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移树说》原文及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明史 李东阳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李东阳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
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
后两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
天顺八年,年十八,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五年,旱灾求言.东阳条摘《孟子》七篇大义,附以时政得失,累数千言,上之。
帝称善。
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奉命往祭。
还,上疏言: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挽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盗贼纵横,青州尤甚。
南来人言,江南、浙东流亡载道,户口消耗,军伍空虚,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
东南财赋所出,一岁之饥已至于此;北地啙窳①,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变之生,恐不可测.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势家巨族,田连郡县,犹请乞不已。
亲王之藩,供亿至二三十万。
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
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闸河官吏莫不奔骇,鬻贩穷民所在骚然,此又臣所目击者.夫闾阎之情,郡县不得而知也;郡县之情,庙堂不得而知也;庙堂之情,九重亦不得而知也;始于容隐,成于蒙蔽。
容隐之端甚小,蒙蔽之祸甚深。
臣在山东,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
然诏旨频降,章疏毕陈,而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累岁经时,俱见遏罢。
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
乞取从前内外条奏,详加采择,断在必行。
帝嘉叹,悉付所司。
是时,帝数召阁臣面议政事.东阳与首辅刘健等竭心献纳,时政阙失必尽言极谏。
东阳工古文,阁中疏草多属之。
疏出,天下传诵。
(节选自《明史•李东阳传》)[注]啙窳:zǐyŭ,疏懒。
译文: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凭着戍籍居住在京城。
四岁能写直径一尺的大字,景帝召见考核他,非常喜欢,抱来放在膝上,赐给果品钱钞。
《北山移文》原文及翻译译文
《北山移文》原文及翻译译文1、《北山移文》原文及翻译译文《北山移文》原文及翻译孔稚珪原文: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乘其如脱,闻凤吹于洛浦,值薪歌于延濑,固亦有焉。
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
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何其谬哉!呜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山阿寂寥,千载谁赏!世有周子,隽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
然而学遁东鲁,习隐南郭,偶吹草堂,滥巾北岳。
诱我松桂,欺我云壑。
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
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拉许由,傲百氏,蔑王侯。
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或叹幽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
谈空空于释部,覈玄玄于道流,务光何足比,涓子不能俦。
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赴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
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
风云凄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
至其钮金章,绾墨绶,跨属城之雄,冠百里之首。
张英风于海甸,驰妙誉于浙右。
道帙长摈,法筵久埋。
敲扑喧嚣犯其虑,牒诉倥偬装其怀。
琴歌既断,酒赋无续,常绸缪于结课,每纷纶于折狱,笼张赵于往图,架卓鲁于前箓,希踪三辅豪,驰声九州牧。
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磵户摧绝无与归,石径荒凉徒延伫。
至于还飙入幕,写雾出楹,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猨惊。
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
于是南岳献嘲,北陇腾笑,列壑争讥,攒峰竦诮。
慨游子之我欺,悲无人以赴吊。
故其林惭无尽,涧愧不歇,秋桂遣风,春萝罢月。
骋西山之逸议,驰东皋之素谒。
今又促装下邑,浪栧上京,虽情殷于魏阙,或假步于山扃。
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蒙耻,碧岭再辱,丹崖重滓,尘游躅于蕙路,污渌池以洗耳。
宜扃岫幌,掩云关,敛轻雾,藏鸣湍。
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
于是丛条瞋胆,叠颖怒魄。
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迹。
高中语文 第20课 兰亭集序同步练习
第20课 兰亭集序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 A .少长咸集 崇山峻岭 B .列座其次 游目骋怀 C .静燥不同 一口同声D .英雄辈出 贻笑大方【解析】 C 项,燥—躁,一—异;A 项,无错;B 项,座—坐;D 项,无错。
【答案】 C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悟言一室之内 B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C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D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解析】 A 项悟—晤;B 项趣—取;D 项无—毋。
【答案】 C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列坐其次. 次:等次 B .向.之所欣 向:过去 C .茂林修.竹 修:种 D .终期.于尽 期:希望 【解析】 A 项“次”应释为“旁边”。
C 项“修”应释为“高”。
D 项“期”应释为“到达”。
【答案】 B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足以畅叙幽情.. 幽情:深藏的感情 B .映带..左右 映带:映衬,围绕 C .有感于斯文.. 斯文:文化,文雅 D .快然..自足 快然:高兴的样子【解析】 C .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答案】 C5.选出加点字含义不同的一项(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B.⎩⎪⎨⎪⎧修.短随化不期修.古C.⎩⎪⎨⎪⎧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D.⎩⎪⎨⎪⎧或取诸.怀抱投诸.渤海之尾【解析】 B .“修短”的“修”意思为“寿命长”,“修古”的“修”意思为“研究、学习”,都是误为“修饰”。
【答案】 B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B.⎩⎪⎨⎪⎧犹能不以之.兴怀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C.⎩⎪⎨⎪⎧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其致一也D.⎩⎪⎨⎪⎧未尝不临.文嗟掉身临.其境【解析】 A 项“一”,第一个是动词,意为“把……看作一样”,第二个是副词,意为“一边……一边”。
李东阳巧对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李东阳巧对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李东阳巧对东阳四岁能作大书。
景泰时,以神童荐。
内侍扶过殿阈,曰:“神童脚短。
”应声曰:“天子门高。
”既入谒, 命书“龙”、“凤”、“龟”、“麟”十余字。
上喜,抱置膝,赐上林珍果及内府宝镪。
时其父拜起,侍丹墀下。
帝曰:“子坐父立,礼乎?”应声曰:“嫂溺叔援,权也。
”译文李东阳4岁的时候就能写大楷。
景泰的时候,被当成神童推荐(给皇上)。
(因为李东阳矮小)太监扶着他走过了皇宫的门槛。
皇帝看见了,便说:“神童的脚真短。
” 李东阳跟着说:“是皇宫的门槛高。
”便进入参见皇帝。
(皇帝)命令李东阳写“龙”、“凤”、“龟”、“麟”十多个字。
皇帝很开心,抱着(李东阳)让他坐在自己的膝盖上,赐李东阳上林的珍果和宫内的钱币,那时李东阳的父亲已经站起来,在台阶下等候命令。
皇帝说:“儿子坐着,但父亲却站着,这合乎礼法吗?”李东阳回答说:“嫂子掉进河里小叔子去拉她,这是临时的办法。
”注释1.作大书:写大楷。
2.景泰:明代宗年号。
3.内侍:太监。
4.阈(yù):门槛。
5.上林:指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园林名称。
6.内府:宫内府库。
7.镪(qiǎnɡ):钱币。
8.丹墀(chí):红色的台阶。
9.嫂溺叔援:嫂子掉进河小叔子去拉她。
10.权:权宜之计;即临时的办法。
11.置:放12.荐:举荐13.既:已经14.以:因为15.谒:参见皇上16.侍:(皇上的)侍从。
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学案学生
