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谈中国诗》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谈中国诗》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谈中国诗》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5

《谈中国诗》导学目标一、熟知中国诗歌特点,并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二、理清文章思路和行文脉络,把握文章大意。

了解本文作者构思的巧妙的地方。

3、通过本文的学习,提高自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生发对我国优秀诗歌艺术的酷爱之情。

导学进程一、导入二、自主学习一、本文的作者是一个如何的人?二、学生朗诵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本文可分四部份。

第一部份(第段),第二部份(第段),第三部份(第段),第四部份(第段),三、合作交流探讨一、挑选有关段落中的信息,用适当的语言归纳中国诗的特点。

(请学生自主试探后交流。

)二、通过比较中西诗的异同,作者究竟要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请同窗们阅读第八自然段,找出作者的结论。

3、请举例说明本文特色。

(请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交流。

)四、总结钱钟书融会多种知识,探幽入微,层次精辟地论述了中国诗歌的特点。

并在保证论述严谨周密的同时运用了大量比喻,使文章多姿多彩,幽默睿智。

真不愧为“文化大伙儿”!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钱钟书(1910.11.21---1998.12.19),现代闻名学者、作家。

字默存,号槐聚。

江苏无锡人。

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仁中学。

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1935年与杨绛成婚,同赴英国留学。

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

又赴法国巴黎大学深造法国文学。

1938年秋归国,曾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编纂等。

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

1953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新时期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还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

解放前出版的高作有散文集《写在人一辈子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

重点高中高二语文《谈中国诗》最新精品导学案教师版

重点高中高二语文《谈中国诗》最新精品导学案教师版

《谈中国诗》导学案年级:高二编写:文斌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日期:2011年9月【学习目标】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段落结构入手,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进而把握全文大意。

b5E2RGbCAP能力培养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抓住关键性语句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

2.学习作者在中国诗与外国诗的比较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的写法。

p1EanqFDPw德育渗透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的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美育渗透目标:1.对文中的比喻进行分析,体会比喻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2.鼓励学生对作者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提高自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DXDiTa9E3d【学法指导】课前预习、讨论交流、质疑对抗、小结归纳、反思感悟【重难点预测】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对文中的比喻进行分析,体会比喻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知识链接】一、文体知识一一关于中国诗歌(一)诗歌的特点①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③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RTCrpUDGiT(二)诗歌的分类诗歌按时代可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旧体诗)两大部分。

古典诗歌又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5PCzVD7HxA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

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 “行” “引” “曲” “吟” “弄” 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jLBHrnAILg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谈中国诗》导学案

《谈中国诗》导学案

《谈中国诗》导学案一、整体把握1、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什么?(1)比较文学2、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是什么?(2)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3、中国诗的具体特点是什么?(3—7)(1)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2)富于暗示性;(3)笔力轻淡,词气安和;(4)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4、作者通过比较中西诗的异同,结论是什么?(8)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二、分析比较:钱钟书先生在末段作出了“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这样的结论,何以见得?细读全文,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出中外诗歌的异同。

①发展史:外国——史诗——戏剧——抒情诗中国——抒情——戏剧——无史诗②篇幅:外国——诗的篇幅愈短愈妙中国——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长诗比起外国诗,也只是声韵里的轻鸢剪掠③韵味:外国——听不见的音乐更美中国——言有尽而意无穷④风格:外国——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像良心的声音又细又静⑤内容:外国——中西诗不但内容相同,而且作风也往往暗合中国——中国诗和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三、延伸练习:阅读文章第四——五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西洋读者认为中国诗歌富于暗示性。

请阅读以下诗句,你能读出诗句后面的暗示内容吗?1、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寒雨连江夜入吴”字面上的意思是:寒冷的雨丝打在茫茫的江面上,这一场秋雨在晚上悄然潜入吴地。

暗示着笼罩吴地江天的烟雨,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楚山孤”:意指将客人送走后,只剩下楚山孤独地站在那里。

其实意指的是将客人送走以后,诗人自己那种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冰心”:像冰一样晶莹剔透的心。

