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复习:宋代诗歌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2021高考真题汇编

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2021高考真题汇编

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2021高考真题汇编2021年一、(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释】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

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

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土形象。

B. 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 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 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15. 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②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原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错误,原文“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

并不是僧人不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在。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及处世态度的能力。

颈联和尾联转到曾巩对“出”与“隐”的看法。

颈联说: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

可以看出,曾巩对隐居生活是充满了向往的。

尾联“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可见,他与红尘俗世也并非全然了断,为了替天下苍生发声鸣不平,他最终还是放弃了隐居生活,决然出山。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5含解析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5含解析

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5)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永遇乐①苏轼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

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

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

今朝有客,来从濉②上,能道使君深意。

凭仗清淮③,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

而今何在?西垣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

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注】①此词原序交代:苏轼是在与人相聚于景疏楼(大约位于江苏)时,写了这首词寄给远方的朋友孙巨源。

孙巨源离开海州时,曾“坐别于景疏楼上”。

②濉:水名。

③淮:淮河。

④西垣:中书省(中央行政官署),时孙巨源在此办公。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由设想孙巨源当初离别海州时写起,词人想象了几种不同的情景,层层递进。

B.“美酒”三句写孙巨源起行后的情景,“别来三度”句至上阕末尾写词人旅途孤单、无人同醉。

C.“今朝”三句写客人捎来孙巨源的“深意”,回应前文,表现二人相互思念的情愫。

D.全词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在回忆、现实与想象的交织中表现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2.“月”在本词中多次出现,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月”这个意象在本词中的作用。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风入松吴文英听风听雨过清眀,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词既抒怀人之感,又生伤春之情。

首句四个字就写出了词人在清明节前后,听风听雨、愁风愁雨的借花伤春情绪,不由让读者生凄神撼魄之感。

B.“愁草瘗花铭”一句意密而情浓,作者为花而悲,为春而伤,情波千叠,都反映在此五字中了。

C.“楼前绿暗分携路”,“绿暗”与前两句相照应,暗示春花在风雨中凋零的状况,该句抒发了作者对春花凋零的惋惜之情。

D.古代有折柳送别的风俗,“柳”谐“留”音,赠柳表示不忍离别。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第二节 鉴赏诗歌语言冲关能力提升试题 新人教版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第二节 鉴赏诗歌语言冲关能力提升试题 新人教版

冲关能力提升试题新人教版一、专题过关(一)炼字类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其一)苏轼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诗人写白鹭,不用“飞”、“翔”之类的动词,却选用一“横”字,可谓匠心独运。

试选一个角度,用简洁的语言赏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用“横”字,能带出一股雄健之气,如同一团浓墨重重地泼在画面上,其气势、力度是“飞”或“翔”不可比的。

(2)用“横”字,描绘出诗人久久凭栏远眺的神情,诗人“贪看”一行白鹭在秋浦上飞翔,视线追随白鹭移动,有“横”的感觉;若用“飞”或“翔”,则看不出诗人久眺的身影,点染不出诗人的主观情感。

(3)用“横”字,化动为静,暗示秋浦水天一色,空寥清旷,是诗人心境之静的外现。

(答出任意一条即可)(二)炼句类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答元明[注]黔南赠别黄庭坚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注】元明:黄庭坚的兄长黄大监。

请赏析颈联“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本题以诗中的重要语句为着眼点,且题干没有对“赏析点”作具体的限定,因此,考生可以从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词句锤炼等比较突出的角度入手赏析。

考生分析后可知,因“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中有“雪”、“风”、“鸿雁”等景物,故宜从景物与情感、景物与人物关系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1)情景交融。

“急雪脊令相并影,”表面写大雪中脊令鸟相互依傍,实则比喻兄弟患难与共。

“脊令相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

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复习:午枕

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复习:午枕

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复习:午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午枕①王安石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③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

②吹箫:《列仙传》载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而去,这里泛指神仙道术。

②欹(qī):倾斜、歪向一边。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从首句“百年春梦”可以看出,诗人午后就枕,尽管睡眠时间不长,但梦中所历似已有百年。