增强三种意识提升翻译能力——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一.错题重做,找出问题修改下列考试误译的句子,并指出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1.然吾自干名在京城,兔魄(月亮的别称)已十九晦矣。
知尔辈惧旨甘不继,困于薪粟,日丐于他人之门。
(《贻诸弟砥石命》)考生翻译:从去京城任职,月亮已经圆了19次了。
更正修改:存在问题:2.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
志(3分)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经》。
齐尝聘,欲与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禄,则忧人之事,故吾不忍远亲而为人役。
(师大附中月考五《孔子家语》)考生翻译:所以我不忍心远房的亲戚被人所驱使。
更正修改:存在问题:3.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
(4分)(方苞《孙征君传》)考生翻译:刚开始,高攀龙、顾宪成在东林讲学,天下的士大夫想建立功名的都赞同他。
更正修改:存在问题:4.行数百武,植于墓后,为三重。
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
则又移其余,左右翼以及于门。
(李东阳《移树说》)考生翻译:等一年之后去看,被移走的树大约占了十分之八九。
更正修改:存在问题:5.夫毁誉者,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
孔子曰:‘吾之于人,谁毁谁誉?’以圣人之德犹尚如此,况庸庸之徒而轻毁誉哉!(《王昶传》)考生翻译:毁坏别人名誉的人,是爱恶的根源,祸福的机缘。
更正修改:存在问题:6.大将军青兵出定襄。
苏建、赵信并军三千余骑,独逢单于兵。
与战一日,兵且尽,信降单于,建独身归青。
(《智囊全集》节选)考生翻译:参加战斗一整天,都被俘获杀害完了,赵信投降单于,苏建单独投奔卫青。
更正修改:存在问题:7.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
(《<梅圣俞诗集>序》)考生翻译:我用痛苦来铭记他,到他家寻找他遗留下来的物品。
更正修改:存在问题:8.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
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
2022春考上海语文卷解析(有古诗文翻译)
2022春考上海语文卷解析(有古诗文译文)(本文对2022上海春考语文卷作了详尽解析。
包括《相似性与网络社区融入》和《归宿终安在》的阅读答案及解题指导;《别双温树》《傅良弼传》《十君子堂记》三篇古诗文的详尽译文、阅读答案及解题指导。
为了更好呈现解析卷样貌,第(四)题《傅良弼传》调整到前面。
)一积累运用10分1. 按要求填空。
(5分)(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贾谊《过秦论》)(3)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曹操《短歌行》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考掌握课本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与之相关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和默写并能运用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其中文学常识《过秦论》和“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曹操《短歌行》的诗句”。
三句默写,都来自教材中要求背诵篇目。
第一题是选要必修(上),第二题是选要必修(中),第三句是必修(上)。
默写要做到不能漏字、不要添字,不写错字,不写别字。
复习时要关注难写的字如“赢”,易写成错别字的通解字如“景”,同音字如“仁”“忧”“鹊”,还有相似字等。
当然理解性默写要看清提示语,把握要点,如“苏轼在《赤壁赋》中”“曹操《短歌行》的诗句”等。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词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C)这个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具戏剧性的赛车季,。
, 车手维斯塔潘最后一圈后来居上,逆袭夺冠。
①阿布扎比亚斯码头赛道之战充满了让人无法预料的波折②最终一次事故引发的安全车出场改写了整个结局③等来了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决战④再大胆的编剧都想不出的剧情竟然成了现实A.④①③②B.③④②①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考根据语境,凭借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掌握,进行识别、判断、归类等。
这是其中的语意连贯题,做题五步骤:一.初读知大意。
初读语段,明确语段大意,把握排列时的总方向(主语一致)。
二.再读看选项。
再读各选项,先排除或确定简单的。
(十一)中心思想和写作意图
【宝山一模பைடு நூலகம் • 杂说(清· 周实) • 噫,天下之真能爱物者,至不惜以身殉物。试问踏 草折花者,能以身殉花草也否耶?不能以身殉花草,而 徒桎梏花草,蹂躏花草,此其人早溢乎爱之分际,而流 于纵欲矣。 • 是故善用其爱者,能保存天性而扩充之,而天下民 物,无不在胞与之中;不善用其爱者,遂狭小其天性而 戕贼之。后世战争盗窃之纷纭,畴非欲攫取天下之民物 以快己私者乎?踏草折花,其小焉者也。呜呼噫嘻! • 【注释】①周实(1885—1911),号无尽,清末著名 诗人、革命者。 ②揆(kuí ):揣度。 ③“而天下民 物”二句:宋朝张载曰:“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言 泛爱一切人与物。与:朋友。 ④畴:谁。 • 26.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3分) • 本文借事喻理(借题发挥),借踏草折花自私纵欲行为, 抨击外国入侵者与国内当权者疯狂攫取民物的强盗行径。 (3分)
中心思想和写作意图
写作意图
• 写作意图指的是文学作品的创作意图。即 文字作者想要在作品中表达的主题、内容 和思想。 • 意图隐藏在作品的形象或情节、形式之中。 • 意图针对的是作者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 境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其写作意图不可 能是无缘无故的、任意的,而是针对某现 象、问题的态度、观点、情绪、倾向。
概括写作意图的一般思路 • 通过____手法,表现____内容, 表达____情感,从而达到赞美 (认同、提倡、歌颂……)or 反对(批评、批判、驳斥;揭 露、告诫、警示……)____现 象/问题的目的。
拓展训练答案
1
11.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多次呼唤人 们“来北大荒看看一望无垠的白桦林”? • 在白桦林神秘的自然境界感受强烈的生命气 息,走入地老天荒。 • 摆脱城市喧嚣,追寻自然之美。 • 接受大自然的提醒:我们在不断创造文明的 过程汇总,更好地将人为与自然一致起来, 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 期待人们在白桦林产生博爱的情怀,感受生 命的伟大,自然的伟大。
《枯树赋》原文及译文
《枯树赋》原文及译文《枯树赋》原文及译文《枯树赋》是南北朝·北朝·北周诗人庾信所作的诗赋,为其暮年所作,感伤遭遇,对当时的社会动乱也有所反映,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枯树赋》原文及译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枯树赋》原文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抵盘魄,山崖表里。
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
声含嶰谷,曲抱《云门》;将雏集凤,比翼巢鸳。
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
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熊彪顾盼,鱼龙起伏;节竖山连,文横水蹙。
匠石惊视,公输眩目。
雕镌始就,剞劂仍加;平鳞铲甲,落角摧牙;重重碎锦,片片真花;纷披草树,散乱烟霞。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搓枿千年。
秦则大夫受职,汉则将军坐焉。
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
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
小山则丛桂留人,扶风则长松系马。
岂独城临细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拔本垂泪,伤根沥血。
火入空心,膏流断节。
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围冰碎,理正者千寻瓦裂。
载瘿衔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妖孽。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未能采葛,还成食薇;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
《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
乃为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
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枯树赋》翻译殷仲文气度风流,学识渊博,名声传遍海内。
因为世道变异,时代更替,他不得不离开京城改作东阳太守。
因此常精神恍惚忧愁不乐,望着院子里的槐树叹息说:“这棵树曾婆娑多姿,现在却没有一点生机了!”至於白鹿塞耐寒的松树,藏有树精青牛的文梓,根系庞大,遍布山崖内外。
移树说_阅读附答案
移树说阅读附答案移树说(明)李东阳予城西旧茔久勿树。
比辟地东邻,有桧百余株,大者盈拱,高可二三丈,予惜其生不得所。
有种树者曰:我能为公移之。
予曰有是哉?请试,许之。
予尝往观焉。
乃移其三之一,规其根围数尺,中留宿土。
坎及四处,及底而止。
以绳绕其根,若碇然,然其重虽千人莫能举也,则陊①其坎之棱,縆②树腰而卧之,根之罅实以虚壤。
