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对学生实施批评和表扬的七大误区
班主任工作的误区及应对方法
![班主任工作的误区及应对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6b051aee53a580216fcfed8.png)
班主任工作的误区及应对方法班主任工作就其内容而言应该说是细小而繁琐的,如果未能很好地定位及把握的话,很容易陷入误区。
那么,班主任工作的误区和方法有哪些呢?下面jy135我为大家整理了班主任工作的误区及应对方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一、班主任工作的误区1、班主任的话是绝对权威的,不容更改。
很多班主任认为自己说出的话犹如泼出的水,是不能收回来的,即使事后觉得说错了,也拉不下面子去认错或改正。
这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学生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随着知识的增长,他们对教师的言行有相当强的判断力。
调查表明:学生们更喜欢勇于承认不足的教师。
2、成绩好的学生的思想不用过问。
这是大多数班主任的普遍认识。
当然,思维灵活敏捷、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谁都喜欢。
然而,如果班主任只是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看其他,很可能忽略了对他们的观察而耽误了对他们的思想教育。
3、双差生一无是处。
所谓的“双差生”即思想表现差、学习成绩也差的学生。
的确,这类学生使教师颇为头痛,因为他们经常给班集体添麻烦,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但他们果真一无是处吗?俗话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天下无不可化之人,只恐心未诚。
因此,这实际是班主任工作的误区,能否正确对待双差生,是体现班主任综合能力的关键所在。
4、学生必须绝对服从。
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当然希望自己管理的班级能按自己的计划有效地运转。
诚然,大多数教师受过高等教育,有比较丰富的知识,有比较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社会是不断发展的。
这种认识对于当前提倡的创新教育来说可是危害不浅,它将直接扼杀和禁锢学生的创新思维。
5、轻易承诺,不计后果。
很多班主任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认识去说服学生,这无可厚非。
然而,很多情况下,一些班主任会不由自主地承诺而未考虑后果。
当承诺未能兑现时,便失去了学生的信任。
这样,不但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只能是事与愿违。
以上所列举的是班主任工作容易陷入的误区。
班主任工作中的九大误区
![班主任工作中的九大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c8b02dc4453610661fd9f478.png)
误区1 只注重学生学习,不注意学生做人: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但最为重要的是: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始终把学生的做人放在第一位,这是创造良好班风,促进学生学习的前提。
忽略了这一点,班主任工作十有八九,难有作为。
个别班主任认为,学生只要学好了知识,提高了成绩,就是一个好学生。
我认为:持这种观点的人,实在是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
学习努力,成绩优异,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而不能概括一个学生的全部。
然而,往往就有这样一些学生,自以为自己学习好,就可在班里大呼小叫、呼风唤雨,呈现出一副自私、贪婪、任性、刻薄,目中无人的情态。
即使这样,个别班主任对此不仅不去加以制止,正确引导,而仍然是百般呵护,事事迁就,以致最终养虎遗患,不可驾驭。
这种只注重学生学习,不注重学生做人的教育方式,到头来只能是:百倍“关爱”无回报,一江春水向东流。
误区2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班主任是执行学校方针和决策的主体,同时,又是向学校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的主人。
但是,个别班主任在执行学校方针政策方面,却坚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说你的,我干我的;表面上一套,背地里一套。
结果,使其在班级管理中,弄的学生云山雾罩,无所适从,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难以获得规范的操作规程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更有甚者,班主任带头或明或暗与学校的方针、决策对着干,使学生容易效仿其做法,养成易急躁,好冲动的毛病。
并且使学生把撒谎、骗人当成对付家长、班主任及老师的武器,这样的育人难道不是一个班主任工作的失败和为人的可悲吗?结果无它,必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落得: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误区3 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一个班级学生的健康成长;班主任的情态举止,在学生面前必须做到率先垂范。
个别班主任言不由衷、言过其实,其结果必然造成学生对班主任的厌倦。
因此,这就要求每一位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做到名副其实,表里如一。
常言道:骗过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浅谈班主任工作的几个误区
![浅谈班主任工作的几个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0c474c3601f69e314332948d.png)
