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专业研究生
气象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气象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的学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 气象要素的测量:气象学的研究首先从测量开始,包括对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降水等气象要素的测量。
这些测量数据可以帮助气象学家了解大气的状态和变化。
2. 气象过程的研究:气象学研究的内容还包括对气象过程的研究,如天气系统、气候系统、大气环流等。
这些过程涉及到大气中的许多物理和化学过程,是气象预报的重要基础。
3. 气象预报:气象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进行天气预报,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预报。
气象预报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农业、航空、航海等领域。
4. 气候变化研究: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气象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包括气候变化的观测、模拟和预测等。
5. 灾害气象研究:气象学还涉及到灾害气象的研究,如暴雨、台风、雷电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机制和预测方法,以及如何减轻这些灾害的影响。
总的来说,气象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大气科学、地球科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多个领域。
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大气的奥秘,还可以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投稿经历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投稿经历投稿经历:关于农业和森林气象学的研究我很荣幸能够与您分享我的关于农业和森林气象学的投稿经历。
以下是我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背景和投稿经历的详细描述。
背景介绍:我是一名气象学研究生,专攻农业和森林气象学。
在我的研究生课程中,我对这个领域的重要性和潜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深入研究了农业和森林气象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包括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气象数据来改善农业和森林管理。
投稿经历:1. 研究论文投稿:我于去年撰写了一篇关于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生长的研究论文,并将其投稿给了《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杂志。
这篇论文主要研究了温度、降水和日照等气象因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通过分析长期的气象数据和小麦生长数据,我发现了不同气象因素对小麦生长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气象数据的小麦生长预测模型。
这篇论文经过同行评议后被接受,并于今年发表在该杂志上。
2. 会议报告:除了研究论文,我还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内的农业和气象学术会议,并进行了多次会议报告。
在去年的国际农业气象学大会上,我分享了我的研究成果,并与其他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这次会议为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与该领域的专家建立联系,并获得了一些有关农业和森林气象学的新观点和研究方向。
3. 科研项目:我还参与了一项国家级的农业和森林气象学科研项目。
该项目旨在研究气象因素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警和管理策略。
作为项目组的一员,我负责收集和分析气象数据,并与其他研究人员合作进行实地观测和模型模拟。
该项目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初步结果,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发表相关的研究论文。
总结:通过我的投稿经历和参与农业和森林气象学研究的经历,我对这个领域的重要性和挑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将继续努力深入研究农业和森林气象学,并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气象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气象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气象学研究生考试科目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大气科学基础知识:包括气象学原理、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大气动力学等。
2. 气象观测与数据分析:包括气象观测方法、气象数据处理与分析、气象数据的质量控制等。
3. 气象数值模拟与预报:包括数值天气预报方法、模式参数化方案、数值模拟实验设计等。
4. 气候学与气候变化:包括气候系统理论、气候动力学、气候变化机制等。
5. 大气环境与气象灾害:包括大气环境污染与控制、气象灾害的发生机理与预警等。
6. 气象遥感与GIS应用:包括遥感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GIS 分析方法等。
7. 气象服务与气象安全:包括气象服务的内容与方法、气象安全问题与应对措施等。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气象学研究生考试的科目,具体考试科目可能因学校和研究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气候变化硕士
气候变化硕士是一个涉及环境科学、地球科学、地理学、气象学、经济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该学科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气候变化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应对策略和政策制定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在气候变化硕士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气候变化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的监测和预测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政策,包括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攻读气候变化硕士的学生毕业后将具备以下优势:
深入理解气候变化的基本原理和影响,能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掌握气候变化监测和预测的方法和技术,能够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熟悉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政策,能够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专业建议和指导。
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多个领域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
总之,攻读气候变化硕士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决定,可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大气科学 研究生 培养方案
