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蒿芩清胆汤临床应用??第三节 儿科病证
蒿芩清胆汤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湿热内闭证)临床研究
蒿芩清胆汤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湿热内闭证)临床研究蔡靖宜;吉训超【摘要】目的观察蒿芩清胆汤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湿热内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湿热内闭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蒿芩清胆汤口服.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起效时间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的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29%(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hs-CRP、WBC、PC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阴影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蒿芩清胆汤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湿热内闭证)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症状,抑制炎症反应.【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9(028)001【总页数】4页(P54-56,80)【关键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蒿芩清胆汤;湿热内闭证;临床疗效【作者】蔡靖宜;吉训超【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6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健康儿童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炎,是相对医院获得性肺炎而言[1]。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呼吸增快、呼吸困难等[2]。
CAP是儿童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是儿童住院最常见的原因,也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3-4]。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每年的发病人数为1.55亿例,5~14岁儿童患病率为1.6%~2.2%,而<5岁儿童患病率达到3.5%~4.5%[5],直接导致死亡人数 160 万/年,占全部死因的18%[6]。
儿童CAP发病率高,不仅给个人生命健康造成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7-8]。
中医儿科主治医师历年试题(网友回忆版)(一)
中医儿科主治医师历年试题(网友回忆版)(一)[单选题]1.行于腹部正中线,总任一身之阴经的是()。
A.带脉B.阳维脉C(江南博哥).督脉D.冲脉E.任脉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喉咙,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分行至目眶下。
任脉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为“阴脉之海”。
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又称“任主胞胎”。
[单选题]2.根据《素问·举痛论》,可以引起呕血及飧泄的是()。
A.怒B.喜C.思D.悲E.恐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素问·举痛论》:“余知百病生于气也。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岐伯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单选题]3.心火旺盛可引起肝病属于以下何种五脏病变的传变规律?()A.母病及子B.相乘C.子病及母D.相侮E.相克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五行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一是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方面。
(母病及子:与相生相同,子及于母:与相生相反)二是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传变和“相侮”传变两方面。
(相乘:与相克相同,相侮:与相克相反)。
肝属木,心属火,肝与心为相生关系,故心病及肝为子病及母。
[单选题]4.以下五味属于阳(升散)的是()。