B.首联第二句化用典故,感慨自己并没有神仙道术可长留梦境之中,侧面表现了对梦境的依恋。

C.颔联写出野草自然生长、鸣鸠相乳相酬的情景,诗人从这勃勃生机中汲取了力量,感到欣慰。

D.“旧蹊埋没开新径”一句与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颇含理趣。

解析:选B B项,应是直接表现了对梦境的依恋,侧面表现了对现实的失望。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答:解析:根据注解①可以知道,这首诗写于新法被废除后,所以诗人的内心是痛苦和惋惜的。

尾句“眼看兴废使人愁”则直抒胸臆,新法废,旧法兴,令人愁闷。

颔联和颈联描绘了野草有荣有枯,朱门坍塌、画楼崛起,点明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感悟。

“欲把一杯无伴侣”,写诗人想偕侣畅饮共叙,却无人陪伴的孤寂之情。

参考答案:①新法被废的痛苦与惋惜。

首句“百年春梦去悠悠”既是写实,又喻指自己致力一生的变法惨遭废除,如梦消散,内心无比痛苦、惋惜。

尾句“眼看兴废使人愁”则直抒胸臆,新法废,旧法兴,令人愁闷。

②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感悟。

颔联和颈联描绘了野草有荣有枯,朱门坍塌、画楼崛起,自然有新陈代谢,人事有兴废更迭,这是万事万物必须要遵循的规律。

③知音难觅的孤寂与苦闷。

“欲把一杯无伴侣”,写诗人想偕侣畅饮共叙,却无人陪伴的孤寂之情。

2021-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古代诗歌专题01诗2

2021-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古代诗歌专题01诗2

专题01 诗(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023·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

这里指研读经典。

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

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

”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3·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202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

202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

202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精选汇编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①东禅庄院苏轼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①女王城:在黄州城东十五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一“摇”字活画岀春风荡漾、江柳轻拂的神态,表现了春天到来的迅疾。

B.颔联巧用叠词,前者拟溪流潺潺之声,后者描碧草新绿之色,视听结合更显春意盎然。

C.前四句写“往岐亭”途中所见,五六句写女王城饯别,“数亩荒园”点明诗人的目的地。

D.描初春之景,如画;写友人之情,深厚。

全诗一气贯注,似信笔挥洒,实勾勒甚密。

2).请简要赏析本诗的最后两句。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春晚范成大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注)。

窗下日长多得睡,尊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各自私:这里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虽然选择了“舞燕”“啼莺”两个意象,但呈现出的依旧是缺乏生机的萧瑟荒园之景,“懒追随”说明诗人无兴致。

B.颔联点出暮春时令,暗示诗人心绪。

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遣,樽前花老,诗情难觅,止不住把满怀愁绪抒写出来。

C.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作,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

D.这首诗描写景物,作精雕细刻,形神兼备;描写心境,只是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2).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此联的妙处。

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各题。

赤壁袁枚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

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蚊龙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荻纷纷。

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2.4.2诗歌鉴赏 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定时规范训练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2.4.2诗歌鉴赏 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定时规范训练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2.4.2诗歌鉴赏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定时规范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盟鸥①辛弃疾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

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

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

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

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

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①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九年,作者被主和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

(1)“千丈翠奁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带湖的哪些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借鸥鹭表达自己的孤独之情,请从内容上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全词,说说“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比喻、夸张。

(答出其一即可)表现带湖宽广、翠绿、清澈、平静。

(2)作者只能与鸥鹭为伴,表现其落职闲居的孤独之情;感叹鸥鹭不能理解自己举杯浇愁的情怀,表现其不被理解的孤独之情。

(3)对带湖的喜爱,对不得志的自我劝慰,不能用世的无奈(落寞)。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感皇恩·出京门有感李俊民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

惆怅天涯又离别。

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

据鞍归去也,情凄切!一日三秋,寸肠千结。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编古代诗文阅读特色透练8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编古代诗文阅读特色透练8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

古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和仲蒙夜坐文同①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注] ①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

著名画家、诗人。

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表弟苏轼敬重。

Ⅰ 检验读懂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全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前两联通过视觉、听觉写景,描写窗外大雪将至的景象,反衬作者内心的心情。

