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赏析与分析

合集下载

《出师表》原文、翻译及赏析

《出师表》原文、翻译及赏析

《出师表》原文、翻译及赏析《出师表》诸葛亮〔两汉〕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文: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

短文言文及翻译和赏析

短文言文及翻译和赏析

短文言文及翻译和赏析1、鹬蚌相争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暴,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

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

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孰计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赏析】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文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河蚌刚刚打开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鹬说:“(如果你不放了我)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了。

”河蚌也对鹬说:“(我怎么能放了你)今天你的嘴不取出来,明天你的嘴不取出来,那就会有死鹬了。

”两个不肯互相放弃,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

我担心强大的秦国要成为渔夫了。

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

”赵文惠王说:“好。

”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计划。

【赏析】鹬蚌相争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道理。

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相持不下,就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

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抓住主要矛盾,不能因小失大。

它告诉人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

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做事要懂得权衡得失,化解矛盾互相谦让,以免顾此失彼,让别人钻空子。

2、骂鸭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

至夜,觉肤痒。

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

大惧,无术可医。

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

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

”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

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

”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

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李白是唐代文学史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其中,著名的《越中览古》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不可多得的古典小品”。

本文将对《越中览古》进行全诗翻译与赏析。

一、全诗翻译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貌,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此物已,欲言又止,思无邪。

阆风吹我进簾幕,萧条断我肠心。

二、全诗赏析1、耳莫洗颍川水,口莫食首阳蕨李白在诗中表达的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的敬仰,这种敬仰的表达方式比较特别,就是通过“禁食”和“禁言”来寄托情感和表示敬意。

首先,关于“耳莫洗颍川水”,是因为颍川水是汉代哲学家荀子的故乡,汉代哲学家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故乡又是颍川水这种神圣水源,因此禁食颍川水,就是为了表示对古代哲学思想体系的敬仰与敬意。

其次,“口莫食首阳蕨”也是一种类似的表达方式,首阳蕨是指一个经儒学派影响甚深的地方,也就是孔子的故里。

孔子在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体系的影响下,孔子的思想道德观念一直被奉为莫大的典范。

因此,禁食首阳蕨,也是为了表达对于孔子思想的敬仰和敬意。

2、含光混世貌,何用孤高比云月“含光混世貌”是李白在诗中对于古建筑物的形容,把它比喻成一种含蓄隐约的光芒包裹着,神秘而又庄严。

这种宏大的建筑气势表现了文化的沉淀和历史的传承,也是人们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崇敬之情的象征。

“何用孤高比云月”是李白在诗中表达的对于自身社会地位的认识。

孤高比喻的是人们孤立自负、独善其身,有多疑于人、独立于世的性格特征,而云月则是传统的文化长相措辞,也是一种典型的修辞技巧。

李白不希望自己的存在过于张扬和独特,只是不想把自己和古建筑的庄严与神秘相提并论,这也是对古建筑的一种尊重。

3、吾观此物已,欲言又止,思无邪。

这是诗中的一个转折点,诗人在看到了美好的历史遗迹后,有很多心中的感慨,但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这种情感。

王勃《咏风》原文翻译与赏析

王勃《咏风》原文翻译与赏析

王勃《咏风》原文翻译与赏析王勃《咏风》原文翻译与赏析王勃《咏风》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咏风》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译文】清凉的山风肃肃地吹过来,使我的林壑变得清爽凉快。

驱散烟云寻到涧底的人家,卷走雾霭现出山间的房屋。

风的去来本就是没有踪迹,但动息之间却仿似有情谊。

红日西下山水等全都沉静,风为您吹响阵阵松涛之声。

【赏析一】《咏风》是一首以风喻人,托物言志的五言律诗。

首二联是“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末联是:“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你看:肃肃凉风吹来,像急人所需似的吹散了暑热,使林壑为之清爽;也驱散了涧上的烟云,卷走山上的沉雾,现出山间的房屋,使我寻到涧底的人家。

无怪乎诗人情不自禁地赞美风“出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了,这种“情”不只在白日,到了晚间,夜幕降临,万簌俱寂之时,它又不辞辛劳地吹响松涛,奏起雄浑的乐曲,给人以欢娱。

