。
2、公文写作包括?3、起草初稿, 指构思基本完成后动笔行文, 写出公文初稿的具体过程;1、讨论修改, 指对初稿作进一步加工直到形成送审稿的过程。
2、公文起草的组织可以分为三种形式?3、由一人准备、选取材料并构思布局直至拟写成文;4、由多人共同讨论、构思和准备材料, 最后由一人执笔起草;1、由起草小组共同酝酿, 多人分工执笔, 由一人统稿贯穿成文。
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解释
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解释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1、命令是体现国家领导机关意志的下行公文。
它具有权威性、指挥性?、强制性和特点。
2、议案是有议案提出权的机构或人民代表,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的建议性公文。
主要特点是⑴行文关系及办理程序的法定性。
⑵行文内容的单一性和可行性。
写作应注意什么问题:⑴提出的问题重要且已具备解决的条件。
⑵要注意提出的权限和时限。
⑶要注意行文格式和办理程序。
3、决定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决策和安排的指导性公文。
主要特点是:⑴内容重要。
决定一般都不是由个人作出的,而是由领导集团或权力机构,针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集体研究讨论后作出的安排和部署,因而其内容重要。
⑵政策性强。
决定涉及的问题重大,它公布后,对下级机关和人民群众的活动有指导、导向作用,因而政策性极强。
⑶有约束力。
决定对有关人员具有约束力,它的执行是带强制性的。
决定的类型有:⑴指挥型?⑵个案型?⑶知照型指挥型的决定的写作一般由决定理由、决定事项、执行要求三部分组成。
写作时要注意做到决定理由充分,决定事项清楚,执行要求明确。
个案型的决定的写作一般由个案事实分析(决定理由)、决定事项,期望要求三部分组成。
针对个案做决定,主要目的是扩大影响,让群众学习榜样,警惕错误,所以事实分析要清楚,期望要求要具体。
4、决议是经领导机构主持召开的会议通过的对重要事项进行决策部署的指导性公文。
特点有:⑴表达群体意志?⑵有权威性和约束力;类型有决策部署型?和结果公布型。
5、决定和决议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答:决定和决议都是下行的指挥性公文,在内容方面接近,侧重于对重要事项的决策,在文字表述方面,风格也一致,都要求准确、简洁。
决定和决议的不同在于:⑴形成的程序不完全一样。
⑵内容的范围不尽相同。
⑶发布形式略有不同。
6、指示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指导工作的公文。
公文写作与处理知识
公文写作与处理知识1.公文的概念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指在公务活动中按定程序和格式形成和使用的、表述社会集团意志的文字材料。
公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公文,包括法定公文专用公文和事务文书;狭义的公文,仅指法定公文和专用公文。
法定公文又称通用公文,是指在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中普遍通行适用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文。
专用公文,是指局限在一定的工作部门和特定的业务范围内根据特殊需要而使用的公文。
事务文书又称业务文书或日用文书,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处理日常事务所使用的非正式文件的统称,如计划、总结、简报、报表、记录、调查报告等。
2.公文的特点(1)法定作者。
法定作者,就是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力、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凡是依法建立并合法存在的,均坷依据自己的职能和权限范围制发文件,它们都是公文的法定作者。
(2)法定效力。
公文法定效力的大小取决于两方面:一一是制发机关地位的高低和职权范围的大小;二是公文内容的重要程度。
此外,公文的法定效力具有一定的时间性,被称为公文的时效。
⑶特定体式。
就是指特定的体例格式,包括统一的种类、名称、格式以及办理程序。
3.公文的主要类别(1)按适用范围分类《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8条将公文分为15类: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2)按公文来源分类按公文的来源,可分为收文和发文两种。
(3)按行文方向分类按行文方向区分公文,是对发文的进一步分门别类,可分为下行文、上行文、平行文三种。
(4)按性质作用分类按公文的性质作用,可分为法规性公文、指挥性公文、公布性公文、报请性公文、通联性公文和记录性公文六种。
(5)按保密程度分类保密公文是指涉及党和国家机密内容,需要控制知密范围、知密对象的公文。
按涉及机密的程度,保密公文分为绝密件、机密件、秘密件三种。
(6)按办文时限要求分类按办文时限要求,分为特急件加急件和平件。
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解释六
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解释六公文办理程序:就是指公文在机关内部从形成到运转处理所必需经过的一系列环节。
收文:是指机关文书部门收进外单位发来的文件材料。
收文办理:是指文书部门收到材料后,在机关内部及时运转直到阅办完毕的全过程。
收文办理程序:组成收文办理这一过程的一系列彼此衔接的环节称之为收文办理程序。
签收:是指收到文件材料后,收件人在对方的公文投递单或送文簿上签字,以明确交接双方的责任,包管公文运转的安全可靠。
