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下语文《5.草船借箭》精品教案+练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5 草船借箭》课时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5 草船借箭》课时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5 草船借箭》课时练习含答案
一、阅读理解
1.何为草船子
2.关于借箭的事情
3.孔明的计谋
4.周瑜担心的问题
5.结果如何
二、选择题
1.孔明用了何种方法来借箭?
A. 派人去吴将军处借箭;
B. 制造鱼雷穿孔;
C. 用藤箭射铁链
2.《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出自哪本书?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西游记》
3.韩当为什么瞧不起刘备?
A. 觉得刘备太矮;
B. 觉得刘备无能;
C. 觉得刘备过于谨慎
三、综合题
1.描绘一下草船的场景,你觉得草船的设计有何特别之处?
2.孔明为什么选择借箭这种方法来制敌,你认为这种方法的优势和风险
是什么?
四、词语解释
1.草船:用草搭成的船只,可隐蔽
2.匠人:工匠,技艺高超的人
3.计谋:谋略,策略
五、答案
1.韩将军的妻子告诉孔明要去找吴将军孙权借箭,并给出了借箭之策。

2. A. 《三国演义》
3. C. 觉得刘备过于谨慎
六、思考题
1.如果你是孔明,你会如何处理这次向周瑜借箭的情况?你认为还有其
他更好的方法吗?
结语
通过本篇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草船借箭》这篇故事,掌握关键情节和人物,同时培养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祝各位同学学习进步!。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水寨.(zài zhài)幔.子(wàn màn)弓弩.(nú nǔ)丞.相(zhěnɡ chénɡ)二、看拼音,写词语。

今天,学校举行趣味运动会。

比赛开始了,在拉拉队员的léi ɡǔ()声和nà hǎn()声中,队员冲出了起点。

半途中,一名遥遥领先的队员意外受伤,他后面的队员不zì sī(),不dù jì(),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最后,两人一起把标志胜利的红旗chā dào()了终点。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然后按要求填空。

饮酒取()大雾()天神机妙()顺风顺()1.第一个词语所填的汉字的意思是()A.快乐,欢喜,快活。

B.乐于。

C.笑。

D.使人快乐的事情。

2.第三个词语在文中描写的是_________,这个词语还可以用来描写________、__________等人。

四、读句子,写出诸葛亮这样做的用意。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1.“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五、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这篇课文是以“________”为中心事件,按“接受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5.草船借箭》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5.草船借箭》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5.草船借箭》含答案
导读
《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膑和庞涓之间的故事。

这个故事在《史记》中有详细的记载,被后世奉为经典。

故事讲述了孙膑借箭的智慧和机智解敌的故事,是孩子们学习智慧、勇敢的好故事。

课文内容
第一部分:草船借箭
故事发生在孙膑帮助吴国的时候。

吴国遭到了敌军的包围,箭矢告罄。

庞涓嘲笑吴王:“箭矢都已经射光了,你的箭在哪里?”孙膑想出了一个计策,通过假装要去投降的方式,成功地借到了敌军的箭。

第二部分:攻城之计
孙膑借到箭后,开始运用计谋。

他让军队制作出上百艘草船,缠上箭尾,然后装载了一些士兵,草船缓缓向敌方船只驶去。

当草船接近敌方船只时,出现了一个天大的情况,敌方被打败了。

习题及答案
单选题
1.孙膑借箭时,是在___的时候成功的。

A. 白天
B. 黑夜
C. 下雨
D. 下雪答案:B
多选题
2.下列哪些人是本文中的主要人物? A. 孙膑
B. 庞涓
C. 吴王
D. 孟尝君
答案:A、B、C
填空题
3.故事发生在___国。

答案:吴
总结
通过学习《草船借箭》,我们看到了智谋和勇气在解决问题中的巨大作用。

孙膑的聪明和机智让我们深受启发,也让我们明白了团结、智慧以及勇敢这三个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多么重要的品质。

希望同学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做一个聪明、勇敢的人。

参考资料
•《史记》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5 草船借箭 (有答案)

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5 草船借箭 (有答案)

20215 草船借箭【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认读本课“瑜、督”等生字,会写“妒、忌”等生字。

理解“妒忌、都督、委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过程与方法用精读、略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读语言文字,领略经典名著语言的魅力。

