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苏轼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赤壁赋》课件 (20张PPT)
•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 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 逝者如斯:流逝的像这江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 舍昼夜。’”逝,往。斯,斯,指水。 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
• 卒:最终。消长:增减。 曾(zēng)不能:固定词组,连……都不够。曾, 连……都。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第四段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 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 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 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 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第一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 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 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 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 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 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字词
•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徐:缓缓地。 兴:起。 属(zhǔ):倾注,引申为劝酒。 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
• 匏(páo)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寄:寓托。蜉蝣(fúyóu):一种朝生暮死的昆虫。此句比喻 人生之短暂。
• 渺:小。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须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
• 长终:至于永远。骤:多。遗响: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逝者如斯:流逝的像这江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 舍昼夜。’”逝,往。斯,斯,指水。 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
• 卒:最终。消长:增减。 曾(zēng)不能:固定词组,连……都不够。曾, 连……都。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第四段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 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 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 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 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第一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 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 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 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 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 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字词
•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徐:缓缓地。 兴:起。 属(zhǔ):倾注,引申为劝酒。 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
• 匏(páo)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寄:寓托。蜉蝣(fúyóu):一种朝生暮死的昆虫。此句比喻 人生之短暂。
• 渺:小。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须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
• 长终:至于永远。骤:多。遗响: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赤壁赋》ppt课件35张
之须臾,慕长江葫之芦无穷嘱,,劝挟酒飞仙寄以生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
得短暂,托遗响于悲风。”带着
屡次得到
给
3.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
客人因何而悲?
解
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 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洲,下 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 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 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
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
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 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 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 种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现得 十分形象、真切。
阅读第三段,解释重点词义,翻译语句意思。
3.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
容颜改变
端坐
为何,宾语前置
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
物各有主,苟非吾所有,虽一毫而 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
段
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
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以水与月设喻意在表明: 万物既变又不变。
2、应从变与不变的不同角度去 看待自然与生命的永恒与短暂。
3、表现一个矛盾的苏轼:失意 悲观中又保持豁达乐观,随遇而 安的情怀。
流逝的江水
消失 圆缺
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终于
假若
竟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
羡慕什么
物各有主,苟非吾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
《赤壁赋》完整版 ppt课件
活动
谐亲近
(体现出来的感情)
21
第三段
客人因何而悲?尽量借用文中句子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感叹千古英雄尚如此,况我们这些有志 而无为者。
22
翻译与理解
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而 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 ,乌鹊 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 乎?西望夏口 ,东望武 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 苍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 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 , 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 ,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 在哉?
12
翻译与理解 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 斗宿和牛宿之间逗留不前。白濛
少焉,月出于东 濛的水气笼罩江面,江水的泛光
山之上,徘徊于 和天空连成一片。任凭小船向何 斗横牛江之,间水。光白接露天。处江乘漂面风荡是而,那行么,越浩不过瀚知茫啊道茫,将无船要边儿的飞象江向面何凌。方空;
纵一苇之所如, 我们轻快地飘起啊,象脱离尘世, 凌万顷之茫然。 无牵无挂,飞升到仙境的神仙。
在苏子看来,与客饮酒正在兴头,客 却忽起悲曲,似乎不太合拍,但却有深知 其中道理,于是才有下段的“正襟危坐” 问客:“何为其然也?”
20
朗读第一、二段,想象一下,假如让你来 画一幅《赤壁夜游图》你准备怎样画?
