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及其唯意志思想
叔本华 尼采和唯意志主义
四、尼采及其强力意志主义哲学
❖强力意志的永恒轮回
▪ 克服叔本华否定意志的虚无主义 ▪ 依据: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和转换学说 ▪ 强力意志在全体上永恒同一的、永恒存在但又
处在生生不已、不断灭亡又不断产生的循环往 复的流变之中(一切按照能量守恒的原则循环)
❖黑格尔按各门艺术表达精神的程度来区分 等级,叔本华按各门艺术让我们把握理念 的程度分等级。
三、叔本华及其生存意志主义哲学
音乐 文字艺术 历史画和人体雕塑 动物画和动物雕塑 园艺和风景画 建筑和水利
四、尼采及其强力意志主义哲学
1.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lhelm Nietzsche,1844-1900)最具颠覆性的思想家之一。
把人归结为非理性的意情欲而与非传统的理性主义相对生命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等人本主义思潮的哲学流派无不受其影响二意志主义哲学简介意志主义对我国的影响20世纪初通过日本流传到我国王国维第一个介绍叔本华和尼采并深受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影响五四时期尼采思想被当作新思潮加以介绍鲁迅郭沫若茅盾等赞其为时代的叛逆者20世纪3040年代被进一步介绍和研究80年代后尼采热三叔本华及其生存意志主义哲学1
四、尼采及其强力意志主义哲学
4.非理性主义的认识论 ❖宣扬非理性主义的认识论,否认理性思维,
认为理性不是认识世界的武器,而只是强 力意志的工具。 ❖宣扬艺术,贬抑科学。科学是强力意志的 创造物和驯服工具。把一切工业社会的弊 病归因于宣扬科学和理性
四、尼采及其强力意志主义哲学
❖人的本质是强力意志,而不是理性 ❖认识是强力意志的工具 ❖真理是强力意志的工具
❖揭示了西方社会对人的发展的压抑方面, 使人们重新思考哲学、道德、宗教等意识 形态和社会制度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尼采 哲学的特点是,将生命的自我发展要求作 为解释生命意义的惟一基点,并以此重新 评价哲学、宗教、道德和社会制度的价值, 解说人类各种活动方式的意义。
唯意志主义与叔本华
唯意志主义与叔本华唯意志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西方兴起的一种把情感意志作非理性解释,并将其作用无限夸大的唯心主义哲学。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
叔本华(1788—1860)生于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在法国度过童年。
曾就学于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因不满费希特的讲演,闭门自修。
1813年向耶拿大学提交论文《论因果律的四种根源》,次年获博士学位。
曾任柏林大学讲师(1820),因鄙视黑格尔,仅一年便愤而离去。
1831年后隐居至去世。
其代表作为《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9),此书长久不为人注目,直到19世纪50年代,他的哲学才成为一种时髦。
其时欧洲1848年革命失败,德国资产阶级特别是知识分子中流行一种对理性的不信任、逃避现实、悲观失望的情绪,叔本华的哲学正好迎合了这种情绪,于是很快流行开来。
叔本华的哲学为所谓“生命意志”哲学,其出发点是“世界是我的表象”。
他说,人不认识什么太阳,永远是眼睛看太阳;人也不认识什么地球,永远是手感触到地球;围绕着人的这个世界只是作为表象而存在着;作为表象的世界是世界外表的一面,它还有最内在的本质,那是“自在之物”,是意志。
由此,他提出第二个命题,即生命意志论的核心:“世界是我的意志。
”他还认为,人的活动和身体是意志的客体化;意志不仅是人的内在本质,也是大自然的内在本质,水向低处流,磁针总指北,都是受意志的支配,人与自然的不同只是对意志的显现程度不同,有等级、层次之分。
意志所要的总是生命,又因为生命不是别的而只是这欲求在表象上的体现,所以意志也就是生命意志。
他认为,认识是意志的产物和工具,科学的理性认识只能认识现象世界即表象世界,只有非理性的直觉或观审才能认识理念,他所说的理念是所谓“事物的永恒形式或标准模式,是一种脱离了个性、脱离了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精神性共性。
”他还从生命意志论出发,提出了悲观主义人生哲学。
他认为,生命的本质是“痛苦”,生命意志是不可遏止的盲目冲动和欲求,因对自己现状不满而追求挣扎,经常处在不满足的痛苦中,也处在追求挣扎的痛苦中,每一次满足又是新的追求挣扎的起点,生存的忧虑解除了,又追求性欲、爱情、声名、财富,这些满足了,可怕的空虚和无聊又围上来,所以“痛苦”是永无止境的;生物愈高级,智力愈发达,烦恼痛苦愈显著,在所有生物中,人最痛苦,人中的天才更痛苦,生命本身就是满布暗礁和漩涡的海洋;尽管人们使尽浑身解数成功地绕过去了,他还是朝死亡驶去。
浅谈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
浅谈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叔本华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
他创立了一个以现象主义知识论为前提,以唯意志主义本体论为核心,以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人生观为归宿的完整的哲学体系。
这种主观体验虽然从哲学家本人来说是个体性的,带有非常明显的个性色彩,但事实上都是其个人对社会和自身经历的独特认识和感受。
叔本华之所以会得出生存意志痛苦的悲观主义结论,就在于他对当时资本主义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盛行给社会带来的恶果,以及他个人缺乏爱和被爱一生的不幸经历的独特感受和深刻休验的结果。
在叔本华看来,人生实际上就是一场悲剧,只是在细节上才有喜剧的性质。
既然人生就是无尽的欲望,不尽的痛苦,是一场悲剧。
他的哲学是悲观主义的,因为他认为人的本质决定了人是痛苦的,同时他还提出如何解除这些痛苦和悲剧。
一叔本华的哲学体系叔本华以他的意志主义哲学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先河,而其理论目标和中心环节是其悲观主义的伦理学,即关于生存意志痛苦的理论。
