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主义

合集下载

克罗奇相关美学

克罗奇相关美学

克罗奇(Benedetto Croce)是20世纪意大利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美学理论对于现代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美学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直觉主义、表现主义和历史主义。

直觉主义是克罗奇美学的核心观点之一,他认为审美活动是一种直觉活动,是人们通过直觉对事物进行把握的一种方式。

在克罗奇看来,直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它能够超越理性和感性的局限,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

因此,审美活动是一种超越理性和感性的直觉活动,它能够让人们在直觉中把握到事物的美的本质。

表现主义是克罗奇美学的另一个核心观点,他认为艺术是一种表现活动,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克罗奇看来,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情感的表现,它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形式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存在。

因此,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情感的表现,它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形式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存在。

历史主义是克罗奇美学的第三个核心观点,他认为艺术是一种历史现象,艺术作品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在克罗奇看来,艺术作品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
更是一种历史现象。

因此,艺术作品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更是一种历史现象。

综上所述,克罗奇的美学思想对于现代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直觉主义、表现主义和历史主义观点为现代美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三大数学流派之直觉主义学派

三大数学流派之直觉主义学派

三大数学流派之直觉主义学派直觉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布劳威尔(Brouwer),直觉主义学派认为,集合悖论的出现不可能通过对已有数学作局部的修改和限制加以解决,而必须对数学作全面审视和改造。

他们所依据的可信标准是:“直觉上可构造性”。

其著名口号为“存在必须是被构造”。

直觉主义者的“直觉”,是指思维的本能,一种心智活动。

直觉主义的历史根源直觉主义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亚里士多德是历史上第一位反对实无穷,只承认潜无穷的哲学家。

直觉主义的哲学观点则是直接渊源于康德和布劳威尔的自然数源于“原始直觉”,即康德的“自然数是从时间的直觉推演出来”的主张。

19世纪的克罗内克强调能行性,说当时好些定理都只是符号的游戏,没有实际意义。

他认为:“上帝创造了自然数,别的都是人造的。

而整数在直观上是清楚的,故可以接受,其他则是可疑。

” 其意是说,只有自然数是真实存在,其余都只是人为做出的一些文字符号罢了。

他还主张在自然数的基础上来构造整个数学。

20 世纪初,庞加莱亦持自然数为最基本的直观及潜无穷的主张。

其他如包瑞尔、勒贝格、鲁金等半直觉主义或法国经验主义亦强调能行性的观念。

他们公开否认选择公理,认为根据选择公理而作的集合,根本没有能行性,不能承认其存在。

他们提出能行性的概念,没有能行性的便不承认其存在。

他们都是直觉主义的先驱。

所有这一切,都为布劳威尔的直觉主义提供了直接的前提,布劳威尔集其先驱们之大成,系统的提供了直觉主义的主张。

直觉主义的数学观思想直觉主义的奠基人和代表人物是荷兰数学家布劳威尔,从1907 年布劳威尔的博士论文《数学的基础》开始,直觉主义者逐步系统的阐述了他们的数学观和重建数学基础的主张。

他的数学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他对数学对象的观点。

他提出一个著名的口号:“存在即是被构造。

”他认为,人们对数学的认识不依赖于逻辑和语言经验,而是“原始直觉”(即人皆有的一种能力),纯粹数学是“心智的数学构造自身”、是“反身的构造”,它“开始于自然数”,而不是集合论。

直觉主义逻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直觉主义逻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直觉主义逻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直觉主义逻辑是数理逻辑中重要的一个分支,最早由波兰哲学家扬·莱森巴哈(Jan Łukasiewicz)提出,并在后来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直觉主义逻辑强调对个体认知和直觉的尊重,相较于其他传统逻辑系统,强调使用更为严谨的推理规则。

本文将介绍直觉主义逻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一、直觉主义逻辑的起源直觉主义逻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早期,当时正是哲学界对经典逻辑系统的质疑时期。

波兰逻辑学家瓦列里安·伊斯特文诺夫(Kazimierz Ajdukiewicz)在对经典逻辑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传统逻辑对直觉的反应并不准确。

莱森巴哈继承并继续发展了伊斯特文诺夫的工作,最终形成了直觉主义逻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二、直觉主义逻辑的基本概念1. 直觉主义真值理论直觉主义真值理论是直觉主义逻辑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与经典逻辑的真值理论相比,更多地关注命题的证明过程与个体认知的因素。

直觉主义逻辑不认同经典逻辑中的三值真值理论(真、假、不确定),而是引入了"可能"和"不可能"的概念,使逻辑符号的解释更接近直觉。

2. 直觉主义命题逻辑直觉主义命题逻辑是直觉主义逻辑中的基本分支,它对于命题的推理和证明提出了严格的规则。

直觉主义命题逻辑强调以命题的直觉和个体认知为基础,拒绝使用经典逻辑中的排中律和非矛盾原理。

这种逻辑体系要求在推理过程中,只能基于已知的事实进行推断,不能凭空引入新的命题。

3. 直觉主义命题演算直觉主义命题演算是直觉主义逻辑的具体形式系统之一。

它是对直觉主义命题逻辑进行形式化处理的结果,通过符号语言来对命题进行推理和证明。

直觉主义命题演算中包括了一系列规则和公理,用来约束命题的推理过程。

这种演算体系对于分析和研究直觉主义逻辑具有重要意义。

三、直觉主义逻辑的原理1. 构造性证明原理直觉主义逻辑的一个重要原理是构造性证明原理。

它要求证明中必须给出一个实际的构造过程,并确保构造的过程是策略性的和可操作的。

直觉主义数学的历史与现状

直觉主义数学的历史与现状

直觉主义数学的历史与现状直觉主义数学是一种哲学思想,主张数学理论应该以人类的直觉为基础,而不必依赖于形式逻辑与集合论等抽象数学基础。

在数学基本理论、分类与结构、数学方法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直觉主义数学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它的重要性。

一、直觉主义数学的历史直觉主义数学诞生于20世纪初,最初由德国数学家L.E.J. Brouwer所提出。

作为现代数学的重要一环,直觉主义数学开始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并在20世纪中期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