景物 人物
内 容:月、水、风、舟
色 彩:淡雅朦胧
整体效果:人与自
外貌、神态
然之间是那样和
舷而歌之。歌曰:" 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词说:
《赤壁赋》PPT课件29张
17. 狼籍( jí ) 18. 枕藉( jiè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农历每月十六日
状语后置句
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地点、人物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慢慢地
起
通“嘱”,劝请 名词活用作动 互文
词,歌唱
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苏子与客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 4.主客对答的辞赋结构。
主客对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主客一般是作者一人的化身。本文通过主客问答阐述 了作者在失意之中对人生的见解。运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使行文结构波澜起伏,摇曳 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深层揭示。
课文总结
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 议论,再说
主宰
如果
即使
取用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
禁止
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
尽
大自然
宝藏
享有,享受
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如果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 丝一毫也不敢取用。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 了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色彩,取用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也不会 用完,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挖掘本文线索
感情线索: 乐——悲——喜 时间线索: 月初出——东方既白 叙事线索: 夜游—听曲—主问客答—主辩—客喜
写景 清风明月交织
露珠水珠辉映
赤
壁 抒情 乐 悲 喜
赋
情因景生 景以情显 移情于理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 《诗经·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 “篇中所言,不过随时行乐,惟‘美人’二
字,则公真意所在。”(【清】李扶九)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 “桂棹”“兰桨”比喻品行高洁。“美人” 指所思慕的人,代表一种理想。歌词所表 现的是作者的政治感慨,“思美人而不得 见”的怅惘和失意。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字形: 壬xū(戌)之秋 mí(麋)鹿 shù(戍)边 风mǐ(靡) mí(糜)烂 头晕目xuàn(眩) 戍守 戊戌
qiǎo(愀)然 扣xián(舷)而歌 啁jiū(啾) (弦)xián外之音 (炫)xuàn耀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整体感知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本的内容。 第一段:夜游赤壁 第二段:饮酒纵歌 第三段:客之悲 第四段:苏子劝慰 第五段:开怀畅饮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找出文本中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
情感线索: 乐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悲
喜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赋的特点: 赋在内容上“体物写志”,即通过摹写 事物来抒发情志,寄托讽喻之意。形式 上,赋“铺采摛文”,即注重铺叙,辞 藻华美,浓墨重彩。赋将散文章法与诗 歌韵律合二为一,句式长短错落,声韵 和谐,多用排比、对偶,以铺陈事理、 保存诗意。
苏轼
学习目标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 《诗经·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 “篇中所言,不过随时行乐,惟‘美人’二
字,则公真意所在。”(【清】李扶九)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 “桂棹”“兰桨”比喻品行高洁。“美人” 指所思慕的人,代表一种理想。歌词所表 现的是作者的政治感慨,“思美人而不得 见”的怅惘和失意。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字形: 壬xū(戌)之秋 mí(麋)鹿 shù(戍)边 风mǐ(靡) mí(糜)烂 头晕目xuàn(眩) 戍守 戊戌
qiǎo(愀)然 扣xián(舷)而歌 啁jiū(啾) (弦)xián外之音 (炫)xuàn耀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整体感知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本的内容。 第一段:夜游赤壁 第二段:饮酒纵歌 第三段:客之悲 第四段:苏子劝慰 第五段:开怀畅饮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找出文本中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
情感线索: 乐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悲
喜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赋的特点: 赋在内容上“体物写志”,即通过摹写 事物来抒发情志,寄托讽喻之意。形式 上,赋“铺采摛文”,即注重铺叙,辞 藻华美,浓墨重彩。赋将散文章法与诗 歌韵律合二为一,句式长短错落,声韵 和谐,多用排比、对偶,以铺陈事理、 保存诗意。
苏轼
学习目标
《赤壁赋》课件(37张ppt)
《前赤壁赋》讲解-课件
36
第三部分大意
着重写作者根据水与月发表的一 通富有哲理性的谈话,通过哲理解 脱自己悲伤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由此而喜,而达到超脱达观的精神 境界。
37
内容述评
课文三部分的发展线索:
一、内容上——景; 情感上——乐。 二、内容上——情; 情感上——悲。 三、内容上——理; 情感上——喜。
38
景--- 秋江月夜泛舟图(清风、明月、水)
文
《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惠州一绝》
艺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
全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才
苏黄(庭坚)米(芾)蔡(京,襄)
绘画上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
《枯木怪石图》、《竹石图》
把古文引进赋体的创作,其《赤壁赋》与欧阳
修的《秋声赋》同为文赋的代表作。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 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 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 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 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 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45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 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 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 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 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 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 其处。
❖ 你对作者在文中所议论的“变”与“不变” 的关系有什么见解?这与作者在文中表现的 人生态度有什么关系?
