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格局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展示我国对外开放各个阶段的经典历史事件,如深圳特区的设立、加入世贸组织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
2.结合时事政治,创设现实情境,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和面临的挑战,如“一带一路”倡议、国际贸易摩擦等。
3.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场,思考对外开放政策对其利益的影响,如政府官员、企业经营者、普通民众等。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系统讲授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历程和主要特点,如改革开放初期的特区政策、加入世贸组织等。
2.深入分析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如吸引外资、促进技术创新、拓展市场等。
3.阐述对外开放在文化、教育等领域的重要影响,如文化交流、教育合作等。
4.结合现实案例,讲解对外开放政策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如“一带一路”倡议、自贸区建设等。
4.创设讨论情境,引导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展开辩论,如对外开放是否应该放弃本国利益、如何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外开放政策的内涵和意义,如“对外开放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等。
2.通过问题链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揭示对外开放政策的演变过程,如“为什么我国要在改革开放初期设立特区?”、“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对外开放产生了哪些影响?”等。
2.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进行综合评价,如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是否能够提出有深度的观点,是否能够倾听他人意见等。
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如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有哪些地方做得好,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 第一步——经济特区的建立 1、建立 2、含义 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它地区 不同的经济政策,如在吸引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 特殊待遇,以此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 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特”的表现: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与管理体制 经济特区是:大陆社会主义制度下特殊的经济区域, 港澳特别行政区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高度自治地方行政区域。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环顾全球,今
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
关自守的。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
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
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
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历史的
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
发展不起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
(3)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第二步:连线——沿海城市的开放
1984年,80岁
“除现在的特 区外,以考虑 再开放几个港 口城市……”
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广 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沿海开放城市
秦皇岛
天津
大连 烟台
青岛 连云港 南通 上海 宁波 温州 厦门 深圳 珠海 广州 汕头 北海 湛江 海南
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
一、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
第一步“试点”
1.经济特区的建立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国家为什么选择在这些地区兴办经济特区?
1、靠近港澳,华侨多,有利于引进外资。 2、靠近沿海,交通便利。 3、广东、福建两省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 4、资源丰富。
经济特区的建立

对外开放格局

对外开放格局

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格局是指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持开放态度,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并主动与其他国家及地区建立广泛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联系。

这种开放格局体现了国家或地区的包容性、广泛性和互利性,有利于提高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促进共同繁荣。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各国互相依存度加深,开放格局成为大势所趋。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的对外开放格局不仅对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巨大发展机遇。

在经济方面,对外开放促使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得到加强。

中国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与签署,并大幅度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

同时,中国主动参与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合作等多边合作机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互联互通,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政治方面,对外开放格局有利于各国之间的政治交流与合作。

中国主动参与国际组织与论坛,发表自己的声音和主张,积极推动国际事务的解决与决策。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繁荣提供了新的机遇。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解决全球性的问题作出了积极努力。

在文化方面,对外开放格局有助于国际文化交流与互鉴。

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放与推广,吸引了更多外国人士研究和学习。

中国的电影、音乐、美食等文化产品也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

同时,中国也积极引进外国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推动世界各国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各方共同努力。

各国之间应加强沟通交流,建立互信,加强合作,解决争端与分歧。

同时,各国也应加强国内改革,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以更好地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总而言之,对外开放格局是国家或地区追求发展和繁荣的必由之路。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探究:思考感悟
一、加1入、W抓T住O机为遇中,国迎的接改挑革战开;放和经济 建设营2造、一深个化有改利革的,国坚际持环开境放;; 二、有利3、于发加展快科国教内,产提业升结实构力调整,充分 利用国4际、资坚源持增科强学中发国展企观业,的实竞施争力; 三、提高中国的可国持际续地发位展,参与国际贸易 新规定的制定; 四、有利于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促进 经济发展。
• 1948年,中国为关贸总协 定创始会员国之一
• 1981年,中国首次派观察 员列席总协定主持召开的 国际纺织贸易协议谈判会 议;
• 1986年7月,中国正式申 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 缔约国地位;
• 2001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 正式成员。
基础知识掌握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外开放新阶段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特点
(1)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内陆省会城市
中 西