大气科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大气科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引言:大气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大气系统的学科,涉及气象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等多个领域。
为了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大气科学研究生,我们制定了以下培养方案。
一、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包括大气科学导论、大气动力学、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等,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 专业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如气象数值模拟、气候变化与预测、大气辐射与遥感等,以提高学生在特定领域的专业能力。
3. 实践课程:包括实验课程和实习实训,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观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
二、科研训练1. 科研导师指导:每位学生将分配一位科研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科研工作,帮助学生选择研究课题,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2. 科研项目参与:学生将有机会参与科研项目,与导师和团队成员一起开展研究工作,提升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学术交流与发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同行学者交流思想,展示研究成果,并鼓励学生在相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三、学位论文要求1. 选题:学生需选择一个具有一定科研价值和创新性的课题,经过导师审核后方可确定。
2. 论文撰写:学生需按照学术规范和要求,撰写学位论文,包括摘要、引言、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等部分,并进行严格的论文评审和答辩。
四、学术活动1. 学术报告: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进行学术报告,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2. 学术研讨会:组织学术研讨会,学生可就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报告和讨论,提高学术交流和表达能力。
五、实习与就业1. 实习机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增加实践经验。
2. 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
结语:大气科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学术活动,学生将全面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未来从事大气科学研究和相关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气象专博研究方向
气象专博研究方向
1. 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研究气候变化对气象极端事件的影响,如暴雨、洪涝、干旱、飓风等。
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强度和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2. 大气环流与天气模式:研究大气环流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以及其对天气系统的影响。
探讨不同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机制,如气旋、反气旋、锋面等,以及它们与大气环流的相互作用。
3. 数值天气预报与资料同化:研究数值天气预报的方法和技术,提高天气预报的精度和可靠性。
探讨资料同化技术,包括卫星观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和模式输出资料的同化,以优化数值模式的初始场和边界条件。
4. 气象灾害预警与风险评估:研究气象灾害的预警技术和方法,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预警能力。
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分析不同气象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可能造成的影响,为灾害防范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5. 气候服务与应用气象:研究气候信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农业、水资源管理、能源等。
开展气候服务,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气候预测、气候适应性策略等方面的支持。
6. 大气环境与空气质量:研究大气污染的形成机制、传输规律和影响因素。
探讨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以及气象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改善空气质量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这些研究方向仅为参考,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一步探索和细化。
同时,与导师和同学交流,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需求,将有助于你选择适合的研究方向。
气象学选科要求
气象学选科要求一、选科介绍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现象的科学,主要关注天气、气候和大气环境等方面。
它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需要具备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
二、高中阶段选科建议1.数学数学是气象学的基础,需要掌握高中数学的相关知识,如微积分、线性代数等。
2.物理物理也是气象学不可或缺的基础,需要掌握相关知识,如力学、电磁学等。
3.化学化学在气象学中也有一定应用,需要掌握相关知识,如化合反应、酸碱平衡等。
4.地理地理可以帮助了解地球表面和大气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了解天气和气候变化有很大帮助。
5.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在现代气象预报和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和技能。
三、本科阶段选课要求1.大气物理与动力学这门课程主要介绍大气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包括大气结构、能量平衡、辐射传输、大气动力学等方面。
2.大气化学这门课程主要介绍大气中的化学反应和污染物的来源、传输和转化过程,以及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3.天气预报与应用这门课程主要介绍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观测技术、数值模型预报、卫星遥感等方面,以及天气预报在农业、交通等领域的应用。
4.全球变化与环境演变这门课程主要介绍全球变化和环境演变的基本概念、原因和影响,包括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极地冰盖消融等方面。
5.遥感与地球信息科学这门课程主要介绍遥感技术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卫星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等方面。
四、研究生阶段选课建议1.数值模型及其应用这门课程主要介绍数值模型在气象学中的应用,包括大气动力学模型、数值预报模型等方面。