Brouwer主张以感性直觉作为数理现象的基础,反对使用集合论概念的抽象形式化证明,强调数学证明中的“构造性”,即认为形式证明中的间接证明与间接推理是没有意义的。

他认为,数学理论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在经验主义的前提下,即基于人类群体的直觉和体验。

这种思想体系的基础是相对主义,即没有绝对的标准,一切都是相对的。

直觉主义数学的思想在20世纪50年代达到了巅峰,这是因为直觉主义数学对理论物理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例如,量子力学和拓扑学中的一些概念以及许多重要的论证都有直觉主义数学的思想产生的影响。

二、直觉主义数学的现状虽然直觉主义数学在20世纪初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它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数学哲学的解释已经越来越多地作为数学专业的一部分。

直觉主义数学的现状也取决于研究领域。

例如,在顶级分类研究领域,直觉主义数学的观点被大量参考。

在几何拓扑学领域,人们依然使用维数的直觉操作,即收缩和扩张技巧,来证明一些新的定理。

但是直觉主义数学也有自己的弱点。

在许多应用领域中,需要使用更加抽象和自我赋值的数学感知来解决问题。

例如,人们对莫比乌斯环几何的研究是无法依靠人类的直觉来解决的,而需要圆滑映射与复变函数理论。

三、直觉主义数学的重要性直觉主义数学的重要性在于揭示了人类数学活动的本质,并鼓励了发现新数学现象的方法和创造性的思维。

这种哲学思想直接与数学本身的建立和发展联系在一起。

直觉主义

直觉主义

一、直觉主义与非理性思潮直觉主义(叔本华[1788-1860]、尼采[1844-1900]、柏格森[1859-1941]):哲学思潮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意识流(吴尔芙、乔伊斯、普鲁斯特):具体到艺术创作手法二、叔本华1、唯意志论:意志(will)是世界的本质,而所谓意志就是人的生存欲望。

而人的欲望根本无法真正得以满足,另外,欲望遮蔽了人对世界的真正认识,即对世界的直觉。

2、解脱之道:一是消灭肉体,或获得宗教上的涅槃;二就是进行哲学和艺术的直观,达到物我两忘。

3、直觉论:直觉就是直观的认识,就是“观审”,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体放弃自我,成为纯粹的主体;二是放弃客体的个别性,而使其成为纯形式,或“永恒的形式”。

用叔本华自己的话就是:“把对象不当作个别事物而当作柏拉图是理念的认识,亦当作事物全类的常住形式的认识;然后是把认识主体不当作个体而是当作认识的纯粹而无意志的主体之自意识”4、悲剧论:悲剧,展示宇宙和人生的本质。

三种类型,一,恶人从中作梗;二,命运使然;三,不同地位关系。

5、与亚里士多德、黑格尔悲剧论的区别叔本华:通过悲剧来否定意志,获得解脱。

亚里士多德:通过悲剧获得心灵的净化,回归平和中庸的状态。

黑格尔:对各方片面的否定,从而最终永恒正义获得胜利。

6、中西悲剧比较7、总结:王国维与叔本华:《红楼梦评论》鲁迅与叔本华:“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三、尼采1、上帝死了,重估一切价值(1)反基督教,反理性,反传统……(2)“重估”的标准是广义艺术,其实质是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反对伦理的人生态度和功利(科学)的人生态度。

基督教对生命作伦理评价,视生命本能为罪恶,其结果是造成普遍的罪恶感和自我压抑,审美的人生要求我们摆脱这种罪恶感,超于善恶之外,享受心灵的自由和生命的欢乐。

2、尼采与叔本华从叔本华出发,走向其反面,否定叔本华对意志世界的彻底否定,强调强力意志,高扬酒神精神。

3、“超人”与“强力意志”超人,是“人之上”或“超越人”之意。

5直觉主义与意识流

5直觉主义与意识流

5.2 威廉· 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
意识流严格来说不是一个理论流派,而是一种创作手 法。从广义上看,它可以上溯到18世纪以降欧洲小说中的 心理描写传统,如从塞缪尔· 理查生到亨利· 詹姆斯的详实 备至的回忆、思想、情感过程的描写。从比较专门的意义 上而言,意识流则主要是指20世纪初叶开始,詹姆斯· 乔 伊斯、弗吉尼娅· 沃尔夫、威廉· 福克纳以及普鲁斯特等一 批小说家撤出传统小说中作者自我的介入,致力于描绘人 物的无意识活动,即以自由联想等为线索直接且自然地层 现人物意识流动的叙事手法。
5.直觉主义与意识流
直觉主义是对西方现代派文学产生极大影响的一 种哲学思潮,它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柏 格森直觉主义中所强调的创造性、非理性,以及直觉 和无意识等问题,都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反复突现的 重要理论问题,而且对意识流创作手法的崛起,也产 生了直接的影响。意识流就叙事的角度由外在的观察 转入内心的体验和发现而言,不妨说是柏格森直觉主 义的一个延续。
5.1 柏格森与直觉主义
5.1.1 直觉与艺术
柏格森的哲学以鼓吹非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而蜚声。 在《形而上学导论》中,他区分了直觉和理性分析两种认 知世界的方式。认知一个对象,柏格森认为或者是环绕而 过,或者是进入对象的内部。前者为理性分析,后者为直 觉感知。柏格森在《形而上学导论》中,还讨论了艺术中 的直觉问题。柏格森大力提倡的实际上是一种所谓由内向 外的直觉式、体味式读解模式。应当说它更切近于东方文 化的精义,而有别于西方抽象取义的思辨传统。
小结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与克罗齐的“直觉一表现” 说 虽然有内在相通之处,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差别。 往历史上看,克罗齐的直觉即表现即艺术的观点 可以上溯到亚里士多德心赋形式于物的传统;柏 格森直觉主义则更使人想起柏拉图的诗歌迷狂说。

柏格森直觉主义探析

柏格森直觉主义探析

摘要:柏格森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直觉主义,在他看来世界的本质是很难捉摸的“绵延”,把握绵延只有一个途径――用直觉去认识。

直觉具有知觉性、主客融合性和不可言传性。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对于艺术领域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但直觉认识方式不具有普遍性;直觉主义最大的缺陷在于不明白认识的基础、目的、贬低理性认识,使直觉神秘化。