诗人在这里极力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着眼在“有情”二字。

诗人少有才华,壮志难酬,这里以风喻己,借物咏怀,寄托其“青云之志”,意远含蓄,余味深长。

【赏析二】《咏风》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这不仅是王勃咏物诗的代表作,也是历代咏风诗中的佳作。

此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以风喻人,借风咏怀,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抒写了诗人普济天下苍生的情怀。

全诗立意新颖,构思奇巧,抓住了秋风凉爽、令人愉悦、无所不在的特点,以拟人化的手法,把风写得慷慨无私,独具性灵。

【赏析三】此诗的着眼点在“有情”二字。

上面从“有情”写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复由“有情”赞其“为君起松声”。

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首句写风的生起,以“肃肃”状风势之速。

风势之缓急,本来是并无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个“加”字,就使之化为有意的行动,仿佛风疾驰而来,正是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

《岳阳楼记》-范仲淹-翻译、注释、赏析、分析

《岳阳楼记》-范仲淹-翻译、注释、赏析、分析

《岳阳楼记》范仲淹〔宋代〕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隐耀;淫雨通:霪雨)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叼咬着小山,吞下了长河,水流浩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翻译赏析与分析

翻译赏析与分析
3. As luck would have it, no one was in the building when the explosion occurred.
4. As luck would have it, there was rain on the day of the picnic.
5. Many people think that he is one of the most ambitious politicians of our times.
No one is satisfied with his favoritism in his work.
[译文1] 没有人对他在工作中的偏爱感到满意。 [译文2] 对他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徇私作风谁都感到不满意。
显然,译文2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He was not displeased with her honesty…it took a certain amount of experience in life, an courage, to want to do it quite that way.
注意划线部分的褒与贬。
1. Hans was too obviously flattering the gentleman by saying he was the most courageous man he had ever seen.
2. Mr. Brown felt greatly flattered when he received the invitation to deliver a lecture.
月球离地球非常遥远,即使那边山上长着大树,有大象在跑来跑去, 我们用已经发明的最高倍率的望远镜也不能看到它们。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的原文全文、翻译意思译文、注释释义解释及赏析讲解分析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的原文全文、翻译意思译文、注释释义解释及赏析讲解分析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的原文全文、翻译意思译文、注释释义解释及赏析讲解分析《赠刘景文》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由宋代诗人苏轼所著。

以下是《赠刘景文》的原文、翻译译文、词语注释、作者简介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翻译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词语注释】1.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2.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3.擎:举,向上托。

4.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5.菊残:菊花凋谢。

6.犹:仍然。

7.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8.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9.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10.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人。

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

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王安石《赠外孙》原文翻译及赏析

王安石《赠外孙》原文翻译及赏析

王安石《赠外孙》原文翻译及赏析王安石《赠外孙》原文翻译及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安石《赠外孙》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王安石《赠外孙》原文翻译及赏析1【注释】(1)凤凰雏:指幼小的凤凰。

这里用来比喻作者的外孙。

雏,指幼小的,多指鸟类。

(2)从:放纵,放任。

(通假字:通“纵”)(3)五车(chē):形容书之多,语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成语“学富五车”即源于此。

(4)年小:年纪小。

【译文】小外孙就像南山上新生的小凤凰一样,眉目清秀得比画上的还好看。

他小时候就让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年纪大些的时候必须读很多的书。

【赏析】这是王安石题赠外孙的七言绝旬,这首诗表明诗人对外孙真挚的爱抚中充满着无限的期望,也表达了诗人尽享天伦之乐的心情。

王安石有一个外孙叫吴侔。

这个孩子长得聪明伶俐,眉清目秀,十分可爱。

王安石非常喜爱,热切地希望他将来能够读书成材,于是就写了这首诗。

一是为了表达对外孙的.爱怜,二是对他进行教育和勉励。

“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

”诗的前两句,用南山的小凤凰比喻外孙的可爱,用画上的人来衬托外孙的好看,描绘出小外孙天真活泼的形象,表现出诗人对外孙的无限爱怜。

“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

”小外孙伸手向他要东西吃,外祖父从不拒绝,因为诗人知道,“贪吃”这是幼儿的天性。

由此,诗人联想到外孙将来的发展前途。

小时候可以任他无忧无虑地玩耍要吃的,等到他该读书的时侯,就要督促他好好读书,以便使之成为有学问的人。

“五车书”,是说很多的书。

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旧时因称读书多为“学富五车”。

这首诗充分抒发了作者对外孙的喜爱之情,揭示了培育后代,使之健康成长的方法,强调了博览群书对于成长的重要性。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爱国诗歌是一种以表达爱国情怀为主题的诗歌形式。