2.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问题这门课程主要介绍气候变化和全球环境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政策措施,以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
3.大气辐射传输与遥感这门课程主要介绍大气辐射传输和遥感技术在气象学中的应用,包括卫星遥感数据处理、辐射传输模型等方面。
4.天气灾害预警与应急管理这门课程主要介绍天气灾害预警和应急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和实践经验。
2023年应用气象学专业考研书目
2023年应用气象学专业考研书目应用气象学是应用大气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大气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在气象灾害、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应用。
以下是2023年应用气象学专业考研书目推荐:一、教材类1. 《应用气象学》(第四版)作者:方修琦该书是研究生教材,介绍了应用气象学的基本概念以及气象灾害预警、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应用。
2. 《现代气象科学与实践(第二版)》作者:刘楚南、李荣萱该书是硕博士课程教材,重点介绍了现代气象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气象预报和服务的应用。
3. 《气象预报技术基础》作者:李梅该书是为应用气象专业的研究生编写的教材,介绍了气象观测和预报的基本知识以及气象预报技术的最新进展。
二、参考书类1. 《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与预警预报》作者:黄陆成该书是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和应急管理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
2. 《气象意义地面层条件分析与预测》作者:徐金梅该书详细介绍了气象预报中地面层条件的分析和预测方法,对气象预报工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3. 《气候变化科学与政策》作者:刘玉明、周小刚、郭艳丽该书介绍了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和研究方法,探讨了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环境和生态的影响,还涉及了国际气候变化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4. 《应用数值天气预报》作者:张瑞芬、张仑、王威该书介绍了数值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常用的数值模式和常规预报技术,对天气预报工作者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5. 《遥感在气象中的应用》作者:韩卫峰、李迎春、张玉玲该书介绍了遥感在气象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涵盖了气候和气象灾害监测、气象卫星和地面观测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以上是2023年应用气象学专业考研书目的推荐,不同的阅读组合可以满足考研生的不同需求,既能强化理论,又能丰富实践应用,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考研。
应用气象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精选5篇)
应用气象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精选5篇)应用气象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篇1应用气象学专业就业前景很好。
目前来讲,主要是到中国气象局下属的比如说各省、地、县,这样一些气象部门,特别是到气象台工作,另外就是到民航系统的气象台,为航空方面提供气象保障。
再一个就是到部队去,就是为部队比如说特别是空军,几乎每一个空军基地的话,它都也飞机场,这个飞机场都有气象台,还有的一部分同学,就是到环保部门,以及相关的电力等等的。
应用气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例如:政府、事业类单位:气象监测、农业设施环境调控、环境保护、防汛抗旱与农业减灾; 高新技术类企业: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监测调控、信息技术应用、环境评价等等。
应用气象学专业毕业生可在气象、环保、海洋、民航、国防、高校以及相关科研等部门就业。
可以到中国气象局下属各省、地、县等一些气象部门,特别是到气象台工作,另外就是到民航系统的气象台,再就是到部队去工作,尤其是空军。
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应用气象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气象学等相关专业。
应用气象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篇2应用气象学专业专业基础课程:气象学基础、作物栽培技术、气象法律法规、气候资源学、气象信息系统、综合气象观测、气象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应用气象学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应用气象、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气象灾害调查与评估、智慧农业气象技术、公共气象服务、土壤水分站的使用与维护、气候资源开发与利用。
应用气象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篇31.掌握系统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2.具有扎实的应用气象学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遥感数据处理与应用技术、资源环境评价方法,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开发应用气象及相关学科的应用网站;3.了解相近专业如大气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熟悉我国气象业务、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气象现代化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5.了解应用气象专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最新参考文献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F36农业气象学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科目代码:F36科目名称:农业气象学第一部分目标与基本要求一、课程目标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应用气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门课程从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入手,主要介绍农业气象要素(光、热、水、气)对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影响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气象条件调控技术及农业气象模式建立的基本方法。
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并适当配以实习,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与解决农业气象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根据农业气象课程特点及实际情况,要求学生掌握农业气象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同时注意农业气象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第二部分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1、了解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2、了解“土壤—植物—大气”系统的机制、状态和过程;3、掌握农业气象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任务及其主要内容。