第三部分大意
着重写作者根据水与月发表的一 通富有哲理性的谈话,通过哲理解 脱自己悲伤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由此而喜,而达到超脱达观的精神 境界。
37
内容述评
课文三部分的发展线索:
一、内容上——景; 情感上——乐。 二、内容上——情; 情感上——悲。 三、内容上——理; 情感上——喜。
38
景--- 秋江月夜泛舟图(清风、明月、水)
文
《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惠州一绝》
艺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
全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才
苏黄(庭坚)米(芾)蔡(京,襄)
绘画上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
《枯木怪石图》、《竹石图》
把古文引进赋体的创作,其《赤壁赋》与欧阳
修的《秋声赋》同为文赋的代表作。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 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 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 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 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 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45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 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 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 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 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 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 其处。
❖ 你对作者在文中所议论的“变”与“不变” 的关系有什么见解?这与作者在文中表现的 人生态度有什么关系?
《赤壁赋》ppt课件41张
些句子写出了泛舟者在这样景色下产生的
?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
景色:
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感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
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 的情怀 ?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 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在黄州苏轼 过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居然有 如此雅兴,夜游赤壁。表现了他听任自然,乐观旷达 的情怀。反映了他超然物外、洒脱不羁的思想。
少焉:一会儿。
横:笼
白
露:指白茫茫的水汽。 纵:放任,任凭。
一苇:一片苇叶,指小舟。 所:……的地方
如:往,到……去 。
凌:越过。
万顷:指广阔无边的江面。 茫然:形容江面旷远迷茫的样子。
月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 (状语后置)
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白 茫茫的水气笼罩着江面,水上浮光远接天边。我们任凭小船 随意漂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肴核:菜肴和果品。 既:已经。 狼籍: 纵横凌乱,也写作狼藉。 枕藉( jiè):互相枕着垫着。 既白:已经发白,即天亮。 客人高兴地笑起来,(于是)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 已吃光,酒杯盘碟杂乱地摆着。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舟中, 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天亮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愀(qiǎo)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使…整理。 (使动用句)(形用动) 危:使…端正。 何为: “为何” (宾语前置)
我不禁感到凄怆,理好衣服,端正地坐着问 客人说:“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 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 于周郎者乎?
16.1赤壁赋课件PPT
了解赤壁
本课说的赤壁,在现在的 湖北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 是一处风景胜地。那儿耸 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 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们 就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 山崖峻峭如一面墙壁,所 以它也被称为赤壁。
了解赋
பைடு நூலகம் 赋的具体特点
语句上,以四、六字句 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 追求骈偶;语音上,要 求声律谐协;文辞上, 讲究藻饰和用典;内容 上,侧重于写景,借景 抒情。
慕:爱恋。 余音:尾声。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久。 缕:细丝。 舞幽壑之潜蛟:幽壑:这里指深潭。此句意谓:使深谷的蛟龙感动得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嫠:孤居的妇女,在这里指寡妇。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危坐:端坐。 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缪:通“缭”盘绕。 郁乎苍苍:树木茂盛,一片苍绿繁茂的样子。郁:茂盛的样子。 舳舻: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 酾酒:斟酒。 横槊:横执长矛。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友。侣 :以...