A.辛、甘、淡B.酸、苦、咸C.辛、酸、咸D.辛、甘、温E.辛、苦、温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其中辛、甘属阳,酸、苦、咸属阴。
五味除酸苦甘辛咸外,还有淡味、涩味,淡味属阳,涩味属阴。
温属四气范畴,不属五味。
[单选题]5.不属于大头瘟毒盛肺胃证的表现的是()。
A.壮热烦渴B.头面焮肿疼痛C.咽喉疼痛D.大便便秘E.舌红苔黄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大头瘟毒盛肺胃证证病机:肺胃热毒充斥,攻冲头面。
证候表现:壮热口渴,烦躁不安,头面焮肿疼痛,咽喉疼痛加剧,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蒿芩清胆汤临床运用举隅
芍1 0 g , 山莱萸 1 0 g , 肉苁 蓉 1 0 g , 炙甘草 1 0 g 。水 煎 温 服。
1 0剂后 诸 症 减 轻 。在 本 方 基 础 上 调 整 , 历 时 2个 月 , 服 药 4 0余 剂 , 症 状基 本 消 除 , 情绪开朗 , 精神转佳。
4 0 g , 太子参 1 0 g , 升麻 1 0 g , 柴胡 8 g , 当归 1 0 g , 茯苓 l O g , 陈
皮1 0 g , 白术 1 5 g , 黄精 1 0 g , 五味 子 1 0 g , 淮山药 1 0 g , 山 茱 萸
1 0 g , 丹皮 8 g , 肉苁 蓉 1 0 g , 炙甘 草 1 0 g 。水 煎 温 服 。 1 0剂 后
诉 近 半 年 自感 时 有 头 晕 , 四肢 困乏无 力, 口 中黏 腻 , 时有 口 苦 。 平 素 嗜 烟 酒及 食 肥 甘 厚 腻 之 品 。 多 次 体 检 提 示 高脂 血 症、 脂肪肝 , 间 断服 用 降 脂 药 , 效 果 不佳 , 前 来 就 诊 。3 d前 血
脂 结 果 示 :T G 1 . 8 9 mmo L / L。T C 6 . 5 2 mmo l / L.HDL — C
6 体位 性 蛋 白尿
陈某, 男, 1 6岁, 1 9 9 9年 5月初诊 。患者形体 瘦长 , 身高
1 7 5 c m, 体 质量 5 0 k g 。2年 前 体检 时发 现 小便 中有蛋 白 , 定 性
作者简介 : 倪达 常 , 男, 副 主任 医师 , 研 究方 向: 心、 肺、
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汤(和解胆经法)清·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青蒿脑钱半至二钱淡竹茹三钱仙半夏钱半赤茯苓三钱青子芩钱半至三钱生枳壳钱半陈广皮钱半碧玉散包,三钱【主治】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胸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痛者。
【方论选萃】清·何秀山:足少阳胆与手少阳三焦合为一经,其气化一寄于胆中以化水谷,一发于三焦以行腠理。
若受湿遏热郁,则三焦之气机不畅。
胆中之相火乃炽。
故以蒿、芩、竹茹为君,以清泄胆火,胆火炽,必犯胃而液郁为痰,故臣以枳壳、二陈,和胃化痰,然必下焦之气机通畅,斯胆中之相火清和,故又佐以碧玉,引相火下泄,使以赤芩、俾湿热下出,均从膀胱而去。
此为和解胆经之良方,凡胸痞作呕,寒热如虐者,投无不效(《通俗伤寒论》)。
近代·何廉臣:青蒿脑清芬透络,从少阳胆经使邪外出,虽较疏远腠理之柴胡力缓,而辟积宣络之功。
此柴胡为尤胜,故近世喜用青蒿而畏柴胡也(《重订通俗伤寒论》)。
近代·朱良春等:方中青蒿性味苦寒,专去肝、胆伏热,领邪外出,配合黄芩、竹茹,尤善清泄胆热,解除热重寒轻之症;半夏、陈皮、机壳不但能化痰油、消痞闷,配合黄岑、竹茹,更能止呕逆、除心烦;赤苓、碧玉利小便、清湿热,协同青蒿、黄芩可治黄疸。
本方配伍周到,是和解胆经,清利湿热,从而解除寒热如疟和湿热发黄的一张良方(《汤头歌诀评解》)。
近代·冉先德:方中青蒿、黄芩为君,清少阳胆热;陈皮、半夏、枳壳、竹茹为臣,降逆化痰;赤茯苓为佐,清利湿热;碧玉散为使,导热下行.诸药合用,少阳胆热一清,脾胃痰湿得化,则诸症自愈(《历代名医良方注释》)。
【近代验证】例一程聚生治胆囊炎胆道感染案(选自《江西中医药》1982.2)潘某某,女,52岁。
患慢性胆囊炎已二载余。
昨日食少许肥肉后发热(38.3℃),微感恶寒,右胁及脘部胀痛,口苦且干,呕吐黄绿色液,纳谷不香,大便干燥,小溲黄赤,脉象弦数,苔薄黄而腻,舌质红。
蒿芩清胆汤临床运用及名家经验
蒿芩清胆汤临床运用及名家经验【名家发挥】当代著名方剂学家陈潮祖教授认为蒿芩清胆汤证机理当属:少阳三焦湿热或痰热机理。
湿热阻于少阳三焦,则寒热如疟;肝胆经脉循胸胁,湿碍气阻,壅滞经隧,故胸胁胀痛。
胃本不呕,胆木客之则呕。
胆热乘胃,胃浊上逆,则呕吐酸苦水,甚至胆汁随胃液上逆而呈呕吐黄涎。
还认为少阳三焦联络内外,故本方还可广泛运用于五脏之湿热或痰热为患,将其多年临床验证本方的用法总结为:①湿热留恋三焦:寒热如疟,胸胁胀痛。
②呕吐:兼见口苦胁痛,呕吐黄涎而黏,苔黄而腻。
③眩晕:多因痰热循三焦上攻,蒙扰清空所致。
④急性黄疸。
⑤湿热盗汗:湿阻少阳半表半里,当其夜卧阳气内归阴分之际,不仅表卫因阳气内归而失去固护,其内人阳气与里热相合遂致里热蒸腾,湿从外泄而盗汗见矣!盗汗每见于凌晨4、5时者,盖此时肝气萌动,阳气外达故也。
⑥神志不清:加石菖蒲、连翘治暑温,高热已退,湿热蔽阻清窍而神志不清者,有清热除湿,涤痰开窍之功。
⑦心悸、失眠:属于痰热为患者,可加琥珀、瓜蒌壳、黄连之类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⑧咳嗽、气喘:以咳嗽、气喘、苔黄而腻为主证。
⑨咳血。
⑩热淋。
⑪痔疮下血。
【临床荟萃】本方临床运用广泛,涉及诸多病种,症状复杂,但要言如一,终归三焦湿热或痰热,若能加减得当,真可谓治湿热之良方也。
现汇诸家之论以集腋成裘。