其实喻指自己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谈”中国诗“》导学案

《谈”中国诗“》导学案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钱钟书《围城》1《谈中国诗》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2.理清思路,准确筛选文章信息3.认识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能力4.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5.品析文章中精妙的比喻,体会钱钟书先生的幽默与睿智。

学习重点1.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1、作者介绍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

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

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

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

1938年秋归国,先后在各大名校任职。

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著作有:散文集 : 《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 : 《人•兽•鬼》长篇小说: 《围城》学术著作 : 《宋诗选注》《谈艺录》等《围城》已有多国译本。

《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

2、写作背景本文原稿为英文,是钱钟书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

他毕生致力于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

为此,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

钱著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对于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

本文就是这样的作品。

3、字音、词义lǒng()统精suǐ() hǎ()巴狗叫xiāo() shuó()见不xiān()轻yuān()剪掠颦cù()峨眉遥思远chàng()一cù()而就4、补充注释: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钱钟书《围城》 2轻鸢剪掠: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

《谈中国诗》导学案

《谈中国诗》导学案

谈中国诗(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2、理清思路,准确筛选文章信息;3、认识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4、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5、培养高尚的情操,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诗歌、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外国学者来到中国,一是要看壮丽巍峨的万里长城,二是要拜望一位大师。

这位大师是谁呢?他就是钱钟书!那么,钱先生为何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今天我们就通过他的一篇普通文章——《谈中国诗》,来走近这位学界泰斗。

二、补充阅读——关于作家:钱钟书(1910年-1998年),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钱”。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

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

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学士学位。

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

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

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

[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

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钱先生是中国古典文化里面最后一个风雅之士。

他是一个纯净的读书人,不但半点没有在政治上向上爬的雅兴,而且避之唯恐不及。

钱先生自负有之,但很有分寸。

(余英时)钱钟书的记忆能力无疑是超凡的,他精通多种语言,能背诵无数的诗词和文献,能将经史子集随手拈来、头头是道,比起今天电视上外强中干的学术超女超男来判若云泥。

[钱钟书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被誉为是“博学鸿儒”、“文化昆仑”。

钱钟书还是个幽默大师,他健谈善辩,口若悬河,舌璨莲花,隽思妙语,常常令人捧腹。

《谈中国诗》导公开课学案

《谈中国诗》导公开课学案

《谈中国诗》导学案《谈中国诗》导学案崤山枫叶《谈中国诗》导学案第一课时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班级:姓名:【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及其作品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教学重难点】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构思的巧妙之处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用语之机巧【教学过程】一、感知文本(一)诵读课文注意四个方面1、怎样在中国诗与外国使得比较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2、引用了哪些古今中外的资料?旨在说明什么问题?3、对文中的比喻进行分析,比喻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4、注意品位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感知过程1、作家作品2、识记成语(1)一蹴而至:(2)数见不鲜:(3)自相矛盾:(4)轻鸢剪掠:(5)回肠荡气:(6)凌风出尘:(7)拔木石:3、抓关键句,理清思路,概括观点(1)关键句:第一段: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因此,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第二段: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第四段、第五段: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第六段: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第七段: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第八段: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2)思路:钱钟书在这篇演讲稿中主要阐述了什么问题?明确:中国诗的特征具体说,钱先生是从中国诗与外国诗比较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诗的特征的从文章第一段结尾这个立场是比较文学的看出来的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4、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划分结构层次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论诗的根本立场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第三部分(第3至7段),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第四部分(第8段),总说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当堂检测】(一)文学常识1、钱钟书,字(),号(),曾用用笔名(),江苏无锡人()家、()家。

2、钱钟书的代表作品有:两部著名的学术论著《》和《》,散文集《》,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二)课外阅读积累1、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出自钱钟书的《》2、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出自钱钟书的长篇小说《》3、做文章时,引用到古人的话,不要引用号,表示辞必己出,引用今人的话,必须说‘我的朋友’——这样你总能招揽朋友出自钱钟书的散文集《》中的《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4、牛惯做牺牲,可以显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并且,世人好吹牛,而牛决不能自己吹自己,至少生理构造不允许它那样做出自钱钟书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中的《》(三)字音字形识记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羡妒(xin)嫉恨(j)会稽(hu)精髓(su)B.颦蹙(c)内疚(ji)皮夹(ji)深挚(zh)C.无垠(yng)熬夜(o)瞭望(lio)混沌(dn)D.桃核(hi)侈谈(sh)尽快(jn)睿智(ru)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叫嚣回长荡气数见不鲜B.混沌聊以慰籍斩钉截铁C.亵渎卧薪尝胆必恭必敬D.寡陋惊天动地义愤填赝(四)词语应用1、辨析下列近义词,选择最恰当的填空(1)静默沉默证券公司就像一个舞台,开盘的时候热闹,收盘之后,即使在行情低迷时期也一样()张晖没有(),他选择行使公民的权力,毫不犹豫地把执法犯法者告上了法庭。

