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情精辟论述
简述当前中国的基本国情
简述当前中国的基本国情
当前中国的国情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政治制度: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
中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影响力。
2. 经济状况: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经济以出口为主要驱动力,同时中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内需扩大等政策措施。
3. 文化底蕴: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世界上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诗歌、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文化艺术形式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风格。
4. 社会和谐: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人民幸福安康。
中国政府也积极推进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同时,中国也倡导建设和谐社会,推动人机协同、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发展,促进人与科技的和谐共处。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实现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进步。
初一重要知识归纳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发展道路概括
初一重要知识归纳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发展道路概括初一重要知识归纳: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发展道路概括中国,位于东亚,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的国家。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道路是当代中国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简要介绍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我国取得的发展成就,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
一、国情归纳1. 地理位置中国地处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邻近韩国、日本等国。
西部与中亚、西亚接壤,北部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南部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接壤。
境内地域辽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环境。
2. 人口与民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
汉族是主要民族,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
少数民族如蒙古族、藏族等也在中国各地分布广泛。
3. 政治制度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我国的国家领导人通过选举产生。
政府机构按照层级划分,分为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和地方政府。
4. 经济状况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力资源。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同时,我国在农业、制造业、信息技术等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二、发展道路概括1. 社会主义道路我国自1949年建国以来,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这一道路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
社会主义道路强调人民当家作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 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的关键一步。
1978年,我国引入了市场经济思想,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农村经济改革、城市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等。
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 坚持可持续发展我国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这一理念强调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要相互促进。
我国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致力于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进步。
4.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我国致力于消除贫困和实现乡村振兴。
论述近代中国国情
论述近代中国国情近代中国的国情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议题,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诸多因素。
以下是对近代中国国情的论述:1. 政治体制转型: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封建专制到共和制度再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体制转型。
20世纪初,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社会主义时期。
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民民主专政。
2. 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政策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采取了市场经济改革措施,引入外资、鼓励私营企业,并逐步开放经济,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
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3. 社会变迁与发展挑战: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中产阶级崛起,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同时,中国也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均等社会问题,以及环境污染、资源严重消耗等可持续发展挑战。
4. 国际地位提升: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倡导多边主义和经济全球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参与者和倡导者。
5. 民生改善与社会福利:近代中国致力于改善民生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加大投入,努力提供公共服务。
消除绝对贫困是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目标,通过扶贫政策和措施,在几十年内使数以亿计的人口摆脱了贫困。
总的来说,近代中国国情呈现出政治转型、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国际地位提升等特征。
中国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问题和全球挑战等诸多挑战。
理解近代中国国情有助于更好地认知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的重要国情及基本国策
人口问题 1、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解决措施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环境问题 解决措施
1、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问题 解决措施
1、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谢谢大家!
请你想一想: 你生活的地区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
1、空气污染
2、水资源短缺
3、水污染严重
4、噪音污染
5、生活垃圾和白色污染蔓延
6、水土流失严重
环境问题的危害:
1、威胁生态平衡 2、危害人类健康 3、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思考: 环境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
思考:为什么说我国既是“资源大国”, 又是“资源小国”?
1、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解决措施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我们还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 发展做些什么?在你的生活当中,我们可以为 环保事业做那些事情呢?