1.内科(1)发热:热证从其病变本质来讲,只有实热和虚热两类,从其临床征象来讲,也只有热盛津伤的纯热无湿与湿热并见的湿热互结两类,征象因其所在部位不同而异。
蒿芩清胆汤既可分消上下之势以治疗三焦湿热,又可和解表里之半治疗胆胃不合。
张氏以此方加减治疗小儿外感风寒或风热夹内伤乳食之发热,他认为小儿若伤于乳食,致脾胃运化失司,则生痰湿;土不生金,肺卫受损,则易外感。
故以本方和解和中而兼清热理气化痰极为合拍。
如有高热、烦渴引饮者,合用白虎汤清解气分之热;咳嗽剧烈者,加用桑皮、杏仁、代赭石、僵蚕降气清肝豁痰止咳;表寒明显者,加用荆芥、防风辛温解表,疏风清热。
?蒿芩清胆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蒿芩清胆汤《中医治法与方剂》蒿芩清胆汤(《通俗伤寒论》)【组成】青蒿15~30g 黄芩10~15g 青黛10g 竹茹10~15g 枳实10g 陈皮10g 半夏10~15g 茯苓15g 滑石20g 甘草5g 【用法】水煎服。
【主治】少阳三焦湿(痰)热,寒热如疟,热重寒轻,胸胁胀痛,口苦吐酸苦水,或呕吐黄涎而黏,或干呕、呃逆,舌红苔白或黄腻,脉弦数者。
亦治眩晕、黄疸、湿热盗汗、神志不清、心悸、失眠、咳嗽、咳血、热淋、痔疮下血等证。
【证析】此属少阳三焦湿热或痰热机理。
形成此机理的原因不一,或因邪犯皮毛,由表及里;或因邪从口人,肠胃受病,由里达外;或因邪从上受,由上而下;或因邪从尿路侵入,由下而上,影响三焦水道失调,阳气为湿浊所遏,气郁化热,遂呈少阳三焦湿热或痰热为患。
湿热阻于少阳三焦,则寒热如疟;热邪偏盛,故热重寒轻。
肝胆经脉循胸胁,湿碍气阻,壅滞经隧,故胸胁胀痛。
胃本不呕,胆木克之则呕。
胆热乘胃,胃浊上逆,则呕吐酸苦水,甚至胆汁随胃液上逆而呈呕吐黄涎。
肝与胆为表里,胆热及肝,气病及血,故舌质红;湿热熏蒸则苔腻;肝脉自弦,脉象弦数,是肝胆有热象征。
至于眩晕、黄疸、湿热盗汗病在肝;神志不清、心悸、失眠病在心;咳嗽、咳血病在肺;热淋病在肾;痔血病在肠道,征象部位虽异,湿热为患致病本质则同。
上述征象有气郁化热、津凝为湿(痰)、胆汁壅阻、血热外溢等基础物质病变,也有组织结构感受刺激病变,但以湿热为其主要病理。
【病机】三焦湿热。
【治法】清热除湿,上下分消法。
【方义】叶天士《温热经纬・外感温热篇》谓:“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
”叶氏指出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之少阳病,但伤寒之邪自表入,邪在少阳,法当和解表里之半。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卫之邪若不逆传内陷,留恋少阳三焦,水液失调,即呈湿热。
治疗少阳三焦湿热,不可过用寒凉,以免遏其阳气,当如温胆汤之走泄,展其气机。
蒿 芩 清 胆 汤
清化痰热而止呕,和胃降逆
温胆汤(二陈汤)
臣 化痰 臣 化痰 降逆 降逆
宽胸畅膈,调畅气机,气顺痰消
青黛滑石甘草 碧玉散
六一散
1、辨证要点
本方主要适用于少阳湿热之证,属热重于湿者。以寒 热如疟,寒轻热重,胸胁胀闷,吐酸苦水,舌红苔腻, 脉弦滑数为证治要点。亦可用于暑湿时邪所致之疟疾。
少阳湿热痰浊证 (胆热偏重,兼有湿热痰浊)
功用
和解少阳 调和胆胃
清胆利湿 和胃化痰
2、现代运用 肠伤寒、急性胆囊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胆汁返流 性胃炎、肾盂肾炎、疟疾、盆腔炎、钩端螺旋体病属 少阳胆与三焦湿遏热郁者,均可用之。
3、随证加减 胆热犯胃甚者,热重,呕多,加黄连,苏叶;湿 重,加藿香、苡仁、蔻仁;小便不利,加车前子,泽 泻,通草。
小柴胡汤
蒿芩清胆汤
主治证候
邪踞少阳 胆胃不和证
蒿 芩 清 胆 汤
主治病证分析:少阳湿热痰浊证。
寒热如疟 热重寒轻 胸胁胀痛 舌红,脉弦数 呕吐 吐黄涎,酸苦水 苔白腻,间有杂色 脉滑数
少阳证
(胆热偏重)
和解少阳 清胆热 降逆和胃 化痰利湿
青蒿 黄芩 半夏竹茹 陈皮枳壳 赤茯苓 碧玉散
胃气上逆 湿热痰浊
立法: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君 清解 少阳
青蒿脑 苦寒芬芳清透少阳邪热,且能清利湿热 青子芩 苦寒清泻少阳之热 竹茹 仙半夏 陈皮 枳壳
蒿芩清胆汤治验三则
麻 、钩 藤 、代赭石 清热 、导邪 下行 。诸 药 同用 ,共 奏 清利 肝 胆 、清 化痰
热 之功 。
3 盗 汗
减 ,体 温 3 7 . 8  ̄ C,诸症 已有 转机 ,再 进 2剂 后 ,胸 腹 之 热 除 ,脉濡缓 。去川 I 连 、栀 子 ,再 进 2剂 ,则 热 退
脉 弦 滑数 。证 属 湿 热郁 遏 少 阳 。治 拟 清 热 利 湿 、疏 泄 少
身凉 ,脘痞 、尿 黄 消失 ,但 大 便 3 日未 行 ,青 蒿 减 为
1 5 g ,加大 黄 6 g ,续 服 2剂 ,大 便 即通 。停 药 观 察 1
周 未发 。
按 :伏 暑是 由暑 湿或 暑 热 病 邪郁 伏 而 发 于秋 冬 季 节 的急 性外 感热 病 。本 案暑 湿 内伏 ,未 得 清透 而 郁 蒸 少 阳气 分 ,秋 季 为 寒 邪 所 侵 ,新 邪 欲 人 ,伏 气 欲 出 , 正 邪交 争 ,少 阳枢机 不利 ,则 寒 热 如 疟 ,午 后 湿 热 之 邪 交蒸 更甚 ,上 扰 心神 则 心烦 ,湿热 蕴 阻 中焦 则 脘 中
取 得满 意疗 效 ,兹举 医案 3 则 如下 。
1 伏 暑
如 治 赵某 ,男 ,2 6岁 。2 0 1 0年 1 0月 2 5 日初 诊 。 患者发 热 、恶 寒 1 0天 。 曾在 某 院 查 血 常 规 : 白细 胞 9 . 8 x 1 0 。 / L , 中性 粒 细 胞 0 . 7 9 ;淋 巴细 胞 0 . 2 1 。诊 断为上 呼 吸道 感 染 。经 阿 洛 西林 注 射 液 等 治 疗 1周 , 汗 出热 退 ,但继 而 复热 ,遂 转笔 者 处 治 疗 。诊 见 寒 热 似疟 阵作 ,发无 定 时 ,午 后 热 张 ,入 暮 更 甚 ,体 温 达 3 9 . 5 ℃ ,伴 口渴 心 烦 ,胸腹 皮 肤 灼 热 , 胃脘 痞 闷 ,尿