谈中国诗导学案(教师版)

谈中国诗导学案(教师版)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四、根据以上分析理清本文思路。

(一)、交代谈中国诗的根本立场。

(1)(二)、阐述中国诗的特点1、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2)2、阐述中国诗的特点。

(3—7)(三)、总说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8)【探究·展示】一、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来说理,试举例说明。

1、对比论证:(中外对比)2、例证。

(征古今引中外)1)、(第1段)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他会牢记诗人勃莱克已快语:“作概论就是傻瓜”(英一次)2)、(第2段)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

(法一次)3)、(第2段)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

(印一次)二、本文可以看出学者文化随笔的哪些特点?(1)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单纯。

(2)居高临下,征古今引中外,有较强的知识性。

(3)讲道理、发议论,幽默风趣。

三、课文用了许多精妙的比喻,显示出作者特有的幽默和睿智。

找出你最喜欢的比喻句,说说他们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方法点拨:注意抓本体、喻体,弄清比喻义,说出他们在表达上的作用。

)(1)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理解:这句话的本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诗”,即不是指中国诗歌中的某一类作品或某位诗人的作品,而是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

早熟,是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腐化,是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而言的)。

这句话,借助比喻和比喻中的对比(“早熟”与“早衰”),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特征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2)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

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谈中国诗导学案

谈中国诗导学案
四、(一)阅读课文第二段文字,完成1~3题。
1.这段文字中“早熟”和“早衰”分别指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2.作者举“梵文的《百喻经》”一例,意在说明什么?
3.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阅读课文第三四段文字,完成4~6题。
4.理解下面这句话的含意。
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
《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诗》导学案
学科版本
语文
学案大主题
文艺随笔
学时总数
2
学案编号
16021011
年级备课组
高二
首编教师
覃兆品
学案题目
《谈中国诗》
审核组长
黄亮汪晓军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3、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问题导学与
问题探究
一、文学常识《谈中国诗》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默存,江苏无锡人。著名学者、文学家。代表作长篇小说__________,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学术著作__________,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
5.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是富于暗示。作者为什么要“换个说法”?有什么好处?
6.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对爱伦•坡“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的评价?
自主小结
找出你喜欢的比喻句,说说它们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二、自读课文要求:1、给各段标上序号
2、边读边画出文中生字词,读完后查字典词典
解决3、找出各段关键性语句,归纳大意

必修五《谈中国诗》导学案

必修五《谈中国诗》导学案
试有感情地朗读下面两首悼亡诗,品味中国诗与西洋诗风格上的不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后作业】
“一堂课的结束,恰恰是真正学习领会的开始。”请同学们通过你熟悉的诗进一步体会中国诗的特征。
《谈中国诗》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熟知中国诗的特征,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圈点勾画,合作探究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诗歌无穷的艺术魅力。
【学习重点】
熟知中国诗的特征
【学习方法】
圈点勾画,合作探究等
【预习导航】见《与名师对话》-要点导学
【讨论归纳】
钱钟书先生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上,用最凝练的语言分析了中国诗的特征。
请同学们结合相关词句小组讨论,从发展、篇幅、意蕴、风格、内容等方面归纳
中国诗的特征。(语言精练到四五个字以内)
发展
篇幅
中国诗意蕴
风格
内容
【质疑问难】
中国诗的这些特征,大家觉得最难理解的是哪一个?
【合作探究】
在本文及你所知道的诗词中寻找富于暗示的诗句,小组讨论赏析一两句或一两首。
【拓展提升】
中国诗“笔力清淡,词气安和”,抒情有节制,温和委婉,含蓄内敛,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往往是尺幅千里的浓缩。而西洋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常常是一泻万里的铺陈。