登记:就是指需要登记的文件在收文登记簿上编号和记载文件的、去向,以包管文件的收发和处理。
分发:亦称分办,是指文书人员在文件拆封登记以后,按照文件的内容、性质和办理要求,及时、准确地将收来文件分送给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和承办人员阅办。
传阅:是指单位或份数很少的文件以及一些非承办性文件,需要经机关各位领导人和许多部门阅知时,由文书人员组织在他们中间传递和阅读。
轮幅式传阅:传阅文件应以文书人员为中心进行传递,这种传阅文件的方法称为“轮幅式传阅”。
拟办:是指对来文的处理提出初步意见,供领导人批办时参考。
拟办意见可按照来文的情况别离由办公部门负责人或业务部门承办人提出。
批办:是指机关领导人对送批的文件如何处理所作的批示。
承办:是指机关有关部门或人员按照来文的要求进行具体工作或办理复文。
催办:是指按照承办时限的要求,及时地对那些必需办理答复的文件承办的情况时行督促和检查。
查办:是指文书工作人员协助机关领导检查各项方针、政策、决议、指示的执行和落实,以及对某些问题进行查处,解决的一项承办性工作。
注办:是指对公文承办的情况和结果,由经办人在公文处理单上所作的简要说明。
发文:是指机关文书部门按照本机关的工作需要向外发出文件材料,包罗本机关制发、转发、翻印、复印的文件材料等。
发文办理:就是指文件从拟稿到印制发出的整个运行过程。
拟稿:是公文承办人员按照领导交拟或批办的意见草拟文稿的过程。
审核:是指公文的草稿在送交机关领导人审批签发之前,对公文的内容、体式进地的全面审核和检查。
公文写作与处理知识点
公文写作与处理知识点
公文写作与处理是指在组织、企事业单位中进行公文起草、审批、发放、归档等一系列工作。
公文是组织、企事业单位内部和与外部交往的一
种重要形式,是组织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
公文的写作与处理必考是因
为公文是组织、企事业单位日常运转的重要工具,掌握公文写作与处理知
识能够提高组织、企事业单位内部工作的效率和外部对组织的认同度。
一、公文写作的基本要素
1.标题:准确、简明地概括公文内容,具有吸引力,易于记忆和辨识。
2.题头:包括公文的主送、抄送、密级、份数、日期等信息,以准确
地表达公文的发文情况。
公文写作与处理
公文写作与处理公文写作要点一、官方文件1、涵义:公文是党政机关处理党务政务,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处理行政事务所使用的正式文字材料。
2.功能:(1)是发布和传达机关决策的载体。
(2)执行或指导决策实施的工具。
(3)工作基础和检查凭证。
(4)官方联系的纽带。
(5)宣传教育手段。
3、特点:(1)内容上鲜明的政治性和政策性。
(2)效能上的权威性和行政约束力。
(3)形式上的程式化规范化。
(4)使用上的一定范围和时限。
(5)文风上的准确与庄重。
4.公文处理:指公文的处理、管理、整理(归档)、归档等一系列相互关联、有序的工作。
2、公文写作要求1、具有合法性,即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定。
2.实事求是,注重实效。
从实际出发,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反对纸面主义和形式主义;它应该是真实可行的。
注重及时性。
3、主题明确,结构完整,格式规范。
4、用语庄重、严谨、简明、通顺、平实。
三、公文缮写要求1、序码根据规定,编制公文最常用的顺序码是:第一层:一、二、三;二楼:(I)(II)(III);三楼是1楼2. 3.......;四楼是(1)(2)(3)。
不到四层-0-选择2.号码《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时间、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码”。
阿拉伯数字应用于公历的世纪、年、月、日和小时;年份不能缩写。
例如,1999年不能写成99年。
公文书写时间:行政机关公文用汉字书写,党的机关公文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3.公文必须用蓝黑或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铅笔或圆珠笔。
四、公文的种类及写作(注:带*者为特有)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分为13类:*命令(令)、*议案、*公告、*公告、决定、意见、通知、通知、报告、请示、答复、,信件和会议记录。
根据《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办发[1996]14号)规定,党的机关公文种类共有14种:*决议、*指示、*公报、*条例、*规定、决定、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解释
甲骨文书: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后期,出现了一种体式较为完整的甲骨文书。
它是书刻在甲骨上的商代后期五室占卜活动的记录文字,即“甲骨卜辞”。
尚书:自商周战国期间长期汇集而成的<书>,汉初称之为<尚书>,即上古之书。
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文件汇编本。
公务文书:是指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工作活动中形成和处理的收来文件、发出文件以及机关内部所使用的文件材料。
公文法定的作者:是指依据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章程、决定成立的并能以自己的名义使法定的职能权利和担负一定的任务、义务的机关、组织或代表机关组织的领导人。
行文单位:指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制发文件的机关、部门或单位。
对外文件:简称发文。
是指本机关(或部门)拟制的向外单位发出的文件,它是作为传达本机关的意图发往需要与之联系的针对机关的文件。