浅谈班主任工作的几个误区作者:施纯长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年第17期班主任,不仅担负着教学工作,还担负着教育学生们的重任。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班主任老师是在“纸”上画画的人,“画”得美不美,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然而有些班主任在“画画”过程中,忽视了教育艺术,班主任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工作的质量,从而影响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当前,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还存在几种误区,必须在实践中加以克服。
误区之一:事必躬亲,唱独角戏表现有二:一是凡事都喜欢自己亲自去做,唯恐学生做不好,也不善于发动全班学生和班干部齐抓共管,只是一味地自己跑前跑后,左右张罗,把学生晾在一边。
二是拘泥于小事与细务,整天疲于奔命,出现心有余而力不从的情况。
对此,班主任应当:一是要改变观念,信任学生。
根据罗森塔尔效应,期待和信任是激发学生发挥主动性,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误区之二:重惩罚,轻引导时下有些班主任效仿社会上到处罚款的做法,对学生辄就“罚”。
如罚抄书、罚钱、罚站、罚面壁等等不一而足,还美其名日,这是“以‘毒’攻毒,以‘恶’制恶”。
中心而论,有时适当地处罚,作为一种批评手段,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但动辄便罚则是与教育规律相违背的。
对学生罚站、罚面壁等是对学生的一种体罚。
这种做法违背了现代教育的法律法规。
班主任们应该想到我们工作的特殊对象是青少年,这样做会对学生的人格形成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去年的一次晚自修课上,两位平时表现、成绩都不理想的同学在下面居然偷偷地玩起了小象棋,被我发现。
我当时非常气愤,但冷静下来想想,最好让他们自我反省。
我看得出这两位同学在不安中度过了两天时间,脑子里肯定总想会不会是要找来家长?或者交给学校处理?到了第三天,两位学生终于跑到我的办公室,负荆请罪。
而我则摆好了象棋,来与他们对弈,开始两人都不肯,以为老师是在捉弄他们,但经我一再催促,才忐忑不安地玩了起来,最后我与他们一人杀了一局,叫他们再来的时候死活也不下了,都说知道错了,保证绝不会有下次。
班主任工作的误区和工作策略
![班主任工作的误区和工作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7a9e62d915f804d2b16c174.png)
班主任工作的误区和工作策略
面对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往往容易陷入误区而无所适从,导致费力不讨好,事倍功半。
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应该不断反思,及时调整管理策略,避免或走出误区。
一、班主任工作误区
1、班主任的话是绝对权威的,不容更改。
班主任认为自己说出来的话犹如泼出去的水,是不能收回来的,即使事后觉得错了,也拉不下面子去认错或改正。
我认为这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学生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随着知识的增长,他们对教师言行有相当强的判断力。
学生更喜欢勇于承认不足的老师。
2、忽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非学习表现。
这是大多数班主任的普遍认识。
当然思维灵活敏捷、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谁都喜欢。
然而,如果班主任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看其他,很可能忽略了对他们的观察而了对他们的思想教育。
3、“行困生”和“学困生”一无是处。
这类学生使教师颇为头痛,因为他们经常给班集体添麻烦,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但他们果真一无事处吗?俗话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天下无不可化之人,只恐心未诚。
”
4、轻易承诺,不计后果。
在很多情况下,班主任会不由自主地承诺而未考虑后果。
当承诺未能兑现时,便失去了学生的信任。
这样,不但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只能是事与愿违。
以上列举的是班主任工作容易陷入的误区。
一旦我们的工作出现这种情形,应及时想办法加以克服,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摒弃一些狭隘的思想,走出工作的误区。
班主任工作应避免的误区和应具有的理念
![班主任工作应避免的误区和应具有的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622c1dfe172ded630a1cb604.png)
班主任工作应避免的误区和应具有的理念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艺术性工作,是一种塑造“人的心灵”、培养人的感情与性格的活动。
班主任只有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深刻认识班主任角色在新时期的定位,才能正确处理好班主任工作中的各种关系。
一、班主任工作中应避免的误区班主任不仅应该具有班级组织者和领导者的管理素质,还应具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能力和素质。
但在工作中,有不少班主任在自身素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于是在班主任工作中往往容易步入“误区”。
我认为,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以罚代教一些班主任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没有耐心去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不愿与学生谈心,喜欢用各种方式对他们进行处罚。