关键词:直觉主义;柏格森;绵延柏格森(Henri Bergson, 1859-1941),“二战”前法国最有影响的哲学家,生命哲学美学的集大成者,其学说曾以倡导“绵延”和“直觉”风靡世界,曾一度激起“柏格森狂”。

柏格森的理论被视为现代西方整个社会思潮从理性主义向非理性主义转折的一个路标,柏格森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直觉主义。

一、直觉是把握世界本质的唯一途径在柏格森看来,世界的本质是绵延,要把握世界本质只能靠直觉。

绵延究竟是什么东西?柏格森给的解释也有些模糊,他认为要对绵延精确地加以确定是不可能的,因为绵延是非常难以捉摸的东西。

根据柏格森的各个方面的论述绵延可以这样来理解,绵延是指一种“生命之流”,一种生命的冲动。

生命的冲动就是生命的本源冲动,柏格森把生命想象成“一条流”,这条流世代延续、不断更新。

他认为以前的哲学家都把世界的本质当成某种实体性的东西是错误的。

世界的本质不是实体性的东西而应该是绵延。

柏格森这里的绵延是一种人的深层心理意识。

在解释绵延时,柏格森把人的心理分为表层心理和深层心理,表层心理为第二自我,深层心理位第一自我。

表层的第二自我表现为人的理智、理性。

深层的第二自我表现为一种非理性的情感、情绪、灵感等。

柏格森认为第二自我是公共的、共识性的认识,第一自我是个性的、私人的、甚至是不可以用言语表达的心理、情感。

“生命之流”的绵延主要是指第一自我,柏格森夸大了第一自我的作用。

在西方哲学史中,古代和中世纪哲学都是过分强调人的理性和理智,到了近现代,人们越来越关注非理性领域。

从此哲学沿两个方向发展:一条是继续发展理性主义、另一条是非理性之路。

柏格森的生命(直觉主义)美学 20世纪西美史课件

柏格森的生命(直觉主义)美学 20世纪西美史课件
滑稽诉诸于纯粹的智力活动
其实也有“含泪的笑”:阿Q、卓别林;黑色幽默(海勒)
笑是一种社会行为
孤立者体会不到滑稽,笑需要回声:
剧场气氛(情景喜剧中的配笑);火车上一群人的笑;牧师讲道,大家落泪 (一个人不落泪,因为“我不是这个教区的”)
笑的社会性和文化性:
有时无法翻译:法国式幽默;英国式幽默;中国传统相声;《我爱我家》; 歇后语的不可译性
柏格森的生命(直觉主义)美学
柏格森主要著作
《时间与自由意志》 1889 《物质与记忆》 1896 《创造进化论》 1907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源泉》 1932
《笑》1900
柏格森的基本哲学思想
生命哲学 直觉主义
生命哲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于德、法等国 所受影响:
叔本华、尼采唯意志论 达尔文、斯宾塞的进化论
可以说悲剧的相通性大于喜剧;让人笑有时比让人哭更难
滑稽的基本特点和作用
机械动作和僵硬性
外在(不由自主性,笨拙,机械的僵硬)
偶然:摔倒坐下(笑)——故意坐下(不笑) 设计陷阱(捉弄:习惯无从实现):把钢笔插进墨水瓶,满笔尖污泥
内在
心不在焉,感官和智力迟钝,看到的是已经不再存在的东西,听到的 是不再响的声音,说出的不合时宜的话。(堂·吉诃德:生活对梦想的 纠正;《儒林外史》迂腐子;孔乙己;天上的星星和地上的井)
艺术创作的不可预测性:绘画 听诗人朗诵:同情、同化 艺术欣赏的被动性
麻醉我们的能动力和反抗力;催眠;自我遗忘;见诗人之所见
审美感的强度
引起的直觉越丰富,美感越强
影响:
意识流文学:普鲁斯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论笑
主题:
笑的作用:
纠正人们“不合社会”的行为,温柔的惩罚

4直觉主义与意识流

4直觉主义与意识流
第四章 直觉主义与意识流
柏格森 威廉․詹姆斯 弗吉尼亚․ 沃尔夫

一 柏格森与要著作有《时间与自由意志论意识的 直接材料》、《笑:论喜剧性的意义》、 《形而上学导论》等 (一)生命本体论的哲学观:生命冲动 是世界的终极本体,是活生生的连续不 断的生命冲动之流构成了人以及人所处 于其中的世界。
一点补充

所谓意识流,根本上说是非意识流或无 意识流。意识在一般看来更多是从理性 上去理解,与感觉、直觉相对。直觉是 具体的、整体的,意识则是归纳的、思 维的、抽象的。而意识流作家更重视感 觉。
三 弗吉尼亚․ 沃尔夫

1882-1941小说家、散文家、文艺批评家。 (一)生平及作品 “布卢姆斯勃里” 《现代小说》、《贝内特先生和勃朗太 太》《海浪》《墙上的斑点》《到灯塔 去》、《达洛维夫人》等

4 方法
1)凭作家直觉的印象和不断的想象、回 忆 2)把这些直觉的印象和想象的念头不作 选择、不加组织地全部倾倒出来和记录 下来。

局限

以受理性逻辑支配的语言来写非理性, 非逻辑的意识流——悖论
推荐书目
理论 米兰 昆德拉 《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 嘱》 余华 《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音乐 影响了我的写作》、《温暖和百感交集 的旅程》 小说:《尤里西斯》,《追忆逝水年华》

(二)主要观点
1 对传统小说的攻击和批评 1)对人物所处的环境和背景的描写 2)故事情节 3)对所描写的事物采取的正确的写法是只写, 不出示结论。

2人物中心 “所有的小说都是写人物的,同时 也正是为表现性格,而不是为说教、唱歌和颂 扬大不列颠帝国的光荣。”怎样写? 3 内在真实 “生活并不是一连串左右对称的马 车灯,生活是一圈光晕,一个始终包围着我们 意识的半透明层。”《现代小说》真实不是外 在的、客观的现实和事物,而是由事物所引起 的主观印象和各种联想。