3.情感与价值从“草船借箭”这件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从“草船借箭”这件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

【教学准备】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这部书或电视剧吗?那你最喜欢三国里的哪个人物?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位三国里比较聪明的人物,他们就是周瑜和诸葛亮。

(板书:周瑜、诸葛亮)识记生字“瑜”和“葛”。

2.在他们两个人之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我们快来看一下吧!(板书课题:草船借箭)二、检查预习情况1.介绍《草船借箭》的背景资料。

(学生汇报预习资料,相互补充。

)《草船借箭》是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

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前发生的。

2.说说你了解的周瑜与诸葛亮。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记住把字音读准了,句子读通了。

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草船借箭 》课后同步作业 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草船借箭 》课后同步作业 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5.草船借箭一、看拼音写词语。

dù jì( ) dū du( )tuī què( ) shuǐ zhài( )nà hǎn( ) zhī yuán( )léi ɡǔ( ) zhē dǎng()二、选择正确的读音填空。

léi lèi擂( )鼓擂( )台自吹自擂( ) 打擂( )ɡēnɡɡènɡ更( )正三更( )更( )加更( )改三、请用“然”字组词,填入下面句子中。

1.诸葛亮说:“( )就要交战,十天造好,( )误了大事。

”2.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 )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3.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 )不提借船的事。

四、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字义。

1.支援. ( )①引,牵;②帮助,救助;③引用。

2.定罪. ( )①犯罪的行为;②刑法;③苦难,痛苦。

3.虚.实 ( )①空;②不真实的;③衰弱。

五、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yuèlè),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

”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diào tiáo)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

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1.把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读音画掉。

2.在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部编版五下《5草船借箭》课后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下《5草船借箭》课后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下《5草船借箭》课后题及答案一、字词
妒忌曹操都督军事委托照办军令状
紧急预计惩罚探听私自布置调度
水寨呐喊擂鼓遮蔽插入神机妙算
二、课文内容填空
1.《草船借箭》节选自《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

2.《草船借箭》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准备是请鲁肃帮忙准备好船只、草把子、青布幔子、士兵等;经过是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结果是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三、改写句子
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陈述句)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

四、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呢?
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胸有成竹
周瑜:足智多谋嫉贤妒能气量狭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5.草船借箭》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5.草船借箭》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二、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顽劣(lüè liè)翎毛(línɡ lìnɡ)
顷刻(qǐn qǐnɡ)樱桃(yīnɡ yīn)
山涧(jiàn jiān)瞑目(mínɡ mǐn)
霹雳(bī pī)镌刻(juān juàn)
三、把下面划线词语换成意思相近的词语。
1.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2.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
徐庶是个孝子,他幼年丧父,弟弟徐康不久前也死了,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无人照顾。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拿着信去见刘备,把情况告诉刘备,请求能让他去与母亲相见。刘备闻言大哭,二人相对而泣,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第二日,刘备设筵(yán)席为徐庶送行。
刘备、徐庶骑着马出了城,至长亭,下马相辞。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请您不要再送了,咱们就此告别吧。”刘备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说罢,泪如雨下。徐庶挥泪告别。刘备骑马立于林畔,目送徐庶。看着看着,目光被一片树林挡住。“我真想把这片树林砍光,好多看他几眼!”刘备以鞭指道。
2.“情节”是构成小说的要素之一,也是小说的骨架。请根据每段的主要内容梳理相应情节。
曹操设计诳徐庶—刘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的句子表现了刘备()的心理。
A.残暴B.不舍C.悲伤D.生气
4.请结合选文中的具体事例,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徐庶、刘备两人的特点。
徐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
4.曹操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课后教案答案

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课后教案答案

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课后教案答案一. 教材分析《草船借箭》是一篇经典的课文,出自《三国演义》,讲述了诸葛亮为了解决军中箭矢不足的问题,巧妙地利用曹操的多疑性格,通过草船借箭的方式成功获取了大量箭矢的故事。

这篇课文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充满了智慧和谋略,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一些文言文也能初步理解。

但是,对于《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的谋略和智慧,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同时,学生对于文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也需要进一步的解读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船借箭的背景和经过,理解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诸葛亮的智慧和勇气,激发学生对于文学和历史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船借箭的背景和经过。