在这些班主任看来,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就应该进行处罚,认为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变好”。
殊不知,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方法,结果只能是暂时管住了学生的身,却管不住心。
虽然处罚是教育和管理学生的一种手段,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处罚只是一种手段,教育才是真正的目的。
教师对犯错误的学生应重教轻罚,而不是以罚代教。
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无意犯下一些错误纯属正常现象,班主任应该多用正面引导,少用高压处罚的消极办法。
如果班主任能够把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的人格有机结合起来,及时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真正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一定能使犯错误的学生树立信心、抬起头来走路。
2.缺少关爱宽容中学生由于年龄不大,他们的心理自然不够成熟,加上道德观念也还处于形成阶段,因此他们的思想认识、言行举止不仅容易出错而且容易反复。
面对这种情况,如果班主任缺少关爱和宽容,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相反,班主任如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宽容,不但可以优化师生关系,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上进心和决心,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宽容决不是姑息放纵,而是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对犯错误的学生给予理解和尊重,给他们足够的反思时间,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给他们关爱的温暖,这样才能使他们认识错误,并最终改正错误。
德育工作的“七大误区”
![德育工作的“七大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ae558de3102de2bd96058875.png)
学校德育工作的“七大误区”开县河堰初级中学邓坝军误区一:抓行为,不抓思想首先我们看看,各级各部门发文件或者开会第一件事情就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再看一位专家的总结:思想--语言--行为--习惯--人格--命运,放在首位的还是思想。
我们在进行学生德育的时候,应该更多从学生的思想教育入手,这是班主任工作的着力点,也是我们德育方式的着力点。
误区二:把教育目标当成教育内容学校或者班级常见的规定:要有集体意识、不乱丢垃圾、学生不抽烟、不打牌赌钱等,这些很明显是我们要实现的教育目标,但是它常常被我们当成教育的内容使用。
我们在给学生们讲的时候就是要求他们要怎样做,很少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
我们应该把每一个目标赋予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让学生们通过活动的参与实现你想要的目标。
例如:通过每天的跑步,让学生在一次次整齐的脚步声和表扬声中体会班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
误区三:重直接德育轻间接德育和形态德育德育形式有三种直接德育、间接德育和形态德育,有人可能问:这三种方式到底哪种好?答案肯定都好,并且还要结合使用,缺一不可。
但是我们在平时班级管理中常常可以见到像主题班会(例如:感恩教育)之类的轰轰烈烈的直接德育,像课程育德就常常被忽视。
对于现在很多的年轻老师身正为范的形态德育也是常常被忽视,平时言谈总带脏话,穿着奇装异服、留着怪异的发型歪着身子靠在讲台还给学生搞思想教育工作,学生不会信更不会服。
教师应为人师表,教师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造成影响,尤其是身教胜于言教,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恪守职业道德。
此种形态德育远远胜过直接德育。
误区四:过高的寄希望于家庭教育学校是青少年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教师是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责任人。
在这一点上,广大教育工作者别无选择,要义不容辞,要义无反顾。
例如:遇事情就请家长到校,实际上家庭教育能办到,学生在学校也不会出现相关的问题,所以很多时候等待家庭教育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是很困难的。
批评和表扬孩子的误区
![批评和表扬孩子的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46b5c33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b.png)
批评和表扬孩子的误区批评和表扬孩子的误区——你肯定没做对 2019-3-28 表扬和批评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教育方法,通过长期的表扬和批评,可以让孩子形成是非观,让孩子知道什么是错,什么是对的,同时也影响孩子未来的价值观。
表扬和批评还可以塑造孩子的行为,表扬其实是一种正强化,孩子得到这种强化,有一种好的体验,那么孩子正确的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而批评就是告诉孩子这是错误的,防止这种行为再次出现。
表扬和批评有可能激发孩子的潜能,也有可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甚至埋下心理问题的隐患。
即便你的表扬是发自内心的,但是你的方法未必正确。
因此,掌握表扬和批评的正确方法很重要,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进行批评和表扬时存在很多误区。
误区一批评会伤害孩子,要多夸奖孩子现在流行赏识教育,这是正确的理念,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非常有好处。