《谈中国诗》学案2.doc

《谈中国诗》学案2.doc

《谈中国诗》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能力目标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导学重点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导学难点1.分析文章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导学方法1.反复诵读,了解大概。

本文写得典范古雅,但凡遣词造句、行文布局、佳构机巧、言语妙喻都需要深入口味,反复吟诵。

2.串通文义,学习文法。

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结构。

此文结构最大的特点在于开篇立论,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失良机,随时比较, 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

3.不求全貌,雕琢精义。

理解本文的另一要点在于不求全貌,但求精雕细琢;特别是文中生动奇巧的妙言妙语,要用心揣摩体会。

积累整合一、初读课文,要注意字词的形、音、义,请同时做好下列事情。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其意义。

A—蹴()而就B轻莺()剪掠C眉眼颦蹙()D斩截()E无垠()卩遥()思远怅()G饶恕()11凌()风出尘J吞言咽()理K回肠荡气L咻咻()然M T()不足奇2、补写出下列诗句。

A别有幽愁暗恨生,B此中有真意,C淡然离言说此句的是诗句。

D、美人卷珠帘,,,作者(),()代人,题目()E、松下问童子,,作者,代人。

题目F、壮士皆死尽,G阁中帝子今何在,H,明年花开复谁在。

J、同来玩月人何在K、春去也,;人去也,L采菊东篱下,作者(),()代人,题目()M、众鸟高飞尽,3、钱钟书,著名学者,文学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还有等著作。

整体感知请再读课文,做下列两项工作: (一)依据课文或摘抄课文原句填空,分析理解中国诗的特征:1、从诗的发展史上看,中国最好的产生远在最完美的()之后,其精髓和峰极出现得异常之早。

《谈中国诗》导学案

《谈中国诗》导学案

《谈中国诗》导学案编写人:王完凤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得异同。

能力目标: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得能力。

2、掌握比较研究得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她文学现象。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高尚得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得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分析文章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得行文布局得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得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教学方法:1、反复诵读,了解大概。

本文写得典范古雅,但凡遣词造句、行文布局、佳构机巧、言语妙喻都需要深入品味,反复吟诵。

2、串通文义,学习文法。

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得行文结构。

此文结构最大得特点在于开篇立论,明确论述得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失良机,随时比较,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

3、不求全貌,雕琢精义。

理解本文得另一要点在于不求全貌,但求精雕细琢;特别就是文中生动奇巧得妙言妙语,要用心揣摩体会。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中国文学得最高成就就是诗歌,中国文人从遥远得《楚辞》时代走来,经历了建安时代得苍凉,经历了盛唐得繁华,留下了许多得诗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诗,能说说让您时时挂在嘴边得诗歌吗?(学生自由发言)那么中国诗有什么样得特点?我们就听听学贯中西得钱钟书先生就是怎样说得。

(板书课题《谈中国诗》)二、钱钟书简介:(一)钱钟书钱钟书(1910.11.21-1998、12、19),现代著名学者、作家。

字默存,号槐聚。

江苏无锡人。

早年就读于教会办得苏州桃坞中学与无锡仁中学。

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

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

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

1938年秋归国,曾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编纂等。

【高中议论文阅读】《谈中国诗》导学案(有答案)

【高中议论文阅读】《谈中国诗》导学案(有答案)

【高中议论文阅读】《谈中国诗》导学案(有答案)《谈中国诗》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二、能力目标1、熟《谈中国诗》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知识目标一、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二、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二、能力目标1熟悉中国诗歌的特点,提高诗歌的解读能力。

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学习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借助于品诗的审美体验,我们可以体验中国古代诗歌的美的含义,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一、从分析段落构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二、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教学困难]一、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二、本文主要研究和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特征。

【预习案】一、感性文本(一)诵读课文注意四个方面一、作者怎样在中国诗与外国使得比较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二、作者引用了哪些古今中外的资料?旨在说明什么问题?三、对文中的比喻进行分析,比喻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四、注意品位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感知过程1作家和作品2一、熟记成语(1)一步到位:一步到位;到达:到达。