2.难点:理解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感受文中的语言特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自主地获取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课文解析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然后,教师呈现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跟读。

学生通过跟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适时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内容包括: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发言,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知识点+练习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知识点+练习

知识点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课文结构严谨。

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

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

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作者介绍: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罗贯中是我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其主要作品为《三国演义》。

其他作品:《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书中人物介绍: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我会写:妒:嫉妒妒忌妒意妒火嫉贤妒能忌:妒忌猜忌顾忌肆无忌惮曹:姓曹南曹天曹曹官督:都督督促监督督战委:委派委托委婉委曲求全惩:惩罚严惩惩办惩前毖后鲁:鲁莽齐鲁鲁菜粗鲁遮:遮掩遮盖遮蔽遮人耳目寨:水寨山寨村寨安营扎寨擂:擂鼓自吹自擂大吹大擂呐:呐喊吐纳唢呐呐喊助威插:插秧插花插队插嘴形近字:妒(妒忌)护(保护)委(委托)季(季节)惩(惩罚)征(出征)私(自私)和(和平)寨(水寨)赛(比赛)呐(呐喊)纳(接纳)多音字:调:diào音调tiáo调节擂:léi擂鼓lèi擂台近义词:妒忌——忌妒商议——商量推却——拒绝委托——托付预计——估计紧急——紧迫惩罚——处罚吩咐——嘱咐迟延——拖延疑惑——困惑反义词:推却——接受惩罚——奖励齐全——短缺秘密——公开理解词语:【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草船借箭》练习题布置作业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草船借箭》练习题布置作业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草船借箭》练习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dù jìchéng fáshén jī miào suàn()()()dū cùwěi rèn zhē dǎng()()()bù zhìshuǐ zhài léi gǔ nà hǎn()()()二、阅读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搬箭的五百个军士已经等在江边了。

每条船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

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

周瑜(),长叹道:“诸葛亮(),我真比不上他!”1、按课文内容,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正确的词语。

2、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

你能简单说说借箭的经过吗?写在下面横线上。

3、《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出自《》,是元末明初小说家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4、诸葛亮按时完成了十万支箭的制造任务,周瑜为什么要长叹一声?5、你能写出几个出自《三国演义》的四字词语吗?(最少写3个。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草船借箭》练习题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dù jì chéng fá shén jī miào suàn(妒忌)(惩罚)(神机妙算)dū cùwěi rèn zhē dǎng(督促)(委任)(遮挡)bù zhì shuǐ zhài léi gǔ nà hǎn(布置)(水寨)(擂鼓呐喊)二、阅读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搬箭的五百个军士已经等在江边了。

每条船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

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

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1、按课文内容,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正确的词语。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课文结构严谨。

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

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

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作者介绍: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罗贯中是我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其主要作品为《三国演义》。

其他作品:《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书中人物介绍: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作品介绍:(点下方链接)☛《三国演义》知识清单、阅读测试!我会写:妒:嫉妒妒忌妒意妒火嫉贤妒能忌:妒忌猜忌顾忌肆无忌惮曹:姓曹南曹天曹曹官督:都督督促监督督战委:委派委托委婉委曲求全惩:惩罚严惩惩办惩前毖后鲁:鲁莽齐鲁鲁菜粗鲁遮:遮掩遮盖遮蔽遮人耳目私:私自私心无私公私分明寨:水寨山寨村寨安营扎寨擂:擂鼓自吹自擂大吹大擂呐:呐喊吐纳唢呐呐喊助威插:插秧插花插队插嘴形近字:妒(妒忌)护(保护)委(委托)季(季节)惩(惩罚)征(出征)私(自私)和(和平)寨(水寨)赛(比赛)呐(呐喊)纳(接纳)多音字:调:diào音调tiáo调节擂:léi擂鼓lèi擂台近义词:妒忌——忌妒商议——商量推却——拒绝委托——托付预计——估计紧急——紧迫惩罚——处罚吩咐——嘱咐迟延——拖延疑惑——困惑反义词:推却——接受惩罚——奖励齐全——短缺秘密——公开理解词语:【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草船借箭》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草船借箭》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草船借箭》练习题及答案【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草船借箭》练习题及答案A.识人心B.知天象C.晓地利(1)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2)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3)鲁肃答应了……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4)……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5)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6)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情,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用弓箭。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用“√”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既然(jíjì)惩罚(chéngchěng)2.在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处罚()商量()招呼()嫉妒()3.将语段中加粗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语段内容,回答问题。