推进步骤 点
线

开放范围 沿海
内地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基础知识掌握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外开放新阶段 历史再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这是中国代表
石广生在中国加入 世贸组织的议定书 上签字。
卡塔尔多哈时间2001年 11月10日18时34分,随着卡 塔尔财政经济和贸易大臣 卡迈尔槌子的落下,中国 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 成员。
④开发开放沿江港口城市(以上海浦东为龙头)
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扩大
开放的浦东
1992年,开发上海浦东新区成为经济建设的 重点,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形成的过程
①建立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 “中国第一塔” “中华第一楼” 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 东方明珠电视塔
金茂大厦 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 区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
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
第一个“110”电话报警系统 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
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
数字对比 140 120 100 数值 80 (亿) 60 40 20 0 136 95 1993年 2002年 5.53 财政收入 项目
12 外贸出口
上海,作为中国长江三 角洲城市带的中心城市, 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 大规模的城市扩张,有 步骤的城市改造,高起 点的城市建设,犹如 “法术”一样,呼唤出 一个日新月异的上海。 今天的上海,不仅处在 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上, 而且处在中国古代传统 和现代传统的交汇点上。 面对国际化、全球化趋 势,上海继续保持开阔、 雅致、精明、沉稳的城 市品格,永远向世界一 流看齐,真正成为世界 的上海。
1、十年“文革”使中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急需恢复 发展。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并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3、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已经形成。

经济特区的创办
形 成
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开辟
过 程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经济特区的创办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1988年划出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 含义: 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在这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如在引 进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以此引进外资、外 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它的前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 使主权管辖,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文化上坚 持社会主义方向。 成果展示

公开课第12课_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公开课第12课_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探究成果
改革是立国之基,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 ‚改革开放是强国 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 开放是强国之路。
之路‛—— ——江泽民 是正确的 ‛——邓小平 中共十七大报告 国‛ ——胡锦涛
“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 中国命运的一招,不坚持社 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 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 只能是死路一条。而且必须 坚持走符合中国自身的发展 道路。‛ ——邓小平 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与 建国后的对外开放有何不同?
这是中国代表 石广生在中国加入 世贸组织的议定书 上签字。
感悟身边的历史:你感觉中国
入世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哪 些变化?
手机便宜了;汽车车型多了
大家都买得起电脑了;境外游的国家多了 学中文、学外语的人多了;人民币越来越 值钱 沃尔玛和家乐福开到家门口了;和好莱坞 同步欣赏大片……
国际的名牌 进入中国…….
‚‘请进 来’与‘走出 去’是对外开 放的两个轮子, 必须同时转动 起来。
——江泽民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机遇与挑战并存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 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卡塔尔多哈时间2001年 11月10日18时34分,随着卡 塔尔财政经济和贸易大臣 卡迈尔槌子的落下,中国 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 成员。
总结历史经验: 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为什么要开放: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由于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 生产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 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 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步骤)1. 创办经济特区(1)过程(史实):①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第一批经济特区。

②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2)特点:①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②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③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④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3)意义:①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对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②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从1984年开始,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4.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开始在沿海和内地开放城市划定一定区域建立。

5.开发和开放浦东(1)决策时间:1990年。

(2)目的:①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②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3)意义:①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②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6.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加入,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

【温馨提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特殊的经济政策,特别行政区的“特”主要表现在特殊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问题导思】1.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地域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答案:特点:集中在东南沿海(福建和广东)。

原因:这四个地方在地理、人文条件方面具有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势,毗邻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历史上海外交往、贸易的传统,交通便利;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以依托,海外华侨、外籍华人众多。

►预习检测1.下列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A.以引进外资为主B.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C.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D.以加工出口产品为主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形成时间21世纪初。

2.体系构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形成什么对外开放格局

形成什么对外开放格局

形成什么对外开放格局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经过30多年的对外开放,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很大进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1、全方位: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不仅对发达国家,而且也对发展中国家,对原苏联东欧地区的国家开放。