复卧而北,树为壤所垫,渐高以起,卧而南亦如之。
三卧三起,其高出于坎。
棚木为床横载之,曳以两牛,翼以十夫。
其大者倍其数。
行数百步,植于墓后为三重。
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
则又移其余,摆布翼和于门。
再阅岁而视之,其成者又十而九也。
因而干条交接,行列散布,郁然改观,与古墓无异焉。
夫规大而坎疏,故根不离;宿土厚,故元气足;乘虚而起渐,故出而无所伤。
取必于旦夕之近,而巧夺于二十余年之远,盖其治之也有道,而行之也有序尔。
予因叹夫世之培植人才变化气习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几何不为正人之归也哉?族子嘉敬举乡贡而来,予爱其质近于义,留居京师,与之考业论道,示之向方,俾从贤士大夫游,有所观法而磨砺,知新而聚博。
越三年,志业并进,再诎③有司,将归省其亲。
予冀其复来,以成其学,且见之用也,作《移树说》以贻之。
[注]:①陊:du,敲掉②縆:gēng,用粗绳索缚③诎:同屈,屈服,这里指未录取。
5.对以下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比辟地东邻比:近来B. 规其根围数尺规:限制C. 俾从贤士大夫游俾:使D. 作《移树说》以贻之贻:赠送【知识点】本题考核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规:环绕【思路点拨】推断文言实词的法子:(1)记忆解词法。
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呈现的经常使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进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
(2)组词解词法。
古代汉语大多是单音词,发展到现代汉语基本上都演化成了双音词,有的词语只是在文言词前面或后面加之一个字便成了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李东阳幽怀四首文本解读
李东阳幽怀四首文本解读
《幽怀四首》是李东阳的一首诗,以下是其中四首的文本解读:
一、《幽怀四首》(其一):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雨深门巷半苍苔,十日幽怀郁未开。
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重和压抑,深巷老树,满地青苔,连续十天都心情郁闷,无法排遣。
二、《幽怀四首》(其二):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
岩影乍晴云欲散,雷声忽动雨还来。
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波动和不安。
三、《幽怀四首》(其三):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
长堤隔水疑无路,瘦马冲泥念不才。
诗人用长堤隔水比喻人生的困境和迷茫,瘦马冲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助和无奈。
四、《幽怀四首》(其四):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酒杯尚籍驱除力,诗债惭非应答才。
犹有旧堂堪系马,水边鸥鹭莫惊猜。
诗人借酒消愁,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烦恼。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总的来说,《幽怀四首》是李东阳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揭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北山移文》原文、译文及赏析
《北山移文》原文、译文及赏析《北山移文》是一篇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的散文。
《北山移文》是一篇讽刺性的文章,旨在揭露和讽刺那些伪装隐居以求利禄的文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北山移文》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北山移文南北朝:孔稚珪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乘其如脱,闻凤吹于洛浦,值薪歌于延濑,固亦有焉。
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
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何其谬哉!呜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山阿寂寥,千载谁赏!世有周子,隽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
然而学遁东鲁,习隐南郭,偶吹草堂,滥巾北岳。
诱我松桂,欺我云壑。
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
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拉许由,傲百氏,蔑王侯。
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或叹幽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
谈空空于释部,覈玄玄于道流,务光何足比,涓子不能俦。
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赴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
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
风云凄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
至其钮金章,绾墨绶,跨属城之雄,冠百里之首。
张英风于海甸,驰妙誉于浙右。
道帙长摈,法筵久埋。
敲扑喧嚣犯其虑,牒诉倥偬装其怀。
琴歌既断,酒赋无续,常绸缪于结课,每纷纶于折狱,笼张赵于往图,架卓鲁于前箓,希踪三辅豪,驰声九州牧。
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磵户摧绝无与归,石径荒凉徒延伫。
至于还飙入幕,写雾出楹,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猨惊。
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
于是南岳献嘲,北陇腾笑,列壑争讥,攒峰竦诮。
慨游子之我欺,悲无人以赴吊。
故其林惭无尽,涧愧不歇,秋桂遣风,春萝罢月。
骋西山之逸议,驰东皋之素谒。
今又促装下邑,浪栧上京,虽情殷于魏阙,或假步于山扃。
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蒙耻,碧岭再辱,丹崖重滓,尘游躅于蕙路,污渌池以洗耳。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伐树记素材
伐树记欧阳修署之东园,久茀不治。
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
春阳既浮,萌者将动。
园之守启曰:“园有樗①焉,其根壮而叶大。
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
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
”因尽薪之。
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
”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
”因勿伐。
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
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
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他日,客有过修者。
仆夫曳薪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
客曰:“是何怪邪。
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以无用而贼有用,乌能免哉。
彼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幸矣。
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
与乎杏实异矣。
今樗之臃肿不材,而以壮大害物,其见伐诚宜尔。
与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说,又异矣。
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
”客既去,修善其言而记之。
[注]①樗(chū):臭椿树。
6.下列语句巾,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署之东园,久茀不治茀:杂草丛生。
B.然一旦悉翦弃翦:修剪,修整。
,C.庄周之贵也贵:看重,崇尚。
,D.以无用而赋有用贼:侵害,妨害。
,7.下列符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A.①其根壮而叶大②视其处之而已B.①以杏故,特不得蔬②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C.①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天②美泽可用,反见存D.①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②才者死、不才者生8.下列语句编为旧组,与庄子“才者死、不才者生”的态度完全相反的一组是()①(樗)不足养,是宜伐②以杏放,特不得蔬,是亦宜薪③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④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⑤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⑥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②⑤⑥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守同人向作者建议把东园里的一些树木砍去,使园子更加宜于种植蔬菜。