它通过抒发爱国热情、歌颂祖国的壮丽山河、赞美民族的伟大历史和优秀文化,寄托了诗人对国家的深情厚意和对民族的热爱之情。

以下是几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歌和它们的翻译和分析。

1.《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的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诗人通过以壮丽的黄河和高耸的鹳雀楼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象征地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对国家繁荣昌盛的向往和期望。

2.《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白居易的作品,强调了生命的循环和民族的坚韧不拔。

诗人通过描写草的生长和枯萎,表现了草的顽强和生命力的不息。

这种象征也可以用来代表中国民族的坚韧,不惧困难,迎接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3.《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杜甫的作品,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自身遭遇的叙述,表达了对国家和自己的深情厚意。

诗人以崇山峻岭和奔流不息的长江为背景,写出了自己艰难的命运和对国家的无限思念之情。

这些爱国诗歌都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自身遭遇的叙述,表达了对国家的深情厚意和对民族的热爱之情。

它们通过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相结合,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追求。

这些作品在表达个人情感的也展现出了民族的坚韧和奋斗精神。

正因为诗人们用他们的诗歌寄托了对祖国的深情厚意,所以这些爱国诗歌一直流传至今,被广大民众所喜爱和传诵。

王安石《梅花》的原文翻译与赏析

王安石《梅花》的原文翻译与赏析

王安石《梅花》的原文翻译与赏析在我国古代为数众多的咏梅诗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称一首饶有特色、脍炙人口的佳作。

下面店铺就给大家带来王安石《梅花》的原文翻译与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原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飘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一】梅,古之“四君子”之一。

“四君子”是古代文人从物与环境的结合中提炼出的具有特别的精神象征的意象。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

松,以画,画姿则联想尽在松姿中;以诗写神,则松姿尽在想象中,以画以诗,展姿现神,皆谓借物言志。

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兰香清,书香雅,谓之淡泊,谓之文雅。

而梅,亦如松,可诗可画,不同的是松以画传神,梅以诗传神。

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

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

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几句诗句略出了几枝梅,恰把这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

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独角戏,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然在墨画中环境可以是空白,然而这就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

【赏析二】《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

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

“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

“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的气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

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幅有数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画。

“独自开”三字就如一剑劈出分水岭般巧妙地将梅的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独“横”(梅枝不“立”),梅的清纯雅洁的形象便飘然而至。

名诗《弃妇》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名诗《弃妇》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名诗《弃妇》翻译译文赏析解读《弃妇》李金发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

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越此短墙之角,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如荒野狂风怒号:战栗了无数游牧。

靠一根草儿,与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里。

我的哀戚惟游峰之脑能深印着;或与山泉长泻在悬崖,然后随红叶而俱去。

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长染在游鸦之羽,将同栖止于海啸之石上,静听舟子之歌。

衰老的裙裾发出哀吟,徜徉在丘墓之侧,永无热泪,点滴在草地为世界之装饰。

【赏析】这是李金发的早期杰作,冠于他的第一部诗集《微雨》之首,是公认的也是他本人自认的代表作。

全诗四节,表面描写了流落在穷困之中的弃妇的悲哀痛苦,其象征含义则写出诗人在这冷漠的世界中感到的凄凉与孤独,他冷寂的内心在这浊世之中体味着被遗弃的悲哀。

第一节,诗人用典型的象征派手法描绘弃妇的悲惨形象,“长发”、“鲜血”、“枯骨”构成形象的主体,环绕在她周围的是黑夜、蚊虫、狂风。

这一切在急流、沉睡、狂呼、怒号等令人恐怖的动态的搅动下着实让人感到战栗,弃妇的形象让我们感到惊异,而她周围的世界则让人憎恶,从这个形象上不难意识到她与世界的隔膜以及世界对她的遗弃。