但我们对外开放的重点还是发达国家。

2、多层次:我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对外开放格局。

3、多渠道、宽领域:就是向世界市场开放,包括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等。

高一必修二第十三课《对外开放的格局》

高一必修二第十三课《对外开放的格局》

2、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1984年,14个 这些城市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条件? 3、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985年,4个 4 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 5、经济技术开发区
特点: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 工出口产品
沿海经济开放区
秦皇岛 天津
青岛 连云港 长三角 南通 上海 宁波 温州 福州 厦门 深圳 珠海 广州 汕头 闽三角 北海 湛江 珠三角 海南
大连 烟台 环渤海地区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开放步骤: 经济特区 特点: 点 范围: 沿海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开放区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沿边开放城镇
线 面 内地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全 方 位 、 多 层 次 、 宽 领 域 的 开 放 格 局
全方位指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 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 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 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 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 局。 宽领域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 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大连 烟台 环渤海地区
90年代的浦东
浦东夜景
(三)浦东地区的开发和开放
1、目的
① 以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② 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③ 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2、有利条件
①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 ②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
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
第一个“110”电话报警系统 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
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并不仅仅是加入一个国际组织, 而是希望通过这个进程促进国内改革,促进国内开放。 因为加入世贸组织谈判进程实际上是国内对开放问题统 促进思想、观念的进一步解放 一思想的过程,也是对产业和国人教育的过程,教育我 们开放对我们还是有好处的。”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关税的大幅度减 让,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有可能更多地进入 中国市场,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免不了 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我们也不应忽视伴随入 世和经济增长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东西部 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问题、国有企 业结构调整中的失业和再就业问题等。 对我国的弱势产业带来严峻的挑战,收入差 距会进一步扩大,失业问题会严重。
材料四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 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拨乱反正。 开放的可能性!
材料五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 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后, 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 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 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 发展不起来。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如何开放的?
(二)对外开放的深化——中国“入世” 2、中国为什么要“入世”?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 世界需要中国 巨大的潜力将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为全球 提供一个诱人的大市场。世贸组织几任总干 事先后在不同场合表达过相同的意愿:WTO亟 须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
中国加入WTO究竟有利还是不利?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世界还没有被完全 认可
三、如何看待对外开放?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3、【高考典例(2011·浙江文综,20) 3.调动知识: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 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 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 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 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 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答题思路示范】1.提取信息: 时空信息:20世纪90年代中国南方 关联信息:证券、股票,独有 2.立意判断: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问题
三.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时间:1990年 2.目的:以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 沿岸城市。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 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 济的新飞跃。 3.有利条件: 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较好 地理优势 交通优势 人才和产业优势 4.成就: 浦东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B
经济技术开发区
概况: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 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88-2002 年,全国共设立了4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特点: ①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 产品为主; ②通常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 密集的特点; ③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 所,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新时期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对外开放是建立在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互利基础上的;旧中国的 “开放”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的,为帝国主义侵略政策服务的。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99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宣 布开发浦东的重大决策,吹响了加大对外
开放力度的响亮号角。
环环渤海地区
浦东
长江三角洲
闵东南三角 区
浦东的开发和开 放显示出我国经济发 展的“弓箭战略”。 即以沿海经济开 放地带为“弓”,以 长江经济带“箭”, 而上海及浦东即是 “箭”的“镞”,射 向太平洋。
满洲里
塔城 伊宁
黑河
长春
珲春
乌鲁木齐
银川 西宁 拉萨
呼和浩特 秦皇岛
天津

瑞丽
青岛 连云港 长三角 南通 上海 万县 宜昌 武汉 重庆 九江 温州 宁波 长沙 福州 贵阳 厦门 昆明 深圳 东兴 珠海 广州 汕头 闽三角 河口 北海 湛江 珠三角 海南
大连 烟台 环渤海地区
3、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1)建立:中国政府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 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2)特点 a.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为 主; b.通常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 特点; c.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 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1、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1984、5) (1)开放: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 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目的:旨在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 的步伐。
满洲里
塔城 伊宁
黑河
长春
珲春
乌鲁木齐
银川 西宁 拉萨
呼和浩特 秦皇岛
天津
大连 烟台
万县 重庆 贵阳
青岛 连云港 南通 上海 宜昌 武汉 九江 温州 宁波 长沙 福州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 的初步形成
“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 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必然选择。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了对外开放格局。

本文将从经济、贸易、投资、文化等多个方面,探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 经济领域在经济领域,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贸易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已经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起了稳定的贸易关系。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自贸区建设等政策的推进,为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不断提升,进出口商品种类日益丰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贸易体系。

2.2 跨国合作中国积极推动跨国企业在华设立公司及分支机构,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开始海外投资,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

这一系列举措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推动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2.3 双向投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规模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直接投资进入海外市场,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同时,中国也吸引了大量外资投资,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