蒿芩清胆汤临证应用(病毒性心肌炎肝炎后发热)
蒿芩清胆汤临证应用(病毒性心肌炎、肝炎后发热)蒿芩清胆汤出自俞根初的《重订通俗伤寒论》,由青蒿、黄芩、竹茹、半夏、茯苓、枳壳、陈皮、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组成,为和解胆经之良方。
谷越涛主任医师是第三批和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认为,蒿芩清胆汤专为少阳邪热、痰湿内阻之证而设,临床以寒热如疟,胸胁胀痛,呕吐酸苦,小便短赤,舌苔黄白兼杂,脉现滑象为主要表现者,均可用其治疗。
蒿芩清胆汤是以青蒿、黄芩清解少阳胆热,领邪外出;以碧玉散清利三焦湿热,导邪下行;以陈皮、半夏、赤茯苓、枳壳、竹茹清热化痰,和胃降逆,治邪于中的方剂。
谷越涛主任医师临床擅长运用蒿芩清胆汤治疗疑难杂病,现整理其医案,以窥其运用蒿芩清胆汤的临证思路。
发热(急性黄疸型肝炎后)赵某,女,50岁。
曾患急性肝炎,经治疗后肝功能正常,但每日15时~19时发热,体温37.5℃左右,伴身酸累乏力,右胁胀隐疼,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心烦易急躁,每因情志变化时诸症加重,小便色黄,红舌苔黄厚腻,脉沉弦细数。
证属湿热邪毒蕴结少阳,枢机不利,治应清透三焦湿热病毒,以利枢机。
予蒿芩清胆汤治疗:青蒿、茯苓各15克,黄芩、枳实、竹茹、半夏、陈皮各10克,滑石20克,青黛1克,甘草6克,6剂,水煎服,每日1剂。
复诊:下午低热持续时间缩短,右胁胀隐痛、脘腹胀满减轻,食欲渐增,舌苔薄黄腻,脉弦细。
继服上方改青蒿18克,青黛2克,水煎服6剂。
三诊:近日下午体温未超过37℃,右胁胀、脘腹胀满均消失,食欲正常,舌苔薄白,脉弦。
继服二诊方6剂,服完停药。
随访至今,其发热及肝炎未复发。
该患者每天15时~19时发热,具有典型的湿邪发热的特点。
其右胁胀隐疼,心烦易急躁,每因情志变化时诸症加重,表明以肝胆湿热为主,同时合并有困倦乏力、脘胀、小便色黄等三焦湿热的证候,故以蒿芩清胆汤清透三焦湿热,和解少阳枢机,取效甚捷。
心悸(病毒性心肌炎) 岳某,男,25岁。
两个月前因受凉而致发热、恶寒、心慌,在当地医院治疗,热退后仍感心慌,且胸闷憋气,呈阵发性加重,在医院诊为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治疗约两个月,诸症未减。
蒿芩清胆汤还可以这么用,您知道吗?
蒿芩清胆汤还可以这么用,您知道吗?蒿芩清胆汤通常在治疗恶寒发热,有汗不解,口苦口干等少阳病方面疗效卓著,本文根据谨守病机、异病同治的法则,师古而不泥其方,灵活辨证运用于内科杂病中,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举数例验案,供您参考。
【药物组成】青蒿脑一钱半至二钱,淡竹茹三钱,仙半夏一钱半,赤茯苓三钱,青子芩一钱半至三钱,生枳壳钱半,陈广皮一钱半,碧玉散(包)三钱。
【煎服方法与服用宜忌】水煎服,煎煮时间不宜过长,15分钟即可。
服药时以昼夜频服为要,不可过量过急。
脾胃虚弱者慎用本方。
服药期间忌辛辣、刺激、油腻饮食。
【主治病证】少阳湿热,痰浊内阻证。
症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黏,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痛,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
【方歌】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碧玉入,热重寒轻痰湿重,胸痞呕恶总能除。
【方证源流】蒿芩清胆汤为俞根初为湿热郁阻少阳所立方。
何秀山曰:“手足少阳,合为一经,其气化,一寄于胆中,以化水谷,一发于三焦以行腠理,若受湿遏热郁,则三焦之气机不畅,胆中相火乃炽……胆火炽,必犯胃而液郁为痰。
”胆中热盛,必犯胃,犯胃导致胃的降浊功能异常,液郁为痰,即木郁土壅,脾胃不能正常运化,形成痰、湿、热,痰、湿、热阻滞气机,导致手足少阳气机不利,即土壅木郁。
蒿芩清胆汤方中青蒿苦寒芳香,轻扬宣透,黄芩苦寒清热燥湿,两药为伍,清透少阳湿热;半夏、陈皮、枳壳、竹茹,辛温苦寒,辛开苦降,分消走泄。
正如医圣张仲景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茯苓、碧玉散使湿热痰从小便而去,使痰湿有出路。
以上四案虽见症大异,而病机则同,即痰、湿、热郁阻少阳胆、三焦,木郁土壅,胃失和降。
湿去痰消,热无以留,胆中正之官安和,上症悉除。
【方义阐释】本方为少阳邪热,痰湿内阻证而设。
其证以寒热如疟,胸胁胀痛,呕吐酸苦,小便短赤,舌苔黄白兼杂,脉现滑象为临床特点。
方中青蒿清透少阳胆热;湿热蕴结,以黄芩苦寒清热燥湿,共为君药。
蒿芩清胆汤发烧.少阳三焦湿.温病少阳湿热痰浊,痰浊阻在少阳,寒热往来。舌苔腻.小儿夏季暑湿发热
蒿芩清胆汤*发烧.少阳三焦湿.温病少阳湿热痰浊,痰浊阻在少阳,寒热往来。
舌苔腻.小儿夏季暑湿发热*退热经验方柴胡甘草,黄芩连翘。
主治感冒发高热,汗出热不退或无汗身热者。
这种发热夏秋季多见,体温常高达38.5℃以上。
连翘擅长清风热,对发热汗出而热不退者,对头昏、心烦、失眠者,对咽喉充血、淋巴结肿大者,对发热而呕吐者,都很有效,柴胡退热,必须大量。
.痰浊阻在少阳,寒热往来。
舌苔腻,用蒿芩清胆汤一个病人72岁,发烧,一个月反复。
是小柴胡汤证,口苦咽干目眩,开出去,3包就好。
后来病人的老婆也发烧,也是一个月搞不好,中西药吊针都用,又请我过去。
也是口苦,胸满,寒热往来。
病人舌苔腻,我就用蒿芩清胆汤,也是一剂见明显效果,几剂好了。