空明、流光:指月光浮动清澈的江水。 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渺渺,悠远的样子。化用目眇
眇兮愁予__《湘夫人》怀,心中的情思。 美人:此为苏轼借鉴的屈原的文体。用美人代指君主。古诗文多以指自己所怀念
向往的人。 倚歌而和之:合着节拍应和。倚:随,循。和:应和。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是哀怨,像是思慕,像是抽泣,像是倾诉。怨:哀怨。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 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耳得之而 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 一作:共食)
苏轼《前赤壁赋》PPT课件
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案”屡遭贬谪。在困顿中,
他从佛道思想中寻找解脱,
但谈禅而不佞佛,好道而不
避世,妥善地将儒释道融合,
以达观自处的态度来适应复
杂的政治和人生。他一生坎
坷,但在文学史上却光照千
古,是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
领袖。
苏轼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
词: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豪放派词风, 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前赤壁赋
目录
1 学习要点 2 作者简介 3 创作背景 4 字词翻译 5 思想内容 6 作品赏析 7 辑评
一、
一、欣赏此赋中充盈着的诗情画意和理趣之美 二、掌握重点字词句式。 三、正确看待作品中的虚无主义以及正确评价文
章的思想内容。
夜游赤壁
二、作者简介
东 坡
像
[]
元
苏轼一生在激烈的新旧
赵
孟
党争中度过,又因“乌台诗
可知此赋确是记游的实录。参照同时所 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更可看出 赋中咏及曹操,词中咏及周瑜,两两相当; 而词中“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一句,用 “人道是”三字传疑;比赋中用“此非孟德 之困于周郎者乎”一句传疑 。
四、字词翻译
既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兴:起,作。 凌:越过。 虚:太空。 遗世独立:离开尘世,超然存在。 美人:代指有才德的人。古诗文 多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 愀(qiǎo )然:忧郁的样子。 酾(shī )酒:斟酒。 骤:屡次。 适:享用。
绘画: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有《枯木怪石图》、《竹石 图》等传世。
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
第一次尝试将诗的言志与词的缘情结 合起来。提出“以诗为词”的主张。开阔 了词的意境与内涵,以雄大的才力、开阔 的胸襟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风格、 内涵与表现手法。
《前赤壁赋》(苏轼)80张PPT完整课件
❖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 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苏轼
苏门三学士:苏洵、苏轼、苏辙 散文“欧苏”:欧阳修、苏轼 宋诗“苏黄”:苏轼、黄庭坚 宋词“苏辛”:苏轼、辛弃疾 宋书法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 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画作: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轼洞庭秋色赋 苏轼笔迹
苏轼赤壁赋
古木怪石图 苏轼
竹石图
苏轼
画像为李公麟所画
黄问身心 自
州余如似 题
惠平不已 金
州生系灰 儋功之之 州业舟木 。,。,
山 画 像
东坡帽东坡巾
东坡肉
写作背景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 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 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 被贬黄州之后 ,苏轼生活贫困,行动不得自由,过着半囚 徒的日子。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 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
3.余音袅袅( niǎo ) 12.渔樵( qiáo )
4.幽壑( hè )
13.扁舟( piān )
5.嫠妇( lí )
14.匏樽( páo )
6.愀然( qiǎo )
15.蜉蝣( fúyóu )
7.山川相缪( liáo ) 16.无尽藏( zàng )
8.舳舻千里(zhúlú ) 17.狼藉( jí )
❖ 主要成就:诗、词、赋、散文、 书法、绘画
❖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 乐府》等。
❖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 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 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 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 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 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 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 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擅长 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 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为 “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 墨竹、怪石、枯木等。
苏轼
苏门三学士:苏洵、苏轼、苏辙 散文“欧苏”:欧阳修、苏轼 宋诗“苏黄”:苏轼、黄庭坚 宋词“苏辛”:苏轼、辛弃疾 宋书法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 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画作: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轼洞庭秋色赋 苏轼笔迹
苏轼赤壁赋
古木怪石图 苏轼
竹石图
苏轼
画像为李公麟所画
黄问身心 自
州余如似 题
惠平不已 金
州生系灰 儋功之之 州业舟木 。,。,
山 画 像
东坡帽东坡巾
东坡肉
写作背景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 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 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 被贬黄州之后 ,苏轼生活贫困,行动不得自由,过着半囚 徒的日子。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 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
3.余音袅袅( niǎo ) 12.渔樵( qiáo )
4.幽壑( hè )
13.扁舟( piān )
5.嫠妇( lí )
14.匏樽( páo )
6.愀然( qiǎo )
15.蜉蝣( fúyóu )
7.山川相缪( liáo ) 16.无尽藏( zàng )
8.舳舻千里(zhúlú ) 17.狼藉( jí )
❖ 主要成就:诗、词、赋、散文、 书法、绘画
❖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 乐府》等。
❖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 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 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 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 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 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 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 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擅长 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 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为 “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 墨竹、怪石、枯木等。
