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合集下载

《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公开课

《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公开课

《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公开课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知道减法是求两个数相减的运算。

能够正确地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用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图片、实物等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减法运算的直观认识。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7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材通过图片引入减法运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减法。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加法运算,对求两个数相加有一定的理解。

学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减法的概念,知道减法是求两个数相减的运算。

能够正确地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3.2 教学难点:理解减法运算的意义,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减法运算。

熟练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减法计算。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等资源,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

4.2 教学手段:使用PPT展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减法。

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体验减法的过程。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有3个苹果,吃掉了2个,还剩几个?”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减法的概念。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减法运算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探究新知:讲解减法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减法是求两个数相减的运算。

通过PPT展示减法的计算法则,引导学生发现减法的规律。

5.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减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方法,互相学习。

5.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公开课

《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公开课

《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公开课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知道减法是数学四则运算之一。

使学生掌握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能够熟练地进行减法运算。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与同学一起探索和解决问题。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减法的概念和意义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2 教学内容减法的定义和符号表示减法的基本运算步骤减法运算的性质和规律第三章:教学方法3.1 引导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减法的概念。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掌握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3.2 互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减法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减法的意义和作用。

4.2 讲解介绍减法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讲解减法的基本运算步骤和运算方法。

4.3 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来巩固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减法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学生对减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5.2 作业评价布置一些减法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后进行批改和评价。

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及解题的准确性。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减法的应用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2 减法的运算性质讲解减法的运算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减法的运算性质。

《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减法的概念,知道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2. 培养学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减法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减法的概念:减法是一种基本的算术运算,表示已知两个数,求其中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

2. 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被减数、减数、差。

3. 减法算式的读法:被减数减去减数等于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减法的概念,理解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及读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算式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减法的概念。

2.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减法算式卡片、实物、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减法算式卡片、实物、小组合作记录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减法现象,引出减法概念。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减法算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拓展延伸: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8. 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完成减法算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小组合作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从直观的实物操作逐步过渡到抽象的减法概念。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减法算式的动态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减法。

3. 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数学游戏引入减法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减法》优质课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减法》优质课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减法》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减法》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减法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于减法这样的抽象概念可能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同时,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减法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精神,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本质,能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PPT、图片、实物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感知减法,理解减法,运用减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掉了2个,他还剩下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引入减法概念。

2.讲解:通过PPT展示减法的定义和运算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减法的作用。

3.实践: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实际操作,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体会减法的运算过程。

4.巩固: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减法,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找零等。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减法初步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一年级上册

减法初步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一年级上册

减法初步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知道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

2. 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减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减法的概念2. 10以内数的减法计算方法3. 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减法的概念,10以内数的减法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减法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减法知识。

2. 利用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减法的意义。

3.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减法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减法解决问题。

2. 探究新知(1)讲解减法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

(2)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如:从10个苹果中拿走3个,还剩几个?(3)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过程,总结10以内数的减法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检查计算结果。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5.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的减法现象,与家长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交流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减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测试,评估学生对减法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本教案适用于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旨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减法,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减法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减法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减法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减法的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减法运算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减法的定义和基本运算方法。

2. 减法中的减数、被减数和差的概念。

3. 利用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减法实际操作。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 利用具体实物(例如水果)来引发学生对减法的思考,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减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步骤二:概念讲解1. 介绍减法的定义和基本运算方法,强调减法是一种从大到小的运算。

2. 解释减法中的减数、被减数和差的含义,并通过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步骤三:操作练1. 利用实物和图片进行实际操作,例如给学生分发一定数量的水果,让他们先数一数,然后减掉一部分水果,再数一数剩下的数量。

2. 让学生用数字表示减法运算,例如让他们计算 8 - 3 = ? ,并鼓励他们自己找出答案的方法。

步骤四:巩固和拓展1. 强化减法运算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多做减法练题,加深理解。

2. 观察周围环境,找出更多减法的实际应用例子,让学生思考并分享。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互动和参与情况,判断他们对减法概念的理解和运算能力的掌握情况。

- 给出针对性的反馈和鼓励,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

总结在本次公开课中,我们介绍了减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通过实物操作和数字计算,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减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减法运算能力。