(1)“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这句话是周瑜在____________。

(2)“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及课后作业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及课后作业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及课后作业一. 教材分析《草船借箭》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诸葛亮在三国时期,为了帮助刘备解决军需物资短缺的问题,巧妙地利用曹操的多疑性格,通过草船借箭的计谋,成功地为刘备军队获取了大量箭矢的故事。

这个故事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勇敢,同时也体现了他忠诚于国家和人民的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古代文学作品也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是,对于《三国演义》这部作品,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背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同时,学生对于诸葛亮的智慧和勇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如何通过阅读课文深入理解诸葛亮的品质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三国演义》的相关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的智慧和勇敢,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三国演义》的相关背景。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深入理解诸葛亮的品质,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增强他们的阅读体验。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标准的课文朗读录音,方便他们跟读和模仿。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为学生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课后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课后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草船借箭》课后习题及答案
1.默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周瑜妒忌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将计就计,巧妙计划,周密安排,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心服口服,自叹不如诸葛亮。

2.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特点。

诸葛亮:有胆有识、知人善用、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才智超群。

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

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

曹操:生性多疑,谨慎小心。

3.读课文前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读课文后你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还想了解《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
我以前只知道诸葛亮很有智谋,学习本课后知道了,诸葛亮能够草船借箭成功,还因为他洞察人心,并且知识渊博,通晓天文地理。

我还想了解《三国演义》中“千里走单骑”的故事,因为有一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千里走单骑》,由日本著名影星高仓健饰演片中的爸爸。

电影讲述了一个父亲为了在儿子生命最后时刻表达自己的爱意和忏悔,走上一段自我心灵的救赎之旅。

我想结合《三国演义》中“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情节,思考为什么电影用这个名字。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课时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课时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课时练习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草船借箭》的叙事顺序描述错误的是: A. 孙膑、庞涓各
提出计谋 B. 箭头发黑、发密 C. 孙膑问耕人借船 D. 庞涓用矮辫子提出借箭计谋
2.故事《草船借箭》描写了老百姓在政治上懦弱、怯懦的形象。

请问这
种怯懦的表现体现在哪些方面?
A. 纷纷嘲笑庞涓的谋略
B. 乡亲害怕打仗离开边城
C. 会词讷讷”
D. 在田野起来,
老百姓非要跟着主帅参加抗秦
二、判断题
1.《草船借箭》中庞涓先是提出建造后告诉向农人借船一个建议,是正
确还是错误?
2.孙膑提出“草船借箭”的计划,是因为知道草船能悄无声息地前进,更
能骗到秦军的箭,这个叙述是否正确?
三、填空题
1.庞涓原本是哪里人?
2.《草船借箭》故事发生在哪个国家?
3.DVD视频课中第一个例句中的“以珠买牛,与为鼎食,各安高卧,甯
堵务修”这里出现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四、简答题
1.描述一下《草船借箭》中孙膑“草船借箭”的精彩情节和故事发展过程。

2.你认为《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五、综合题
请结合《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及自己的体会,谈谈对于“智慧胜于力量”的理解,并举例说明。

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B
•二、判断题
1.错误
2.正确
•三、填空题
1.洛阳人
2.齐
3.排比
•四、简答题
1.答案自述
2.答案自述
•五、综合题答案自述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课时练习及答案的完整内容。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课后答案-5.草船借箭 教材课后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课后答案-5.草船借箭  教材课后答案

5.草船借箭
1.默读课文。

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答案大家找〕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能超过自己。

2.读下面的句子, 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答案大家找〕诸葛亮一是从大局着想,不愿破坏联吴抗曹的大局;二是夜观天象知道两天后的晚上大雾弥江,草船借箭之计已然
胸有成竹。

周瑜认为三天造十万支箭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而诸葛亮又立下了军令状,这样,周瑜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治诸葛亮的罪。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膝这些材料。

3.读课文前,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读课文后,你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
〔答案大家找〕阅读课文前,我知道诸葛亮和周瑜都是足智多谋、不可多得的人才;阅读课文后,我发现周瑜虽然聪明,足智多谋,
但是心胸狭窄,自私自利,不顾大局,而诸葛亮不但足智多谋,而且心
胸宽广,大局观强。