16.1 《赤壁赋》 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新课导入: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这是一副名联,刻在湖北省黄冈市东 坡赤壁山门两侧。要注意此赤壁非古战场 赤壁之战中的赤壁。“客”指遭贬谪的迁 客苏轼,夏口、武昌句既说黄州位置,也 说苏轼从都城东京到此的贬谪路线;下联 写赤壁天然红色,因三国周瑜火烧赤壁之 战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而扬名天下。
第四段
思考1: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 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 以宽解对方。
感情变为喜悦。
思考2:第四段作者是如何阐述自己的 人生感悟的?概括苏轼的人生态度。
苏子以明月和江水作比,说明世间万物都 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 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 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 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 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 的短暂。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 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 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 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 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
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状语后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四)内容梳理:
月夜泛舟赤壁之下 饮酒和歌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叹人生苦短
议论说理
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 怨、慕、泣、诉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美酒,有美景,就缺一位美人来助兴,此情此景,将 辞作品中被广泛使用。香草象征着诗人高
“美人”直接理解成美女也是可以的。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这是一副名联,刻在湖北省黄冈市东 坡赤壁山门两侧。要注意此赤壁非古战场 赤壁之战中的赤壁。“客”指遭贬谪的迁 客苏轼,夏口、武昌句既说黄州位置,也 说苏轼从都城东京到此的贬谪路线;下联 写赤壁天然红色,因三国周瑜火烧赤壁之 战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而扬名天下。
第四段
思考1: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 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 以宽解对方。
感情变为喜悦。
思考2:第四段作者是如何阐述自己的 人生感悟的?概括苏轼的人生态度。
苏子以明月和江水作比,说明世间万物都 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 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 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 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 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 的短暂。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 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 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 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 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
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状语后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四)内容梳理:
月夜泛舟赤壁之下 饮酒和歌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叹人生苦短
议论说理
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 怨、慕、泣、诉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美酒,有美景,就缺一位美人来助兴,此情此景,将 辞作品中被广泛使用。香草象征着诗人高
“美人”直接理解成美女也是可以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63张PPT)课件
乐 感觉 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舒畅飘逸,超然物外,陶醉于 良辰美景,宁谧空阔,如临仙境。
甚
思考:第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描写了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诗 情画意的意境; 表达了愉悦的心情; 为全文奠定了悠扬和谐的基调。
词中的"美人"指什么?歌词表达主人怎 样的情怀? 明确: “美人” 代表作者的政治理想 和追求。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 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 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渺沧海之一粟。哀 吾生之须臾 ,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
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米。 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 长江的无穷无尽。希望携着 神仙飞升遨游,和明月一起
以遨游 ,抱明月而 永世长存。知道这种想法是
长终。知不可乎骤 不可能屡次得到,只好把感
得 ,托遗响于悲风。 慨通过箫声寄托在悲凉的秋
风中。
4翻译与理解
天地万物一刻不停 万古江山相对永恒
生老病死
人 人生短暂
代代相承 精神可存
超脱人生的欢快
面对灾难性命运, 苏轼持什么样的人 生态度?
以坦然的心境欣赏“江上 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到大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
写作特色
• 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紧密 结合
• 优美形象,善于取譬 • 有偶有散,错落有致
知识点整理
我说:“您了解那江水和月亮吗? 江水总是象这样不断地流去,但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 始终没有消失。有时圆有时缺的
乎?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月亮像那样变化,但最终没有消
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长。如果从那变化的一面去看它,
பைடு நூலகம்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 曾观不之能,以则一物瞬与;我自皆其无不尽变也者,而 眼一穷的面无功看尽夫,的都那,不么还停万羡止物慕。和什从我么那们呢不都?变是况的无且,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 ,天地之间,事物都各自有其主宰,
《赤壁赋》PPT课件30张
从“取”与“不取”的角度,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 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摈弃碌碌官位、蜗角虚名,而取无穷的 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有,从中得到乐趣。
5.讨论:有人认为苏轼这种听任自然、力求豁达的心境实际上 是阿Q精神的体现,让人有空虚的消极之感,你怎么认为?