3. 文化领域在文化领域,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文化交流中国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开展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增加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外国文化走入中国,丰富了中国人民的文化生活。

3.2 教育合作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教育合作越来越频繁,包括学生交流、学术合作、师资培训等方面。

这种教育合作促进了中国教育水平的提升,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教育资源。

3.3 国际影响力中国提倡“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中国的电影、音乐、文学等文化产品也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欢迎,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4. 政策与机制为了促进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创新,包括但不限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外商投资法的实施•放宽对外投资限制•简化贸易手续和流程•加强法律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这些政策和机制的实施,为中国对外开放提供了制度保障,为经济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1)从历史角度而言,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

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和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加快我国的发展。

(2)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

(3)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改革目标看,对外开放能跟踪世界先进水平,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完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2.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1)创办经济特区:为了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1980年起,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2)设立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包括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

(4)进一步对外开放①1992年,开发上海浦东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②从2004年以来,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引起世人关注。

(5)对外开放新格局: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

(6)作用: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性质:世贸组织是各国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

(2)标志: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

(3)意义①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和实现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契机。

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②有力地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2016·海南高考·25)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

其直接结果是(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设立经济特区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开展国企改革2.(2016·海南高考·24)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经济特区的创办
(1)经济特区概念
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利用
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特殊 渠道。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它的 前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 完全行使主权管辖,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思考:经济特区的 “特” 体现在哪里?
• 一、土地改革(1950-1952) •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
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 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 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 特点:采取经济上保护富农、政治上中立富农的 政策。 • 核心内容: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 有制。 • 结果: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 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 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级性,给社 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困难。
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 取得突破。全国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 要形式的责任制,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 社旧体制。
• 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经 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二、农业合作化
• 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选,从 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 产合作社,由低级向高级发展。1955年,政府加 快了农业合作化的步伐,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 潮。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
• 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 核心内容:将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五、国家对特区建设实行特殊政策倾斜,如,增加银行信贷资金, 新增财政收入、外汇收入全部留用,特区进口基本建设所需的物资 免征关税等。

对外开放新格局如何增强国际影响力

对外开放新格局如何增强国际影响力

对外开放新格局如何增强国际影响力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

对外开放已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而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则对于增强国际影响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对外开放新格局意味着更加全面、深入和多元化的开放模式。

这种新格局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贸易和投资领域,而是涵盖了更广泛的范畴,包括创新合作、人文交流、绿色发展等多个方面。

首先,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了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与便利化。

通过降低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各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能够更加自由地流通。

这不仅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增长,还加强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整合。

例如,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了贸易和投资的双向流动。

众多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仅带动了国内技术和产品的输出,还学习和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

同时,吸引外资的政策不断优化,为外国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公平的竞争环境,进一步增强了国际投资者对我国经济的信心。

其次,创新合作成为对外开放新格局中的关键一环。

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

各国通过加强在科研、技术开发等领域的合作,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攻克全球性的难题。

例如,在新能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国际合作项目日益增多。

各国科研人员共同努力,加快了技术创新的步伐,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种创新合作不仅提升了各国的科技实力,还为解决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疾病防控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再者,人文交流在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交流活动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通过举办文化节、艺术展览、学术交流等活动,不同国家的文化得以展示和传播,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教育领域的合作也日益频繁,学生和学者的国际交流项目不断增加,培养了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必修2第21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必修2第21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第五步:开放内地——开放 内地和边境城市。
思考:
根据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过程,你觉得它有什 么特点?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浦东新区
内地各省会 特点: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 市,从东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
海南省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
1、经济特区(5个)
2、沿海开放城市(14个)
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烟台、上海、南通、连云港、宁波、温州、福州、 广州、湛江、北海
3、沿海经济开放区(4个)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洲地区 和环渤海湾地区
4、开放、开发浦东(1992年 ) 5、开放沿江、沿边、省会城市
闽南三角区 珠江三角洲
环渤海地区
长江三角洲
浦东
第一步:拉开序幕——1979 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广东、 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 行特殊的优惠政策。
第二步:开放经济特区— —1980年正式确立深圳、 珠海、汕头、厦门为经济 特区。
第三步:开放沿海城市— —1984年国家进一步开放 14个沿海城市。
第四步:开放沿海地区—— 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 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环勃 海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区。 1988年海南省成为经济特区 ,1991年上海浦东也成为对 外开放区。
必修2第21课对外开放格局 的形成
一、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 1、经济特区(5个)
(1)概念(一定区域、特殊经济Fra bibliotek策、吸引外资) (2)原因(交通、著名侨乡、海外联系) (3)影响(成功经验带来了新的开放区)
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邓小平给深圳特区的题词
珠海经济特区
汕头经济特区 厦门经济特区