北枳文言文翻译赏析
原文:北枳之木,生于江南,移植于北地,岁久,枝叶凋零,根株亦枯。
人见之,皆曰:“此木非北土之宜,移之则死矣。
”吾独不然,曰:“木之生死,非地之所能移也。
地者,木之宅也,木之生死,固由其宅。
然宅虽变,而木之心,未尝变也。
心不变,则生矣。
”译文:北方的枳树,原本生长在江南,后来被移植到了北方,经过岁月的洗礼,枝叶逐渐凋零,树根也变得干枯。
人们看到这样的景象,都说:“这种树木不适合在北方生长,移植过来就会死去。
”我却并不这样认为,我说:“树木的生死,并非地理环境所能改变的。
土地,是树木的家园,树木的生死,自然取决于它的家园。
然而家园虽然改变,但树木的本心,并未改变。
本心不改变,那么它就能生存。
”赏析:《北枳》一文以枳树的生长环境为引,实则寓意着人生的哲理。
作者通过描述北枳树的移植与凋零,表达了一种对于生命坚韧不拔的敬佩之情。
首先,文章以“北枳之木,生于江南,移植于北地”开篇,点明了枳树的移植背景。
江南与北地,一南一北,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使得人们对于北枳树的生存产生了质疑。
这种质疑,实则反映了人们对于环境适应性的固有认知。
然而,作者并未停留在人们的质疑之中,而是以“吾独不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树木的生死并非完全取决于地理环境,而是由其本心所决定。
这里的“本心”,可以理解为树木内在的生命力,是一种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内在品质。
文章中的“地者,木之宅也,木之生死,固由其宅”一句,揭示了地理环境对于树木生长的重要性。
然而,紧接着的“然宅虽变,而木之心,未尝变也”则强调了树木本心的恒定性。
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只要树木的本心未变,它就能生存下去。
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环境的变迁,有时甚至是逆境。
面对这些变化,我们可能会感到无助和困惑,但只要我们保持内心的坚定和信念,就能克服困难,继续前行。
总之,《北枳》一文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揭示了生命力的顽强与坚韧。
通过对北枳树的描述,作者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坚守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
高三语文十校联考第二次考试试题
高三语文十校联考第二次测试试题语文试卷[总分:150分时量:150分钟长郡中学衡阳八中永州四中岳阳县一中湘潭县一中醴陵一中澧县一中郴州二中益阳市一中桃源县一中由联合命题一、语言知识与运用〔15分,每题3分〕1.以下各句中,加点的字读音各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面对着曾经烜.赫一时如今却变成颓垣.断壁的故居,这位老人心中的惆怅一时真是难以宣.泄.B.即使在风雨如晦.的夜晚,蒋英仍然能做到诲.人不倦,从而使那个难以驯服的浪子幡然悔.悟.C.黄永玉不管手头多么拮.据,不管家人怎样诘.责,还是毅然决然地买下了那些佶.屈聱牙的书.D.如越俎.代庖,自然会引起别人的怨恨甚至诅.咒,最终反而会弄得你自己无法下台沮.丧不已.2.以下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一向“是非缠身〞的周杰伦又捅篓子,虽然他尚在日本举行个人巡演,但一句“内地歌迷素质很低〞的断语还是引发了内地歌迷集体的愤怒.B.要防止使我们的社会成为疫病的温床,有待于改变崇拜GDP的开展模式,重朔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社会分配向国民健康、教育以及贫困人口倾斜.C.改革的方向,就是开拓制度的空间,把陈洪这样的人、这样的群体吸纳到制度中来,通过改善制度,使其平等地参与到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搏弈中来.D.对于陈水扁而言,重新取得两岸关系中的限制地位的方法不是迫使现有的两岸交流方案后退,更不是处心积虑的再次煽动反对大陆的民粹主义情绪.3.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适值清明时节,华天丽日,清风拂面,泛舟八百里洞庭湖,只见烟波浩淼,水光潋滟,君山岛上亭榭隐约,绿阴葱茏,可谓秀色可餐.....B.中国文人真正的英雄境界,是凭借心灵的勇敢,拥有这么一片不可替代的自由的天空,从孔子到陶渊明、李白,到苏东坡,一脉相承.....C.虽然远隔千古沧桑和万水千山,但他不用诘屈的语言,不玩华美的辞藻,就能让我们触摸到心灵的真实,这说明人只要..返璞方能归真.D.要使古老经典和现代精神结合起来,尚需在更高层次上有更具历史深度和文化深度的设计与把握,并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挖掘...4.以下句子表述简明,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群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B.毋庸置疑,原生态的东西有精华也有糟粕,必须具体分析,辩证看待,因此,王冰认为赵亮关于原生态艺术的那篇文章有错误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C.在新一轮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以提升产品质量为中央,对工艺设计、设备保养等部门进行了检查、评议、整顿等一系列艰难的工作.D.多元化的时代表现出太多的价值断层,人们由于选择过多而陷入彷徨迷惑的时候特别需要一种安排和抚慰,于是于丹的“心灵鸡汤〞便应运而火了.5.阅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填入前后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人着衣披带本是很自然的事,但这自然的衣着,顿使沉重的人体化为轻捷的一叶,潇洒、舒展、轻盈、自如,满台生风. , ,都因那轻淡饰物的勾勒与揭示而成一种美的理想、美的憧憬而挥发开来.国画界有以形写神与以神写形之争, ,舞者真是靠自己的外美之形来写内美之神了.①人内蕴的美,外形的美②人外形的美,内蕴的美③从这个角度观之④从这个方面看来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二、现代文阅读〔社会科学类〕〔12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复6—9题黄嘴天鹅每年往返于东亚和西伯利亚草原间,飞行3000公里.这幅充满诗意的“鸟的迁徙〞画卷,展示出留鸟在自然演化中,经过艰难的适应后保存下来的独特的生存之道.2022年,这一壮阔生命景象因法国纪录片?迁徙的鸟?在全球热映,变得世人皆知.当时,禽流感掀起的恐慌已经使成千上万的禽鸟“感染者〞死亡.2022年7月,中国青海湖发现大约6000多只留鸟死亡,原因最终被证实感染了禽流感.人们才熟悉到,?迁徙的鸟?的导演本意要展现自然和谐和生命的美好,但他无意间描绘了留鸟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可能性.中国科学家刘金华等人从青海湖患病和死亡的留鸟的咽喉及排泄物中别离出H5N1型病毒,并对其进行基因组测序,证实代表禽流感病毒高治病性的三个基因全部存在,但基因组序列与的H5N1型病毒并不完全相同.这意味着,H5N1型病毒可能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异,或者它根本是一种早已存在而未被人类熟悉的新病毒变种.他们研究了留鸟迁徙地路线,试图找出病毒来源.科学家认为:增强毒力的基因重组,很可能发生于留鸟在东南亚等地越冬时,然后,留鸟才于春季迁徙到青海湖地区.香港大学的管轶和同事发表的针对青海湖禽流感的研究报告认为,留鸟感染的禽流感病毒可能来自中国华南地区.虽然科学家们对此存在争议,但达成共识的是,禽流感已通过留鸟远距离传播.禽流感不再是某一个地区小范围内发生的事件,而是可能引起全球性传染的威胁.“由于在青海湖育雏栖息地的鸟可能与来自东南亚、西伯利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许多留鸟一起在东南亚聚集,新型禽流感病毒可能成为全球性的威胁.〞管轶提出了未来禽流感传染可能的路线.禽流感可能从土耳其穿越地中海到达西欧;也可能从亚洲通过中东到达非洲;还可能从地中海南下,沿印度洋海岸线蔓延.他预测,非洲、太平洋海岸可能被感染的国家,经济水平不高,对传染病的限制水平也比拟差,如果禽流感传染到这些地区,全球流行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调查显示出两个危险的征兆:一是留鸟中发现禽流感感染,意味着病毒获得了一种高速的“交通工具〞,可被带到世界各地;另一个更危险的是,禽流感病毒不仅感染了数以千万计的家禽和野鸟,还在2年的时间里感染了超过100名人类患者以及猪、猫等哺乳动物.这说明病毒有跨越“物种障碍〞的趋势,有可能很快出现能在人际传染的株系.这意味着,禽流感全球传播和变异的链条将随留鸟迁徙而形成.高致病性禽流感“从局部到全球,从禽鸟到人类〞流行的风险,就蕴藏在这条链条之中.6.联系全篇,对本文传递的中央信息概括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迁徙的留鸟携带着新型禽流感病毒B.新型禽流感病毒可能威胁影响全球C.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链条悄然形成D.禽流感病毒获得了高速“交通工具〞7.不能说明“高致病性禽流感’从局部到全球,从禽鸟到人类’流行的风险〞的一项为哪一项A.H5N1型病毒可能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变异B.它是一种早已存在而未被熟悉的新病毒变种C.更危险的是病毒有跨越“物种障碍〞的趋势D.高致病性禽流感已经通过留鸟远距离传播8.下面的理解及其表述与原文信息内容不完全相符的一项〔〕A.?迁徙的鸟?在展示留鸟迁徙壮阔生命景象的同时,无意间对留鸟携带禽流感病毒的情景进行了描绘.B.从青海湖患病和死亡的留鸟的咽喉排泄物中别离出来的H5N1型病毒,可能是未被熟悉的新病毒变种.C.来自各地的留鸟在青海湖育雏栖息地聚集,一旦感染,那么意味着病毒获得一种高速播送的“交通工具〞.D.禽流感病毒在猪、猫等哺乳动物中的感染,其危险性在于有可能很快地导致出现能在人际传染的株系.9.根据原文内容,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由于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留鸟传播,因此充满诗意飞翔的留鸟在一定意义上不再是自由浪漫的象征,而像是长了翅膀的危险炸弹.B.本意要描绘自然和谐与生命的美好的?迁徙的鸟?,客观展示了病毒传播的途径,这说明人们对事物真知的熟悉有时孕于偶然之中.C.