叔本华自称他的哲学是从康德哲学出发的,他提出了他著名的命题“世界是我的表象”。
认为这是一个真理,是对于任何一个生活着和认识着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不过只有人能够将它纳人反省的、抽象的意识罢了。
并且,要是人真的这样做了,那么,他那儿就出现了哲学的思考。
从主体出发,叔本华得出了“世界是我的表象”的结论后,他又认为哲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和真实意义在于认识“自在之物”。
即表象背后的本质。
要认识“自在之物”,则必进一步深人到主观世界领域,从外面的世界表象的世界得不到任何答案。
“在这里我们已经看到,从外面的意志是无处不在的,不仅人类有意志,动物、植物也有意志,甚至无机物也有意志。
世界万物尽管在现象上各不相同,而在其内在本质上是同一东西,这东西就是意志。
不同的是,意志的客休化程度有高低大小之分,它们形成不同的级别,而人类身上的意志是最完善、最发达、最鲜明的。
意志本身又是自由的,是没有什么法度的,是完全独立和绝对自由的。
哲学家叔本华的简介
三.悲观主义哲学
• 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之间徘徊。 • 世界本质就是某种无法满足的欲求,从逻 辑上说,它永不可能被满足。所以如果不 能满足的欲求是某种痛苦,那么世界就无 法摆脱其痛苦的本质。人们只是永远试图 使自己的欲求满足,但这种满足却更加证 明和显现了意志本身,这被他认为是世界 上最悲哀的事情。 • 摆脱痛苦的方法:意志的否定。
影响和评价
• 正面评价:
• 叔本华是少数维特根斯坦阅读并欣赏的哲学家之一,并且影响了尼采、 萨特等诸多哲学家,开启了非理性主义哲学;尼采非常欣赏他的作品, 曾作《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来纪念他。瓦格纳把歌剧《尼伯龙根的 指环》献给叔本华。莫泊桑称他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梦想破坏 者”。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思想亦深受叔本华的影响,在其著作《人间 词话》中以叔本华的理论评宋词;还曾借助其理论发展了红学,成就 颇高。
二.意志与表象的世界
A. 重新诠释了充足理由律,解释为什么现象世界 必须通过充足理由律来了解; B. 提供了意志显现的细节,它是一种既不满足又 不停止,盲目的冲动,要求人从自身存在本质 即欲望之中解放出来; C. 试图通过对自然和生命的审美,即艺术中获得 一种短暂的慰籍; D. 以伦理学和禁欲主义的形式提供一种可能获得 拯救的方式。
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介绍
母子的冲突与决裂
“对我来说,你是难以忍受的负担,因此我不 能和你在一起,我越了解你,越感觉增加困苦。 只要不和你在一起生活,我什么都可以牺牲。 “我可以告诉你许多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但 我遏止了这种愿望,因为我知道你怎样爱思考 人类的痛苦,我不愿意让你得到这样的满足。 你那忧郁的心境,你对人世万物的抱怨,你那 闷闷不乐的脸色,你的古怪的见解……所有这 一切都令我沮丧和烦恼……你对世上愚行的种 种辩解和对人类苦难的无尽悲叹,常常使我坐 卧不宁,寝食难安。”
三、人是意志的最高显现
1、意志对精神世界的支配 意志高于认识:“思的意愿”高于“思”; 意志——“刚强勇猛的瞎子”, 理性——“亮眼的瘸子” 理性由意志背负着,为意志“指路”
2、意志对肉体世界的支配 头脑——思想意志的体现; 循环器官——血液流通意志的体现; 嘴、肠、胃——消化意志的体现。 “身体的各部分必须完全和意志所宣泄的 各主要欲望相契合,必须是欲望的可见 的表现”
“等你的著作连破屋子都不藏
一本的时候,人们还会读我 的书。” “你只会因我而留名后世的” ——这是叔本华给他母亲留下 的最后一句话。
1820年,叔本华与黑格尔发
生争执。叔本华第一个,也 是唯一的一个讲座——《整 个哲学就是关于世界的本质 和人的精神的学说》失败。
第一节
哲学的转向
一、从洛克到康德 二、从康德到叔本华 第二节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一、世界是我的表象 二、意志是表象的本源 三、人是意志的最高显现 四、对生命意志的肯定是痛苦之源 五、对生命意志的否定是解脱之根 六、痛苦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3、意志是绝对自由的,没有任何原因,不 服从任何目的。 人只是意志个体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受意志的支配,因此是不自由的。 4、意志活动的两个阶段: 生命意志的肯定阶段:不能遏止的盲目冲动 生命意志的否定阶段: 平息意志的一切挣扎
我所知道的叔本华
我所知道的叔本华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是唯意志论哲学的始祖。
他出身于但泽(今属波兰)一个银行家家庭,1809年入哥廷根大学学习医学,后对哲学感兴趣。
1811年转入柏林大学专攻哲学,听过费希特的课,1813年以博士论文《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获耶拿大学博士学位。
因家境富有,他不必为生计奔忙,一生潜心著述。
只有1820年和1826年两度试图在柏林大学开课,均因找不到听众而失败。
1819年,他出版了自己最重要的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但几乎无人问津,直到三十多年后,人们才认识到他的哲学的价值,他的声望在他70岁时达到顶点,两年后他死于肺炎。
叔本华最重要的思想是他的“唯意志论”思想,最具代表性的两句话是“世界是我的意志”、“世界是我的表象”。
他认为“意志”是高于一切的,个体的“意志”即是他“世界”的主宰,一切事物都是意志的表现,思想也是意志的派生物。
意志也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肠胃、利爪、肌肉、性器官都是意志促使生物发展出来的。
他把理性置于意志的支配之下,认为意志统率知觉、记忆、想象、判断和推理,人的思想、理性应当服从神秘的、无从解释的意志。
人之初并无理性可言,只是后来需要体现意志时意志才造出了理性。
但理性是不可能认识到世界的本质的,直觉才是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