迈出一步,你就会成功。

比喻:事情很简单,而且马上就成功了。

(2)这并不少见:很多次;新鲜的:新杀死的动物是新鲜的。

这意味着动物不会被频繁的游客宰杀。

后指经常出现,这并不新奇。

(3)自相矛盾:长矛,攻击敌人的利器;保护自己,保护自己。

隐喻:一个人的言行前后矛盾。

(4)轻风筝:一只风筝,鹰家族的鸟。

当风筝飞的时候,它会漂浮在空中,慢慢拍打翅膀,然后用翅膀向后滑动,这与风筝的飞行姿势相似。

意愿意味着像一只轻鹰一样飞越天空。

简短而轻松的隐喻!(5)惊心动魄:旋转;摇摆:摇摆。

使肝肠旋转,使心脏兴奋。

对文章和音乐的描述非常委婉动人。

(6)凌峰的出尘:指的是高尚、廉洁的行为,超越了普通人(7)拔木翻石:拔下大树,转动巨石。

《谈中国诗》导学案

《谈中国诗》导学案

《谈中国诗》导学案中国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

从古诗词到现代诗歌,中国诗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本导学案将从中国诗的定义、特点以及发展历程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带领读者一起走进中国诗的奇妙世界。

中国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

古代的中国诗歌,通常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形式。

古体诗又称五言诗、七言诗,是古代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以字数的限制和对仗的要求来体现其韵律美。

近体诗则是在唐代形成并大量流行的一种新诗体,其特点是格律变化灵活,风格多样,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新局面。

中国诗的特点之一是注重言简意赅,善于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古代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就是一首言简意赅、婉约清丽的五言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宁静美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这种以简洁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涵的特点,是中国诗歌独有的魅力所在。

此外,中国诗还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形象的塑造。

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历史和传说等多种元素的描绘,中国诗歌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打造出丰富多彩的意境世界,让人在阅读中领略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通过对高楼鹳雀交飞的景象描绘,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中国诗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经历了先秦诗、汉赋、骈文、乐府、唐诗、宋词等阶段,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和成就。

唐代被誉为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以其高峰的艺术成就和广泛的影响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作品。

宋词则是中国古代词体诗的代表,其以抒发真情实感和对人生苦乐的体验为主要内容,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感色彩。

总的来说,中国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

通过对中国诗的深入了解和欣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歌的美好与力量,同时也可以更好地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达。

《谈中国诗》导学案.doc

《谈中国诗》导学案.doc

高二语文《谈中国诗》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二、能力目标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借助在品味诗句时的审美体验,体会我国古诗词优美的意蕴,唤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一、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二、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教学难点】一、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二、本文主要是学习、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质【预习案】一、感知文本(%1)诵读课文注意四个方面1、作者怎样在中国诗与外国诗的比较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今中外的资料?旨在说明什么问题?3、对文中的比喻进行分析,比喻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4、注意品位含义深刻的句子(%1)感知过程1、作家作品钱钟书(1910-1998),原名仰先,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在文学、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 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其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语言。

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

解放前岀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

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

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2、识记成语(1)一蹴而至:蹴:踏;至:达到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2)数见不鲜:数:屡次;鲜:新杀的禽兽,引伸为新鲜本指对于常来之客, 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3)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4)轻莺剪掠:莺,指一种鹰科鸟类莺飞I]寸飘浮空中,慢慢拍翅,然后翅向后成一角度而滑翔,与风筝飞行姿态类似愿意是指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比喻简短轻灵!(5)冋肠荡气:冋:冋转;荡:动摇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6)凌风出尘:指品行高洁,超出一般人(7)拔木转石:拔下大树,转动巨石形容力气极大预习检测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咅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羡妒(xian)嫉恨(j I)会稽(hui )精髓(sul )B.颦蹙(cu)内疚(jiu)皮夹(jia)深挚(zhi)C.无垠(ying)熬夜(do)瞭望(lido)混沌(dun)D.桃核(hai)侈谈(she)尽快(jin)睿智(rui)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叫嚣冋长荡气数见不鲜B・混沌聊以慰籍斩钉截铁C・亵渎卧薪尝胆必恭必敬D.寡陋惊天动地义愤填贋学习内容一、整体感知:1、本文是一篇演讲稿,面对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钱钟书先生是用什么方法来论中国诗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2、快速阅读文章第2…6自然段,抓住关键句,概括与外国诗相比中国诗歌的特征有哪些?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第4・5自然段:第6自然段:3、课文最后一小节是否多余?二、合作探究:钱钟书先生在末段作岀了“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 '中国的'成分”这样的结论,何以见得?细读全文,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出中外诗歌的异同。

