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32 岳麓版必修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纲”:主“权中在华民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业二之章自“由人”民;”人:民自得“享中由有华平人民等身国、人言民论一、律集平会等、,结人社民、有信保仰有等财产自及由营。
第三章“参议院”:“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政四务章,“公三临布权时法分大律总”立统;、副责总任统内”阁:“制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
比较完备的新闻法律体系。
李泽厚:这些法律明确赋予国民以言论出版自由的权利,相 当不错。另外,很多主要省份都有了咨议局,议会已经成型。各 地立宪派已经大体长成,许多新的制度、机构、规则也在不断建
立、筹划和实行。
史学研究的几种史观
文明史观: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纵向看,包括:采猎 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 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 明、精神文明。
典型例题
下面四位同学,是从哪种史观阐述辛亥革命意义的
不同的史观有 ①文明史观 ②革命史观 ③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④社会史观
对辛亥革命的不同评价:
甲: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 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
乙: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 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丙:辛亥革命推进中国历史 发展的文明进程。
镜头三:复杂的国内形势
• 材料一:举朝上下,凡一切拥护清廷和反对革命的 人们都寄厚望于他,称他是“收拾中国最合适的 人”。再加上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北洋军,掌握着 军政大权,人们普遍看重袁世凯。
•材料二:“我们对于袁世凯怀有极友好的感情和尊敬。
我们希望出现一个政府,有充足的力量可以无所偏倚
地对待各国,并能维持国内秩序以及革命后发展对华
袁世凯篡夺革命政权的原因:
主观: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力量过于强大。
合作探究三 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 亥革命失败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请就上述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财经》杂志主笔 马国川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 究所研究员 李泽厚的对话
丁:辛亥革命影响中国社会 习俗的变迁。
合作探究补充 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1.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沉重打击封建 势力和帝国主义侵华力量。(政治民主化) 2.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极大解放中国人的思想 (思想近代化) 3.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工业化)
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岁月 一段浴血抗争的艰苦历程
《南京条约》签字仪式
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
狭 义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武昌起义。 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 的资产阶级革命 派为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
和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进行斗争的全过 程。
第15课 辛亥革命
第五章“目国务的员:”:限“制国务专员制于临独时裁大总维统提护出民法律主案共、公和布法律
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六章“法院”:“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三幕 沉睡黑夜,渐露明途
——结果篇
以下两个镜头反映了什么样的实质问题
镜头一
1911年11月13日,山东省各界联合会议决独立 ,巡抚孙宝琦一再拒绝,革命党人黄治坤拔出 手枪,厉声喝道:“孙某如不赞成独立,即以 短铳相加。”孙宝琦只得宣布山东独立。
第二幕 生死向前,慷慨奔赴
——高潮篇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时间 1912年1月1日
国号 中华民国
国都
南京
国旗
五色旗
纪元 公历 民国纪年
临时大总统 孙 中 山
汉满蒙回藏 “五族共和”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合作探究二《临时约法》体现怎样原则、有何目的 和意义?
现(近)代化史观: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 ①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 ②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③思想文化现代化主要是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 ④社会生活现代化主要指生活习俗文明化,
革命史观 :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社会史观 :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 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 风俗习惯等.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武昌起义 民国建立 清帝退位 临时约法 1911.10 1912.1 1912.2 1912.3
袁世凯窃权 1912.3
历史功绩 局限性
第一幕 千年迷雾,深锁长路 ——兴起篇
分析归纳辛亥革命兴起原因、条 件
千年迷雾,深锁长路——兴起篇
贸易的有利条件。这样的政府将获得我们所能给予的
一切外交援助。”
——英国外交大

材料三:“甲日满退,乙日拥公,东南诸方,一致通 过。”
------张謇(立宪派)给袁世凯的密电
结局:
袁世凯篡夺革命政权
帝国主义的支持
旧官僚、立宪派 的拥护
革命派软弱性 和妥协性
对清:逼宫退位
对革命派:迫孙中 山让位
袁世凯自身条件:政治手腕、军权
合作探究一 辛亥革命兴起原因、条件
(1)政治背景: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
内外交困,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2)经济和阶级基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
来自百度文库
础:
级力量壮大
(3)组织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4)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5)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山东历史》
江苏宣布独立时,仅“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 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巡抚 程德全摇身一变,成了民国的江苏都督。
——《中国近代现代史》
程德全
镜头二: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 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 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 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 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 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 “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马国川:您对辛亥革命有何评价? 李泽厚:很简单,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可能会通过渐进改 良的方式实现社会的转型。在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已经在进行
改革。比如,那时制订的法律,在今天看也是很超前的。
马国川:当时确实制定了许多法律,甚至新闻法都有了。19061908年,清廷相继颁布了《大清印刷物专律》、《报章应守规 则》、1907年颁布了《报馆暂行条规》、《大清报律》,构成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