【提示】观点一:苏轼的性格核心,乃是他的率真。他的屡遭贬 斥,从外部原因来说,是北宋党争的产物;从他自身的原因来看, 则毋宁说是一场性格悲剧。他一生屡遭贬斥,坎坷多艰。青年时 代的苏轼,由于得到欧阳修的提携,春风得意,意气风发。但随 着王安石变法的推行,苏轼的厄运也就接踵而来,屡遭贬谪,越 贬越远。
【提示】举 属 诵 歌 纵 凌
③诗人的感觉如何: 【提示】“浩浩乎”“飘飘乎 ”与友人相聚、泛舟江 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内心舒畅飘逸、 超然物外、飘飘欲仙,心中十分喜悦。
2.①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如何变化? 由乐到悲
②它们之间转化的媒介是什么?
箫声
③作者是如何描绘箫声的?
【提示】“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泣孤舟之嫠妇”, 作者借助夸张、想象以及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 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 象、真切。
伤时之情,甚为悲伤。明确客之
了文章的经典。
三悲:一由古今历史对比生悲;
二由人生短暂感触生悲;三由理
想现实矛盾生悲。
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 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 历史人物,是写景;再由“而今安 在哉”的问句,揭示人生短促之 “悲”,是议论;引出曹、周二人, 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 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 是抒情。
课堂归纳
赤壁赋
月夜泛舟 饮酒赋诗
凭吊古人 由乐转悲
苏子答客 感悟人生
《赤壁赋》ppt课件17张
美人:比喻自己所思慕的人。 香草美人——最早出自于屈原《离骚》 1.高洁的品质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
① 箫声幽咽悲凉: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② 政治失意悲苦: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思考:文章第三节客为何而悲?
(一)叹英雄固难在: 感伤人生的无常。
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 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
(二)对比自然的永恒哀伤生命的短暂渺小。
蜉蝣(天地) 粟(沧海) 哀(吾生) 羡(长江)
(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现实:不可乎骤得
思考:第三段是怎样将写景、情、理结合在一起的?
第三段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 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
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 议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 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 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 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 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 之所共适。”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 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 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 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 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 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① 箫声幽咽悲凉: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② 政治失意悲苦: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思考:文章第三节客为何而悲?
(一)叹英雄固难在: 感伤人生的无常。
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 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
(二)对比自然的永恒哀伤生命的短暂渺小。
蜉蝣(天地) 粟(沧海) 哀(吾生) 羡(长江)
(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现实:不可乎骤得
思考:第三段是怎样将写景、情、理结合在一起的?
第三段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 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
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 议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 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 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 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 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 之所共适。”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 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 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 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 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 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 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 使。 被贬黄州之后,苏轼生活贫困, 行动不得自由,过着半囚徒的日子。 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 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
壁怀古》。
.
10
关于“赤壁”
本文说的赤壁, 在现在的湖北黄冈西 北的长江边上,是一 处风景胜地。那儿矗 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 崖,因为形状很像鼻 子,人们就称它为赤 鼻矶;又因为山崖陡 峭如一面墙壁,所以 它也被称为赤壁。
动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
.
23
蜉蝣
.
24
思考:客“托遗响于悲风”,悲从何来?
1、写曹操赤壁之战“横槊赋诗”,目的是什么? 2、客言“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体现
了 怎样的人生态度? 3、“知不可乎骤得”表现了怎样的一种苦闷?
一世之雄 而今安在 怀古
为官政绩:疏浚西湖、修建苏堤、兴办医院、学校等造 福百姓、泽被后世
.
4
苏东坡神智体诗
晚眺 长亭短景无人画, 老大横拖瘦竹筇。 回首断云斜日暮, 曲江倒蘸侧山峰。
.
5
苏轼洞庭秋色赋 苏轼赤壁赋
.
6
苏轼.笔迹
7
苏轼的枯木怪石图
竹石图
.
8
东坡肉
东坡帽东坡巾
.
9
写作背景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
.
13
❖诵读
.
14
检测预习
1、壬戌(rénx)ū 2、桂棹(zhào) 3、余音袅袅( niǎo) 4、幽壑( hè) 5、嫠妇( lí) 6、愀然(qiǎo) 7、山川相缪(liáo ) 8、舳舻千里(zhúlú) 9、旌旗( jīng )
.