颈联,寒冷夜晚,诗人饮茶遣酒体现了作者的高雅情趣。

尾联“对群书”“拥敝袍”,体现了作者独自夜读,仍能享受宁静之乐,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仲蒙的思念之情。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首联描写诗人在大寒之夜“独凭幽几”,听到窗外传来栖鸟惊飞、孤雁哀号的声音,表达了内心的孤寂凄清。

( )答案×解析由“独凭幽几静尘劳”可知,应是表达了内心的“宁静淡泊”,而非“孤寂凄清”。

2.这首酬和诗在表现诗人自身性格特点豪迈洒脱的同时,也体现了和友人之间的真挚情意。

( )答案√Ⅱ 解答题目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在大寒之夜和友人仲蒙正夜坐畅谈,听到窗外传来栖鸟惊飞、孤雁哀号的声音。

B.窗外,北风呼啸,霜气肃杀,大雪将至;屋内,诗人此时凭几而坐,一洗素日尘劳。

C.颈联,夜深之时,诗人因难眠而体会到茶的功效;大寒之夜,诗人想饮酒驱散浓重的寒意。

D.本诗前两联侧重描写环境,后两联侧重抒发感受,前后内容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人在大寒之夜和友人仲蒙正夜坐畅谈”错,由首联下句的“独凭幽几静尘劳”可知,应是诗人独坐房间。

诗题中的“和”不是“同”,而是“以诗歌酬答”之意。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特点。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倦于尘劳,而能淡泊超然。

2021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

2021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

2021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不管你在轻松地学习,还是困难地学习。

其实,只要擅长在未知中查找爱好,你就能永久乐观地对待学习,下面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2021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一、【2021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方培育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临时搁置,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希望能走进自然,领会美妙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想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4.A15.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圆满;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念和对以后美妙生活的展望。

【解析】【分析】14.本题综合考查同学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力量。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认真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诗歌的题目是《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考生要理解好其中的“奉和”与“见寄”的意思。

唐朝的时候,诗人通过寄送诗词酬唱的状况比较多,类似现在的笔友。

诗的题目给出了写这首诗的缘由,即皮日休抱病在家,闭门谢客,但是给写了一封信,回信以示酬和。

2021-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专题02 词(教师版含解析)

2021-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专题02 词(教师版含解析)
【答案】15.A 16.(1)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2)“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 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3)要懂得长幼之序,懂得天理人伦等做人 的道理。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错。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 觅。“苦”,形容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不是说词人年老体弱,感到 此行会比较困难。 故选 A。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词的末三句“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是作者就此情此境所引发的感想, 是此词的哲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望。
后乐观淡泊的精神追求。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意思是闲暇之时在溪边题上一首诗,听着远处传来
烟霭外采菱人的歌声。作者对官场失望之后徜徉在山水之间,不问世事,抒写闲适情趣力求解 脱之道的旷达胸怀。
(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16.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 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

1.(xx安徽,8—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②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 ①番腾:同“翻腾”。

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1)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答: (2)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分)答: 答案(1)翻腾妆束,闹春苏堤,爱春之心;步履迟迟,驻足流连,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唤船离去,叹春之意。

(2)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

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

2.(xx天津,14)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8分)暮春[宋]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答: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答: (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答: 答案(8分)(1)花瓣飘落柳絮飘飞春风将尽子规啼叫(2)没有直接描写桃花形态,而是借涧水暗写桃花之香。

(3)《暮春》一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感之情;《暮春山间》一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欣赏山中暮春之景的愉悦闲适之感。

3.(xx江西,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苏轼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 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

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

②翁:苏轼自称。

(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

2021高三古诗歌阅读专项(二)

2021高三古诗歌阅读专项(二)

2021高三古诗歌阅读专项(二)(时间:40分钟满分:88分)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11分)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①苏轼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②。

[注]①本诗于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在黄州贬所作,作此诗时苏轼贬来黄州已第四个年头。

②化用唐代诗人韩偓的“玉为通体依稀见,香号返魂容易回”,意谓第二次开放好比魂的返回。

(1)简要分析诗歌首联的作用。

(5分)答:(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分)答: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11分)秦淮夜泊贺铸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

