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政府政策与近代工业结构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财经大学

中文题目:民国时期政府政策与近代工业结构的变化

院系名称:经济系

专业班级:经济1101班

学号:2011111709

姓名:慕经民

2014 年 5月 12日

民国时期政府政策与近代工业结构的变化

摘要:中国近代工业结构变化先从重工业、军事工业慢慢向轻工业转变所谓重化工业就是第二产业中的工业中的重工业,或者说工业中除轻工业的部分,重工业是相对于轻工业而言的。重化工业泛指生产资料的生产,现代意义的重化工业是资金和知识含量都较高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包括能源、电力、电子、石化、冶炼、机械制造、汽车、修造船及建筑材料等,产品市场覆盖面广,为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提供生产手段和装备,被誉为一个地区经济的“脊梁”,也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实现现代化的强大物质基础。

关键词:工业,工业道路,工业阶段,工业有所发展

一。重工业化历程

新中国在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发展完备的重化工业体系,制定了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时至今日,回顾过去60年中国重工业的发展历程,可谓一波三折。1949-1960年,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4%迅速上升至66.6%;三年自然灾害之后这一比值降至46.3%(1968年)1968-1978年该比值又有所回升;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轻、重工业结构的调整,该比值一度降至1981年的48.5%; 紧接着的1982-1999年间,重工业产值比重进入了一个较为平稳的调整时期(平均51.8%,最大53.7% ,最小49.8% )从2000年开始,重工业又步入了一个新的结构扩张时代,从60.2%(2000年)增至70.5%(2007年),7年间增幅达到10.3%,同时也使中国重工业产值比重达到了一个历史新高度。

1.1 中国重化工业的技术之忧

重工业大多数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技术进步有很强的依赖性。近十几年来,以网络化和信息化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全世界蓬勃展开。我国整体科技实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在高新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我国在许多的科技领域仍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也较长。

根据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国科技竞争力排名继1999年大幅下降12位后,在2000年又下降3位,名列第28位[11]。此外,我国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还存在规模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能与世界跨国公司相抗衡并不断促进产业升级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等一系列问题。技术出创新的滞后使我国重工业的发展长期陷于低效率、高能耗、高浪费的粗放型增长状态。若不加强技术研发,一味拼规模、拼资源,必将加重我国的能源压力。

二.我国进入重化工业阶段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产业结构升级加快,重化工业比重明显上升。2003年,我国GDP增长9.1%,其中第二产业占了6.5个百分点,工业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2%,重化工业的发展尤为突出,增幅达18.6%,占到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4.3%;并且,我国人均GDP跨过1000美元大关,达到1090美元。综合判断,我国工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适应居民消费升级需要、以市场为基础、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逐步提高、可持续性比较强的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工业结构的“重化”趋势十分明显,出现了石化、钢铁、汽车、船舶修造等一批高增长的重化工业行业。重化工业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十一五”时期各地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点,从一定意义上说,重化工业,将成为下一步沿海地区产业竞争的焦点。

2.1 发展循环经济,为重化工业的发展“解套”

自2004年我市规模以上重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轻工业后,重化工业呈加速发展态势。这既是民间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寻求扩张的需要,也是台州产业升级的必然。但随之而来的是能源消耗的不断攀升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实际上,近几年来我市能源消费的增长一直快于经济发展,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问题也依然存在。如果延续原来粗放式的生产、发展模式,随着华能玉环电厂、台电五期等火电项目投产运行,以及规划筹建中的三门核电、大乙烯等项目上马,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将大幅增长,将极大地考验我市的资源环境承受能力。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转换经济增长方式,采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可以追溯到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的“宇宙飞船经济”概念,是一种以资源的高

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高物耗、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线形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为原则,通过“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用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行经济活动的生态化。由此可见,循环经济不但消除了“外部不经济”效应,而且提高了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能够解决区域性、结构性的环境污染,体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显然,对于重化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循环经济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经济环境关系模式。

重化工业趋势下发展循环经济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坚持走新型重化工业道路

台州作为一个资源稀缺、环境容量压力大的地区,在新一轮的重化工业大发展时期,要摈弃传统的依赖投资、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走新型重化工业发展道路。坚持把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作为重化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市建设的要求和主体功能区划,明确重化工业的禁止发展空间,按照我市环境容量、水资源供给等因素调整产业布局,将重化工业集中布局于环境影响小、水资源有保障的适宜区块;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大力推广和应用节能清洁生产工艺,在电力、汽车、船舶、石化等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积极应用海水循环冷却、海水淡化和中水回用等技术;要积极应用各种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加强对原有污染和消耗较大项目的整治和改造力度;要严格对专项规划和新建项目的环境评价,对新项目设立严格的环境保护等行业准入标准;要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合理利用滩涂荒地和科学开展围垦造地,节约土地资源;同时要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及工艺设备落后的产业,“腾笼换鸟”,为重化工业发展腾出“空间”重化工业的发展集聚区要以循环经济理念规划建设。通过从源头和生产过程中运用环境无害化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来保护环境,尽可能以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合理安排一些化工厂的排放物作为下游厂的原料,并通过对废水和废物的统一处理和回收利用,形成一体化的清洁生产环境,使重化产业集聚区达到生产和生态的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