如果拘泥于经方,用小柴胡,这个痰浊阻在少阳,就治不好。
所以只要对证,时方跟经方是一样好。
.温病少阳湿热痰浊该如何论治?如果谈温病少阳湿热痰浊论治,就必须要了解伤寒少阳病的病机是什么?症状是什么?治疗原则是什么?主方是何方?伤寒少阳经病证表现为三焦经以及胆经的病证。
少阳病,邪不在表,也不在里,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半表半里,此时汗、吐、下三法均不适宜,只有采用和解方法,或在和解大法基础上配合其他治疗法则,方为妥善。
小柴胡汤是伤寒少阳邪在半表半里之主方,大家知道,六经除少阳病篇外,其他各篇在经、在脏、在腑的处方是不一样的,而唯独在少阳病篇在经、在脏、在腑的处方都是小柴胡汤或以小柴胡汤为基础而演变而来的。
伤寒邪在少阳症状大致有: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等。
主方是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方中,柴胡具有透解邪热,疏达经气,可使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黄芩具有清泄少阳半里之邪热;柴胡与黄芩合用,则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全部治疗;半夏和胃降逆;人参、炙甘草扶助正气,抵抗病邪,既可以促使邪气达表,也可以防止邪气进一步內侵;生姜、大枣和胃气,生津液。
诸药合用,可使邪气解,少阳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
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碧玉再加茯,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
厚朴温中汤厚朴温中陈草苓,干姜草蔻木香匀,煎服加姜治腹痛,寒湿胀满用皆灵。
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火热烦狂兼讠詹妄,吐衄发斑皆可平。
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益气温经和营卫,肌肤不仁血必康。
黄土汤黄土汤中术附芩,阿胶甘草地黄并,便后下血功独擅,吐衄崩中效亦灵。
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腹皮苏,甘桔陈苓术朴具,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岚瘴驱。
槐花散槐花散治肠风血,芥穗枳壳侧柏叶,等分为末米汤下,凉血疏风又清热。
J济川煎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津亏肠中燥,温润通便法堪宗。
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健脾丸健脾参术苓草陈,肉蔻香连合砂仁,楂肉山药曲麦炒,消补兼施不伤正金锁固精丸金锁固精芡莲须,龙骨牡蛎潼蒺藜,莲粉糊丸盐汤下,能止无梦夜滑遗。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橘皮竹茹汤橘皮竹茹治呕逆,参草姜枣效最捷,胃虚有热气冲逆,清补和中降逆之。
K咳血方咳血方中诃子收,海粉青黛栀瓜蒌,姜汁蜜丸口噙化,咳嗽痰血服之。
L理中丸理中丸主温中阳,人参甘草术干姜,呕哕腹痛阴寒盛,再加附子更扶阳。
凉膈散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调蜂蜜,上中郁热服之消。
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化饮剂,健脾又温膀胱气,饮邪上逆气冲胸,水饮下行眩晕医。
羚角钩藤汤羚角钩藤茯菊桑,贝草竹茹芍地黄,阳邪亢盛成痉厥,肝热生风急煎尝。
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益肾肝,山药丹泽萸苓掺,再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可煎餐。
六味再加五味子,丸名都气虚喘安,地黄丸中加麦味,咳喘盗汗皆能挽。
六味再加杞与菊,目视昏花治可痊。
六一散六一散用滑石草,清暑利湿此方饶,加入辰沙名益元,兼能镇心亦有效。
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胆实火湿热排。
蒿芩清胆汤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证体会
满 , 绪抑郁 , 情 喜太息 、 暖气 ; 纳差 、 腹胀 、 大便 不调 。 舌红 、 苔 薄 白, 脉弦 。分析 : 肝气犯 胃, 胃脘胀痛 、 则 嗳气 ; 肝脾不调则
纳差 、 腹胀 、 大便不调 ; 肝失调达则胁肋 胀满 , 情绪抑郁喜太 息。治则 : 疏肝解郁 , 扶土抑木 。方药用 自拟调肝散 : 橘核仁 、
蒿、 黄芩 、 夏、 半 茯苓 、 枳壳 、 竹茹 、 碧玉散等组成 , 功用为清胆
热犯肺 , 肺失宣肃 。用蒿芩清胆汤加 减 : 青蒿 、 黄芩 、 牛蒡子 、
竹茹 、 青黛( )滑石( )马勃 、 包 、 包 、 天花粉 、 炙紫菀 、 款冬花 、 海
浮石 、 天竺黄各1g 茯苓 、 0, 法半夏各 8 , g 陈皮 、 枳壳各6 , g炒麦
5 脾 胃 阳虚 型
症状: 胃刺痛 、 固定 不移 、 按 、 间加重 , 呕血 、 拒 夜 或 黑 便, 舌瘀斑 , 涩。 脉 分析 : 久病人络 。 不通则痛 , 胃刺痛 ; 故 血属 阴, 故夜 间加重 ; 瘀血属实 , 故拒按 ; 瘀血人络 , 血不循 常道 ,
故 呕血 、 黑便 ; 瘀 斑 、 涩 瘀 血 之 明 征 。 法则 : 血 化 瘀 , 舌 脉 活 通
