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潮

合集下载

新行为主义教育

新行为主义教育

新行为主义教育新行为主义教育也是一种有一定影响的现代欧美教育思潮,它是依据行为主义心理学阐述教育问题的教育思想流派。

新行为主义教育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美国,60年代盛行于美国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

(一)新行为主义的产生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早期行为主义无视有机体的内部过程,引起了不少人的非难和反对。

在行为主义阵营内部也就出现了一批改造和发展早期行为主义的人物,他们先后提出自己的理论体系,以求摆脱这种困境。

例如托尔曼首先提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等。

另一方面原因是由于操作主义哲学思潮对新行为主义者的影响。

(操作主义以探讨科学体系的严密性和精确性为宗旨,强调“操作分析”的方法,认为由于测量操作的方式不同,同一客观概念并不总是具有同一的意义。

人类通过科学所能得到的知识,仅仅是人们所进行的种种测量、观察、记录、运算等操作的结果。

)(二)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托尔曼的目的性行为主义,认为行为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倾向性及受教育的特征,托尔曼指出,“行为所固有的目的和认知,按其定义来说,是完全客观的东西”。

托尔曼认为在整体水平上进行行为的心理分析,就是要推断出介于实验变量与行为变量之间的中介过程,由此提出了“中介变量(S-O-R)”——认知地图。

赫尔的行为原理,他反对华生的S-R公式和托尔曼的行为的目的性与认知性,同意托尔曼的中介变量和整体行为,重视需要和驱力,构建了假设-演绎行为主义。

他把学习定律加以数量化,坚持和发展严格客观的行为主义途径。

斯金纳,作为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发展了巴甫洛夫和桑代克的研究,揭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他设计的用来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实验装置“斯金纳箱”,被世界各国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广泛采用。

他根据对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作用的研究发明了“教学机器”并设计了“程序教学”方案,对美国教育产生过深刻影响,被誉为“教学机器之父”。

(三)新行为主义教育的主要理论1、教育就是行为塑造新行为主义教育家认为有机体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基于刺激型条件反射—应答性行为基于操作型条件反射—操作性行为学习过程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

外国教育史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外国教育史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2、分析哲学认为,问题不在于是否能获得知识,而 是要了解获得知识的条件和过程,关注探究的逻辑 或方法论,澄清表述知识和概念的语言含义。
3、分析教育哲学认为,在以前的教育理论中, 教育术语和概念是十分混乱并被人误解的;在 教育哲学系统和大纲的标题下所写的许多东西, 助长了标语口号化的体系和盲目的信仰。因此, 对教育基本概念和论证方法进行澄清,并注意 正确使用教育术语,应该是教育哲学研究工作 的第一步。同时在论述教育问题时,应该尽量 使语言符合逻辑、明白易懂。
皮亚杰主要观点:
每于成人的认知结构,因 此,一切教育和教学都应该了解儿童认知结构 发展的规律以及与成年人心智发展的关系,并 据此来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
心理学的方法论:临床法
特点:丰富多彩的小实验;合理灵活的谈话;自然性质的 观察;新颖而严密的形式语言和数理逻辑的分析工具。
(3)因而,“包括这些要素在内的一个各 门特殊学科韵教学计划应当是民主教育制度的 核心。”。 “要素主义教育”的名称就是由此 而来的。
3)具体举措和影响
(1)要素主义教育家要求美国普通中小学 重新审查它们的课程计划,以保证学生学到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60年美国教育改革中, 要素主义教育家特别强调“新三艺”(即数学、 自然科学和外语)。
(2)存在主义的创始人是丹麦的基督教哲学家、神秘主 义者克尔凯郭尔(S.A.K止rkesard)。它的主要代表人物 是德国的雅斯贝尔斯 (K.Jaspers)和海德格尔 (M.HeideeSer)、法国的萨特(J.Sanre) 。存在主义是 一种把人的存在当做其基础和出发点的哲学。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 美国教育家尼勒(G.Kneller)把存在主义应用于教育理论, 形成了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纲要知识梳理第十三章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外国教育史纲要知识梳理第十三章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外国教育史纲要知识梳理第十三章现代欧美教育思潮时代背景•二战后,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和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国际关系也出现了新的形势。

•作为社会生产和生活重要工具的教育,也产生了重大变化与改革,与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出现了重新论证教育理论的高潮。

三派教育理论直接抨击现代派教育理论,要求恢复传统教育原则的理论:要素主义、永恒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等。

继承并发展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改造主义50年代以后产生并广为流行的新的教育哲学:存在主义、分析主义、结构主义、现代人文主义教育等。

一、改造主义教育(一)概况⏹改造主义教育是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美国、从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运动中分化出来,50年代成为一种独立的教育思想。