只要非洲、太平洋海岸可能被感染的国家大力开展经济,提升对传染病的防控水平,那么,全球流行禽流感的危险性就可望防止.D.禽流感通过迁徙的留鸟高速、广泛且跨越物种传播的事实,足以说明人与自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关注事物的变化和开展.三、古文阅读〔共21分,选择题每题3分〕〔一〕阅读下面短文,答复10—14题移树说〔明〕李东阳予城西旧茔久勿树.比辟地东邻,有桧百余株,大者盈拱,高可二三丈,予惜其生不得所.有种树者曰:“我能为公移之.〞予曰:“有是哉?〞请试,许之.予尝往观焉.乃移其三之一,规其根围数尺,中留宿土.坎及四周,及底而止.以绳绕其根,假设碇然,然其重虽千人莫能举也,那么陊①其坎之棱,絙②树腰而卧之,根之罅实以虚壤.复卧而北,树为壤所垫,渐高以起.卧而南亦如之.三卧三起,其高出于坎.棚木为床横载之,曳以两牛,翼以十夫.其大者倍其数.行数百步,植于墓后为三重.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那么又移其余,左右翼以及于门.再阅岁而视之,其成者又十而九也.于是干条交接,行列分布,郁然改观,与古墓无异焉.夫规大而坎疏,故根不离;宿土厚,故元气足;乘虚而起渐,故出而无所伤.取必于旦夕之近,而巧夺于二十余年之远,盖其治之也有道,而行之也有序尔.予因叹夫世之培植人材,变化气习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几何不为君子之归也哉?族孙嘉敬举乡贡而来,予爱其质近于义,留居京师,与之考业论道,示之向方,俾从贤士大夫游,有所观法而磨砺,知新而聚博.越三年,志业并进,再诎③有司,将归省其亲.予冀其复来,以成其学,且见之用也,作?移树说?以贻之.——选自岳麓书社排印本?李东阳集?【注】①陊:du ò塌,落.②絙:g ēng 大绳,粗索.③诎:q ū弯曲,屈服.10.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比.辟地东邻 比:近来 B .规.其根围数尺 规:规定 C .而行之也有序.尔 序:条理 D .阅.岁而视之 阅:经历1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我能为.公移之予惜其生不得所.恐为.操所先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乃移其.三之一且.见之用也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12.以下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作者的族孙在京师学习了三年,有很大的进步,但还只是委屈地做了个小官.B .作者写这篇赠文,是想请他的族孙再次出山来继续深造,以期做个更大的官.C .作者花了三年时间才请种树人把自家城西的坟地改变得像古墓一样气象庄严.D .本文因事悟理,通过表达移树的事例,联想到人才的培养也应得其道而治理.13.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9分,每题3分〕〔1〕复卧而北,树为壤所垫,渐高以起.译文: 〔2〕予曰:“有是哉?〞请试,许之.译文: 〔3〕取必于旦夕之近,而巧夺于二十余年之远.译文:14.文中说“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几何不为君子之归也哉?〞,请问,“道〞的含义什么?试简要归纳.〔3分〕答:四、古诗词鉴赏和名句名篇默写〔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词,答复后面问题〔5分〕浪淘沙令王安石伊吕①两衰翁,历尽穷通②,一为钓叟一耕佣.假设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祗③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①伊吕:伊尹和吕望〔姜太公〕,古代两位贤臣. ②穷通:困窘和通达.③祗:只15.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词上也有建树.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往往借诗词来抒发作为改革斗士的壮志和情怀.试分析在这首词中,诗人抒写了怎样的内容和情怀?答:16.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中空缺的局部〔6分〕①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② ,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氓?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章) (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干涸的鸿沟,历史的裂痕王剑冰古人有话,生于苏杭,葬于北邙.在邙山莽莽黄土之上,到处布满了高上下低的墓群.这些墓群依次排列开去,似在诉说着那些尘埋的历史.就在黄河岸边,邙山之巅,横向里现出一条沟壑,像谁猛舞利刃,在历史的深处划出一道裂痕.这就是鸿沟.曾经搅乱历史风云的鸿沟;让人发无数联想的鸿沟.这道沟,原口宽有八百米,深达两百米,原名叫广武涧,是战国时期魏国开凿的引黄济田的水利工程.当时的场景让今人难以想象:鸿沟的北面是滔滔的黄河,西南面那么群山万壑.沟中滚滚的黄河水深不可测,沟的四周万木丛生,百兽哀鸣.其地势之险,是东西向的咽喉要塞.有人说,当取天下之日,中原在所必争.古往今来,中原多少战事如烟云过眼,唯鸿沟引出的故事成千古绝唱.走进这个故事的两个人物,起先无甚大名,却胸有大志.史有传闻,当以勾画万里长城的大手笔著称的始皇车队路过时,有两个人在赞叹之余,同时发出了不同的豪言.一说:“大丈夫当如是也!〞一说:“彼可取而代之!〞说前一句的较工于心计,后来做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说后一句的那么少城府,鸿门宴放走了死对头,一把火燃烧了阿房宫,空做一场皇帝梦.鸿门宴与鸿沟都是鸿字起头,本没有自然的联系,但总让人感到有某种天然的巧合.鸿门宴之时,项羽大军40万,刘邦仅有10万.项羽假设依范增计杀掉狡诈多谋的刘邦,便不会再有后面的鸿沟之争.偏偏项羽自恃高强而犹豫不定,失去了重要的一次时机,以致放虎归山,使之形成与项羽抗衡的军事阵营.鸿门宴是项羽的一个败笔,鸿沟亦然.项羽失去了最后的时机.其时是公元前202年,鸿沟西侧是刘邦的汉王城,东侧筑起项羽的霸王城.项羽势强,两军对垒,可还是让刘邦滑了过去.两个鸿字,让项羽有了终生的遗憾.最终自刎乌江.项羽毕竟是项羽,其如果过江而去,汲取教训,重整旗鼓,历史还不定如何写就.但项羽的性格决定了他只能以这样的结局塑造自己的形象.多少年后,一个忧惋的女子在一个梧桐更兼细雨的黄昏想起项将军,依然感慨不已:“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氏之类女子心目中的英雄,于刘项之间,非项莫属.成者英雄败者贼,这贼的骂名,怎么也安不到项羽身上.在两军对垒,楚军久攻汉军无果的时候,项羽支起了一口大锅,欲把刘邦的老父煮了.而刘邦却耍起了无赖,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假设翁,必欲烹而翁,那么幸分我一杯羹.〞不知太史公如何得知血肉横飞的战场上,这等糅和着残忍与机诡的情节.项羽太要了名声和体面,人家的老爹没有杀掉,还和刘邦在鸿沟平分了天下.这在项羽来说可能是无奈之举,两年半的争斗中,刘邦已渐渐缓过劲来;而对于刘邦,那么是一种缓兵之策.其一旦羽翼饱满,便想遮蔽整个中国了.野心乘势,要比项羽来得十二分的凶猛.最终导演了一场历史上最有感染力的话剧,这场“霸王别姬〞,让天地为之动容.当虞姬拔剑起舞,血别项羽,正是四面楚歌唱响之时.“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假设何!〞英雄与美人,刀剑与热血,在那个凄惋之夜形成鲜明的对立.鸿沟只是一个摆设,一个布景道具,然而,它又是煌煌史册中的神来之笔.这一笔是最有说服力的警言妙语.有人要将长江变成第二个鸿沟时,毛泽东没听那一套,“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一警觉与历史紧密相连.刘氏建立汉朝之后,恐怕没有故地重游.这里说不上是他的荣耀呢,还是耻辱.倒是多少年以后,一个叫做阮籍的人信马由缰,来到这里,看着早已是断壁残垣的古战场,不禁仰天长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这声叹息由着狂舞的涧风,飞扬了数千年,对其的熟悉却莫衷一是.那是个产生故事的时代,由鸿沟所派生出的诸多故事,足以让后人品味.历史总是要向前开展的,不管是秦始皇精心修造的长城,还是刘邦与项羽利用的这条鸿沟,都不能阻挡住历史的风雨.这风雨可以使长城颓毁,也可以将鸿沟填平.现在,它们早已不再是深不可测,无法逾越了.鸿沟看上去是那么普通,就像一条干涸的河道,完全没有当年的险要.甚至让人想不出,这样的一条沟是如何能够将两支兵马分而拒之.黄土漫漫,芳草萋萋,顺黄河而来的风,腾挪漫卷,似搅起阵阵马蹄和喊杀的烟尘.〔选自?艺术散文选萃?,有删改〕17.文章在对项羽和刘邦这两个历史人物成败得失的思考、评说中,选取了刘、项之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等几个场景.作者回放历史,把鸿沟定格在最浓墨重彩之处,从写法的角度,分析其用意在于.〔4分〕18.如何理解“鸿沟只是一个摆设,一个布景道具,然而,它又是煌煌史册中的神来之笔〞?〔4分〕答:19.文章开头和结尾都运用了景物描写,试分析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何不同〔4分〕答:20.文章中说“由鸿沟所派生出的诸多故事,足以让后人品味〞,联系文章分析,后人从鸿沟的有关故事中“品味〞出了哪些内容?〔5分〕答:六、文章赏析(14分)21.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个,写22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分)①鸿沟,浓缩的历史------谈谈文章的写作技巧②不可沽名学霸王―――谈谈文章的主旨③请从宏观的角度,对本文予以精要的点评七、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妈妈和儿子为“是否参加英语比赛〞爆发了一场剧烈的争论.后来儿子写了一封?告母亲书?,觉得妈妈没有平等交流,建议双方签署一个“互相尊重意见〞的协议.而妈妈那么强调“协议不是实质性问题,你既然选择了学好英语,就不要半途而废〞,希望儿子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并保持一颗感恩之心.此类事在现实生活中并非鲜见,对于妈妈与儿子的态度和表现,你有何感受、观点?请根据材料,联系现实,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湖南省2022届高三十校联考第一次测试语文试卷〔做题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6分,每题3分〕二、文字题13.