在巩固和拓展阶段,学生将有机会通过更多的练习和实际应用,进一步提升对减法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减法说课稿(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减法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减法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减法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教学100以内的基本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这些口算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基础,一定要加以重视。

结合口算,教材还安排了用数学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问题)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1.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标准》P13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材说明与义务教材相比,本单元在说教学内容上做了一定的调整,调整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编排。

●义务教材(加、减法穿插编排):不进位加――不退位减――进位加-退位减●实验教材(加、减法分开编排):不进位加――进位加――不退位减-退位减本单元分三小节编排。

四、编排特点本单元在编排上继续了前面数与计算中的一些特点,同时还继承了义务教材的一些好的做法。

有下面一些特点:1.创设情境,提出计算问题。

P57、P61、P67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样,计算问题都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感受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有联系的计算对照编排。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关系,同时突出算法上的相同点。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减少计算错误。

3.结合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都通过让学生摆小棒、交流算法明确所学计算的联系和区别,以此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4.结合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单元的解决问题主要是解决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P72)这类问题在生活中比较普遍,数量关系比较特殊,教材专门安排例题进行教学。

教材从同一题材引出例3、例4,分别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减法的初步认识大班数学教案

减法的初步认识大班数学教案

减法的初步认识大班数学教案导言:减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础运算方法。

它与加法相对应,通过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

在大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本教案旨在帮助大班学生初步认识减法,并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减法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一、前置知识回顾(5分钟)1. 复习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巩固学生对基础运算的理解。

指导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参与的互动方式,复习加法的基本概念及相关运算过程。

二、新知引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认识减法的概念。

指导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示意图或实物,通过对比加法的过程,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的含义。

2. 引导学生认识减法符号。

指导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减法符号“-”,并解释其表示减去的含义。

通过简单的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符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三、知识拓展(15分钟)1. 培养学生对减法运算过程的理解。

指导教师可进行简单的口算练习,如10-5、8-3等,引导学生多次进行减法运算,加深对减法概念的理解。

2. 探索减法与加法的关系。

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减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

例如,8-3=5,可以表达为3+5=8。

通过这种关联的方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减法与加法的关系。

四、游戏活动(25分钟)1. “找差游戏”:指导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数字卡片,要求学生用加法的方法找到与给定数字之差等于另一个给定数字的数。

例如,给出卡片中的数字是7和3,则学生需要找到与7之差等于3的数。

通过这个游戏,帮助学生巩固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过程。

2. “计算比赛”:指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减法速算比赛。

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依次出题,其他组员手速快的学生可以回答。

通过比赛形式,激发学生对减法的兴趣,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巩固练习(20分钟)1. 完成练习册上的减法练习。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适当的减法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公开课

《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公开课

《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公开课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减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减法的定义介绍减法的基本概念,解释减法是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的运算。

2.2 减法的运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减法的运算步骤,包括列竖式、从被减数中减去减数等。

2.3 减法的应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长度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出减法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基本概念讲解减法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基本概念。

3.3 运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减法的运算步骤,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减法。

3.4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减法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4.2 练习题布置一些减法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减法运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4.3 实际应用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评估学生运用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5.2 练习题库准备一些减法的练习题,供学生课堂练习使用。

5.3 实际物品准备一些实际物品,如水果、玩具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减法。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理解。

6.2 游戏教学设计一些与减法相关的游戏,如减法卡片游戏、减法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减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3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减法场景,如购物找零、计算长度等,增强学生对减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引导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7.2 实践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减法的定义:减法是指已知两个数的和和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2. 减法的符号:减法用“-”表示,读作“减”。

3. 减法的运算方法:从被减数中减去减数,得到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难点:理解减法的实际应用,掌握减法的运算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减法概念。

2.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观察、操作,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卡片、实物、多媒体课件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掉了3个,还剩几个?”引出减法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减法的定义、符号和运算方法。

3. 实例演示:展示几个减法运算的实例,让学生观察、操作。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简单的减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减法的应用,与家长分享。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九、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正确率等。

3. 实践应用:评价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十、教学进度安排:1. 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第一个课时讲解减法概念、符号和运算方法。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减法游戏:设计一个减法游戏,如“减法大闯关”,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减法运算。

《减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减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减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长山头完小一年级董仰飞一、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减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是要引导学生初步知道减法含义并探究5以内减法的计算过程,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减法。

