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选读-整理
文言文背诵

文言文背诵1.《劝学》- 荀子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有八只脚,两只大钳子,然而没有蛇鳝之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因为用心浮躁。
解释•“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这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开篇就强调学习的持续性。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这里以青与蓝、冰与水的关系为例,说明通过一定的过程,事物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升,用来比喻学习可以让人进步。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用火烤使它弯曲成这样的。
“輮” 是使动用法,使…… 弯曲。
这是用木材经过加工变形后难以恢复原状,说明后天的学习、改造对人的改变作用。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真题集锦

历年真题----2014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卷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更多学习考试免费资源关注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八音可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这句话出自(A.《尚书·尧典》 B.《诗经》 C.《论语》D.《孟子》2.孔子所谓“诗可以兴”指的是()A.诗能兴邦B.诗具有启发鼓舞的感染作用C.诗具有考察社会现实的认识作用D.诗具有互相感化和互相提高的教育作用3.《毛诗序》的中心思想是诗歌要(A.明道 B.为统治阶级服务C.温柔敦厚D.思无邪4.陆机《文赋》中“精鹜八极,心游万仞”是在说(A.文章对景物的描摹 B.文章的毛病C.文章的艺术想象 D.文章的感情气势5.《文心雕龙·神思》篇的主题是论(A.艺术准备B.艺术想象 C.篇章结构 D.文辞修饰6.钟嵘《诗品》云:“照烛三才,晖丽万有”,其中“三才”指的是(A.天、地、人 B.人、鬼、神C.上、中、下D.天地万物7.杜甫《戏为六绝句》中“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一句是在评论(A.李白B.初唐四杰C.庾信‘D.曹植8.开启了后代王国维的境界说的是皎然在《诗式》中提出的(A.滋味B.取境 C.神韵D.妙悟9.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一文的切入角度是( )A.以画喻诗 B.以书法喻诗C.以文论诗 D.以词论诗10.李清照《论词》中“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做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一句在批评( )A.以学问为词 B.以诗为词 c.瞄文为词D.以议论为词11.陆游所谓“工夫在诗外”的具体涵义是( )A.提高作家的个人修养 B.重视作家现实生活的体验C.追求诗歌的艺术形式D.写诗要在平时多下工夫12.《沧浪诗话>中“以汉、魏、晋、盛唐为诗,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开启了( )A.明代唐宋派的古文理论 B.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C.清代王士稹的神韵说D.清代沈德潜的格调说13.《录鬼簿》中“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于世者”列在首位的是( )A.白朴B.关汉卿 C.董解元 D.马致远14.何景明提出文学复古要“舍筏登岸”,具体的涵义是( )A.比喻学古人必须彻底B.比喻学习古人有所得后应舍弃古人的陈法C.比喻学习古人要像佛家那样有超然的心态D.比喻学习古人要靠自己的悟性15.王骥德在《曲律》一书中认为( )A.曲家需多读书,博闻广见B.曲家创作以曲辞为主,不必计较宾白C.《琵琶记》与《拜月亭》同为封建教化的好教材D.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才是戏曲创作的主流16.袁于令在《西游记题词》里阐明了( )A.真与假的关系B.幻与真的关系C.文与质的关系 D.体与用的关系17.在李渔的戏曲理论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 )A.音律B.宾白 C.结构 D.格局18.王士稹诗歌理论的核心是( )A.童心说B.神韵说C.性灵说D.格调说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9.孔子认为《诗经·关雎》一篇“________,哀而不伤”。
【古文选读】014燕昭王求士

【古⽂选读】014燕昭王求⼠014燕昭王求⼠《战国策》【题解】本⽂选⾃《战国策·燕策⼀》。
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年在位):燕王哙之⼦,名平。
本⽂记述了郭隗帮助燕昭王定计招揽⼈才、振兴燕国的故事。
燕昭王即位以前,国内⼤乱,被齐国打败,⼏乎亡国。
燕昭王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继承了王位。
为了中兴强国、伐齐复雠,他听从了郭隗关于招揽⼈才的建议,最后终于实现了国家中兴的愿望。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1),卑⾝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2)。
故往见郭隗先⽣(3),⽈:“齐因孤国之乱⽽袭破燕(4)。
孤极知燕⼩⼒少,不⾜以报(5)。
然得贤⼠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6),孤之愿也。
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7)?”郭隗先⽣对⽈:“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8),霸者与⾂处,亡国与役处(9)。
诎指⽽事之,北⾯⽽受学,则百⼰者⾄(10);先趋⽽后息,先问⽽后嘿(11),则什⼰者⾄;⼈趋⼰趋,则若⼰者⾄(12);冯⼏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13);若恣睢奋击,⼝句籍叱咄,则徒⾪之⼈⾄矣(14)。
此古服道致⼠之法也(15)。
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朝其门下(16),天下闻王朝其贤⾂,天下之⼠必趋于燕矣(17)。
”昭王⽈:“寡⼈将谁朝⽽可(18)?”郭隗先⽣⽈:“⾂闻古之君⼈(19),有以千⾦求千⾥马者,三年不能得(20)。
涓⼈⾔于君⽈(21):‘请求之!’君遣之。
三⽉得千⾥马,马已死,买其⾸五百⾦。
反,以报君(22)。
君⼤怒⽈:‘所求者⽣马,安事死马⽽捐五百⾦(23)?’涓⼈对⽈:‘死马且买之五百⾦,况⽣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矣(24)!’于是不能期年,千⾥之马⾄者三(25)。
今王诚欲致⼠(26),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27),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哉(28)?”于是昭王为隗筑宫⽽师之(29)。
乐毅⾃魏往,邹衍⾃齐往,剧⾟⾃赵往,⼠争凑燕(30)。
燕王吊死问⽣(31),与百姓同其⽢苦。
⼆⼗⼋年,燕国殷富,⼠卒乐佚轻战(32)。
高三语文必背文言文及古诗整理