柏格森及其直觉主义

柏格森及其直觉主义

补充2:柏氏直觉主义的优缺点
优点:1。把艺术活动与生命现象联系
起来,强调艺术的个性、不可重复性和 独特性,反对任何机械化、公式化倾向, 有一定合理性。 2.把主、客观交融无间的“直觉” 状态看作艺术的至境。 3.从生命的机械化来探讨喜剧性也 有独到之处。
缺点:l、完全建立在生命直觉主义哲学基础 上,把世界的本体归结为主体心灵,意识的 绵延或生命流动,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 2、全盘否定科学和理性,鼓吹唯有神秘直 觉才能把握世界的本质,更具有非理性主义 和神秘主义的片面性。 3.“直觉”切断了与现实的一切功利关系, 有唯美主义、形式主义之嫌。
一、背景介绍

20世纪初至今的西方文论整体上来讲经历了 两大主潮(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两次转 移(关注重心从作家主体转移到文本自身, 关注重心从文本转移到读者和接受),两个 转向(非理性转向与语言论转向)。直觉主 义与意识流正是人本主义主潮的重要组成部 分。

直觉主义产生在实证主义盛行,传统的形而 上学出现危机的时代(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 期)。强调创造性、非理性、无意识等问题, 最终将形而上学建立在直觉的基础上,认为 世界的本质、根本实在是意识或生命, 理性不 能认识它, 只有直觉能够把握它。而意识流作 为直觉主义的一个延续,将人们的视野由外 在的观察转入内心的体验和发现,对文学创 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小结
柏格森基本观点:世界的本质是超越精神和 物质之外的生命冲动,它是宇宙的动力与主 宰,时间万物都是其表现形式。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绵延,生命冲动是一个永 不停歇的流程,但它不能一味靠理性来认识, 只能靠直觉把握。这种直觉与经验无关,超 出感性与理性之外,是一种神秘而不可知的 能力。他还认为人的意识是处于不断变化之 中的,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物理时间的替代 过程,而是通过记忆把过去绵延到现在,把 现在延宕到将来。

介绍数学的三大哲学基础流派:逻辑主义、形式主义、直觉主义的书有哪些?

介绍数学的三大哲学基础流派:逻辑主义、形式主义、直觉主义的书有哪些?

数学是一门哲学性极强的学科,它的发展不仅仅是基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更是基于数学本身的哲学思考。

而数学的哲学基础流派有三种,分别是逻辑主义、形式主义、直觉主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三种流派的书籍。

逻辑主义是数学哲学的一种基本流派,它的核心思想是数学是逻辑的一部分。

逻辑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哥德尔、弗雷格、罗素等人。

其中罗素的《数学原理》是逻辑主义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通过逻辑基础来建立数学的基础,从而证明数学的真实性和完备性。

这本书的重点在于证明数学的基础是逻辑的,而且逻辑的基础是自洽的。

这个证明是通过建立逻辑的公理系统来实现的,这个系统被称为罗素-怀特海公理系统。

这本书对于逻辑主义的发展和数学哲学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形式主义是数学哲学的另一种基本流派,它的核心思想是数学是符号的游戏。

形式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希尔伯特、冯诺依曼等人。

希尔伯特的《数学基础》是形式主义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数学符号系统来建立数学的基础,从而证明数学的真实性和完备性。

这个证明是通过建立数学符号系统来实现的,这个系统被称为希尔伯特符号系统。

这本书对于形式主义的发展和数学哲学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直觉主义是数学哲学的第三种基本流派,它的核心思想是数学是人类直觉的产物。

直觉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布劳威尔、比舍尔等人。

布劳威尔的《数学的直觉基础》是直觉主义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直觉来建立数学的基础,从而证明数学的真实性和完备性。

这个证明是通过建立直觉的基础来实现的,这个基础被称为布劳威尔直觉基础。

这本书对于直觉主义的发展和数学哲学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总结一下,逻辑主义、形式主义、直觉主义是数学哲学的三大基本流派,它们分别以逻辑、符号、直觉为基础来建立数学的基础。

逻辑主义的代表作是罗素的《数学原理》,形式主义的代表作是希尔伯特的《数学基础》,直觉主义的代表作是布劳威尔的《数学的直觉基础》。

这些书籍对于数学哲学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贡献,对于我们理解数学的本质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木心:柏格森的直觉主义

木心:柏格森的直觉主义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柏格森的直觉主义
柏格森说:“所谓直觉,是理智的交融
使⼈们置⾝于对象之内,以便与其中独特的
从⽽⽆法表达的东西相符合”
这是他对直觉的定义
直觉有三⼤特征
第⼀是直觉的认识对象,不同于理性的认识对象
直觉可以达到事物的绝对的运动领域
它能解释⽣命的内在本质,探索宇宙奥秘
第⼆是进⾏⽅式,理智靠感觉思维和实践进⾏
直觉凭意志努⼒,是超越感性、理性实践的过程
它使⼈⼼灵“违背⾃⾝,⼀反平常思想习惯⽅向”
换⾔之,直觉是天才⼈物的特质与特权
第三直觉的⽬的,它是空灵、唯美、享乐的
中国的⽼⼦、庄⼦凭直觉创造他们的哲学
莫扎特、肖邦凭直觉作曲
释迦牟尼、耶稣是凭直觉传道
柏格森的哲学是为天才写的,也是为艺术家写的
天才凭直觉创造了艺术,其他天才和⾮天才⼀起享受
柏格森提出了“⽣命哲学”纲领
⾃我、时间、冲动构成了世界的基础和本质
柏格森认为⼈要通过深刻反省⽽掌握⾃我
⾃我是纯情绪性的,是⾃我绵延、⼼理体验本⾝
还说⾃我是绝对⾃由的,强迫⾃我等于取消⾃我
⾃我是不间断的,⽆法切割的,语⾔对⾃我是⽆效的
2018.3.13晚6:58于涧尾居。

简述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思想

简述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思想

简述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思想(1)直觉主义是对西方现代派文学发生极大影响的哲学思潮,其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柏格森。

柏格森直觉主义所强调的创造性、非理性以及直觉和无意识等问题都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反复凸显的重要问题,而且对意识流手法的崛起产生了重要影响。

(2)直觉和理性分析是认知对象的两种方式。

①直觉:进入对象内部,追随对象的内在生命进而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由于它不再取决于主体的认知立场,所以它对对象的把握是绝对的,人唯有凭借非理性的直觉才有可能沟通世界的本质。