剂, 水煎服 , 药进 1 剂后发热转为低热 , 无流涕 , 大便畅。 剂后 2 体温正 常 , 咽部充血 明显减轻 , 继服2 , 剂 诸症消除。
2 咳 嗽
素及化痰药物治疗 , 但效果不佳 。查体 :, 8 ℃, ,3 . 咽部充血 , 1 2 o
双侧扁桃体 Ⅱ。 肿大 , 舌质红 、 苔黄腻 , 滑数 。双肺呼吸音粗 脉
蒿芩清胆汤加减临床运用与研讨
维普资讯
中国中医急症 2006年 l0月第 l5卷 第 l0期 JETCM.Oct.2006,Vo1.15,No.10
述 ·
评 ·
蒿芩清胆汤加减 临床运用与研讨
李 鹏 指导 韩雪梅 王乐平
中图分类 号 :R28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745X(2006)10—1 146—02
【摘要】 回顾近年来有关蒿芩清胆汤的临床应用与理论研究的报道后发现 :蒿芩清胆汤应用范 围极为广泛 且在发热 、胃炎等诸多病证的治疗 上疗效均极为显著。但 其相应的临床系统观察和实验研究却相对十分滞后。 【关键词】 蒿芩清胆汤 临床运用
蒿芩清胆汤首见于 《重订通俗伤寒论》,系清代浙江绍 兴著 名 医 家俞 根初 创 制 ,由青 蒿 、淡 竹 茹 、仙 半 夏 、赤 茯 苓 、黄 芩 、生枳 壳 、陈 皮 、碧 玉散 (滑石 、青 黛 、甘 草 )组 成 。后 世 医家 将 其广 泛 应 用 于肠伤寒 、急性 胆囊炎 、胆汁反流性 胃炎 、钩端螺旋体 病等许 多 疾 病 。现将 蒿 芩 清 胆汤 加 减 临 床运 用 与 报道 情 况 述 评 如下 。
1 临 床 运 用 1.1 发 热 黄 氏、以蒿 芩 清 胆 汤 加 减 治 疗 外感 发 热 48例 (病 种 有 上 呼 吸 道 感 染 l4例 ,泌尿 系统 染 l2例 ,肺部 感 染 l0例 ,胆 囊 炎 6例 ,伤 寒 3例 ,恙 虫病 3例 等 传 染 病 与 感 染性 疾 病 。均 属 于 温病范畴 ),根据岭南地区气候 、地理环境 、人群体质等特点 ,采 用蒿 芩 清 胆 汤 加 减 治疗 ,结 果 治 愈 20例 ,显效 18例 ,有 效 6例 , 无效 4例 ,总有 效 率 为 91.7% …。焦 氏 曾 用 本 方 随证 加 减 ,治 疗 青 年 女性 原 因不 明 的低 热 。症 见 胸脘 闷胀 ,胁 肋 不 适 ,先 冷 后 热 ,热 多冷 少 , t2,烦食 欲 不 振 ,低 热 多发 生 在 l4~23时 ,后 半 夜 渐 渐 消 退 ,但 次 日仍 作 ,久 久 难 愈 ,苔 白 ,脉 细数 等 。连 服 15剂 , 患 者 服 2个 月左 右 而愈 】。刘 氏 用 本 方 治疗 发 热 2例 。一 例 患 者 每 5—7 日必 发 热 1次 ,持 续 5~6h,多方 检 查 ,原 因未 明 。辨 证 为湿热郁遏少 阳 ,气血瘀阻 ,枢机不利 。用本方加郁金 15g,红 花 、川芎 、白芍 各 10g,5剂 后 寒 热 未 发 作 。 继服 l0剂 ,此 后 一 直 未发作 。另一 例患者久热不退 4个月 ,未查出原因。询知患者有 长 期 与 水 接 触 史 ,伴 关 节 酸 痛 。 证 属 湿 郁 化热 ,湿 热 弥 漫 三 焦 , 留滞 经 络 。治 用 本 方合 木 防 己汤 。3剂 后热 势 大 减 ,关节 疼 痛 亦 轻 。继 服 4剂 ,热 已 基 本退 尽 l。林 氏用 本 方 治 疗 /J,JL暑 湿发 热 1例 。患 儿 发热 l0余 日 ,体 温 38℃ ,头 面 无 汗 ,证 属暑 湿感 风 寒 。用 本 方合 香薷 饮 1剂 症 减 ,2剂 热 退 】。滕 氏用 本 方 治疗 小 儿夏季热 2例 ,分别证属禀赋不足 ,外感暑湿和暑湿缠绵 ,湿 阻 太 阴 。 均用 本 方 加 减 治 疗 ,均 2剂 症 消 】。 1.2 呼吸 系统 疾 病 刘 氏 用本 方加 鱼 腥 草 、金 银 花 各 15g,治 疗 大 叶性 肺 炎 1例 。服 药 3剂 后 热 退 ,咳血 止 ,胸 痛基 本 缓 解 …。 殷 氏 用本 方 治疗 咳嗽 1例 ,症 见 咳 引 胁痛 , 咳黄 稠 痰 ,胸 闷 呕 恶 。证 属 木火 逆 乘 于 肺 ,炼 液 为痰 。用 本 方 4剂 ,诸 症 消 除 】。 1.3 消化 系统 疾 病 陈 氏 以蒿 芩清 胆 汤 加 减 (青 蒿 、淡 竹 茹 、 姜半夏 、茯苓 、陈皮 、枳壳 、黄芩 、炒 白术各 10g,柴胡 、甘草各 6g, 炒 谷 、麦 芽各 15g)治疗 胆 汁 反流 性 胃炎 80例 。结果 痊 愈 60例 , 好转 19例 ,无效 1例 ,总有效率 98.75% 171。雷氏以青蒿 、黄芩 、
蒿芩清胆汤临床验案举例
如 治 鲍 某 ,男 ,5 7岁 。2 0 1 3年 3月 4 日初 诊 。
柏地 黄 丸后 ,反 增腹 胀 、胸 闷 ,而 盗 汗 未 止 。细 审其 症 ,另有 胸 闷 、 口苦 。证 属 湿 热交 蒸 ,入 于 阴分 ,正
邪纷 争 , 营 阴 失 守 ,逼 津 外 泄 ,故 投 蒿 芩 清 胆 汤 治
患者 失 眠半 年 ,长 期 服用 乌灵 胶 囊 等 2片方能 人 睡 ,伴 精 神 紧张 、
形体 消 瘦 、烦 躁 不 安 、 失 眠 、 口苦 。舌 苔 白 腻 、质
红 ,脉 弦 滑 数 。证 属 胆 热 痰 阻 、痰 火 扰 心 。 治 拟 清 胆
2 盗 汗
按 :胆 汁返 流性 胃炎 是 由各种 原 因引起 的幽 门功 能不全 ,或 胃切 除 术 后 胆 汁 返 流 ,导 致 胃粘 膜 充 血 、
水 肿 、糜烂 等改 变 ,多系 胆 热犯 胃, 胃气 上 逆 ,表 现
为 胃脘 部 疼 痛 ,伴 有 嗳 气 、泛 酸 ,时 有 腹 胀 ,纳 少 , 小便黄 ,大便 干结 。舌 质红 、苔 黄 腻 ,脉 弦 细 滑 。故 投蒿 芩 清 胆 汤 清 胆 利 湿 、 和 胃化 痰 。方 中 青 蒿 、黄
蒿芩 清胆 汤 出于 《 通 俗伤 寒 论 》 ,用 于邪 在 少 阳 、 往来 寒热 等 。笔者 在临 床 上 ,采 用 蒿芩 清 胆 汤 治疗 不