叔本华对于意志的强调又引出了他的“生命意志论”。
叔本华认为,作为世界本原的生命意志是痛苦的本原,由生命意志产生的欲求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每一次欲求的满足、结束都必然一个新的欲求的起点,导致欲求的循环不止。
欲求的无限,使痛苦也无穷无尽。
即使欲求的实现带来了满足,它也是暂时的。
因此,叔本华提出了他的摆钟理论,认为人生就像一个摆钟,在欲求之间、痛苦和无聊之间不停地来回摆动(同时他也说过人类幸福的天敌是痛苦与无聊)。
意志的本质就是挣扎,它没有目的、没有满足,欲望的暂时的满足也立刻导致空虚无聊,导致进一步的欲望和挣扎,欲壑难填。
2011非理性主义与唯意志主义与叔本华
• 叔本华认为,人所认识的一切事物并非自在之物,
而只是呈现于人的表象、即意识中的东西,都相对 于作为主体的人而存在,表象是我的感觉的复合, 因此“世界是我的表象”。
2、生存意志
没有我就没有表象,而自我的本质就是意志。 它的基本要求是获取食物获取以求生存,发展自 身以求美好的生活,战胜他物以求延续生命。
• •
• 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以批判和
•
超越传统理性主义并强调人的 情感意志、本能冲动等非理性 活动在人的整个精神和物质存 在中的决定作用为其最一般的 特征。 由于它对人的情感意志等的作 用的强调是以使哲学复归于人、 使人摆脱被绝对化的理性和实 在所异化的境况,重新发现人 的本真存在、充分发挥人的生 命力等为旗号,因而往往被列 入“人本主义”哲学思潮。
教学重点:
1、生存意志论 2、世界表象论 3、悲观人生观
生平: “性格
遗传自父亲,而 智慧遗传自母亲
二、叔本华哲学的基本 倾向
• 从形式上说,他 • 对叔本华影响
最大的是康德、 柏拉图和佛教 哲学,他的哲 学在基本框架 上仍然是一种 体系哲学。
的世界体系类似 康德,即把世界 二重化为现象 (表象)和自在 之物,不过,自 在之物在他看来 总能是一种非理 性的、盲目的生 存(生活)意志 而已。
六、叔本华的美学思想
• 人生痛苦来源于利己、自我欲求。
无私 忘我意志,纯粹抽象表现人类情感最本质的东西。
原 因
认 识 途 径
认 识 对 象
七 、
非 理 性 主 义 的 认 识 论
•
•
•
原因
理性思维 分析的处在时空服从因果的 表象世界 满足生存 会衰竭 贬低理性、贬低科学 直觉、直观(意志的自我反省) 分析世界的本质-自由的生存 意志 根本要求是生存 永不疲惫冲动 抬高直观、抬高艺术
唯意志主义
2、反理性主义的认识论 认为理性是意志客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但他却 极力遍地理性的作用。 首先,他认为理性不是目的,而是满足人欲望的工 具。 理性由意志产生并服从意志。意志是主人, 理性是奴仆。 其次,理性思维只能认识表象世界。要认识作为世 界本质的意志,只能依靠非理性的直觉。
3、悲观主义人生哲学 人生充满着痛苦。“相信幸福就是生命的目的,乃是 最大的谬误”。痛苦对生命来说才是本质的。 把人生比喻成悲剧。每个人都是这场悲剧中的命运注 定的悲剧演员。 人生比喻成一场恶梦。认为夜梦史短梦,人生是长梦。 解除人生痛苦的方法: 哲学、艺术、宗教、自杀、发疯、消灭生殖意志
肯定一切否定者,否定一切肯定者。
“重估一切价值”
“重估一切价值”的核心是重估道德价值。
基督教是最大的恶,它传达的是让人安于现状, 使人的生命力退化,缺乏奋发向上的激情, 丧失远大的生活理想和自我发展、自我扩张、 自我创造的愿望。
而基督教认为是恶的——善。
其次,尼采 的批判指向世俗文化
世俗文化并不能提供关于世界和人生的真实意义。 因为欧洲的世俗文化是建立在理性、科学之上的。 在理性、科学的统治下,现代人迷失了。
二、唯意志主义的主要理论
(一)叔本华的生存意志主义 (二)尼采的权力意志主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叔本华的生存意志主义
叔本华(1788——1860)
德国人 主要著作: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人生的智慧》
《劝戒与格言》
《爱与生的苦恼》
1、生存意志是世界的本质 “世界是我的表象”----------书中的第一句话。
超人是最残暴的;
超人喜好冒险; 超人最孤独。
三、唯意志主义评析
(一)合理方面
1、深层精神结构的探究 2、主体地位的高扬 (二)错误 1、唯心主义
哲学家叔本华介绍
|
世间万物都受意志的支配;理性及表现形式也只是意志和 欲望的表现。
人受生存意志的支 配
人是利已主义的;欲望的满足总是受到条件的限制;
如何摆脱痛苦
无关心的态度;否定意志但不自杀;改变观点,默认自己 的痛苦,同情的爱
THREE
叔本华的重 要著作
3
1
叔本华的重要著作
《充足理由律的 四重根》
|
阐明了形而上学和伦理学 的关系
1
叔本华的一生
叔本华在理智的孤独中完成了他的代
|
|
1814年
表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部 作品受到了印度哲学的影响,被认为是将 东方和西方思想融合的首部作品,但发表 后无人问津。 叔本华这么说他的这本书:如果不是 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 上我。凭这部作品他获得了柏林大学编外 教授的资格,叔本华在柏林大学与黑格尔 争锋,但最后凄惨的离开了柏林大学。
TWO
叔本华的哲 学思想
2
1
悲观主义叔本华
|
|
在西方哲学史中,叔本华以其独特的“生存意志论”而闻名。 本来在叔本华的哲学著作中是没有悲观主义一词的,只是在叔本 华的主要人生哲学思想中: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痛苦。 叔本华悲观主义的哲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本体意志论”基 础之上的。 他认为世界是表象和意志。他从康德哲学出发来探索世界人 生问题,一样把世界区分为现象和自在之物两个方面。
|
|
2
收获
|
|
A
悲观主义不等于消极
悲观主义思想对现实的作用就是更加让人了解生活的真相与本质,反省自我,揭示人性自身的 局限,关注人生的自我拯救功能,以及痛苦人生的解脱方式为现今的人们安身立命提供借鉴
2.1第二章 唯意志主义者叔本华
唯意 志论
(二)主要哲学思想11
“身体的活动,不外就是客观化的意 志的活动”,这样,意志也就构成了 人的本质。只有意志,才能解释人的 存在。为了强调这一点,叔本华认为 人在娘胎里就已经是意志的产物了。 他说,胎儿有头脑是因为他有思想的 意志,有嘴有肠胃是因为有吃东西的 意志。人的身体的各个部分都是意志 的客体化:牙齿、食道、肠的输送就 是客体化了的饥饿,生殖器就是客体 化了的性欲。