高三语文必背文言文及古诗整理(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三语文必背文言文及古诗整理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诗句默写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题型,古诗文的背诵记忆对于高考语文复习是很重要。
《古文观止》选读三篇:蹇叔哭师晏子使楚

历史背景:百里奚相秦
《春秋》简介
《春秋》、春秋经 创作年代:春秋时期(东周) 文学体裁:编年体史书、儒经 文化地位:儒家的五经之一 作 者:孔子 字 数:约18000字 别 名:《麟经》《麟史》
蹇叔的儿子跟随军队一起出征,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 ,崤有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 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于是秦国军队东 行。
注释
殡:停丧。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 闻喜。 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 柩(jiù):装有尸体的棺材。 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 大事:指战争。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 杞子:秦国大夫。 掌:掌管。管,钥匙。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 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 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 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 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 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 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古文背诵(第一阶段)

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译文:我们在青青的草地上放风筝,你走在前面,我在后面走。
2雷雨夏日如火,忽见西北角,有黑云起。
电光闪闪,雷声隆隆。
大风来,大雨来。
须臾,云散雨止,红日西下,蝉鸣树间。
译文:夏天的太阳热得像着了火,忽然看到天空西北角乌云蒸腾而起。
电闪雷鸣,风雨交加。
不一会儿,乌云散去,雨停了,红红的太阳向西天落下,蝉儿又在树上鸣叫起来。
3浮冰昨日之夜,天净无云,月明如昼。
微风吹树,夜气加寒。
故今晨见水面浮冰,日光初照,冰尚未融焉。
译文:昨天晚上,天空万里无云,月色明亮得像白天一样。
微风轻轻地吹着树叶,天气更冷了。
所以今天早晨人们见到水面上结了浮冰,太阳刚刚出来,冰还没有融化。
4 磨杵成针李白少时,读书未成,弃去。
路遇一老媪磨杵。
问其故。
媪曰:“欲磨为针。
”白曰:“此非易事也。
”媪曰:“久磨之,不患不成。
”白感其言,遂勉力读书。
译文:李白年少时(在山中读书),因为没什么成就,就离开了。
路上遇到一位老婆婆在磨一根铁杵。
李白问老婆婆为什么这么做。
老婆婆说:“准备磨成针。
”李白说:“这不是容易的事。
”老婆婆说:“长久地磨它,不怕不成功。
”李白被老婆婆的话感动了,于是开始发奋读书。
5 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
孰料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周身皆湿。
(此文浅白,是以译文隐去。
)6 登山沈师携弟子登山,见青松夹道,高岭摩云。
一生曰:“佳哉山也!”师曰:“山中产木材,聚禽兽,又有金银煤铁诸矿,故人俱所赖之,不徒以风景称也!”译文:沈老师带弟子们一起爬山,只见道路两旁长着郁郁葱葱的松树,高高的山峰直插入云间。
一个学生说:“这山真好啊!”沈老师说:“山中出产木材,聚集着大量飞禽走兽,又有金银煤铁等各种矿藏,所以人们都依赖它,不仅仅是靠风景美而被人称道啊!”7 乡舍乡间农家,茅舍竹篱,邻水成村。
水边遍植杨柳,中杂桃李诸芳。
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偶有垂髫攀爬树间,迅如小猿。
译文:乡间的农夫家,处处苫草成屋,竹篱成墙,村子往往紧靠河水。
古代文言文选读与解析精选的文言文原文与解析