⏹改造的要义把改造社会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改造不适合当代要求的教育理论⏹代表人物:康茨、拉格、布拉梅尔德(二)内容1.前提:⏹当今正处在一个新的文化危机时代,要求用教育来解救时代的危机,建立社会新秩序。

⏹用行为科学的新成就来改造教育。

2.内容:⏹教育应具有改造社会的大目标。

具体表现为建设“新文化”,创建“世界秩序”和培植“社会同意”。

⏹论述了制定课程和选取教育方法的新原则课程的选择与社会文化的改造和发展有内在联系课程中应体现价值论的灌输,即在哲学上对道德的、审美的与政治的共同价值标准的研究,课程应能促进学生对自身的理解和群体的理解,帮助他们了解阶级之间与国家之间的权力结构或权力斗争等。

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编制课程●对教师作用与师生关系问题上的见解教师具有重要作用,教师的职责在于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相互探讨、公开辩论的关系。

3.评价⏹改造主义教育的基调是要抹杀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实质,通过教育用阶级合作的观念来重建一种所谓的社会新秩序,从而解救被认为是当代最大的文化危机。

⏹但由于它的历史唯心主义性质和资产阶级性的制约,从其教育实践来看,并不能反映教育发展的实际,也不能解救所谓的时代危机。

教育学: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教育学: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1.改造主义教育20 世纪30 年代从实用主义和进步教育中分化出来,到50 年代形成独立的教育思想。

初期有康茨和拉格,布拉梅尔德50 年代发表一系列著作后最后形成。

改造主义教育的理论主要分为五个方面:教育应该以改造社会为目标教育要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精神。

强调行为科学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教学上应该以社会问题为中心。

主张课程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教学应以问题为中,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

教师应进行民主的、劝说的教育。

2.要素主义教育1938 年“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的成立是要素主义教育形成的标志。

发起者、主要代表人物是巴格莱。

60年代代表人物是科南特和里科弗。

(1)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

在人类的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超时空的要素,它们是种族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基础。

中小学要强调双基(新三艺),按逻辑系统编写教材、进行教学。

(2)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

强调传统的心智训练,传授整个人生的知识。

3.永恒主义教育20 世纪30 年代形成的一种提倡复古的教育理论。

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哈钦斯、英国的利文斯通和法国的阿兰。

(1)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2)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对人施以人性的教育,达到人性的自我实现、人的进步和完善。

(3)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4)提倡通过教学进行学习4.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在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新托马斯主义式提倡宗教教育的一种理论,20 世纪30 年代产生于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国家,二战后,也曾在美国流行。

教育应以宗教为基础。

(1)教育的目的培养真正的基督徒和有用的公民(2)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3)教育应该属于教会5.存在主义教育存在主义是种把人的存在(个人主观的自我意识)当做其基础和出发点的哲学。

基本论点是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即人首先存在着,通过他自己的自由选择而决定他的本质。

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

20世纪前半期的重要教育思潮(一)改造主义教育思潮20世纪30年代兴起于美国,50年代真正形成独立的教育思想流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家康茨和布拉梅尔德。

1.教育应该以“改造社会”为目标2.教育要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精神3.强调行为科学对象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4.教学上应该以社会问题为中心5.教师应进行民主的、劝说的教育(二)要素主义教育思潮1938年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成立,批判进步主义教育。

代表人物有巴格莱、贝斯特、康南特和里科弗等。

1.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2.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3.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4.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三)永恒主义教育思潮建立在批判进步主义教育思潮之上。

代表人物有美国的赫钦斯、阿德勒和法国的阿兰及英国的利文斯通等。

1.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2.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3.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4.提倡通过教学进行学习(四)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潮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法国、意大利等地。

代表人物有法国神学家马利坦。

1.教育应以宗教为基础,复活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约1225-1274年)的经院哲学2.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基督教徒和有用的公民3.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4.教育应该属于教会(五)存在主义教育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产生于德国的存在主义哲学在整个西方世界流行,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法国的萨特和奥地利的布伯。

50 年代,美国教育家奈勒、莫里斯等将存在主义运用于教育理论,于是形成一种教育思想流派。

1.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2.强调品格教育的重要性3.提倡学生“自由选择”道德标准4.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5.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信任的关系(六)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潮新行为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由托尔曼、赫尔和斯金纳等一批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华生行为主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加入中介变量而诞生的一系列学术流派的总称。

外国教育史(笔记)

外国教育史(笔记)

基础夸美纽斯:一、教育目的:双重性,即信仰的目的与世俗的目的相统一。

(一)这两个目的的关系:1)在夸美纽斯看来,信仰的目的是最终的目的,也就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超越于现实的人生,皈依于上帝,步入天堂,与上帝共享永恒的幸福和来世的永生。

2)世俗的目的有三个方面:包括学问的目的,道德的目的和虔信的目的。

通过教育,使人认识和研究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德行和信仰,以便学生能够享受现实的幸福,也为永生做准备。