第二节,描写的弃妇的内心世界更是凄凉,唯一的精神寄托是靠一纤细草与上帝之灵相互交往。

山泉长泻,红叶飘零,弃妇的灵魂在无常的世界中游荡,外在形象与内在灵魂互相映证,弃妇的丑恶完全是由遗弃她的世界造成的。

第三、四节,诗人改用第三人称描写弃妇的孤寂之感,“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哀老的裙裾发出哀吟,徜徉在丘幕之侧”,这里虚幻的精神内容作者直接用形态动作表现,内在精神与外在世界产生动感的飞跃,构成了特定的审美世界。

第三人称的写法把诗人的自我分离出来反过去审视这个审美世界,这是象征主义诗歌表现方法的全部精髓。

“弃妇”虽然被遗弃,但还希望理解这个世界,重新被世界所容纳。

“弃妇”渴望“夕阳之火”把“时间之烦闷化成灰烬”,尽力抛洒出去,然后留下清灵的“自我”,在一个宁静的属于我的世界中“静听舟子之歌”,“永无热泪”实际上是正话反说,谴责世界的同时表达了对世界的挚爱之情,外冷里热,这是象征派诗歌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

《傲慢与偏见》翻译批评与赏析

《傲慢与偏见》翻译批评与赏析

例3: But it is,” returned she:” for Mrs. long has just been here, and she told me all about it.” 王译:“的确租出去了,”他说,“朗格太太刚刚上这来 过,她把这件事情的底细,一五一十地都告诉了我。” 孙译:“的确租出去了,”太太说道。“朗太太刚刚来过, 她把这事一五一十地全告诉我了。” 点评:两种译文相比,王译的“这儿”和“来过”以及 “底细”和“一五一十地告诉我”是重复表达,使句子累 赘罗嗦,孙译的思路更清晰明了,表达简洁顺畅,顺理成 章,理解起来更容易。
例5: "I see no occasion for that. You and the girls may go, or you may send them by themselves, which perhaps will be still better, for as you are as handsome as any of them, Mr. Bingley might like you the best of the party." 王译:“我不用去。你带着女儿们去就得了,要不你干脆打 发她们自己去,那或许倒更好些,因为你跟女儿们比起来, 她们哪一个都不能胜过你的美貌,你去了,彬格莱先生倒可 能挑中你呢。” 孙译:“我看没那个必要。你带着女儿们去就行啦,要不你 索性打发她们自己去,这样或许更好些,因为你的姿色并不 亚于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你一去,宾利先生倒作兴看中你 呢。”
孙致礼凭着深厚的中英文造诣在对原文解码的过程中达到了准确无误对词句和语篇在语境中的深层含义作者的叙事手法以及作品风格都理解深刻而在译文编码过程中做到了独具匠心表达顺畅灵活对等地再现了原文的技巧与神韵很好的把握了小说的特点

七月原文翻译及赏析分析

七月原文翻译及赏析分析

关于七月原文翻译及赏析分析先秦:佚名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箨。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译文及注释译文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

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

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兴。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春天阳光暖融融,黄鹂婉转唱着歌。

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

伸手采摘嫩桑叶,春来日子渐渐长。

人来人往采白蒿,姑娘心中好伤悲,害怕要随贵人嫁他乡。

七月大火向西落,八月要把芦苇割...显示全部译文及注释佚名译文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

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

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兴。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超然台记》翻译及赏析

《超然台记》翻译及赏析

《超然台记》翻译及赏析《超然台记》翻译及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超然台记》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超然台记》作者:苏轼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1)。

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2);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3)。

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

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4)。

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5)。

此凌虚之所为筑也(6)。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7)。

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8)。

曰:“是必有异。

”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

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9)。

公曰:“是宜名凌虚。

”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10)。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11)。

昔者荒草野田,露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12)。

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13)?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14)。

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15)。

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16)?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17)!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18)!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19)。

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20)。

”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21)。

【注释】(1)国:指都市,城邑。

这里用如动词,建城。

起居:起来和休息。

南山:终南山的简称。

主峰在今陕西西安市南。

(2)于:比。

(3)而:连接两个句子,表示并列关系。

杜甫《春望》全诗翻译与赏析

杜甫《春望》全诗翻译与赏析

杜甫《春望》全诗翻译与赏析杜甫《春望》全诗翻译与赏析《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甫《春望》全诗翻译与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文解释】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词语解释】国:指京城长安。