古代文言文选读与解析精选的文言文原文与解析在学习中华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学的过程中,古代文言文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代表了古代中国优秀的文学成就,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通过选读和解析精选的文言文原文,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一、《论语·学而》诸子百家独尊孔子,追随他学问而行事的学生被称为“儒生”。
《论语》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言行录。
其中的《学而》一章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教诲和道德原则。
通过选读和解析这一章的原文,我们可以深入领会孔子的思想和他对人际关系、教育和修养的看法。
二、《左传·襄公》《左传》是西周时期鲁国国史的记载,以其详尽而生动的文字风格闻名。
其中的《襄公》篇是对鲁国君主襄公的记述。
通过选读和解析这一篇的原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君臣关系、政治治理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也有助于我们思考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治理问题。
三、《诗经·国风》《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了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的《国风》是民间歌谣和民谣的集合,反映了农民、士人和宫廷的生活和情感。
通过选读和解析《国风》中的一些典型篇章,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代社会的风俗民情和人民生活的真实感受。
同时,这也是欣赏古代诗歌之美和感受古代文学魅力的绝佳途径。
四、《史记·太史公自序》《史记》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纪传体史书,是司马迁以及后来历代编纂的历史学的典范之作。
其中的《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自己对《史记》的评论和解释。
通过选读和解析这一篇的原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史学的研究方法和历史文献的价值。
同时,这也能够启发我们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对于历史真相的追求。
五、《文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文选》是南朝宋时期文学家刘义庆编纂的一部文学选集。
其中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为好友杜牧送别时写的一首赋诗。
通过选读和解析这首诗的原文,我们可以欣赏到古代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寓意深远的修辞手法。
小古文100篇+注释-小古文 图文解释

经典诵读小古文一百篇上册第一组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水滨多芦荻dí。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②其:它的.③或:有的.④惟:只有.⑤赭zhě:红褐色译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二组天的魔术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译文:今天天空阴沉,清晨的雾渐渐变浓。
细密的雨如丝般落下,待到天黑雨就停了。
微风吹散了云,明亮皎洁的月亮开始显露出来。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
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
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
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
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8、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江苏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00814适用河北江苏湖北贵州陕西)速记宝典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内容。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尚书》。
答:《尚书》是关于中国上古历史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西汉初存二十八篇,相传由伏生口授,用汉时通行文字隶书抄写,是为《今古尚书》,《尧典》为其中的一篇。
考点2:简述《诗经》。
答:成书于春秋时期,编入了周初-春秋中叶共305篇诗歌,按乐调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使用了赋、比、兴艺术手法;在长期的古代社会里,诗以讽为主,这是社会生活的必然反映。
考点3:简述《论语》。
答:(1)《论语》是用语录体写的最早一部儒家“经典”。
书中记录孔子和他周围人物的言论和行动。
撰写的不止一人,成书可能在曾参逝世的公元前436年以后。
《论语》原有《鲁论》《齐论》《古论》三种。
现存《鲁论》二十篇。
(2)孔子经常讲到的“文”,是指包括文章在内的文化学术的总称。
他讲的“诗”,是指《诗三百》,是文学作品。
考点4:简述兴观群怨。
答:兴观群怨:孔子很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
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文学作品有感染力量,能“感发意志”,这就是兴。
读者从文学作品中可以“考见得失”,“观风俗之盛衰”,这就是观。
群是指“群居相切磋”,互相启发,互相砥砺。
怨是指“怨刺上政”,以促使政治改善。
“磋”,互相启发,互相砥砺。
怨是指“怨刺上政”,以促使政治改善。
考点5:简述“非乐说”。
答:非乐说:这是墨子从“尚用”、“尚质”的观点出发提出的主张,他认为统治者的音乐享受是从剥夺民财民力而来,对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是有害的。
2016古诗文大赛古代名句选读(纯文)

1.李代桃僵2.投桃报李3.投鼠忌器4.吹尽狂沙始到金5.男儿有泪不轻弹6.牡丹虽好,终须绿叶扶持7.快刀斩乱麻8.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9.饮鸩止渴10.言必信,行必果11.鸠占鹊巢12.近水楼台先得月1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14.身先士卒1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16.识时务者为俊杰17.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18.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19.君子之交淡如水2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21.君子交绝,不出恶声22.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23.君子尚义,小人尚利24.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25.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26.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7.取精用弘28.松柏后凋29.奉公如法则上下平30.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31.英雄无用武之地32.其身正,不令而行33.呼之即来,挥之即去34.明珠弹雀35.单者易折,众则难摧36.放之四海而皆准37.放下屠刀,立地成佛38.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之39.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40.金玉其外,败絮其中41.知人知面不知心42.知耻近乎勇43.知其不可为而为之44.经一失,长一智45.项庄舞剑,意在沛公46.树欲静而风不止47.挂羊头,卖狗肉48.挟天子以令诸侯49.持之有故,言之有理50.临池学书,池水尽黑51.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52.冒天下之大不韪53.顺我者昌,逆我者亡54.将在外,俊明有所不受55.恻隐之心,人皆有之5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57.剑老无芒,人老无刚5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59.姜桂之性,到老愈辣60.既来之,则安之61.差之毫厘,谬以千里62.屋漏又遭连夜雨6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64.桃李满天下65.王顾左右而言他66.炉火灰深到晓温6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68.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69.一波才动万波随70.一语天然万古新7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72.一登一陟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73.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74.毁誉不干其守,极寒不累其心75.众怒难犯,专欲难成76.富贵必从勤苦得77.蜗牛角上争斗事78.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79.心如明镜台80.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中国经典古文