10、酾酒( shī ) 11、横槊(shuò) 12、渔樵(qiáo ) 13、扁舟(piān) 14、匏樽(páo ) 15、蜉蝣(fúyóu) 16、无尽藏 zàng 17、狼藉( jí ) 18、枕藉( jiè)
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 明
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 月
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 停
名→ 状
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 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 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
留
立,羽化而登仙。 通“凭”,凭
古:白茫茫的
越过
古借:浩荡渺远的样子
水汽
年少轻狂
❖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
3
苏轼是如何得到了永恒的?
文学成就: 文: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苏黄”(苏轼、黄庭坚) 词: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辛”(苏轼、辛弃疾)
文化遗产:
书画成就:“宋四家”(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 《前赤壁赋》誉为“兰亭之一变也”
食文化:东坡肉等 茶文化:自制紫砂壶 酒文化:自酿养生酒 服饰文化:东坡帽、东坡巾等
.
11
关于“赋”
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体。
《文心雕龙》:“赋者,铺也。铺采摛文, 体物写志也。”
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 对比等形式,兼有诗歌、散文的特点,可以咏 物写志抒情。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 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
12
赋
赋是介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从战国时荀 卿的《赋篇》创其名开始,先后出现了宏篇巨制的汉 赋、骈偶讲究的骈文。这篇《前赤壁赋》是韵文,从 头至尾换了十二次韵;像汉赋一样,采用主客答问的 方式来阐述作者的思想、认识;又似骈赋和律赋,行 文之中常使用排比与对偶,具备了"赋"的基本特征, 但它又不为"赋 "这种文体所拘泥,多处运用散文笔法, 句式有时长短、有时整齐,参差错落,可以称得上是 散韵巧妙结合、诗文和谐统一的佳篇,对辞赋体的发 展与突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5
整体感知
1.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 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客-悲观
苏子-乐观
3. 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一 (1)
月下泛舟
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 (2~3) 吊古伤今
悲
三 (4~5) 阐述哲理.
乐
16
第一段 通“嘱”劝酒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
古: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 常用作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
的象征。
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
20
诗经内容
《诗经·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译文:月出明皎皎,姑娘多美貌。缓步细腰 扭,思她受煎熬。
扣弦而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译文:“桂木的啊,兰木的桨,抽打着清澈的江
水啊,穿而迎来了流动的波光。多么深沉啊,我
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
地方。”
.
21
二、先写歌声,后写箫声 ——乐极生悲
乐歌
箫声
怨慕 泣诉
.
22
第三段
形→使动 通“缭”,盘
名 ↓
“ 乌何鹊为南其飞苏然。子也’愀?此然”非,客曹正曰孟襟:德危“之坐‘诗,月乎而明?问绕星西客稀望曰,:古:
状 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对人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尊称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
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
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 名
名 ↓ 意
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 ↓ 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 动 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 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今:不知道的样子
写夜游赤壁的情景。
.
17
苏轼在游赤壁时的心情为何而乐?
乐: 明月清风、水天一色(景美) 朦胧迷离、羽化登仙
.
18
一、写夜游赤壁 ——乐
清风徐来
白露
游
月出
水波不兴
水光
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
事
景
情
.
19
第二段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 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 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 动 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使动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使动
赤 壁 赋
苏 轼
.
1
苏 轼
❖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 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 和仲,号“东坡居士”,世 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 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 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
❖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 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 苏”。
❖ 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 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 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 与黄. 庭坚并称“苏黄”。 2
壁怀古》。
.
10
关于“赤壁”
本文说的赤壁, 在现在的湖北黄冈西 北的长江边上,是一 处风景胜地。那儿矗 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 崖,因为形状很像鼻 子,人们就称它为赤 鼻矶;又因为山崖陡 峭如一面墙壁,所以 它也被称为赤壁。
动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
.
23
蜉蝣
.
24
思考:客“托遗响于悲风”,悲从何来?
1、写曹操赤壁之战“横槊赋诗”,目的是什么? 2、客言“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体现
了 怎样的人生态度? 3、“知不可乎骤得”表现了怎样的一种苦闷?
一世之雄 而今安在 怀古
为官政绩:疏浚西湖、修建苏堤、兴办医院、学校等造 福百姓、泽被后世
.