②理性分析:环绕对象而过,必须有赖于观者的立足点,结果借助符号得以表现。

但事实上无以把握而必须用理性分析来拆解对象,用自己熟悉的术语来描述对象的各个成分,因此,人就不是同现实本身进行交往,而只是从个人的角度来感知现实孤立的碎片。

(3)直觉与艺术:①柏格森提倡由内向外的直觉体味式的读解模式,因为人物自身的内在本质读者是无法从外部感知到的,为此他将描述、历史、分析归为一类,认为这些知识只能让人驻足于相对的知识,而只有直觉才能通达绝对。

②诗人运用语言总是有违规范,目的就在于激发读者自己的直觉感知;而具有欣赏力的读者也能透过语言表层进入那些喜怒哀乐的情感之中,捕捉到语言与毫无共同之处的某种东西。

(4)艺术的非功利性:①人类对世界的感知大都为物质需要和实用功利所束缚,人们总是用功利的眼光看待世界,以至于不能看到对象鲜明的个别性,而只能看到它被复述的部分,所以我们对事物、他人和自我的情感感知都是片面抽象的。

②而抛弃上述功利性面对对象内在生命的艺术,就成了一种心灵的感知。

因此,伟大的艺术产生的效果总是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5)艺术作为直觉意味着鲜明的个别性。

艺术家的心灵在于能以直觉超越理性,在其最高的境界上可以统万物为一体,无论是物质世界的形色声貌抑或内心生活中最细微的变化都能如其本然的感知其个别性。

西方文艺理论 资料

西方文艺理论 资料

1 【1 .直觉主义与意识流】概况直觉主义是20 世纪初对西方现代派文学产生极大影响的一种哲学思潮,它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柏格森。

柏格森直觉主义中所强调的创造性、非理性,以及直觉和无意识等问题,都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反复突现的重要理论问题,而且对意识流创作手法的崛起,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n 意识流就叙事的角度由外在的观察转入内心的体验和发现而言,不妨说是柏格森直觉主义的一个延续。

此外,弗洛伊德以无意识为精神的真正实在,以梦为被压抑的本我得以被发泄的主要场所的理论,以及威廉·詹姆斯以流喻意识而强调其绵延不断的心理哲学,也是意识流的主要理论支柱所在。

理论一、直觉主义:柏格森 1 .艺术非功利,艺术是直觉。

2.绵延说,通过直觉体验到的时间,即“心理时间” ,是真正的时间。

二、意识流:以自由联想为线索,直接且自然地展现人物意识流动的叙事方法。

1 .意识流理论:威廉·詹姆斯2.意识流作家:乔伊斯《尤利西斯》,弗吉尼亚·沃尔夫《墙上的斑点》《达罗卫夫人》评价一、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与克罗齐的“直觉一表现” 说的差别:从历史上看,克罗齐的直觉即表现即艺术的观点可以上溯到亚里斯多德心赋形式于物的传统,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文论则更使人想起了柏拉图的诗歌迷狂说。

二、柏氏直觉主义的优缺点优点: 1 。

把艺术活动与生命现象联系起来,强调艺术的个性、不可重复性和独特性,反对任何机械化、公式化倾向,有一定合理性。

2.把主、客观交融无间的“直觉” 状态看作艺术的至境。

3.从生命的机械化来探讨喜剧性也有独到之处。

缺点:l、完全建立在生命直觉主义哲学基础上,把世界的本体归结为主体心灵,意识的绵延或生命流动,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

2、全盘否定科学和理性,鼓吹唯有神秘直觉才能把握世界的本质,更具有非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片面性。

3.“直觉” 切断了与现实的一切功利关系,有唯美主义、形式主义之嫌。

三、意识流优缺点:优点:用意识流手法的创造和实验,对文学创作有重要的推动,其代表作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直觉主义与意识流 (2)

直觉主义与意识流 (2)

二、意识流理论
(一)定义 意识流严格来说不是一个理论流派, 意识流严格来说不是一个理论流派,而是 一种创作手法。 一种创作手法。 广义: 广义 可上溯到18世纪欧洲小说中的心理描写
传统,从塞缪尔·理查生到亨利·詹姆斯的详实备 至的回忆、思想和情感过程的描写。意识流一词 最初系梅·辛克莱在1918年评论英国女小说家罗 茜·理查生小说《心路历程》时引入文学界。 1988年法国作家E·杜夏尔丹的短篇小说《月桂树 被砍》被认为是意识流的先驱。
实际上,柏格森所说的直觉,是指直接依 据自我意识、直接把握对象的心理本能。
有关直觉的四点认识
直觉是一种理智的体验。 直觉是一种理智的体验。 直觉是由内向外的, 直觉是由内向外的,能够无限扩大对象范 围的本能。 围的本能。 直觉认识是超功利的、非实用的, 直觉认识是超功利的、非实用的,其结果 是见出“生命的冲动”即世界的本质。 是见出“生命的冲动”即世界的本质。 直觉不使用僵固的、现成的概念, 直觉不使用僵固的、现成的概念,不使用 符号。 符号。
(二)直觉与艺术
1、两种认知世界的方式: : 直觉与理性分析 直觉与理性分析 2、喜剧研究:《笑》
理性分析:外部观察 外部观察,依赖于观察者,且观察结 外部观察 果必须借符号才能得以表达,但实际上人为了表 现对象独一无二的特质,就不得不用理性分析来 拆解对象,继而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来描述和表达 这个对象。所以说,人就不能同现实本身交往, 而只是从个人角度来感知现实的孤立的碎片 从个人角度来感知现实的孤立的碎片。 从个人角度来感知现实的孤立的碎片 直觉:内部感知 内部感知,人是追随对象的内在生命,而 内部感知 达物我同一 物我同一的至境。也就是说,在直觉认知中, 物我同一 物我之间的交感与情会带人进入对象的内部,与 对象独一无二、也可以说是无以言传的特质心心 相印。 柏格森认为,人唯有凭借非理性的直觉,才可望 柏格森认为,人唯有凭借非理性的直觉, 直觉 沟通世界的本质。 沟通世界的本质。