收来文件:简称收文。
是指由外机关拟制的,作为传达其自身机关的意图,发送到本机关(或部门)来的文件。
内部文件:就是指制发和使用都限于机关内部的文件。
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下级业务部门向它所属的上级领导机关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所发送的公文,是自下而上的行文,故称上行文。
平行文:是指同级机关或者不相隶属的,没有领导与指导关系的机关之间的一种行文。
下行文:是指上级领导机关对所属的下级机关的一种行文。
秘密文件:是内容涉及党和国家的秘密,需要控制知密范围和知密对象的文件。
普通文件:是相对秘密文件而言的,从这个角度说,也可称为非密文件。
公布文件:就是向人民群众和国内外公开发布的文件。
法规文件:是指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所制发的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规与规章文件。
法律文件:是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是实行阶级专政的一种工具。
法令文件:是指根据宪法的有关规定所制发的一种文件,通常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或国务院总理的名义发布的。
行政法规与规章文件: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及有关规定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总称。
公文办理及撰写常用名词解释
公文办理及撰写常用名词解释名词解释一、公文办理常用名词1.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
无论从事专业工作,还是从事行政事务,都要学会通过公文来传达政令政策、处理公务,以保证协调各种关系,决定事务使工作正确地、高效地进行。
2.法定公文:又称通用公文,是指在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中普遍通行适用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文。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3.专用公文:是指某个业务部门、某一行业根据专门工作的特殊需要而使用的,具有该业务部门或该行业特定内容和规定格式的公文。
4.事务文书:事务文书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处理日常事务时用来沟通信息、安排工作、总结得失、研究问题的实用— 1文体,是应用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这类管理类文体处理的日常事务亦为公务,所以事务文书属于广义的公文范畴。
它与狭义公文的区别在于:一是无统一规定的文本格式;二是不能单独作为文件发文,需要时只能作为公文的附件行文;三是必要时它可公开面向社会,或提供新闻线索或通过传媒宣传。
5.法定作者: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形势全力、承担义务的组织和个人。
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凡是依法建立并合法存在的,均可依据自己的职能和权限范围制发文件,他们都是公文的法定作者。
6.公文格式:公文格式,即公文规格样式,是指公文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构成方式,它和文种是公文外在形式的两个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公文效用的发挥。
包括公文组成、公文用纸和装订要求等。
7.公文处理:对公文的撰写、传递与管理,它是使公文得以形成并产生实际效用的全部活动,是机关实现其管理职能的重要形式。
8.下行文:是指向所属下级机关发送的公文。
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解释第13章
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解释第13章
调整卷定:是指在平时归卷的基础上,详细检查每一条款中所积累的文件材料,进行适当的调整,并且最后确定组合案卷的一项工作。
卷内文件摆列:是指将每个案卷内的文件按照必然的规律和挨次进行系统化摆列,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条理性,使每一份文件在案卷内都有一个固定的位置。
案卷标题:也称案卷题名,是案卷的名称,是对卷内全部文件内容的总概括。
案卷编目:是指在卷内文件摆列编号的基础上,填写卷内文件目录、备考表和案卷封皮等工作。
卷内文件目录:是案卷的组成部分。
卷内备考表:是用以注明卷内文件材料需要说明的情况的表格,以备案卷移交档案部门办理人员和查档人员对此卷有一概括了解。
案卷封皮:是指用以庇护卷内文件、标注案卷内容的卷皮,用安稳厚实的牛皮纸统一制作,使用毛笔正楷字填写,起醒目作用,并便于长期保留。
全宗号:是档案馆指定给立档单位的编号,在一个档案馆内全宗号不能重复。
目录号:是全宗内案卷所属目录的编号,在一个全宗内案卷目录号不能重复。
案卷号:是目录内案卷的挨次编号,在一个案卷目录内案卷号不能重复。
案卷目录:是对经过分类摆列和编号的案卷进行登记所形成的。
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_36P[1]
¥什么是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其含义:1)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 2)公文形成的条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3)公文是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4)公文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分为:令、咨、呈、示、状五种。