二、学情分析由于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加法的计算,因此他们对计算题并不是很陌生,大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

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减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面对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课程的设计就更应该充满趣味、问题设计有梯度,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认知提高一个水平。

三、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方面: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

过程方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学会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情感方面: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减法的概念,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来突出重点。

难点:会用数的组成,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通过算法多样化的择优来突破难点。

五、教学方法基于教学目标的把握和重难点的突破,我采用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通过复习旧知,激发兴趣,做好知识准备;在课程复习环节我出了2道题,首先是口算题,通过口答,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5以内的减法作好准备;其次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解。

(二)、教学新知第一环节认识减法,理解含义。

这里分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通过手中的气球演示, 4个气球飞走1个蓝气球,手里还剩下3个气球。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感受,然后全班交流。

最后教师说明:4个气球飞走1个蓝气球就是从4里面去掉1,求还剩几的意思。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减法说课稿(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减法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减法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减法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减法的概念,理解减法的意义.2.认识减号“-”,会读、写减法算式,正确进行减法计算.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说教学重点理解减法的意义,会计算减法.说教学难点正确确定被减数.说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出示:学生填空,说数的分解.问:你能根据2和3的组成情况列出几道加法算式吗?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1+1=2 2+1=3问:2+1=3表示什么意思?师:除了加法以外,你还知道有什么算法?生:减法、乘法、除法.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减法好不好?(板书课题:)学习新知1.调出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师:有关减法的知识,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师:你们知道得真不少!老师也想把自己知道的和你们进行交流,可以吗?学习减法首先就要认识一位新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对,它就是减号(出示“-”),减号表示去掉的意思.有了它,我们就可以做减法了,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减法.2.建立减法概念演示动画“”师:这个小女孩儿手里拿着几个气球?继续演示动画“”问:她不小心,怎么样了?生:飞走了1个.问:还剩几个?师:小女孩儿原来有两个气球,飞走了1个,求还剩几个?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对!要用减法.边演示边讲解边板书:原来有2个气球,飞走了1个,就是从2个里面去掉1个,应该用“2-1”.问:2表示什么?师:是从总数2里面去掉一部分,所以要把2写在减号的前面.问:2个气球,飞走1个,还剩几个?生:还剩1个.师:所以2减1就等于1(板书:=1).问:谁会读这个算式?学生试读.问:“2-1=1”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表示从总数2里面去掉飞走的部分1,还剩另一部分1.3.进一步理解减法(1)继续演示动画“”师:一共有几只小鸡?边演示边讲解:去掉了1只小鸡,虚线圈表示走了,去掉的意思.问:求“还剩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谁会列算式?板书:3-1=2问:3表示什么?1和2呢?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2)继续演示动画“”师:请你先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然后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问,你是怎么想的?4.摆一摆、说一说摆3个圆片,去掉2个,还剩1个,3-2=1.摆3个圆片,去掉1个,还剩2个,3-1=2.5.总结算法师:如果不摆学具、不看图,怎样想减法的得数?3-2=□想:3可以分成2和几,3可以分成2和1,所以3-2=1.巩固练习1.看图说图意,然后列式计算.问:为什么用减法?你是怎么想的?2.直接写得数2-1=□ 3-1=□ 3-2=□3.游戏:摘苹果(详见探究活动)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情况下要用减法?怎么计算减法的得数?老师引导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说板书设计【说板书设计】【应用说明】通过主题图画引导学生明确题意,提问:小朋友原来有几个气球?飞走了几个?还剩几个?谁能完整地说一遍?随着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 1 1”(数字间稍微空开一些).教师讲述:飞走了1个就要去掉一个,去掉也可以说成减去.从2里面减去1个,可以在2和1中间写“-”(板书),“-”是减号(板书“……减号”).“2减1就是从2里面减去一个,那么2减1得几?”随着学生回答板书:“=1”.当学生熟悉了算式后,教师小结:……所以这道题用减法计算.同时板书课题“减法”.游戏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熟悉3以内的加法.游戏准备1.若干张算式卡片,上面分别写着1+1=2+1=1+2=.2.若干张数字卡片,上面分别写着1、2、3.游戏过程1.在小组内进行.2.每人发一张数字卡片或算式.3.每个算式和它的得数都是一对朋友.4.在找朋友的过程中,数字“1”没有朋友,可以让学生帮助它创造条件,找到朋友.〖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减法说课稿第【2】篇〗单元说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