把生活中的废纸、废塑料、废旧电池卖给回 收站;垃圾分类归放;买菜使用布袋子;不吃 口香糖;夏季空调保持在26度;使用节能灯; 注意关好水龙头;细菜洗脸多用盆;就餐剩余 打包回家;不用一次性木筷;过节使用电子贺 卡等。
我国的重要国情及基本国策
学习目标
1、体会人口、环境和资源问题对 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感受目前 我国人口、环境和资源问题的严 峻性。
2、认识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 国情,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学习重点:
我国面临严重的人口、环境、 和资源问题。
学习难点:
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和资 源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
专题一: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专题一: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一、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
为什么要突出强调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原因:其一,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是该结束?当初邓小平预判GNP 4000美元,现GDP 已达到8000美元。
其二,2010年第二年度,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跻身于中等发达国家行列,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已经不是发展中国家,而已经成为经济强国。
基本国情:1、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看,中国是人口大国,但并非人才强国。
2、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仍处在世界后列。
3、从人民生活水平看,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
4、从资源占有情况看,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
5、从城市化程度看,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6、从工业化程度看,中国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结论:结论一:“三个没有变”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上的讲话。
强调:“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结论二:“三个世所罕见”在今年改革开放30周年时,胡锦涛强调:“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
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
”二、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1、战略机遇期的提出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纵观全局,21世纪头一、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段话当年被写进了党的十六大报告。
中国当代国情的演讲稿
中国当代国情的演讲稿尊敬的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登上这个演讲台,为大家讲述一下中国当代国情。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与变革,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如今,中国的国情呈现出许多令人振奋的特点。
我将从经济发展、政治制度、社会变革以及文化传承四个方面,为大家呈现一个全面的中国当代国情。
首先,经济发展是中国当代国情的重要方面。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崛起。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
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注重创新和科技进步,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和互联网经济快速崛起。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推动开放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入人心。
中国当代国情中,经济发展为国家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政治制度是中国当代国情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在政治体制上坚决维护的领导,推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中国拥有庞大的共产员队伍,坚持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同时,中国从政治上实行“一国两制”,保持了香港、澳门的稳定。
中国政治制度确保了国家的政治稳定和长期发展。
社会变革也是中国当代国情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关注人民的福祉和社会公平。
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中国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同时,中国积极推进农村扶贫工作,实施了一系列产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的政策措施,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最后,中国当代国情中的文化传承是一个长久而复杂的过程。
中国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的历史。
中国注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依托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中国将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弘扬中华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中国还大力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间的文化合作,以实现文化的多样性和共享。
中国当代国情呈现出经济发展迅速、政治制度稳定、社会变革积极和文化传承丰富的特点。
对当代中国国情的认识800字
对当代中国国情的认识800字中国,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国家,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波澜壮阔的现代化进程后,已经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心。
当代中国国情,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元的现实存在,它既有深厚的历史传统,也有蓬勃的发展活力。
从经济角度来看,当代中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发展的需求,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
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从依赖投资出口转向内需驱动,这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政治角度来看,当代中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这一制度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文化角度来看,当代中国正处于文化多元化和文化自信的交汇点。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种文化思潮在中国交汇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同时,中国也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增强文化自信,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社会角度来看,当代中国正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社会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教育、就业、医疗、环保等社会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当代中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此外,当代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综上所述,当代中国国情是一个多元而复杂的现实存在。
它既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蓬勃的发展活力,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因此,我们需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国情,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国情和形势政策 讲稿
国情和形势政策讲稿
尊敬的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国情和形势政策”。
作为一名共和国的公民,我们不仅要了解国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还应该积极参与并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此,了解国情和形势政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国情,也就是国家的基本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广阔的国土。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快速发展、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不断突破等等。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我国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环境污染、资源紧缺、教育问题等等。
只有正确认识国情,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解决问题。
其次,我们要了解国家的形势政策。
形势政策是国家对国内外形势的判断和决策,是指导国家发展的方针和措施。
我们要关注国家的中长期规划、五年计划和各项政策文件,了解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取向。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参与国家形势政策的宣传和推广,成为国家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最后,作为社会主义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要担起责任,积极参与国家建设。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我们要保护环境,倡导节约资源,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国际形势,积极参与国家外交事务,维护国家利益。
亲爱的同学们,国情和形势政策事关国家的未来,关乎我们每个人。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国家繁荣、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谈谈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理解和认识