煎)各 1 5 g ,青 蒿 、 黄 芩 、姜 竹 茹 、 白 薇 、郁 金 各 1 2 g ,姜半 夏 9 g ,枳 壳 、麻 黄 根 、稽 豆 衣 各 2 4 g ,煅
如 治 刘 某 ,男 ,3 7岁 。2 0 1 3年 4月 3 日初 诊 。
患 者夜 寐 盗 汗 3个 月 ,反 复 发 作 。 曾服 用 知 柏 地 黄
【俞氏蒿芩清胆汤:小儿暑湿发热的良方】
【俞氏蒿芩清胆汤:小儿暑湿发热的良方】导读:蒿芩清胆汤是《通俗伤寒论》俞氏经验方,具有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作用,凡胸痞作呕、寒热如疟者,投之无不效。
文章作者运用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小儿暑湿发热疗效明显。
林钦甫治疗小儿夏季暑湿发热经验暑湿发热是外感湿热病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入夏之后,天暑地热,且暑多挟湿,人在其中,暑湿之邪从口鼻而受,留恋气分,胆火偏盛,内干脾胃,暑湿互结。
小儿脏腑娇嫩,阴阳稚弱,饮食不能自节,寒温不能自调,暑湿之邪更易乘虚而入,导致发热。
临床特点有:①高热(39度以上)朝轻暮重,寒少热多,或汗出而热不退,或热退后又复升,有的病儿仅有发热,而无其他症状。
②无明显的肺经症状,而多见脾胃症状,如脘痞,恶心呕吐,苔腻,便溏。
③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高,中性偏低。
我师林钦甫主任医师运用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小儿夏季暑湿发热,疗效明显,兹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治疗方法基本方:青蒿、连翘各6g、炒黄芩、陈皮、法半夏、炒枳壳各5g,淡竹茹、赤茯苓、碧玉散、焦山栀各9g、芦根10g。
适应症:外感暑湿之邪、留恋气分不解。
症见:寒轻热重,或高热不退,朝轻暮重,或夜间高热,胸脘痞满,口苦,恶心呕吐,口干或渴不欲饮,尿赤便溏,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
方解:蒿芩清胆汤是《通俗伤寒论》俞氏经验方,具有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作用,凡胸痞作呕、寒热如疟者,投之无不效。
俞氏创用此方,是针对江南地区气候温暖潮湿,入夏以来暑湿颇盛,暑湿之邪容易侵犯人体,留恋胆经,损伤脾胃功能而设。
将此方应用于小儿暑湿发热颇为合拍,方中青蒿味苦气香,芳香透络能从少阳领邪外出,配合黄芩、竹茹等内消胆热,其余半夏、枳壳化痰和胃;赤茯苓、碧玉散清利湿热。
虑其暑湿以暑为主,暑为火热之邪,故另加连翘、芦根、山栀加强清热泻火解毒保津之作用。
加减:①热重于湿(高热口渴汗出,舌质红,苔黄,脉数)加生石膏、知母;湿不重者去半夏。
②湿重于热(身热缠绵,或热退后又复升,胸痞脘胀,苔腻,便溏)加藿香、佩兰、通草,热不甚可去山栀。
蒿芩清胆汤——精选推荐
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 青蒿脑钱半⾄⼆钱(4.5—6g) 淡⽵茹三钱(9g) 仙半夏钱半(4。
5g) ⾚茯苓三钱(9g) 青⼦芩钱半⾄三钱(4.5—9g) ⽣枳壳钱半(4。
5g) 陈⼴⽪钱半(4.5g) 碧⽟散(包)三钱(9g) [⽤法] ⽔煎服。
, [功⽤]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 少阳湿热痰浊证。
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苦胸闷,吐酸苦⽔或呕黄涎⽽粘,甚则⼲呕呃逆,胸胁胀痛,⾆红苔⽩腻,脉数⽽右滑左弦。
[病机分析] 湿热邪郁少阳胆经,正邪分争,少阳⽓机不畅,胆中相⽕乃炽,则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胸胁胀痛。
胆热犯胃,灼津为痰,湿热痰浊中阻,胃失和降,故见⼲呕呃逆。
病在少阳,湿热痰浊为患,故⾆红苔⽩腻,或间见杂⾊,脉数⽽右滑左弦。
[配伍意义] ⽅中青蒿脑(即青蒿新发之嫩芽)苦寒芳⾹,既清透少阳邪热,⼜辟秽化湿,正如《重庆堂随笔》卷下云:“青蒿,专解湿热,⽽⽓芳⾹,故为湿温疫病要药。
⼜清肝、胆⾎分伏热”;黄芩苦寒,清泄胆腑湿热,并为君药,既透邪外出,⼜内清湿热。
⽵茹清胆胃之热,化痰⽌呕;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两药配伍,加强化痰⽌呕之功;碧⽟散(滑⽯、青黛、⽢草)、⾚茯苓清热利湿,导湿热下泄,俱为⾂药。
枳壳下⽓宽中,消痰除痞;陈⽪理⽓化痰,宽畅胸膈,为佐药。
诸药合⽤,使湿去热清⽓机通利,少阳枢机得运,脾胃⽓机得和,⾃然寒热解,呕吐平,诸症悉除。
正如何秀⼭云:“此为和解胆经之良⽅也,凡胸痞作呕,寒热如疟者,投⽆不效”(《重订通俗伤寒论》)。
[类⽅⽐较] 本⽅与⼩柴胡汤均有和解少阳作⽤,⽤于邪在少阳,往来寒热,胸胁不适者。
但两⽅在主治、病机、配伍上均有差异。
本⽅主治少阳⾥热偏盛,湿热痰浊中阻之证,临床除有往来寒热、胸胁胀痛外,更见热重寒轻,⼝苦胸闷,吐酸苦⽔或呕吐黄涎粘液,甚或⼲呕,⾆红苔⽩腻。
⼩柴胡汤主治伤寒邪⼈少阳,胆胃不和,:胃⽓虚者。
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烦喜呕,苔薄⽩,脉弦等。
蒿芩清胆汤的临床应用概况
蒿芩清胆汤的临床应用概况
彭彤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年(卷),期】2003(023)012
【摘要】@@ 蒿芩清胆汤出自<重订通俗伤寒论>(以下简称本方),系由清代著名