《减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减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减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减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减法的初步认识》属于数与代数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加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是今后学习20以内数的减法的主要认知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掌握了这些数的分成,很多学生还在生活中进行过简单的减法计算,但学生对减法的含义认识不清,计算方法也良莠不齐。

【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减法的意义,会读、写减法算式,正确计算10以内的减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语言表达以及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体会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10以内的减法是本课教学重点,在具体情景中体会减法的意义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及学具准备】老师:课件学生:小棒10个、圆片10个、三角形片10个。

二、教法与学法指导(一)教法设计数学教学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根据本节课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教学中将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情境教学法。

2.直观引导观察法。

3.分层练习法。

(二)学法指导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渗透以下学习方法:1.观察法。

通过观察情境图、观察摆的学具,从感官上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2.动手操作法。

借助直观操作使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3.合作交流法。

根据年龄特点,采用同桌交流的方法,来训练数学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准确性。

三、教学程序设计为较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本课安排了4个环节: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2、动手操作,解决问题;3、巩固应用,提升能力;4、课堂总结,评价自我。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播放一分钟的动画片,是《西游记》中的一段,定格在水帘洞前。

《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公开课

《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公开课

《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公开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知道减法是求两个数相减的运算。

2. 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减法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减法概念的理解。

2. 减法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减法计算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发现减法的实际意义,如“有5个苹果,吃掉了2个,还剩下几个?”2. 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教师总结并引入减法概念。

二、减法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讲解减法的定义:求两个数相减的运算。

2. 举例说明减法的应用,如“小明有10个玩具,送给了妹妹2个,他还剩下几个玩具?”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几个类似的例子,体会减法的意义。

三、减法计算的方法(10分钟)1. 讲解减法计算的方法:从被减数中减去减数,得到差。

2. 利用数轴或图片,直观地展示减法计算的过程。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几个减法计算的例子,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四、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减法计算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2. 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计算中的错误并纠正。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如果被减数和减数都是正数,它们的差是什么?”、“如果被减数和减数都是负数,它们的差是什么?”等,引导学生课后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和实物的引入,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减法,了解了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计算中的错误,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

通过课后拓展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减法计算的进阶理解(10分钟)1. 讲解减法计算的顺序:从被减数的最高位开始,依次减去减数的对应位。

2. 利用数轴或图片,展示减法计算的顺序和过程。

特殊教育《减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特殊教育《减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减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减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操作使学生初步知道减法的意义;认识“—”号,并能正确读写减法算式。

2、技能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减法的含义,并能用减法来解决问题,体会到生活中许多方面都要用减法来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直观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减法的意义,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法。

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感知和体验知识。

2、直观演示法。

运用实物,直观地向同学展示教学的内容,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加清楚。

3、练习法。

指导学生运用知识,巩固知识,加深对内容的认识。

学习方法:学生可以采用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等方法来认识简单的减法。

教具和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个气球五个圆片作业纸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巩固加强出示:1 1 3 11、学生填空,说数的分解2、列出加法算式:1+1=2 3+1=4 2+1=3二、创设情境,引入教学拿出准备好的气球,首先右手拿四个,然后左手从右手中拿过一个气球(先用实物演示然后让学生观察图片),提出“右手中原来有四个气球,分给了左手一个,求右手有几个气球,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右手中的气球的个数?”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减法的初步认识”提出问题“4表示什么?”引出“4-1=3”这个减法算式,教学生减法算式的读法。

三、说一说,写一写拿出五个圆片,首先左边摆五个,然后从左边拿出两个摆在右边。

提出问题“左边还有几个,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求,谁来写一写?”同学写出来之后,询问“这个算式表达什么意思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减法算式所代表的意义。