理性主义与直觉主义的抉择

理性主义与直觉主义的抉择

理性主义与直觉主义的抉择在人们日常的思考与判断中,理性主义与直觉主义是两种常见的思维方式。

理性主义强调通过逻辑推理、分析数据和权衡利弊来做出决策,而直觉主义则倾向于凭借直觉和个人经验做出决策。

这两种思维方式之间的抉择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问题。

从理性主义的角度来看,决策应该是基于客观的推理和分析。

理性主义认为通过收集信息、分析数据和进行逻辑推理,人们可以得出最正确、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这种思维方式注重事实和证据,它要求人们冷静地思考问题,避免情感的干扰。

理性主义的支持者认为,直觉容易受到主观偏见和个人情感的影响,因此在重要决策中应该避免过度依赖直觉。

然而,直觉主义却主张将个人直觉和经验视为决策的重要因素。

直觉主义认为人类的大脑存在着超越意识的智慧,并且这种直觉是通过人们长期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获得的。

直觉主义的支持者相信,直觉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地做出决策,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比理性思考更可靠。

他们认为直觉与理性互补,二者应该结合使用,以获得最佳的决策结果。

尽管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有各自的优缺点,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无法孤立地选择其中之一。

事实上,绝大多数情况下,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在决策时,我们通常会倾向于先运用理性思维,经过分析和推理得出一个初步结论。

然而,我们在进行这个过程时,通常很难将主观情感完全地排除在外。

这时,我们的直觉可能会通过感觉、感受和经验的方式干扰我们的理性思考。

在某些情况下,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直觉非常强烈时,也许会更愿意相信直觉而非理性思维。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培养直觉和理性思维的能力来提高决策质量。

通过积累知识和经验,我们可以拥有更强大的直觉力量,使它们更准确,更可靠。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学习逻辑思维、分析数据和权衡利弊来增强理性思维的能力。

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运用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从而做出更明智、更有效的决策。

当然,在特定的情况下,选择理性主义或直觉主义可能也受到个人的性格、背景和价值观的影响。

直觉主义逻辑学教案

直觉主义逻辑学教案

直觉主义逻辑学教案引言:直觉主义逻辑学是一种哲学分支,探讨了直觉和直觉判断的逻辑基础。

本教案将介绍直觉主义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一、直觉主义逻辑学概述A. 直觉主义逻辑学的定义直觉主义逻辑学是一种基于直觉判断的逻辑学体系。

与传统逻辑学相比,直觉主义逻辑学更加关注个体的主观直觉和经验,强调直觉在推理和论证中的作用。

B. 直觉主义逻辑学的基本原理1. 直觉的合理性:直觉主义逻辑学认为个体的直觉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可以作为推理和论证的依据。

2. 直觉的多样性:不同个体的直觉可能存在差异,直觉主义逻辑学尊重并重视这种多样性。

3. 直觉的可塑性:直觉可以通过经验和学习得到改变和发展,不断提高个体的推理能力。

二、直觉主义逻辑学的基本原则A. 直觉依存原则直觉主义逻辑学认为推理和论证的依据应该基于个体的直觉判断,而非仅仅依赖于形式逻辑的规则。

B. 直觉的权威性原则直觉主义逻辑学强调个体的直觉在推理和论证中具有权威性,而非简单地遵循传统逻辑学的规则和公式。

C. 直觉的超越性原则直觉主义逻辑学认为直觉不仅仅局限于形式逻辑,还可以超越传统逻辑的框架,对于新的问题和情境提供灵活的思考方式。

三、直觉主义逻辑学的应用A. 个体思维的发展直觉主义逻辑学强调培养个体的思辨能力和直觉判断能力,使个体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思考和决策任务。

B. 教育和教学中的应用直觉主义逻辑学可以应用于教育领域,通过培养学生的直觉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C. 社会和职业生活中的应用在社会和职业生活中,直觉主义逻辑学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结论:直觉主义逻辑学是一种探讨直觉和直觉判断的逻辑学体系,通过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直觉和经验,提升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希望本教案对于理解和应用直觉主义逻辑学有所帮助。

直觉主义的名言有哪些(精选2篇)

直觉主义的名言有哪些(精选2篇)

直觉主义的名言有哪些(精选2篇)直觉主义的名言有哪些「篇一」摘要:直觉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强调直觉在认知和判断中的重要性。

本文将介绍不低于20句关于直觉主义的名言,这些名言涵盖了直觉的力量、直觉与理性的关系以及直觉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正文:1. 直觉是心灵的一种指南针,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2. 直觉是知识的黄金源泉,它能够启迪我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3. 直觉是洞察力的源泉,它能够帮助我们看清事物的本质。

4. 直觉是智慧的泉源,它能够带领我们走向成功的道路。

5. 直觉是情感和理性的结合,能够带来全面的认知体验。

6. 直觉是知识的无声导师,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新的真理。

7. 直觉是直达真理的捷径,无需经过冗长的思考和推理。

8. 直觉是一种直观、直接的认知方式,能够快速判断事物的本质。

9. 直觉是理性之外的一种智慧,它能够超越逻辑的限制。

10. 直觉是一种信任自己内在智慧的能力,它能够帮助我们做出真实的选择。

11. 直觉是一门艺术,需要通过实践和经验的积累不断提升。

12. 直觉是一种本能,无需经过教育和学习即可运用。

13. 直觉是一种预知未来的能力,通过感知细微的变化提前做出正确的决策。

14. 直觉是一种瞬间的认知,可帮助我们在复杂的环境中迅速做出判断。

15. 直觉是一种直观的洞察力,它可以看到事物的本质和隐藏的真相。

16. 直觉是一种直达真理的直觉,不受主观偏见和外部干扰的影响。

17. 直觉是一种心灵的指南,能够帮助我们与外界建立更深入的连接。

18. 直觉是一种经验的积累,通过不断观察和反思,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直觉能力。

19. 直觉是一种能力,可以在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

20. 直觉是一种直观的洞察力,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复杂和模糊的情况下做出明智的选择。

总结:直觉主义赋予了我们直觉的力量,认为直觉在认知和判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述所列举的不低于20句名言,涵盖了直觉的力量、直觉与理性的关系以及直觉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现象学直观与直觉主义的相似性