唯意志论
(二)主要哲学思想12
唯意志论
第三,强调生活意志既是宇宙意志,又是人的意 志。生活意志通过不同等级的理念外化为世界万物, 理念成了意志“恰当的客观化”。而最高等级的理念 就是人的理念,自我就是人的理念的最高表现。这样, 自我与世界同一,不可分割,“我”成了宇宙的中心, “我”的意志也就同宇宙意志融合为一了。他认为现 象世界是由主体决定的,意志世界就是“我”的世界, 他说“世界是我的表象”,作为表象的世界,它有着 本质的、必然的、不可分的两个半面,一半是客体, 另一半是主体,这两个半面是不可分的。没有主体就 没有客体,主体是世界的承担者,凡是存在着的,都 是对于主体的存在。
(一)生平与著作7
是为当代人写的,而是为后 代人写的”。他相信他的著 作受人欢迎的时代很快就会 到来。随着19世纪40年代欧 洲特别是德国社会历史条件 的急剧变化,他的预言真的 实现了!1848年革命的失败 使德国资产阶级失望,马克 思主义的产生和工人运动的 高涨又使他们不安。这使他 们丧失了继续革命的热情, 对理性的不信任和逃避现实 成
青年时代的叔本华
(一)生平与著作2
学习经商,但后来放弃了作 商人的打算。1809年进哥廷 根大学学习医学,第二年改 学哲学,成了柏拉图和康德 的崇拜者。1811年去柏林听 当时的学术界声望很高的费 希特和施莱尔马赫的讲课但 颇感失望。1813年以《论充 足理由律的四重根》的论文
意志:叔本华哲学与中国美学
意志:叔本华哲学与中国美学一、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及其美学思想19世纪,当德国古典哲学到达颠峰之际,当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将他的理性主义哲学称作是绝对真理之时,一股强劲的反叛思潮在德国开始涌动,这就是唯意志主义。
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叔本华(Authur Schopenhaur)与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唯意志主义从一开始,就有着与西方理性主义传统唱反调,反叛西方文化理性传统的强烈意识;叔本华在柏林大学任教时,对把持着大学讲坛的理性派哲学家极为敌视,他故意把课程排在黑格尔上课的同时,欲与黑格尔竞争,遭到惨败後,愤而辞职。
但叔本华深信自己哲学的价值,他声称自己提出了一种与以往哲学方法根本不同的哲学方法,这种唯意志主义哲学将使欧洲哲学发展产生根本性的转变。
历史最终证实了这一点,19世纪中叶,德国古典哲学终结,尼采继叔本华之後宣称“上帝死了”!西方哲学发展方向终於产生重大转折,唯意志主义正式成为一种具有广泛社会和思想影响的哲学思潮。
唯意志主义的一个根本特征是反经验哲学、反理性主义,认为服从理性、服从外部世界就会使人忘记自己的真正本质,失去真正的自由,不能发挥人的创造性和能动作用。
因而必须将哲学从关注外在的经验、事实、理性等等外部世界移向人的内心世界,但这并不是移向人的感觉经验以及理性思维(因为这些终归仍受外在世界支配),而是移向人的生命、人的感情意志及一切下意识或潜意识的本能冲动。
并认为这些是人的最本质的东西。
从这种“本质”出发,唯意志主义认为人以及其它生物,乃至整个世界的基础都是生命、情感意志。
意志推动着一切。
“意志”正是叔本华哲学的核心。
意志是什么?在叔本华看来,意志就是世界本质。
叔本华在外表上摹仿康德,把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自在之物”的世界(世界本身)。
“现象世界”是人们通常认识到的世界,但这仅仅是世界的表象,而“自在之物是世界的本质,这个自在之物是一种非理性的、盲目的生存(生活)意志。
叔本华唯意志论及美学思想
叔本华唯意志论及美学思想哲学思想也是生命体验的一种表达。
只不过我们普通人只能感受它,而无法精确地表达。
叔本华在柏拉图和康德的哲学基础上,综合东方佛教哲学,创立了反理性主义和悲观主义的唯意志论哲学。
他的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生命意志本体论、直观主义认识论和悲观主义人生观。
与同时代的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不同。
他的理念旨趣不在于思辨唯心主义的抽象理论演绎,而是生命、生存、人生。
本体不再是绝对的实在,不再是上帝,而是生命意志。
它是一种盲目的,不可遏制的冲动,超出人类认识范围以外的,不受充足理由律支配的非理性的存在。
叔本华在其理论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开宗明义第一句就写道,“‘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个真理。
对于任何一个活着的和认识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
”对于这句话的认识,小听见给我们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拿起一个将要丢掉的垃圾纸,然后对它说五句话:“你对我是没有意义的。
”“你如果有什么意义,那也是我所赋予的。
”“但是我的头脑充斥着我过去的经验和念头。
”“过去的经验和念头是有局限的。
”“所以我并无法真正认识你。
”反复感受这几句话加深对叔本华理论的理解。
意志是第一性的,最原始的认识,只是后来附加的是作为一只现象的工具,而隶属于意志现象。
就像大多数的美学家一样,他的美学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自然延伸,突出了非理性,主体性。
叔本华没有给美下过确切的定义,而是从主体的心理方面来谈论美,或者说从美感出发来论美。
后来的学者干脆把叔本华的美学思想概括为非理性的美感论。
他认为现实中的个体的认识只能停留在表象世界,无法不受到根据律制约的理念。
只有认识主体摆脱了意志的束缚,上升为审美直观,“审观”时,才能认识普遍的理念。
叔本华认为,美作为理念,只有出现在主体的观审状态中,即审美中。
审美观审说是叔本华美学的核心部分,其它的美学观点都是由此生发出来的。
在美学史上有很大的影响,预示着20世纪西方美学由客观论向主体论转向潮流,为现代“审美态度”说奠定了基础,揭示了审美和艺术活动中的一些活动的特点,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叔本华生活意志
绪论一、什么是哲学哲学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hilosophia,由philos和sophia组合而成,意为“爱智慧”。