(二)夸美纽斯充分肯定了教育的作用,他对教育的作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首先,他认为教育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他认为通过教育,能使国家独立、和谐,能够使社会繁荣发展,能够使人类得救。

其次,他从教育对于享受宗教生活的作用。

通过教育,能够培养学问、道德和虔信的种子,从而使人能够步入天堂。

这反映了夸美纽斯肯定了人的价值、地位和能力的思想,以及教育思想上所具有的宗教色彩。

最后,教育对人间生活的作用。

通过泛智的教育,人学习对现实生活有益的、各种各样的、包罗万象的科学知识,那么就可以发展其无限的智慧,从而成为德智体、信仰等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夸美纽斯所说的“自然”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指自然界和普遍法则。

教育应该以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为根据,从自然中找到教育的普遍规律。

教育的秩序应该以自然为界限。

教育要模仿自然。

这样,教育的进行就同自然一样容易自然;其二是指人的与生俱来的天性。

这个“自然”更为根本。

就是,教育要根据人的天性,适合人的年龄,使每一个人的智慧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泛智论”:夸美纽斯的第三个重要思想在于他的“泛智论”以及由“泛智论”出发讲到的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的思想。

(重点了解)(一)夸美纽斯提出一个口号“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这个是启蒙思想家,像“百科全书派”的思想家狄德罗就持有这样的泛智主义的思想。

这种泛智主义的思想有什么样的意义呢?夸美纽斯从“泛智论”出发,他认为,一切的知识可以教给一切的人,一切的人都有可能学习一切的知识。

新行为主义教育

新行为主义教育

四.新行为主义教育理论的评价 新行为主义教育理论的评价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新行为主义 教育理论有助于学习理论的发展。 教育理论有助于学习理论的发展。但 新行为主义教育具有机械主义的特征。 新行为主义教育具有机械主义的特征。
进步性
1.免除了厌恶刺激的影响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免除了厌恶刺激的影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免除了厌恶刺激的影响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自定步调 可适应不同水平和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学习 自定步调,可适应不同水平和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学习 自定步调 可适应不同水平和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学习; 3.精心设计的程序教材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精心设计的程序教材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精心设计的程序教材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4.及时反馈能提高学习效果、减少错误; 及时反馈能提高学习效果、 及时反馈能提高学习效果 减少错误; 5.程序的编制和研究,促进了学科教学心理的研究等。 程序的编制和研究, 程序的编制和研究 促进了学科教学心理的研究等。 6.揭示出的强化规律客观可靠 它是驯兽师的必修课, 6.揭示出的强化规律客观可靠。它是驯兽师的必修课,对人 揭示出的强化规律客观可靠。 类的行为管理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和激励也有重要的参 考价值。 考价值。 7.提出强化理论,形成了行为主义科学分析的理论与技术, 提出强化理论, 提出强化理论 形成了行为主义科学分析的理论与技术, 并广泛地运用于人类实践,是心理学研究的重大理论突破。 并广泛地运用于人类实践,是心理学研究的重大理论突破。 8.相比此前以思辨为特征的心理学来说是一大进步,大大提 相比此前以思辨为特征的心理学来说是一大进步, 相比此前以思辨为特征的心理学来说是一大进步 高了教育教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高了教育教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20世纪20年代教育思潮

20世纪20年代教育思潮

20世纪20年代教育思潮
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教育思潮多元化的时期,各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和理论都有所兴起和发展。

1. 进步主义教育思潮: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强调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全面发展,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倡实践性教育和体验式学习。

代表人物有约翰·杜威。

2. 行为主义教育思潮:行为主义教育思潮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对学生行为的塑造和控制,通过外部刺激和奖励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和行为。

代表人物有B.F.斯金纳。

3. 社会重建主义教育思潮:社会重建主义教育思潮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不平等,主张通过教育来实现社会变革和社会公正。

代表人物有约翰·杜威。

4. 质疑传统教育思潮:20世纪20年代,一些教育学家开始质疑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如自由学校运动和民主教育运动。