现象学直观与直觉主义的相似性

现象学直观与直觉主义的相似性现象学直观和直觉主义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两种哲学思想都认为我们能够通过感性经验来获取真理。

下面将分别阐述这两种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的相似性。

现象学直观是现象学的基本概念之一,现象学家海德格尔将现象学定义为“研究真理的现象”,即人类的经验可以被直接理解和感知。

现象学直观是指通过感性经验来观察和理解世界。

海德格尔指出,我们能够通过直观来探究事物的实在性,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感性经验来了解事物的本质。

现象学直观强调对世界的主观体验和情感的重要性,认为真理的认识并不仅仅是理性思考的结果,还需要通过感性经验来获取。

直觉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强调我们应该信任我们的直觉。

直觉主义者认为,我们的直觉是我们对现实世界的最直接和最准确的认识方式。

按照直觉主义的观点,真理不是通过逻辑推理和理性思考得到的,而是通过人类的感官和感知能力得到的。

直觉主义者认为,我们的感知经验是我们对真实世界的直接观察和理解,所以感知经验可以作为获取真理的唯一途径。

现象学直观和直觉主义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感性经验来获取真理。

它们都强调主观感受、情感和直接体验的重要性。

现象学直观和直觉主义都认为我们的感知能力是获取真理的一种途径,而不能被简单地归结为理性思考的结果。

然而,现象学直观和直觉主义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区别。

现象学直观侧重于通过感性经验来理解事物的实在性和本质,而直觉主义则更强调直觉的直接性和准确性。

此外,现象学直观更注重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而直觉主义则更关注人类感官和感知能力的客观准确性。

综上所述,现象学直观和直觉主义虽然存在一些差异,但它们都强调我们可以通过感性经验来获取真理。

在这个意义上,它们是相似的哲学思想。

现象学直观与直觉主义的相似性

现象学直观与直觉主义的相似性

现象学直观与直觉主义的相似性现象学直观和直觉主义是两种哲学思潮,在一些方面存在相似之处。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现象学直观和直觉主义的相似性:对清晰明确的概念的不重视、对“经验”的重视以及对客观世界先验知识的认识。

一、对清晰明确的概念的不重视现象学与直觉主义都强调我们经常面对一些本质上难以描述清晰明确的情境。

现象学直观注重某种“直觉性理解”,即他们认识到存在一种能够使我们直接抓住事物本身、并清晰地意识到它的直觉能力,这种能力比较理性的分析更为有效。

直觉主义思想认为,人们对于一些不能确切表述的概念(如自由、美、真、善),需要靠“感受”,并不能从严谨的定义中完全表达出来。

他们强调了更合理、更丰富的心理状态对于对这些词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二、对“经验”的重视现象学认识到人们的概念体系是从我们的直接经验中获取的,并且这些经验本身往往是基于一些最基本的动机性需求,如生存、繁殖、探险和创造。

因此,现象学把人的经验看作是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

直觉主义和现象学一样重视人的经验,认为经验可以为知识和行动提供指导,从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世界中的各种情境。

三、对客观世界先验知识的认识现象学提出了“先验”这一概念,即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有一些最基本的成分(“先验知识”),这些成分并不来自经验本身。

在现象学中,这些先验知识是对我们的经验给出的所有概念的前提,它们的存在使得我们能够在感知、认知和行动上成功地与世界互动。

直觉主义也认为这种认识是建立在个体内部的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但充分肯定了通过感受和经验获取先验知识的重要性。

总之,现象学和直觉主义共同承认个体的意识和行动是由其对真实世界的经验和先验知识共同构成的。

它们尤其强调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并强调它们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有关概念和世界的符号,而不是仅通过抽象的推理或纯粹的语言分析。

两种思潮都强调了我们必须寻求一些更基本的方式来真正理解人类最基本的经验和人的本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直觉主义与非理性思潮
直觉主义(叔本华[1788-1860]、尼采[1844-1900]、柏格森[1859-1941]):哲学思潮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心理分析
意识流(吴尔芙、乔伊斯、普鲁斯特):具体到艺术创作手法
二、叔本华
1、唯意志论:意志(will)是世界的本质,而所谓意志就是人
的生存欲望。

而人的欲望根本无法真正得以满足,另外,
欲望遮蔽了人对世界的真正认识,即对世界的直觉。

2、解脱之道:
一是消灭肉体,或获得宗教上的涅槃;
二就是进行哲学和艺术的直观,达到物我两忘。

3、直觉论:
直觉就是直观的认识,就是“观审”,这包括两个方面,一
是主体放弃自我,成为纯粹的主体;二是放弃客体的个别
性,而使其成为纯形式,或“永恒的形式”。

用叔本华自己的话就是:
“把对象不当作个别事物而当作柏拉图是理念的认识,亦当作事物全类的常住形式的认识;然后是把认识主体不当作个体而是当作认识的纯粹而无意志的主体之自意识”
4、悲剧论:悲剧,展示宇宙和人生的本质。

三种类型,一,恶人从中作梗;二,命运使然;三,不同
地位关系。

5、与亚里士多德、黑格尔悲剧论的区别
叔本华:通过悲剧来否定意志,获得解脱。

亚里士多德:通过悲剧获得心灵的净化,回归平和中庸的
状态。

黑格尔:对各方片面的否定,从而最终永恒正义获得胜利。

6、中西悲剧比较
7、总结:
王国维与叔本华:《红楼梦评论》
鲁迅与叔本华:“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三、尼采
1、上帝死了,重估一切价值
(1)反基督教,反理性,反传统……
(2)“重估”的标准是广义艺术,其实质是以审美的
人生态度反对伦理的人生态度和功利(科学)的人
生态度。

基督教对生命作伦理评价,视生命本能为
罪恶,其结果是造成普遍的罪恶感和自我压抑,审
美的人生要求我们摆脱这种罪恶感,超于善恶之外,
享受心灵的自由和生命的欢乐。

2、尼采与叔本华
从叔本华出发,走向其反面,否定叔本华对意志
世界的彻底否定,强调强力意志,高扬酒神精神。

3、“超人”与“强力意志”
超人,是“人之上”或“超越人”之意。

它并不是从阶级意义上说的“人之上”,更不是种族意义上优劣,而是指精神意义上超越凡人,是打破旧价值枷锁所产生的新人,是未来的统治者,是生命本能和强力意志的掌握者和享受者。