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与通常所说的知识是不同的:知识或者科学知识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它们通常都具有功利性或有用性,而人追求和热爱智慧却没有别的目的而只是为了智慧本身,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虽然一切科学都比哲学更有用,但是唯有哲学是真正自由的学问。
一、什么是哲学?哲学应包括五个部分: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伦理学、美学。
哲学基本问题:世界第一性?存在与思维的同一性?哲学种类:、经济哲学、数学哲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生态哲学、科技哲学二、哲学有用吗?哲学对你有用还是无用,要看你是怎样的人。
三、哲学的不确定性罗素《西方哲学史》绪论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
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象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
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
但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把能说清楚的说清楚,不能说清的就保持沉默。
哲学就是试图去说清楚什么,说清楚了的就是科学,不能说的东西,就必须以虔诚的沉默来对待。
”哲学问题几乎都是无法解决的难题:哲学问题是永恒无解的难题,可以有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根据。
从理论上讲,哲学所探讨的对象不是经验的对象而是超验的对象,例如宇宙万物的本原、存在、实体或本体,包括人在内所有存在物的来源和归宿等等。
当然,哲学也有比较具体和现实的问题,例如认识论、伦理学、历史哲学、社会政治哲学的问题,不过由于这些问题都属于最基本的问题,因而同样没有确定的答案。
智慧的痛苦只要当无限、绝对、永恒、理想和彼岸从遥远的地平线上升起,人就注定了追求和热爱智慧的命运。
詹姆士的真理论主要内容如下
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哲学:他从康德的理论出发,认为康德所说的“自在之物”就是意志,整个现象世界不过是意志的表象。
叔本华唯意志论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叔本华认为意志是一切存在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万物的动力,整个世界及其实在性都根源于意志,意志是世界的核心,我们所看到的表象世界只不过是意志的客体化。
叔本华把世界分为两个部分即表象世界和意志的世界。
叔本华认为,我们通过主观直觉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能够架起通往彼岸世界的桥梁,能够找到隐藏在那里的“自在之物”。
(他认为,这种自在之物的意志,是一种敌视客观物质世界的神秘的生活力、一种“盲目的、不可遏止的冲动”。
他强调,这种意志构成了“世界的内在内容和本质”,即构成了世界万物的本源。
)因此,“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事物,都是这个意志的表现、客观化,世界只是这个意志的一面镜子”。
另一方面,这种“自在之物”的意志,又是无意识的,人的理智所无法控制的。
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求生存,所以被称为“生存意志”或“生活意志”。
叔本华认为,生物最重要的性质就是生命。
保持生命是一切事物存在的目的。
生存的反面是死亡,为了战胜死亡就必须繁殖后代,所以生活意志必须伴有生殖意志。
个人的生存和生殖,正是整个种族生存和生殖的工具。
总之,把意志说成是生活意志和生殖意志,这是叔本华唯意志主义的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
第二,鼓吹反理性主义,强调意志,敌视理性。
这一点明显是在攻击黑格尔的理性主义。
叔本华明确指出,意志高于理性,意志决不受理性支配。
他说:“人的理性、知识,从它们的起源和实质来说,都完全是服从意志的。
”人的一切心理意识现象,都是由意志决定的,甚至人的肉体也是意志的产物:“身体的活动,不外就是客观化的意志的活动”,这样,意志也就构成了人的本质。
只有意志,才能解释人的存在。
为了强调这一点,叔本华认为人在娘胎里就已经是意志的产物了。
第三,强调生活意志既是宇宙意志,又是人的意志。
生活意志通过不同等级的理念外化为世界万物,理念成了意志“恰当的客观化”。
叔本华人生哲学
叔本华人生哲学叔本华(1788-1860),德国哲学家,开创唯意志主义哲学及生命哲学流派。
他认为哲学回答的是世界和人类的本质、本源问题,而真正的本质、本源应当从人的内心深处去寻找,这就是人的意志或下意识的生命本能的冲动,或生存(生活)意志。
生存环境只不过是对我们产生一种间接影响,每一个人的心灵也并不完全合乎他周围的环境,个人都活在他自己的心灵世界中。
至于所处的世界如何,主要在我们以什么方式来看待。
第一部分人生的智慧一、生命性质1,亚里士多德将人生幸福分为三类:来自外界的幸福,来自心灵的幸福和来自肉体的幸福;2,叔本华根据其观察人的命运中根本的不同点,(对幸福)做了如下的分类:什么是人,人有些什么,如何面对他人的评价;3,从人格一词的广泛意义来说,人就是人格,其中包括健康和精力、美和才性、道德品质、智慧和教育等;人有些什么指的是人有的财富和可能占有的事物;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主要来自自己的荣誉、名声和身份;4,生命是幸福的主要因素,我们存在的整个过程,在于我们内在的生命性质是什么,这是天经地义和人人都可以体验到的事实;5,人的内在的生命性质是我们心灵满足的直接源泉,而我们不满足的感性、欲望和思想也是来自我们内在生命的性质,环境不过对我们产生一种间接影响而已;6,社会中的成员依身份和财富的不同而扮演不同角色,但大家的内在生命的快乐和欢愉并无多大差异,大家都是集忧患困厄于一身,对自己命运充满渴望和焦虑的可怜演员;个人生命强度并不依其扮演角色的不同而存在差异;7,生命实在客观的一半在命运中,在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形式,主观的一半属于我们自身;无论外在的环境如何不同,每个人的生命终其一身都具有相