中国经典古文1. 《论语》十二则(孔子及其弟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2.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3.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4. 《河中石兽》(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高三语文必背文言文和古诗

高三语文的必背文言文和古诗经典较多,这里列举一些常见的,但具体的要求还需要结合你所在学校和教材的要求。
文言文:
1.《论语》选读:
•学而篇:弟子规矩
•八佾篇:有朋自远方来
•卫灵公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
2.《庄子》选读:
•天下篇:天下皆然
•逍遥游: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3.《史记》选读:
•《司马迁自序》:始作俑者
•《陈涉世家》:南阳有孟尝之好学者陈涉
4.《红楼梦》选读:
•大观园诗:桃花扇底风光好,罗袜章台风月明
•黛玉葬花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古诗:
1.《唐诗三百首》:
•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宋词精选》: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红楼隔青海,青海绕红楼。
3.《元曲选》:
•关汉卿《救风尘》:东邻阿师是与君,可怜老大少爷身。
•郑光祖《卧云杖·倩影惊鸿》:风飘德地秋新霁,雨洒千山春转移。
4.《古文观止》:
•陈维崧《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临风吟罢暮云微,落日犹存未及归。
记得在背诵的同时理解诗文的内涵,注重作者的背景和时代背景,这样有助于更好地体会和理解这些文言文和古诗的魅力。
初中学生文言文必读40篇

初中学生文言文必读40篇一、序言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为了增强中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特为初中学生准备了这40篇精选的文言文读物。
这些文章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等各个领域,希望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之作,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自主思考能力。
二、古文选读1.《荀子·劝学篇》这篇文章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包含了荀子的思想观点,对于学生了解儒家思想、明确学习态度有很大帮助。
(正文叙述)2.《庄子·齐物论》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这篇文章寓意深远,讲述了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关系,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辩证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正文叙述)3.《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这篇文章选自《左传》,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让学生领悟到了尊重、谦虚等重要品德的重要性,并对历史事件的发生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思考。
(正文叙述)4.《孟子·尽心下》这是孟子的代表作品之一,通过对孟子的言行和思想观点的描述,让学生了解到了孟子的仁爱之道,并对道德修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正文叙述)5.《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这篇文章来自《史记》,讲述了白起王翦两位秦代名将的事迹,让学生了解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正文叙述)三、文学名篇赏析1.《红楼梦·金陵春》这是《红楼梦》中的一篇描写春天景色的章节,通过诗意的文字描绘,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学生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可以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正文叙述)2.《西游记·大闹天宫》这是《西游记》中的一篇激烈的战斗场面,通过精彩的描写和独特的幽默风格,让读者对孙悟空的英勇形象有深刻的印象。
学生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幽默感和创造力。
(正文叙述)3.《古文观止·卖油翁》这是元代文学家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一个卖油的老人的日常生活描写,展现了普通人的中庸之道和宽容心态。
【精选】高中古文诗词重点考点整理

【精选】高中古文诗词重点考点整理一、唐代诗词重点考点1. 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 描绘社会现实,反映民众疾苦- 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政治理想- 批判社会黑暗现象,表达不满情绪2. 杜牧的诗词艺术风格- 唯美主义,注重音韵和意境的塑造- 表现出世人的哀怨和无奈- 描述美景和幽情,抒发人生感慨3. 白居易的诗词创作特点- 叙事性强,多写风景和历史典故- 描写平凡人生和民生问题- 表现出幽默、豪爽和人文关怀二、宋代诗词重点考点1. 苏轼的诗词艺术风格- 温婉豪放,旷达奔放的情感表达- 善于写景,注重细腻描绘- 作品中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2. 辛弃疾的诗词特点- 忧国忧民,奋发图强- 以豪放、激情的笔触表现情感- 描写战争场面和英雄气概3. 杨万里的诗词创作特点- 以自然山水为背景,抒发愁绪- 艺术手法简洁明快,富有韵律感- 表现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三、元明清诗词重点考点1. 元代诗词特点- 关注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 描绘出特殊的宫廷生活和文人心态- 散文化的特点较为明显2. 明代诗词创作特点- 注重实情和人生哲理的表达- 有丰富的形象和明快的语言风格- 对社会现象和政治现实有批判意味3. 清代诗词艺术特点- 受到格律和韵律的限制- 重视写作技巧,趋向于纯粹性和形式美- 主题内容多样化,既有婉约抒怀,也有边塞风景的描写以上整理的重点考点,希望对您的古文研究有所帮助。
祝您顺利考试!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选读》-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导读》。
《唐宋散文选读》文言知识归纳