真正能被尼采视做超人的很少。

拿破仑算是一个,但那也不是因为他征服了很多国家,而是因为他有着卓尔不群的个性而顽强的个性。

强力意志,简单的说,强力意志就是生命力最充分的张扬和肯定,尼采所谓的强力意志是一个存在论的概念,是解释宇宙万物的总法则和逻辑要求,而这个世界就是强力意志的世界。

4、日神与酒神,梦境与迷醉
(1)日神( Apollo,阿波罗)是人性中理智静观的一面,
是对激情的遏止,它创造个体,体现为“梦”,带有一定的
虚幻性;酒神(Dionysus,狄奥尼索斯)是人性中激情冲
动的一面,象征着原始的生命力,它消灭个体,是对宇宙
的神秘体验。

酒神精神的本义是“肯定生命”,肯定生命中
所包含的一切痛苦与欢乐。

每个人都必须有健全的生命和
坚强的意志。

面对艰难险阻,精神要更加高涨,这就是酒
神精神,在悲剧艺术中表达的就是这种精神状态。

(2)日神、酒神与艺术的发展
希腊艺术的发展,就是日神与酒神辨证关系的结果。

(3)日神、酒神与艺术的种类:
音乐——酒神,诗歌——日神
5、悲剧理论:
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的完美的结合,或者说是日
神的形象展现酒神的精神。

6、日神与酒神,儒家与道家
7、鲁迅与尼采
四、柏格森(Henri Bergson 1859-1941)
(一)、生命冲动与创造进化论
1、生命与物质
生命:生命冲动的自然形式,是向上的运动,它产生一切有生命的形式。

物质:生命冲动向下的运动,它产生一切无生命的物质事物。

2、反对机械进化论和目的进化论
机械论把机械的因果制约性绝对化,排斥了世界的发展和创新,并且认为进化是一堆事件相加积累的结果。

目的论认为要达到的目的是事先已经包含了的,事物和存在物仅仅是实现一个预先安排好的计划,所以也否定结果中有个新的事物,扼杀了生命创造的种种可能性。

总之,两者都否定了世界的真正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3、由此,自然是逐渐创造出来的,而不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生命
演化出新的和不可预知的形式。

“进化是一种不停顿的崭新创造。

”(柏格森)
(二)、理智与直觉
1、理智,运用概念,通过逻辑推理,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

它关注的是有用的
知识,机械地对待每一事物,因此不能把握生命,处理的只是生命的表面现象。

但它在实践
范围里是有用的,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2、直觉,把握生命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本能,直觉与生命紧密结合在一起。

(三)、绵延(duration)
1、两种时间
一种是科学的时间,即度量时间或抽象时间,“空间时间”;
一种是“真正的时间”,它是纯粹的,即不掺杂任何空间要素的时间,这就是
“绵延”。

2、绵延
绵延是真正的时间,是一个浑然不可分割的连续的整体,其中的各个阶段相
互渗透,过去包容在现在里,并且向未来“持续地涌迸”,它的要义在于不断的流动和变化。

绵延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存在,为我们的直觉经验所感知。

“这是一条无底的、无岸的河流,它不借可以算出的力量而流向一个不
能确定的方向。

即使如此,我们也只能称它为一条河流,而且这条河流只是流动。


(柏
格森)
3、绵延、运动与空间无关
运动就是时间的绵延,它本来与空间无关,如果一个物体要运动,它就必须
在某个时候同时在某一点上又不在这一点上。

4、绵延、直觉与记忆
(1)记忆与感觉
记忆和感觉是不同的,感觉到的对象都是当下直接存在的,占有空间因而是
可以计量的事物,所以是来自物质的。

但是记忆是“过去影像的保存”,它是潜在的,独立
自存的,脱离任何具体物质事物的,只有记忆才是直觉的来源。

(2)感知——记忆——直觉
(四)、绵延与文学类型
1、文学是绵延与生命冲动的直觉形式。

“我从小说里读到了种种经历。

小说家可以堆砌种种性格特点,可以尽量
让他的主人公说话和行动。

但是这一切根本不能与我在一刹那间与这个人物打成一片时所得
到的那种直截了当、不可分割的感受相提并论。

有了这种感受,我就会看到那些行为举止和
言语非常自然地从本源中奔流出来。

它们就不再是一种附加在我对这个人物所形成的观点上
面,并且不断地充实这个观念、却永远不能达到完满地步的东西。

我就一下子得到了这个人
物的全貌。


2、正剧、悲剧与喜剧
正剧意在展示隐藏在帷幕后面的深刻的社会现实,揭示社会本身的矛盾,具有很
强的伦理性和严肃性。

悲剧高度个性化,深刻地揭示了人的生命冲动和本能,否定了喜剧的机械性和正剧的伦理性。

喜剧则是对无生命运动的机械模仿,是一种游戏,是一种模拟生活的游戏,它所展示的是与生命之流相对立的机械、僵硬的行为,是生命的机械性造就了喜剧。

喜剧并不表现人的个性,而是显示人类的某些类型,并不表现个体的生命之流和自由意志,而是反映重复、误会、扩张、倒置等。

3、喜剧的例外
首先,一般的艺术总是要求拨开现实和思想感情的表层硬壳,用直感探索生命深层的本质,而喜剧则偏偏只要外部观察。

其次,一般艺术要求表现独一无二、永不重复的个性,而喜剧却表现共同类型。

“悲剧致力于刻画个人,而喜剧致力于刻画类型。

”(柏格森)
第三,一般艺术不能讲究功利性,而喜剧却要追求社会效果。

喜剧总是掺杂着一种想“羞辱人”、“纠正人”的秘密意图,由此而比正剧更接近现实生活。

4、滑稽可笑
滑稽可笑的本质特征,就是一种机械性的东西镶嵌在活的东西上。

“活的东西”就是生命之所在,“机械的东西”便是生命的阻碍和滞顿。

(五)总结
柏格森以生命冲动为基石,以时间为本质,以直觉为方法,探询对生命本质的体悟与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