我还想了解“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4.读读下面的“阅读链接”,找出课文对应的段落,感受语言的特点。

〔答案大家找〕阅读链接对应的是课文最后的三个自然段,链接中的语言更加凝练,读起来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也让故事的结构变得紧凑。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课课练(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课课练(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课课练(含答案)5 草船借箭课时练第一课时一、读拼音,写词语。

他dù jì( )小亮的才干,sī zì()逼迫小亮立下一定要完成任务的jūn lìng zhuàng()。

但小亮shén jī miào suàn(),先他请来了cáo ( ) 老师。

在老师的帮助下,轻松地完成了任务。

二、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妒忌(yǐ jì)幔(màn wàn)子都督(dū dōu) 水寨(zhài zài)丞(chéng céng)相呐喊(nèi nà) 调(tiáo diào)度三、比一比,再组词。

诸( ) 虚( )妙( )都( )虑( )沙( )著( )虎( )炒( )四、根据课文填空。

1.《草船借箭》节选自《》,作者是()。

2.草船借箭的起因是( );草船借箭准备是( );草船借箭的过程是( );草船借箭的结果是( )。

【答案】一、妒忌私自军令状神机妙算曹二、妒忌(jì)幔(màn)子都督(dū) 水寨(zhài)丞(chéng)相呐喊(nà) 调(diào)度三、诸位、都督、著作;虚心、考虑、老虎;绝妙、沙场、炒菜;四、1.《三国演义》罗贯中2.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

准备:请鲁肃帮忙准备好船只、草把子、青布幔子、士兵等。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第二课时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了________ ,接着写了________ ,着重写了________ ,最后写了________ 。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三套题)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三套题)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dù jì() léi ɡǔ() nà hǎn()shuǐ zhài() chénɡ fá() sī zì()二、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周瑜.(yù yú)弓弩.(nú nǔ)都.督(dōu dū)调.度(tiáo diào)三、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泛指实际情况或内部情况),不要轻易出动B. 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船行驶的方向与水流的方向、风向一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C.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管理并安排)D.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动作或说话的声音)四、填空。

1. 《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小说,作者是__________。

主要写了魏、蜀、____三国的故事。

其中“桃园三结义”“___________”“火烧赤壁”“_________________”等故事广为流传。

2. 本文从诸葛亮“识人心、知天象、晓地利”三方面落笔,表现他的“神机妙算”。

“识人心”是指他清楚鲁肃忠厚守信、周瑜嫉贤妒能,更知曹操__________________;“知天象”是指他__________________;“晓地利”主要指他“借箭”回来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下面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1.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诸葛亮为什么会答应去做?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3.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4.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人物对话交流自己的感受。

5.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1)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周瑜要陷害诸葛亮。

)(2)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周瑜为什么还要害诸葛亮?【出示课件7】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学生齐读)。

从这句话你了解到周瑜的什么特点?(嫉贤妒能。

)(3)周瑜要害诸葛亮,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了解到的?(他们的对话。

)【出示课件8】①当时,周瑜是吴国的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吗?(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②周瑜这样问的目的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

这是周瑜设好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明知故问。

)(3)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他是怎样一步一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出示课件9】①“公事”是什么意思?(朝廷之事;公家之事。

)“推却”又是什么意思?(借理由推托、拒绝。

)为什么不能推却?(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这正中周瑜下怀,于是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

)②从这段对话中你觉得周瑜是个怎样的人?(周瑜是个具有险恶用心的人。

)③同桌一起交流,想象周瑜当时的心理活动。

【出示课件9】(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课文内容的理解,选择描写人物说话时动作和神态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④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⑤再读加入描写人物语言和神态词语的语段,总结下列问题:【出示课件10、11】A.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做的?采用读、思、议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节。

B.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还要立下军令状,说三天造好十万枝箭呢?从中可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⑥指名读这段话。

⑦当周瑜听说诸葛亮三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周瑜知道在当时,三天肯定造不出十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

周瑜以为他的计谋要成功了,所以很高兴。

)⑧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说三天造好十万枝箭呢?(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