感时:感叹时事。

花溅泪:看见花就泪水飞溅。

鸟惊心:听到鸟的叫声使人心惊。

烽火:这里指战争。

抵:值。

短:短少。

浑:简直。

簪:古代男子成年后把头发绾在头顶上,用一根簪别住。

【现代文译文】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长安城满目凄凉,到处草木丛生。

繁花也伤感国事,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增离恨。

三个月战火连续不断,长久不息,家书珍贵,一信难得,足矣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白了头发,越搔越稀少,少得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解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一句历来有两种解释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

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一个“溅"字,运用了拟人的巧妙手法,把作者当时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借用花的溅泪表现出来。

背景:安禄山起兵反唐,由于唐玄宗宠妃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误导唐玄宗,把守潼关的哥舒翰派到关外攻打叛军大本营,中途哥舒翰被俘。

安禄山没有了劲敌,一下子就攻下长安。

唐玄宗带领妃妾皇子,与大臣们逃往灵武。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翻译与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翻译与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翻译与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翻译与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翻译与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翻译与赏析篇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答案:1、解释词语:妻子纵酒答:妻子:妻子和孩子纵酒:纵情饮酒2、始终那句点名了“闻讯”的地点?答:剑外忽传收蓟北-----点名了“闻讯”的地点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欣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期盼统一的思想4、诗人听到消息后,百感交集。

诗中是如何描述这一点的?试做简要分析答:“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

“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

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

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恶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在剑南外忽然听到官军已经收复河南、河北一带,高兴得连泪水都沾湿了我衣裳,回头看妻子儿女的忧愁都不知道去哪了,我随意地用手卷起书本,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我忍不住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纵情高歌,开怀畅饮,一路春光可以伴我回故乡了。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挟来阵阵寒意的水浪,也有些心事重重;只有西去的阳光,投下惨淡的影子,渐渐地消失;南面的水岸是我送别的地方,你走了,一阵阵萧索的风,带来易水上的苍凉。

那风呵,又吹起来了,吹起河岸上的柳。

受尽霜冻的柳枝啊,落下最后一片黄叶,影子是这样的孤单。

还记得吗,还得那飞絮如雪的时候?我久久瞭望你远去的帆影,直到夜幕降临,浪花飘起来了,是茫茫的烟雾,迷糊了最后一抹夕阳。

只有那孤苦柳树,迎来匆忙的过客,扭动着瘦弱的腰身,好象要轻轻地舞动。

春天里,我们彼此相爱,却在这寒冷的秋季,催生出无数相思的落泪。

回忆起携手并肩时的亲密,那份感伤,就象无数的细绳把我的心捆扎。

笙歌劲舞的画舫,依然绕着河岸缓缓地移动,可是我的心里却是这样的冷落,水在流,云还是那样地飘,只不知道心上的人儿,你在何处。

想着那些相恋的日子,如同一阵吹来的东风,可是那是多么微弱风呵,吹不进重叠的窗帘,只是让这一份相思深深地刻在我的眉间。

我只能等待那个梅花的精灵,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在月淡星稀的时候,我对她说出自己心中的苦闷,让她传达我对你深深的思念。

注释⑴金明池:词牌名,秦观创调,词咏汴京金明池,故取以为名。

⑵怅:失意,懊恼。

⑶萧萧:风声,草木经风摇落之声。

⑷霜条:经霜的树枝条。

⑸旧时飞絮:化用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之九:“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初中语文 古文赏析 贾谊《过秦论》翻译与鉴赏

初中语文 古文赏析 贾谊《过秦论》翻译与鉴赏

贾谊《过秦论》翻译与鉴赏一、作者简介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政事,深受倚重。

因提议政治,遭权贵、老臣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

转任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堕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

他的政治思想基本上属于儒家一派。

所著政论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有名。

其文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颇有文采,感染力很强。

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

原有集,后散佚,今人辑有《贾谊集》,包括《新书》十卷。

二、背景材料贾谊生活在西汉初期,由于此前经过五百多年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他极力主张行仁政以“安民”,曾多次上疏,评论时政。

《过秦论》就是为宣传这种主张写的,借说秦之过劝汉文帝“安民”。

三、补充注释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年),商鞅伐魏,魏使公子卬为将而击之。

商鞅遗书公子卬,愿与为好会而罢兵。

会盟既已,商鞅虏公子卬而袭夺其。

魏王恐,乃使使割西河之地献于秦以和。

②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首次合纵在前334年至前332年之间,苏秦说六国合纵,任纵约长,佩六国相印,“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