同的性质;8,人们能够获得的快乐,事先就由其个性决定了;心性不高的人幸福和快乐的唯一源泉在于其感官嗜好,充其量过一种舒适的家庭生活,与低级伴侣一起俗不可耐的消磨时光;心性可以通过外在努力加以提升;9,心灵的快乐主要依赖我们心灵的能力,愚人终其一生还是愚人,即使在乐园中被美女包围,也难于逃离愚人的个性;10,生命中的主体因素对于人生的快乐和幸福来说,其重要性远超过客观因素;11,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胜于其他任何幸福,身体健康的乞丐比疾病缠身的国王幸福;12,一种平静欢愉的气质,快快乐乐的享受非常健全的体格,理知清明,生命活泼,洞彻事理,意欲温和,心地善良,这些都不是身份和财富所能促成或代替的;13,我们生命快乐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因素是我们的人格,人格比之另两类所描述的幸福,具有绝对性价值;人除了某些实在的和自然性的必需满足外,一切财富的占有,对幸福一词的适当意义来说,影响是较小的;14,构成幸福的另两类因素的重要性无需强调,第二类和第三类是一种相互关联的因果关系,使别人喜欢自己,不论出于什么方式,其目的还是在于想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二、人格,或人是什么1,人是什么比他有什么或他人对他的评价是什么更影响其幸福;人格具备的一切特质是人的幸福与快乐最根本和直接的影响因素;2,持久不变的并不是财富而是人的品格,在人的内在品格中,最能给人带来直接快乐的莫过于愉悦健全的精神;3,促进愉快心情的不是财富,而是健康;4,维护健康需要避免任何种类的过度放纵自己和激烈不愉快的情绪,也不能太抑止自己,常作户外运动,冷水浴和遵守卫生原则;5,幸福基于人的精神,精神的好坏与健康息息相关,所以健康是构成人类幸福最重要的成分;6,忧郁根源于更为内在的体质上,它系于一个人的敏感性和其体力、生命力的一般关系;天才通常是精神力即敏感性很充沛的人;7,忧悒而充满忧郁个性的人所遭遇和必须克服的困厄苦难多半是想象的,而欢乐又漫不经心的人所遭受的困苦都是实在的;凡事往坏处想的人不容易收到失望的打击,反之,凡事只见到光明一面的人却又常常不能如愿;8,美也是健康的事务之一,虽然美只是个人的一种优点,与幸福不构成直接的关系,但却间接给予他人一种幸福的印象;9,人类幸福有两种敌人,痛苦和厌倦;我们远离了痛苦则靠近厌倦,远离了厌倦则又靠近痛苦;生命本身是剧烈地在痛苦和厌倦中摆动;10,心灵空虚是厌倦的根源;增长自己的心灵财富,厌倦所占的地位就会变小;11,世上才智有限的人易生厌倦,因为他们的才智不是独立,仅用来做施行意志力的工具,以满足自己的动机;他们若没有特殊动机,则意志无所求,才智便也休息了,因为才智和意志都须外物来发动;12,闲暇的结果会造成各种可怕的停滞,那就是厌倦;为了消除这种可悲的感觉,平常人用无聊的琐事‘消磨’时光,有才华的人却‘利用’时光;13,一般说来,人若发觉自己无事可做,必然会替那些剩余的精力,寻找一种适当的娱乐,可以将此类嗜好,规则的分为三类,分别代表三种基本力量,也就是合成人类生理组织的三种要素:第一类是满足“生命力”而得的快乐,代表生命力的有吃喝消化休息和睡眠;第二类是满足“体力”而得到的快乐,此种快乐可从散布、奔跑、舞蹈、击剑以及类似的活动中的道;第三类是满足“怡情”而得到的快乐,诸如在观察、思考、感受、音乐、学习、阅读、发明以及自哲学等中得到的快乐;满足“怡情”而得到的快乐的地位,无疑较其他两种根本快乐要高,这也是人与禽兽不同的地方;14,心智的生活非但可以防御“厌倦”,还可避免厌倦的诸多恶果,使我们远离恶友、危险、不幸、损失和浪费,这些都是把幸福全部寄托于外界的人所必然遭受的苦恼;15,一般人厌倦空闲,总要为着什么目的而忙碌,若是连幻想或勉强的目标——诸如游戏、消遣和各种嗜好都找不到,闲暇就会成为他们的负担了。
亚瑟·叔本华——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亚瑟·叔本华——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叔本华介绍中文名:亚瑟·叔本华外文名:Arthur Schopenhauer别名:亚瑟·绍佩纳尔国籍:德国民族:日耳曼人出生地:德国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出生日期:公元1788年02月22日逝世日期:公元1860年09月21日职业:哲学家、作家、学者毕业院校:哥廷根大学信仰:佛教主要成就: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悲观主义哲学的代表人之一代表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附录与补遗》受影响:柏拉图、康德、歌德、瓦格纳亚瑟·叔本华(德文: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享年72岁),德国著名哲学家。
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认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运作的力量。
叔本华出生于德国但泽(今属波兰,已更名为格但斯克)的一个银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
父亲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Heinrich Floris Schopenhauer)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后因疯狂投水自杀身亡。
母亲约翰娜·叔本华(Johanna Schopenhauer)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等文豪有所交往。
他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隔阂非常深,最后关系破裂。
叔本华继承了父亲的财产,使他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叔本华因肺炎恶化死后,将所有财产捐献给了慈善事业。
在很多书上都能看见他的身影。
人物生平亚瑟·叔本华早年在英国和法国接受教育,能够流利使用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多种欧洲语言和拉丁语等古代语言。
他最初被迫选择经商以继承父业,在父亲死后他才得以进入大学。
1809年,他进入哥廷根大学攻读医学,但把兴趣转移到了哲学,并在1811年于柏林学习一段时间。