)⑨从学习中你了解到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胸有成竹,顾全大局。

)⑩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12】(4)教师小结:学了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顾全大局;而周瑜却妒忌诸葛亮,心胸十分狭窄,阴险狡诈。

(5)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要读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如读出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读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6.谈话过渡:从课文第1~2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周瑜想害诸葛亮,他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

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的计划得逞了。

(板书: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

)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课堂作业新设计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课文结构严谨。

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

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

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诸葛亮、周瑜是文中的主要人物。

诸葛亮,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他神机妙算,顾全大局。

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阴险狡诈。

文中还塑造了忠厚守信的鲁肃、多疑谨慎的曹操等人物形象。

鲜明的人物形象,更增添了故事的吸引力,这是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

选编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积累阅读名著的方法,这是教学重点。

【作者介绍】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汉族,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

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

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罗贯中不仅是公认中国最早的章回体小说之一、“历史演义”类型的开山作《三国演义》的作者,而且分别被认为开创了章回小说中“英雄传奇”和“神魔小说”类型的《水浒传》和《三遂平妖传》的作者都有包含罗贯中的说法。

由此可以认为,罗贯中一人担当了中国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四大主要类别鼻祖(或至少鼻祖之一),对中国小说的发展有划时代的意义。

有人甚至称罗贯中为“中国古代小说之王”。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一部优秀长篇历史小说。

大约创作于元代末年,是罗贯中在有关三国故事的史书、平话、戏曲和轶事传闻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

原书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有弘治本传世,经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加以增删润色,才成为现在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

书中的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结义,终于王浚平吴,包括了整个三国时代。

在“拥刘反曹”的传统思想支配下,作品把蜀汉当作全书矛盾的主导方面,把诸葛亮和刘、关、张当作中心人物,以魏、蜀、吴的兴亡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谴责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他们的爱憎与背向以及反对战争分裂、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三国演义》的艺术造诣很深,影响深远,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中的佼佼者。

它由汉末各个军阀之间的兼并战争直写到晋统一全国,前后近百年,事多人众,头绪纷繁,但由于作者匠心独运,以曹、刘双方矛盾斗争为主线,或实写或虚写,或详写或略述,或插叙或倒叙,精心编结,主次分明,有条不紊,构成一个既宏伟壮阔又不失严密精巧的艺术整体。

全书写了四百多个人物,成功地塑造了有智谋的诸葛亮、义勇的关羽和性格正直的张飞等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

《三国演义》卓越的艺术成就,为后代历史小说创作提供了学习的楷模和借鉴。

但是,它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它对黄巾起义的仇视和污蔑,以及它的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忠君思想、宗教迷信和宿命论,都是十分有害的封建糟粕。

艺术上,它的人物性格则缺少发展,且又过于渲染夸张,使某些形象失于真实。

《三国演义》有关的歇后语: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张飞吃豆芽——小莱一盘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草船借箭——多多益善草船借箭——坐享其成草船借箭——满载而归三国: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

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

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

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

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

字孔明,人称卧龙,东汉末年徐州琅邪郡阳都县(在今山东沂南县)人。

诸葛亮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

他出生的第四年,即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就爆发了黄巾大起义。

军阀割据,战乱不休,诸葛亮又失去了双亲,依随叔父诸葛玄生活。

诸葛亮十五岁跟随叔父到荆州襄阳去依附刘表。

他看到刘表昏庸无能,不是命世之主,于是结庐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山中,隐居待时,这是公元197年的事。

诸葛亮在隆中已隐居了十年,他广交江南名士,“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

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有匡天下之志。

他密切注意时局的发展,所以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

人称“卧龙”。

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故事桃园三结义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三顾茅庐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

一天,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诸葛亮住的茅草屋。

刘备上前敲门,里面走出一个书童,说:“先生今天早晨出门了。

”刘备问:“上哪儿去了?”书童说:“不知道上哪儿去了。

”刘备又问:“什么时候回来?”书童说:“那更说不定了。

或者三五日,或者十几天,没准儿。

”刘备、关羽、张飞失望地回去了。

回到驻地新野,刘备派人去隆中打听。

过了几天,得到回报,说诸葛亮回来了。

刘备叫人立即备马。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诸葛亮字孔明)是当今大贤。

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刘备上马出门,关羽、张飞也只好骑马相随。

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

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