前318年,苏秦再次约六国攻秦,楚怀王任纵约长,至函谷关,秦出兵击六国,六国皆引兵而归。

此外,前298年,魏、齐、韩三国曾联合攻秦。

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于河外。

从上述史实可以看出,政论叙史只是一种概述方式,跟史书记载不尽相同。

③伏尸百万这说的不是一次战役的死亡人数。

秦击六国杀伤人数皆有记载,如前293年击韩伊阙,斩首24万;前273年击魏华阳,斩首13万(《年表》作15万);前260年,破赵长平,杀卒45万(10万以下不计)。

④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这句话是对陈涉起义的肯定。

陈涉于起义后半年即被叛徒杀死,但作者认为他是成功的,功业极大。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敕勒歌》原文及翻译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翻译: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

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

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赏析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

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

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

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

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

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

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

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注释①《敕勒歌》: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苍苍:青色。

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⑦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⑧见(xiàn):同“现”,显露。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2雁儿落过得胜令·寻致争不致争朝代:元代作者:高克礼寻致争不致争,既言定先言定。

论至诚俺至诚,你薄幸谁薄幸?岂不闻举头三尺有神明,忘义多应当罪名!海神庙见有他为证。

《荷塘月色》英译文 翻译批评与赏析

《荷塘月色》英译文 翻译批评与赏析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 1948) 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 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 有真情实感。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 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 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主要作品有《背影》《春》《欧游杂记》《桨声灯影里的秦 淮河》《荷塘月色》 等。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 流水的影子。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 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 睡熟好久了。
采莲
gather VS pluck
散文介绍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就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第二部分段的夜景描写烘托出一片宁静之后让蝉声和蛙声打破宁静借此转下最后的第三部分写六朝采莲的热闹和江南故乡采莲的情状心境又回到现实生活了
翻 译 批 评 与 赏 析
荷 塘 月 色
By 谢瑶
Contents
一.作者简介 二.译者简介 三.散文介绍
四.译文赏析
引 用 了 信 息 布 局 理 论 ( i n f o r m a t i o n g r o u n d i n g theory )来说明在语篇构建过程中如何合理布局。该 理论认为,可接受的语篇既包括前景信息 ( foregrounded information ),又包括背景信息 (backgrounded information)。前者是指句子当中 新的或者被人们认为更为重要的主干信息,后者则是 指听话人或读者在理解新信息时所需要的信息,或者 是次重要的辅助信息。前景化信息围绕语篇的特定主 题或话题展开,且有助于突出所描写的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Future does not wait. It becomes present and past with
every second that ticks. You have barely time to turn around and already the coming has met the going…what will be is entirely in what has been, and no matter how fast you run, tomorrow is behind you – never ahead. [译文] 未来是不等人的。随着每秒钟的流逝,未来变成了 现实,继而又成了往昔。你几乎来不及转身顾盼,来者就 变成了逝者。……未来的一切全都蕴育于现实之中。不论 你跑得多快,明天总落在你的身后,绝不会跑到你的前头。 [赏析] 把what will be is entirely in what has been译为 “未来的一切全都蕴育于现实之中”,译得不凡。
褒贬与曲直

She was vexed by the persistent ringing of the phone.
[译文1] 她被执著的电话铃声搞得心烦意乱。
[译文2] 她被没完没了的电话铃声搞得心烦意乱。
[分析] 这里的persistent根据句子的意思明显带有贬义,所 以,译为“没完没了”更为妥帖。

从逻辑上讲,“让世界了解中国”应是让世界上其他国家 (或人民)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也只是一种形 象的说法,翻译时应按照其语法上的内在逻辑做出调整。

American education owes a great debt to Thomas Jefferson. 托马斯· 杰佛逊对美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Memoranda were prepared in advance of private meetings on matters to be discussed. 在举行个别交谈之前,我已经就所有要讨论的问题预先拟 好了备忘录。
[分析]英国人写文章往往化零为整,而中国人则化整为零。这是从语言 的形态而言,不是从语言的意义来说的。汉译时要特别注意整体意义的 把握以及英语形态的拆零。译文1按照原文的思维方式叙述,在汉语中 显得含义不明。汉语读者的理解受阻。而译文2通过调整整个表达的次 序,使译文读起来自然,容易理解。
正反与虚实