善于发现孩子的特点,从赏识开始,对孩子的优点进行表扬和鼓励,给孩子信心。
那为什么说这是一个误区呢?因为很多父母在表扬的时候没有掌握好一个度。
比如无论孩子做了什么,父母总会说一句“哇,你好棒”“你真聪明”“你真是一个天才”等等,父母如果经常把这些表扬的词挂在嘴边,那么过度表扬会对孩子造成不利的影响,孩子会产生依赖,不能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这样的孩子如果在遇到批评、困难的时候更容易产生悲观的情绪。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就不能表扬孩子了。
只要方法正确,表扬可以成为强化孩子正确行为,提高自信心,让他们感到被爱,被欣赏,被激励。
因此表扬的时候要遵循一个原则,不要过度,一般情况下最好是不批评不表扬。
误区二批评孩子要严厉,要让他记住自己犯的错误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对待孩子的错误行为是怒目狰狞,对孩子大吼大叫,在孩子看来这是父母在骂人,孩子受到这种体验会非常伤心、郁闷、难过,却并不知道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错误,非常不不利于孩子行为的改变,反而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
那么如何正确批评孩子呢?批评的本质不是骂,是沟通和交流,只要告诉孩子他的行为做错了,这件事情不可以再重犯,让孩子记住、内化,而不是用恶狠狠的情绪骂他,给他压力。
浅析表扬的误区及对策
![浅析表扬的误区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8b4f0c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1.png)
浅析表扬的误区及对策第一篇:浅析表扬的误区及对策浅析表扬的误区及对策论文关键词:学生身心发展教师意志品质思想品德个体间差异误区班主任工作重要手段班集体建设表扬学生是促进班集体建设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班主任工作中的常见话题,而学生对于教师的表扬也是非常关注和重视的。
不过许多教师对表扬重视程度不够,在表扬谁及何时、何地、如何表扬等问题上考虑不周,没有发挥出表扬应该发挥的作用。
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他人接纳与称赞的需要近似于人的本能。
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学生而言,当然也不例外。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表扬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融洽师生关系,而积极的情绪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效果的巩固。
更重要的是,表扬能够使学生的那些受到表扬的思想和行为得到强化,有利于学生获得符合社会要求的身心发展。
一、表扬的内涵及分类现代汉语对表扬的解释是:“对好人好事公开赞美。
”一方面,“好”是一个价值判断,这种判断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好”总是相对于“不好”而言的,换句话说,“好”体现出了一种个体内或群体间的差异。
因此,表扬可以理解为:“对符合或者超出特定标准的人和事的赞美”,即对特定差异的肯定。
表扬可分为个体间差异表扬和个体内差异表扬。
个体间的差异是表扬的基本依据,没有差异也就没有所谓好与不好的问题,也就谈不上表扬与批评的问题。
就差异本身而言,一方面个体之间当然存在差异,比如成绩、性格、思想品德等方面,这种差异可以称之为个体间差异。
另一方面就同一个体而言,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或者说时间段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以称之为个体内差异,比如某一位同学这学期与上学期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
通俗地讲,前一种表扬是在学生之间进行比较,是一种横向比较;后一种表扬是自己与自己的比较,是一种纵向比较。
根据差异的内容也可以对表扬进行分类。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很多方面的内容,如性格、认知、意志品质、思想品德,等等,除了先天的长相、气质类型等无法或不应该进行评价外,许多方面都可以进行比较和评价,然后根据这种比较和评价对学生进行表扬。
表扬与批评应注意的问题
![表扬与批评应注意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35ee98d02d276a200292e7c.png)
表扬与批评应注意的问题
在班主任工作中,批评与表扬是经常使用的武器,使用的不恰当,不光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还会起到负面作用。
我认为表扬与批评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表扬要当众进行,批评要私下开展
表扬一定要大张旗鼓地进行,让受表扬的人感到自豪和骄傲,让其他人感到羡慕。
让所有的人受到鼓舞和激励。
而对个别同学的批评要私下进行,要注意给他们留面子,让他们保住自尊和信心。
2、表扬面不宜太大,批评面不要过小
全班同学一起表扬就等于不表扬,比如说:在这次活动中大家都表现很好,这恐怕起不到什么作用,象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指出部分表现尤其突出的个人,这样学生才会对照先进找差距,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对出现比较普遍的不良现象或部分人犯的错误,可以面对全班同学,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提出批评,这样既能对那些犯了错误的人起到教育作用,同时也给没有犯错误的同学起到警示作用
3、尊重事实,恰如其分
不论批评还是表扬都要尊重事实,恰如其分。
夸大其词的表扬,不能使学生心服口服,起不到激励作用。
同样虚张声势的批评,也会让学生感到老师在小题大做,起不到警示作用。
而没有搞清事实真相的表扬和批评则会直接伤害当事人的自尊心,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批评和表扬都是一门艺术,需要使用者慎重选择,恰当运用!