谈谈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理解和认识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此决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抓住一切机遇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实现。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期阶段,这是我们党从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对社会主义和我国国情再认识作出的科学结论经验和教训中对社会主义和我国国情再认识作出的科学结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重要基础,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政策的基本依据。
“两个没有变”是对我国现状的历史性定位。
这个定位是我们观察问题、作出决策的出发点,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十七大报告在分析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时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两个没有变”在代表中反响热烈。
这是观察国情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此必须保持清醒头脑。
近五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西部各省区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巨变,但与东部相比,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仍然很大。
“两个没有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十七大报告在分析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时,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8个方面阐明了基本国情的现状和发展态势,指明了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深刻变化以及阶段性特征对经济社会提出的新要求。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1、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2、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
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千米。
我国同14国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
省级行政区划为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首都北京。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04年底,中国总人口为129988万人(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中国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之一,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密度为135人。
但分布颇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每平方公里超过400人;中部地区每平方公里200多人;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每平方公里不足10人。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
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
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附:55个少数民族名单】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对我国国情的认识
●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的社会主义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这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面对这种国情,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的具体内涵明确了:1.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2.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3.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5.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6.实现途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7.制定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1.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2.重要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1.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根本制度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领导核心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思想2.重要性: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性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P39)②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P40)●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①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
<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间的关系。
>●在现代化建设中,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才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
浅谈对中国国情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中国是一个拥有多民族,悠久历史积淀的两千多年国度,拥有多彩的文化习俗,漫长的传统智慧以及宝贵的现代文明。
同时也拥有一片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繁荣康庄大地。
有一句话可以表达中国的传统文化:“一个君为天下人设,百姓为一家隐”,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处处以百姓福利为中心的政治理念。
同时,民间自古就有“聚精会神,明公正法”的大义,督促当政者管理治理有力,为社会做有效方面贡献。
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千年古国,也承载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集中体现在中国的绘画、书法、茶道、陶艺等传统艺术当中,反映了中国的独特色彩以及独特的文化气息。
在进入新的世纪后,中国以迅猛的脚步走向经济全球化。
中国的现代文明在不断发展当中,居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们享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生活习惯渐趋化整,大量的先进科技被采用,使得大众受益。
高速公路和高铁贯通大江南北,高楼林立,广大湖泊和绿色草原拥抱在塞外,用灯光、水波、空气等美景绽放在众多城市和农村,给人们几乎每天都带来安宁,令人欣喜。
中国的优势是多方面的,中华民族古老而又独特的文化,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其影响力远景流传当今;无论是古代的哲学与艺术精品,还是现代科技与交通工具,都使中国在当今世界拥有无法替代的价值。
对它的文化独特性、历史深远性都有了全面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走出正确路子,及时调整我们的思维。
但也不可否认,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多个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
目前的房价、环境污染、社会不公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都是严重影响中国国情的现实问题。
更重要的是,对国人来说,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教育,这一点也需要重新加强。
保护民族文化,强调传统文化教育,完善自身发展空间,及时满足民众各项需求,即将为我国赢得更好未来。
中国国情,是我们肩负着治理国家和改善民生的冒险家和我们追求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我们在国内国际局势发展时的责任,也是我们为国家壮大、民族文明发展、多元文化融合所作出的努力。
谈谈对现阶段中国国情的看法
谈谈对现阶段中国国情的看法基本国情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我们将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这一基本国情。
现阶段我国的具体国情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第一,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第二,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第三,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第四,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因而,我们始终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有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
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贯穿于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言,“人民”包括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需要”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就落后的社会生产而言,包括生产力的落后,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也包括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
这个主要矛盾,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本质。
我国基本国情
我国基本国情一、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
从总体上看,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处在初级阶段。
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解决主要矛盾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繁荣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一、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1、成就(1)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国家强起来了,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