5. 科技教育思潮:20世纪20年代,科技教育开始受到重视,人们开始意识到科技对教育的重要性,并尝试将科技应用于教育中,以提高学习效果。

总体而言,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思潮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的趋
势,各种不同的教育理论和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为后来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上)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上)
要素主义关于学习人类文化“共同要素”的思想尚缺乏科学依据和哲学基础,对 如何科学地界定出学校所需传授的“共同要素”没有提出明确的原则。
二、 永恒主义教育
(一) 永恒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1. 发展人的理性是教育永恒不变的原则 2. 自由教育应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
二、 永恒主义教育
(二) 永恒主义教育评析
一、 要素主义教育
(三) 要素主义教育理论评析
要素主义要求传授人类文化的基本要素,主张系统知识的学习和传授,强调学习 内容的逻辑性、连贯性和顺序性,要求大力发展天才教育,呼吁培养科技人才,在一 定程度上克服了进步主义教育的弊端。
20世纪50年代,要素主义一跃成为支配美国教育发展的主要思潮,为60年代美国 的中小学课程改革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1934年创刊的《社会前沿》成为改造主义教育家的喉舌。
一、 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衰
(一) 20世纪30年代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
关于教育与社会改造问题的大辩论给学校教育带来的最突出变化是1928—1935 年学校课程中社会内容的大量增加,但此时改造主义教育思想尚未成熟,主要是对 进步主义教育理论进行一些修正和补充。
二、 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
(二) 改造主义教育的理论前提
布拉梅尔德认为改造主义教育建立在两个理论前提之上。 第一个前提是时代的需要。 第二个前提是行为科学革命的出现。
二、 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
(三) 教师和教学在改造社会中的作用
康茨主张教师应引导社会前进而不是当社会的尾巴。 教师应成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有责任思考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义务向 学生和社会阐明社会的发展前景,并鼓励学生去实现这种前景。 作为领导者,教师应在相互冲突的目标和价值中作出选择,成为政策的制定者。 教育家要关心学校事务,要在有争议的政治、经济和道德等问题上作出重要选择。 康茨主张教学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教学内容必须突出民主遗产、科学和工 艺。

四大学习理论(学习)

四大学习理论(学习)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可,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

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对立,源自于格式塔学派的认知主义学习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再度复苏。

从本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布鲁纳、奥苏伯尔等一批认知心理学家的大量创造性的工作,使学习理论的研究自桑代克之后又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

他们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因此,使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认知派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一个比S—R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

他们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

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

行为主义教育理论

行为主义教育理论
为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或工具。 ③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的活动 ④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
是描述刺激与反应的函数关系,以便有效地控制 有机体的行为。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反应类型 强化的性质 反应的主动性 学到了什么 适合于解释
三、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想
新行为主义教育理论是依据行为主义心理学阐述教 育问题的教育思想流派。
新行为主义教育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美国, 60年代盛行于美国等国家。
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和加涅。 提出操作性的学习理论,重视强化在学习中的作用,
推行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
有缺陷,但对当今教育仍有影响。
1913年,华生发表了著名论文 《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 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
旧行为主义的特点——致命弱点
1、否定传统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意识—行为; ➢内省法—观察法、实验法、条件反射法 2、否认行为的遗传
华生的名言
“请给我一打强健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放在 特定的环境中抚养,我能担保,其中随便挑出一 个来,都可以被训练成任何专家——无论他的能 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 将他训练成为一名医生,或是律师,或艺术家, 或商界首领,甚至是一名乞丐或窃贼。”
假如你过去经常和一位朋友喜欢同听一首歌,那么 当你独自一个人听到这首歌,便可能会激起你对那 位朋友的回忆。
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Copyright © Allyn & Bacon 1999
John Watson, 1878-1958
华生(J.B.Watson,1878-1958)心 理学博士,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 始人,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以 观察到的行为,而不是看不见摸 不着的意识和精神(被称为刺激反应心理学),是教育万能论和 环境决定论的倡导者。

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潮

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潮

2、托尔曼的目的性新行为主义
1)主要观点:
不主张心理学研究意识,强烈反对构造主义式的内省 与华生研究行为不同,他将行为分为两种:分子行为和 整体行为,在托尔曼看来,心理学应该研究整体行为 引进“目的行为”概念,他认为所有行为都是由目的引 导的,所有行为都在于达到某种目的,并学会达到一个 目的的手段。 最独特的贡献是他提出“中间变量”的概念,S-O-R,中 间变量O介于自变量(S)和因变量(R)之间,两种中 间变量是:需求变量-动机,认知变量-能力。 符号学习(学习的符号)-格式塔模式,以学习的认知理 论代替刺激-反应学习理论,提出期待位置学习及潜伏学 习的概念,并设计了一系列精巧的实验证明他们。

心理学兴起
华生行为 主义心理学
出发点
研究方法
评价
可观察的 事实
客观的 观察法
条件 反射法
言语 报告法
测验法
可观察的事实
引起有机体反应的外界环境或身体组织 刺激 内引起机体反应的各种变化
反应 由特定刺激作品于有机体而引起的内隐
与外显的机体变化
行为 由这些简单的机体生理反应组合而成
的一套复杂反应系统
刺激:引起有机体反应的外界环境或身体组织内引起 机体反应的各种变化。 反应:有特定的刺激作用于有机体而引起的内隐或外 显的机体变化 华生将人类的反应分为四类: a:外显的习惯反应 b:内隐的习惯反应 c:外显的遗传反应 d:内隐的遗传反应
习惯:许多连续进行的反应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复杂的 连锁反应,再经过多次重复就能不依赖外界刺激而进 行活动,形成习惯、思维活动和动作技能都是习惯, 习惯就是反应系统。
无帮助的观察,即自然观察
观察法
条件反射法 言语报告法 测验法