来。
初中生评语中的常见误区与纠正
![初中生评语中的常见误区与纠正](https://img.taocdn.com/s3/m/17055e2a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0f.png)
初中生评语中的常见误区与纠正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的评语对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在撰写初中生评语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陷入一些误区。
本文将探讨这些常见误区,并提出相应的纠正方法。
一、常见误区1、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部分教师在写评语时,使用的语言和评价标准较为笼统,缺乏对每个学生个体特点的关注。
例如,“该生学习努力,团结同学,尊敬师长。
”这样的评语虽然没有错误,但却无法准确反映出学生的独特之处,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有限。
2、过于注重成绩,忽视综合素质有些教师在评语中过于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对学生的品德、兴趣爱好、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现关注不足。
这种以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唯成绩论”的错误观念,不利于其全面发展。
3、批评过于严厉,缺乏鼓励部分教师在评语中批评学生时措辞过于严厉,甚至带有指责和挖苦的语气,而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却轻描淡写。
这样的评语可能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其产生抵触情绪。
4、语言空洞,缺乏具体事例一些评语虽然用词优美,但内容空洞,缺乏具体的事例和行为描述。
学生读起来感觉虚无缥缈,不知道自己到底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5、主观臆断,缺乏客观依据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如果仅凭个人的主观印象,而没有充分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实际表现,就容易出现评价不准确、不公正的情况。
二、纠正方法1、深入了解学生,突出个性特点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多观察、多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学习方式和优缺点。
在写评语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
例如,“你在数学方面有着出色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在语文阅读中还需要加强理解和总结能力。
”2、全面评价,注重综合素质除了学习成绩,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团队合作能力、创新精神、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现。
在评语中给予全面的评价和肯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方向。
比如,“你在志愿者活动中积极主动,展现出了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这一点非常值得称赞。
班主任工作误区
![班主任工作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cd6cee3d0b4c2e3f5727637b.png)
班主任工作的几个误区误区一:“有错必究”很多教师都信奉一句话:“严师出高徒”,主张对学生采取有错必究的教育方式,哪怕学生犯一个“小小的错误”,都要处处受到批评。
结果呢,弊大于利,不但有损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还影响师生关系,降低了教育效果。
对学生“有错必究”,特别是当众批评,往往使学生觉得无地自容。
同时,“有错必究”会使学生认为老师小题大做,从而导致学生采取不合作的态度,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对抗情绪,更有甚者,导致师生冲突,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更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误区二:罚“差生”奖“优生”平心而论,有时适当的处罚,作为一种批评的手段,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但动辄便罚是与教育规律相违背的,以罚代教,必然使学生在情感上难以承受,觉得没脸见人,容易引起对老师的反感,产生对立情绪。
这种对立情绪往往会迁移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学生对该老师的课常常是不愿听、不愿上、不愿学。
造成教育上的恶性循环,误人子弟。
表现差的学生也有自尊心与人格,更需要理解和尊重,动辄便罚,只能反映现时一些教育工作者的无能与素质的低下。
简直是与现代素质教育要求背道而驰。
误区之三:消极情绪的迁移有的班主任常常不能驾驭自己的情绪,高兴时,学生就可以“享福”,不高兴时学生就要遭殃。
每每因不顺心之事而情绪异常,不是整天板着脸,就是训斥、讥讽,甚至体罚学生,殊不知,这些做法容易产生教育的负效应,只能给学生造成精神上的压抑和情绪上的负担,使学生时常有一种恐惧心理和紧张感,时刻担心教师情绪迁移,害怕“晴转多云”或“阴转多雨”。
久而久之,师生间便会形成一道鸿沟,最终导致教育的失败。
所以,作为一名称职的班主任,作为一个教师,来到学校里,也应抛弃自己的一切不快,表现出正常的情绪,因为他的整个人都是属于学生的,属于教育事业的。
误区之四:知错不认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也不能做到事事正确,但有些班主任明知自己有错,却不愿或不敢在学生面前做公开的检讨,他们顾虑重重,认为向学生承认自己有错会“丢身份”失去做教师的尊严。
警惕表扬的八大误区【精品推荐-doc】
![警惕表扬的八大误区【精品推荐-doc】](https://img.taocdn.com/s3/m/e331e2f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8.png)
警惕“表扬”的八大误区教师的工作是以教书育人为根本宗旨的教学工作。
教师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以正面引导、表扬为主。
但不少教师由于没有掌握表扬的技巧,致使表扬的实际功效大打折扣。
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我认为要想提高表扬的实效,就应该警惕“表扬”的八大误区。