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

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

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

(1)与杜牧的《泊秦淮》相比,本诗描写的秦淮夜景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答:(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11分)莎衣①杨朴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②紫绶金章③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①莎衣:蓑衣,农夫、渔夫用以避雨。

②直饶:纵使,即使。

③紫绶金章:紫色绶带,黄金印章,指高贵的官爵。

(1)颔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

(5分)答:(2)请结合全诗概括诗人的形象。

(6分)答: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11分)踏莎行[注]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注]此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其中,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五)古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唐多令·惜别吴文英①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②长是,系行舟。

注:①吴文英,号梦窗,宋人,一生未第,游幕终身,晚年困顿以死。

②漫:空,徒劳。

1.“燕辞归,客尚淹留”主要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2.试简析词中诗人形象。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登原州城①呈张贲从事魏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注】①原州城,即今宁夏固原。

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2.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寄黄几复①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②,治病不蕲三折肱③。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本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当时诗人于山东德州任职。

黄几复,诗人朋友,时于广东四会县任职。

②《汉书·司马相如传》:“家居徒四壁立”,极言家贫。

③《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意为一个人如果多次跌断胳膊,就可以做个好医生。

“蕲”同“祈”,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诗人与友人分居两地,南北远隔,音信难通,想要委托鸿雁传信也做不到。

B.颈联上句写友人生活清贫,赞其为官清廉,下句赞其经历多重困境后练就办事才干。

C.尾联想象友人身处恶劣环境仍坚持读书,既表达敬佩、怜悯之意,也为友人鸣不平。

D.全诗善于用典,翻出新意,丰富了诗句的内涵,又情深意挚,寄慨深长,亲切感人。

2.著名诗人张耒曾评价颔联为“真奇语”,如何理解张耒的评价?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二)

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二)

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二)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观雨陈与义①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②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

此诗写于汴京失陷后诗人流寓湖、湘时。

②海:暴雨。

(1) 第二、三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这首诗用了多种方法抒发感情,请任选两种进行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描写了雨前和雨中的景物变化。

屋前的江流和屋后的山岭云气无阻,连绵起伏的山脉与层层翠染的幽林送来隆隆雨声。

暴雨打得竹枝低伏了又顽强地挺起来,大风吹得乌云翻涌的山脊明明灭灭。

(2)(示例)①双关。

“晦”“明”“阴晴”等既是天气变化,也隐喻当时抗金的时局。

“雨”既指自然之雨,又指有助于抗金的政策、措施等。

②用典。

尾联上句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诗句,下句用《洗兵马》中“净洗甲兵不常用”的诗句(或武王与姜子牙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不顾个人利害,渴望取得抗金胜利的愿望。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舍弟宗一①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

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赏析本诗第二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

2021届高考语文临考卷【全国卷版】(五)诗歌鉴赏(2)

2021届高考语文临考卷【全国卷版】(五)诗歌鉴赏(2)

(五)诗歌鉴赏(2)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注】黄庭坚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黄菊枝头生晓寒。

人生莫放酒杯干。

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

舞裙歌板尽清欢。

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注】宋哲宗绍圣年间,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后又改移戎州安置。

此词即写于戎州贬所。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黄菊”二字点明时节是菊花盛开的秋季,“寒”字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

B.“人生莫放酒杯干”和李白的“莫使金樽空对月”有异曲同工之妙,含意相仿。

C.尾句“付与时人冷眼看”表明词人知道自己的行为和“时人”相比,是格格不入的。

D.全词笔墨简洁,风格疏宕豪迈,表达了词人和友人相聚的轻松快乐、无拘无束。

2.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作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草书屏风韩偓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①踪。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注】①怀素: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询问对方是从哪里得到这个屏风,因为他一眼看出字是怀素写的,说明诗人对怀素的草书风格很熟悉。