〔9分,每题3分〕〔1〕译文:〔2〕译文:〔3〕译文:14.〔3分〕答:15.〔5分〕答:16.〔6分〕①, ,, ② ,17〔4分〕场景:、、.用意:.18.〔4分〕答:19.〔4分〕答:20.〔5分〕答:21.〔14分〕湖南省2022届高三十校联考第二次测试语文参考答案1A〔此题侧重考查动态语境中常用形似字的读音.A:烜xuǎn 垣yuán 宣xuān B:悔huǐ,晦诲均读huì;C:佶jí,拮诘均读jié;D:沮jǔ,俎诅均读zǔ〕2 D〔此题侧重考查动态媒体语言中的错别字.篓-娄,朔—塑,搏—博〕3C〔此题侧重综合考查语境中词语的运用,分别考查了实词、虚词和成语.C错用虚词.从词语搭配看,“只要〞跟“就〞联系,表充分条件关系;“只有〞跟“才〔方〕〞联系,表必要条件关系:使用时二组不能交错混杂.从逻辑关系看,“返璞〞与“归真〞之间,应是必要条件关系.从具体语境看,后文有个“方〞,表意相当于“才〞,而与之照应搭配的那么只能是“只有〞而非“只要〞.“秀色可餐〞属多义成语,既用以形容女子容貌非常美丽,亦可形容花木、山林的秀丽〕4A〔此题侧重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及标准.B表意不明.由于结构性的歧义,导致语句中无法认定究竟是王冰的观点值得商榷,还是赵亮的观点是值得商榷.C成分残缺. “围绕以提升产品质量为中央〞后缺宾语“的问题〞.D搭配不当.谓语“表现〞不能跟宾语“断层〞搭配,应改为“呈现〞〕5C〔此题侧重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第一空考查语脉的上下通贯与内容的前后照应,思考点主要是后文的“国画界有以形写神与以神写形之争〞句,“形〞在“神〞先,应选②.第二空考查语体风格的和谐,文段的语言典雅清丽,富于传统情韵,④显平直,与语段文风和谐缺乏,③那么较雅致,更契合语境,〕6C〔此题考查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水平.本文最大的发现,是南来北往、年年聚散的留鸟,使禽流感得以在全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广的范围传播.其余各项均未抓住信息核心〕7B〔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水平.题干关键的信息,一是禽流感跨越式传播的范围,二是禽流感的流行.A强调病毒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异〞性,是流行的产物.C 直指“跨越〞趋势,既扣“流行〞,又击“风险〞. D提示了流行的途径.B既是“早已存在〞,那么与“流行〞“风险〞无直接关系〕8 A〔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水平 .A错在“对留鸟……情景进行了描绘〞,原文只是说“描绘……的可能性〞将或然视为实然〕9 C〔错在“可望防止〞,夸大其词〕10B〔规:环绕〕11 B〔均作名词,解释为“地方〞.A 介词,替;介词,被.C代词,其中;代词,那. D连词,并且;副词,尚且〕12D〔A B无中生有,均错在“做官〞上.由“再诎有司,将归省其亲〞可知,作者的族孙未被主考官录取,因而未当官.C错在曲解文意.时间应将“三年〞改为“二年〞〕13.〔1〕再朝北平放,树身之下用泥土充垫,逐渐升高,朝南放时也是这样.〔知识点:“北〞,名词作动词;“为……所〞被动句式;“以〞作“而〞,表修饰〕〔2〕“你真能做到这样么?〞他请求试试看,我容许了他.〔知识点:“是〞,这样;省略句式,补充主语〕〔3〕取之非在旦夕之间不可,而巧妙却能超越于二十余年之前.〔知识点:“夺〞,超过;第一个“于〞,介词,在;第二个“于〞,介词,比〕14.①“道〞的含义是:留宿土,根不离,保存树木的元气〔意思大致相同即可〕15.借伊吕这两位古代先贤的际遇,感怀君王知遇,抒发在推行新法胜利的形势下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情怀.〔计分:答出“借伊吕这两位古代先贤的际遇〞得1分,答出“感怀君王知遇〞得2分,答出“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情怀〞得2分.〕【鉴赏提示】王安石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载的功业,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它不同于一般古代诗人词客种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而是一个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全词通篇叙史论史,实那么以史托今,蕴含作者称赞明君之意和自得之情.17.鸿门宴鸿沟对垒四面楚歌〔或:自刎乌江、霸王别姬〕借古鉴今〔4分.此题考查归纳概括水平和对文章写作技巧的鉴赏水平,难度不大.学生只要认真的分析理解了文章标题“干涸的鸿沟,历史的裂痕〞的题意,完成对文章写作方法的鉴赏就不难了.〕18.鸿沟只是历史上演绎过刘项之争的一处历史遗迹,却“曾经搅乱历史风云〞,“让人发无数联想〞.〔4分.此题考查对重要语句含意的理解.首先明确此句是一个过渡句,承上启下,同时又是一个照应句,照应开头,然后综合此句前后内容,就可得出答案.答出“曾经搅乱历史风云〞得2分,答出“让人发无数联想〞得2分.〕19.①前者意在引出作者对鸿沟的思考和联想.②后者那么给读者一种沉浸于历史而回味无穷的感觉.〔4分.此题考查对文章艺术技巧的赏析鉴赏.①只要答出“景物描写引出下文内容〞就可计2分;②答出景物描写能使读者对鸿沟的历史进一步回味、品味都可以计2分.〕20.①虽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但项羽自身的缺陷〔疏于城府、自视甚高〕决定了他最终会被排斥在古代帝王的名册之外.②真正的英雄是能弃历史的缺陷、接受历史的教训,推动历史前进的人.〔5分.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难度较大.首先要明确“由鸿沟所派生出的诸多故事,足以让后人品味〞是全文内容的一个收束句,是对全文内容的归纳,然后,根据题干“后人品味出那些内容〞的要求,结合对第8段内容的分析,可以归纳出答案.①答出“项羽自身的缺陷〞1分,答出“被排斥在古代帝王的名册之外〞1分,如果答复为“不能成为英雄〞那么不能计分.②答出“真正的英雄〞能借鉴历史的教训,计2分,答出“推动历史的前进〞计1分.以上要点答出大致意思即可计分.〕21.【写作提示】①此题可以从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或者文章的构思技巧上展开评论.从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上看,文章主要以述为主,议论点到为止,其主旨水到渠成.从文章的构思技巧上看,文章撷取刘、项之争中几个关键场景,把对历史经验的述评蕴含于历史场景的回放之中,借古鉴今.在准确把握评论点的根底上,结合文章内容特点展开评论都视为符合命题要求.②本文不是一篇纯粹的游记,作者也并非是单发思古之幽情,借古鉴今才是本文的目的.刘、项之争给后世留下了太多的思考与借鉴,虽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但项羽自身的缺陷〔疏于城府、自视甚高〕决定了他最终会被排斥在古代帝王的名册之外.真正的英雄是能弃历史的缺陷、接受历史的教训,推动历史前进的人.当历史出现惊人的相似,有人想把长江变成第二个鸿沟,提出划江而治的时候,毛泽东一语破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是刘、项之争给后世留下的教训和警示.此题的写作,学生只要能够从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才能够不重蹈项羽的覆辙这一角度展开评论,就是切题的.③略。
【高中文言文阅读】《医戒 (明)李东阳》阅读答案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医戒(明)李东阳》阅读答案及翻译【高中文言文阅读】《医戒(明)李东阳》阅读答案及翻译医戒(明)李东阳予二十九,有脾病焉。
其症能食而不能化,因节不多食。
渐节渐寡,几至废食。
气渐?①,形日就惫,有名医谓:为瘵②也。
以药补之,病益甚,则补益峻。
岁医戒(清)李东阳予二十九,有脾病焉。
其症能食而不能化,因节不多食。
渐节渐寡,几至废食。
气渐?①,形日就惫,有名医谓:“为瘵②也。
”以药补之,病益甚,则补益峻。
岁且尽,乃相谓曰:“吾计且穷矣。
若春木旺,则脾土必重伤。
”先君子忧之。
可以存有老医孙景祥氏来视,曰:“及春而求解。
”予怪反问之,孙曰:“病在心火,故得木而求解。
彼曰脾病者,不揣着其本故也。
子无乃存有忧伤之心乎?”予爽然曰:“嘻,就是也。
”砌就是时予屡存有妻及弟之丧,感伤关连,积岁而病,辛苦月而惫,非唯医无法辨,而予亦忘之矣。
于是内加旧药天下焚之,悉听其所为。
三日而一药,药不过四五剂,及春而果差③。
因叹曰:医不能识病,而欲拯人之危,难矣哉!又叹曰:世之徇名遗实,以躯命托之庸人之手者,亦岂少哉!向④不此医之值,而徒托诸所谓名医,不当补而补,至于惫而莫之悟也。
因录以自戒。
(Lizier岳麓书社《李东阳集》)[注释]①?(ěr):衰微。
②瘵(zhài):病。
此处指脾病。
③高:同“瘥”(chài),痊愈。
④向:倘若,如果。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病益甚,则补益峻峻:减轻,难受b.先君子忧之先:对去世的长辈的敬称c.于是内加旧药天下焚之括:搜集d.向不此医之值值:价值6.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就是a.其症能食而不能化爽籁发而清风生b.彼曰脾病者,不揣着其本故也则其正数大舟也无力c.因录以自戒谨拜表以闻d.予二十九,存有脾病矣复置杯矣则胶7.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脾存有毛病,能够喝但消化不良,于是“我”只好节食,而一个医生却用补钙的办法去医治,结果脾损坏轻微。
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
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
四岁能作径尺书,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
后两召讲《》大义,称旨,命入京学。
天顺八年,年十八,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弘治五年,旱灾求言。
东阳条摘《》七篇大义,附以时政得失,累数千言,上之。
帝称善。
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奉命往祭。
还,上疏言: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
天津一路,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挽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