一、表扬对象失当,致使被表扬者受孤立分析:纯朴、天真、勤奋、进取是学生的特点,他们具有惩恶扬善、追求真理的天然本性。
这种特点与本性,一旦与教师的渊博知识及方法融为一体,便能形成朴实而高尚的道德情操。
然而,有些教师,对待学生要么不表扬,若要表扬,总喜欢表扬那几个固定的学生,而对其他的学生总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这样做,不仅使那些经常受表扬的学生在班级中受孤立,而且其他学生对教师也会有意见。
这样,既不利于学生间的团结,也有损于师生之间的关系。
因此,教师表扬要选择好对象,特别是对后进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这对提高全班学生的道德水平是十分有益的。
结论:教师表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二、表扬内容失当,导致学生追求表面化分析:在“抗震救灾献爱心”活动中,有甲乙两生,共捐款240元,其中甲生靠省吃俭用、平时积蓄捐了80元,另一学生是趁奶奶不在家拿了160元。
教师该怎样分别表扬和说教呢?有些教师喜欢表扬表面化的事情,而忽视那些花大气力才能奏效的、深层次的事情。
这种做法,最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
一旦学生摸清了教师的脾气,为迎合教师,则会在表面化上动脑筋,总争着做别人看得见的事情,这样得到了教师的表扬。
可这种表扬是只重形式而不讲效果。
这样下去,教学活动表面上是轰轰烈烈,而实质上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因此,教师在表扬学生时,一定要选准内容,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再决定表扬的内容,这样对全班学生才会真正起到引导的作用。
结论:教师表扬必须突出正确的导向。
三、表扬机制失当,有损于学生的人格完善分析:学生喜欢物质刺激,更喜欢精神鼓励。
所以,物质与精神相比,精神需求要高于一切。
课堂教学评价的误区及对策
![课堂教学评价的误区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55ff72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e.png)
课堂教学评价的误区及对策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总结和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教师常常会出现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会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准确或片面。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误区一:依赖教师主观印象有些教师可能会过分依赖自己的主观印象来评价学生的表现,这种评价往往缺乏客观依据,容易受到一些不相关因素的干扰,如学生的外貌、行为举止等。
对策一:建立评价标准教师应该事先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包括具体的评价指标和相应的评分标准。
评价标准应该以学生的学业能力和学习表现为主要依据,而不是以主观感觉为导向。
误区二:片面看重学科知识掌握程度有些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过分看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其他方面的表现。
这样的评价容易导致学生只注重记忆知识,而缺乏综合运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对策二:综合评价学生的多个方面表现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表现。
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小组讨论、项目实践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误区三:只注重成绩,忽视过程有些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
这样的评价容易造成学生对于分数的追逐,而忽视了个人的成长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对策三:注重学生的过程表现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思维的独立性和合作性等;也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如自主学习、主动问问题和乐于分享等。
通过这些观察和记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表现,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和鼓励。
误区四:过于强调量化评价有些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只强调量化指标,如分数和排名,而忽视了质性评价和个体差异。
这样的评价容易将学生简单分类和比较,忽视了学生个体发展的多样性。
对策四:重视质性评价和个体差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该注重质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课堂表扬的误区
![课堂表扬的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a4f58423cfc789eb172dc8fb.png)
现在的课堂常常是热热闹闹,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时候整堂课学生都在异常亢奋的状态,甚至搞得教师架不住,无法应付。
一是过多廉价表扬。只要学生答对了问题,老师就是“很好!”“你真棒!”“真聪明!”有时学生仅仅是重复别人的答案,有的答案还不完整,甚至是错误的,教师都给予表扬,而那些确实表现突出的学生却在教师一视同仁的评价中失去了应得的肯定和激励。
三是表扬缺乏真情和真诚。回答问题并没有到位却说真不错;两人比赛,水平明显有差异却说旗鼓相当,难分高下;回答并不切题,却说真会动脑筋......孰不知,在你不切实际的评价中,你的形象受到了破坏,人格受到质疑,更有甚者,在你的“言传身教”中教会了学生说谎搞假。
四是表扬泛滥。在很多教师的课堂上,一节课下来“你真优秀”“你太了不起了”“你真棒”之类的话语少说也有五六十处,达到每生一答,每答必“表”的地步,开始还觉得顺耳,可随着“泛滥”的推进,越听越刺耳。再细观一贯认为喜欢表扬的小学生,他们似乎对唾手可得的表扬也越来越没兴趣,越来越无所谓了。
二是大搞物质刺激。上课坐得端正奖一朵红花,回答了一个问题奖一个五角星,字写得工整奖一支铅笔,题目做得快奖一块巧克力......无论学生回答如何,总有物质回报,一堂课下来。学生的脸上被贴了好多金星,身上花花绿绿,看上去像唱京剧似的,许多教师片面认为,对学生笑一笑,点一点头的鼓励方式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似乎只有一定的物质刺激,学生才会兴趣高涨.