对外开放格局-高考政治知识点

对外开放格局-高考政治知识点

对外开放格局-高考政治知识点
对外开放格局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点。

(1)全方位,是指对所有国家开放。

(2)多层次,就是根据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的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逐步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开放。

(3)宽领域,是指我国的对外开放不仅限于经济领域,还包括文化、科技、教育等多领域的开放。

二、对外开放的格局的初步形成
1、经济特区的设立;
1)五个经济特区的设立及其经济优势①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
②地处沿海,交通便利③是著名的侨乡,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有利于吸引侨资④资源丰富
2)经济特区创办的作用和影响①经济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②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窗口”,起到辐射、示范和带动的作用2、放14个沿海城市
3、个经济开放区和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沿岸城市
4开放省会城市,沿江城市,沿江城市。

对外开放的格局~

对外开放的格局~

• 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大发展就是以这一时期 的外经贸改革为基础的:一是利用外资法 律制度推动吸引外资的顺利起步和发展; 二是外贸的先行改革,不仅促进了外向型 经济的大发展,而且推动了整体市场化改 革和思想观念转变,强化了按国际通行规 则办事的理念。此外,涉外税收体制改革、 外汇体制改喝以及涉外经济法制体系的形 成和完善等一系列向外向型经济转变做出 的重大改革,为对外开放提供了必要的制 度保障,有效促进了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 和开放性经济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之初,由于传统体制在意识形态 方面拥有强大势力,以及长期“条块分割” 所形成的部门与地方的独立利益,我国在 引入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中,面临着重重 阻力。而通过以区域开放政策为先导并持 续扩大的对外开放,我国经济发展不断与 国际市场经济体制接轨,使传统体制领域 不断受到外部市场经济体制的冲击和压缩, 对外开放也就内在地成为推动中国经济体 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基本动力源。
由点到面,循序渐进
• 经济开发区——沿海城市—— 沿海地区——内陆 • 由第二产业为主到第一、第三 产业逐步推进 • 由单方位、低层次——全方位、 深层次渐进式拓展
从开放第二产业为主到全面推进
•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 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 •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 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信息传输、计算机 服务、金融、地产、科学研究等。
2001年中国加入WTO标志着对外开放开 始从政策性开放逐渐转变为制度性开放, 真正开始构建具有“制度性”深刻内涵的 开放经济体制。由于WTO要求成员国在一 个统一、公开、平等和透明的市场环境中 进行对外经济交往活动,因而中国对WTO 作出了包括市场准入、降低关税、贸易规 则、政府制度等方面的一系列承诺,实质 上就是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建设开放 型市场的承诺,因此,加入WTO实质上要 求中国最终建立一个以公平、透明、法制 清晰、规范为根本特征的开放市场经济体 制。在这一外在制度改革压力下,中国对 大量法规制度进行了修改调整,逐步完善 了立法的透明度和行政公共参与制度,完 善了“开放经济体制”的“制度性”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开放格局
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即不仅在经济领域开放,还要在科技、体育、文化、教育等各领域开放,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二、对外开放新格局是什么?
对外开放新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实行对外开放,一个关键是要正确地对待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

邓小平明确表示:“我们要有计划、有原则地引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但是我们决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决不学习和引进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

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

既不能因噎废食,对国外的东西一概加以拒斥,从而放慢对外开放的步伐,也不能对国外的东西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甚至以各种形式主张全盘西化。

扩展资料: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追随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选择。

在当代,世界最新通讯技术的运用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变革,使各种交往手段越来越现代化,国际经济生活的时空大大缩短,使国际交往互惠更加便利。

资源、劳力、技术、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普遍纳入经济生活国际化的洪流之中,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的社会化、国际化、一体化普遍要求各国打开国门,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

世界市场的扩大,要求各国实行开放政策,既发展自己,也推动全世界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