《唐宋散文选读》文言知识归纳【第一单元】《小石城山记》一、、重点词语1.其一少北而东. 少:稍2.有积石横当其垠。
垠:边、界3.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睥睨:城墙上的女墙4.其疏数偃仰数:密集5.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售:得到赏识伎:技艺,指美景6.神者傥不宜如是傥:倘,或者7.或曰或:有人8.而独为是物是:这二、通假字1.其一少北而东“少”通”稍”,稍微2.不得一售其伎“伎”通”技”,技能三、特殊句式投以小石介词短语后置,“以小石投”。
《黄州快哉亭记》一、实词1.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南、北:名作状向南,向北2.其势益张益张:越发盛大3.即其庐之西南为亭即:靠近为:建造4.以览观江流之胜胜:美景5.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名:命名,名词作动词6.涛澜汹涌,风云开阖阖:通“合”闭藏,消失7.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玩:观赏,欣赏几席:小桌旁席8.冈陵起伏,草木行列行列:成行成列(名词作动词)9.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睥睨:伺机夺取10.周瑜、陆逊之所骋骛骋骛:纵横驰骋11.王披襟当之披:敞开当:迎着12.将何往而非病?病:忧愁13.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变:不同与:参与14.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性:本性适:往15.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患:病,忧愁16.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自放:自己任情漫游。
放,纵。
17.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蓬、瓮:用蓬草做,用破瓮做,名词用作动词。
18.揖西山之白云揖:拱手行礼。
这里的意思是相对(西山白云)19.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胜:美景20.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胜:禁二、虚词1.盖亭之所见盖:大概2.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所以……者:……的原因3.玉之言,盖有讽焉。
盖:大概4.乌睹其为快也哉! 乌:哪里三、通假字:风云开阖“阖”通“合”闭藏,消失四、特殊句式: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介词短语后置句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状语后置【第二单元】《〈张中丞后传〉后叙》一、实词:1.为此传颇详密为:写2.然尚恨有阙者恨:遗憾.阙:通“缺”,缺少,不足.3.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首尾:始末4.竟与巡俱守死守死:守城而死5.当其围时围:被围困6.远诚畏死诚:果真、真的7.以此诟远诟:辱骂8.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藏腑:内脏9.引绳而绝之引:拉10.弃城而逆遁逆遁:逆:预先;遁:逃跑11.战百万日滋之师日滋:每天增长12.擅强兵坐而观者擅:拥有13.设淫辞而助之攻也设:制造14.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从事:从:跟从;事:做事15.屡道于两府间道:名作动,取道,来往16.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时事:当时的事17.具食与乐(yuè)具:准备18.矢著(zhuó)其上砖半箭著(zhuó):加在……之上19.贼以刃胁降巡降:使动用法,使……投降20.且将戮,巡起旋起旋:指起来小便。
2020年高中语文选修1背诵古文大全,够详细的

高中语文选修1背诵古文大全,够详细的01.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定《选读》背诵部分《论语》选读01《为政以德》指定背诵部分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3?6)《论语》选读02《克己复礼》指定背诵部分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1)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6?2)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论语》选读04《知其不可而为之》背诵部分*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8?5)子路曰:“不仕无义。
古文选读书目-蔡礼旭老师推荐