西方教育思潮

西方教育思潮

经济方面
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 经济迅速发展,人们 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学思想日益成为显学, 渗透到了教育实践,改革和教育制度设计当 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人力资本论 等从不同角度影响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从 而带来了不同的教育观念。

哲学方面

德国古典哲学的瓦解,需要新的哲学对现实进行新 的思考 生产,科技大发展的同时,西方社会中也充满了矛 盾与冲突,世界大战的痛苦记忆,冷战的不安全感, 追求高科技力量而导致人的尊严与价值的漠视,人 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等等,所以20世界出现了以唯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为主的哲学潮流, 这一潮流导 致出现了逻辑实证主义,分析哲学,存在主义,等 等
教学内容和课程
教学内容
人类文化遗产中的“共同要素” 课程 恢复各门学科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严格按 照逻辑体系来编写教材。 课程的核心“要素”
教学方法
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主张教师处于教育过 程的中心地位。 提倡“努力学习” 学生要刻苦努力,专心致 志。 “天才学习”。 严格纪律和高标准, 注重心智的训练
1935年由德米阿什克维奇最早提出“要素主 义” 这个名词。 1938年美国成立“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 员会”是它形成标志。同年, 巴格莱发表了 《一个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纲领》首次 全面论述了要素主义教育的观点。

50年代中后期,为适应国际形势,要素主义 教育在美国逐步走向兴盛。例如贝斯特等人 组织的“基础教育协会”, 1958年的《国防 教育法》等都吸收了要素主义教育的许多理 论 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影响逐步衰落
经济方面 至1929年年初爆发了影响世界的经济危机。 政治方面 20世纪39年代末,法西斯主义的猖獗, 对 美国民主思想造成了挑战和威胁,美国民众 捍卫民主政治思想。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1.教育应该以“改造社会”为目标
在改造主义教育家看来,当今人们正生活在一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危机时期。教育的职责就是要设计并实现这样一种“理想社会”:具有美国式的民主政治制度、富裕的经济、发展的教育、繁荣的科学和艺术。他们还希望通过教育建“世界民主制度”,以实现全世界范围内的和谐的人类秩序。
2.教育要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精神
3.强调行为科学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改造主义教育家高度评价行为科学,认为行为科学应该成为改造教育的重要基础。在他们看来,培养“社会一致”的精神是一个学习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很好地利用行为科学,以行为科学为指导。
4.教学上应该以社会问题为中心
基于“社会改造”这个目标,改造主义教育家强调首先应将课程与教学的目标统一于所谓理想社会这一目标,并把社会问题作为中心。主张课程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教学应以问题为中心,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
4.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
要素主义教育家强调指出,学习只有强调“努力”,才能实现最有价值的学习。因而对学生的学习应该坚持严格的学业标准,促使学生刻苦和专心地学习。如果有的学生对基本要素的学习不感兴趣,那就要强迫他们学习。
5.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从强调系统的学习和智慧的训练出发,要素主义教育家反对“儿童中心主义”,认为应该把教师放在整个教育体系的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核心地位的作用,树立教师的权威。
要素主义教育对美国乃至世界学校教育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其教育理论和策略曾被采纳为国家的教育政策。但由于其忽视学生自己的兴趣和身心特点以及能力水平,片面强调系统的、学术性的基本知识学习,加上所编教材脱离学校教育实际,因而受到一些社会和教育界人士的抨击。
三、永恒主义教育
永恒主义教育是提倡复古的一种教育理论,它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哈钦斯、阿德勒,英国的利文斯通和法国的阿兰等。永恒主义教育理论包含以下要点: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2.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基督教徒和有用的公民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家把学校看做自然和上帝为了培养人而提供的一种机构。强调学校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培养虔信上帝、热爱上帝和服从上帝的人。但他们又认为,基督教徒和公民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而是一致的。
3.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家认为,为了对学生进行道德上的再教育和培养他们的宗教信仰,学校的一切课程都应该贯串宗教教育,每一级学校的教学与学校组织,以及每一部门的教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都要受基督教精神的约束。因此,学校中必须开设神学课程,宗教教义以外的学科也必须以宗教原则为灵魂,渗透基督教精神。
四、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的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曾在美国流行。它是一种提倡宗教教育的教育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马里坦。新托马斯主义教育的主要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应以宗教为基础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家强调理性要服从宗教信仰,教育应该以宗教为基础,以神性为最高原则。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出现的“文明危机”以及宗教与生活之间的分裂,他们强调应该通过宗教教育使人的精神在神性的感召下获得解放。
1.教育就是塑造行为
在斯金纳看来,学习过程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结果,因此任何行为也都是能够设计、塑造和改变的。教育和教学就是塑造人的行为。
2.提倡程序教学
新行为主义教育家认为,一切有机体的学习过程都表现出非常相似的属性。学生的感觉、思维和行为训练可以采用精确的程序设计来完成。因此教师应该按程序进行教学,其基本原则包括:一是积极反应;二是小步子;三是及时强化;四是自定步调。
要素主义教育对美国乃至世界学校教育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其教育理论和策略曾被采纳为国家的教育政策。但由于其忽视学生自己的兴趣和身心特点以及能力水平,片面强调系统的、学术性的基本知识学习,加上所编教材脱离学校教育实际,因而受到一些社会和教育界人士的抨击。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改造主义教育
要素主义
永恒主义
新行为主义
结构主义教育
终身教育思潮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产生背景
20世纪30年代从实用主义和进步教育中逐渐分化出来,50年代形成一种独立的教育思想
20世纪30年代作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对立面出现,二战后,尤其是50年代中后期,要素主义教育在美国教育家逐步兴盛,并成为一种颇有影响的教育思潮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盛行的一种建立在现代人文主义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上的教育思潮。其思想继承了西方人文教育传统,并吸收了实用主义的一些观点
哲学基础
实用主义,进步主义
传统的“实在论”或实在主义哲学
古典实在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结构主义哲学
渊源于文艺复兴的成人教育活动实践和教育理论
3.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需要;
4.终身教育没有固定的内容和方法,“学会学习”终身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对于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和建立学习化社会有积极意义
1.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
2.主张课程人本化,学生的自我实现是课程的核心;
3.强调学校应该创造自由的心理气氛,利于学生“自我实现”
影响和评价
特点
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实用性、个体性
意义
1.使教育获得全新的诠释,主张教育应贯穿于人的一生,彻底改变了过去将人的一生截然划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两阶段的观念;
2.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3.引发了教育内容和师生关系的革新;
4.它的多元化机制标准为学习者指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崭新之路;
4.强调教师在整个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强调人的永恒本质和人性不变,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而培养这些共同的要素,最好的途径就是阅读经典著作;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强调教师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想