第二章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1、理解光的生物学意义与植物的光学特性;2、熟悉光在群体中的垂直分布规律;3、掌握生理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光周期现象、感光性、光饱和点与补偿点、光能利用率等概念;4、熟悉光周期学说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5、掌握光—光合作用关系理论及其分析方法;6、掌握光能利用率的计算方法、限制作物光能利用率的因素及其提高途径。
第三章热量条件与农业生产1、了解温度的农业意义;2、掌握三基点温度、农业界限温度、活动积温、有效积温、作物的感温性以及温周期现象等基本概念;3、掌握积温学说及积温不稳定的原因;4、掌握积温的求算方法及表达形式的改进方法;5、熟悉积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气温日变化对农业生物的影响;6、熟悉近地层及土壤温度调控原理与技术。
第四章水分条件与农业生产1、了解水分的农业意义;2、掌握吸湿水、毛管水、凋萎湿度、毛管断裂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土壤水势、蒸散、作物需水量、作物水分临界期与关键期、土壤水分滞后现象等基本概念;3、熟悉土壤—植物—大气系统水分传输过程、途径和规律;4、掌握作物需水规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分有效性等分析方法;5、熟悉水分条件与农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关系;6、熟悉土壤水分调控原理和技术。
研究生专业分类目录
研究生专业分类目录研究生专业是指在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并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学科领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
研究生专业的分类目录可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学科方向。
下面是一份研究生专业分类目录,供参考:1.自然科学类1.1数学与统计学1.2物理学1.3天文学与空间科学1.4化学1.5材料科学与工程1.6生物科学1.7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1.8药学1.9地球与环境科学1.10气象学1.11测绘科学与技术2.工程与技术类2.1电气工程与自动化2.2电子与通信工程2.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4软件工程2.5机械工程2.6材料工程2.7建筑学2.8土木工程2.9环境工程与管理2.10能源与动力工程2.11医学工程与技术3.农业与生物工程类3.1农学3.2林学3.3园艺学3.4资源与环境科学3.5动物科学3.6植物保护学3.7农业经济管理3.8食品科学与工程3.9生物工程3.10生物信息学与生物计算4.医学类4.1基础医学4.2临床医学4.3口腔医学4.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4.5医学检验与检测4.6药学4.7医学影像学4.8医学信息学与医学工程5.文学与人文学科类5.1中国语言文学5.2外国语言文学5.3新闻与传播学5.4艺术学5.5历史学5.6哲学5.7心理学5.8社会学5.9法学5.10教育学6.经济与管理类6.1经济学6.2管理学6.3会计学6.4金融学6.5贸易经济6.6营销学6.7人力资源管理6.8旅游管理6.9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7.哲学与社会科学类7.1哲学7.2心理学7.3社会学7.4政治学7.5法学7.6人类学7.7教育学7.8民族学7.9马克思主义理论7.10中国古代文学7.11艺术学7.12考古学8.教育学类8.1教育学8.2基础心理学8.3学前教育8.4经济教育8.5支教与志愿者教育8.6教育技术学9.管理学类9.1工商管理9.2企业管理9.3会计学9.4旅游管理9.5行政管理9.6金融管理9.7资源与环境管理10.计算机与信息类1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2软件工程10.3网络工程10.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0.5电子与通信工程以上只是研究生专业分类目录的部分类别,实际上研究生专业领域还有很多,每个学校可能会有不同的专业设置。
北京大学招生专业目录-北大气象学考研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参考书、报录比、分数线
北京大学招生专业目录-北大气象学考研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参考书、报录比、分数线北大气象学考研招生简章一、推荐免试按照教育部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北京大学通过推荐免试方式接收全国重点大学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包括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一)、申请与材料教育部建立“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以下简称“推免服务系统”,网址:/tm),作为推免工作统一的信息备案公开平台和网上报考录取系统。
取得推荐学校推免资格及名额的应届优秀本科毕业生方可申请。
申请者应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登录推免服务系统,在系统中注册和填写基本信息,完成网上报名、网上缴费、接受复试确认和待录取确认等环节。
此外,申请者还须按照我校的相关具体要求进行申请并提交书面申请材料,详见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公布的《北京大学2015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办法》(网址:/zsxx/sszs/tjms/)。
(二)、初审与复试1、各院系推免生遴选工作小组对申请材料初审后,通知通过初审的申请者来我校参加复试。
2、复试实行差额复试,择优录取。
具体差额比例由各院系根据自身特点和生源状况自行确定。
3、选拔办法由各院系根据其学科特点制定,笔试或面试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选拔办法一经公布不得随意更改。
4、推免生的综合面试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0分钟。
北大气象学考研(三)、待录取与公示1、院系通过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向拟接收的申请者发送待录取通知,请申请者在院系规定的时间内在网上确认是否接受待录取。
若在规定时间内未确认,则视为放弃。
2、我校不再另行向接收的推荐免试研究生(含硕士生和直博生)发送接收函。
3、2014年10月25日前,院系在网上公示待录取名单。
推免生可登录院系网站查询公示名单,或在研究生院硕士、博士招生网页的“录取信息”查询。
若有疑问,可于公示期内向院系提出,各院系予以及时答复。
(四)、复审与录取在正式发出录取通知书之前,我校将对获得待录取资格的推免生,按照我校有关要求进行资格复审,未通过者将被取消录取资格。
大气物理研究生就业方向
大气物理研究生就业方向
大气物理是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的学科,包括大气物理学、气候学、气象学等分支。
随着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大气物理研究生的就业前景越来越广阔。
一、气象预报与气候研究
气象预报是气象学的核心,需要大量的气象预报员、气象分析员等人才。
同时,气象预报还涉及到计算机模型和数据分析等方面,需要具备计算机和数据分析技能的人才。
此外,气候研究也是一个重要领域,需要大气科学研究生在气候建模、大气动力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二、环保与气象监测
大气物理研究生也可以从事与环保相关的工作,如大气污染控制、环境监测与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此外,气象监测也是一个重要的领域,需要大气物理研究生在气象观测、气象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三、科研与教育