古文選讀(共一百六十二篇)目錄弟子规,四书、五经是根,一定要学。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易经》,《尚书》,《礼记》,《春秋左传》周文十篇鄭伯克段于鄢隱公元年左傳√石碏諫寵州吁隱公三年左傳√曹劌論戰莊公十年左傳介之推不言祿僖公二十四年左傳楚歸晉知罃成公三年左傳離騷屈原九章屈原遠遊屈原卜居楚辭漁父楚辭漢文二十三篇禮運大同篇禮記學記禮記過秦論上賈誼論積貯疏賈誼弔屈原賦賈誼獄中上梁王書鄒陽子虛賦司馬相如長門賦司馬相如戰國策序劉向馮諼客孟嘗君戰國策諫不受單于於朝書揚雄解嘲揚雄解難揚雄反離騷揚雄五帝本紀贊史記項羽本紀贊史記孔子世家贊史記管晏列傳史記元狩二年報李廣詔漢武帝秋風辭漢武帝答客難東方朔答蘇武書李陵誡兄子嚴敦書馬援六朝文二十七篇三國郭有道碑蔡邕為劉荊州與袁譚書王粲求自試表曹植答東阿王書吳質前出師表諸葛亮後出師表諸葛亮誡子書諸葛亮兩晉南北朝陳情表李密秋興賦潘岳豪士賦序陸機弔魏武帝文陸機文賦陸機蘭亭集序王羲之桃花源記陶潛五柳先生傳陶潛歸去來辭陶潛蕪城賦鮑照恨賦江淹與陳伯之書邱遲哀江南賦庾信文選序簫統徵聖劉勰宗經劉勰神思劉勰體性劉勰風骨劉勰文章篇顏之推唐文三十四篇諫太宗十思疏魏徵原道韓愈師說韓愈張中丞傳後敘韓愈論佛骨表韓愈答衛中行書韓愈答李翊書韓愈答尉遲生書韓愈送孟東野序韓愈送李願歸盤穀谷序韓愈平淮西碑韓愈柳子厚墓誌銘韓愈毛穎傳韓愈五箴韓愈進學解韓愈祭柳子厚文韓愈祭十二郎文韓愈桐葉封弟辯柳宗元作毛穎傳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柳宗元捕蛇者說柳宗元至小邱西小石潭記柳宗元滕王閣序王勃為徐敬業以武后臨朝移諸郡縣檄駱賓王與裴秀才迪書王維弔古戰場文李華陋室銘劉禹錫廬山草堂記白居易阿房宮賦杜牧黃崗竹樓記王禹寄李翱書裴度文章論李德裕與友人書孫樵宋文四十九篇嚴先生祠堂記范仲淹岳陽樓記范仲淹義田記錢公輔朋黨論歐陽修五代史宦者傳序歐陽修唐書藝文志序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歐陽修蘇氏文集序歐陽修與尹師魯書歐陽修答吳充秀才書歐陽修送徐無黨南歸序歐陽修瀧岡阡表歐陽修醉翁亭記歐陽修秋聲賦歐陽修祭石曼卿文歐陽修樂論蘇洵史論上蘇洵管仲論蘇洵權書八蘇洵衡論七蘇洵上歐陽內翰書蘇洵上韓樞密書蘇洵仲兄文甫說蘇洵訓儉示康司馬光戰國策目錄序曾鞏列女傳目錄序曾鞏寄歐陽舍人書曾鞏宜黃縣學記曾鞏筠洲學記曾鞏原性王安石周公論王安石周禮義序王安石讀孟嘗君傳王安石讀刺客傳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王安石韓非論蘇軾范文正公文集序蘇軾上皇帝書蘇軾答李端叔書蘇軾李氏山房藏書記蘇軾前赤壁賦蘇軾後赤壁賦蘇軾祭歐陽文忠公文蘇軾留侯論蘇軾三槐堂銘蘇軾上樞密韓太尉書蘇轍黃州快哉亭記蘇轍與王觀復書黃庭堅明文五篇賣柑者言劉基送東陽馬生序宋濂王冕傳宋濂尊經閣記王守仁訓蒙大意王守仁清文十四篇與友人論學書顧炎武論文六則顧炎武左忠毅公逸事方苞與孫以寧書方苞書韓退之平淮西碑後方苞書歸震川文集後方苞述菴文鈔序姚鼐古文辭類纂序姚鼐答友人論文第二書袁枚與友人論文書錢大昕文德章學誠原君黃宗羲病梅館記龔自珍原才曾國藩。
古文阅读材料整理

古文阅读材料整理古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阅读古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人生哲理。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一些适合阅读的古文材料,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文之美。
一、《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录。
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伦理道德观念。
例如孔子的弟子曾问孔子:“君子怎样才能够做到无违反?”孔子回答道:“君子节制情欲,不会妄行妄为。
”这句话教导了我们要保持情感的控制力,并遵循道德准则。
二、《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开端。
它以丰富的艺术形式描绘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情感。
例如《关雎》一诗,通过描写两个情侣的爱情故事,表达了深情厚意和对爱情的渴望。
三、《庄子》《庄子》是道家的经典著作,内容丰富,思想深邃。
其中的寓言故事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例如《逍遥游》讲述了一个人随意自得地行走于天地之间的故事,引导人们放下杂念,追求内心的宁静自在。
四、《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集大成者,以其独特的智慧和严密的理论体系而被广泛传播。
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强调了在战争中切实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对手的弱点的重要性。
五、《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瑰丽多姿的人类文明杰作”。
这部作品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贾迎春等人物的描写,展示了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人性关系。
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追求真理的意义。
六、《论衡》《论衡》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哲学集成,以其辩证思维和批判思考而闻名。
其中的论述涉及到社会伦理、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等多个方面,不仅对古代社会有较深理解,也对当代社会的思考提供了启示。
七、《史记》《史记》是司马迁所撰写的一部记载中国历史的著作,以其全面详实的记载而被誉为史家之宗。
其中对于先贤圣人和历史事件的描述充满了感慨和思考,引发人们对于历史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通过阅读以上的古文材料,我们可以不仅可以加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受,还可以借鉴其中的智慧和人生哲理,对于自己的人生和处世态度进行反思和梳理。
文言文选读的文言文原文与解析