盗贼纵横,青州尤甚。
南来人言,江南、浙东流亡载道,户口消耗,军伍空虚,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
东南财赋所出,一岁之饥已至于此;北地呰窳[注],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
事变之生,恐不可测。
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
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
势家巨族,田连郡县,犹请乞不已。
亲王之藩,供亿至二三十万。
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
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
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闸河官吏莫不奔骇,鬻贩穷民所在骚然,此又臣所目击者。
夫闾阎之情,郡县不得而知也;郡县之情,庙堂不得而知也;庙堂之情,九重亦不得而知也;始于容隐,成于蒙蔽。
容隐之端甚小,蒙蔽之祸甚深。
臣在东,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
然诏旨频降,章疏毕陈,而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累岁经时,俱见遏罢。
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
乞取从前内外条奏,详加采择,断在必行。
帝嘉叹,悉付所司。
是时,帝数召阁臣面议政事。
东阳与首辅刘健等竭心献纳,时政阙失必尽言极谏。
东阳工古文,阁中疏草多属之。
疏出,天下传诵。
(节选自《李东阳传》)[注]呰窳:zīyǔ,疏懒。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充:担任B.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遄:速疾C.江南、浙东流亡载道载:负载D.始于容隐,成于蒙蔽容:包庇1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民生维艰和吏治混乱的一组是()A.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户口消耗,军伍空虚B.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差役频烦,科派重叠C.冗食太重,国用无经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D.鬻贩穷民所在骚然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A.李东阳幼时聪明颖悟,擅书法,深得皇上喜爱。
移树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移树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此篇写法与作者的《医戒》略同,详于叙事,略于议论,皆以亲历之事,引出深刻道理,文字朴实。
移树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整理的移树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移树说文言文原文移树说作者:李东阳予城西旧茔久勿树。
比辟地东邻,有桧百余株,大者盈拱,高可二三丈,予惜其生不得所。
有种树者曰:“我能为公移之。
”予曰:“有是哉?”请试,许之。
予尝往观焉。
乃移其三之一,规其根围数尺,中留宿土。
坎及四周,及底而止。
以绳绕其根,若碇然,然其重虽千人莫能举也,则陊其坎之稜,絙树腰而卧之,根之罅实以虚壤。
复卧而北,树为壤所垫,渐高以起,卧而南亦如之。
三卧三起,其高出于坎。
棚木为床横载之,曳以两牛,翼以十夫。
其大者倍其数。
行数百步,植于墓后为三重。
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
则又移其余,左右翼以及于门。
再阅岁而视之,其成者又十而九也。
于是干条交接,行列分布,郁然改观,与古墓无异焉。
夫规大而坎疏,故根不离;宿土厚,故元气足;乘虚而起渐,故出而无所伤。
取必于旦夕之近,而巧夺于二十余年之远,盖其治之也有道,而行之也有序尔。
予因叹夫世之培植人材,变化气习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几何不为君子之归也哉?族子嘉敬举乡贡而来,予爱其质近于义,留居京师,与之考业论道,示之向方,俾从贤士大夫游,有所观法而磨砺,知新而聚博。
越三年,志业并进,再诎有司,将归省其亲。
予冀其复来,以成其学,且见之用也,作《移树说》以贻之。
;;选自岳麓书社排印本《李东阳集》〔明〕李东阳移树说文言文注释(1)予城:指作者故里湖南茶陵。
旧茔:祖坟。
(2)比:近来。
(3)盈拱:合抱。
(4)规:环绕树根划定所掘坎穴之面积。
(5)坎:掘土成坎,用作动词。
(6)碇(dìnɡ):停船时用以沉落水中的石块,类今之锚。
(7)陊(duò):毁坏。
稜:指土坎之类某一边。
(8)絙(ɡěnɡ):大绳。
这里作动词,指以词捆缚。
将从树声文言文翻译
昔者,余游于山林之间,闻树声,其声清脆,如丝如缕,悠扬不绝。
余心悦之,遂记其声于耳,后复吟咏于口,渐成歌曲。
树声者,非一人之声,乃群树之和也。
群树生于山巅,长于山谷,其叶如翠盖,其枝如琼林,其根如玉盘。
春风拂面,夏雨润心,秋风扫叶,冬雪压枝。
四时更替,群树之声,随季节而变化。
春之树声,如少女之笑声,清脆悦耳,令人心旷神怡。
夏之树声,如山泉之鸣,悠扬动听,使人陶醉其中。
秋之树声,如诗人之吟咏,深沉感慨,令人感慨万千。
冬之树声,如老人之叹息,低沉悠远,使人感怀人生。
余闻树声,知群树之情。
树之情,犹如人之情。
人之情,有喜怒哀乐,有悲欢离合。
树之情,亦然。
春风拂面,树喜;夏雨润心,树乐;秋风扫叶,树哀;冬雪压枝,树悲。
树之情,与人之情,相映成趣。
余尝观群树,见其高大挺拔,如勇士之姿;见其枝繁叶茂,如美女之态。
树之姿,树之态,皆源于树之情。
树之情,亦源于树之根。
树之根,深植于大地,汲取大地之精华,滋养树之身。
树之情,亦源于树之叶。
树之叶,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为树提供能量。
树之情,亦源于树之枝。
树之枝,承载树叶,伸展树之胸怀,彰显树之风采。
余闻树声,感悟人生。
人生如树,有起有落,有喜有悲。
人生之喜,如树之乐;人生之悲,如树之哀。
人生之起伏,如树之四季。
人生之起伏,需坚强如树,乐观如树,勇敢如树。
树声,乃大自然之韵律,人生之哲理。
余闻树声,心旷神怡,感悟人生。
愿吾辈,如树一般,坚韧不拔,乐观向上,勇往直前。
树声,传颂千古,启迪后人。
愿树之声,永远回荡在山林之间,唤醒世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激发人们对人生的热爱之情。
《将树声》翻译:从前,我曾在山林间游玩,听到树木的声音,那声音清脆悦耳,如同丝线般细腻,悠扬不绝。
我心生喜爱,便将这声音记在耳边,后来又吟咏在口,逐渐形成了一首歌曲。
树木的声音,不是单一的声音,而是众多树木合奏的和声。
这些树木生长在山顶,成长在山谷,它们的叶子像翠绿的伞盖,树枝像精美的树林,树根像玉盘。
《枯树赋》原文以及翻译
《枯树赋》原文及翻译一、《枯树赋》原文殷仲文风流儒雅,国内有名。
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
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买卖尽矣!”。
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
根柢盘魄,山崖表里。
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
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
声含嶰谷,曲抱《云门》。
将雏集凤,比翼巢鸳。
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
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
熊彪顾盼,鱼龙起伏。
节竖山连,文横水蹙。
匠石惊视,公输眩目。
雕镌始就,剞劂仍加。
平鳞铲甲,落角摧牙。
重重碎锦,片片真花。
纷披草树,凌乱烟霞。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槎枿千年。
秦则医生受职,汉则将军坐焉。
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
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
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
小山则丛桂留人,扶风则长松系马。
岂独城临细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若乃河山阻绝,飘零分别。
拔本垂泪,伤根沥血。
火入空心,膏流断节。
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围冰碎,理正者千寻瓦裂。
载瘿衔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妖孽。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
未能采葛,还成食薇。
沦落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
《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
”斯之谓矣。
乃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
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
“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怆江潭。
树如同此,人何以堪!”二、《枯树赋》原文翻译殷仲文帅气多才,文质彬彬,声名传遍天下。
当晋朝末年世道时势发生变化的时候,把他外放为东阳太守。
他所以而感觉很不得志,经常怏怏不乐,曾顾视庭前的槐树而惋惜说:“这棵树的枝干分别剥落,看来是毫无活力了!比如白鹿塞坚贞的古松,雍州南山奇特的梓树,根深叶茂,气吞河山,与山崖内外结成一体。
但桂树却枯死了,梧桐也凋败了,这又是由于什么呢?本来它们当初是从很远的地方,从很广阔的园田里移植而来的。
它们固然在汉魏帝王的建始殿前开花,在睢阳梁孝王的东苑里结果。
【阅读课程】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句子理解阅读》精品课件
理解句子含义
1.抓住句子主干理解句子含义
2.通过理解关键字词理解句子的含义
你专心听讲 的样子最美!