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想

四、影

有利:
• 程序教学与现代化技术结合构成了现代化 教学手段,甚至把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想及 其程序教学看成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 开始。 • 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想在推动学习理论科学 化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缺陷:
• 在学习理论研究上仅仅局限在外部行为的控制上 而忽略了对学习的内部过程以及内部条件的研究 • 强调人类与动物的学习过程极为相似,实际上抹 杀了人类学习的基本规律以及人类学习与动物学 习的本质差别 • 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对促进学习有一定作用,但 是在运用于教学实践 中比较机械和刻板,因而又 限制了学生的思简介
• 从中学时代起,加涅就立志要学习心理 学,将来做一位心理学家。 • 1933年,加涅进入耶鲁大学主修心理 学。1937年他又进入布朗大学攻读研 究生。并改读实验心理学。后来先后 获得了布朗大学的硕士学位和心理学 博士学位。 • 加涅在美国心理学界享有盛誉。曾获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奖”;美国心理 学会颁发的“应用心理学奖”。 • 加涅的主要著作有:《学习的条件》、 《教学设计的原理》等
斯金纳
为 为
■反射和行为区分行为有三个特征: ①由一定情境引起 ②别的有机 体可以观察得到③承认意识的存在 ■斯金纳还把行为分为应答性行 和操作性行为 ■遗传问题:遗传和环境都对行 发生深刻的影响。他的“生存列 联”指自然选择在物种变异进化 中的作用
(2)论强化理论
■强化物 从强化物本身性质可分为自然强化 物和人为强化物; 从强化的方法看可分正强化和负强化 存在使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的刺激物 正强化 撤去使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的刺激物 负强化 ■强化列联 R——S,刺激情境—反应—强化 反应与强化相隔时间越短,效果越好
加涅
(2)论学习的概念、要素和条件 • 人类的发展是成长与学习这一对因素以及 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成长——发 生学决定,学习——个人生活环境的事件 决定。 • 学习活动由四要素构成:学习者、刺激情 境、记忆内容、动作。 • 人类的学习受内部的和外部的两大条件的 制约。

20世纪中后期主要教育思潮对构建当代新型师生关系启示

20世纪中后期主要教育思潮对构建当代新型师生关系启示

20世纪中后期主要教育思潮对构建当代新型师生关系的启示摘要:20世纪中后期,各种教育思潮在欧美等国家纷纷涌现,出现了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存在主义等等教育思潮。

多元化教育思潮的涌现不仅得益于科学技术研究取得重大成就和教育工作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其中也离不开哲学观点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心理学研究对教育思想转变的影响。

其中存在主义教育思潮和人本主义教育思潮都非常重视师生关系的构建,对如何构建和谐良好,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师生关系提出了各自的观点,这对当今师生关系的构建,乃至整个教育活动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从解读和整理经典思潮中对师生关系建构的主要思想出发,针对当今新形势,提出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时应遵循的三大原则。