在那里他对费希特和施莱艾尔马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叔本华及其唯意志思想一、生平及著作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我们并不陌生,他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出身于但泽(当年德国的但泽市,现为已成为波兰的格但斯克了。
)的一个大银行家家庭,是位才华横溢的作家。
l809年起在哥廷根大学学医,后改学哲学,跟G·E·舒尔曼研修柏拉图和康德著作。
他为了向费希特学习,由哥廷根大学转到了柏林大学。
l811年向柏林大学提交论文《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1.逻辑必然性,根据认识的充足根据律,一旦我们承认了前提,那么我们必然绝对地承认其结论。
2.物理必然性,根据因果律,只要出现原因,结果肯定毫无疑问地随之而来。
3.数学必然性,根据存在的充足根据律,在正确的几何定理中所陈述的任何一种关系,都确实是该定理确定之关系,而且每一个正确计算也是不可辩驳的。
4.道德必然性,根据这种必然性,每一个人,甚至每只动物,只要产生一个动机,就得被迫去做符合个体生来具有且不可改变的特征的事情。
)由这篇论文,他1812年获得博士学位。
当时他24岁。
后来在魏玛他母亲的文学沙龙里结识歌德,非常崇敬歌德。
而且在F·迈耶尔的指导下,开始研究印度哲学和佛学,尤其受到印度哲学典籍《奥义书》中悲观厌世思想的影响。
从1820年起,叔本华在柏林大学任讲师,讲授“整个哲学或关于世界的本质和人的精神的学说”,中间有一个趣闻,就是曾经公开与黑格尔同时开课争学生,但听课者从未超过三人。
1822年被聘为副教授,因为当时的影响力确实赶不上黑格尔,所以一愤之下就辞职了,因为是祖上是大银行家出身,所以后来就靠着丰厚的遗产来生活。
从l831年开始定居于法兰克福,直到逝世。
叔本华作为一个哲学家,他的文论思想反映在他的哲学著作中。
他的主要著作有:《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1814) 、《视觉和色彩》(1816)、《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8)、《自然界中的意志》(1836)等。
二、意志论思想叔本华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从黑格尔的对立面的角度提出自己的哲学思想的。
我们知道,黑格尔把理性推向了极致,并且建立了体大思精的理论体系。
他的名著包括《精神现象学》(1807),此书标志着黑格尔从谢林的追随者到独立创立哲学体系的转变;《小逻辑》(1812-1816),在这部书中他系统地阐明了他的辩证法思想;在三卷本的《美学》讲演录中,表达的也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主题和价值取向。
黑格尔成为西方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
而叔本华则认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有理性所不能达的境界,而且这种理性不能达的境界是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
这种最高的精神境界应该如何来命名呢?叔本华把它归结为“意志”,强调以“意志本体”取代“理性本体”。
也就是说,黑格尔将理性、理念作为世界的本原或最高形式的存在;而叔本华则认为意志才是存在的本质,是第一位的。
实际上,对于叔本华的观念,并不难理解。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叔本华生活的十九世纪,西方哲学美学中的理性主义传统经历了一统天下的辉煌之后,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一直到理性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已渐渐地暴露出它的弊端,西方社会日益暴露出理性所带来的技术进步与道德水平下滑的矛盾。
人们对理性主义的观念开始动摇。
特别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累积的矛盾加深,理性的力量也无法解决社会带给个人的烦恼、痛苦和失望,人们开始对理性的信念产生了怀疑。
理性主义的危机为叔本华“唯意志论”的横空出世提供了契机,十九世纪中期,长久以来在黑格尔庞大的理性主义哲学的压抑下存活的寂寂无名的叔本华,开始以他的意志主义特征风行于世。
意志论的范畴与体系“意志”是叔本华哲学体系的核心范畴。
叔本华所谓的意志,概而言之,是世界的根本,它是冲动、本能、渴望和奋进,具体表现为求生的意志或生命意志,是一种神秘的生命力,或者是一种盲目的,不可遏制的冲动,它意味着无尽的要求和欲望。
叔本华在对意志范畴进行阐述时,特别强调了意志本体代替理性本体的意义。
因为强调生命意志在那个时代的存在价值,直接面对当时人的存在困境和难题,为人的存在意义提供解释,深刻地指出,人不仅是理性的存在,更是感性的、生命的存在。
这样,叔本华把理性从至尊的地位上拉了下来,并清理出了道德主流,代之以意志的主宰地位,建立了非理性主义的哲学和伦理学。
叔本华的意志主义哲学和伦理学使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生命的痛苦与忧伤,对生存的痛苦的释放,对悲剧性人生的超脱这些更直接关怀人本身的问题成为思考的主题,确立了尊重生命、尊重人生的基本价值观。
叔本华断然否定一直被西方伦理学界奉为圭臬的理性是道德的基础之说,强调艺术、审美、直觉、想象、仁爱、情感等不能够用理性规范的东西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并视意志为道德的基础,认为凡是符合生命意志的东西就是合理的,意志成为道德判断的唯一尺度。
叔本华用意志取代理性,对以理性为标志和核心的现代性话语体系产生了摧毁性的动摇和破坏,甚至颠覆作用,实现了西方价值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因而叔本华成为西方哲学、美学、伦理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重要环节,所以他的“唯意志论”是具有开拓性和划时代意义的,我们习惯上把叔本华这里作为现代文论的开端。
第二节尼采一、生平及著作尼采(F.W.Nietzsche,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唯意志论的主要代表。