大气物理研究生还可以进入科研机构工作,从事气象、气候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或者成为高校的教师,进行大气物理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总之,大气物理研究生的就业领域十分广泛,可以从事气象预报、气候研究、环保与气象监测、科研与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大气物理研究生的就业前景也越来
越广阔。
气象学专业选科要求
气象学专业选科要求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气象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气象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希望能够在这个领域中有所作为。
那么,气象学专业选科要求是什么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数学基础气象学是一门涉及很多数学知识的学科,因此,数学基础是学好气象学的前提。
首先,学生需要掌握高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函数、微积分、概率论等;其次,需要学习线性代数、复变函数、偏微分方程等高等数学知识;最后,还需要掌握数值计算方法和计算机编程等技能,以便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
二、物理基础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大气运动和气象现象的学科,因此物理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学习力学、热学、电磁学等基础物理学知识,以便理解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和气象现象的发生机理。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地球物理学、海洋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以便更全面地研究气象现象。
三、气象学基础气象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有其自身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
学生需要学习大气科学、气象动力学、气象物理学、气象化学等基础知识,掌握气象现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气象预报、气象灾害等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以便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四、英语能力气象学是一个国际化的学科,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英语能力,以便阅读和理解国际上的气象学研究成果。
此外,学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以便与国际上的气象学者进行交流和合作。
五、实践能力气象学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首先,学生需要进行气象观测和数据处理,掌握常用的气象观测仪器和数据处理软件;其次,学生需要进行气象预报和气象服务,了解常用的气象预报方法和服务流程;最后,学生还需要进行气象灾害应对和气象环境保护等实践工作,掌握相关的技能和方法。
综上所述,气象学专业选科要求包括数学基础、物理基础、气象学基础、英语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
2020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专业硕士-农业气象学---重要知识点汇编
内蒙古农业大学202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重点资料(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重要知识点汇编农业气象学部分绪论气象:大气中时刻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出现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如风、云、雨雪、霜等物理现象,俗称气象。
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气候:是在一较长时间阶段中大气的统计状态。
一般用气象要素(包括太阳辐射、温度、大气压力、湿度、风、云、降水)的统计量来表示。
气候学:是研究气候形成和变化规律,综合分析、评价各地气候资源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学科。
天气: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由各项气象要素一定的结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
天气学:是研究天气过程发生发展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预报未来天气的学科。
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总和;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过程,而其后是长时间的天气状况,气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与天气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2、各种农作物每个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量的光照时数、热量和水分条件;3、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也依赖于气象因子的配合;4、光热水分条件决定地区气候资源,而这些资源又决定了作物在地理上的分布界限,种植制度与耕作方法;5、各种自然灾害都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失;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气象科学为农业生产服务,促进农业高产、稳产、优质的科学。
气象学常用研究分法地理播种法;地理移植法或小气候栽种法;分期播种法;地理分期播种法;人工气候实验法;气候分析法;(此外还有卫星遥感和计算分析的一些新方法,如聚类分析;线性规划;模糊数学;系统论;决策论等。
)第一章地球大气干洁大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志后混合气体叫干洁大气。
其成分主要是N、O、Ar,约占干洁大气总容积的99.97%。
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臭氧和其他气体。
干洁大气中几种气体在气象学上的作用(1)二氧化碳:具有较强的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其含量的增减能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的变化。
【优质】考研学校关于气象学专业的排名-实用word文档 (2页)
【优质】考研学校关于气象学专业的排名-实用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考研学校关于气象学专业的排名
全国共有15所招收气象学专业研究生的学校参与了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南京大学,以下是气象学专业考研学校排名具体名单:
以上气象学专业考研学校排名,供大家参考。
气象学专业是大气科学的一个二级学科,它是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气特徵的学科,集中研究大气的天气情况和变化规律和对天气的预报。
本学科主要从事大气―海洋动力学、海气相互作用和海岸气象学方面的研究。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对气象科学的前沿基础知识应有广泛的了解,具有坚实的数理、外语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用现代气候学和自然地理学理论从事城市气候与大气环境、全球变化问题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面向新世纪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气象专业人才。