《谈中国诗》导学案

《谈中国诗》导学案

《谈中国诗》导学案编写人:王完凤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能力目标: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分析文章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教学方法:1.反复诵读,了解大概。

本文写得典范古雅,但凡遣词造句、行文布局、佳构机巧、言语妙喻都需要深入品味,反复吟诵。

2.串通文义,学习文法。

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结构。

此文结构最大的特点在于开篇立论,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失良机,随时比较,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

3.不求全貌,雕琢精义。

理解本文的另一要点在于不求全貌,但求精雕细琢;特别是文中生动奇巧的妙言妙语,要用心揣摩体会。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中国文人从遥远的《楚辞》时代走来,经历了建安时代的苍凉,经历了盛唐的繁华,留下了许多的诗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诗,能说说让你时时挂在嘴边的诗歌吗?(学生自由发言)那么中国诗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们就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

(板书课题《谈中国诗》)二、钱钟书简介:(一)钱钟书钱钟书(1910.11.21-1998.12.19),现代著名学者、作家。

字默存,号槐聚。

江苏无锡人。

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仁中学。

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

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

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

1938年秋归国,曾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编纂等。

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中国诗》导学案教学参考1212 0835《谈中国诗》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知识目标1、了解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二、能力目标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借助在品味诗句时的审美体验,体会我国古诗词优美的意蕴,唤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一、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构思的巧妙之处。

二、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用语之机巧。

【教学难点】一、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二、本文主要是学习、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质。

【预习案】一、感知文本(一)诵读课文注意四个方面1、怎样在中国诗与外国使得比较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2、引用了哪些古今中外的资料?旨在说明什么问题?3、对文中的比喻进行分析,比喻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4、注意品位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感知过程1、作家作品2、识记成语(1)一蹴而至:蹴:踏;至:达到。

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2)数见不鲜:数:屡次;鲜:新杀的禽兽,引伸为新鲜。

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

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3)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4)轻鸢剪掠:鸢,指一种鹰科鸟类。

鸢飞时飘浮空中,慢慢拍翅,然后翅向后成一角度而滑翔,与风筝飞行姿态类似。

愿意是指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

比喻简短轻灵!(5)回肠荡气:回:回转;荡:动摇。

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

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6)凌风出尘:指品行高洁,超出一般人(7)拔木转石拔下大树,转动巨石。

形容力气极大。

3、抓关键句,理清思路,概括观点(1)关键句:第一段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因此,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

第二段: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

第三段:关键词:简短第四段、第五段: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

第六段: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第七段: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第八段: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2)思路:⑴钱钟书在这篇演讲稿中主要阐述了什么问题?明确:中国诗的特征。

具体说,钱先生是从中国诗与外国诗比较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诗的特征的。

从文章第一段结尾“这个立场是比较文学的”看出来的。

⑵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

明确: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以下特征。

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第五,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4、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划分结构层次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部分(第3至7段),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

第四部分(第8段),总说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三、预习检测(一)文学常识1、钱钟书,字(),号(),曾用用笔名(),江苏无锡人。

()家、()家。

2、钱钟书的代表作品有:两部著名的学术论著《》和《》,散文集《》,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

(二)课外阅读积累1、“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

”出自钱钟书的《》。

2、“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

”出自钱钟书的长篇小说《》。

3、“做文章时,引用到古人的话,不要引用号,表示辞必己出,引用今人的话,必须说‘我的朋友’——这样你总能招揽朋友。

”出自钱钟书的散文集《》中的《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

4、“牛惯做牺牲,可以显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并且,世人好吹牛,而牛决不能自己吹自己,至少生理构造不允许它那样做。