尼采出生于普鲁士萨克萨州的洛肯镇的一个祖传七代牧师的家庭,4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两年后弟弟又去世。
从此,尼采生活在母亲、妹妹、祖母和两个姑姑的周围,并且逐渐显示出卓越的音乐才华。
由于他的父亲与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是故交,做过四位公主的教师,这使得尼采从小有机会接受很好的教育。
他从小喜爱文艺,尤其是诗歌、悲剧、音乐。
l864年,尼采进入波恩大学学习神学和古典文献学,但第二年就转入莱比锡大学专门研究古典语文学。
大学期间迷恋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竞废寝忘食沉浸于其中整整两周。
1869年,25岁的他任瑞士巴塞尔大学语言学教授,讲授古典语言学,获得当时语言学家的赏识。
l878—1879年,尼采因患精神分裂症,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l879—1889年间,他过着漂泊的生活,但始终未放弃对哲学和思想领域的探索,写下了大量作品。
l889年尼采因神志不清到魏玛疗养,由他的妹妹朝夕看护,直至l900年病逝。
死后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叔本华等并列为世界哲学史上不朽的思想家。
尼采一生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l870--1876年是尼采哲学的初创时期,代表作是《悲剧的诞生》(1871);1877--1882年是他的思想发展时期,代表作有《人性的、太人性的》(1878)、《朝霞》(1881)等;l883年之后是尼采摆脱以往哲学家的影响,思想趋于成熟,独创他的人生哲学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快乐的知识》(1882)、《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85)、《善恶之彼岸》(1886)、《道德的谱系》(1887)、《偶像的黄昏》(1888)等。
尼采首先是一位哲学家,他对文艺的看法主要体现在他的《悲剧的诞生》一书中。
虽然这是一本文艺论著,但这部书的意义却不仅仅止于文艺论著,它包含着尼采全部哲学思想的萌芽,是尼采整个人生哲学的奠基之作。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处女作,主要是谈论悲剧问题的,他的悲剧学说主要集中在此书中,而悲剧学说在其整个唯意志论的哲学中占有很崇高的地位,故要真正了解尼采的思想,就首先要了解他的悲剧学说,而要了解他的悲剧学说,就有必要先了解日神和酒神这两个概念。
二、日神和酒神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尼采在考察前人悲剧学说的基础上,第一次把希腊神话中的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这两个概念引入悲剧领域,从这两个概念着手去研究悲剧。
美国学者宾克莱(Luther J.Binkley)在《理想的冲突》一书中说:“尼采对悲剧的阐释的核心是日神和酒神之间的辩证关系。
”(宾克莱《理想的冲突》马元德等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187页)日神阿波罗(Apollo)是天神宙斯与女神勒托之子,每天清晨身上都穿着紫色长袍,坐在明亮宽敞的马车中拉着太阳从东到西,给世界带来光明,是光明之神,象征着理性的光亮。
在希腊神话中,阿波罗是太阳神、射神、医神等,是宙斯的儿子,据说也是普罗米修斯所说的惊天秘密中将取代宙斯的人。
所以他所代表的是“官方”的、“正统”的、崇高静穆的、理性克制的,像太阳一样稳定、威严、温暖的艺术形象。
在他的光辉中,万物显示出美的外观,是静态的,是梦幻式的,往往象征的是形式主义或古典主义的视觉艺术,也就是代表造型艺术,比如绘画、雕塑等,讲究形式美、节制和对称。
狄奥尼索斯(Dionysus)是酒神、酿酒和种植葡萄之神,酒神狄奥尼索斯是宙斯与人间公主西姆莱之子,但却是从宙斯的大腿中生出来的,因此他的出生就带有狂诞的因子。
酒神精神来源于古希腊的酒神祭祀。
酒神,很形象,喝过酒后狂歌乱舞,躁动不安了,代表着人的自然冲动、迷醉状态下的野性;在酒神祭祀中,人们打破禁忌、放纵欲望,解除一切束缚,复归自然。
人们尽可以表现惊骇狂烈的情绪的放纵力量,这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非理性状态。
狄奥尼索斯表征着人身上一种巨大的原始的生命力,一种忘我、冲动、迷狂,一种生命“毁灭—创造”的永恒循环。
个体生命毁灭和解体,解体后的生命又被创新组合,成为新的生命个体。
就如同狄奥尼索斯被神撕成碎片后的再生。
人在酒神精神的支配下,充满着幸福和狂喜,一切原始的冲动都得到解放,而不受任何理性观念和原则的束缚,这是生命力最强烈的感受,此时个人的生命与世界的生命融为了一体。
真正让尼采激动不已和心醉神迷的是人们在纪念酒神时的种种表现:随着原始人群和民族酒神激情的苏醒和高涨,人逐渐进入一种“浑然忘我”的境界:人的身份消失了,人的社会性因素被消解了,更倾向人的自然性,与自然的藩篱拆开了,所有人都在醉意朦胧中飘飘然,在幻化中进入艺术的镜像。
公元前9世纪左右每年3月都会有唱“酒神赞歌”的“大酒神节”,这促进了古希腊音乐、戏剧和诗歌的发展。
因此酒神精神又代表着癫狂浪漫的艺术精神,象征的是浪漫主义文学、音乐和表演艺术。
在尼采看来,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日神阿波罗代表造型艺术,酒神狄奥尼索斯则代表非造型的音乐艺术;二者代表着两个不同的世界:阿波罗代表着人的理性、静穆和梦幻的世界,狄奥尼索斯代表着沉醉的世界;二者对人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阿波罗精神使人在审视自已梦幻世界的美丽外形时产生一种恬静而深沉的快乐,使自已免受刺激,即使激动和发怒,但仍然保持着美丽光辉的尊严,使人更注意于和谐、限制和哲学的冷静,他的表情和目光向我们表现了外观的全部喜悦、智慧及其美丽;而狄奥尼索斯精神则使人迷醉、疯狂、忘我。
阿波罗代表的是个体原理,它肯定个体理性的光辉和梦幻般的色调,美化了个体生命;而当人处在“醉”的状态时,在纵情狂恣、兴奋入迷的醉境中,他在宣泄本能时忘记了文明赋予他的一切差别,包括职业、性别、身份等,酒神精神超越了个体化原则,超越了自我意志,产生出与原始自然合一的深刻喜悦,这时人趋向于一般和统一,狄奥尼索斯代表的正是一般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