2、不足(1)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2)我国仍处在初级阶段的表现:从总体上看,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根本原因);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处在初级阶段。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策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策一、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
(1)我国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疆土最大的国家之一;耕地面积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水利资源极为丰富,占世界的确良10%,居世界第一位;矿藏资源十分丰富,种类比较齐全。
我们完全能够言立足于国内资源,发展国民经济基础,建设我们的国家。
(2)我国有11、6亿人口,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是一大优势。
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因此,要增强人均意识,大力节约各种资源;同时还应有计划的对人中实行调节和控制。
二、我国现阶段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2、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方向,是中国进一步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是中国人民的根本要求。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国从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下个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或更长一些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从阶级矛盾来看,由于国际国内因素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
但它已经不是主要矛盾。
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对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有着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研究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研究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拥有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众多是中国的一大特点,这既是中国的优势,也是挑战。
中国人口的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和内陆地区人口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经济发展的差距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此外,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给社会保障和医疗服务带来了压力。
二、中国正在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中国是一个正在快速工业化的国家,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这导致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农村地区的发展还存在差距,农村贫困问题仍然突出。
三、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拥有强大的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唯一执政党,它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中国也面临着政府腐败、权力滥用和司法不公等问题,这是中国的一个挑战。
四、中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享有产业规模大、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优势。
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令人瞩目,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和不平等问题。
中国还面临着外部经济风险,如国际贸易摩擦和金融危机等。
五、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中国拥有56个民族,汉族是最大的民族,占总人口的91%,其他民族分布在各个地区。
中国政府积极倡导并保护各民族的平等和发展权益,但仍然存在部分少数民族发展滞后、民族融合问题。
六、中国是一个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国家。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并主动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关系。
中国还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
然而,中国也面临着一些外交挑战,如与邻国的领土争议和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状况的关注。
总之,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一个拥有世界最多人口、正在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拥有强大的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多民族国家。
基本国情是什么
基本国情是什么基本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主要特征、基本面貌,反映了该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
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对于制定政策、推动发展、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庞大人口规模以及快速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基本国情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下面将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简要介绍中国的基本国情。
首先是政治方面。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政治制度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的国家政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中央政府具有强大的决策和管理能力。
中国政府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进步。
为此,中国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
中国政府也注重社会公平与公正,积极推动法治建设,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其次是经济方面。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潜力。
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经济和国家计划相结合的方式。
中国正在向着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转变,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全球化进程。
中国经济的特点是高速增长、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幅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减少。
然而,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许多挑战,如经济结构不平衡、能源资源压力等。
第三是社会方面。
中国拥有多样化的社会群体和文化传统。
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社会也经历了巨大的变迁。
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然而,城市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土地流转、户籍制度等。
中国社会的发展也面临许多挑战,如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以及人口老龄化等。
中国政府正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最后是文化方面。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族多样性。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儒家思想,讲究和谐和尊重。
中国文化对于社会的组织和人们的行为习惯有着深远影响。
如何正确看待当代我国国情
我们选择和我们大学生比较贴近的教育方面入手来探讨当代我国国情。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我们从我国教育的三个阶段现状入手进行探讨。
首先是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今年来我国对学前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但目前学前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
第一,幼儿园办学资格门槛较低,尤其在公立幼儿园难进的情况下,民办幼儿园遍地开花。
这直接导致幼儿教育机构教学质量良莠不齐。
第二,相关部门对幼儿教育监督缺位,缺乏管理。
第三,各地幼儿园数量猛增,投资投入侧重幼儿园校舍建设较多,忽视了师资素质。
而在所有行业排名倒数第三的幼师薪资,也导致了一些不成熟的幼师极具负面情绪……这在二三线城市尤其严重,久而久之就发泄在学生身上,导致近年来虐童现象频发。
然后是义务教育1.教育投资总体水平低我国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低位徘徊,我国教育投资水平仍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更是有着不小的差距2.教育投资与教育事业发展不适应尽管在国家助学制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上近年来逐渐改善,但在教师工资等问题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在很多农村的中小学,教师基本的工资得不到相应的保障。
3.我国地区间和城乡间教育投资差距大尽管我国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在十年内持续增长,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经费投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导致了教育投入水平间的较大差距,再加上各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重要程度认识不一样,使得教育支出的差异进一步扩大。
最后是高等教育近年来,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激增。
但高校教师人数、质量仍不满足需求。
一方面尚缺至少三十万合格高校教师,另一方面新教师占教师总数近半、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中国国情精辟论述
吴邦国:充分认识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些年我接触过不少外国朋友,他们对中国持续快速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表示称赞,对中国取得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重大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更是感到惊叹。
有的朋友甚至提出中国还是不是发展中国家的疑问。