”出自钱钟书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中的《》。

(三)字音字形识记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羡妒(xiàn)嫉恨(jí)会稽(huì)精髓(suǐ)B.颦蹙(cù)内疚(jiù)皮夹(jiā)深挚(zhì)C.无垠(yíng)熬夜(áo)瞭望(liào)混沌(dùn)D.桃核(hāi)侈谈(shē)尽快(jǐn)睿智(ruì)解析:A项“会”读“kuài”;C项“垠”读“yín”;D项“核”读“hé”、“侈”读“chǐ”。

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叫嚣回长荡气数见不鲜B.混沌聊以慰籍斩钉截铁C.亵渎卧薪尝胆必恭必敬D.寡陋惊天动地义愤填赝解析:A项回长荡气—回肠荡气;B项聊以慰籍—聊以慰藉;D项义愤填赝—义愤填膺。

答案:C(四)词语应用1、辨析下列近义词,选择最恰当的填空。

(1)静默沉默①证券公司或者散户厅就像一个舞台,开盘的时候热闹,收盘之后______,即使在行情低迷时期也一样。

②张晖没有______,他选择在论坛上发帖,揭露事实真相,还行使了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力,毫不犹豫地把执法犯法者告上了法庭。

(2)一蹴而就一挥而就①他说以前在民主革命时期(1956年以前),自己写文章是思如泉涌,________,有时甚至是站在排字房的门口,写一页,排字工人排一页。

②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建设低碳城市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实现目标,不可能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点。

B.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C.报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与五十多位同学不期而遇。

D.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

解析:C项“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

属望文生义。

答案:C【探究案】一、自主探究1、课文第1段中,“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这一句是什么意思?明确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是对只读中国诗的人而言的。

只读中国诗的人,不能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上,对中外诗歌进行比较,从而在比较中认识中国诗不同于外国诗的地方,即中国诗的特点。

他只能就中国讨论中国诗,不能“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用居高临远的观点看待中国诗,因此难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就是“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

2、从文中找出幽默和睿智的比喻句,说说它们的含义和表达作用(学生自己找出感兴趣的句子自由发言)。

(1)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2)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

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3)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

……余下的只是静默一一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4)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

《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

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5)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

这事了不足奇。

二、小组探究1、小组探究本文结构布局的特点.(要求举例说明)明确:本文在结构布局上的主要特点是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中外相容,古今兼顾。

(开篇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论述中广征博引,使文章跌宕生姿。

)(1)文章第1段,说明谈论中国诗要用比较文学的方法。

然后层层推进,阐述中国诗的特点。

每一个特点的论述,都包含着对比与综合。

对比,是把中外诗歌作对比;综合,是在诸多材料中综合中国诗的特点。

(2)文章结尾,又宕开一笔,“中国诗并没有特特别别‘中国’的地方”,使文章说理辩证周密。

课文的整个结构圆通灵活,充满机巧。

(3)下面的论述几乎都包藏着对比和综合。

A、如中国诗的发展史问题,就由伏尔泰所引出,然后道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B、如谈中国诗的篇幅,则以爱伦•坡的话立论。

不仅指出了中国涛的特点及其原因,还指出了中国诗的特殊之处: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

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C、在谈中国诗的意韵和特殊表达方式时,则援引了魏尔兰、济慈、维荣、莎士比亚、拜伦等外国诗人的见解,材料充实,说服力强。

2、品味文章的语言:“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

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明确: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

“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这样的建筑物就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以此作喻,批评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往往脱离客观实际,没有坚实的基础,其结果必定影响艺术的健康、稳定地发展。

这个批评是相当尖锐的,比喻中透出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句中“聪明”一词是反语,是没有掌握艺术创作规律只凭臆断从事的思想方法。

所渭的“聪明”不过是自欺欺人。

“流毒无穷地聪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一一错误的东西长期得不到批评、抵制,反倒堂而皇之地沿传下去,贻害无穷。

【课堂检测】一、本月考点检测:1、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走出陌生的境地。

B.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

C.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

D.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

解析:A项应改为“比较文学对于我们来说是个陌生的概念”。

答案:A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点。

B.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C.报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与五十多位同学不期而遇。

D.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