4
苏东坡神智体诗
晚眺 长亭短景无人画, 老大横拖瘦竹筇。 回首断云斜日暮, 曲江倒蘸侧山峰。
.
5
苏轼洞庭秋色赋 苏轼赤壁赋
.
6
苏轼.笔迹
7
苏轼的枯木怪石图
竹石图
.
8
东坡肉
东坡帽东坡巾
.
9
写作背景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
.
13
❖诵读
.
14
检测预习
1、壬戌(rénx)ū 2、桂棹(zhào) 3、余音袅袅( niǎo) 4、幽壑( hè) 5、嫠妇( lí) 6、愀然(qiǎo) 7、山川相缪(liáo ) 8、舳舻千里(zhúlú) 9、旌旗( jīng )
.
10、酾酒( shī ) 11、横槊(shuò) 12、渔樵(qiáo ) 13、扁舟(piān) 14、匏樽(páo ) 15、蜉蝣(fúyóu) 16、无尽藏 zàng 17、狼藉( jí ) 18、枕藉( jiè)
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 明
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 月
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 停
名→ 状
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 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 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
留
立,羽化而登仙。 通“凭”,凭
古:白茫茫的
越过
古借:浩荡渺远的样子
水汽
年少轻狂
❖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
3
苏轼是如何得到了永恒的?
文学成就: 文: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苏黄”(苏轼、黄庭坚) 词: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辛”(苏轼、辛弃疾)
文化遗产:
书画成就:“宋四家”(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 《前赤壁赋》誉为“兰亭之一变也”
食文化:东坡肉等 茶文化:自制紫砂壶 酒文化:自酿养生酒 服饰文化:东坡帽、东坡巾等
.
11
关于“赋”
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体。
《文心雕龙》:“赋者,铺也。铺采摛文, 体物写志也。”
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 对比等形式,兼有诗歌、散文的特点,可以咏 物写志抒情。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 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
12
赋
赋是介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从战国时荀 卿的《赋篇》创其名开始,先后出现了宏篇巨制的汉 赋、骈偶讲究的骈文。这篇《前赤壁赋》是韵文,从 头至尾换了十二次韵;像汉赋一样,采用主客答问的 方式来阐述作者的思想、认识;又似骈赋和律赋,行 文之中常使用排比与对偶,具备了"赋"的基本特征, 但它又不为"赋 "这种文体所拘泥,多处运用散文笔法, 句式有时长短、有时整齐,参差错落,可以称得上是 散韵巧妙结合、诗文和谐统一的佳篇,对辞赋体的发 展与突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5
整体感知
1.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 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客-悲观
苏子-乐观
3. 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一 (1)
月下泛舟
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 (2~3) 吊古伤今
悲
三 (4~5) 阐述哲理.
乐
16
第一段 通“嘱”劝酒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
古: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 常用作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
的象征。
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
20
诗经内容
《诗经·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译文:月出明皎皎,姑娘多美貌。缓步细腰 扭,思她受煎熬。
扣弦而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译文:“桂木的啊,兰木的桨,抽打着清澈的江
水啊,穿而迎来了流动的波光。多么深沉啊,我
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
地方。”
.
21
二、先写歌声,后写箫声 ——乐极生悲
乐歌
箫声
怨慕 泣诉
.
22
第三段
形→使动 通“缭”,盘
名 ↓
“ 乌何鹊为南其飞苏然。子也’愀?此然”非,客曹正曰孟襟:德危“之坐‘诗,月乎而明?问绕星西客稀望曰,:古:
状 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对人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尊称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
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
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 名
名 ↓ 意
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 ↓ 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 动 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 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今:不知道的样子
写夜游赤壁的情景。
.
17
苏轼在游赤壁时的心情为何而乐?
乐: 明月清风、水天一色(景美) 朦胧迷离、羽化登仙
.
18
一、写夜游赤壁 ——乐
清风徐来
白露
游
月出
水波不兴
水光
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
事
景
情
.
19
第二段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 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 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 动 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使动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使动
赤 壁 赋
苏 轼
.
1
苏 轼
❖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 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 和仲,号“东坡居士”,世 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 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 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
❖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 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 苏”。
❖ 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 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 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 与黄. 庭坚并称“苏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