文言文选读的文言文原文与解析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阅读文言文,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思想、风俗和道德观念,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原文,并分析其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
一、《论语·学而》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论语》中的一段经典原文,表达了孔子对于学习、友情和品德的看法。
首先,通过使用“时习”和“悦乎”等词语,展示了孔子对于勤奋学习和来自他人的友谊的重视。
其次,“不愠”一词强调了人应当保持内心的平和和礼仪,展现了孔子对于君子风范的定义。
二、《史记·淮阴侯列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这是《史记》中记载了刘备讨伐东吴的辞表,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文章通过对国家形势的描绘,深刻表达了忠诚于国家、效忠于君主的决心。
通过使用“危急存亡之秋”和“追先帝之殊遇”等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于君主的忠诚。
三、《南京条约》文本中英商民权益互惠总则第一条:中、英两国商民,凡来华旅居者,各在本国与对方国之境内,均得与本国商民一样,参加委托或合伙经商,自行或与本国人所创设商店或工厂。
其聘请本国或对方侨民者,亦无有差别之限制。
这是《南京条约》中关于商业与贸易的条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重要的历史地位。
该文本使用严谨的法律用语和条款,确保了中英两国商民在商业交流方面的平等待遇。
通过对《南京条约》的阐释和解析,可以深入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外交关系及其影响。
通过对以上文言文原文的解析,可以看出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
文言文以其独特的古典韵味和深远的文化内涵,成为研究者和学习者的重要对象。
通过深入阅读文言文原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的底蕴,提升自身的语言修养和文化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学的重要源头,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七月》按时序叙事,讲述了民众一年中修理农具、下田劳作、采桑养蚕、织染制衣、集体狩猎、修缮门户、筑场收获、服役酿酒、岁终祭司等繁重忙绿的农事生活,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
全文脉络:1、岁末将至,心忧天寒;2、采桑繁忙,犹恐凌辱;3、桑蚕纺织;侍养贵族;4、农事已毕,围田狩猎;5、修葺房屋,潦倒过冬;6、筑场收获,储备食粮;7、再服劳役,以备春播;8、一年辛苦,祝寿庆贺。
艺术特色:叙事逼真,委婉抒情。
语言朴素,结构复沓。
句式多变,节奏错落。
叠词叠句,巧用对比。
二、《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即策士〕们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刘向:编订《战国策》、《楚辞》《冯谖客孟尝君》叙事特点:1、欲扬先抑2、对比映衬3、巧设悬念4、塑造形象人物形象:(表现在哪?)冯谖:自信、果敢、胆识过人、高瞻远瞩、知恩图报、忠诚信义、韬光养晦、审时度势、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孟尝君:善良、宽容、温和、诚恳、知人善任、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三、《论语》成书时间大约为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是孔子弟子和后学(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在中国文化史上,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其中,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子路曽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众弟子形象:子路:率直、卤莽;冉有:自信、睿智;公西华:诚实、谦虚;曾皙:超脱、澹泊。
●孔子评价弟子: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孔子政治抱负: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不是这一篇里的应该不考四、《孟子》是一本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战国思想家、教育家)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书中,孟子倡导“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农家许行陈相观点:贤者与民并耕而食,壅飧而治。
优点:人人劳动,凡事亲力亲为;反剥削、压迫,追求平等。
缺点:绝对平均主义;脱离现实。
儒家孟子观点: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结论: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优点:阐明社会分工的必要性,有理有据。
弱点:将贫富差异、阶级对立合理化,将分工和剥削混为一谈。
五、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由此,《楚辞》成为继《诗经》之后,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的诗歌总集。
屈平,字原,(名平)号灵均,是我国已知最早的独立写作的著名诗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借“香草美人”喻示高尚节操的诗文传统。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最长的长篇抒情诗,有自传性。
(风骚并称:诗经、离骚)主题:忠君爱国。
《湘君》全篇对湘夫人的心理刻画形象而逼真——1、心情急切:亲驾着船绕道洞庭湖向北方行驶,水上结冰,毫不犹豫破冰而行,只为横渡长江到涔阳去与湘君相会。
但是精诚一片,还是没有到达涔阳,于是伤心欲绝,涕泪横流。
2、失望怨尤:湘君为何不来呢?难道只是没有时间?还是因为恩爱不深?如果是恩爱不深,当然要断绝这种爱情。
3、深深思忖:随时光流逝,青春难再,思念湘君还不是白白地浪费时光,虚度青春!4、自我排遣:决绝把玉环丢进长江,把玉玦丢进澧水,到芳洲去采摘杜若准备送给她的侍女。
对湘君爱情失去信心,爱转移到侍女身上。
全篇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幻想与现实交织,塑造了兼具神人双重特点的湘君形象。
六、《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史记》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后世将其与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全书共一百三十卷,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还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形象特征:勇武善战、谋略超群、不拘小节、治军有方、清正廉洁、以身作则、体恤士卒、爱兵如子、胆识过人、身先士卒、公而忘私、功高盖世、命途多舛、老骥伏枥、悲壮刚烈。