我坦率地告诉他们,中国之所以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主要是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积累、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事实上,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这是我们基于对中国基本国情认识得出的结论。
这当中,最重要的有这么三条。
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努力,中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到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4.9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和第二大货物进口国,国家外汇储备达到近2.4万亿美元,粮食总产量从3亿吨增加到5亿多吨,成功解决了占世界近1/5人口的吃饭问题。
同时要看到,中国的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农业基础薄弱,基本还是“靠天吃饭”,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51%,比发达国家低了约20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4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约30个百分点,同法国相比更是差了近40个百分点,而且主要以餐饮、商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金融、保险、信息和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正处在培育发展过程中。
二是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物质资源的投入,依靠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低成本优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78倍,劳动者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4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了10%至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邦国:充分认识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些年我接触过不少外国朋友,他们对中国持续快速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
化表示称赞,对中国取得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重大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更是感到惊叹。
有的朋友甚至提出中国还是不是发展中国家的疑问。
我坦率地告诉他们,中国之所以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主要是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积累、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事实上,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这是我们基于对中国基本国情认识得出的结论。
这当中,最重要的有这么三条。
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努力,中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到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4.9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和第二大货物进口国,国家外汇储备达到近2.4万亿美元,粮食总产量从3亿吨增加到5亿多吨,成功解决了占世界近1/5人口的吃饭问题。
同时要看到,中国的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农业基础薄弱,基本还是“靠天吃饭”,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51%,比发达国家低了约20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4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约30个百分点,同法国相比更是差了近40个百分点,而且主要以餐饮、商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金融、保险、信息和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正处在培育发展过程中。
二是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物质资源的投入,依靠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低成本优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78倍,劳动者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4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了10%至15%。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缺少知名品牌,中国产品的增加值率只有日本的4.37%、美国的4.38%、德国的5.56%。
也就是说,虽然很多产品标注为中国制造,但研发设计、关键部件和市场营销都在国外,只有加工、封装等劳动力密集型环节在中国(上海新东方刘源老师提醒:此处可结合“微笑曲线”理解)。
中国出口商品中90%是贴牌生产,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到40%,都要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任务刻不容缓。
第二,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
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作为重大战略任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城镇化率从17.9%提高到46.6%,每年有1000万左右的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城镇化速度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快的。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12%,高出全国同期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环境保护得到显著加强。
同时要看到,中国仍处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城镇化水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法国相比更是差了30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5153元人民币,还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不少农村地区行路难、饮水难问题尚未解决,一些农民还住着泥草房和棚屋,家里不仅没有电器设备,甚至连像样的家具也很少。
虽然区域发展不平衡在世界许多国家都存在,但在中国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西部内陆最不发达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沿海地区的1/10左右。
这些年经济快速发展,但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对滞后,念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不仅起步晚,而且起点低。
在城镇,每年有2400万人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其中大学毕业生近700万人。
在农村,有2.3亿农民进入城镇务工,还有近两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
实现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繁重。
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从1978年到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倍,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7.6倍,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由6.7平方米增加到30平方米、由8.1平方米增加到33.6平方米,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广泛进入普通家庭,汽车也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贫困人口减少了近2.4亿人,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前的35岁上升到73岁,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成人识字率达到93%以上,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
同时要看到,中国有13亿人口,经济总量被这一巨大的人口数一除,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法国的1/12,仅排在世界第99位,人均国民总收入更是排在世界100位之后。
我们现在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仍有1.5亿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相当于法国人口总数的两倍多,还有4000多万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有2300多万城镇人口靠领取最低生活费过日子。
即使在北京、上海等较为发达的地区,虽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左右,但在较高的平均数下照样存在特别困难群众的问题。
比如,现在上海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3平方米,但中心城区还有700多万平方米的棚户亟待改造,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
要让13亿中国人民都过上富裕美好的生活任重道远。
由此不难看出,中国是在人口多、底子薄、起步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取得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发生的变化翻天覆地,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世所罕见。
实现现代化,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景和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正是因为中国人民曾饱受贫穷饥饿的煎熬,更加渴望过上富足安康的生活,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人内在的共同追求。
正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人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不可逆转。
正是因为中华民族酷爱和平,近代又频受劫难、屡遭战乱,中国人更加珍惜和平,更加懂得维护世界和平既是应尽的国际义务,也是谋求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我们深知,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但我们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因为我们已经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就一定能够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吴邦国同志2010年7月9日在中法经贸合作论坛上发表的主旨演讲的一部分。
近期发表于《求是》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