诚然,我们不反对表扬学生,也不反对给与学生适当的物质奖励,更不提倡教师经常批评学生。只是过多的廉价表扬会导致学生的浅尝辄止分。过多过滥的物质“奖励”会强化学生的物质占有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教师不能以物质奖励包办“激励”,要掌握评价的“火候”,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评价不能过俗(单一的物质奖励),过滥(没有针对性),过空(注重表象清淡如水),过滥(没有明确的被评价对象)。要以“激”(激活学生沉睡的思想情愫和潜能)为主线,以“励”为终极价值取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多变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思考过程,活动过程进行发展性评价。
教师表扬的艺术方式和误区
![教师表扬的艺术方式和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dde3dcc98762caaedd33d4be.png)
教师表扬的艺术方式和误区(一)适合学生的表扬方式盖杰和伯令纳在他们合著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有时,教师忘记了他们对于学生的表扬是多么重要。
我们看到一些教师从不对学生说一句好话,这种行为是不可原谅的!”表扬学生,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对自己充满信心,引起学生愉快、乐观的心境,而在这种心境下,学生会更加精力充沛、学习兴趣浓厚。
当然,表扬学生除了不吝啬教师的语言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表扬学生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基教授曾经说过:“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扬。
”学生得到教师的评价与期待之后,开始形成自己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
被老师喜爱、关怀,受到老师重视的学生,从老师的爱中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自尊,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长处和潜力,于是鼓起勇气,树立信心,督促自己克服困难,努力向老师期待的方向发展。
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缺乏学习动力,但他们身上仍有“闪光点”,有某种积极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可以促使原有动机的转移,使学生产生新的学习动机。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发掘这些积极因素,使之与学习联系起来,产生新的学习需要。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了解社会、家庭、班级并进行观察和分析,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其进行表扬,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增加自我效能感,增强自信心。
例如,不爱学习而很喜欢画画的学生,教师利用他会画画的特点,吸收他参加班报工作,让他画报头,然后让他组织一期有关学习问题的稿件。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这个学画画的动机逐渐移到学习上来,使他的学习有很大的进步。
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老师还应观察他学习过程中细微的进步,并且表扬他,肯定他的成绩,满足他的心理需求。
2.表扬学生潜在的优势教师与一位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交谈时,可以称赞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但是作为一名成绩很好的学生来说,这方面的赞扬已经听到了很多,没有什么新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主任对学生实施批评和表扬的七大误区
1. 一刀切的批评。
班主任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批评,而不是对所有学生一概而论。
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和表现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因材施教。
2. 不事先沟通的批评。
班主任应该在批评之前先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原因。
这样做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而不是仅仅看到表面现象。
3. 过度依赖抨击的批评。
批评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责骂和抨击上,而是应该注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帮助他们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4. 忽视表扬的重要性。
班主任不仅要发现学生的问题,还要及时发现并表扬他们的优点和进步。
表扬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5. 过度标准化的表扬。
班主任在表扬学生时,应该注意区分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差异,不要过度使用一成不变的赞美词语。
这样可以更真实地表达对学生的认可和鼓励。
6. 追求面子工程的表扬。
班主任应该避免仅仅为了面子和形式而表扬学生。
表扬应该基于实际的进步和努力,而不是为了掩盖问题或凸显自己的教育成果。
7. 忽略个体差异的表扬。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班主任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个体化地进行表扬。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与潜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