All the inventors have a restless mind. [译文1] 所有的发明家都生性好动。 [译文2] 所有的发明家都有一个思想活跃的头 脑。
[分析] restless字面上没有明显表露出褒义或 贬义,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原句的意思,发掘出 句中词语的感情色彩,从而忠实地翻译出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使人忘怀了许多事物。

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Let the other people of the rest of the world know China. Let China make close contact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范例赏析
1) It is not a question how much a man knows, but what use he can make of what he knows; not a question of what he has acquired, and how he has been trained, but of what he is, and what he can do. [译文] 问题不在一个人知道多少,而在于他能否运用他的 知识;问题不在他学的是什么,受怎样的教育,而在于他 的人品以及他的能力。 [赏析] 这句英文中共用了7个名词性从句,翻译时都译成 了具体的指谓。特别是把what he is译为“他的人品”; 把what he can do译为“他的能力”,相当精彩。

The moon is so far from the earth that even if huge trees were growing on the mountains and elephants were walking about, we could not see them through the most powerful telescopes which have been invented.

[分析]在以上例句中,原文的主语都不是行为的发出者,而 在汉语译文中改换或增添主语,这样更符合英汉民族的思 维逻辑和表达习惯。

Any discourtesy shown to Chinese persons by any official of the Government will be cause for immediate dismissal. [译文1] 任何政府官员对华人的不敬都将构成直接被开除 的原因。 [译文2] 任何政府官员,如果对中国人有任何粗暴行为, 必须立即予以开除。 译文1按照原文的结构直译,但是不符合汉语的思维习惯, 译文2从“官员”入手,比较符合汉语的语言和思维习惯。
[译文1] 他倒是喜欢她这么直来直去……有点生活经验、又 有点胆量的人才敢这么做。 [译文2] 他对于她的直率没有感到不快……有点生活经验、 又有点胆量的人才敢这么做。
译文2种保持了原文的形式,也比译文1更贴切。

Wisdom prepares for the worst; but folly leaves the worst for the day it comes. 聪明人防患于未然,愚蠢者临渴掘井。
Hale Waihona Puke No one is satisfied with his favoritism in his work. [译文1] 没有人对他在工作中的偏爱感到满意。 [译文2] 对他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徇私作风谁都感到不满意。 显然,译文2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He was not displeased with her honesty…it took a certain amount of experience in life, an courage, to want to do it quite that way.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why Kissinger no longer appears to be the magician the world press had made him out to be, an illusion which he failed to discourage because, as he would admit himself, he has a tendency toward megalomania.

A seaman knows that the sea is all-powerful and can,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destroy man and the product of his brain and hand, the ship. 水手们都知道,大海的威力是势不可挡的;在某些情 况下,它能把人及人所制造的船只统统摧毁掉。(正说反 译) ―Mine! Mine!‖ They would shout at the pretty rainbows that are down to the earth, seeming never very far away. 他们会冲着那从天际弯弯地挂向地面的,看来好像伸手 可及的美丽彩虹大声呼喊:“天哪!天哪!‖ (反说正译)
3) Even his critics say the Ames test – his simple, inexpensive laboratory procedure that helps determine whether a substance might cause cancer – is a remarkable achievement. [译文] 甚至他的批评者们也承认,爱姆兹试验是一项突出的成就。这种 试验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一种简便、廉价的操作方法,有助于检测出 一种物质是否能引起癌症。

注意划线部分的褒与贬。 1. Hans was too obviously flattering the gentleman by saying he was the most courageous man he had ever seen. 2. Mr. Brown felt greatly flattered when he received the invitation to deliver a lecture. 3. As luck would have it, no one was in the building when the explosion occurred. 4. As luck would have it, there was rain on the day of the picnic. 5. Many people think that he is one of the most ambitious politicians of our times. 6. Although he is very young, he is very ambitious in his research work.
[分析] 抽象名词wisdom, folly对于习惯于抽象思维的 英美读者来说,词义明确,措辞简练;但对于习惯于 具象思维的中国读者来说将这些抽象名词所表达的抽 象概念具体化,才符合汉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和汉语遣 词造句的行文习惯。

Memory, as time goes on, is a selective th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