关键词:师生关系;存在主义;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良好的师生关系一直被认为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

在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鲜明指出:即使在未来的“学习社会”中,正规教育体系即学校,仍将是每个人学习知识的基础,而在这个起基础作用的教育系统内,最核心的将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没有其他东西(包括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能代替这种师生关系。

由此可见,构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师生关系将会是永恒的话题,并且如何构建师生关系和构建怎样的师生关系一定程度上成了教育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和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

就如何在改革开放持续深入、教育技术不断进步、“90后”成为学生主体等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师生关系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不仅要从当下形势出发,更需要汲取前人思想。

一、存在主义教育思潮:引导、自由、交流与对话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教育是一种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教育思潮,20世纪50年代形成于美国,60年代广泛流行于一些西方国家,在70年代后逐渐走向衰落。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分为经典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新行为-groupfive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分为经典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新行为-groupfive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比较以及在教育中的运用第五小组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是20世纪初以来逐步形成的一种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有桑代克(Thorndike)、巴甫洛夫(Pavlov)、斯金纳(Skinner)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分为经典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过程认为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强调学习过程中强化的重要性。

行为学习理论与英国的联想主义一脉相承,强调外部环境对人的学习的决定作用,认为学习过程就是有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从而获得新的经验的过程,对学习的解释强调可观察的行为。

行为主义者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其基本观点是:其一,以S-R公式作为所有心理现象的最高解释原则,将一切心理现象归结为S-R联结的形成;其二,强调学习发生的原因在于外部强化,主张研究学习就在于研究其外部条件,而忽视对学习内在过程和内部条件的研究。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有四个基本的要素:内驱力(如对赞许的需要)、线索、反应和奖励(或强化),并由此总结出三个学习的基本原理:(1)内驱力演化为动机作用;(2)反应演化为积极反应原理;(3)奖励(或强化)演化为即时强化与反馈。

1.1 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等人的观点。

1.1.1桑代克的联结论桑代克联结论的基本观点:首先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其次学习是通过不断的尝试与错误而实现的,最后联结的形成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

联结论的基本观点可集中在对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规律的认识上。

(一)对学习实质的认识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桑代克明确指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人的联结系统。

”所谓联结,是指某种情境(即刺激)仅能唤起某种反应,而不能引起其他反应。

(二)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而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建立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新行为主义教育
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将人与动物看做 是随意操纵的机器,将心理学变成没有心 理或无头脑的心理学,新行为主义看到了 这一根本缺陷,而在不同程度上修正和发 展了早期行为主义,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 理论体系。
(一)新行为主义的共同特征
既保留了早期行为主义以行为而不是意识 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这一根本特性,又 不像华生等人那样无视对有机体内部的研 究
影响:
贡献: 20世纪50到60年代,美国掀起程序教学 热潮,随后在西欧,日本,苏联流行。其 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行为治疗和行为矫正中。 不足: 坚持极端客观的行为主义立场,竭力反 对研究有机体内部的心里过程,抹杀动物 学习和人类学习的本质区别。
三、第三代行为主义——新的新行为主义
(一)代表
1、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或观察学习理论 2、罗推尔:社会行为学理论 3、米契尔:认知社会学习理论等