下课啦
交流
DIRECTORY
一 做课教师说课。 二 观课教师评课,主要交流、探讨不足之处。 三 做课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谈本课自我收获。
感 敬谢 请聆 指听 正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
拓
展
答案: 1.可爱 架势 跺脚 波纹 2.娥(娥眉) 峨(巍峨) 俄(俄罗斯) 泼(泼水) 废(废弃) 䥽(䥽合金) 3.第二句 4.小白鹅生气(动作、神态),小白鹅戏水。
小古文阅读
钻燧取火①
有圣人作,钻燧②取火,以化③腥
臊,而民说④之,使王⑤天下,号⑥之
日燧人氏。
通过理解关键字词理解句子的含义,还可以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 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示例展示
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小草偷偷钻出地面,慌慌忙忙地伸叶爬蔓,不多时就覆盖了荒原、田埂。
示例评述: 小草怎么会、慌慌忙忙的爬呢?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慌
慌忙忙” 指手忙脚乱、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乱,在这里指春天来了,小草发芽 了,并且生长的十分快,不多时,就覆盖了荒原、田埂,具有很旺盛的生命力。
解析:先找出句子的主干“鱼儿在漫游”,修饰成分是“无声无息、 彩色的世界”。抓住了主干,使基本内容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再分析修 饰部分,便可体会出这句话对描写鱼儿的悠闲(无声无息)与美丽的生活 环境(彩色的世界)着实是写的细致,写的传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东阳《移树说》原文及译文赏析
移树说
(明)李东阳
予城西旧茔久勿树。
比辟地东邻,有桧百余株,大者盈拱,高可二三丈,予惜其生不得所。
有种树者曰:“我能为公移之。
”予曰“有是哉?”请试,许之。
予尝往观焉。
乃移其三之一,规其根围数尺,中留宿土。
坎及四周,及底而止。
以绳绕其根,若碇然,然其重虽千人莫能举也,则陊①其坎之棱,縆②树腰而卧之,根之罅实以虚壤。
复卧而北,树为壤所垫,渐高以起,卧而南亦如之。
三卧三起,其高出于坎。
棚木为床横载之,曳以两牛,翼以十夫。
其大者倍其数。
行数百步,植于墓后为三重。
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
则又移其余,左右翼以及于门。
再阅岁而视之,其成者又十而九也。
于是干条交接,行列分布,郁然改观,与古墓无异焉。
夫规大而坎疏,故根不离;宿土厚,故元气足;乘虚而起渐,故出而无所伤。
取必于旦夕之近,而巧夺于二十余年之远,盖其治之也有道,而行之也有序尔。
予因叹夫世之培植人材变化气习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几何不为君子之归也哉?族子嘉敬举乡贡而来,予爱其质近于义,留居京师,与之考业论道,示之向方,俾从贤士大夫游,有所观法而磨砺,知新而聚博。
越三年,志业并进,再诎③有司,将归省其亲。
予冀其复来,以成其学,且见之用也,作《移树说》以贻之。
[注]:①陊:duò,敲掉②縆:gēng,用粗绳索缚③诎:同“屈”,屈服,这里指未录取。
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辟地东邻比:近来
B.规其根围数尺规:限制
C.俾从贤士大夫游俾:使
D.作《移树说》以贻之贻:赠送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B解析:规:环绕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郁然改观,与古墓无异焉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
B.以成其学,且见之用也图穷而匕首见
C.若碇然,然其重虽千人莫能举也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D.夫规大而坎疏,故根不离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D解析:D项均为连词,表并列;A.前者句末助词,后者为兼词“于之”;B.前者表被动,后者是“出现”;
C.前者为转折连词,后者为拟声词词尾,“……的样子”。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予因叹夫世之培植人材变化/气习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几何/不为君子之归也哉
B.予因叹夫世之培植人材/变化气习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几何/不为君子之归也哉
C.予因叹夫世之培植人材/变化气习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几何不为君子之归也哉
D.予因叹夫世之培植人材/变化气习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几何不为君子之归也哉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级(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结合语境,根据句意去推敲。
8.下列名句对原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种树者移树成功的经验主要是“规其根围数尺,中留宿土”“坎及四周,及底而止”,这样就不会伤及树根。
B.作者最后将树木成功移栽的原因归纳为“取必于旦夕之近,而巧夺于二十余的之远,盖其治之也有道,而行之也有序尔”。
C.本文在写作上采取先实后虚,先叙后议层层铺设的手法,由移树到育人,前后照应,首尾绾合,充分体现了行文思路的缜密与严谨。
D.最后作者寄望族子嘉敬能够从移树者身上领悟育人的道理,培养人才也要经过“三卧三起”循序渐进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C解析:AB两项均以偏概全,不完整。
D 项颠倒了关系,族子嘉敬是属于被培植和被教育的对象。
9.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根之罅实以虚壤。
(3分)
(2)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
(3分)
(3)予冀其复来,以成其学,且见之用也。
(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1)在树根的空隙处用松软的泥土填补。
(2)经过了一年之后去看,成活的有十分之九。
(3)我期望他能再来京师,成就他的学业,并且能够被录用。
解析:(1)采分点:罅:空隙或缝隙;实:填实或充实;虚壤:松土;“以虚壤”,介宾状语后置。
(2)采分点:阅:经过;岁:一年;成:成活;十九:十分之九。
(3)采分点:予:我;冀:希望;以:连词,表顺承,“来”;见:表被动。
二:
22、请依次填入方框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也(2)尔(3)焉(4)之
A(3)(4)(1)(2)B(3)(1)(4)(2)C(1)(4)(2)(3)D(4)(3)(1)(2)
23、第③段画线句,从复句关系角度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转折关系B.假设关系C并列关系D.因果关系
24.第②段详写了移树的过程,是为了阐释____________
(不超过8个字)的观点。
(2分)
25.第②段使用了很多数词,请择例说说其表达效果。
(3分)
___________
26.简述本文与《师说》在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3分)
参考答案
22.(2分)B
23.(3分)B
24.(2分)治之有道,行之有序(超过字数扣1分)
25.(3分)数词运用较多的是第2段。
有的是实数,如“曳以两牛,翼以十夫”;有的是概数,如“三卧三起、成者十九”。
(1分)实数表述准确,概数具体可感。
(1分)这些数词的使用,均有助于说明“移树”的经过,为下文说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分)
26.(3分)相同点:均为奖掖后学的临别赠言;同属议论文文体。
不同点:《移树说》采用了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行文灵活、自然;《师说》是典型的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论证,逻辑清晰、缜密。
(意思对即可;异同各1分,文字1分)
【参考译文】
我家的城西旧坟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种树。
近来在东邻开垦荒地,有一百多棵桧柏,大的有两手合围那么粗,高约二三丈,我为它们长在不相称的地方而可惜。
有一个种树人对我说:“我能够替您移植。
”
我说:“你真能够做得到么?”他请求试试看,我答应了他。
我曾经去观察过。
他先移其三分之一,环绕树根周围几尺,中留原土。
四周都挖了坑,挖至根脚而止。
用绳绕着树根,就像系碇那样,但它的重量虽千人也拿不动,便敲掉树坑的边角,将绳子缚住树腰部平放下来,树根的缝道里用松软的泥土充实。
再朝北平放,树身之下用泥土充垫,逐渐高升,朝南放时也是这样。
三次放下三次抬起,树便高出了土坑。
又用木头搭成床棚横载其上,用两头牛来拖,十个壮汉相帮。
更粗重的树便使用双倍的力量。
走了几百步,在墓后种成三行。
过了一年去看,成活的有十分之九,于是又移运余树,种在左右两边以及墓门。
再过一年去看,成活的又是十分之九了。
从此枝干相接,行列分布,气象庄严与前大异,和古墓完全一样。
由于周围大而坑疏朗,所以根不离树;原来的土深厚,所以元气足:顺着空隙徐徐拔起,所以出土后无所损伤。
在旦夕之间成功完成这一举措,而巧妙却能超越于二十余年之前的情形,看来他是因为平日已积累了移树的经验,而在实践时又很有条理的缘故罢。
我因此深感世上一些培植人材、教化风俗的人,如果都能顺着规律而治理,那么,不是很快就能够使有识之士前来归附吗?族孙嘉敬因应乡贡考试而至京城,我爱其气质很接近道义,便留他住下,和他探讨学业议论道理,并指引他前进的目标,让他随从有德才的文士们交流,从而有所效法而得到锻炼,学校新的东西,拓宽视野和知识面。
过了三年,他的志向学业都有进步,还是不被主考的试官录取,于是打算回乡省亲。
我期望他能再来京师,成就学业,并且能够被录用,
因此写这篇论说赠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