医家俞根初创制,该方由青蒿、黄芩、陈皮、半夏、茯苓、碧玉散(即滑石、甘草、青黛)、枳壳、竹茹组成.具有和解表里,清泄少阳,分消湿热之功.主治湿热郁阻少阳、三焦气化失司之证.由于本方选药精当,配伍合理,寒温并用,用于临床,疗效确切,深受
医家所推崇.近年来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凡内、外等科病证辨证用之,每获良效.兹就本方临床应用概况综述如下.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彭彤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5
【相关文献】
1.蒿芩清胆汤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 [J], 孙萍;翟佳滨
2.蒿芩清胆汤内科临床应用 [J], 谷越涛;谷万里;张梅红
3.蒿芩清胆汤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纂要 [J], 杨路歌;王均宁
4.蒿芩清胆汤临床应用 [J], 程瑛;胡浩
5.蒿芩清胆汤临床应用体会 [J], 刘洪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曹毅教授运用蒿芩清胆汤治疗皮肤病验案举隅
曹毅教授运用蒿芩清胆汤治疗皮肤病验案举隅
宋天浩;曹毅(指导)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24(39)1
【摘要】蒿芩清胆汤源于清代医书《重订通俗伤寒论》,主治少阳湿热、胆郁痰扰证。
曹毅教授将蒿芩清胆汤精巧化裁,灵活应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此文阐述蒿芩清胆汤的方证特色及加减化裁,列举曹毅教授灵活运用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皮肤病验案4则,总结其运用蒿芩清胆汤的临床经验,整理成文,以飨同道。
【总页数】4页(P52-55)
【作者】宋天浩;曹毅(指导)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
【相关文献】
1.史月君教授运用经方治疗皮肤病验案举隅
2.朱明芳教授运用消风散治疗皮肤病验案举隅
3.曹波教授运用五苓散化裁治疗直肠癌术后综合征验案举隅
4.刘爱民教授运用麻黄治疗皮肤病验案举隅
5.刘毅运用三因司天方治疗皮肤病验案举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蒿芩清胆汤临床应用第三节儿科病证
第三节儿科病证
1.新生儿黄疸
2.感冒发热
3.疟疾(时邪类症)
4.夏季热
5.周期性发热
6.肝炎发热
7.支气管炎
8.肺炎喘嗽
9.午时心悸
10.食积
11.秋季腹泻
12.蛔虫症
参考文献
[1]高修安.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30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4,4(2):26.
[2]沈关帧.蒿芩合剂治疗小儿风热型感冒31例.[J].江苏中医药,2003,24(4):33.
[2]陈睿,张振尊.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小儿感冒100例临床观察[J].国医论坛,2007,22(4):28-29.
[4]王继建.蒿芩清胆汤治疗小儿上感196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8):713.
[5]马蕾,刘恩远.蒿芩清胆汤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证体会[J].新疆中医药,2010,28(1):86-87.
[6]周林,徐怀骥.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1,8(13):142.
[7]张振尊.张士卿用蒿芩清胆汤治疗小儿发热的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2003,(11):472.
[8]朱峪英.蒿芩清胆汤治小儿外感发热[J].四川中医,1995,12(12):42.
[9]朱锦祥.蒿芩清胆汤儿科应用举隅[J].福建中医药,1999,30,(3):36.
[10]钟嘉熙,史志云.刘仕昌教授论治“时邪类疟”[J].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2,9(4):229-230.
[11]滕用魁.蒿芩清胆汤治疗小儿夏季热[J].福建中医药,1983,3(3):19.
[12]刘晓根.治疗小儿夏季热20例[J].江西中医药,2000,31,(6):62.
[13]林钦甫.应用蒿芩清胆汤治疗小儿暑湿发热[J].浙江中医杂志,1985,20(6):254.
[14]刘洪宾.蒿芩清胆汤临床应用[J].天津中医药,2010,27,(6):481.
[15]吴良勇,刘兴明.蒿芩清胆汤儿科临床新用[J].四川中医,2007,25(2):84.
[16]王海秀,杨宝.蒿芩清胆汤治疗慢性咳嗽验案一例[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7,7(8):630.
[17]朱建军.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36例[J].河北中医,2000,22,(5):369.
[18]王文仲,周正华,刘庆忠.蒿芩清胆汤临床举隅[J].天津中医,1992,2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