B.颔联上句中的“尘色染”形象写出了屏风在长期流传中沾染尘色的现实,表达出诗人看到屏风被灰尘沾染的伤感。

C.颔联下句中的“墨痕浓”生动描述出怀素草书中笔酣墨饱、痛快淋漓的特点,把整幅字的风格和意境初步传达给读者。

D.前四句一句一转,“何处”“分明”“虽多”“犹见”,在转折中步步顿宕,峰回路转,表达出诗人见到怀素书法的惊喜之情。

2.诗歌的后两联使用了哪些手法?描摹出怀素草书的什么特点?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魏万之京【注】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语文试题变式练习之古代诗歌阅读

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语文试题变式练习之古代诗歌阅读

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语文试题变式练习之古代诗歌阅读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赠鹭鹭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

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稣舞。

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小题1】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鹭去虾纵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鹭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气氛。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鹭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小题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变式题1基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宋]张孝祥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

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

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

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注]。

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

挥手从此去,翳凤更珍鸾。

[注:表独立3屈原《九歌・山鬼》“表独立兮山之上”。

“切云”,《楚辞・涉江》:“冠切云之崔嵬「【小题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开头二句,既写出江山雄伟、壮阔的气势,又点明夜间登临时的风露与春寒的感觉。

B.上片后七句,写月光照彻之景,写江面浩渺、微波荡漾之景,最后写高驻金山奇景。

C.下片前三句,词人借仙女陪伴自己之所想,向读者袒露自己的心胸。

D.下片后七句,写自己澄明洁净之感、幽远清晰之见及登仙而去之想。

【小题2】陈应行评价张孝祥词“真非烟火食人辞语”,请结合本词证明这一观点。

变式题2基础.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做题。

蝶恋花•密州上元①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复习:宋代诗歌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9分)定风波重阳苏轼与客携壶上翠微①,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②,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③。

[注]①翠微:山上的小亭。

①云峤:耸入云霄的高山。

①牛山沾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而泪流满面:“我怎么舍得这么美好的国都而死呢?”(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作题为“重阳”,说明作者是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与友人一道登高赏菊,饮酒赋诗。

B.词作开头两句,前一句交代行踪,后一句描绘了“江涵”、“秋影”和“雁飞”三幅画面。

C.“难逢”道出了作者对人生多忧的感慨,与下文的“年少”“须插”形成因果照应。

D.作者用“携壶”“菊花”“佳节”“登临”等反复点题,进一步表现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解析:选B B项,“后一句描绘了‘江涵’、‘秋影’和‘雁飞’三幅画面”错。

“江涵”“秋影”是一幅画面,是说秋景倒映在江水里。

(2)词作结尾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有何作用?(6分)答:解析:“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表明人生无常,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所以不必感伤,表达作者旷达乐观的感情。

文末用齐景公的典故说明人生无常,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所以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

这是以齐景公的反例作结,来表达作者的生死观。

参考答案:第一问:作者直言“不用怨斜晖”,衰亡老去是自然规律,不必为此而感伤,表达了面对生死旷达超脱、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第二问:作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但反其意而用之,使生死观的表达更显得超凡脱俗,人生的境界更加高远。

[白话诗歌]同客人带酒登山,长江水倒映着秋天景物的影子,大雁刚刚从这里飞过。

人活在世上难遇一次开心欢笑的时候,趁年轻,头上要插满菊花玩个痛快回来。

以大醉来酬谢重阳节日之景,朝着高耸入云的山登高,用不着去怨太阳快落山了。

古往今来有谁不老死,数不清啊,没有必要像齐景公登牛山触景生情而哭泣。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9分)卜算子漫兴辛弃疾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①。

李蔡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③草去陈根,笕竹④添新瓦。

万一朝家举力田⑤,舍我其谁也?[注]①据《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与匈奴战,敌众我寡,受伤被俘,佯死,突然跃起夺得胡儿骏马,南驰以整残部。

①李蔡:李广之堂弟。

①芸:通“耘”。

①笕竹:剖开竹子。

①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

(1)下列对这首词下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下阕一、二句与全词其他句有所不同,一改散句之状,讲究对仗,工整清新,重在写实。