③汉代以前,我国文书的载体材料一般为:金石、青铜、竹木、谦帛等直至东晋末年,太尉恒玄下令公文统一用纸。
¥文书、文件和公文1、文书:可以作为所有文件材料总称,既可指公务文书,也可以指私人文书,是一个整体概念。
—最早出现于西汉。
2、文件:—出现于清末。
广义上说:它同文书一样,既可指公务文件,也可指私人文件,有时也可以指文件材料的总称。
狭义上说:文主要是指机关、组织制成和发布的具有固定格式和文件版头的正式行文。
3、公文:是指各机单位为了办理公务而形成的文件材料。
—出现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
4、在机关中三者都是指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工作活动中形成和处理的收来文件、发出文件以及机关内部所使用的文件材料,即公务文书。
¥普通文件,指非无密可保,可供任何人阅看的文件¥公布文件,是向人民群众和国内外公开发布的文件,如公告、通告、公报、法律、法令,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报告¥行政文件,指国家机关在日常公务活动中所形成和使用的文件,如请示、报告、通知、意见等。
¥党的文件,指中国共产党的机关、组织形成和使用的文件,反映党的领导、工作和建设等活动。
¥指挥性公文件,指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或群众发出的用以领导与指导工作的公文,如命令、指示、决定、意见、批复和政策性通知等。
¥规范性公文,指由机关、组织、社会团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及组织章程制定的,要求其成员在工作活动等方面严格遵守的行为规范,如各种条例、规定、办法、细则、章程、规则等¥报请性公文,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请示问题所使的陈述性、请求性公文,主要是报告、请示¥知照性公文,指机关单位发布的需要周知或遵守,以及各机关单位之间联系工作,通报情况所使用的公文,如公报、公告、知照性通知、通报、函等。
公文处理与写作
公文处理与写作名词解释1.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驶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行成具有法定效力与规范体式的文书,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2.文件:主要是指机关,组织制成和发布的有文件版头等固定格式的正式行文。
3.法定作者:就是依据宪法和其它法律章程决定成立的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法定的职能权利和担负一定的任务,义务的机关组织或代表机关组织的领导人。
4对外文件:对外文件简称发文,是指本机关拟制的向外单位发出的文件,它是作为传达本机关的意图发往需要与之联系的针对机关的文件。
5.收来文件:收来文件简称收文。
是指由外机关拟制的,作为传达其自身机关的意图,发送到本机关来的文件。
6.内部文件:内部文件就是指制发和使用都限于机关内部的文件。
7.行文关系:是指发文机关同收文机关之间到了往来关系。
8.上行文:上行文就是指下级机关下级业务部门向它所属的上级领导机关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所发送的公文。
是自下而上的行文,故称上行文。
9.平行文:平行文就是指同级机关或者不相隶属的,没有领导与指导关系的机关之间的一种行文呢。
10.下行文:下行文就是指上级领导机关所属的下级机关的一种行文。
11.秘密文件:秘密文件就是指内容涉及党和国家机关的秘密,需要控制知密范围和知密对象的文件。
12.普通文件:普通文件就是相对秘密文件而言,从这个角度来说,也可称非密文件。
一般来说,只限于本机关或本组织内部,不对外公布,即不在社会上公布,不向国外传播。
13.公布文件:公布文件就是向人民群众和国内外公开发布的文件。
14.法律文件:法律文件是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是实行阶级专政的一种工具。
15.法令文件:是指根据宪法的有关规定所只制发的一种文件,通常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或国务院总理的名义发布的。
16.行政文件:行政文件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在日常公务活动中所形成和使用的文件。
17.党的文件。
党的文件就是指由中国共产党的机关组织形成和使用的文件,反映党的指导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等活动。
公文写作与处理
公文写作与处理公文的概念: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所制作的文件。
公文的类别:根据活动领域不同:通用公文 专用公文根据内容性质差异:规范性、领导指导性、公布性、陈述呈请性、商洽性、证明性根据涉密程度:对外公开、限国内公开、内部使用、秘密、机密、绝密根据传递办理时间要求:平件、急件、特急件公文的功能:法律法规的重要表现形式; 传达领导机关意图和知道工作的主要工具之一;下情上达的基本手段;横向联系的纽带;教育激励的有效材料;印证事实和便于查考的真凭实据。
公文的文体:以白话文为原则的,叙述、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兼用的特殊应用文体。
应用文体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殊属性是:直接应用性、全面真实性、结构格式的规范性。