心理学兴起
华生行为 主义心理学
出发点
研究方法
评价
可观察的 事实
客观的 观察法
条件 反射法
言语 报告法
测验法
可观察的事实
引起有机体反应的外界环境或身体组织 刺激 内引起机体反应的各种变化
反应 由特定刺激作品于有机体而引起的内隐
与外显的机体变化
行为 由这些简单的机体生理反应组合而成
的一套复杂反应系统
3)评价: 贡献: a.根据假设演绎法和大量控制严密的实验,构建了一 个庞大的,无所部包,企图说明一切的哺乳动物动 物行为的理论体系,希望借此使心理学称为一门完 全客观的自然科学,这是其他心理学家所不曾做过 的。 b.其实验研究方式和结果对心理学产生深远影响。 c.新赫尔学派。 不足: 理论体系过于庞大复杂,繁琐精细,难以理解;实 验情景单一,方法过于特殊,而且缺少概括性,使 人怀疑理论的代表性和说服力;还原论的错误。
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潮
小组成员:李瑞琴 张 曼 郑晓娴 赵康宁 王小珍 张世彦 王洋鸰 张 帅 郭秀芳 张灵敏
行为主义教育
华生的行为主义 赫尔的逻辑新行为主义
新行为主义教育
托尔曼的目的性新行为主义 斯金纳的操作新行为主义
第三代行为主义
新的新行为主义
一、行为主义教育
1. 诞生背景: 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相互攻讦,
都依靠内省的方法,最终陷入了困境
1. 诞生的标志:
1913年华生《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华生认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行为的科学, 而不是对意识的内省研究,是自然科学的一个 纯客观的、实验的分支。
3. 代表人物:华生、霍尔特、魏斯、拉施里等人
4. 基本特点:排斥意识,主张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的
研究对象。 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指出:“行为主义者对人类 所作所为的行为要比旁观者对人类的兴趣更浓——如同 物理科学家意欲控制和操纵其它自然现象一样,行为主 义者希望控制人类的反应。行为心理学的事业是去预测 和控制人类的活动,为了做到这一点。它必须搜集由实 验方法得出的科学数据.” 5. 结束时间:20世纪70年代,认知和人本主
1)是独一无二的描述性的、严格的行为主义者 “斯金纳箱”研究动物行为,提出行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发展了 一种行为的“强化符号”思想。 2)将有机体的行为分化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3)强化和强化列联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 强化:是习得性行为的重要因素,强化分为定时强化和定比强化 强化列联:指反应和强化刺激组成的序列由刺激-反应-强化三个强化 环节构成。 4)斯金纳非常重视将其行为理论广泛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如:数 学,言语行为,心里治疗,社会控制等。
无帮助的观察,即自然观察
观察法
条件反射法 言语报告法 测验法
借助仪器的观察,即实验法 是最能体现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理 论的方法 一种专门研究正常人行为的方式,是通 过被试报告其体内变化实现的 主张设计和运用一种不需要语言的外 显的行为测验
(1)在20世纪20年代风行一时,深刻的影响着心理学的 进展。 (2)在学习领域,行为主义所产生的四种影响试值得注 意的: 主管观察法(内省法)已经被淘汰,所有观察资料都 来源于客观现实 站在华生立场的人,对行为进行心理方面的解释是大 为不满的 排斥实际上的遗传作用,强调学习是行为产生的原因 在学习实验中普遍倾向对动物进行实验 (3)华生的行为主义运动矫正过正,否定意识,片面强 调环境和教育,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他的心理学 陷入困境,遭到许多心理学家的批评。 (4)面对各种各样的批评,在行为主义阵营内部出现了 一批改造和发展早期行为主义的人物,他们先后提出 自己的理论体系,以求摆脱这种困境。
2)评价: 贡献:
整体行为研究和提出的中间变量的概念被广泛 吸收和接纳;认知心理学鼻祖(P432);新托尔曼 学派。
不足:
没有把行为恰当地同内隐机能明确的联系起来, 因而不能发展为一种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动物实 验的结果和结论推断人得行为,不免忽视人与动 物之间的本质区别。
主要内容:
3、斯金纳的操作新行为主义 ——美国最激进的新行为主义者
2、托尔曼的目的性新行为主义
1)主要观点:
不主张心理学研究意识,强烈反对构造主义式的内省 与华生研究行为不同,他将行为分为两种:分子行为和 整体行为,在托尔曼看来,心理学应该研究整体行为 引进“目的行为”概念,他认为所有行为都是由目的引 导的,所有行为都在于达到某种目的,并学会达到一个 目的的手段。 最独特的贡献是他提出“中间变量”的概念,S-O-R,中 间变量O介于自变量(S)和因变量(R)之间,两种中 间变量是:需求变量-动机,认知变量-能力。 符号学习(学习的符号)-格式塔模式,以学习的认知理 论代替刺激-反应学习理论,提出期待位置学习及潜伏学 习的概念,并设计了一系列精巧的实验证明他们。
(二)共同特征:
1、即坚持行为主义的立场又吸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成果,大胆使用以往被传统行为主义所摒弃和拒 绝的心理学概念; 2、探索认知、思维、意象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 3、强调行为和认知的结合; 4、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 5、强调心理过程的积极与主动性; 6、坚持客观注意的态度等
20世纪70年代后,认知心理学与 人本主义心理学成为西方心理学发展 的主流,行为主义似乎已经销声匿迹 了。然而行为主义作为一个学派其精 神是永存的。
(二)代表
1、赫尔的逻辑新行为主义
1)赫尔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下,认为有机体行为从 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对环境的适应行为,这种适应行为 就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他将假设演绎法引入心理学 研究,提出四项基本原则。 2)修正华生等人的S-R公式,提出S-s-r-R公式 S:外在环境刺激 R:外部行为反应 s:刺激痕迹 r:运动神经运动 强调强化作用和内驱力的降低,他的:引起有机体反应的外界环境或身体组织内引起 机体反应的各种变化。 反应:有特定的刺激作用于有机体而引起的内隐或外 显的机体变化 华生将人类的反应分为四类: a:外显的习惯反应 b:内隐的习惯反应 c:外显的遗传反应 d:内隐的遗传反应
习惯:许多连续进行的反应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复杂的 连锁反应,再经过多次重复就能不依赖外界刺激而进 行活动,形成习惯、思维活动和动作技能都是习惯, 习惯就是反应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