B.“芸草去陈根”表面上是说自己根除园中杂草,实则表达对金军要斩草除根的态度。

C.“笕竹添新瓦”写对乡间屋舍的修缮,给人以词人将在此营生、长期居住之感。

D.“朝家”指朝廷,结尾两句意指朝廷有朝一日选拔任用“力田”,一定会非自己莫属!解析:选B B项,“芸草去陈根”只是描绘了词人罢官赋闲时在园中根除杂草的田园生活景象,并没有表达对金军要斩草除根之意。

(2)请从表现手法、思想感情两个方面对这首词的上阕加以赏析。

(6分)答:解析:这首词的上阕是用李广屡立战功,但未被封侯,而他的堂弟李蔡才能平庸,属于下等里的中等,却能被封爵列侯的典故,两相对比,以古喻今,尖锐地揭露了南宋朝廷的腐朽,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参考答案:①运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的典故,并将骁勇善战然而未被封侯的李广和才能平庸却被封侯的堂弟李蔡进行对比,突出朝廷的不公。

②词人其实是用“李广难封”自况,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不能重用人才的强烈不满之情,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抑郁之情。

[白话诗歌]千古扬名的李将军,能够在败军之际,受伤之时夺得匈奴的战马。

李蔡的人品才干都极平常,却被封侯拜相!我在田里锄草,把老根挖扒,剖开竹筒,刮制成新的竹瓦。

如朝廷诏令举荐“力田”,则非我莫属。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苏子瞻哀辞张舜民①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

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

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②。

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

[注]①张舜民:和苏轼感情深厚。

苏轼知定州期间得墨石,作大盆盛之,激水其上,名其室为雪浪斋。

后来苏轼被贬岭南,到宋徽宗时,作者知定州,重新修葺雪浪斋,而此时得知苏轼病逝的噩耗,于是写了这首哀辞。

①丈八盆:指苏轼用来盛放墨石的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被贬,墨石也因此而被冷落,“石与人俱贬”中的“俱”字,道尽了当时的世态炎凉。

B.第二句的意思是说,朋友苏轼已去世,但“石尚存”,可以让作者感到欣慰。

C.“重添丈八盆”体现了作者对苏轼遗物的珍重,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的深厚感情。

D.苏轼病逝,作者只能在万里之外的定州为其招魂,尾联直抒胸臆,情真意切。

解析:选B B项,“可以让作者感到欣慰”错,人亡石存,充满了物是人非之悲。

(2)请结合苏轼的生平,谈谈你对“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的理解。

(6分)答:参考答案:苏轼屡遭贬谪,历经磨难,但乐观豁达,坚守忠贞的品质而不改变。

墨石有坚重之质,不轻易改变本性,这也正是苏轼坚贞品格的象征。

作者以石喻人,表达了对苏轼的赞美和悼念之情。

[白话诗歌]你自定州贬官到岭南,雪浪石因此于世不闻;而今你竟谢世而去,石却在故地留存。

可爱可敬的墨石,质地是如此坚硬凝重,不减当年洁白的浪花状脉痕。

我要像你当年酌酒赏石那样,把中山酒向杯中满斟;还要像你当年用大盆盛石那样,重新修治雪浪斋并添置丈八盆。

你终于不愿归北与亲人团聚,客死江南也是出于避祸之心;我今只能在万里外的定州城,写此哀辞为亡友洒泪招魂。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9分)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①觅酒吴文英②山远翠眉长。

高处凄凉。

菊花清瘦杜秋娘。

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

风力偏狂。

一年佳节过西厢。

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①吴见山:吴文英的词友,二人常有唱酬相和之作。

①吴文英: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远翠眉长。

高处凄凉”两句,是写女子眉如远山长,她登上高处,心中感到凄凄凉凉,无心赏景远望。

B.“乌帽压吴霜。

风力偏狂”两句,是说山风很大,词人只能用帽子来抵御“吴霜”的寒冷,由此可见词人已年老力衰。

C.“一年佳节过西厢”一句,直叙去吴见山家饮酒,重阳佳节在老朋友家的西厢房中度过。

“佳节”指的是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秋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D.“秋色”、“雁声”和“斜阳”都是写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己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流露出词人的哀愁、郁闷。