公文结构:党政机关通用公文的结构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版头部分;本体部分;文尾部分。
版头部分:版头(发文机关标识)、份号、密级、紧急程度、发文字号、签发人(6项) 本体部分: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7项)文尾部分:印发传达范围、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刷版记(4项)详细情况参见示范公文公文格式:狭义定义:组成公文的各部分文字符号在载体上排列的规定。
用纸:行政机关A4 党的机关16开或A4分为图文区和白边两个区域 上白边>下白边 左白边>右白边文字符号排列:自上而下 自左而右 (少数民族除外)正文行长与图文区宽度相等 左侧装订密级 绝密/机密/秘密+★+年限 党 左上角 行政 右上角版头 首页上端 图文区1/3弱 大号黑体、黑便体、标准体或宋体字套色(一般为红色)居中排一行 联合行文的一个作者占一行发文字号 作者代字+【年份号】+顺序号 首页版头以下 居中 3号或4号仿宋体 下印一细实线 党 细实线中间印一个五角星签发人 发文字号同一行 右侧 签发人:某某标题 要求:结构完整;语义确切;文字简练醒目;位于首页签发人以下 居中一行或数行 式样:齐肩形、正梯形、倒梯形不得将同一词文字分开置两行 宋体、黑体 大于正文字号 经会议讨论的 圆括号中间标注 年月日某会议通过(或批准)主送机关 除普发性公文外,只能以一个机关为主送机关(对本文负实际办理、答复责任的机关)除领导者本人曾有要求,不能直接主送领导者,更不能同时主送几位领导者。
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解释
甲骨文书: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后期,出现了一种体式较为完整的甲骨文书。
它是书刻在甲骨上的商代后期五室占卜活动的记录文字,即“甲骨卜辞”。
尚书:自商周战国期间长期汇集而成的<书>,汉初称之为<尚书>,即上古之书。
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文件汇编本。
公务文书:是指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工作活动中形成和处理的收来文件、发出文件以及机关内部所使用的文件材料。
公文法定的作者:是指依据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章程、决定成立的并能以自己的名义使法定的职能权利和担负一定的任务、义务的机关、组织或代表机关组织的领导人。
行文单位:指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制发文件的机关、部门或单位。
对外文件:简称发文。
是指本机关(或部门)拟制的向外单位发出的文件,它是作为传达本机关的意图发往需要与之联系的针对机关的文件。
收来文件:简称收文。
是指由外机关拟制的,作为传达其自身机关的意图,发送到本机关(或部门)来的文件。
内部文件:就是指制发和使用都限于机关内部的文件。
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下级业务部门向它所属的上级领导机关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所发送的公文,是自下而上的行文,故称上行文。
平行文:是指同级机关或者不相隶属的,没有领导与指导关系的机关之间的一种行文。
下行文:是指上级领导机关对所属的下级机关的一种行文。
秘密文件:是内容涉及党和国家的秘密,需要控制知密范围和知密对象的文件。
普通文件:是相对秘密文件而言的,从这个角度说,也可称为非密文件。
公布文件:就是向人民群众和国内外公开发布的文件。
法规文件:是指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所制发的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规与规章文件。
法律文件:是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是实行阶级专政的一种工具。
法令文件:是指根据宪法的有关规定所制发的一种文件,通常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或国务院总理的名义发布的。
行政法规与规章文件: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及有关规定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总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文写作与处理
名词解释:
1.公文:是社会合法组织在其公务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应用文书。
2.标题:一件公文用以与其他公文相区别的名称。
3.正文:公文的主体部分。
4.作者:制发公文并对其负全责的机关。
5.成文日期:公文形成的具体时间,通常以领导者签发的时间为准,联合行文以
特殊情况下以会议通过的时间、印发时间、批准时间作为公文形成的时间。
6.印章或签署:印章实际上市指作为机关权力象征的印信在公文上留下的印记,
7.主题词:用以揭示公文基本内容并经过规范化处理的名词术语。
8.文头:又称发文机关标示,用以强调公文专人归属护额权威性的标记。
9.发文字号:由作者对其制发公文一次编排的顺序代码。
10.签发人:代表机关核准并签发文稿的领导人的姓名。
11.秘密等级:公文涉密程度标志。
12.紧急程度:表明公文送达和处理时间要求的标志。
13.主动机关:对所收公文负责实际办理,答复责任的机关的全称,规范简称或统称。
14.附件及其标记:指附属于公文证件的其他材料。
15.抄送机关:对所受公文一般无须承担直接办理、答复责任,而只需了解公文
16.注释:对正文中有关词术语及有关事项的注解、说明。
17.印发说明:对公文印制发出的情况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