得出:“5-2=3,表示从总数5中去掉拿出来的部分2,还剩下的部分3”根据这个算式的意思总结出: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求还剩下多少,都用减法计算。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减法》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减法》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减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减法》是学生初步接触减法运算的一个重要单元。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减法的基本概念,掌握减法运算的规则,并能通过实际操作解决一些简单的减法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多样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减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学生在减法运算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如对减法运算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减法运算的规则掌握不牢固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减法的基本概念,掌握减法运算的规则,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一些简单的减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途径,自主探索减法运算的规则,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减法的基本概念,掌握减法运算的规则,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一些简单的减法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减法运算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减法运算的规则掌握不牢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操作、小组合作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如小猴摘桃子,引出减法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减法的基本概念,如被减数、减数、差等,并通过实物操作演示减法的过程。

3.自主探索:学生分组进行实物操作,自主探索减法运算的规则,教师进行指导。

4.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减法运算的规则,并进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减法运算。

减法的认识教案.doc

减法的认识教案.doc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减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城关四小刘兰琴一、说教材5以内的减法”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教材将减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减法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从一个数里“去掉” 一些用减法计算。

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二、说学生一年级的学生刚步入简单的学习阶段,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减法,但是比较简单,所以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难的可能就是不会完整的叙述图意。

本班学生在入学前大多数都接受过学前教育,都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在加上之前所学习的分与合的内容,对5以内的减法已能脱离手的帮助了,因此,在教学中对知识的掌握就不是太难,重点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主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境和游戏活动中,体会减法的含义。

3.培养学生同桌合作学习,合作操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大胆猜想与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体会减法的含义。

2.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三、说方法教法:情境式启发式情感式活动式学法: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四、说流程教材上的主题图是一个小丑娃娃手里原来有4只气球,飞走了一个,还剩几个?学生根据图所表示的含义列出算式。

以前学生在练习中不知道是从哪里去掉的。

为了让学生能直观的了解减法的含义,我才用了动画演示,教具演示等,让学生明白像拿走了、飞跑了、去掉了、丢了、等等,像这样的情况我们用什么方法做?生:减法。

揭示课题。

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时,我们就用减法计算。

通过总结让学生知道减法的意义,知道什么情况下用加法,什么情况下用减法计算。

接着让同学们在桌子上摆出5朵花,接着拿走2朵,学生边操作边说算式,体会2朵是从几朵里面拿走的。

结束本节课后,我点了4个学生代表板演,效果很好。

《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知道减法是用来表示从一个数量中拿走一部分后的结果。

2. 培养学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减法的概念和意义2. 减法算式的组成和读法3. 减法的基本运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减法的概念和意义,减法算式的组成和读法。

2. 教学难点:减法的基本运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

2. 运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减法的基本运算。

3. 利用游戏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减法的学习。

2. 学习减法的概念和意义a. 利用多媒体展示减法的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从10个苹果中拿走3个,还剩下几个苹果?b.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减法的意义,总结出减法的概念。

3. 学习减法算式的组成和读法a. 展示减法算式“10 - 3 = 7”,引导学生认识减法算式由被减数、减数和差组成。

b. 教学减法算式的读法,如“10减3等于7”。

4. 学习减法的基本运算a. 利用多媒体展示减法运算的步骤,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10减3?b. 引导学生总结出减法运算的步骤,如“从10开始,往回数3个数字,停在7”。

5. 练习减法的基本运算a. 设计一些简单的减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b.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检查答案,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6. 游戏环节设计一些与减法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减法的基本运算。

2. 观察生活中的减法现象,并与家长分享。

七、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展示减法的概念、意义和基本运算步骤。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减法说课(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减法说课(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减法说课(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减法说课第【1】篇〗说教学内容:课本P18—P19例2、例3教材地位: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8至19页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笔算的基础上学习的。

它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基础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说教学重点:理解笔算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说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

本课力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探究,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分析,感知比较,合作交流,总结反思,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用具:小棒说教学过程:一、旧知复习,温故知新1.根据老师的操作,快速说算式:①放6根小棒,拿走2根,还剩多少根?(6-2=4)②先放1捆,再在旁边放4根。

一共多少根?拿走8根,还剩多少根?不够减怎么办?( 14-8=6)③先放3捆,再在旁边放6根,拿走9根,还剩多少根?(36-9=27)2.快速抢答:80-7 35-8 63-4 26-7 42-5 43-6 32-9 65-9【设计意图:在复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个位不够减时向十位借“1”当做“10”,进而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究做铺垫。

】3.列竖式计算:52-21 79-37 65-24 (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设计意图:复习“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类推“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减法说课稿(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减法说课稿(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减法说课稿(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减法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3、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设计思路:1、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