1. 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气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2. 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气象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宽广和坚实的基础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能独立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课题及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或应用前景,应具有创新性。
论文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需达到相应的要求。
二、研究方向
气象学是研究气候系统中各种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运动和变化的规律、形成原因及预测的学科。
它以地球气候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中心,运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及计算机科学等理论和方法,研究气候系统中各种灾害性天气和气候现象产生的机理和预测方法。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为:(1)中尺度动力学,(2)大气环流变异,(3)气候动力学,(3)气候变化模拟与预测,(4)全球变化,(5)应用气象等。
三、招生对象
1. 硕士研究生:已获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
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2. 硕-博连读:已获学士学位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入学后两年完成基础课及学位课,享受硕士生待遇,在第四学期中进行中期考核,考核优秀者经校研究生院审核批准直接转为博士生并享受博士生待遇。
中期考核未通过者继续按硕士生规格培养。
3.博士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
经博士生入学考试,笔试面试均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二年半—三年
硕-博连读研究生:五年
博士研究生:三年
五、课程设置
(一)硕士阶段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自然辩证法(2学分)
外语(4学分)
B类:
大气问题数值模拟(3学分)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3学分)
C类:
地球物理流体力学(3学分)
大气动力学(3学分)
气候动力学(2学分)
D类:
高等天气学(2学分)
中尺度动力学与模拟(2学分)
现代气象统计分析(2学分)
气候物理学(2学分)
海洋动力学(2学分)
海气相互作用(2学分)
陆面过程(2学分)
气象资料同化(2学分)
计算地球流体力学(2学分)
全球变化科学概论(2学分)
大气对流(2学分)(2学分)
中层大气过程(2学分)
非线性动力学(2学分)
(二)博士阶段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外语
近代大气动力学中的数理基础
气候数值模拟
大气锋面动力学
六、培养方式
1. 硕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2. 硕—博连读研究生,入学后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由导师负责成立指导小组制定培养计划,由博士生导师和指导小组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3. 博士生招生录取时明确导师,由导师负责成立指导小组,制定培养计划,由博士生导师和指导小组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4. 公共课(外语和政治)以讲授为主,辅以自学。
基础课和专业课以讲授、自学和研讨相结合。
要求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并阅读有关的专业文献。
七、考核方式
1. 公共课及基础课以笔试考核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考核工作。
2. 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中期考核
为了保证研究生的质量,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
由导师组成的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学位课程、论文进展情况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及方向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作出评价、评定成绩。
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力求和国家、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及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研究项目结
合。
确定论文题目以后由系组织有关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定研究生培养计划,包括各阶段的学习内容。
学位论文计划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经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送校研究生院备案。
博士生在完成论文过程中,应定期作阶段性报告。
九、答辩与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硕士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应请2位、博士学位论文请5位同行专家(其中至少有两位外单位专家)评阅论文,写评阅意见。
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硕士学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人组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其中外单位专家不少于2人),导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论文答辩会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
博士论文答辩不通过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补充修改论文资料,重新答辩一次。
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申请博士学位者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3篇以上(含3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其中至少一篇是在国内外本学科一级刊物上发表。
如在答辩时尚未完成上述指标,可在一年内补充。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及院系学位委员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十、参考书目
1.当代气候研究,叶笃正等编,气象出版社,1991
2.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余志豪等编,气象出版社,1995
3.大气动力学,伍荣生编,气象出版社,1995
4. A E Gill, Atmosphere-Ocean Dynimics, Academic press of US,1992.
5.Whitham G B,线性与非线性波(中译本),气象出版社,1981
6. Jacqueline Lenoble, Atmospheric Radiative Transfer, A.Deepak Publishing,1993
7.R.J.Doviak and D.S.Zmic, Doppler Radar and Weather Obersvation 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93
8. 气候动力学,倪允琪编,气象出版社,1991.
9.气候动力学引论,李崇银编,气象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