塑造人物的方法:1.直接描写:行动刻画;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
2.间接描写:文帝曰、公孙昆耶泣说、程不识曰、单于下令。
3.多维透视:白描概述、工笔刻画、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4.氛围营造:激烈的战争场面、强烈的传奇色彩、悲壮的人物命运。
悲剧命运成因:七班固(公元32年-公元93年)东汉史学家、文学家。
史学家班彪之子,著有《两都赋》。
《汉书》(纪传体断代史)由班固、班昭、马续共同完成。
《苏武传》苏武形象: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信念坚定、光明磊落、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胸襟开阔、慷慨无私、忠诚信义、方正刚烈、坚韧不拔。
艺术特色:剪裁得当,详略分明;(苏武宁死不降,卧雪牧羊;李陵劝降,无功而返。
)语言、行动、细节刻画人物。
(语言描写:“受辞”、“劝降”;行动描写:“扣押”、“牧羊”;细节描写:“卧雪”、“须发皆白”。
)《李将军列传》与《苏武传》塑造人物方法比较《李将军列传》1.直接描写:行动、语言、肖像、细节等多重描写。
2.间接刻画:文帝曰、公孙昆耶泣说、程不识曰等。
3.多维透视:白描、工笔、正面、侧面。
4.氛围营造:战争场面、传奇色彩、人物命运。
《苏武传》●语言描写:“受辞”、“劝降”;●行动描写:“扣押”、“牧羊”;●细节描写:“卧雪”、“须发皆白”。
八陶渊明,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归去来兮辞》赏析●叙事线索:辞官,归途,返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眺望余生。
●抒情脉络: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归去来兮辞》题旨、意涵辞归原因:“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者之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辞归心境:自责——→自悔——→自觉、自醒;人生情怀: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归家前】(隐士情怀)淡泊明志、闲适自在、厌恶官场、固穷守节【归家后】隐居乐趣:悦亲戚之情话(家庭之乐)乐琴书以消忧(琴书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乡邻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出游之乐)精神旨归:顺应自然、遗世独立、超脱生死之旷达乐观精神,无可奈何、听天由命、洁身自好之消极避世思想。
《归去来兮辞》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入仕为官(人生初衷)鄙弃官场(人格节操)淡泊明志(精神追求)躬耕田亩(生活保障)琴书诗酒(归隐乐趣)固穷守节(意志信念)乐天知命(生命真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否与归去来兮辞之中的“相聚(乡居?)之乐”一致?九、《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的一部笔记小说,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
记述自汉末到东晋时期名士贵族的轶事和言谈,在中国小说中自成一体,成为后代笔记小说的源头,是我国最具影响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被称为“魏晋士人生活百科全书”。
《过江诸人》:对比:1 中坐而叹……相视流泪;2愀然变色……戮力王室,克复神州。
*《周处》形象个性、转变过程。
《王子猷居山阴》人物形象分析从王子猷“眠觉、开室、命酒、赏雪、咏诗、乘船、造门、突返、答问”等一系列举止、言行可见出王子猷是一个不拘礼法、恣意妄为、性情潇洒的人。
可谓“名士风流”。
王子猷这种不讲实务效果、但凭兴之所至的惊世骇俗之举,鲜明体现出当时士人所崇尚的“魏晋风度”的任诞放浪、不拘形迹之风,有窥一斑而见全豹之效。
小说言简文约,却形神毕现,气韵生动。
成语出处:“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十王勃: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杜甫评价: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滕王阁序》的主题意旨作品中,作家先是尽情铺叙滕王阁极目所见美景,此后以腾挪迭宕的笔触,从逸游的畅达,引出仕途坎坷的感慨,表达了虽报国无门却终不坠青云之志的执著情怀。
其中,“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联想到英才失意,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以表达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
至“所赖君子……老当益壮”几句,则勉励同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实为全文警策。
又以“大鹏”自喻,表明凌云之志,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语,抒发信心未泯的情志。
最后,又用“贫泉”、“涸辙”、阮籍的典故,说明虽处境困顿而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
作家以此展示情感发展轨迹,呈现了交织于内心的期望和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诗意的复杂情感。
十一、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原名三变,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中国文学中第一个专业词人。
《望海潮》:上片,勾画杭州城的“形胜” “都会”与“繁华”,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
开篇三句概括性的直陈“形胜”、与“繁华”,继之九句,紧紧围绕这六字,做形象的铺写,境界由此展开。
下片,侧重西湖美景、欢乐的游赏与生活场景。
写法上着眼于“好景”二字。
全篇感情饱满,适度夸张,语言、音律、词调和谐。
上片写形胜之地和钱江潮的壮观,语言色彩浓烈、气势磅礴。
下片写西湖清幽美景,文字优美,节奏平和舒缓,西湖之美丽使人心旷神怡。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
《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
(《踏莎行》分析)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作家,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声声慢》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结构上,作者打破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呵成,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其中,首句连用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怅然若失的愁苦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易安词在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