课前安排小调查,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2、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

数数中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老师今天第一次给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课,先给大家来个自我介绍吧!我姓吴,今年34岁,身高155厘米,体重46千克,家住东山大道138号,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车。

我平时喜欢听歌,这不刚买了个MP3,花了我398元。

小朋友们能象老师这样说一句带有数字的话吗(指名说一说) 看来生活中的数字可真多,你们会数数吗谁能从1数到20(指名数)谁能接着往下数(数字接龙数到100)除了一个一个地数到100,谁还有其它的数法(指名2个2个地、5个5个地、10个10个地数到100)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二、数100以内的数课件演示主题图:春天来了,草原上来了许多的羊在玩耍,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学生自由猜)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还是来数数看吧!(学生翻看书上的主题图数一数)汇报一下你们数得结果吧!(100只)100可比我们以前学的数多得多呢,你们是怎么数的呢(学生汇报)课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个十。

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10个十是多少呢(学生齐答100)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画圈再数一遍。

三、学生操作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物品,数出100个来,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个,比一比谁数得又快又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减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减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减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减法的初步认识》属于数与代数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加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是今后学习20以内数的减法的主要认知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掌握了这些数的分成,很多学生还在生活中进行过简单的减法计算,但学生对减法的含义认识不清,计算方法也良莠不齐。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减法的意义,会读、写减法算式,正确计算10以内的减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语言表达以及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10以内的减法是本课教学重点,在具体情景中体会减法的意义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及学具准备】
老师:课件
学生:小棒10个、圆片10个、三角形片10个。

二、教法与学法指导
(一)教法设计
数学教学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根据本节课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教学中将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直观引导观察法。

3.分层练习法。

(二)学法指导
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渗透以下学习方法:
1.观察法。

通过观察情境图、观察摆的学具,从感官上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2.动手操作法。

借助直观操作使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3.合作交流法。

根据年龄特点,采用同桌交流的方法,来训
练数学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准确性。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为较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本课安排了4个环节: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2、动手操作,解决问题;3、巩固应用,提升能力;4、课堂总结,评价自我。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播放一分钟的动画片,是《西游记》中的一段,定格在水帘洞前。

【这样设计学生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
出示第一幅和第二幅图。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完整的图意以及问题:原来有4只小猴,跳进洞里1只,还剩几只?以此来训练学生看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深刻理解减法的含义,我让学生用摆学具的方法直观地表现出减法,帮助学生理解。

再通过学生操作展示、老师课件展示等一系列方法,加深学生对减法含义的理解。

然后教师总结:虽然方法不同,但都是从4里面去掉1。

然后介绍减号,及算式,指名说出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再让学生说说怎么算的,让学生理解算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减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文章内容由
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减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这样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并用手势表示去掉,来充分理解减法的含义,突出了学习的重点同时也突破了难点。


2.解决第二、三个问题
出示第三幅和第四幅图,学生仔细对比观察,指名说图意,提问题,再让学生选择喜欢的问题来解决。

独立解答。

全班交流时,说明算式的含义和算法。

学生互评算法,对于高级的方法,教师给予积极地表扬,引导学生选择最优的方法进行计算。

【这部分内容的安排主要是想给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尊重学生个性选择,让学生在交流中选出最优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1.操作性题:
课本39页第1题
让学生先摆学具,并让学生看着算式,边摆边说过程,最后再填。

课本39页第3题
让学生照着例子独立完成,再说说怎样画线。

【这两个操作题,进一步加深对去掉含义的理解。


2. 看图计算题:课本39页第2题
让学生先说图意,并提出问题,再算出得数。

重点让学生用
完整的话说清小动物变化的过程。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准确性,同时巩固减法的含义】
3.口算题: 课本39页第4题
(四)课堂总结、评价自我
【通过回顾总结,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知识脉络,通过互评、自评,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为今后的课堂学习确定努力方向。


总之,本节课依据新课程的理念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总结,评价自我的教学模式。

教学中注意关注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筛亮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给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方法,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激活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处。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体验中,初步理解减法意义。

四、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力求简洁、清楚,突出教学的重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一目了然,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10以内数的减法
4 -1 = 3
5 -2 =3
减6 -3 =3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
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