解析:选D A项,通读全词可知,本词的叙述主体并非女子,而是词人自己。

首句“山远翠眉长”是描写词人登高所见的寒山空蒙、山气青翠欲滴的图景。

B项,对词句的理解有误,“乌帽压吴霜。

风力偏狂”两句中,“吴霜”指白发,词句写词人虽然用黑色的帽子遮盖住白头发,以免显露出自己的老态来,但是秋风狂劲,仍旧不时地要从头上的乌帽中吹飘出白发来。

C项,“与除夕、清明节、中秋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表述有误,“中秋节”应改为“中元节”。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其中两种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根据题干要求,先通过品读该词,找出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艺术手法,然后结合词句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有什么表达效果。

如:“山远翠眉长”一句,看到其中的“眉”字,可考虑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的苍翠景致比作女子蛾眉(古代女子多用青黑色颜料画眉,似山色);“菊花清瘦杜秋娘”中的“清瘦”本是形容人的,在词句中用来形容菊花,明显是拟人手法。

本词既有写景句,又有“凄凉”“愁”等抒情的字眼,可以考虑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等手法。

参考答案:①比喻。

如“山远翠眉长”一句,远远望去,寒山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

诗歌将青翠的山气比作“翠眉”,展现了重阳节登高的美景。

②拟人。

“菊花清瘦杜秋娘”一句,写菊花清瘦,赋予菊花以人的特征。

“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伎。

此言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伎一样楚楚动人,将词人内在的羁旅之愁形象化。

③以乐景衬哀情(或:借景抒情)。

面对“山远翠眉长”的重阳节美景,词人没有觉得愉悦,反倒感到“高处凄凉”,使他不忍细睹,美景更衬词人的愁闷之苦。

④触景生情(或:以景结情)。

“雁声”与“斜阳”往往与羁旅漂泊相联系,词人听到雁声,看到斜阳,触发了思乡之情和对自己羁旅漂泊的感慨。

[白话诗歌]远望寒山,青翠欲滴的山气很是长远。

站在高处,感到凄凄凉凉。

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伎一样楚楚动人。

我将绿玉杯洗得干干净净,打来清冽的井水放进杯中,插上为您(指吴见山)专门摘来的菊花,拿来您这儿,让它散发出阵阵清香吧。

虽然用黑色的帽子遮盖住白头发,以免显露出自己的老态来,但是秋风狂劲,仍旧不时地要从头上的乌帽中吹飘出白发来。

我在这一年中的重阳佳节,就在老朋友家的西厢房中醉酒度过去算了。

清冷的秋色、凄凉的雁声,勾起我思乡的愁思;这一切都融在那斜阳里吧。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和寇十一晚登白门①陈师道②重楼杰观屹相望,表里山河自一方。

小市③张灯归意动,轻衫当户晚风长。

孤臣白首逢新政,游子青春见故乡。

富贵本非吾辈事,江湖安得便相忘![注]①寇十一:即寇国宝,从陈师道学。

白门:徐州城门名。

①陈师道:北宋诗人,元祐初期,因苏轼等人举荐,曾任徐州教授。

本诗作于元符三年春天,宋哲宗死,徽宗即位,之前反对变法、遭严酷打击的元祐党旧臣逐渐被召回。

①小市:徐州地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题中的“和”字表明这是一首和诗,应是诗人为酬答寇十一同题材的诗而作。

B.首句写登城所见的雄伟壮丽之景,“屹相望”写出了楼观高耸对峙的样子。

C.第二句写徐州城的地理形势,此处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堪称一方重镇。

D.第六句写游子青春年少便能重见故乡,与上句中孤臣白首才被召回形成对比。

解析:选D D项,“青春年少”和“与……形成对比”错误,诗中“青春”指春天,它与“白首”只是形式上的对仗,不是意义上的对比。

此句脱胎于杜甫诗句“青春作伴好还乡”,其中表达的感情也同杜诗的欢愉之情相似。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答:解析:从标题来看,这首是给寇十一写的和诗,所以写得潇洒自如,在欣喜之中略带轻松放旷的意绪,可以看出诗人登楼观览的轻松愉快。

另外要结合注释交代的背景,对每一联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然后推断相关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